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南水北調東線第一期工程黃河以北段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 1 工程概況 1.1 工程地理位置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涉及長江、淮河、黃河和海河四大流域和山東半島區,位于東經 115 122、北緯 32 40之間。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黃河以北段輸水渠道橫跨魯北西部的聊城和德州兩市,穿越了海河流域的徒駭河、馬頰河、漳衛新河等較大的獨流入海河道,利用徒駭河的支流小運河、趙王河、周公河,馬頰河的支流臨清小運河,漳衛新河的支流七一河、六五河等作為輸水河道。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魯北輸水渠道流經聊城市的東阿縣、陽谷縣、東 昌府區、茌平縣、臨清市和德州市的夏津縣、武城縣等 7 個縣、市、區,橫跨徒駭河、馬頰河二大流域,于草屯附近進入大屯水庫,全長 173.49km。 1.2 工程任務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主要供水目標是解決調水線路沿線和山東半島的城市及工業用水,并在北方需要時,提供農業和部分生態環境用水。一期工程黃河以北段為總體工程的一部分。引長江水過黃河 4.42 億 m3,利用小運河輸水經聊城至臨清,長 96.8km,再經七一河、六五河自流送水至大屯水庫,長 76.7km;輸水線路全長 173.49km。為保證德州市區及其附近工礦企業、城鎮等用 水,在武城縣大屯鄉恩縣洼內規劃新建大屯水庫。該工程 主要向山東省聊城、德州 2 座地級市和其轄區內的 15 個市縣的城市 2 和工業供水。 1.3 供水范圍 山東魯北地區凈增水量 3.79 億 m3, 重點考慮經濟較為發達而缺水又較為嚴重的城市及縣城用水。 其中 聊城市分別向東昌府、臨清、東阿、陽谷 、 莘縣、茌平、冠縣、高唐供水 ,調江水量為 17967m3;德州市分別向夏津、德城 、 武城、平原、陵縣、寧津、樂陵、慶云供水 ,調江水量為 20000m3。 1.4 調水工程規模 ( 1)位山至臨清段 該段采用擴挖小運河輸水方案,自穿黃隧道出口開始 ,向西北立交穿過位山三干、徒駭河、西新河、馬頰河,經聊城至臨清邱屯閘,全長 96.8km。 根據魯北地區需調水量和調水過黃河的時間,穿黃隧洞出口規模 30m3/s,即可滿足魯北地區供水要求。由于第一期工程除向魯北地區供水外,還具有向河北、天津應急供水的任務。確定穿黃工程規模為 50 m3/s。 ( 2)臨清至大屯水庫段 本段輸水于邱屯閘上接小運河,沿位山三干六分干向北于師堤西北進入七一河,于夏津縣城進入六五河,在草屯寺公路橋附近進入大屯水庫,全長 76.70km。輸水流量確定為 25.5 13.5 m3/s。 根據現狀 過流能力分析:六五河、七一河現狀過流能力基本 3 可達 27 30 m3/s,河道不需進行擴挖,但需進行河道清淤,只有自 96+920 109+800 長 12.88km 的六分干現狀輸水能力較小,經計算現狀輸水能力只有 10 13 m3/s( 102+000 105+000 長 3km過水能力較小,約 10 m3/s),需進行河道擴挖。 ( 3)大屯水庫 大屯水庫是南水北調東線調蓄水庫,引江水經水庫調蓄后向德州市德城區、武城縣城區供水。大屯水庫供水目標為德城區和武城縣的城市生產和生活用水,年供水規模 12185 萬 m3。 在六五河左岸設 引水閘引水,在引水閘后新辟輸水明渠長1137m 至入庫泵站前池,利用泵站提水入大屯水庫,設計入庫流量為 13.2m3/s。向德城區供水設計流量為 3.46m3/s,向武城縣城區供水設計流量為 0.4m3/s。 1.5 工程運行方式 根據山東省南水北調城市水資源規劃報告和南水北調山東省配套工程報告, 95保證率情況下魯北地區需調江水量為 3.79 億 m3。 考慮輸水干線損失,第一期工程魯北過黃調江水量多年平均 4.63 億 m3。 魯北輸水工程適當延長輸水時間,輸水時間安排在汛后的 10月至翌年 5 月,分兩次不連續輸水 122 天:第一次自 10 月 11月連續輸水 61 天,第二次自翌年的 4 月 5 月連續輸水 61 天,中間 12 月翌年 3 月四個月不送水;大屯水庫分兩次充庫,充庫 4 流量 13.2m3/s,第一次充庫自 10 月 1 日至 11 月底長 61 天,第二次自翌年的 4 月 1 日開始至 5 月底長 61 天,入庫水量 13914 萬m3,大屯水庫庫容 5256 萬 m3。 2 工程主要影響 2.1 對輸水沿線洪澇水的影響 本項目占用小運河、七一河和六五河等河道輸水,在采用替代工程措施后,不會對沿線地區洪澇水排泄及農灌、排污等問題產生明顯不利影響。 2.2 對供水沿線區域 水資源影響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實施的實施后,供水區域內城市缺水狀況都有較大程度的改善,雖然各區尚有少量的缺水,考慮到特枯水年地下水的調節作用,只要通過合理的調配,還是可以滿足該地區城市發展要求的。可見,本項目的實施對保障供水區域內的水資源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調水對地下水水位影響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實施后,在樁號 0+000 1+480 的新開挖河段、樁號 92+450 96+920 的小運河段和樁號 126+200 141+700的六五、七一河段,由于輸水河道設計水位較現狀有降低,導致河道兩側附近地下水位也 將下降,影響范圍為 200m 以內,兩側距河道 20m 處,地下水位降深可達 0.33m 2.11m,兩側距河道50m 處,地下水位降深可達 0.15m 1.13m,兩側距河道 100m 處,地下水位降深可達 0.01m 0.38m,兩側距河道 200m 處,地下水 5 位降深在 0.1m 以下,對 200m 以外區域地下水位基本沒有影響。