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中試卷(含解析) (I).doc_第1頁
2019-2020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中試卷(含解析) (I).doc_第2頁
2019-2020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中試卷(含解析) (I).doc_第3頁
2019-2020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中試卷(含解析) (I).doc_第4頁
2019-2020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中試卷(含解析) (I).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9-2020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中試卷(含解析) (I)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2小題,每小題1.5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項正確答案)1.“孔子象征著什么?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種觀念,還是一種財富?”在中國,如果有人用這樣一個問題去問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會千差萬別,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屬于孔子思想精華內容的是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以德治民,反對苛政C.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D. 維護周禮,貴賤有序【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根據所學知識,維護周禮,貴賤有序是孔子思想項中保守的部分,不是孔子思想精華。所以答案選D。考點: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孔子思想2.孔子曾說:“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孟子也說:“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董仲舒也認為:“夫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據此可知,三人都A. 代表了中國古代的宗教信仰B. 體現了不同時期儒家思想的治國之道C. 承認、遵循和信奉仁義之道D. 提升了儒家思想在當時的地位和影響【答案】C【解析】【詳解】“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意思是:誰能夠走出屋子而不經過房門呢?為什么沒有人走這條必經的仁義之路?材料中三人都強調仁義,認為應該遵循和信奉仁義之道,故C正確;材料中三人都強調仁義,與宗教信仰無關,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強調的是個人修養,遵循和信奉仁義之道,無法體現“治國之道”,排除B;材料信息無法體現“儒家思想在當時的地位和影響”,排除D。3.以下是某位學者對春秋戰國時期道、儒、墨、法四家的評價。下列學派與評價對應正確的是關注社會,留下的是公平與正義:平等、互利、博愛關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態度:真實、自由、寬容關注國家,留下的是治國理念:公開、公平、公正關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價值:仁愛、正義、自強A. 道家儒家墨家法家B.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C. 墨家道家法家儒家D. 法家墨家儒家道家【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聯系所學知識可知,關注社會,留下的是公平與正義:平等、互利、博愛,與墨家的兼愛等思想相符;關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態度:真實、自由、寬容,與道家的人生態度相符;關注國家,留下的是治國理念:公開、公平、公正,法家關注國家建設,故屬于法家學說;關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價值:仁愛、正義、自強,與儒家提倡的“仁”相符,屬于儒家,故此題應選C項考點:百家爭鳴點評: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準則;道家學說構成了xx多年傳統思想的哲學基礎;法家思想中的變革精神成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圖治的理論武器;墨家思想中尚賢精神,成為后世社會重視人才的思想來源4.史料是歷史的片段的記錄,歷史研究離不開史料。下列不屬于史料的是A. 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辭的牛骨B. 明朝內閣大堂舊址C. 史記、漢書D.