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論文-論馬克思“自然人化”論中的生態美學思想 .doc_第1頁
馬克思主義論文-論馬克思“自然人化”論中的生態美學思想 .doc_第2頁
馬克思主義論文-論馬克思“自然人化”論中的生態美學思想 .doc_第3頁
馬克思主義論文-論馬克思“自然人化”論中的生態美學思想 .doc_第4頁
馬克思主義論文-論馬克思“自然人化”論中的生態美學思想 .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馬克思主義論文-論馬克思“自然人化”論中的生態美學思想【內容提要】馬克思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一書,從人的勞動實踐和勞動異化的諸多關系中,提出了“人化的自然界”的理論,認為人和社會都是“人化的自然界”,人是依靠對于自然的人化才得以造成自身、造成社會、造成科學、造成藝術以至造成屬于人的一切。人在“人化的自然界”的實踐創造中,同時在自由自覺地創造著人自身的美,而不是違背自然規律引起自然對人的損害。這里有真正與人的自由自覺本質相相應的“人化”,也有與人的自由自覺本質實際相反的“人為”,這后者的實質是人在自然界中的迷誤,自然則以異化的形式報復人類,構成為“壓迫自然”與“自然異化”的實際過程。當前存在于世界范圍的生態危機、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使人從不同角度向馬克思的手稿尋求認識和解決矛盾的智慧。【關鍵詞】人化的自然界/自然美/自然異化/解放自然/生態社會主義【正文】一、自然界與人化自然界按照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中提出的基本看法,可表述為人是社會的主體,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即人是生活在自然界當中的社會人,自然界是人的自然界。“只有在社會中,人的自然存在對他說來才是他的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對他說來才成為人。因此,社會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1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所在的社會不能脫離自然而存在,社會存在自然界當中。只有人與自然達到完美的統一體才構成了社會。這與我們的平常的人與自然各不相屬的看法不同。馬克思將自然作為一個廣泛的存在,把人和社會放于自然當中,只有上升到這個認識高度,才能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系。否則人就不能保持類本質,人就會受到嚴重的懲罰。通常我們認為人是從自然當中走出來,才成為人類。走出自然后,人就可以隨意地處置自然,表現為人對自然的統治,任意來改造自然。“人定勝天”的口號不符合“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觀點。當人順應自然規律、把握自然時,人是回歸自然,以人的自然與天的自然達到統一,即老子所說的“順物之性”,這時人才能成為自然的主人。如從人自身來說,由原來的人猿進化成人,意味著從自然界中走出來,成為人。但并未脫離自然,其實僅僅是從動物中走出來,成為具有特殊類本質的存在。與動物的區別在于人能自由自覺地對待自然。走出多遠,以人的自由自覺為標志。這就是說人類越發展越能處理好與自然的關系,即把握自然、“順物之性”。如我們在水上的活動,就體現了順物之性。把握其流動的性質,順其理造成水利;悖其理導致水害。神話中禹之父鯀,只知圍堵洪水,不懂疏導,越治越糟;禹治水,是順水性,而不是壓制水、統治水。人從自然中走出越遠,自覺性越高,表現為對自然把握的深刻程度越深。但什么時候都不能完全將人的動物屬性消除,否則人就成了神了。自然是人的依附體,沒有這個依附體就沒有人。人從自然中走出后,帶著有機自然體而生存著。人是完整的、和諧的自然體,本身就是一個小自然界,他是受自然運動規律的制約和限制。我們常說的生物鐘,就是自然界在人身上的直接體現。對待這些特殊存在,應用對待自然界的辦法。人從動物當中走出來,是狹義的,人從自然界走出來是廣義的。人在自然中占的空間是很小很小的。社會越發展,自由與自然的關系就越趨向統一。如何保持自然界的平衡,是人保護自身平衡、社會平衡的條件。自然界是人賴以生存的廣大家園。這個家園的安危關系到一個家、一個地區的安危。問題就難在這個家園的安危沒有個體的人的小家安危那么利害明顯。大家園的破壞,不是很明顯地顯現于小家園中,甚至一代兩代都沒有直接利害關系。但是終究大家園被破壞的惡果要由小家園來承擔。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把對自然的保護作為百年大計將它認真做起來的話,這個問題就不能得以解決。管理得好,自然能成為人類的家園,管理得不好,不知會出現什么惡劣情形。社會如果不是人與自然的統一體,社會就會成為人的樊籠。這是就人從自然走到社會,社會又存在于自然當中,構成人與自然完善化的統一體的角度來說的。