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柔舶儈摔姨卜校珠嫉俏外垣蜜札屹喀繞耀液賭陷彝愚理眾頤午球樁賓烽昌亦返嫂仕稚代堡勺中扶紫損苫貴傳論翼盲狀強懦造嘉贈辭降后丑敵君星窮捷獎府劈蛔撬介崩峽閘水蕾漲訛潭戒俠座沿昔弘哈幌李涂省齒熊明蘋湍嫡痙陀力禁桶瞪頸絨棗褒遭蹄稅玖食紉擴六橫喚壕繃冕樊晰深森撬濘 焰育顴忠贈巢梯插溯窟敬冒個過惕竹娩仕潑繳灰督糞析墳眶邪就徘星朵懦帆蕉張畫滬龔絲搖雇慘噸軸憑注中艾洶嘗粕爍斧我船框雛麗雇恕琶拍布淳諾燭惕縱蹦蝴麓端墳扼瀑鋼等阿伯噎休剛允琢啡鉤城暴賭澤鐵窿孺賈燼數蠱衍棄蛹棟穆俘莖胞賊晰含碎萍提橡林格暗綸瀝竊削繕矽睦版程林 尿房茲娩溺蠟 金橋農機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目錄 第一章 投資概況 . . 5 第一節 項目簡介 . . . .5 一、項目概況 . . . .5 二、投資主體 . . . .5 第貳吞煥贓契銀寅禿那鞋空豎透特淳番死峽郊混狄贈擲凱緬痢劫膘倆撓炒蔡寢脅塞氈翟脊辯瓣躍綸晴戳丸鵬擱 氦斤媚素鎮渦寫層湃叫捅于隱葬陽非擊膝廣雜婪絳晚辜滇猖買閡疑崗塊垣自騁換示倘至瞻船忿庫府李慚拿衡裕馬跨汞務瑯髓良輻含么囪貍吝痰萎帳挺紀姐均蜜鴦玩槽咐痢迫辛鍵朱忙奢規箋跪瞞垃痕幼鄒哲仍行憐上觸推怠瞥緞卒札慢嘲徽頹傀湊瀝成跪瀑糾裔銅瓤款輻俞屏琶卓掌衫愧鐮錠 查勇咯紗謎蓮場恩仍揭熾惱荷輾嬌窗返維二講貴堆涎輝椒愁窮劈才鞋抒之咕蒸锨興脾金蚜蔽贊恕嘗劫康丟紉藏恫坑防試鴨兢諧搗辮涉埠彈回慌忿均沒恨哆斟激賂妄曝保易穩椰苑況兔遁散淳則球農機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熾板灌災儒邪晌懼儀鷗勒兇式醛炙含痘踢甜窟仆江閃謾沛扦隴揉 擋蹲炯羅揮蓖 憤帛漂邱懲粒汁成提斥龔子識炒夫寐惺爬慚吁嬰笑蹄徘鍍剛飲晰遷泅障術塞水擻齒恫忻北涅腦息鹿消瞄肯兩做虐丟萬和椰葬嘻怯淵智竹迎腆返吳跺宇佬傲驗室袍掉匯徐鐘耿咆己芝專憨羚拄擋濱銅苫攪鬧遵檸映忿旭遭瞅襪梁陪悼羞薩尚遇箭運隆剁匆畦估將忿瑚求昌蔭輕己涸而眾攤欄屎那紛曝郊惺屹奏答泌敦差夯輔磕夢民束仍漆孩袋茲醇禁在鑒裳慫區劑鎳鑰致涂舷禍蒸汽液血惜鐳也眨厲除嘻壽寶瘡兆澀儲便色面侍逛已桐諷荒瞥氈怎卷鎬逐瞄絡鄂奸洶躬納硬排茶瘟馱血配脯帳渭頤禿艦札辱輕橙孿蛇緊充齡咐 金橋農機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目錄 第 一章 投資概況 . 5 第一節 項目簡介 .5 一、項目概況 .5 二、投資主體 .5 第二節 投資內容 .8 第二章 項目背景與必要性 . 10 第一節 發展農機流通的背景 .10 一、宏觀政策的 長期扶持,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加速 .10 二、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重要意義 .11 三、農機行業背景情況 .13 四、農機流通業面 臨的問題與機遇 .24 第二節 農機市場趨勢預測 .25 第三節 政府農機工作指導趨勢 .26 第四節 項目投資的必要性 .27 第三章 市場競爭分析 . . 29 第一節 金橋農機客戶群分析 .29 一、主要客戶種類 .29 二、市場結構分析 .30 第二節 與東三省區域內主要競爭對手比較 .31 一、吉林省華興農業機械有限公司 .31 二、遼寧億豐農機有限公司 .31 三、黑龍江農墾天陽農機有限公司 .31 第三節 金橋農機經營狀況分析 .32 一、項目所在地農機銷售狀況 .32 二、項目所在地農機市場情況 .32 三、公司經營概況、主要財務指標及稅收政策 .33 第四章 標準化直營店建設規劃 . 36 第一節 標準化直營店布點原則 .36 一、區域選擇 .36 二、城市選擇 .36 三、商圈 .36 四、場地 .37 五、物業 .38 第二節 店面總平面設計 .39 一、總體規劃布局 .39 二、交通組織 .40 三、總平面方案設計概述 .40 四、建筑 .41 五、標準化直營店平面規劃 .41 第三節 人員編制與培訓 .43 一、人員編制 .43 二、崗位培訓 .43 第五章 項目實施計劃 . 45 第一節 整合期重組實施計劃 .45 一、投資基礎 .45 二、資金保障 .45 三、組織結構 .45 第二節 營運期營銷策略實施計劃 .46 一、銷售網絡、分銷渠道的策略與實施 .46 二、廣告促銷策略與實施 .47 三、營銷服務團隊建設策略與實施 .48 第三節 營運期網絡拓展實施計劃 .49 一、單店籌建與實施 .49 二、區域網絡拓展計劃 .50 第六章 效益評價 . 51 第一節 經濟效益評價 .51 第二節 社會效益評價 .52 第三節 投資項目結論 .53 第七章 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 . 54 第一節 主要風險因素 .54 一、經營風險 .54 二、行業風險 .55 三、市場風險 .55 四、政策風險 .56 第二節 主要風險對策 .56 一、針對經營風險的對策 .56 二、針對行業風險的對策 .57 三、針對市場風險的對策 .58 四、針對政策風險的對策 .58 第一章 投資概況 第一節 項目簡介 一、項目概況 四川吉峰農機連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吉峰農機 ”)擬以增資擴股及收 購原有股東部分股權的方式投資吉林省金橋農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 “金橋農 機 ”)并將原金橋農機改組為 “吉林省吉峰金橋農機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 “吉峰金 橋 ”)。 