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經濟論文-江蘇第三產業發展與就業之間的關系.doc_第1頁
行業經濟論文-江蘇第三產業發展與就業之間的關系.doc_第2頁
行業經濟論文-江蘇第三產業發展與就業之間的關系.doc_第3頁
行業經濟論文-江蘇第三產業發展與就業之間的關系.doc_第4頁
行業經濟論文-江蘇第三產業發展與就業之間的關系.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行業經濟論文-江蘇第三產業發展與就業之間的關系論文關鍵詞:第三產業就業江蘇論文摘要:本文首先從三個角度出發,說明了第三產業發展對促進就業的作用。于是得出結論,促進就業的關鍵在于推進第三產業發展。然后對江蘇第三產業發展現狀做了分析,發現江蘇第三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建議。江蘇省是人口大省,也是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勞動力資源豐富,就業矛盾突出。解決就業問題、使勞動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對于促進江蘇經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從勞動力在三次產業的分布情況看第三產業吸納勞動力情況分三次產業的從業情況年份從業人數(萬人)人數(萬人)構成(%)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19782777.721937.06544.57296.0969.719.610.719802821.031987.28546.48287.2770.419.410.219853262.971738.091065.75459.1353.232.714.119893519.831714.691215.40589.7448.734.516.819904225.022389.251212.58623.1956.628.714.719914272.972405.681226.34640.9556.328.715.019924315.122337.931270.80706.3954.229.416.419934339.812228.061325.38786.3751.430.518.119944362.762131.651375.14855.9748.931.519.619954385.172057.081407.64920.4546.932.121.019964386.972014.061397.25975.6645.931.922.219974388.791981.541382.031025.2245.131.523.419984389.921946.491341.121102.3144.330.625.119994390.711908.641330.391151.6843.530.326.220004418.141890.961335.161192.0242.830.227.020014434.281813.621356.891263.7740.930.628.520024458.021734.171381.991341.8638.931.030.120034468.671608.721452.321407.6336.032.531.520044482.521506.131533.021443.3733.634.232.220054510.121420.691546.971542.4631.534.334.220064564.761360.301588.541615.9229.834.835.4數據來自江蘇統計年鑒2007從上表可以看出:1978年到2006年之間,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由69.7%下降到29.8%,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勞動力從第一產業中流出;第二產業從業人員比重有所增加且比較穩定;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比重由10.7%上升到35.4%,上升幅度最大,意味著有大量勞動力流入第三產業部門。從絕對值來看,我省就業總人數從2777.72萬人上升到4674.76萬人,增加了1897.04萬人,其中第三產業從業人數增加1319.83萬人。即新增就業人員的69.57%在第三產業就業。到2006年第三產業從業人數最多、從業人員比重最大。(二)從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偏離的角度看第三產業吸納勞動力能力年份就業結構(%)產業結構(%)結構偏離度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197869.719.610.727.652.619.8-0.6041.6840.850199546.932.121.016.852.730.5-0.6420.6420.452200042.830.227.012.251.935.9-0.7150.7190.330200531.534.334.28.056.635.4-0.7460.6500.035200629.834.835.47.156.636.3-0.7620.6260.025結構偏離度=(某產業計算期內GDP比重/同期該產業從業人員比重)-1資料來源:根據江蘇統計年鑒2007數據計算上表顯示:1.第一產業在改革初期結構偏離度為-0.604,說明當時已存在著大量剩余勞動力和隱性失業問題。隨著改革進一步深化,偏離度逐年偏離零值越來越遠。2006年,該值為-0.762,說明第一產業不僅不能吸收更多的勞動力就業,相反,成了使勞動力源源不斷流出的部門,對我省的就業產生巨大的壓力。2.第二產業的結構偏離度為正值且較大,這說明:(1)該產業應當吸收更多的勞動力。(2)該值呈現出越來越小的趨勢,說明該產業各部門在這個時期正在接納越來越多的從其他部門轉移出來的勞動力,這與前面提到的在此期間第二產業就業人數比重上升的情況一致。3.第三產業的結構偏離度為正且越來越向零值靠攏,趨勢比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明顯,說明第三產業己成為吸收勞動力就業最主要的部門。在未來,第三產業仍有繼續接納勞動力的能力。