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后課后作業作業題答案題答案(未講內容不要求)(未講內容不要求) : P39 第 1章課后作業 1.1 (1)正確。原因:一般情況下,實際尺寸越接近基本尺寸說明制造的誤差越小。 (2)錯誤。原因:規定的是公差帶的寬度,不是位置,沒有正負。 (3)錯誤。原因:配合是由孔、軸的配合性質、裝配等綜合因素決定,不是由零件的加 工精度決定。但在通常情況下,加工精度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配合精度。 (4)正確。原因:過渡配合必須保證最大過盈量和最小間隙的要求。 (5)錯誤。原因:可能是過渡配合,配合公差是孔、軸公差之和。 1.2 (1)28,孔,下偏差為零,正值,軸,上偏差為零,負值 (2)基孔制,基軸制,基孔制,定值刀具、量具的規格和數量 (3)20,01,18,5 到 12 級 (4)間隙,過盈,過渡,間隙 1.3 基本尺寸 最大極限尺寸 最小極限尺寸 上偏差 下偏差 公差 孔 0500 0320 12 . . + + 12 05012. 03212. +0.050 +0.032 0.018 軸 0720 0530 60 . . + + 60 07260. 05360. +0.072 +0.053 0.019 孔 0410 0600 30 . . 30 95929. 94029. -0.041 -0.060 0.021 軸 0050 0340 50 . . + 50 00550. 96649. +0.005 -0.034 0.039 1.4 (1)50 +0.039 0 0.039 -0.025 -0.064 0.039 +0.103 +0.025 +0.064 0.078 間隙 (2)25 -0.014 -0.035 0.021 0 +0.013 0.013 -0.014 -0.048 -0.031 0.034 過盈 (3)80 +0.005 -0.041 0.046 0 -0.030 0.030 +0.035 -0.041 -0.003 0.076 過渡 1.5 (1) 0200 0410 25 . . , (2) 1000 1460 60 . . , (3) 0180 0020 50 . . + + , (4) 0200 0090 40 . . + + , (5) 1420 0800 50 . . + + , (6) 0170 0420 40 . . , (7) 0 0210 30 . , (8)023080. 1.6 (1)618h, (2)9120H, (3)750e, (4)865M 1.7 解:因要求最大間隙為+0.013,最大過盈為-0.021,所以需采用過渡配合 在沒有特殊要求的前提下,一般采用基孔制配合,并根據工藝等價的要求,孔的公差等級要 低于軸 1 至 2 個公差等級。一般孔采用 7 級公差精度,軸采用 6 級公差精度,即 + 0 0210 725 . H。 因最大間隙為+0.013=ESei=0.021ei,所以 ei=+0.008;最大過盈為-0.021=EIes=es, 所以 es=+0.021。查表,在 6 級公差精度條件下,接近計算得到上下偏差值的基本偏差為 0210 0080 625 . . m + + 1.8 解:配合公差 Tf=0.048-0.014=0.034=Th+Ts 在 沒 有 特 殊 要 求 的 情 況 下 , 采 用 基 孔 制 配 合 , 孔 的 公 差 等 級 采 用 7 級 , 即 + 0 0210 730 . H,孔的公差為 0.021。則軸的公差為 0.0340.021=0.013 按照工藝等價原則,軸的公差等級暫取為 6 級,查表,其公差為 0.013 最大過盈-0.048=EIes=0es,所以 es=0.048 最小過盈-0.014=ESei=0.021ei,所以 ei=0.035 查表,則軸為 0480 0350 630 . . s + + 1.9 過盈量不大的過盈配合,有一定過盈量的過渡配合,有一定間隙的過渡配合,保 證一定間隙量的間隙配合 P58 第 2 章課后作業 2.1 測量的實質是為確定被測對象的量值而進行的實驗過程, 以確定工件是否符合設計圖樣 的要求。 被測對象,計量單位,測量方法,測量精度 2.2 按“級”使用存在系統誤差;按“等”使用存在隨機誤差 2.3 測得值與被測量真值的差值;絕對誤差,相對誤差;因被測要素的幾何量大小不同 時,不能用絕對誤差評定測量精度,所以規定相對誤差。 