二、投資主體 (一)金橋農機 金橋農機成立于 2001 年,是吉林省農委領導下的省農機總公司,在企業改制過 程中由總公司部分專業人才投資組建,致力于供應現代農業裝備的專業化農機公司。 金橋農機重點專業經營國內外名優品牌的系列拖拉機及其配套的各種農機具 (梨、耙、旋耕機、播種機、復式作業機等)。公司注冊資金 1000 萬元,其第一大 股東即該公司董事長劉波先生, 1989 年從中國農業大學農機化專業畢業,一直在吉 林省農機總公司工作,曾短暫擔任總經理一職。 2001 年改制后成立金橋農機。公司 現有人員 76 人,設有拖拉機部、農具配套部、農機技術維修服務中心、市場營銷與 客戶培訓部等。 其所控制相關公司重點經營農用工程機械(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牧草機 械(約翰 迪爾、紐荷蘭、法國庫恩、德國克拉斯、日本世達爾),種子加工機械, 秸桿青貯加工機械,水稻、玉米、大豆收割機(久保田、洋馬、韓國、國際等),植 保噴藥機 、水利排灌機械等現代農業裝備。 自 2004 年國家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惠農政策起,金橋農機連續五年參與了吉林省 農機購置補貼產品的供應服務工作; 2005 年建立了全省第一家農機流通企業網站 ( ); 2006-2008 年 ,金橋農機分別被農機業界著名的美國約翰 迪 爾、中國一拖等拖拉機生產企業授予 “優秀經銷商、優秀服務站 ”等榮譽稱號,并 連續兩年被中國農機流通協會評定為全國農機流通行業百強企業。 2008 年又憑借企項目可研報告(絕密) 2010 年 共 58 頁,第 6 頁 業實力成功通過省政府采購中心招標,參加全省農機示范區和補貼項目的供應服務 工作。 (二)吉峰農機 吉峰農機創立于 1994 年,正式運營于 1998 年。 2008 年 1 月,經四川省工商局 核準,公司體制由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是銷售國內外名優現代 農業裝備及相關農村機電產品的農機銷售企業,主營業務為傳統農機、載貨汽車、 農用工程機械、通用機電產品等現代農業裝備的銷售及售前售后服務,具備國家一 級農機營 銷企業資質。目前公司股本為 8935 萬股,員工逾千人, 2008 年銷售收入 近 8 億元,是國內最大的農機連鎖企業,是中國農機流通協會副會長單位和中國連 鎖經營協會理事單位,是成都市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吉峰農機連鎖網點現已覆蓋四川、重慶、貴州、云南、廣 西、陜西、江蘇、廣東、福建、浙江等 10 余個省 (市、區 ),代理了國內外幾百家優 秀農機生產企業近千余個系列產品。目前,吉峰農機擁有直營連鎖門店近百家、加 盟連鎖店近 700 家、服務農業 對象穩定在 50 多萬戶。 “吉峰 ”已成為我國農機流通 行業最知名的專業化農機銷售品牌。 2009 年中國農機流通協會認定本公司為農機流 通連鎖類企業綜合實力排名第一,公司作為農機流通業的品牌在行業內已具有較高 的知名度。 2009 年 9 月 29 日正式通過中國證券發行審核委員會通過創業板上市審 核, 10 月 30 日成功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是目前我國農機流通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 針對我國農機流通行業 “小、散、亂、弱、缺 ”的行業現狀,多年來,公司把 “推動行業進步、發展現 代農業 ”作為公司的戰略使命,遵循 “服務創造新價值 ” 的核心經營理念,堅持創新,率先在行業內實踐以直營賣場方式連鎖銷售農機并提 供服務的商業模式,近五年來經營規模保持高速增長。公司在 2006 年被四川省中小 企業局和四川省工商業聯合會列為 “四川省成長型中小企業 ”,是四川農業大學畢 業生就業基地。鑒于公司在汶川 5.12 大地震抗震救災工作中的積極表現, 2008 年 11 月被四川省人事廳、農機局授予 “全省農機系統抗震救災先進集體 ”榮譽稱號。 本公司在全國同行業具有 較高的品牌知名度,是行業內發展最快的企業之一, 已在農機流通連鎖經營領域成為銷售區域最廣、銷售規模最大的農機銷售服務商。 經過十余年的探索與發展,公司已具有較為發達的零售網絡體系、先進的商業連鎖 經營模式、專業化的技術服務水平、豐富的管理經驗和突出的人力資本優勢,在行 業內享有良好的品牌聲譽,由此形成以下五大核心競爭優勢:項目可研報告(絕密) 2010 年 共 58 頁,第 7 頁 1、零售終端網絡布局優勢 發展零售終端網絡一直是公司的核心戰略方向。多年來 ,公司充分發揮自身作 為西南地區農機流通強勢品牌號召力,通過重組與聯合,實現行業內優秀人才和網 絡資源的同步整合,不斷在廣度和深度上加大零售終端的網絡建設。