(三)用相關系數分析第三產業與就業的關系相關系數計算表年份第三產業產值(億元)x第三產業從業人數(萬人)y197881.99296.096722.3687669.2924276.42198095.96287.279208.3282524.0527566.431985196.63459.1338663.36210800.3690278.731989603.92589.74364719.37347793.27356155.781990649.19623.19421447.66388366.34404569.011991822.70640.95676835.29410811.13527305.8619921099.46706.391208812.29498979.97776642.2119931612.62786.372600543.26618383.391268121.7019942204.38855.974859291.18732690.651886890.9019952925.50920.458558550.25847223.022692768.2019963587.38975.6612869295.26951916.593500070.8019973876.111025.2215024228.731051078.803973870.7019984336.311102.3118803584.421215084.944779953.2019994755.471151.6822614494.921326374.275476795.1020005204.711192.0227088980.581420911.686204115.5020015904.311263.7734860879.361597114.617461690.1020026712.671341.8645059895.041800588.269007459.0020037641.421407.6358391271.141981422.2210756289.0020048653.601443.3774884792.962083316.9612490347.00200510705.301542.46114603448.092379182.8516512497.00200612951.071615.92167730214.142611197.4520927893.00合計84620.6920227.45610675878.0022643430.10109145556.00資料來源:根據江蘇統計年鑒-2007數據,運用Excel軟件計算相關系數:相關系數為0.947,說明第三產業從業人數與該產業產值之間有高度的線性正相關關系,即:第三產業產值越高,該產業從業人數越多。同理可以求出第一產業從業人數與該產業產值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576,第二產業從業人數與該產業產值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697。說明第一產業從業人數與該產業產值之間存在顯著的線性負相關關系,即:第三產業產值越高,該產業從業人數越少;而第二產業從業人數與其產值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所以第三產業的發展對與促進就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三產業的發展與就業密切相關,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出路就是推進第三產業的發展。首先,分析一下第三產業發展情況。下面是1978年到2006年三次產業發展趨勢圖(以產值代表其發展趨勢):上圖表明:改革開放以來第三產業發展較快,呈明顯上升趨勢,發展已經大幅度超過第一產業,但是與第二產業相比,發展還存在一定差距,截至2006年,第三產業生產總值比第二產業低4000多億元。所以,必須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要促進第三產業發展,首先必須分析第三產業內部結構。資料來源:根據江蘇統計年鑒-2007數據計算。上圖反映了第三產業各行業發展情況,住宿和餐飲業、信息業及服務業發展不太樂觀,批發零售業發展態勢良好。因此,促進第三產業發展首先必須優化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做到以下幾點:1、保持傳統服務業高速發展,積極拓展現代服務業。優化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就是要在發展傳統服務業的同時,不斷提升現代服務業的比重,特別要在發展勞動密集型服務業的同時,提升資本、技術和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比重。同時應增加中介服務機構,細化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提升服務業的附加值率。2、促進信息業發展。隨著信息化的來臨,世界經濟模式也從工業經濟轉向了知識經濟。在工業經濟逐步轉為知識經濟的過程中,一個地區的信息化建設水平和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地區經濟增長水平。因此,第三產業發展與信息產業發展密切相關,必須促進江蘇信息化建設。3、關注餐飲業的發展。現在餐飲業由技術型向管理型轉化,要加強創新,打造名菜、名師、名店,以滿足人們對飲食個性化和多樣化的追求。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作用,培育龍頭,實行集團化連鎖經營,兼收并蓄,促進菜系百花齊放,推進我省餐飲業規模化發展。4、克服金融業發展中的制約因素,促進金融業發展。金融業不僅可以通過資金融通,促進經濟增長,而且自身通過吸納就業提供金融服務,創造經濟財富,因而已成為一項重要產業。然而現實中卻存在著這樣一些制約因素:(1)金融體制不順;(2)商業銀行創新不足,金融效率不高;(3)融資工具單一,渠道集中,資本市場利用不足。因此必須制定明確的金融發展目標和相應的切實可行的對策,消除制約金融發展的因素,以實現江蘇省經濟持續、穩定、高效的增長。5、繼續促進房地產業發展。目前,江蘇房地產業的發展已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今后一段時期,江蘇房地產業仍將持續發展,并將走向繁榮。促進房地產業發展應從以下幾點入手:(1)以市場化為導向,進一步優化市場環境,不斷完善房地產市場體系;(2)調整住房供應結構,進一步完善住房供應體系;(3)加強宏觀調控,整頓和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4)著力推進房地產市場主體建設,搞活企業經營機制;(5)加快建立住宅產業現代化的市場推進機制和科技創新機制,提高住宅建設質量。在優化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基礎上還應做到以下幾點:一、積極推動城市化進程。由于第三產業發展的主要載體在城市而不是農村,因而發展第三產業必須要以城市化進程作為支撐。提高城市化水平可以從兩方面入手,既大力發展小城鎮,又增強已有城市的容量和對外來人口的吸納能力。二、積極發展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資本有機構成較低,對資本和技術要求也相對較低。且內部管理結構合理有效,符合江蘇省的資源稟賦的比較優勢,因而有成本上的競爭力。因此,江蘇省在今后發展第三產業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企業內部管理結構的有效性,進一步將大型國有企業產權向中小企業分散。三、正確處理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之間的關系。近年來,江蘇第二產業特別是制造業的用人需求比重呈上升趨勢,這為第三產業的發展及其就業規模的擴大奠定了基礎。經濟結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第三產業發展離不開第二產業特別是制造業的振興。第二產業的人員規模和素質的改善,是第三產業發展、擴張的前提條件。第二產業的經濟和就業狀況改善了,第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