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復習)專科農村環境保護_第1頁
(電大復習)專科農村環境保護_第2頁
(電大復習)專科農村環境保護_第3頁
(電大復習)專科農村環境保護_第4頁
(電大復習)專科農村環境保護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村環境保護 一、單項選擇題 1地球表面水域很大,海域占地球表面的( 71 )。 2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僅相當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4 )。 3自 20世紀 90 年代以來,我國因缺水減產糧食造成的經濟損失約( 500 億元 )。 4一個關不緊的水龍頭,一個月要流掉水( 6 噸 )。 5.一個漏水馬桶 ,一個月要漏掉水 (20 噸 )。 6目前我國農業用水效率低下,其有效利用率僅為( 40左右 )。 7因為缺水,每年給我國工業造成的損失達( 2000 億元 )。 8因為缺水,每年給我國農業造成的損失達( 1500 億元 )。 9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其豐度占世界第( 八位 )。 10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在北半球居( 第一位 )。 11下面屬于自然生態系統的是( C ) A農田 B果園 C草原 D城市 12下面屬于半自然半人工生態系統的是( B ) A森林 B農田 C湖泊 D城市 13下面屬于人工生態系統的是( D ) A農田 B果園 C草原 D城市 14所有以生產者為食物的動物 屬于( 第二營養級 )。 15所有以植食動物為食的肉食動物為( 第三營養級 )。 16在能量從一個營養級到另一個營養及流動的過程中,平均每個營養級的轉移效率約為( 10 )。 17著名的瑪雅生態農場位于( 菲律賓 )。 18下列能源中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 )。 A水能 B煤 C石油 D汽油 19下列能源中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B )。 A煤 B風能 C石油 D汽油 20下列能源中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C )。 A石油 B煤 C太陽能 D汽油 21下列能源中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D )。 A汽油 B煤 C石油 D生物質能 22下列能源中屬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B )。 A水能 B煤 C太陽能 D生物質能 23下列能源中屬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C )。 A水能 B太陽能 C石油 D生物質能 24下列能源中屬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D )。 A水能 B生物質能 C太陽能 D天然氣 25下列能源中屬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 )。 A核燃料 B太陽能 C風能 D熱能 26下列能源中屬于二次能源的是( A )。 A焦炭 B煤 C石油 D水能 27下列能源中屬于二次能源的是( A )。 A汽油 B煤 C石油 D水能 28下列能源中屬于二次能源的是( A )。 A沼氣 B煤 C石油 D水能 29下列能源中屬于二次能源的是( A )。 A乙醇 B煤 C石油 D水能 30我國農村居民生活能源利用效率約為( 25 ) 31.全國秸稈產量中用作燃料的約占( 1/2) 32生物質直接燃燒法的熱轉換效率很低,一般低于( 20 ) 33省柴灶設計熱能指標要求為單體灶大于( 25 ) 34沼氣發酵工藝中的高溫發酵溫度為( 45 60 ) 35沼氣發酵工藝中的低溫發酵溫度為( 8 30 ) 36沼氣發酵工藝中的中溫發酵溫度為( 30 45 ) 37沼氣發酵工藝中常溫發酵的溫度不能低于( 8 ) 38甲烷是沼氣的主要成分,約占沼氣的( 60 70 ) 39二氧化碳是沼氣的主要 成分,約占沼氣的( 30 40 ) 40如果我國 10的住宅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即可節約( 310 億度電 ) 41太陽光伏發電使用太陽電池進行發電的一項新技術,轉化效率可達( 20 ) 42.下列符號中表示化學需氧量的是( A)。 A COD B DO C BOD D TOD 43下列符號中表示溶解氧的是( B )。 A COD B DO C BOD D TOD 44下列符號中表示生化需氧量的是 ( C)。 A COD B DO C BODD TOD 45下列符號中表示總需氧量的是 ( D)。 