而在其它河段,由于輸水河道設計水位較現狀升高,將導致河道兩岸附近地下水位不同程度的上升,影響范圍在 200m 左右,局部地區可達到 300m。特別是在樁號 55+750 64+500 的新開挖河段,地下水位上升幅度較大 ,在以上河段兩側距河道 20m 處,地下水位上升可達 5.79m 9.22m,距河道 200m 處,地下水位上升可達到 0.28m 0.58m,距河道 300m處,地下水位上升少于 0.08m,而 300m 以外區域地下水位影響較小。 2.4 調水對輸水干線兩側地下水質的影響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實施后,樁號 0+000 1+480 的新開挖河段及樁號 19+560 23+900 的小運河段的補給關系仍為地下水補給河水,因此,調水工程對以上區域地下水水質不會產生影響,仍可維持在現有水質狀態。而其它河段的補給關系為河水補給地下水,但由于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調水水源為長江水,調水水質可滿足地表水類水體標準的要求,而且水體滲透過程中經土壤的降解作用,水質也可進一步改善,因此,工程實施后,不會對以上區域地下水環境質量造成不利影響。 2.5 對輸水河道兩岸土壤次生鹽堿化程度的影響 在樁號 0+000 1+480、 92+450 96920、 126+200 141+700的河段,由于輸水河道設計水位低于現狀河道水位,南水北調工程實施后,將使以上河段兩側區域地下水位有所降低,地下水埋深增大,有利于減輕兩岸土壤鹽堿化的威脅,對土壤鹽堿化防治 6 是有利的。而在樁 號 64+500 66+330、 82+600 84+750 的河段,由于該區域現狀地下水埋深較大( 5 7m),工程實施后,地下水位雖有升高,但地下水埋深仍在 3.5m 以上,大于該地區地下水埋深的臨界深度( 1.8 2.1m),因此,工程實施后不會對該區域土壤鹽堿化造成不利影響,相反,地下水位升高后,埋深更接近于該地區的最佳生態地下水位,有利于地下水的補給和開發利用,對兩岸土壤和生態的影響也是有利的。 在樁號 1+480 23+900 和 141+700 170+400 的河段,由于現狀地下水埋深較淺,少于土壤鹽堿化防治的臨 界埋深,南水北調工程實施后,河道水位的升高,將進一步抬升河道兩岸附近區域的地下水水位,加劇兩側土壤鹽堿化的威脅,對兩岸土壤鹽堿化防治造成不利影響,影響范圍為兩側 200m 的距離, 200m 以外基本可以維持在現有水平。 在樁號 32+000 40+600、 53+870 64+500、 96+920 126+200的河段,南水北調輸水后將造成兩岸 50m 范圍內的地下水埋深低于土壤鹽堿化防治的臨界埋深,對土壤鹽堿化防治造成不利影響, 50m 以外的區域土壤鹽堿化影響較輕(局部地段如 53+87055+750、 96+920 126+200 的影響范圍可達 200m。 在樁號 23+900 32+000、 40+600 53+870、 66+330 82+600、84+750 92+450、 170+400 173+854 的河段,南水北調工程雖然將不同程度地抬高兩岸附近區域的地下水水位,但地下水埋深 7 仍可大于土壤鹽堿化防治的臨界埋深,對兩側土壤鹽堿化的影響較小。 2.6 大屯水庫建設對周圍環境影響預測 2.6.1 水庫建設對下游供水地區供水保證率影響 大屯水庫的建設,不僅可以有效調節南水北調工程調水期間來水不均,而且可以保證汛期停止調水期間內 下游供水區域的供水安全,對提高供水保證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6.2 移民環境容量分析 到水庫工程影響的武城鎮、滕莊鎮和郝王莊鎮現狀人均耕地均在 1.7 3.8 畝之間,該地區人均土地資源較豐富;工程征地后,武城鎮、滕莊鎮人均耕地均仍在 1.8 2.6 畝之間,人均土地資源仍較豐富,水庫工程對該區域影響很小,郝王莊鎮人均耕地在 0.7 1.5 畝之間,水庫工程對該區域相對影響較大,但人均耕地仍大于 0.5 畝基本口糧田,環境容量滿足要求。 2.6.3 對庫區周圍土地澇漬影響 大屯水庫圍壩較長,且地質條件較差,根據工 程地質勘探結果表明,庫區土層有 6-10m 粘土、粉粘土、粉土,滲透系數 310-4 8 10-6cm/s,壩基下伏地層無相對隔水層,日滲透水量1418m3/d 到 13760m3/d,從調研情況來看,平原水庫以外的低洼地段,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澇漬問題。水庫建成蓄水后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滲措施,隨著水庫水位的不斷變化,水庫周圍地下水位也不斷升高,周圍農田鹽漬化將加重,水位達到最高時,估計 8 200m 范圍內受地下水升高的影響,導致周圍農作物不同程度的減產。 2.6.4 大屯水庫對恩縣洼滯洪區的影響分析 建國后恩縣洼滯洪區滯 洪的時間均發生在 8 月, 8 月末大屯水庫蓄水水位為 22.20m,相應蓄水量為 1766.3 萬 m3,而大屯水庫設計庫容為 5256 萬 m3。因此如果恩縣洼遇到滯洪情況, 8 月份水庫可通過水洞自流或者用水泵抽蓄部分洪水,最大滯洪量可達到 5200 萬 m3,這樣可進一步減少對滯洪區滯洪運用的影響,如果水庫滯洪量達到 4221 萬 m3,則水庫對恩縣洼滯洪區的影響達到零,如果滯洪量達到 5200 萬 m3,則可增大恩縣滯洪區的滯洪量,對恩縣洼滯洪區滯洪運用是有利的。 大屯水庫位于滯洪區東側,緊臨陳公堤,距滯洪區進洪閘(西鄭莊分洪閘) 15km, 距退水閘(牛角峪退水閘) 9km,距離均較遠,因此,不會影響滯洪區進洪和退洪運用。 大屯水庫建成后,如果水庫不蓄洪,將對滯洪區的滯洪量、滯洪水位和滯洪淹沒范圍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但影響程度較小;如果水庫蓄洪,則對恩縣洼滯洪區的滯洪沒有影響。