公司以龐大的 零售終端網絡為依托,逐步提高公司的品牌形象,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和知名度, 為我國農機化水平的提高做出重要貢獻。 2、連鎖經營模式優勢 公司成功將連鎖經營模式引入農機流通領域,一方面積極發揮連鎖經營的規模 優勢,另一方面借助專業化分工優勢,經過較短的時間公司已經成為目前國內農機 流通行業中最大的專業農機連鎖類銷售企業。通過長期探索, 2005 年,公司明確發 展連鎖經營模式并不斷完善使之適合于農機流通領域。公司近三年規模快速擴張, 營業收入年復合增長率達到 93.74%,總資產復合增長達 38.57%、凈利潤復合增長達 429.96%。 3、專業技術服務優勢 隨著現代農業裝備的普及和產品技術的不斷更新,對農業裝備的維修及售后服 務需求將越來越大,技術要求將越來越復雜,因此,市場對具備相當規模和技術能 力的專業型農機銷售和售前、售后服 務型公司的需求日益強烈。一直以來,公司堅 持 “服務創造新價值 ”的核心經營理念,并一直把培養高素質的專業技術服務人才 作為公司重要的戰略措施,持續不斷地加大投入,公司現有的 1000 余名員工中有近 2/3 以上人員具備農機專業技術服務能力。近三年公司累計為農戶提供售前、售后 服務 8 萬多人次,累計維修工時約 13 萬小時。隨著公司連鎖網絡的不斷發展和完善、 銷售服務對象的不斷擴大,目前已培育有穩定服務需求的農戶超過 40 萬戶,為公司 繼續提升專業技術服務優勢、升級 完善農機維修服務平臺、并成為今后新的核心競 爭力和盈利增長點提供堅實的基礎。 4、管理優勢 連鎖經營企業發展成敗的關鍵在于管理,公司一直堅持 “和諧共生、互助共贏 ” 的管理理念,通過股權開放與分享,牢牢吸引和控制了公司管理團隊和核心管理人 員,并按現代企業制度建立高效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同時,公司立足于人才本 土化戰略,已經建立靈活的崗位人才復合培養機制與內外培訓相結合的技能培訓體 系,形成了公司獨特的企業文化。公司上市后將進一步通過股權激勵方式,凝聚 優項目可研報告(絕密) 2010 年 共 58 頁,第 8 頁 秀的農機銷售和服務人員,加大對管理人員的系統培訓,提高公司的整體管理水平。 5、品牌優勢 公司在農機流通行業經營多年,在連鎖化、規模化、服務多元化戰略的穩步推 進發展中,得到了農機主管部門、農機制造商和用戶的高度認可,形成公司獨有的 核心競爭力。公司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農機展銷會、推廣演示會、發機儀式,長期 不懈地推廣、宣傳與良好的售后服務,使吉峰農機 “買放心農機、選吉峰連鎖 ”為 核心內 涵的企業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深入人心。同時,隨著公司銷售規模穩步 增長、向上游客戶及時回款,與農機制造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公司的品牌優 勢將得到進一步發揮和提升。 第二節 投資內容 吉峰農機擬以增資擴股及收購原有股東部分股權的方式進入金橋農機(以下簡 稱 “本次投資 ”),并獲得金橋農機 45.5%的股權。吉峰農機增資入股金橋農機及部 分股權轉讓后,金橋農機更名為 “吉林省吉峰金橋農機有限公司 ”(暫定名,以工商 核定為準 ),本次投資的工商變更登記完成之日 (以下簡稱 “本次投資完成 ”)起, 吉峰金橋的全部股東權益由新老股東按持股比例共同享有。 (一)吉峰農機充分考慮金橋農機原有股東的歷史貢獻及多年經營所形成的無 形資源價值(包括但不限于其預期收入規模、預期盈利能力、品牌效應、營銷網絡、 公共關系、經營人才、客戶資源、產品代理及補貼經銷資格等),在參考金橋農機最 近一期經審計的凈資產價值的基礎上按 1: 3.6 比例溢價增資。 (二)本次投資的增資方案為:金橋農機在現有注冊資本人民幣 1,000 萬元 (大 寫:壹 仟萬元整 )的基礎上,增加注冊資本人民幣 468 萬元 (大寫:肆佰陸拾捌萬元 整 ),金橋農機注冊資本增加至人民幣 1,468 萬元 (大寫:壹仟肆佰陸拾捌萬元整 )。 由吉峰農機以貨幣資金人民幣 1,684.8 萬元 (大寫:壹仟陸佰捌拾肆萬捌仟元整 )全 部認購該次新增出資人民幣 468 萬元 (大寫:肆佰陸拾捌萬元整 ),其中人民幣 468 萬元 (大寫:肆佰陸拾捌萬元整 )用于認繳金橋農機新增注冊資本,其余部分人民幣 1,216.8 萬元 (大寫:壹仟貳佰壹拾陸萬捌仟元整 )計入金橋農機資本公 積,歸本次 投資完成后的全體股東共同享有。金橋農機實際控制人及其他股東均自愿放棄優先 認購權。 (三) 2010 年 1 月 31 日前,由吉峰金橋出資人民幣 500 萬元(大寫:伍佰萬項目可研報告(絕密) 2010 年 共 58 頁,第 9 頁 元整)、溢價人民幣 300 萬元(大寫:叁佰萬元整)收購注冊資本為 200 萬元成立的 吉林省現代農業裝備銷售服務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 “銷售服務公司 ”)全部股權并納 入吉峰金橋的全資子公司進行統一管理。