A COD B DO C BODD TOD 46下列符號中表示總有機碳的是 ( A )。 A TOC B DO C BODD TOD 47.我國特有的優良飼養魚種如草魚要求水中的溶解氧( DO)保持在 (5mg/L) 48.我國特有的優良飼養魚種如青魚要求水中的溶解氧( DO)保持在 (5mg/L) 49.我國特有的優良飼養魚種如鰱魚要求水中的溶解氧( DO)保持在 (5mg/L) 50.我國特有的優良飼養魚種如鳙魚要求水中的溶解氧( DO)保持在 (5mg/L) 51對水稻和小麥的毒害主要表現在根部的重金屬是( Hg )。 52使小麥受危害后,葉色發黃、出現灼燒狀枯斑的重金屬是( Cd)。 53對農作物的營養生長具有明顯抑制作用的重金屬是( As )。 54.1968 年初 ,轟動世界的 “ 米糠油事件 ”是由 (多氯聯苯引起的 ) 55著名的日本水俁病就是由( 有機汞農藥引起的 )。 56對魚類和水鳥可影響生長和繁殖,甚至中毒死亡,已有明顯的事例的有機污染物是( 有機氯化合物 )。 57在人體中蓄積于腎、肝、腦中,主要毒害神經系統的重金屬是( 汞 )。 58日本發生的“骨疼病”公害就是( 鎘中毒引起的 )中毒引起的 59.影響神經系統、骨骼和血液,可造成貧血、神經炎、腎炎等癥狀的重金屬是( 鉛 )。 60引起我國臺灣省發生所謂黑足病的重金屬是( 砷 )。 61我國目前生活污水的二級處理率,只有約( 30 ) 62我國目前工業污水的二級處理率,約為( 75 ) 63水處理過程中用格柵裝置是用來除去( 那些可能堵塞水泵機組和管道閥門的較粗大的懸浮體 )。 64污 水的生物處理主要是( 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機污染物以凈化污水 )。 65存在及其復雜的天氣現象的大氣層為( 對流層 )。 66人類活動排放的污染物主要集中在( 對流層聚集 )。 67發生大氣污染的主要是( 對流層 )。 68能將地面發射的無線電波反回地面,對全球的無線通訊具有重要意義的是( 熱成層 )。 69酸雨是指雨、霧、雪、露、霜等降水形式,其 pH 值低于 ( 5 6)。 70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一般主要是 ( 人為因素 )。 71形成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是( A )。 A碳氫化合物 B氟化 物 C氫氧化鈉 D硫化物 72下面碳氫化合物中具有明顯的致癌作用的是( B )。 A碳氫化合物 B 3,4-苯并芘 C苯乙酸 D喹啉 73對人的呼吸器官和眼結膜有強烈的刺激性物質是( 氟化氫 )。 74.控制全球變暖 ,其中關鍵的問題是控制(二氧化碳的含量 ) 75.通過質量力的作用達到除塵目的的除塵裝置是 (機械式除塵 ) 76使含塵氣體通過多孔濾料,把氣體中的塵粒截留下來,使氣體得到凈化的方法是( 過濾式除塵 )。 77利用高壓電場產生的庫侖力的作用實現固體粒子或液體 粒子與氣流分離的方法是( 靜電除塵 )。 78小麥對二氧化硫最敏感的部分是( 麥芒 ) 79對臭氧最為敏感的植物是( 煙草 )。 80平流層臭氧濃度減少 1,皮膚癌發病率將增加( 3 )。 81以下植物中對氟化物敏感的是( A )。 A玉米 B棉花 C煙草 D扁豆 82以下植物中對氟化物敏感的是( A )。 A蘋果 B棉花 C煙草 D扁豆 83以下植物中對氟化物敏感的是( A )。 A葡萄 B棉花 C煙草 D扁豆 84工業廢 棄物和生活廢棄物屬于( 固體廢棄物 )。 85將固體廢棄物通過工程處理,達到不損害人體健康 ,不污染周圍環境稱為( 無害化 )。 86通過適宜的手段減少固體廢棄物的數量和容積稱為( 減量化 )。 87通過工藝措施從固體廢棄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質和能源或通過一定的技術措施達到使固體廢棄物重新利用稱為( 資源化 )。 88對點污染源(包括集中的工業區),布點用( 同心圓布點法 )。 89當主導風向(監測期間)基本不變,監測布點用( 同心圓布點 )。 90面污染源,因污染分布均勻,下墊面較平坦,布點用( 網格布點法 )。 91 線污染源,如交通車輛污染,布點用( 成對布點法 )。 92大氣監測點要開闊,周圍的自由空間應為( 315 )。270 D 93大氣監測采樣器進氣口距地面高度大約( 3 5 m)。 94水樣的保存時間不宜長,清潔水樣可保留( 72 h )。 95水樣的保存時間不宜長,輕度污染的水樣只保留( 48 h )。 96水樣的保存時間不宜長,嚴重污染的水樣僅能保留( 12 h)。 97根層采樣深度,農作物土壤一般深( 020 cm)。 98根層采樣深度,茶、果樹采樣深度為( 60 cm)。 99下面那個標準屬于按用途分類( C ) A水質標準 B生物環境標準 C污染物排放標準 D空氣環境質量標準 二、名詞解釋 1環境 :是指大氣、水、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勝古跡、風景游覽區、溫泉、療養區、自然保護區和生活居住區。 