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統”的主張【答案】D【解析】本題以史料為切入點,考查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旨在考查學生解讀信息,調動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殷墟牛骨是考古文物,屬于實物考證,是第一手史料,A項與題意不符,排除。內閣大堂舊址是歷史遺址,是第一手史料,B項與題意不符,排除。史記、漢書是文獻史料,屬于第二手史料,C項與題意不符,排除。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統”的主張,是個人主張,不屬于史料,D項與題意相符,正確。點睛:史學常識為本題主要考查點。史料,就是指那些人類社會歷史在發展過程中所遺留下來的、并幫助我們認識、解釋和重構歷史過程的痕跡。第一類史料為書報。第二類史料為文件。第三類史料為實物。第四類史料為口碑。5.東漢末年,道教創始人后裔張魯以“大道”名義所發布的大道家令戒強調謹守倫常,要求道民“當戶戶自相化以忠孝,父慈子孝”。對此合理的解釋是A. 儒學對佛道思想產生較大影響B. 儒學在道教沖擊下趨勢更新C. 道教官方化宣揚儒家倫理觀念D. 道教自我調適吸收儒家綱常【答案】D【解析】題干說的是東漢末年道教主張要謹守倫常,強調忠孝觀念,這說明道教在自我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儒家倫理思想,故選D;題干體現了儒家對道教思想的影響,但是沒有對佛教的影響,故排除A;題干說到的是道教自身的思想更新,而不是儒學的,故排除B;道教產生于東漢末年,當時沒有成為官方化思想,故C不符合史實,所以排除。點睛:這一題考查準確表達的能力。準確表達是歷史學習的一種基礎能力,這一題就是考查考生準確表達的能力。表達不準確的一般有三種情況:一是不符合史實,二是不符合邏輯,三是偷換概念。這一題中的AB屬于偷換概念,C屬于不符合史實。6.朱子語類載:“且以飲食青之,凡饑渴而欲得飲食以充其飽且足者,皆人心也。然必有義理存焉。有可以食,有不可食”這意味著朱熹A. 認為人性本質是惡B. 肯定人正當的欲求C. 倡導適當放縱私欲D. 特別關注百姓生計【答案】B【解析】【詳解】材料說明人的饑渴要進行飲食屬于人的正常需求,體現出朱熹對于人性正當欲求的肯定,故B項正確;材料沒有說明人性的本質是惡的信息,故A項錯誤;材料中“有可以食,有不可食”說明可以隨著人性需要進行,不是倡導放縱私欲,故C項錯誤;材料沒有說明對于百姓生計的關注,故D項錯誤。7.民國歙縣志中的人物共有九卷,烈女傳就有四卷,幾乎占到一半,烈女人數從唐代到明清呈直線上升趨勢,明清烈女數是宋元時代的四倍。出現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 明清進步思想出現B. 商品經濟快速發展C. 理學影響根深蒂固D. 專制皇權日益加強【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了宋明理學的影響。烈女人數從唐代到明清呈直線上升趨勢,明清烈女是宋元時代的四倍。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受宋代以來理學發展,三綱五常思想的影響。宋代以來,理學將儒家的忠、孝、節、義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深刻的影響了中國的民族傳統和民族性格。烈女人數從唐代以后就開始呈上升趨勢,故排除A項;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應該是解放人的思想,而不是束縛人的思想,故排除B項;中國古代的專制皇權始終是在日益加強,故排除D項。受理學影響,宋代開始烈女數量開始增多,明清理學的影響根深蒂固,烈女數量更多,故選C。8.朱之瑜(16001682)稱:“宋儒辨析毫厘,終不曾做得一事。”顏元(16351704)認為:“程朱派頭始終與堯舜孔孟無干,分毫無益于社稷生民,分毫無功于疆場天地。”兩人的本質意圖是A. 抨擊程朱理學的空疏學風B. 倡導經世致用的社會風氣C. 對先秦儒家思想的揚棄D. 宣揚儒家以民為本的思想【答案】B【解析】根據“宋儒辨析毫厘,終不曾做得一事。”“分毫無益于社稷生民,分毫無功于疆場天地”可知,兩人都認為程朱理學不務實,對社會生活作用不大,本質意圖是倡導經世致用的社會風氣,故B正確;A表述正確,但兩人的本質意圖是倡導自己的觀點,并非抨擊程朱理學,排除A;材料主要反映程朱理學不務實,主張經世致用,C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9.某位思想家放棄了正統的儒家觀念,重視物質也重視功利,認為“百姓日用條理處,即是圣人之條理處。”這位思想家是A. 朱熹B. 王守仁C. 李贄D. 黃宗羲【答案】C【解析】李贄批判傳統的儒家思想,提出不必遵循圣人的三綱五常,故本題選C項。朱熹是理學集大成,不可能放棄正統的儒家觀念,故項錯誤;王守仁是心學代表,以儒家思想為主,故項錯誤;黃宗羲主要是批判君主專制,故D項錯誤。10.下面分別是傳統社會治理結構圖和黃宗羲設想的社會治理結構圖。由此可知,黃宗羲認為A. 應從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B. 應建立平等和諧的君臣關系C. 君主專制存在嚴重的弊端D. 統治者應重視對百姓的教化【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圖示信息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傳統社會治理結構圖中,萬民和臣子要絕對服從君主統治,萬民和臣子是君主的奴仆;在黃宗羲設想的社會治理結構圖中,君臣關系應是平等,設立學校作為監察和咨詢機構,有權對君主、大臣進行監督和批評,學校是培養人才且是參與國家政治的機構;故黃宗羲認為君主專制存在嚴重的弊端,C項正確。黃宗羲抨擊君主專制,提出限制君權的理論和設想,而不是從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排除A。黃宗羲認為君臣之間是平等的關系,否定陳腐的倫理綱常,與“和諧”不符,排除B。