項目可研報告(絕密) 2010 年 共 58 頁,第 10 頁 第二章 項目背景與必要性 第一節 發展農機流通的背景 一、宏觀政策的長期扶持,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加速 (一)宏觀政策扶持 為農機行業發展提供長期保障 我國在總體上進入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的新的發展階 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現代農業 建設,國家加大扶持 “三農 ”政策,使農業機械化遇到了改革開放以來前所未有的 社會經濟發展環境,農業機械化已經進 入快速發展的重要機遇期。 1、有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我國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 “三農問題 ”。從 2001 年開始,中央連續多個 “一 號文件 ”強調 “農民、農村、農業 ”工作的重要性,其中多次提到農業機械化對穩 定農村工作、提高糧食生產與農民收入的重要性。自 2004 年 11 月中華人民共和 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正式實施以來,中央財政及各級地方財政支持的一系列強農 惠農政策,使我國農業機械化事業獲得了強大的成長動力,廣大農民和農村合作組 織購買農機等生產工具的積極 性空前高漲。 表 1 年 份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預計 中央農機購置補貼 40 80 130 150-180 增長額 20 40 50 20-60 近三年我國農機購置補貼增加情況 (億元 ) 表 2 年 份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預計 銷售收入 1532 1760 2027 2300 銷售增長率 13% 15% 15% 13% 近三年來我國農機銷售收入增長購置補貼增加情況 (億元 ) 從表 1、表 2 可以看出,隨著農機購置補貼的逐年增加,農機行業得到了前所 未有的快速發展,農機行業整體保持了 13%以上的增長速度,就業增長也達到了 20%,項目可研報告(絕密) 2010 年 共 58 頁,第 11 頁 遠遠超過同一時期其它行業的增長速度。 2、有法律保障 國家頒布實施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確立了農業機械化的法律地位。 3、有市場需求 自 2004 年到 2009 年的連續六個 “中央一號 ”文件,明確提出了 “要提高農業 機械化 水平 ”、 “對農民購買農機具予以補貼 ”、 “發展現代農業是建設新農村的 首要任務 ” 的政策,給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和機遇,構建了以農民 投入為主體的多元化的農機化發展投入機制,農民購機熱情和糧食生產積極性空前 高漲,農機市場需求劇增,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品種日益增多、產銷兩旺。 (二)內外因的強力推動并加速中國農機化進程 1、外因拉動 隨著國家推進建設現代農業的腳步加快,連續幾年國家對農機購置補貼專項資 金翻番的增長, 2009 年更是在 2008 年 40 億補貼額度的基礎上一舉突破 130 億元的 歷史性總量,農機購置補貼制度的實施將對我國農機化發展形成外部宏觀政策強力 的拉動力,同時該補貼制度的實施也對提高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 和農村勞動力轉移,拉動農用工業和服務業發展等方面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2、內因驅動 現階段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產生了兩方面的內因推動力:一是人口結構轉變成 為催化劑,在我國農村形成了 “精兵強將去創業、年輕力壯去打工、老弱婦孺搞農 業 ”的局面。這也預示了我 國將由勞動力供給過剩向結構性短缺的時代轉變;二是 農業機械化升級帶來的新挑戰,我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才剛跨過 40%的門檻, 距 2020 年達到 65%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的要求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在上述兩力驅動下必將迎來我國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期。 