2農業環境 :農業生物賴以生存的大氣、水源、土地、光、熱、以及農業生產者勞動與生活環境,包括廣大農村、農區、牧區、林區等。 3聚落環境 :是人類聚居和活動場所的周圍環境。它是與人類的工作和生活關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環境。 4自然資源 :是指在一定件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因素的總和 。 5循環經濟 :是一種生態經濟,它模擬自然生態系統的流動方式,以資源的循環利用和高效利用為核心,實現特定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總體資源的永續利用,促進經濟活動的生態化。 6資源節約型社會 :是指在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通過采取法律、經濟和行政等綜合措施,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用最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收益,和更低環境污染,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7土地資源 :這個系統包含耕地、林地、牧草地、建設用地、水域 等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地,和尚未開發利用的土地。 8荒漠化 :是指干旱區、半干旱區及某些濕潤地區生態系統的貧瘠化,是由于人的活動和干旱共同影響的結果。 9.土地沙化 :是指在各種氣候條件下 ,由于自然和人為因素導致土地呈現出沙質或礫質為主的土地退化 ,沙化土地是地表呈現出以沙物質為主的土地。 10水土流失 :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潤和沖擊作用下,結構發生破碎和松散并隨水流動而散失的現象。 11生物資源 :指對人類具有實際和潛在用途或價值的遺傳資源、生物體或其部分、生物群體或生態系統中任何其它生物組成部分。 12.生物多樣性 :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等)、它們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這些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所構成的生態系統的多樣化程度。 13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就是在一定空間中共同棲居著的所有生物與其環境之間由于不斷地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即一個生態學功能單位。 14.食物鏈 :生產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質是通過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傳遞的 ,各種生物按其食物關系排列的鏈狀順序稱為食物鏈。 15能量金字塔 :能量通過營養級逐級減少,如果把通過各營養級的能量流由低到高劃成圖,就成為一個金字塔形,稱為能量金字塔。 16生態平衡 :在一定時期內,系統內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保持著一種動態的平衡,這種平衡狀態就叫生態平衡。 17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是一種持續發展的農業模式,是一條保護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 18 綜合防治技術 :所謂綜合防治技術,就是根據病、蟲、草危害作物的情況,綜合地運用物理、化學、生物、農業等技術防除病、蟲、草害。 19生物防治技術 :主要是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敵,對有害生物進行調節、控制乃至消滅。 20農村能源 :是指農村的社會經濟活動和農村居民所消費的能源。 21間接能源 :一般指農用化 學物資所包含的能,如化肥、農藥、農用塑料制品等。 22直接能源 :包含農業生產用能和農村人口生活用能。 23生物質 :所謂生物質,是指在有機物中,除石化燃料外的所有動植物物質。 24生物質成型燃料 :是把生物質原料切成一定粒度,在加壓下制成棒狀、粒狀、塊狀等各種成型燃料。 25生物質熱化學轉換技術 :是利用機械裝置將固體生物質轉換成可燃氣體、焦油、木炭等品位較高的能源產品技術。 26點污染源 :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一般都集中從排污口排入水體。 27水體污染 :廢水和廢物未經處理或未經很好地處理進入水體,其含量超過了水體的自然凈化能力,導致水體的質量下降,從而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價值,這種現象稱為水體污染。 