材料強調黃宗羲認為君主專制存在嚴重的弊端,而不是統治者應重視對百姓的教化,排除D。11.宋以后是戲曲發展時期,三國戲尤其盛行。起初關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濟度成神,宋徽宗時封關羽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時關羽被加封為“忠義神武關圣大帝”。材料表明A. 戲劇是加強思想控制的工具B. 儒道佛在民間傳播逐漸合流C. 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D. 戲劇在社會上發揮教化功能【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廣為流傳的戲劇不自覺地起到道德規范、內化的功能,也就是發揮了教化的功能,選D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教化功能而非加強思想控制的工具,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未體現儒道佛的合流問題,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選項C在材料中沒有明確的體現,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D。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點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戲曲具有教化功能。12.漢代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引用了一首被公認為中國最古老的詩歌,內容是“斷竹、續竹、飛土、逐肉”。這首詩A. 承續了詩經的寫實風格B. 是當時人們生產生活的藝術再現C. 說明了漢代重視詩歌的創作D. 反映了秦漢時期文學藝術的發展【答案】B【解析】“斷竹,續竹”,是歌詠“彈”的生產制作過程。這就是先將竹竿截斷,然后用弦將截斷的竹竿連接兩頭制成彈弓。“飛土”,是指將泥制的彈丸射出。“逐肉”是說獵手們追趕被擊傷的鳥獸之類的獵物。這首民歌簡短、質樸,詩句整齊,有和諧的韻律,是原始時代狩獵生活的真實反映。故B正確;詩經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勾踐是春秋晚期五霸之一,A時間不符合題意;漢代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引用了春秋時期的詩歌,無法體現“漢代重視詩歌的創作”,排除C;D時間不符合題意。13.近代著名美術家、藝術教育家陳衡恪先生在論及中國古代某一畫派時,認為該畫派的風格是“不在畫中考究藝術上之功夫,必須于畫外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據此判斷他評論的是A. 山水畫B. 宮廷畫C. 文人畫D. 民間風情畫【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了文人畫。根據“必須于畫外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評論的應該是文人畫。山水畫、宮廷畫和民間風情畫都無法如文人畫一般于畫外體現出許多文人之感想,故排除A、B、D項,故選C。【點睛】文人畫又稱士大夫畫,區別于民間和宮廷畫師的繪畫,在創作上強調個性表現,追求抒情寫意,融文學、書法、繪畫、篆刻等多種藝術為一體,集中體現畫家多方面的文化素養。14.“在軸心時代里,各個文明都出現了偉大的精神導師古希臘有蘇格拉底,中國有孔子。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也一直影響著人類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們在軸心時代的文化卻有許多相通的地方。”這里“許多相通的地方”應包括A. 重視道德和教育的作用B. 宣揚理性主義C. 代表新興工商業者利益D. 強調個人自由【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孔子強調道德的力量和重視教育;古希臘蘇格拉底強調知識就是美德;故二者都重視道德和教育的作用,A項正確。B項中的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宣揚的核心思想,不是兩人思想的共同之處,排除。C項符合蘇格拉底,孔子則代表沒落的奴隸主階級,排除。強調個人自由也不是孔子和蘇格拉底的共同之處,排除D。點睛:本題屬于比較型選擇題,根據設問要求“許多相通的地方”,運用所學知識比較孔子和蘇格拉底的思想主張,緊扣設問,逐一分析選項即可得出正確答案。15.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學家、天文學家布魯諾被教會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贄在獄中自盡身亡。對此歷史現象認識正確的是A. 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與發展導致上述悲劇的發生B. 兩人屬于不同的國度,該現象的出現屬于偶然現象C. 該現象出現的原因是兩人都挑戰傳統,威脅專制統治D. 東西方同一時期都呈現民主政治發展趨勢【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察的是對知識的了解比較能力。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AB項不正確;D項不符合李贄;布魯諾和李贄兩人都挑戰傳統,威脅了專制制度。所以答案選C。