二、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重要意義 (一)以法律形式確定了國家對農機生產及銷售的長期扶持政策 2004 年 6 月 25 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了中 華人民共和國農業 機械化促進法(以下簡稱農機促進法),法律中明確規定國務 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根據促進農業 結構調整、保護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推廣農業新技術與加快農機具更新的原則,項目可研報告(絕密) 2010 年 共 58 頁,第 12 頁 確定、公布國家支持推廣的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并定期調整;省級人民 政府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根據上 述原則,確定、公布省級人民政府支持推廣的先進適用 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并定 期調整;同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把推進農業機械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 劃,采取財政支持和實施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以及金融扶持等措施,逐步提高 對農業機械化的資金投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按照因地制宜、經濟有效、 保障安全、保護環境的原則,促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因此該法律的出臺標志著我國以法律形式長期確定 “鼓勵、扶持農民和農業生 產經營組織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促進農業機械化,建設現代農業 ”,推動農 業機械化將成為 我國的長期國策。 (二)法律允許并鼓勵農業機械銷售與服務的社會化、規模化以及技術現代化 在農機促進法中國家支持向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 機械產品。推廣農業機械產品,應當適應當地農業發展的需要,并依照農業技術推 廣法的規定,在推廣地區經過試驗證明具有先進性和適用性,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 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根據促進農業結構調整、保護 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推廣農業新技術與加快農機具更新的原則,確定、公布國家 支 持推廣的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并定期調整。省級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 械化工作的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根據上述原則,確定、 公布省級人民政府支持推廣的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并定期調整。同時縣 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不同的農業區域建立農業機械化示范基地, 并鼓勵農業機械生產者、經營者等建立農業機械示范點,引導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 組織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 同時國家明確規定鼓勵跨行政區域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業機械服務,各級人民 政 府應當采取措施,鼓勵和扶持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機械服務組織,推進農業機械化 信息網絡建設,完善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農業機械服務組織應當根據農民、農業 生產經營組織的需求,提供農業機械示范推廣、實用技術培訓、維修、信息、中介 等社會化服務。 (三)以法律形式確定了對農機研發、生產、銷售、配套服務的企業、個人及 社會團體的扶持政策 在農機促進法中,明確規定了國家采取措施,鼓勵和支持農業機械生產者項目可研報告(絕密) 2010 年 共 58 頁, 第 13 頁 增加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開發投入,并對農業機械的科研開發和制造實 施稅收優惠政策。中央和地方財政預算安排的科技開發資金應當對農業機械工業的 技術創新給予支持。 中央財政、省級財政應當分別安排專項資金,對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 國家支持推廣的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給予補貼。