而且由于水庫距進洪閘和退洪閘的距離較遠,對不會影響其滯洪和退洪運用。 2.6.5 大屯水庫對土地利用 /覆蓋結構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影響評價 從遙感影像解譯結果來看,目前,大屯水庫庫區及其周邊地 9 區分布最多的是耕地,占研究區總面積的 70.2;其次是居民點,占 12.8;然后是鹽 堿地、低洼地以及打谷場等裸露地為主未利用地占總面積的 10.7;研究區域內交通及建筑物和水域分布面積較小,分別占總面積的 4.1和 2.1。 水庫建設后的大屯水庫庫區及其周邊地區土地利用 /覆蓋特征及其與水庫建設之前土地利用 /覆蓋現狀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大屯水庫的建設,導致研究區水域面積增長了 271.2%,其斑塊數減少了 4.6,斑塊平均面積則增大了 289.1;同時,耕地、居民點、交通及建筑物以及未利用地等其它土地利用類型的分布面積和斑塊數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 水庫建設將對區域人類居民點以及交通及建筑物影響不 大,將對于維持當地生態系統平衡產生不利影響的鹽堿地、低洼地等未利用地以及耕地等土地利用類型大幅度減少,增大了有非常重要生態意義的水域面積,使區域生態環境趨于改善。另外,多數土地利用類型斑塊數不同程度減少、斑塊面積逐漸增大,說明各土地利用景觀穩定性在不斷增加,對于維持當地生態系統平衡將產生有利影響。 當以全球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平均值計算時,在水庫建設之前,大屯水庫庫區及其周邊地區生態系統服務總價值為 543.6 萬美元,水庫建設之后為 1613.2 萬美元,即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比水庫建設之前提高了 1069.7 萬美元,增 高幅度達到 96.8%。這表明:水域面積的大幅度增加,提高區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改 10 善區域生態環境狀態。 2.6.7 水庫對水文過程的影響評價 大屯水庫的建設導致區域內水域面積的大幅度增加,提高區域蒸散量,將改善局地氣候條件,優化氣候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發展。因此,從區域水文過程的角度來看,大屯水庫的建設有利于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2.7 工程占地及移民安置對環境的影響 本項目工程占地主要對阿東縣劉集鄉和東昌府縣古樓鄉的影響較大,以上兩個鄉的在工程建設后人均耕地均小于 1 畝,特別是古樓鄉,人均耕地僅為 0.3 畝,遠低于該地區的生產生活用地標準,而且該鄉居民主要經濟來源的為農業收入,因此對以上兩村莊的農業生態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已對當地居民的生計構成威脅。因此,當地政府應按照國家和地方相關的法律法規,妥善安排好移民,以避免遷移居民因此土地資源過少,為維持生計不合理地開墾荒地,造成安置地新的生態破壞和水土流失。 本項目移民安置不會對移民生活質量和移入區居民生活質量造成明顯影響。 2.8 輸水河道及水庫水質預測 2.8.1 引黃濟津應急輸水水質類比分析 南 水北調東線第一期工程魯北段輸水工程由于采用小運河輸水方案, 在臨清邱屯閘處與引黃濟津應急輸水工程交匯。兩工程的輸水時間、輸水規模、部分線路走向、水環境背景值大致相 11 似,同時,兩工程都采用清污分流,形成清水走廊。 因此對引黃濟津輸水期間水質的動態變化情況進行分析,應該能夠說明南水北調東線魯北段輸水的水質變化情況。 通過對引黃濟津應急輸水的水質類比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 1)南水北調東線第一期工程在通水初期,由于,河道都進行了擴挖或開挖,應棄去部分水頭,至水質穩定在 III 類水后,才可接收。每年 5 月通水結束,到第二年 10 月輸水前,河道內的槽蓄水由于水文條件、氣溫的改變,極易產 生富營養化,導致水質變差。因此,應在大屯水庫進水口前設置涵閘,將每年的輸水水頭棄去,用于農業灌溉。 ( 2)通過對 2001 年 -2002 年度引黃濟津應急輸水的水質分析,可得知:南水北調東線魯北段穿黃河位山斷面的長江水質達到 III 類,通過 170 多 km 的沿途自凈,到達終點站大屯水庫水質會優于 III 類,甚至部分水化學指標達到 或接近當地水環境背景值的水平。 ( 3)通過對 2002 年 -2003 年度 引黃濟津應急輸水的水質分析,可得知:如位山斷面的長江來水偶爾輕微超標。穿黃河后,聊城市即有分水口門,聊城市的用水水質將得不到保障 ;如位山斷面的長江來水長期持續嚴重超標,雖經過沿途降解,輸水沿線各斷面的水質將得不到保證。 ( 4)在南水北調東線魯北段的各項工程正常運轉的情況下,魯北段的水質將取決于長江來水的水質。要確保魯北段的輸水水 12 質,必須使長江來水在穿黃后的第一個斷面位山站達到 III 類水標準。 2.8.2 調水水質預測 ( 1)點源及排污口治理規劃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魯北段主要利用小運河、七一河和六五河輸水。目前,小運河內蓄水主要來自從黃河支流金堤河引水,由位于黃河邊的張秋涵閘引入小運河,沿途流經山東阿城、聊城等縣市,并接納上游河南 省濮陽市的大量廢污水,水質污染嚴重。六五河為山東魯北排瀝河道,河道蓄水主要是從衛運河引入的污水,經七一河、于夏津進入六五河。七一河為排瀝河道,河內蓄水完全引自衛運河,用于農業灌溉。 根據 2003 年調查統計,直接向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魯北段輸水干線排污的城鎮有山東省聊城、夏津縣、武城縣。