考點: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明清之際的儒學思想李贄;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文藝復興運動布魯諾16.自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后,當時羅馬公教以教皇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紀的歐洲逐漸形成一種統一的精神象征,維持著歐洲的統治秩序。而到14、15世紀,歐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國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國人。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A. 社會經濟發展增強了民族意識B. 人文主義者大膽揭露教會的腐敗C. 科學發展破除了對神學的迷信D. 德國宗教改革沖擊了教皇的權威【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可知,由把教皇當成精神象征到把教皇看作外國人,主要是因為經濟的發展,民族意識增強,英、法、西班牙等迫切要求擺脫教皇的控制和束縛,A正確;材料的變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并沒有體現人文主義者揭露教會的腐敗的信息,排除B;14、15世紀,近代科學正在產生發展,尚未破除對神學的迷信,排除C;德國宗教改革發生于16世紀,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形成一種統一的精神象征”“到14、15世紀,歐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國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國人”,聯系所學歐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分析解答。17.16世紀歐洲有人宣稱:“無論是傳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無不同之凡不以圣經為可靠啟示、為根據的說法都只能算為意見,而沒有相信的必要”這些宗教觀點A. 否定了民眾的宗教信仰B. 沖擊了天主教會的神學理論C. 強化了教皇的宗教權威D. 宣揚了理性主義思想【答案】B【解析】根據“無論是傳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無不同之凡不以圣經為可靠啟示、為根據的說法都只能算為意見,而沒有相信的必要”可知,這些宗教觀點主張圣經是信仰的唯一根據,否定傳教士、神父、教皇的權威,沖擊了天主教會的神學理論,故B正確,C錯誤;“無論是傳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無不同之”否定了傳教士、神父、教皇的權威,并非否定民眾的宗教信仰,A錯誤;啟蒙運動宣揚了理性主義思想,而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D錯誤。18. “西方近代發生了兩次思想解放運動,十六世紀是文藝創新的世紀,十八世紀則是思想創新的世紀”。材料所述的兩個“創新的世紀”的內在聯系是都具有理性和自由的色彩 都重視政治藍圖設計都意在實現人現實生活的幸福都促進了近代社會的轉型A. B. C. D. 【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題干可知西方的兩次思想解放運動是文藝復興運動和啟蒙運動。本題最佳解題方法是排除法,說法錯誤,只有啟蒙運動致力于政治藍圖設計,所以排除,故本題答案選C。考點:西方人文主義的起源與發展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兩者的聯系19.歐美文學在講述某一文學流派的思想基礎時寫道:“不少作家將動物學、生理學、解剖學等最新自然科學成果用之于文學創作,將自己看作社會的研究家、解剖家、記錄員等。”下列哪部作品屬于這一文學流派A. 哈姆雷特B. 巴黎圣母院C. 人間喜劇D. 等待戈多【答案】C【解析】從材料中“將自己看作社會的研究家、解剖家、記錄員等”,該文學流派的創作注重對現實的描寫和批判,這正是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流派,人間喜劇批評現實主義,故C項正確;哈姆雷特、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義,故AB錯誤;等待戈多是現代主義,故D項錯誤。20.霍布斯鮑姆認為,進化論在19世紀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動物進化而來的證據來勢太猛,以致無法阻擋”。“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兩項事實構成了極佳的機遇:一是主張自由主義和進步的資產階級迅速崛起,二是這個時期沒有發生革命”。該分析說明進化論在當時A. 并沒有對傳統勢力提出公開的挑戰B. 順應了資產階級激進派的主張C. 對論證資產階級崛起提供了理論依據D. 符合追求有序變革的社會心理【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注意題干信息“一是主張自由主義和進步的資產階級迅速崛起,二是這個時期沒有發生革命”,A不對,進化論挑戰宗教神學的神創說;B不對,涉及材料的片面意思;C不對,19世紀中后期,資產階級不斷發展壯大;D說法最全面合理,資產階級崛起反映了社會變革,而這個時期沒有發生革命又反映了變革的手段有序。考點:現代科學技術進化論進化論在19世紀中后期盛行的原因21.“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異于傳統,又因主其事者以新衛舊的本來意愿而難以掙脫傳統。