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研究論文-完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doc_第1頁
農村研究論文-完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doc_第2頁
農村研究論文-完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doc_第3頁
農村研究論文-完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村研究論文-完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實現依靠科技建鎮和集鎮帶村的戰略,:對于促進科學技術面向基層面向生產,面向群眾,加速科學技術向生產力轉化,發揮科學技術在農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一,意義深遠。晉城市農村科技服務體系的發展,完全說明了這一問題。晉城市是1985年本市管縣體制改革中新建的省轄市,市轄4縣2區,29個鎮,5個辦事處,8344個自然村,總人口為182.44萬,其中農村人口為161.94萬。全市現有121個農科站,2109名農民技術員。實行市管縣四年來,隨著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積極完善農村科技服務網絡,為晉城市的經濟振興起了積極作用。目前全市農科組織共簽訂各種技術承包合同、技術服務項目4200多項,各地通過舉辦技術成果交易會等形式,開辦了技術市場,加速了技術成果商品化的進程。僅高平、陵川兩縣就有87個單位的2300多項科技成果參加交易,簽訂各種技術協議、意向書和技術合同120多項,總成交額為1014方元。全市還有1息個單位的34項科研成果參加了全國的科技成果交易會。有20個單位參加了1988年全省人才、技術市場交流會,引進人才30多名,轉讓技木8項,并獲取大量信息。1986年以來,全市有149個鄉鎮企業和農科組織,在煤炭、冶金、化工、絲綢、食品、建材、種植業、養殖業等方面,承擔國家、省和市級的“星火計劃”項目157項,1987年底已完成89項,有52項通過簽定和驗收。僅從現階段效益看,已創產值8755萬元,實現利稅1015萬元,超過項.目投資的幾十倍。這些承擔項目的單位,依靠科技進步創造的產值,一般都占到當年增加產值的50%左右。農業戰線的低產果園改造,培育良種以及推廣地膜覆蓋,籠養雞等技術,也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晉城市組建時間不長,在普及農村科技方面還存在一些巫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科技人員嚴重不足,全市萬人中,僅有35名科技人員,大大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且在鄉鎮企業的很少;二是結構不合理,不少農村科技人員想方設法跳出“農門”,坐吃“皇糧”,當行政千部。郊區農科組織,原來有121人,現在減少到38名,大都流到了行政事業單位,農業第一線的科技人員越來越少;二是科技投資不合理,由于實行的是撥款制,缺乏嚴格管理,投資實際上變成了“有出無回”的行政支出,造成了很大浪費。要改變上述狀況,加強和完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促進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必須采取以下對策:第一,要提高對完善農村科技服務網絡的認識。各級有關部門要把發展科學技術放在經濟發展戰略的首要位置,要把建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作為農村第二步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對農科組織進行整頓,面向社會、面向基層、面向群眾、面向生產。做到為生產提供配套服務,即提供先進的科學技術、科學的管理方法、經濟技術市場信息,多渠道籌措資金,組織生產資料供應和提供銷魯渠道,使農村科技服務網絡在推動農村經濟向專業化、商晶現代化轉變的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第二,普遍建立健全綜合性的農村科辣服務組織。以國家技術千部為主體,以農民技術員為基礎,以科技示范戶為依托,縣設中心,鄉設科委,村村建組,戶帶戶、一級對一級,政、技分設,成為獨立的經營實體型的服務機構。鄉鎮一級可建立鄉科委,作為綜合性的科技服務組織。下設農科站或農技服務公司,由農民技術員和具有一定業務知識的初中畢業生及能工巧匠組成,其報酬可在服務收入中支付。鄉鎮企業比較多的鄉可設立鄉鎮企業科技服務站。鄉鎮科委的主要任務是:對全鄉的農業及鄉鎮企業提供技術信息,經濟信息,進行產前、產中、產后技術服務,同有關部門的科技人員共同推廣新技術,幫助農民推銷產品,疏理流通渠道,經營技術新商品和技術資料,因地制宜地組織實用技術培訓。郊區水東鄉成立鄉科委后,建立了技術傳授、一信息交流和植保聯防等三個科技服務網絡,促進了科孚種田,糧食產量逐年增收,1987年比1986年增收72萬公斤。村一級科技服務體系的建立要量力而行。條件具備的,可由村民委員會組織村分管生產的干部、農民技術早和熱愛技術的回鄉青年參加組建。工作任務是:宣傳普及新技術知識,測報和防治病害和蟲,害通過培訓提高科技專業戶的水平。集體資金積累較為雄厚的村,還可籌措科技發展資金,以支持新技術的推廣使用。第三,充分發揮科技群體的幅射功能。農村科技服務的范圍,主要在農業方面,但決不能忽視對鄉鎮企業的作用。以1987年為例;全市鄉鎮企業總收入達到8.26億元,古到農村經濟總收入的63%。目前全市有10個工農業產值在5000萬無以下的鄉鎮。強化這些鄉鎮的建發揮它們的橋染作用和整體功能,使其科技服務體系中更好地起到協調城鄉共進的作用。進而帶動全市的經濟發展。第四、充分加速農村智力開發:農村經濟的發展,對勞動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水平的高低與經濟效益有直接的聯系。1988年全市為基層舉辦各種培訓班212期,培訓農村青年和基層干部5萬多名。為使各級農技推廣人員、科技示范戶盡快掌掌糧食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市科委還同農業部門培訓了10。名掌握地膜覆蓋的技術骨干,使這項技術很快傳播到千家萬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時,要下決心改善農村教育狀況,切實抓好普通教育、掃盲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要造就一代愛科學、學科學的新型農民。第五,加強農村科技服務組織的領導。這是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保證。縣縣都要設立科技副縣長,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