輸水河道包括小運河、七一河和六五河。其中直接排入小運河輸水段的排污口有聊城市 15 個入河排污口,有部分生活污水匯入, 2003年實測入河污水量 803 萬噸, COD 排放量 633.36 噸,氨氮 108.15噸。直接排入七一河和六五河輸水段 的排污口有 7 個,污水主要來自夏津縣和武城縣,年排入污水量 1372.81 萬噸, COD 排放量 10149.69 噸,氨氮 4705.82 噸。 根據南水北調東線(黃河以北段)治污規劃的要求,為確保輸水水質,以上排污口在南水北調一期工程通水前將全部封堵導污,污水將不再進入輸水河道,正常輸水期不再對輸水河道 13 水質造成不利影響。 ( 2) 非輸水期河道污染物累積對輸水初期水質影響 非輸水期河道蓄水時,即使引江期停止引污,各節制閘前蓄存的污水也將對調水初期水質造成嚴重影響,在過黃河調水水質達到類水質標準的前提條件,大屯水庫入 庫口斷面處將有四天時間水質不能達到類標準的要求,總水量約 1037 萬 m3,這部分水不能滿足城市供水要求。因此,每次引江調水前,需用引江水對現有輸水河道進行沖洗,沖洗時間不能少于 4 天,總沖洗水量不能小于 1037 萬 m3,頭期沖洗水可存放于當地河道內做為灌溉用水,但不能進入大屯水庫做為城市供水,以確保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魯北段工程的調水水質安全。 ( 3)正常輸水期底泥釋放對調水水質影響 正常輸水情況下的水質預測設定以下前提條件,一是輸水沿線各排污口截污導流工程均達到規劃 要求,即沿途工業及生活污水不排入南水北調輸水 干線;二是小運河段按工程設計進行清淤擴挖,七一河段不清淤,六五河段按不清淤和清淤(草屯橋斷面以上清至中層,草屯橋斷面以下清至硬泥層)兩種情況考慮;三是過黃河調水水質達到類水質標準, CODCr 取 20mg/l,氨氮取1.0mg/l。同時考慮水體自凈的作用、河道底泥污染物釋放等因素的影響;四是灌溉尾水匯入口在輸水期全部封堵,尾水不進入輸水河道。水質自凈預測采用一維衰減模型,河道底泥污染物釋放采用完全混合模型進行預測。 14 在過黃河調水水質達到類水質標準的前提下,如不清淤,底泥污染物釋放將造成夏津斷面以下調水水質達 不到類水質標準,必須對七一、六五河段進行合理清淤。 ( 4)農業面源對輸水水質影響預測分析 魯北輸水干線小運河、七一河和六五河兩岸大多是傳統的農業區,長期用超標污水灌溉,加上化肥、農藥的長期大量使用,對兩岸生態環境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但由于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魯北段在汛期不輸水,而黃河以北地區全年降水量約 80%集中在汛期,非汛期輸水期內降水稀少加之輸水河段經整治后均有河堤保護,河堤高程高于兩岸耕地地區的高程,因此,降水地表徑流基本不能進入輸水干線河道內,農業面源污染對東線一期工程魯北段的輸水水質不會產生明 顯的影響。 ( 5)截污導流工程對受納水體水環境影響預測 在受納水體現狀水質條件下,由于本項目在規劃中分別在臨清市、夏津縣、武城縣、德州市建成污水處理廠,并對重點排污企業污水進行深化處理,截污導流工程的實施對受納水體徒駭河和青年河的水質影響較小,其中青年河水質仍可達到規劃的水質目標;而對六六河、利民河和漳衛新河水質的不利影響主要是造成以上河流氨氮污染的加劇,而對 COD 指標不僅不會造成不利影響,相反,由于治污工程的實施,有效減少了污水中 COD 的排放量,對以上河道 COD 污染有一定的稀釋作用,考慮以上三條河道的主要 功能為農業用水,因此,截污導流工程的實施不會影響河 15 道水體的使用功能。 但從規劃的水質目標來看,由于導污水質達不到受納水體的水質保護目標,截污導流工程的實施會對受納水體水質保護目標的實現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 3 工程建設對水土流失的影響 3.1 項目區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現狀 按照山東省計劃委員會和山東省水利廳聯合主編的山東省水土保持規劃中的水土保持工作分區劃分和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發布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的通告”,南水北調東線魯北輸水工程,地處魯西北黃泛平原區中度風蝕水蝕區,屬山東省重點治理區。水土流失 類型主要為水蝕,并伴生一定的風蝕,水土流失形式主要為面蝕、溝蝕。 根據 2004 年山東省第二次水土流失遙感普查資料和沿線各縣、市水土流失資料,并經實地調查分析,工程項目區水土流失總面積為 480.13km2,其中輕微度水蝕占 64%,中度水蝕占 28%。輸水沿線項目區水土流失分級屬輕度流失,年平均土壤侵蝕模數為 180 2600t/km2 a。根據土壤侵蝕強度分級和土壤侵蝕容許量標準,項目區土壤侵蝕容許量 200t/km2 a。 3.2 工程水土流失影響評價 3.2.1 工程對水土流失的影響預測 ( 1)原地貌、土地 及植被損壞情況預測 經查閱主體工程設計資料和實地調查分析可知,在施工期 16 間,由于輸水渠道、河道交叉建筑物等基槽開挖,堤防填筑,以及水庫開挖,特別是大量的棄(堆)土(石、渣)和取土(料)場等,使原地貌、土地及植被均受到損壞。工程擾動原地貌、損壞土地及植被面積總計 3134.27hm2。 ( 2)棄土(石、渣)量的預測 根據主體施工組織設計,輸水渠段土方總計開挖 1811.15 萬m3,回填 995.08 萬 m3,棄土(石、渣)量 862.82 萬 m3;交叉建筑物土方總計開挖 285.07 萬 m3,回填 250.53 萬 m3,棄土(石、渣)量 34.54 萬 m3;大屯水庫土方總計開挖 1358.55 萬 m3,回填1141.47 萬 m3,棄土(石、渣)量 217.08 萬 m3;灌區影響土方總計開挖 442.98 萬 m3,回填 18.57 萬 m3,棄土(石、渣)量 424.41萬 m3;總計開挖土方 3897.75 萬 m3,回填 2405.65 萬 m3,棄土(石、渣)量 1538.85 萬 m3。 ( 3)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的預測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魯北段輸水工程,工程建設線路長、點多,挖損、占壓面積大,施工建設過程中,現狀植被遭破壞,并形成大范圍的裸露地表,使區域內的水土保持 功能降低或喪失;工程建設的再塑作用改變了地貌地形,為水土流失的發生、發展創造了條件。本工程由于挖方段較長,棄土(石)量較大,在施工期間,若遇到強度較大的降雨和大風,極易產生嚴重的水土流失,不僅直接影響工程施工,而且給周邊地區群眾生產、生活帶來較大影響。另外,工程施工期截斷了部分河流和排水溝網, 17 影響當地的排灌和正常的田間排水,遇汛期集中降雨或強度較大的暴雨,地表徑流的改變,有可能加大土壤侵蝕,造成下游河道淤積,加劇水土流失;若不采取強有力地防治措施,工程的建設將加大本區域水土流失,不僅直接影響渠道輸水和防洪, 而且將進一步惡化周邊地區生態環境。 3.2.2 預測結果及綜合分析 通過水土流失預測可知,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共擾動占壓原地表面積 3134.27hm2 ,其中工程破壞水土保持設施面積181.51m2,棄土(石、渣)量 1538.85 萬 m3,臨時堆存土方 290.24萬 m3,新增水土流失總量 24.42 萬 t。 3.3 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區劃分 根據南水北調工程特點和水土流失分布規律,將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區劃分為:工程施工區、料場、棄土棄渣區及移民安置區等。 3.3.1 水土流失防治分區 根據主體工程總體布局、工程建設 時序、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特點,結合項目區的自然條件、地形地貌等,本方案將該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區劃分四個防治區,各防治區又劃分為主體工程施工區、棄土區、臨時設施區、管理機構及移民安置區等若干個防治分區。防治區劃分如下: 1輸水河道防治區:防治面積 1639.99hm2; 2交叉建筑物防治區:防治面積 118.87hm2; 18 3大屯水庫防治區:防治面積 922.4hm2; 4灌區影響防治區:防治面積 453.01hm2; 3.3.2 水土保持工程布局 根據各防治區的特點及水土保持目標的要求,做到主體工程建設與水土 保持方案相結合,工程措施與植物措施相結合,重點治理與綜合防護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和恢復、提高土地生產力相結合,力爭達到表層土不裸露、保持水土、改善沿線生態環境。 本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體系由預防措施和治理措施組成 : ( 1)預防措施:進一步優化主體工程設計,使主體工程設計與永久水保措施相結合。優化施工工藝,使臨時工程與永久工程相結合,避免重復建設,減少占地。注重監督管理,對于建設范圍內的擾動區,加強水土流失防范意識;對于未被擾動區,避免原生植被遭到破壞。 ( 2)治理措施:本著 “ 因害設防 ” 的原則,在工程建設范圍內,建立以工程措施為基礎、以林草植被措施為重點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措施體系。 4 環境保護措施 4.1 施工期環境保護措施 4.1.1 施工期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為將施工揚塵及廢氣排放對環境的影響降低至最低程度,建議施工單位采用以下措施: 19 施工生活區鍋爐的燃煤應使用低硫優質煤。 各種燃油機械在空閑時應及時關閉,并加強機械、車輛的管理和維修,減少因機械、車輛空閑狀態下和狀況不佳時造成的空氣污染。 在敏感目標附近的河段施工時,應在施工現場采取灑水抑塵的措施,灑水次數建議每天不少于 2 次,以減少施工楊塵對以上敏感目標的不利影響。 對以上敏感目標附近的施工現場,施工開挖產生的棄土棄碴應及時清運,需要在場地臨時堆放的土料,必須用遮蓋物蓋住,避免風吹起塵。 運輸車輛在以上居民區和村莊附近應減速慢行,嚴禁超載,嚴格按規定路線和時間運輸,并采取有效遮蓋,避免塵土灑落增加道路揚塵,并對以上敏感點附近的施工運輸道路采取灑水抑塵的措施,灑水次數建議每天不少于 2 次。 施工期土方、混凝土現場澆注、筑路工序及運輸揚塵較重應盡量在無大風的天氣條件下進行。攪拌場(包括砼予制件拌料場)、原材料堆放場應固定,并盡量安排在距居民區和學 校較遠的地方,與最近村莊或學校的距離不少于 200m。水泥等易起塵的細顆粒散體材料,應在庫內存放或嚴密遮蓋,運輸時應采取良好的密封狀態運輸,裝卸時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揚塵。 在安排具體施工計劃中,應考慮運輸的時空合理分配,避免過分集中而使道路負荷及揚塵在一定時期內增效。 20 在拆除房屋和現有建筑時,應隨時灑水,減少揚塵污染。 建設單位應加強對施工單位的監督,確保以上措施的落實和實施。 通過以上揚塵防治措施后,可將期揚塵影響范圍控制在 20m的距離內,施工揚塵對環境敏感目標的影響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并確保施工營 地燃煤廢氣的達標排放,污染防治措施才是可行的。 