結果是東一塊西一塊的進步,零零碎碎的。是零買的,不是批發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 洋務運動B. 維新變法運動C. 義和團運動D. 新文化運動【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異于傳統,又因主其事者以新衛舊的本來意愿而難以掙脫傳統”描述的是洋務運動從鞏固清政府專制統治的目的出發向西方學習發展經濟的舉措,結果因為對西方工業化建設和軍事沒有全面的深入認識,最終以失敗而告終,所以答案選A,B C D三項與上述史實特征不符。考點: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民族工業的興起洋務運動。22. 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沅曾說:“1895 年中國有三個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選擇:康有為選擇了變法,孫中山選擇了革命,張謇選擇了實業。”這三人的共同目標是( )A. 挽救民族危亡 B. 實行君主立憲制C. 推翻大清政權 D. 建立民主共和國【答案】A【解析】試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化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關鍵詞及所學知識可知,他們雖然主張不同,但目的相同,即挽救民族危亡,實現國家的富強、民主,故選A。B只符合梁啟超。C、D只符合孫中山。23.梁啟超在1901年發表的中國積弱溯源論中認為,中國積弱的根源是國人“不知國家與天下之差別”“不知國家與朝廷之界限”“不知國家與國民之關系”。梁啟超分析中國積弱的根源,其目的在于A. 喚起國人現代國家意識B. 表達實業救國的緊迫性C. 動員國民參加民主革命D. 為推翻滿清作思想準備【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梁啟超認為中國積弱的根源在于國民意識和愛國心的薄弱,故目的是喚醒國民愛國意識,救亡圖存,故A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實業救國的信息,而是強調喚起國人現代國家意識,排除B項。梁啟超主張改良,不會動員國民參加民主革命,排除C項。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為推翻滿清作思想準備,排除D項。24. “民國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淪落、君主復辟運動、軍閥割據,以及外國帝國主義勢力加劇。明顯地,采取共和體制而帶來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國家,還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東西來喚醒國家和人民。”這里的“一些更基本的東西”是指( )A. 自由與平等 B. 法制與人權C. 民主與自由 D. 民主與科學【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關鍵詞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強調對人進行思想改造,這與新文化運動相關,而民主和科學是其口號, 故正確答案為D ,A、B、C錯誤。考點:新文化運動25.白話文原來是一種民間文學,被認為“不登大雅之堂”不是正式文體。然而,20世紀初期,它卻在中國流行開來。這主要是因為A. 政府的大力提倡B. 思想啟蒙的需要C. 政治變革的推動D. 白話文通俗易懂【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白話文之所以流傳開來,主要得益于新文化運動中倡導新文學,宣傳新思想,推動了人們的思想解放,故B項正確。白話文的流行主要得益于思想啟蒙的需要,并不是政府的大力提倡,排除A。白話文的流行主要得益于思想啟蒙的需要,并不是政治變革的推動,排除C。白話文通俗易懂是其自身的優勢,但白話文的流行主要得益于思想啟蒙的需要,排除D。26. 新文化運動為20世紀早期中國文化界中,由一群受過西方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革新運動,很多史學家認為它是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繼續。依據所學知識,你認為他們的理由主要是( )A. 它力圖從思想深處鏟除封建專制的根源B. 它的口號是“民主”和“科學”C. 它是五四運動的先導D. 是資產階級發起的【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比較、分析,認識歷史事物本質和規律,并作出準確判斷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本題實際上考查對新文化運動的認識和評價。根據題干材料關鍵信息“一次革新運動”、“是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繼續”,結合所學知識,解讀題干信息:題干的核心意思是,新文化運動繼續了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在反封建領域的未竟事業,而且,在思想文化領域,把其上升到鏟除封建專制根源的高度。故,本題正確答案選A。其余BCD三項均不符合史實和題意,均不正確。考點: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學習(思想文化階段階段)新文化運動對新文化運動的認識27.與舊三民主義相比,新三民主義有了質的飛躍。“質的飛躍”主要表現是它A. 