28面污染源 :是相對點污染源而言,主要指農田灌溉形成的徑流和地面水徑流。 29水質指標 :是用于表示水中雜質的成分、種類和數量。 30溶解氧 :水中的溶解氧是溶于水中的自由狀態氧分子的量它是支配水生生物生存和有機污染物分解類型及水體自凈作用強弱的重要因素,因此是水體質量好壞的重要指標。 31生化需氧量 :表示水中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氧量,可以間接地反映出有機污染物的含量 BOD 愈 高表示水中需氧有機污染物愈多。 32化學需氧量 :是指用化學氧化劑氧化水中有機污染物時所需要的氧量。 33重金屬遷移 :是指重金屬在自然環境中空間位置的移動和存在形態的轉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富集與分散現象。 34水的物理處理法 :主要是利用物理作用,即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污染物的化學性質。 35沉淀法 :它是利用水中懸浮顆粒的可沉淀性能,在重力的作用下產生下沉作用,以達到固液分離的一種過程。 36水的化學處理法 :是利用化學作用以除去水中的污染物。這時常加入化學藥劑,或使不同種類的污水混合,促使污染物混凝、沉淀 、氧化還原和絡合等。 37氧化塘 :是利用天然池塘或人工修造的淺水池塘的污水處理法。 38顆粒物 :是除氣體之外的包含于大氣中的固體和液體物質。 39光化學煙霧 :汽車、工廠等排入大氣中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陽紫外線的作用下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淺藍色的混合物(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污染煙霧現象稱為光化學煙霧。 40酸雨 :是指 pH 5.6 的雨、雪或其他降水,是大氣污染的一種表現。 41溫室效應 :大氣層中的某些微量氣體組分能使太陽的短波輻射透過,加熱地面,而地面增溫后所放出的熱輻射,卻被 這些組分吸收,使大氣增溫,這種現象稱為溫室效應。 42溫室氣體 :能使地球大氣增溫的微量氣體組分,稱為溫室氣體。 43除塵 :從廢氣中將顆粒物分離出來并加以捕集、回收的過程稱為除塵。 44土壤環境背景值 :土壤環境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少受人類活動(特別是人為污染)影響的土壤環境本身的化學元素組成及其含量。 45環境容量 :環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環境對污染物的最大容納量。 46土壤環境容量 :土壤環境單元所容許承納的污染物質的最大數量或負荷量。 47生物遷移 :是指通過植物根系從土壤中吸收有效態重金屬,并在植物 體積累起來的過程。 48固體廢物(簡稱廢物) :是指在社會的生產、流通、消費等一系列活動中產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價值而被丟棄的以固態和泥狀存在的物質,或者是提取目的組分廢棄之不同的剩余物質。 49無害化 :是指將固體廢物通過工程處理,達到不損害人體健康,不污染周圍環境。 50減量化 :是通過適宜的手段減少固體廢物的數量和容積。另外一方面是采用在生產過程中減少固體廢棄物的產生。 51資源化 :是采取工藝措施從固體廢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質和能源或者通過一定的技術措施達到使固體廢物重新利用的目的。 52生污泥 :從 污水處理廠沉淀池排出的污泥叫生污泥,含有揮發性的物質、病原菌、寄生蟲、重金屬以及某些難分解的有機毒物。 53環境監測 :就是利用多種科學方法和手段,監測和檢測代表環境質量現狀及發展變化趨勢的各種數據,并用它解釋環境現象,為環境管理和科研提供科學依據的全部過程。 54.農業環境監測 :是環境監測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借用環境監測的理論和方法 ,對農業生產環境的質量現狀及變化規律和趨勢進行監測活動。 55綜合采樣 :是指一個采樣單元的多點位樣品的混合水樣。在農業環境監測申 ,綜合采樣法可用于多污水源匯入同一灌區的污水 負荷監測。 56環境標準 :是為了保護人群健康,防治環境污染,促進生態良性循環,合理利用資源,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依照環境基準、環境保護法律和有關政策,對環境中有害成分、排放源的污染物的限量閥值和配套措施所作的技術規定。 57環境質量標準 :是衡量環境質量的依據,是環境保護的政策目標,也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基礎 。 