4.1.2 施工期噪聲污染防治措施 為緩解施工期噪聲對周圍環境及敏感目標的影響,本評價建議施工單位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 1)在 100m 范圍內有村莊或居民區等環境敏感點的施工段,應盡量避免在晚上 10: 00次日 7: 00 的時間內安排大的噪聲設備(如推土機、挖掘機和攪拌機等)施工,如遇特殊情況必須施工時,應獲得當地環保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施工。大噪聲設備夜間停止施工,可將影響范圍減至 60m 以內,受影響的環境敏感目標由原來的 27 個減少至 13 個; ( 2)由于本項目晝間最 大影響距離為 60m,因此,對 60m 范圍內存在有敏感目標的施工河段,應在施工現場設立隔聲屏障,隔聲屏障高度不低于 2m。 ( 3)選用低噪聲設備,加強設備的維護與管理,對于確實因技術條件限制,噪聲不能達標的區域,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在當地環保局監督下與受噪聲污染居民組織(環境保護目標內的居 21 民組織)協商,達成一致后,方可施工。 通過以上防治措施后,可將施工噪聲對各環境敏感目標的影響值控制在 60dB(A)以下,基本不對周圍環境敏感目標造成明顯不利影響,噪聲污染防治措施才是可行的。 4.1.3 施工期交通的影響 為了 緩解施工對當地交通的影響,制定如下防治措施: 科學地制定工程實施方案,合理安排運輸車輛的行車路線和時間,爭取避開交通繁忙的道路和 /或交通高峰時段。 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縮短施工周期。 在工程設計中盡可能作到土方平衡,減少棄土量,相應減少土方運輸量。 加強施工管理,禁止施工原料和棄土隨意堆放,以免占用交通道路影響交通。 4.1.4 水污染防治措施 為減少施工期廢水排放對周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建議施工單位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對砂礫料沖洗廢水、 混凝土養護廢水 采用二級沉降處理后循環利用,不需排放,只 需補充一定量的新鮮水量不會對周圍地表水環境質量造成不利影響,污染防治措施是可行的。 汽車沖洗設沖洗專用場地,并建隔油沉淀池,對機械、車輛沖洗廢水進行收集處理,而對機器車輛檢修的廢水設置廢水收集池,進行沉淀、隔油并經油水分離器處理,確保以上含油廢水經 22 處理后達到 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二級要求后,放可就近排入溝渠及河道。 本項目整體施工期為 2.5 年,施工期高峰人數達 10000 人,預計生活污水排放量為 640m3/d。因此,建議采用流動式的污水處理設施進行處理,經處理達標后生活污水在農灌季節和 遠離河道的區域可回用于農灌,非農灌季節就近排入溝渠或河道,不會對周圍地表水環境質量和農田生態造成不利影響。 本項目河道擴挖中的淤泥排水量約為 667m3/d,且主要集中在排泥場,排放相對集中。污泥排水中 SS 含量一般較高,如不進行處理直接排回河道,容易對河道下游水環境質量造成污染,因此,在污泥脫水場建沉淀池,對排泥水進行加藥沉淀處理,沉淀池規模應根據排泥場規模確定,至少保證排泥廢水在沉淀池內停留三天以上,沉淀池上清液排回原河道,排泥廢水經沉淀處理后再排回原河道,不會對河道水質造成明顯不利影響。 通過以上防 治措施后,可將施工期廢水排放影響控制在最低水平,基本不對該區域地表水環境質量造成明顯不利影響,廢水污染防治措施才是可行的。 4.1.5 底泥及棄土堆放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布置應本著節約用地的原則,盡量利用兩側荒地、低洼地和坑洼地等堆放棄土,不占或少占良田。統一規劃土石方的平衡,減少棄土量和土壤流失量。盡量利用棄土在附近凹地、荒地進行造田, 以補償當地居民耕地的損失。 23 施工完工后,對施工臨時占用的耕地和林地必須予以恢復, 原為荒地的土地可根據當地綠化規劃進行綠化,增加綠地面積。 棄土堆放(或開挖) 施工 應先將表層腐殖土移至一旁,并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然后進行棄土堆放(或開挖)施工。施工結束后,再將表層土壤覆回土地表面,并于施工結束的當年進行復耕或綠化,減少地表裸露時間。 施工完工后,對施工占用的耕地和林地必須予以恢復。對施工臨時占用的耕地,需要及時平整復田。 原為荒地的土地可根據當地綠化規劃進行綠化,增加綠地面積。 對永久占地進行合理規劃,防治水土流失。 4.1.6 生態影響削減措施 ( 1)輸水河道 1)凡施工可能造成林灌草地破碎化和島嶼化的地方,應進行生態學設計,如減少破碎化程度的設計,島嶼之間的生 物通道設計。 2)沿線安排的取、棄土場,要合理選址、保留表層土壤,并用于施工后的表層復土,這樣可以盡早恢復植被和維護沿線的景觀,從而控制水土流失。 3)為消減幾千人的施工隊對植被和土壤的影響,要標明施工活動區,嚴令禁止到非施工區域活動,非施工區嚴禁煙火、狩獵。 4)為消減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進入水體,要對施工機械、運 24 行方式和施工季節等進行嚴格設計,如在水土流失和泥石流可能發生地區要注意非暴雨季節施工和保證施工場地排水的暢通。 ( 2)人工蓄水水庫 生態影響的消減即是對于無法避免的生態影響,要應用生態學的原理和方 法,設計出最佳的解決辦法,使不利的生態影響削減到最小,大屯水庫、生態影響消減的主要內容包括: 1)土方挖填工程影響的減緩:由于各個人工水庫建設工程土方挖填工程量較大,為節省工程投資,必須進行合理平衡與調配。平衡與調配的原則如下:自身開挖土方應首先滿足自身填筑要求;自身挖填平衡后剩余的土方應由近至遠用于其他項目的填筑,充分利用開挖土料;主體工程項目完工后的零星項目開挖剩余土方,應就近整平堆放,造田復耕;盡量減緩棄土場形成的堤埝對以魚類為主水生動物運動的影響,也可以保持人工水庫整體結構美的景觀。 