超越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范疇B. 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C. 增加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內容D. 堅決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新三民主義明確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主張,是對舊三民主義的最大發展,故B正確;新三民主義沒有超越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范疇,也沒有增加社會主義革命的內容,反對封建專制是其一貫的主張,不是增加的內容,故A、C、D錯誤。所以答案選B。考點: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新舊三民主義比較【名師點睛】新舊三民主義比較:1、新舊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都主張反對民族壓迫,舊三民主義主要反對滿洲貴族統治,沒有明確的反帝綱領,新三民主義增加了對外反對帝國主義、對內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內容;2、民權主義中都主張人民享有民主自由平等的權利,但舊三民主義中民權享有的范圍很空洞,新三民主義賦予一切反對帝國主義的個人及團體均享有自由及權利;3、民生主義中都主張平均地權,但三民主義中增加了“節制資本”、“耕者有其田”的內容,使民生主義更多地關注了民眾的生存問題。總之,新三民主義是對舊三民主義的繼承和發展。28.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指出:“然而歐美強矣,其民實困,觀大同盟罷工與無政府黨、社會黨之日熾,社會革命其將不遠。”有鑒于此,他認為應該實行A. 民主主義B. 民族主義C. 民權主義D. 民生主義【答案】D【解析】“其民實困”“社會革命”屬于民生主義,故D正確;A不屬于是三民主義內容;B和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9.“俄國在十月革命勝利以后,還有一個時期讓資本主義作為部分經濟而存在,而且還是很大的一部分我們的同志在這方面是太急了。”與這一思想一致的是A. 新民主主義論B.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C. 井岡山的斗爭D.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答案】A【解析】“俄國在十月革命勝利以后,還有一個時期讓資本主義作為部分經濟而存在,而且還是很大的一部分”說明社會主義國家允許資本主義存在,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是新民主主義理論,故A項正確;中國社會各階段的分析寫于國民革命運動時期,注意到農民階級的重要性,故B項錯誤;井岡山的斗爭寫于井岡山時期,論述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故C項錯誤;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發表于1957年,論述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故D項錯誤。30.鄧小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他講的很多名言深深地銘刻在了當代中國人的歷史記憶中。請按照你的“歷史記憶”,對鄧小平的以下言論進行排序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才是硬道理A. B. C. D. 【答案】A【解析】【詳解】項是鄧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13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項是1987年黨的十三大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系統闡述,項是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開幕詞的內容,項是1992年南方談話的內容,綜上所述,其正確順序為,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31.中科院任定成教授認為,科學理論的發展是一種累積式的發展,即既不拋棄舊理,并將其歸化入更全面的理論當中。下列史實符合任教授觀點的是A. 神創論與進化論B. 相對論與量子論C. 經典力學與相對論D. 經典力學與量子論【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關鍵信息:是一種累積式的發展,即既不拋棄舊理論,并將其歸化入更全面的理論當中。題干反映的是一種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由此分析:神創論認為神創造世間萬物,生物是一成不變的,而進化論認為生物是不斷進化的,進化論否定了神創說,A項不符合意;相對論是宏觀高速運動,量子論是微觀高速運動,兩者現代物理學重大理論,不具有繼承與發展的關系,B項排除;經典力學是宏觀低速運動的科學理論,而相對論否定經典力學中不合理部分,由低速運動發展到高速運動的科學理論,C項符合;經典力學宏觀世界的低速運動,量子論是微觀高速運動,D項排除。考點:現代科學技術相對論經典力學與相對論32.下表是我國高考錄取率(指當年錄取人數與報考人數之比)變化情況統計,據此說明我國高等教育A. 短時期實現全民普及B. 由精英教育發展為大眾教育C. 