58污染物排放標準 :為了保護環境,實現環境質量目標,對排入環境中的有害物質或有害因素所作的控制規定,一是控制污染物排放濃度,二是控制排放總量。 59.環境基礎標準 :在環境標準化活動中 ,對有指導 意義的符號、代號、指南、程序、規范等所作的統一規定 .它是制定一切環境標準的基礎。 60方法標準 :在環境保護工作中,以試驗、分析測試、抽樣與統計運算為對象所制定的方法標準。 三、填空題 1自然資源的分類是資源( 開發 )、( 管理 )和資源( 保護 )的重要依據。 2次生性自然資源分為( 非再生資源 )和( 再生資料 )兩類。 3自然資源按開發利用可分為( 農業資源 )、( 礦產資源 )、( 工業資源 )等。 4農業資源包括( 水資源 )、( 土地資源 )、( 氣候資源 )、( 生物資源 )等。 5循環經濟的特征是( 低開采 )、( 高利用 )、( 低排放 )。 6循環經濟的三 大原則是“( 減量化 )、( 再利用 )、( 再循環 )”。 7我國水資源所存在的問題,從宏觀上看有三:( 洪水泛濫 )、( 水資源短缺)和( 水污染 )。 8生態系統包括( 非生物環境 )、( 生產者 )、( 消費者 )和( 分解者 )四種主要組成成分。 9生態系統具有三大功能:( 能量流動 )、( 物質循環 )和( 信息傳遞)。 10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可分為( 水循環 )、( 氣體循環 )和( 沉積型循環)。 11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大致可以分為( 物 理信息 )、( 化學信息 )、( 行為信息 )和( 營養信息 )。 12人為因素引起的生態平衡破壞,主要有( 物種改變 )、( 環境因素改革 )和( 信息系統的破壞)。 13 1983 年國務院正式確定農村地區能源建設的方針是:( 因地制宜 ),( 多能互補 ),( 綜合利用 ),( 講究效益 ),簡稱“十六字方針”,以及“( 開發與節約并舉) 的能源建設方針。 14農村能源可分( 間接能源 )和( 直接能源 )兩類。 15沼氣是有機物的( 厭氧 )發酵產物,是一種混合的可燃性氣體。 16沼氣發酵是個厭氧生物化學過 程,包括( 水解發酵 )、( 產酸 )和( 產甲烷 )三個階段。 17根據沼氣池(消化器)的水力滯留期( HRT)、固體滯留期( SRT)和微生物滯留期( MRT)的不同,沼氣池可分為( 常規型 )、( 污泥滯留型 )、( 附著膜型 )三大類。 18.我國多采用以下四類厭氧消化工藝:( 塞流式消化器) 、( 升流式固體反應器 )、( 升流式厭氧污泥床 )和( 污泥床濾器 )。 19.薪炭林有( 短輪伐期平茬采薪經營型 ) 、( 材薪經營型 )、( 薪材經濟經營型 )、( 薪草經營型 )、( 頭木育薪經營型 ) 等五種類型。 20.水是一種可以更新的自然資源 ,它可以通過( 復原更新 )和不斷的( 循環利用 )。 21地球表面約有( 70%)被海水覆蓋,而淡水只占全球總水量的( 3% )。 22造成水體污染的原因可分為天( 天然污染源 )和( 人為污染源 )。 23造成水體污染的原因按污染源釋放的有害物種類可分為( 物理性 )污染源、( 化學性 )污染源、( 生物性 )污染源。 24造成水體污染的原因按污染源分布和排放特征可分為( 點污染 )、( 面污染 )和( 擴散 )污染源。 25生物膜法主要有( 生物濾池法 )和( 生物轉盤法 )。 26污 水的處理技術根據所采取的自然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分為( 物理法 )、( 化學法 )、( 物理化學法 )和( 生物法 )。 27污水的氧化還原法主要有( 空氣氧化法 )、( 氧化處理 )、( 臭氧氧化 )、( 還原法 )等。 28.( 生物處理 )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機污染物以凈化污水 .(活性污泥 )法由于具有凈化效率很高等優點 ,所以目前應用最廣。 29除去水汽和雜質的空氣稱為( 干潔空氣 )。 30( 對流層 )集中了占大氣總質量 75的空氣和幾乎全部的水蒸氣,是天氣變化最復雜的層次。 31( 對流層 )中存在著極其復雜的天 氣現象,如雨、雪、霜、雹、云、霧等。 32人類活動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在( 對流層 )聚集,大氣污染主要也是在這一層發生。 33按污染源存在形式分為( 固定污染源 )和( 移動污染源 )。 34按污染物的排放形式分為( 點源 )、( 線源 )和( 面源 )。 35按污染物排放空間分為( 高架源 )和( 地面源 )。 36按污染物排放的時間分為( 連續源 )、( 間斷源 )和( 瞬時源 )。 37影響大氣污染物擴散的因素主要是( 氣象因素 )和( 地理因素 )。 38影響大氣污染物擴散能力的主要氣象因素是( 風 )、( 大氣湍流 )、( 溫度層結 )和( 大氣穩定度 )。 39.對植物生長危害較大的大氣污染物主要是( 二氧化硫 )、( 氟化物 )和( 光化學煙霧 )。 40大氣污染對人的危害大致可分( 急性中毒 )、( 慢性中毒 )、( 致癌 )三種。 