根據以上原則, 確定平衡與調配方案,根據平衡與調配方案,綜合考慮各種機械的性能特點以及現場的地形條件、交通條件和運距等,確定圍壩填筑和其他土方挖填等施工方案。 2)水污染的消減:水庫水質保護主要應從控制污染源入手,不能單純依靠增加生態用水來實現。增加凈化設施,嚴禁生活、生產污水直接排入水庫和引(輸)水河道。 3)水分滲漏與土壤鹽漬化的控制:在水庫設計中采取截滲措施,盡量減少水分滲漏;注重排灌工程配套,防止地下水位上升, 25 防治和控制區域土地鹽漬化過程。 4.1.7 生態影響的補償措施 對不可避免的生態影響和雖然得到了削減但仍 造成一定生態損失的生態影響要制定生態影響的補償措施。 ( 1)輸水河道 輸水河道施工與運行中對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補償在項目設計中予以落實,而新挖河段的生態補償應以生物損失作為設計依據,本項工程新挖河道生物量損失總量為 4.6097 萬噸,應采取河道防護林建設和對河道現有生物資源予以人工撫育的方式予以補償。 ( 2)人工蓄水水庫 對不可避免的生態影響和雖然得到了削減但仍造成一定生態損失的生態影響要制定生態影響的補償措施。一般進行生態影響補償,首先根據影響區域的自然、社會及經濟條件,提出具體的生態恢復建議方案,然后制 定出相應的補償措施。 1)關于移民生活、生產損失的補償:人工蓄水區的建設將占用一些農田、房屋等人民生活和生產用地,從而造成不良生態影響。在各個人工水庫建設工程設計中,均采取了相關補償措施。另外,與人工蓄水區建設工程配套的排灌工程和其它安置工程,將改良農田、提高土地生產力,改善人們生活條件。 2)關于生態系統生物量損失的補償:由于施工和棄土,將導致各個人工水庫庫區及其周邊地區的自然生態系統生物總量 26 的大量損失。另外,由于各個水庫在蓄水后水位抬升,蓄水面積擴大,水庫生態系統生物總量增加一部分,但水庫生物總量的增量 不足于補償原有生態系統生物總量的損失。嚴格來講,自然生態系統生物總量損失是需要補償的,但由于水體生態服務價值遠遠高于其它生態系統,通過水體的其它生態功能的提高,完全可以補償到生物量的損失。 4.1.8 施工期文物保護措施 南水北調東線 魯北 工程 影響 的文物 點共 29 處,其中 A 級共 1處, B 級共 5 處, C 級共 6 處, D 級共 17 處。 南水北調東線 第一期 工程沿線 影響范圍 內的文物保護工作時間緊、任務重、經費有限,為保證人、財、物在文物保護中發揮最大的效益,在有限的條件下,爭取最大限度的搶救珍貴的文物資源,在對 河道工程影響區及 水庫 庫區的地面、地下文物進行全面普查、復核和對重點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進行勘探、試掘、測繪的基礎上,對各文物點的文物價值分別作了全面評估,根據 “ 重點保護、重點發掘 ” 的原則,依據各文物點的文物特征和保存狀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以保護。 4.2 運行期環境保護措施 4.2.1 水質保護措施 根據南水北調東線(黃河以北段)治污規劃,為確保調水水質,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魯北輸水段將建設臨清市截污導流工程、小運河截污工程、夏津縣截污導流工程、武城縣截污導 27 流工程和德州市截污導流工程等五項截污工程, 上述截污工程實施后,輸水干線沿線的城市污水及工業廢水不再進入輸水干線,通過水質預測可知,在過黃河調水水質符合類水質標準的前提下,可確保魯北段調水水質滿足規劃水質要求,其污染防治措施是可行的。 根據南水北調東線(黃河以北段)治污規劃,為減輕五大截污導流工程對受納水體水環境質量的影響,使污水有效的資源化,將在五大截污導流工程的基礎上,配套建設臨清市污水處理廠、夏津縣污水處理廠、武城縣污水處理廠、德州市污水處理廠等四個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建設臨清造紙廠廢水深度處理工程和臨清工業污水深度處理工程,通過上述治污 工程的實施,可有效減少污染物的入河量,減輕受納水體環境污染,通過水質預測表明,截污導流工程的實施不會影響河道水體的使用功能,污染防治措施是可行的。 為確保調水水質,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函 2004287 號)對于金堤河的出入境水質提出了限定排放標準: 到 2005 年,河南省金堤河出境水質應達到國務院批復的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確定的水質目標,即 COD 低于120mg/L;到 2007 年,河南省金堤河出境水質應達到國務院批復的南水北調東線治污規劃確定的水質目標,即 COD 低于70mg/L。 建設聊城 市人工濕地工程項目,確保小運河水質達到南水北 28 調東線調水水質的要求。 在上述治污工程、截污導污工程的基礎上,建議進一步采取以下水污染防治措施,確保輸水水質安全: 定期進行調水水質監測,隨時掌握水質動態,及時發現問題,以便采取相應的對策措施。 加強水質監測分析工作,通過水質監測,為水量合理調度提供基礎和指導。 輸水線路的小運河段經過聊城市七級鎮,河道兩側均為居民區;七一河段經過夏津縣縣城,并且緊鄰 308 國道,均污染嚴重。為確保調水水質,需設立隔離保護區,防止河道兩側的生活垃圾進入河道污染水質。 4.2.2 輸水干線兩岸及大屯水庫庫周土壤次生鹽堿化防治措施 對輸水干線兩側低洼地段內(主要為王莊閘以下)輸水河段采用漿砌石護砌并增設防滲土工布等措施,減少河道水體與兩岸地下水的水力聯系,降低輸水河道的滲漏來控制兩岸地下水位的上升。 在地下水埋深較淺的地段,可在河道外側因地制宜地設置減壓井和截滲溝,并結合暗管排堿措施和田間排水系統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次生鹽堿化。 