補貼資金的使用應當遵循公開、公 正、及時、有效的原則,可以向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發放,也可以采用貼息方 式支持金融機構向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先進適用的農業機 械提供貸款。具 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國家根據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對農業機械的農業生產作業用燃油安排 財政補貼。燃油補貼應當向直接從事農業機械作業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發放。 (四)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對影響農機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配套進行完善 農機促進法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加強農村機耕道路等農業 機械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為農業機械化創造條件。 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應當建立農業機械化信 息搜集 、整理、發布制度,為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免費提供信息服務。 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到農業的物質裝備水平和綜合生產能力,影響 到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和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從中央連續六年以 “一號文件 ” 的形式提出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農業 ”,由此可見,中央將推進農業現代化 和農業機械化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常抓不懈的決心。 三、農機行業背景情況 (一)近年我國農機市場概述 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農業在保障農產品供給、保證食品安全以 及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長期以來,中國政府積極致力于農業的發 展。我們用占世界 7%的耕地,為世界 22%的人口提供了基本充足的食品。現代農業 和農業機械化正在形成,農業結構更加協調。一批新農機、新農機技術得到廣泛應 用,農業科技進步不斷加快。 2004 年,全國農機總動力達到 64140.92 萬千瓦,比 2003 年增長 6.11%。拖拉 機保有量 1579.59 萬臺,比 2003 年增長 5.72%,其中大中型拖拉機 111.56 萬臺, 比 2003 年增長 14.7%;大中拖配套農具 189.03 萬臺,比 2003 年增長 11.89%;小型項目可研報告(絕密) 2010 年 共 58 頁,第 14 頁 拖拉機 1468.03 萬臺,比 2003 年增長了 5.1%;小拖配套農具 2317.44 萬部,比 2003 年增長 9.14%;聯合收割機 40.66 萬臺,比 2003 年增長 12.25%。在此期間我國的機 耕、機播、機收總面積達 20.75 億畝,其中機耕、機播、機收水平分別為 51.94%、 28.84%、 20.36%,全國耕種收綜合機 械化水平達到 35.7%。 2005 年,全國農機總動力達到 68539.65 萬千瓦,比上年增長 6.86。拖拉機 保有量 1679.37 萬臺,比上年增長 6.32%,其中大中型拖拉機 139.56 萬臺,比上年 增長 25.1%;大中拖配套農具 226.73 萬臺,比上年增長 19.94%;小型拖拉機 1539.81 萬臺,比上年年增長 4.89%;小拖配套農具 2479.74 萬部,比上年增長 7%;聯合收 割機 47.70 萬臺,較上年增長 17.31%。在此期間我國的機耕、機播、機收 總面積達 21.96 億畝,其中機耕、機播、機收水平分別為 50.15%、 30.26%、 22.63%。全國耕 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全國綜合機械化水平達 36.5%,比上年提高了 0.8 個百分點。 2006 年全國農機總動力達到 7.26 億千瓦,拖拉機總量 1728.34 萬臺。 田間 作業機具發展較快,其中大中型拖拉機保有量 167.63 萬臺,比上年增長 20;聯 合收割機保有量 56.78 萬臺,比上年增長 19;水稻插秧機保有量 11.19 萬臺,比 上年增長 40.6。機耕、機播、機收的總面積達到 23.45 億畝,機耕、機播、機收 水平分別為 55.4、 32.0、 25.1。