41固體廢棄物分類方法很多,按組成可分為( 有機廢物 )和( 無機廢物 )。 42固體廢棄物按來源可分為( 工業廢物 )、( 礦業廢物 )、( 城市廢物 )、( 農業廢物 )和( 放射性廢物 )。 43固體廢棄物按其危害狀可分為( 有害廢物 )和( 一般廢棄物 )。 44我國固體廢物處理利用的發展 趨勢采用( 無害化為先導 )、( 資源化為目的 ),( 進行減量化 )。 45影響堆肥的因素很多,主要歸納起來有( 有機質含量 );( 水分 );( 溫度 );( 碳氮比 );( C/P) ;( PH)等方面。 46衛生填埋應是不產生( 二次污染 )的垃圾最終處理方法。 47衛生填埋主要有( 平面作業法 )、( 斜坡作業法 )、( 溝填作業法 )三種填埋方法。 48( 農業生態監測 ),主要是對生態破壞和環境治理效果進行監測。 49農業環境監測,與環境監測一樣,按管理目的分為( 常規監測 )、( 科研性監測 )和( 特種目的監測)三種。 50決定布 點質量的三要素為( 區域 )、( 點數 )和( 點位 )。 51水樣的采集法,( 瞬時采樣 )法、( 混合采樣 )法、( 綜合采樣 )法三種 52按國家環境保護局公布的 (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規定,凡飲用水源、湖、庫,每月采樣( 1 )次,每年( 12 )次。 53按國家環境保護局公布的 (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規定,江河在豐、平、枯三水期采樣,每期采( 2 )次,每年( 6 )次。 54畜、禽飲水分豐、平、枯三水期采樣,每期只采( 1 )次,全年共采( 3 )次。 四、簡答題 1簡述目前我國農業環境的主要問題。 目前 我國的農業環境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污水灌溉;土壤退化;農藥污染;畜禽糞便、生活垃圾;焚燒秸稈;社區 庭院垃圾;大量施用化肥造成蔬菜硝酸鹽積累;鄉鎮企業污染;地膜對土壤的危害;非農業占地。 2簡述農業生產與環境的關系。 要想進行理想的農業生產,獲得具有優質同時保證產量的農業生產產品,就必須創造優質的農業生產環境。 3簡述改變農業生產生態環境現狀的重要方法。 要改變農業生產生態環境的現狀 ,減少化肥施用量是重要的方法。充分利用農村資源 ,以秸稈和畜禽糞便等有機廢棄物為原料 ,可以生產生物有機肥和有機復合肥。它 可作為基肥和追肥施用 ,從而減少化肥施用量 ,提高化肥利用率,并培肥土壤。 4自然資源普遍性特點有哪些? ( 1)自然資源的系統性,( 2)數量的有限性和潛力的無限性,( 3)資源的變動性,( 4)資源的多用性,( 5)資源的地域性和國際性。 5自然資源的有限性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第一,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范圍內,自然資源的數量是有限的和分布不均的,第二,在一定技術條件下,人們利用資源的能力和范圍有限,第三,資源可更新速率是有限的,第四,資源功能是有限的。 6我國自然資源有哪些特點? ( 1)資源總量大,種類齊全, 堪稱資源大國;( 2)人均占有量低,資源相對緊缺;( 3)資源質量相差懸殊,低劣資源比重偏大;( 4)水、土資源與人口組合錯位;( 5)能源南北差異懸殊。 7簡述經濟發展的三種模式? 第一種是傳統模式;第二種是“過程末端治理”模式;第三種是循環經濟模式。 8發展循環經濟我國政府擬將采取的策略與措施有哪些? 轉變觀念、搞好規劃、調整結構、健全法制、完善政策、依靠科技、示范推廣、強化管理和宣傳教育。 9我國土地資源特點有哪些? ( 1)土地遼闊、類型多樣;( 2)山地多、平地少;( 3)農業用地絕對數量多、人均占 有量少;( 4)宜林地較多、亦農地較少,后備土地資源不足;( 5)土地資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產力地區間差異顯著;( 6)耕地質量較差。 10中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對策是什么? 制定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國家戰略和行動計劃;制定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法律法規;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設施建設;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和人員培訓工作。 11簡述生態系統的基本特點。 ( 1)具有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三大功能。( 2)具有自動調節能力。( 3)是一種開放的動態系統。 12生態農業的特點有哪些? 多樣性、綜合性、生產 效率高、穩定性、持續性、生態性(低耗、高效、少污)。 