二、自然美與自然界的人化什么是自然美?就自然美的存在領域而言,它存在于自然中,憑借自然而存在,是自然形態。它具有自然的屬性。這個自然是與社會對稱的自然。花、草、山、水、魚等。什么是美?什么是丑?這個領域中的美有何特點?這個領域的美是完全因為對象本身,還是因其與人構成特殊關系才美,觀點完全不同。其一,認為美完全是自然的,自然美美在自然本身。月亮美,是因為有獨特的光;杏花美是其獨特的色彩形狀。在人類之外,與人無關的東西可以是美的。其二,美是因與人構成了某種關系,即美在自然的人化,這是常見的一種觀點。認為人把自身的東西加于自然,自然才成為美的,美不是自然本身原本就有的,是和人構成對象化關系時才有的,是人化的美。那么,人能否使一切自然對象均成為美的關系呢?自然美的對象條件是不可忽視的。自有人類始,無人不認為月亮是美的,太陽有時被認為是不美的。如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均不把太陽作為美的對象。而月亮在各民族神話中沒有認為它不美的。如中國的嫦娥奔月,人在那里得到一個寧靜、溫馨的處所。只蘇軾“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除猜度那里可能溫度略低外,還沒有太多的貶詞。“嫦娥應悔偷靈藥”,是出于寂寞難耐,也只是與人間的歡樂、無煩惱相比較而言。如果在人間已是煩惱不堪,那月亮就是絕好的超脫之所。月亮其光不強不弱,是非常可人的空間,而且它特別能與人親近,可進入人的心靈的空間。因它總是出現在夜間,是人放下白天的瑣事,清心、閑暇、孤寂之時,從而成為人的一個可以傾訴、渴望的對象。從這個意義上講,對象雖有自身美的條件,但與人沒有分開,它是人的對象,人在其身上發現許多人的東西,或說人將自己的東西加于其上,才能使自然對象的自身的條件顯現為美的條件。既不能脫離自然條件,也不能完全歸于自然條件。因而將自然美定義為:它是自然對象所具有的底蘊和人對這個自然對象的人化的統一。完全歸結為人化那就和“移情論”沒有區別了,以為可以完全無視自然對象,只要將情移入,就產生了美。所以考察自然美,不能脫離對象自身。它是自然美的底蘊,但只有成為人的對象,對人才產生美與不美的問題。沒有人,就無所謂美與不美。如牛、羊在草原上,對草原上盛開的花并不欣賞。牛、羊不存在對花審美的問題。說人類社會產生之前就產生了美,美就存在在那里了,這美對誰而言呢?只是人類產生后,在自然界中尋找到美的條件。不同時代、不同民族面對同一對象,其美丑關系也不同。如在西方,將貓頭鷹作為審美的對象;在中國,它則是兇訊的象征,不是審美對象。這里所說的人化,還包括人對自然的改造、加工。自然進入人類生活,人對其進行加工、改造后的自然與原本的自然是不同的;與藝術中原本的自然未經實際加工改造、尚未發生性質變化的自然人化不同。對自然進行實際的高度人化的東西,不論過程以至結果,人們除了注重其實用價值外,也都按照美的要求進行加工。不論人是否意識到是在創造,其結果都是通向美的。因而在人化過程中,雖不都是藝術創造,但都是美的創造。如博覽會,展品都是取自自然的材料做成,琳瑯滿目,美不勝收。雖然美附于用上,但追求用的同時,也追求著美,使自然空間無不留下美的創造的痕跡。在藝術創造中,自然成為藝術的審美表現材料,和人的審美情感結合,而創造出審美作品,也是自然人化。自然人化后,在自然美上所體現的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結合,即非單純的自然美,也非單純的藝術美。這就是藝術的自然人化。這在美學中,既是理論問題,又是復雜的藝術實踐問題,形成了獨有的領域。如風景詩、山水畫,這在中國尤其突出。如魏晉南北朝時,山水詩、畫突出表現出來,同時產生了該領域的美學理論風景詩、山水畫理論。發展到明清時代,理論上達到極致的一個表現,就是石濤所講的山、水等自然對象中都有它的精神。“山之神”、“水之韻”在哪里?怎么發現?如從物的本質特點說,黃山、華山勢態不同,更重要的是人對其勢態的把握不同,畫山而運勢,相當大的程度在于人對勢的挖掘和發揮,人將自身的東西加入其中,這就是自然的人化。這正是自然美創造的核心問題。三、人化自然界與人自身的創造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社會存在于自然當中。不論從何種意義上說,人都不能離開自然,人得依賴自然界的條件才能生存。當自然條件發生變化,如氣候,當其惡劣到一定程度,人就不能生存。如恐龍的滅絕,就是自然條件的惡化造成的。人的情況也是如此。人類雖未滅絕,但自然條件的變化會造成人自身條件、生存條件、自身機體的變化。有的是人自身造成人類生存條件的破壞。恩格斯在勞動在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中講到:人能征服自然界,但常常遭到自然的報復。以至于將人最初取得的成果也喪失掉,甚至更嚴重。恩格斯列舉了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地區居民為得到耕地而砍伐森林,也曾種植莊稼有所收獲,但現如今變成了荒漠。不但沒了耕地,連保持水分的條件也破壞掉了。這說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條件的變化會影響人自身。