對大屯水庫庫周低洼地段,除采用以上次生鹽堿化防治措施外,還可結合臺基魚塘做法,即在低洼地段開挖漁池,用開挖魚池的土填高周圍地面, 做成臺田種植農作物,利用魚池進行水 29 產養殖等措施,防止地下水位升高對庫周農業土壤次生鹽堿化的影響。 通過以上措施結合實施后,可有效控制低洼地段地下水水位,防止農業土壤的次生鹽堿化,其防治措施是可行的。 4.2.3 底泥及棄土堆放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布置應本著節約用地的原則,盡量利用兩側荒地、低洼地和坑洼地等堆放棄土,不占或少占良田。統一規劃土石方的平衡,減少棄土量和土壤流失量。盡量利用棄土在附近凹地、荒地進行造田, 以補償當地居民耕地的損失。 施工完工后,對施工臨時占用的耕地和林地必須予以恢復,原為荒地 的土地可根據當地綠化規劃進行綠化,增加綠地面積。 棄土堆放(或開挖) 施工應先將表層腐殖土移至一旁,并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然后進行棄土堆放(或開挖)施工。施工結束后,再將表層土壤覆回土地表面,并于施工結束的當年進行復耕或綠化,減少地表裸露時間。 施工完工后,對施工占用的耕地和林地必須予以恢復。對施工臨時占用的耕地,需要及時平整復田。 原為荒地的土地可根據當地綠化規劃進行綠化,增加綠地面積。 對永久占地進行合理規劃,防治水土流失。 4.2.4 移民安置保護措施 大屯水庫建設后,從全鎮的角度來看,對 武 城鎮和騰莊鎮的影響相對較小,以上兩鎮的移民可在本 鎮內就地安置,但建設 30 單位應和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做好部分村民的耕地調整和補償 ,特別是 廟劉莊和李大樓村 人均耕地面積僅分別為 0.67 畝和 0.28畝,如不進行耕地調整,將對以上村莊居民的生計構成威脅,因此,當地政府應按照國家和地方相關的法律法規,在全鎮范圍內合理調整土地資源,妥善安置移民,以避免移民因此土地資源過少,為維持生計 不合理地開墾荒地,造成安置地新的生態破壞和水土流失。 大屯水庫建設對郝王莊鎮耕地資源的影響較大,全鎮平均耕地面積將減少 65.56%,項目建設后 該鎮人均耕地面積僅為0.92 畝 /人,因此, 當地政府應在全縣范圍內合理調整土地資源,妥善安置移民,以避免部分農民因此土地資源過少,為維持生計不合理地開墾荒地,造成安置地新的生態破壞和水土流失。 可結合安置區的自然特點和自然資源以及地方經濟發展狀況,因地制宜,多渠道、多門路的安置移民,并與當地政府密切配合和溝通,切實 貫徹開發性移民的方針和國家扶持、政策優惠、各方支援,使移民的生活達到或超過原有水平,盡可能減輕或消除占用耕地對當地農業生態的不利影響,避免移民不合理開懇荒地造成新的生態破壞。 做好移民安置區 人群健康保護。 4.3 環保投資論證 根據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設計概(估)算編制規定,進行本項目環境保護投資估算。環保投資包括四部分,即環境保護 31 措施、施工期環境監測措施、環境保護臨時措施、獨立費用。工程環保靜態投資估算為 1349.85 萬元,工程總投資 28.76 億元,環保投資占工程總投資的 0.47%。 5 社會經濟環境損益分析 5.1 經濟損益分析 本項目達到設計標準時,工程效益費用比大于 1,經濟內部回收率大于 12%,經濟凈值大于 0,滿足國家規定的要求,說明本項目在經濟上是合理可行的。 當本項目投資 、效益和施工期等工程敏感因素發生變化時,工程的經濟內部收益率均大于 12,經濟凈現值均大于零,經濟效益費用比均大于 1,說明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魯北段具有一定的抗經濟風險的能力,該工程在經濟上是合理的。 5.2 社會損益分析 水資源短缺已嚴重制約著該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項目的實施,可有效解決供水區域水資源短缺的局面,對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著明顯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如下: ( 1)為城鄉居民生活用水提供優質、可靠的水源,有效改善供水區城鄉居民的生活條件,對維護供水地區 的社會穩定有著顯著的影響。 南水北調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新入職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考題
- 25年企業負責人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含答案(基礎題)
- 2025部門級安全培訓考試試題下載
- 2025 年工程總承包合同
- 2025建筑設備租賃合同書裝載機
- 工程單位和銀行合作協議
- 合作投資協議書范本
- 2025標準土地轉讓協議合同
- 2025年土地承包合同合同法
- 2025建筑工程安全生產文明施工承包合同書
- 美國加征關稅從多個角度全方位解讀關稅課件
- “皖南八校”2024-2025學年高一第二學期期中考試-英語(譯林版)及答案
- 一例脂肪液化切口的護理
- 2025屆嘉興市高三語文二模作文解析:智慧不會感到孤獨
- GB 15269-2025雪茄煙
- 規模養殖場十項管理制度
- 2025航天知識競賽考試題庫(含答案)
- 定額〔2025〕1號文-關于發布2018版電力建設工程概預算定額2024年度價格水平調整的通知
- 【MOOC】機械原理-西北工業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一種基于STM32的智能門鎖系統的設計-畢業論文
- 柔性主動防護網分項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