13生態農業建設的理論基礎有哪些? ( 1)生物與環境的協同進化原理,( 2)生物之間鏈索式的相互制約原理,( 3)能量多級利用與物質循環再生原理,( 4)結構穩定性與功能協調性原理,( 5)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統一的原理。 14簡述生態農業建設的內容。 ( 1)推進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綜合管理,( 2)調整優化農業結構,( 3)提高食物生產和保障食物安全,( 4)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 5)農業生態環境保護。 15生態農業系統的類型和模式有哪幾種? ( 1)生物立體 共生的生態農業系統,( 2)物質循環利用的生態農業系統,( 3)生物相克避害的生態農業系統,( 4)主要因子調控的生態農業系統,( 5)區域整體規劃的生態農業系統。 16生態農業有哪幾種實用技術? ( 1)生態工程技術;( 2)能源開發技術;( 3)小流域綜合管理技術;( 4)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技術;( 5)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 6)農業生產資料的生態化改造技術。 17簡述我國的農業環境保護問題的主要表現。 一是因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農業自然資源而導致的大面積生態破壞問題,如砍伐森林、水土流失、沙漠化、鹽漬化等;二是工農 業廢棄物和農業活動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如城市垃圾和城市污水的污染,規模化禽畜養殖場廢水污染,農藥、化肥、地膜和農業徑流污染等。 18簡述我國農村能源特點和存在的問題。 特點:需求量大而分散;經濟發展,改變了傳統能源結構;農村能源建設成績顯著。問題:農村能源消費結構與結構性污染互為因果;能源利用效率低;資金不足。 19簡述大氣中二氧化硫對植物的危害。 受二氧化硫傷害的植物,初期主要在葉脈間出現白色傷斑,輕者只在葉背氣孔附近,重者則從葉背到葉面均出現傷斑,這是二氧化硫危害的主要特征,后期葉脈也褪成白色,葉片 脫水,逐漸枯萎。 20簡述大氣中氮氧化物對植物的危害。 氮氧化物對植物的毒性較其它大氣污染物要弱,一般不會產生急性傷害,而慢性傷害能抑制植物的生長。危害癥狀表現為在葉脈間或葉緣出現形狀不規則的水漬斑,逐漸壞死,而后干燥變成白色、黃色或黃褐色斑點,逐步擴展到整個葉片。 21簡述大氣中氟化物對植物的危害。 它們對植物的危害癥狀表現為從氣孔或水孔進入植物體內,但不損害氣孔附近的細胞,而是順著導管向葉片尖端和邊緣部分移動,在那里積累到足夠的濃度,并與葉片內鈣質反應。生成難溶性氟化鈣沉淀于局部,從而干擾酶的催化活 性,阻礙代謝機制,破壞葉綠素和原生質,使得遭受破壞的葉肉因失水干燥變成褐色。當植物在葉尖、葉緣出現癥狀時,受害幾小時便出現萎縮現象,同時綠色消退,變成黃褐色,二、三天后變成深褐色。 22簡述光化學煙霧對植物的危害。 臭氧對植物的危害主要是從葉背氣孔侵入,通過周邊細胞、海綿細胞間隙,到達柵欄組織,使其首先受害,然后再侵害海綿細胞,形成透過葉片的密集的紅棕色、紫色、褐色或黃褐色的細小壞死斑點。同時,植物組織機能衰退,生長受阻,發芽和開花受到抑制,并發生早期落葉、落果現象。 23簡述土壤環境的基本特點。 ( 1)土壤環境的物理學特性及其對污染物遷移的影響;( 2)土壤環境中的膠體物質對環境的影響;( 3)土壤環境中的絡合螯合平衡體系;( 4)土壤環境中的氧化還原平衡體系;( 5)土壤的酸堿平衡體系;( 6)土壤環境中的生物體系。 24試述農田“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 ( 1)從價格和經營體制上優化和改善對廢塑料制品的回收與管理,并建立生產粒狀再生塑料的加工廠,有利于廢塑料的循環利用。 ( 2)研制可控光解和熱分解( 50 60)等農膜新品種,以代替現用高壓農膜,減輕農田殘留負擔。 ( 3)盡量使用分子最小,生物毒性低相對易降 解的塑料增塑劑,并加強其生化降解性能和農業環境影響的研究。 25簡述土壤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土壤生態系統與其他自然生態系統的組成一樣,主要成分為:生命有機體部分,即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等;非生命無機環境部分,即太陽光、能、大氣、母質、地表形態及土壤礦物質、水分和空氣等。 26簡述土壤生態系統結構。 達到穩定的土壤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結構特征,( 1分)即土壤生態系統的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垂直結構一般由以下三個主要層次構成: ( 1)地上生物群體層,( 2)土被生物群落層,( 3)土被底層與風化殼生物群體層。 