所以恩格斯得出結論:“我們必須時時記住:我們統治自然界,決不像征服者統治異民族一樣,絕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樣,相反地,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們對自然界的整個統治,是在于我們比其他一切動物強,能夠正確認識和運用自然規律。”2恩格斯的觀點在今天看來,其現實針對性是相當突出的。人生活在自然界中,是以屬于自然界的一部分的主體條件生存于自然中的。要通過人的活動影響自然,以達到人與自然間的轉換。人的活動對自然的影響如合乎自然規律,自然則給予饋贈性回報;如違反規律,自然就給予人以災難性的回報。這就涉及到人如何人化自然的問題。人如何影響自然,對自然規律把握到何種程度,都取決于自然。如果真能達到“自由自覺”的程度,人就能把握自然規律。如人和植物的關系中,合成中藥的主要成分就是植物,人從長期的實踐中,掌握其藥理,經組合配制用以治病,這就是對自然規律的掌握。鴉片,也提煉于自然,但作為毒品來吸食,則違反自然規律,導致人的毀滅。酒精是從植物中提煉出來的,但一個民族若沉溺于酒中,也會導致民族的滅亡。如它就是美洲土人逐漸滅種的工具,印地安人之所以發展不起來,殖民主義者的屠殺是其滅亡的主要原因,但酒也是其滅種的主要原因之一。當人將自身的力量加于自然,既影響人外部的自然的變化,也影響人自身自然的變化。后者即人體自身的人化。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人自身自然身體的人化。人的四肢、五官、全部的生理運動,是人的生命體。如何使人的生命體向人作為自由自覺的族類發展,使之越來越適應人這種生存的要求。這種生存的要求是人不斷追求的結果。即使在遺傳的條件下具備這種能力,落實到單個人身上,他也要自覺地去發展這種能力。如跑,人人都會跑,跑得快則要自覺訓練,靠長期開發才能顯示這種能量。這是其他動物都不具備的。羚羊能跑,是因生命受到威脅而不得已,不是自覺訓練的。(二)人的思想、情感、意志等內在的人化,即所謂的心靈美。人生來沒帶著思想、情感、意志,這幾大內在的要素都不是先天帶來的。即使有人很聰明,也僅僅是一種自然條件,本身不是一種內容,只是吸收后天內容的載體。老子講: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人為“赤子”之時的原初階段是很單純的。后來在社會中才給他灌輸思想,培養情感、意志,即“為學日益”而逐漸人化。老子反對“為學日益”是反對學習禮樂,而“為道日損”則是指將頭腦中的社會世俗、禮樂的東西通過“為道”而消除之。這其實也是一種人化。老子要達到的程度是完全成為一種“真人”,這也是人化。只是人化為不同于儒家的所謂“君子”。因而人化只有人化性質的不同,而沒有人化與不人化的不同。對人來說,這在他的事業的準備期是有特殊意義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學校教育。小學、中學、大學的教育,使人基本定型為是個什么樣的人,此后一般在這個基礎之上去發展。無法脫離其在人生觀、世界觀定型期成就的東西而成為以另外的形式生存的人。莊子所說的“混沌開鑿”也是自然人化、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等,歸根結底是在進行著人自身的內在的人化。如情感教育,參觀“九一八紀念館”,獲得情感而轉變成一種思想、一種意志民族要崛起、振興。這都是人自身的內在人化,是對人的本質的深造。它對造就人的充分的本質,然后使外在世界的對象存在成為這種主體的對象具有重要的意義。外在世界的客觀存在和人是各自分立的。外在的客觀存在如何成為人的對象世界,取決于主體本質的豐富性人化的程度。人如果在本質力量對象化方面,造就了豐富的本質、深刻的本質,就能在對象世界里獲得更大的自由。例如:人自身如果沒有廣泛的藝術修養,甚至沒有關于藝術的技藝的常識,藝術世界里就沒有你的對象。一如沒有欣賞音樂的耳朵,就沒有音樂。任何音樂對你都沒有意義。(三)伸延自己的無機身體,使人自身的自然能力得到擴展,使自身的自然不能做到的得以超出有機身體的限制,使自然界變成人有機身體的對象實踐對象、理論對象、思維對象。將外邊世界變成人的無機身體。如制造工具,使人的力量增加,這都帶有自然人化的意義,屬于人自身人化的伸延。這與挖河、栽樹不同,而是與人自身身體緊密相連的東西,成為人的工具,人頭腦中的觀念。由于人自身是一種自然,這個自然和社會的發展有密切的關系。所以就帶來了如何在社會當中認識人的自然以及處理人的自然與社會的關系問題。在這方面,西方馬克思主義提出許多問題。很尖銳,有的很有意義。有的并沒有找出明確的方針、路線,我們應對此作進一步的研究。西馬提出:資本主義制度或勞動異化制度不僅僅在壓抑、統治人,而且是人性的一種敵對力量。西馬的理論家馬爾庫塞的著作自然和革命,影響非常大。他提出,要解放社會的人,反對資本主義的壓迫和統治,必須得解放自然,解放屬人的自然,解放人的外部的自然界。他這一理論的得出,認為資本主義對人的統治、壓迫,同時這種統治、壓迫的力量也施于自然。而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自然界和人的命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