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大學公共藝術教育[權威資料]_第1頁](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9/24/437c3270-c4d8-4021-90a1-37f96640b85b/437c3270-c4d8-4021-90a1-37f96640b85b1.gif)
![試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大學公共藝術教育[權威資料]_第2頁](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9/24/437c3270-c4d8-4021-90a1-37f96640b85b/437c3270-c4d8-4021-90a1-37f96640b85b2.gif)
![試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大學公共藝術教育[權威資料]_第3頁](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9/24/437c3270-c4d8-4021-90a1-37f96640b85b/437c3270-c4d8-4021-90a1-37f96640b85b3.gif)
![試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大學公共藝術教育[權威資料]_第4頁](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9/24/437c3270-c4d8-4021-90a1-37f96640b85b/437c3270-c4d8-4021-90a1-37f96640b85b4.gif)
![試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大學公共藝術教育[權威資料]_第5頁](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9/24/437c3270-c4d8-4021-90a1-37f96640b85b/437c3270-c4d8-4021-90a1-37f96640b85b5.gif)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大學公共藝術教育 本文檔格式為 WORD,感謝你的閱讀。 摘要:公共藝術課程是我國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是我國的一貫教育方針,但多年以來人們對美育缺乏必要的重視,總以為美育是可有可無的,尤其是高等教育更是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專業教育領域,忽視甚至放棄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大學;公共藝術 G640 文獻標志碼: A 1002-2589( 2012) 31-0184-02 近年來,教育部門加大了美育方面的投入,無論從政策還是制度保障上都給予了空前的重視,但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慣性思維,大學生的美育還是不能得到所有高校的重視,大學公共藝術教育的現狀依然不容樂觀。 一、當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現狀 (一)公共藝術教育地位不高,缺乏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消解了公共藝術研究的熱情 當今,公共藝術教育在各個高校的地位普遍不高,具體表現在:藝術教育機構不健全,運行體制不順暢,缺乏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嚴重制約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雖然 很多高校成立了公共藝術教育機構,但其職責劃分、發展定位、相應政策實施等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一是領導不重視。因為在幾乎所有的教學評估內容中都沒有針對大學生的藝術素質的指標。雖然在發展規劃中也會提一下,但往往流于形式;二是學生不重視。因為學校不重視,公共藝術課程的成績和畢業證沒有關系,所以大家只是作為可有可無的興趣去對待公共藝術教育。 (二)對公共藝術教育設施缺少投入、資料匱乏,削弱了公共藝術研究的基礎 由于認識上的偏差,長期以來公共藝術教育未能引起人們的重視,在資金方面投入甚少,導致相當多的高 校藝術教育設施和藝術教育資料極度匱乏。由于公共藝術教育教材的編寫和資料建設得不到必要的支持,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領域一直缺少高質量、切合實際的系列教材及參考資料,這使得大部分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開展仍停留在低水平、低層次、松散的狀態。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公共藝術教育的正常開展。 (三)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方向不一致,迷失了公共藝術教育的研究方向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的通知中明確要求: “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目的是在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的學習實踐中,通過鑒賞藝術作 品、學習藝術理論、參加藝術活動等,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高雅的審美品位,提高人文素養;了解、吸納中外優秀藝術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展。 ” 顯然,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目的更多的是有效提高大學生的綜合審美素養和人文修養,但有些學校則把公共藝術教育搞成了專業技能教育,不重視學生審美素質和審美理論的提高而熱衷于辦各種培訓班,有的甚至成為創收的一種手段,這是有悖于高等學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宗旨的。 二、非物質文 化遺產與公共藝術教育的有機契合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繼 2004 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后,中國計劃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上升到法律層面,全國人大常委會已經開始審議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草案。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日益受到現代生活方式的沖擊,一些依靠口傳身授予以傳承的文化遺產不斷消失,許多傳統技藝面臨人亡藝絕的危險,大量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價值的珍貴實物遭到毀棄,亟須通過立法明確有關制度,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存工作 。高等教育作為國家發展和整體民族素質提高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文化的傳承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充分關注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把民間文學、美術、音樂、戲曲等文化元素轉化為公共藝術教育的資源,既是大學教育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責任,也是公共藝術教育的特色。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大的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 “ 活 ” 的顯現 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聲音、形象和技藝為表現手段,并以身口相傳作為文化鏈而得以延續,是 “ 活 ” 的文化及其傳統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對于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過程來說,人的傳承就顯得尤為重要,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在文化的傳承、發展、研究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高校的理論研究優勢可以歸納、總結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理論體系,研究新的傳承方式,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起到推動的作用。 (三)經濟利益驅使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現狀 現在一談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馬上就有人想到經濟利益和城市旅游等商業化的運作,實際上過度的商業化運作,恰恰會使傳承工作走向死胡同,因為他非常可能脫離原有的藝術規律而轉向迎合市場大眾的審美需求。因此,非物質文 化遺產的傳承絕不單純是一個錢的問題,歸根結底是人的問題,這包括直接傳承人和間接傳承人的問題。 三、新時期公共藝術教育體系的建構 (一)構建科學的公共藝術教育培養體系和課程體系 1.學校要根據公共藝術教育的開展情況建立必修和選修相結合的藝術教育課程體系。要結合學校實際,將美育或藝術教育課程納入公共必修課。同時要將藝術類課程作為通識教育選修課的一個類別供大學生選修。在藝術課程類別上,要盡量設置覆蓋音樂、影視、舞蹈、美術、戲劇、文學等幾大藝術門類。在課程層次上應能兼顧理論、賞析、技巧等多個 層次。在課程形式上,則應多樣化,體現各藝術課程特色和個性。 2.要明確公共藝術教育的價值和標準,通過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藝術判斷力和綜合藝術修養,而不是像專業教育那樣過于注重對學生藝術技能的培養,同時也不能借用其他學科那種固定的標準來衡量普通高校非藝術專業學生的藝術素質。 3.要創新科學的公共藝術教育方法,注重從興趣出發,注重藝術欣賞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要摒棄標準答案,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審美熱情和潛能。 4.將課程進行分類,比如藝術理論、藝術賞析、藝術實踐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類藝術等,根 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和教育部關于限定選修課程和任意性選修課的指導意見確定選修課程內容,藝術選修課程必須修滿規定的學分才能畢業,這是保證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 (二)建立以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為特色的公共藝術教育平臺 1.把藝術教育與當地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在推進藝術教育的同時發揮高校對地方文化建設的引領輻射作用,與文化部門聯合共建公共藝術教育平臺,校地互動、資源共享、特色互補,形成高等學校、文化部門、民間藝人三方共同推進文化建設的合力,開創一種新的大學公共藝術教育模式。 2.把藝術教 育課程與學術研究結合起來,著力推進地方非遺藝術課程的整體構思與一體化建設。積極倡導面向地方傳統文化與民間藝術,積極組織申報文化藝術研究項目,自主設立地方非遺文化研究課題,為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奠定廣闊的學術視野與深厚的學術積累,保證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文化品位與學術含量。 3.高校在課程建設上要注重面向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類群體課程的建設,加強非遺精品類課程建設的指導。 4.采取請進來、走出去和 “1+1” 的教學模式。派老師到非遺藝術的傳承地進行現場的學習與研究。同時請傳承人進入高校與高校教師共同 開設公共藝術課程的教學,采用一個教師配一個傳承人的教學模式,由民間藝人現場演示,講授心得體會;由專業教師進行理論教授和歸納總結。既體現了大學講壇的嚴肅性,又能讓學生充分領略原汁原味的民間藝術。 5.把藝術教育與藝術實踐結合起來,使藝術教育根植于深厚的民間藝術土壤,呈現出生動活潑的形式。 四、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進校園所存在的問題 第一,大學公共藝術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要顧及方方面面的因素,比如公共藝術課程與普通公選課的關系,公共藝術教育與專業課程的關系,公共藝術教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類課 程的關系等等。在這些關系中,尤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公共藝術教育的關系是最難把握的。因為非物質遺產的種類繁多、傳承方式不同,如何在眾多的非遺藝術中選擇適合于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并且還要適合于學生興趣的發展和傳承的特點是比較難于把握的。 第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大學公共藝術教育還是一個新事物,目前在大學公共藝術教育中所占的比重還是很少的,相關的研究資料和文獻幾乎沒有,如何在缺乏參考文獻和經驗的基礎上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公共藝術教育的結合是一個需要研究的課題。 第三,大學公共藝術教育作為一種學術化 的研究和普及性的教育,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我們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課程)、有限的資金和有限的資源狀況下,充分發揮高校的作用,引領傳承觀念上發揮出高校的作用至關重要,這也是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重點思考的問題。 五、結語 目前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更多的是拘泥于一般的藝術欣賞或者一些興趣性的技能教育,既缺乏明確的特色,也缺乏對公共藝術教育方式的創新和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將大學公共藝術教育和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創新性的結合,充分關注地方文化藝術的傳統特色,深入挖掘地域性民間藝術資源,積極參與地方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把民間文學、民間美術、民間音樂等文化素材轉化為藝術教育的課程資源,有計劃地開展以地方文化藝術為主題的系列課程群建設,讓教師與學生走出課堂與校園,與根基深厚的民間藝術直接對話交流,使學校藝術教育成為 “ 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 ,呈現出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藝術風貌,這是今后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 1李嵐清 .音樂 藝術 人生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白朝暉 .高等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芻議 J.教育與職業, 2006, ( 29) . 3龐海芍 .大學公共藝術教育面臨的困境與出路 J.中國高教研究, 2005,( 12) . 4張建中,黃麗娜 .加強公共藝術教育構建和諧校園文化 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 2007, 28( 2) . 文檔資料:試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大學公共藝術教育 完整下載 完整閱讀 全文下載 全文閱讀 免費閱讀及下載 閱讀相關文檔 :中法高等教育質量評估比較 多元智能任務型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網絡的大學英語閱讀混合教學設計 不能僅紙上談兵 新聞教育改革要有 “ 向我開炮 ” 的勇氣 淺談學生外語學習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 大學英語課程設計與教學改革芻議 對地方高校圖書館代查代譯工作的幾點思考 左思為何不是太康之英 微博營銷與酒店營銷 歷史時期西域行政發展研究 淺論秦漢時期農業發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可持續紡織品發展趨勢試題及答案
- 廣告設計師效果反饋機制試題及答案
- 機器人維修試題及答案
- 南京預防接種試題及答案
- 點膠機考試題及答案
- 助聽器四級試題及答案
- 文化適應性營銷的實踐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 掌握廣告設計師考試的重點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紡織行業市場分析工具試題及答案
- 手工藝考研試題及答案
- 馬王堆漢墓帛畫
- 寵物藥品研究報告-中國寵物藥品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2024年
- 國際關系中的政治承諾論析
- 2023年國考公告及職位表
-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第2版(高職)全套教學課件
- 胎兒宮內窘迫的護理查房課件
- 車站調度員調車區長車號員
- 婦科科室全面質量與安全管理手冊
- 盆腔器官脫垂的中國診治指南
- 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等級技術規范
- 鋼箱梁制造運輸及安裝合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