27 簡述鉻對土壤污染的危害。 受鉻污染的土壤,是通過植被吸收而進入食物鏈危害人體健康的。土壤鉻污染后, Cr( )的毒性在低濃度時就非常高。水稻各部分組織器官對鉻的殘留積累量有很大差異,其順序是根鉻莖葉鉻糙米中鉻。 28簡述鉛對土壤的危害。 由于鉛在土壤中固定為難溶性鉛的能力較強,因此,通過食物鏈而引起人體鉛中毒的現象極少。鉛污染土壤后,對種子的發芽率和呼吸強度有一定的影響。鉛對幼苗生長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這主要是由于鉛抑制了幼苗對營養吸收和使葉綠素含量減少,光合作用受阻。 29簡述固體廢棄物的污染控制 途徑及我國控制固體廢棄物的技術政策。 控制途徑:( 1)完善和改造生產工藝,( 2)發展物質循環工藝,( 3)進行綜合利用,( 4)進行無害化處理與處置。技術政策:資源化、無害化和減量化。 五、論述題 1沼氣發酵有哪些工藝條件? (1)厭氧環境 : 產氣階段沼氣池內氧化還原電位在 -330mV 以下。 (2)溫度 :常溫發酵溫度不能低于 8,最好保持在10以上。 (3)營養平衡 : 碳氮比為 CN=l5 30 1,投少量微量營養元素,保持pH 值接近中性,池內氨含量在 0.010.1,如果氨濃度大于 0.3,會引 起發酵菌中毒。 (4)攪拌 : 常溫沼氣池必須隨時攪拌 (中、高溫池通熱氣時自動攪拌 ),以使沼氣池溫度、有機物濃度均勻,并及時排除廢氣,以利產氣。 (5)干物質濃度 : 按發酵溫度有不同要求。常溫發酵的干物質濃度:冬季 10 12;夏季 6左右;中溫發酵 5 15。 (6)接種物 :有機物質厭氧分解產生甲烷的過程,一般由五種微生物菌群參加:有機物分解菌、發酵菌、產氫菌、產乙酸菌、產甲烷菌等。 (7)適當的酸堿度 : pH 值在 6.5 7.5 之間(可用 pH試紙測定),過高過低都會影響沼氣發酵的順利進行。如偏 酸,可加入適量的石灰或草木灰調節;如偏堿,則加入鮮草、樹葉和水調節。 (8)水料比 :發酵液的含水量以 90 94較適宜,干有機物質占 6 10,夏天可以稀一些,冬天可以濃一些。 2試述如何控制化肥對土壤的污染的控制。 ( 1)調整化學肥料結構 : 肥料結構不平衡,是影響肥效當季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 2)普及平衡施肥技術,減少化肥用量 : 平衡施肥需在測土的基礎上按作物需要配方,再按作物吸收的特點施肥,并不是僅靠化肥的配置結構所能奏效的。因此,它需要社會有良好的技術服務,并與使用者的良好科技素質相結合才行 。 ( 3)有機無機肥混合施用 : 施有機肥,不僅能改良土壤結構,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同時還能補充土壤的鉀、磷和優質氮源,如植物可直接利用的氨基酸。 ( 4)科學施肥,減少化肥的損失 : 施肥技術不當,表現在輕視底肥,重視追肥,撒施和追肥期不當,是形成化肥損失、肥效降低的重要原因。采用深施技術是避免化肥損失的關鍵。 ( 5)合理灌溉,減少化肥流失 :灌溉技術的優劣與化肥流失關系很大。中國的灌溉技術以傳統的地面漫灌為主,并在向管道灌溉、滴水灌溉等節水灌溉技術過渡,其中水的利用率與化肥的流失率很相關。地面漫灌引起土壤化 肥流失的量是驚人的。 ( 6)適當調整種植業結構,充分利用豆科作物的固氮肥源,減少化肥使用量。 3試述農藥污染的控制措施。 ( 1)利用綜合害蟲防治系統以減少農藥的施入量 : 綜合防治是應用生態學為基礎的害蟲治理方法中的一種較新的方式,是一種把所有可利用的方法綜合到一項統一的規劃中的害蟲治理方法。 ( 2)農藥的安全合理使用 : 首先要對癥下藥,農藥的使用品種和劑量因防治對象不同應所所不同。 ( 3)制定農產品中的允許殘留量標準 : 制定農藥的每日容許攝入量( ADI),并根據人們取食習慣,制訂出各種作物與食品中的農 藥最大殘留允許量。 ( 4)采用合理耕作制度,消除農藥污染 :農作物種類不同則對各種農藥的吸收率也不同。 ( 5)發展開發新農藥 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是農藥新品種的主要發展方向。 4試述綠色食品必須具備的條件。 ( 1)產品或產品原料產地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生態環境質量標準。 ( 2)農作物種植、畜禽飼養、水產養殖及食品加工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生產操作規。農藥、肥料、獸藥、食品添加劑等生產資料的使用必須符合生產綠色食品的農藥使用準則、生產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生產綠色食品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準則、 生產那綠色食品的獸藥使用準則等。 ( 3)產品必須符合綠色食品質量和衛生標準。綠色食品最終產品必須由中國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