義務教育取得新突破D. 錄取率與經濟發展相悖改革【答案】B【解析】【詳解】材料反映的時間有40年左右,不是一個短期的時間,而且“全民普及”說法錯誤,A錯誤;從材料可以看出,高等教育招生比例明顯增大,說明我國的教育逐漸由精英化教育發展為大眾化教育,故B正確;材料反映的是高考錄取率,屬于高等教育,不屬于義務教育,C錯誤;材料看不出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如果有關系,也應該是正相關,而不是相違背,D錯誤。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3小題25分,第34小題12分,第35小題15分,共52分)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在古希臘哲學繁星般的智慧天空中,其實智者學派也是一顆璀璨的明星,縱然在哲學爭鳴的古希臘時代被蘇格拉底的理性論批倒,但其將哲學的思辨注入了古希臘哲學思想的肌體;即使他們在思辨的道路上走到另一個極端,但正如一些學者所言:沒有智者學派,就很難設想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冉海濤古希臘智者學派之淺析材料二 文藝復興在各方面都創造了毫不遜色于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成就。伯魯乃列斯基的佛羅倫薩大教堂穹頂從古羅馬萬神廟而來,米開朗琪羅的圣彼得大教堂穹頂更是將恢宏壯闊、莊嚴崇高發揮到無以復加。在理性的建筑構圖原則中加入了藝術家的創造激情和審美裝飾,建筑史開始了充滿人性、向往自然、追求和諧的新篇章。略論文藝復興建筑的歷史成因及歷史地位材料三 18世紀法國的啟蒙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這場持續了幾乎整整一個世紀的運動涌現出了一大批啟蒙思想家,即曾為恩格斯所稱贊的“為行將到來的革命啟發過人們頭腦的那些偉大人物”;創造了法國歷史上一個燦爛奪目的時代,因而人們一般把18世紀稱作法國的“啟蒙世紀”或“哲學家的世紀”。黃淳十八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興起及其特點(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智者學派思想的特點及古希臘思想文化繁榮的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現象?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促使該現象出現的社會因素。(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啟蒙世紀”所倡導的主要思想和所產生的影響。【答案】(1)特點:注重思辨;肯定人,否定神,是人文精神的源頭;忽視道德。原因:民主政治的繁榮;工商業、航海業發達(商品經濟發展)。(2)現象:文藝復興時期建造了許多氣勢恢宏、充滿人文氣息的建筑。主要因素:意大利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和發展;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影響;杰出的藝術家、思想家的努力等。(3)主要思想:天賦人權說;民主、科學、自由、平等;三權分立學說;社會契約論;人民主權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性等。影響: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豐富和發展了人文精神的內涵;提出建立資產階級的理性王國;為資產階級革命作了輿論準備;鼓舞了亞非拉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解析】【詳解】(1)根據“即使他們在思辨的道路上走到另一個極端”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智者學派思想的特點是注重思辨性。根據所學內容可知,古希臘思想繁榮的原因主要是民主政治的繁榮和工商業經濟的發展。(2)根據“伯魯乃列斯基的佛羅倫薩大教堂穹頂從古羅馬萬神廟而來,米開朗琪羅的圣彼得大教堂穹頂更是將恢宏壯闊、莊嚴崇高發揮到無以復加”可知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建造了大量氣勢恢宏、充滿人文氣息的建筑。根據所學內容可知,出現這種現象的社會因素主要是由于意大利最早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同時保留了大量的古代希臘羅馬文化,所以文藝復興最早在意大利興起,加之大量藝術家、思想家的努力等等。(3)根據所學內容可知,啟蒙運動時期倡導的思想主要有天賦人權說;民主、科學、自由、平等;三權分立學說;社會契約論;人民主權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性等。這些民主政治思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豐富和發展了人文主義,為資產階級革命做了輿論準備,推動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發展,同時對亞非拉等地區的民族運動也起到了鼓舞作用。3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在近代以前的14個世紀里,中國對于自然現象的知識和用以造福人類的技術方面遠遠勝過歐洲,可是為什么近代科學是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而不是在中國發展起來呢?這一問題隨后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