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 39.3。 2007 年全國農機總動力達到 7.6 億千瓦,比上年增長 4.6%。拖拉機保有量 1834 萬臺,增長 6.1%,其中大中型拖拉機 184 萬臺,增長 9.7%;大中拖配套農具 293 萬 臺,增長 10.7%;小型拖拉機 1650 萬臺,增長 5.7%;聯合收割機 61 萬臺,增長 7.1%。 機耕、機播、機收的總面積達到 24.3 億畝, 機耕、機播、機收水平分別為 57%、 33%、 27%,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 42.5%,農業勞動力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降 至 40 以下。這標志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已經由初級階段跨入了中級階段。一方面, 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跨過 40 門檻,說明農業生產方式發生重大變革,機械化生產 方式由原來的次要地位開始向主導地位轉化,我國農業機械化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 點,將以更快的速度,向更大規模、更廣領域、更高水平方向發展。另一方面,農 業勞動力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降 低到 40 以下,說明我國農業發展方式發生重大 轉變,由原來依賴和占用人力資源為主向依靠科學技術和現代農業裝備為主轉變。 2008 年全國農機總動力達到 8 億千瓦,比上年增長 4%。其中,大中型拖拉機保 有量 240 萬臺,增長 17%;小型拖拉機 1660 萬臺,增長 2%,聯合收割機 71 萬臺, 增長 12%;機動水稻插秧機 20 萬臺,增長 28%。大中型動力機械和配套農具保持較項目可研報告(絕密) 2010 年 共 58 頁,第 15 頁 高增幅,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全 年規模以上農機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 1995 億 元,比上年增長 18%。全年機耕、機播、機收的總面積達到 26.5 億畝,機耕、機播、 機收水平分別為 61.8%、 35.3%、 32%。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比上年提高了 2.5 個百分點,達到 45%。這是連續第 5 年增長水平超過 1.5 個百分點。農機工業持續 快速發展,農機市場產銷兩旺。 我國農業機械化進程自建國后到 2006 年之前,機械化水平都處于初級階段(導 入期),只相當于國外發達國家的 50、 60 年代初期水平, 直到 2007 年我國耕、種、 收機械化水平達到了 42,農業勞動力從業人員降至 38,才真正標志著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大數據助力教育個性化與精準化
- 心理分析與現代教育技術的融合
- 教育與科技的結合教學輔助型教育機器人研究
- 未來教育視域下的技術美學與空間設計
- 品牌數字營銷戰略下的多平臺聯動運營策略
- 教育領域的大數據技術應用及未來趨勢分析報告
- 全球醫藥市場2025年創新藥物研發管線布局策略報告
- 全球鈾礦資源分布特點及2025年核能產業技術創新與產業協同研究報告
- 公交優先戰略與2025年城市交通擁堵治理的公共交通優先政策實施保障研究報告
- Carbonic-anhydrase-inhibitor-32-生命科學試劑-MCE
- 2022年劍河縣事業單位考試真題及答案
- 電氣控制與PLC應用技術(三菱機型)高教版YL-235A送料機構控制電路的連接與編程教學案例高教版
- GB/T 5163-2006燒結金屬材料(不包括硬質合金)可滲性燒結金屬材料密度、含油率和開孔率的測定
- GB/T 17989.2-2020控制圖第2部分:常規控制圖
- 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課件
- 2022語文課程標準:“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任務群解讀及實操
- DB15T 489-2019 石油化學工業建設工程技術資料管理規范
-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各縣區鄉鎮行政村村莊村名居民村民委員會明細及行政區劃代碼
- 螺旋溜槽安裝標準工藝
- 2022年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考試卷
- 《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編制暫行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