2.4 隨機誤差評定的指標是其正態分布的標準差大小; 隨機誤差不能消除; 多次測量后 按照 3 倍標準差原則處理 2.5 單次測量結果用單次測量值和 3 倍標準差表示, 多次測量結果用測量結果的算術平均值 和 3 倍算術平均標準差表示; 算術平均標準差要小于標準差, 即算術平均標準差表示的測量精度要高于平均標準差表 示的測量精度 2.6 第一種方法: 從圖樣上標定的最大和最小極限尺寸分別向工件公差帶內移動一個安全裕 度驗收工件; 第二種方法: 驗收極限等于圖樣上標定的最大和最小極限尺寸, 不取安全裕度。 第一種方法:上驗收極限尺寸=最大極限尺寸-安全裕度,下驗收極限尺寸=最小極限尺 寸+安全裕度;第二種方法:上驗收極限尺寸=最大極限尺寸,下驗收極限尺寸=最小極限尺 寸 2.7 40-0.004=39.996 2.8 用相對誤差比較。0.006/100=610 5,0.008/200=4105,200mm 測量的精度高 2.9 (1)算術平均值: (0.042+0.043+0.040+0.043+0.042+0.043+0.040+0.042+0.043+0.042) /10=0.042,即算術平均值為04220.x = (2)不存在變值系統誤差。因給定條件中無法判斷零位是否正確歸位以及測量環境溫度的 變化趨勢。 (3)單次測量值與算術平均值的差并求和:20.042-20.042=0,20.043-20.042=0.001, 20.040-20.042=-0.002,20.043-20.042=0.001,20.042-20.042=0,20.043-20.042=0.001, 20.040-20.042=-0.002,20.042-20.042=0,20.043-20.042=0.001,20.042-20.042=0,即 ()0 10 1 = =i i xx 單次測量值與算術平均值的差的平方并求和: 0, 1, 4, 1, 0, 1, 4, 0, 1, 0, 即()12 2 10 1 = =i i xx 則 () m. n xx i i 21 9 12 1 2 10 1 = = = (4)m.633=,即為 0.0036mm,單次測量值與算術平均值的差值的絕對值沒有大于 0.0036 的項,因此判斷不存在粗大誤差。 (5)m. . n x 510 10 21 = (6)001503. x = (7)0036004320 (8)0015004220 2.10 (1)950e E 0500 1120 50 . . :查表,安全裕度A=0.0062,計量器具允許不確定度u=0.0056, 分度值為 0.01 的外徑千分尺不確定度為 0.004,0.004 小于 0.0056。 所 以 驗 收 上 驗 收 極 限 為( 50-0.050-0.0056 ) =49.9444 , 下 驗 收 極 限 為 (50-0.112+0.0056)=49.8936 (2)860 js E023060.: 查 表, 安 全 裕度A=0.0046, 計量器具允許不確定度u=0.0041, 分度值為 0.01 的外徑千分尺不確定度為 0.005,0.005 大于 0.0041。所以確定新的安全裕 度A=0.005/0.9=0.0056。所以驗收上驗收極限為(60+0.023-0.0056)=60.0174,下 驗收極限為(60-0.023+0.0056)=59.9826 (3)740h: 查 表 0250 0 40 . , 安全裕度 A=0.0025, 計量器具允許不確定度 u=0.0023, 分度值為 0.01 的外徑千分尺不確定度為 0.004,0.004 大于 0.0023。所以確定新的安全裕 度 A=0.004/0.9=0.0044。所以驗收上驗收極限為(40-0.0044)=39.9956,下驗收極 限為(40-0.025+0.0044)=39.9794 (4)1450H:查表 0 6200 40 .+ ,公差為 0.620,安全裕度 A=0.062、計量器具允許不 確定度 u=0.062(均取測量工件公差的十分之一) 。分度值為 0.01 的內徑千分尺不確定度為 0.008,0.008 小于 0.062。所以驗收上驗收極限為(50+0.620-0.062)=50.558,下驗 收極限為(50+0.062)=50.062 (5)mm41孔 GB1804m: 查未注公差等級表 (教材 38 頁 ),300041., 公差為 0.600, 安全裕度 A=0.06、計量器具允許不確定度 u=0.06(均取測量工件公差的十分之一) 。分度值 為 0.01 的內徑千分尺不確定度為 0.008,0.008 小于 0.06。所以驗收上驗收極限為 (41+0.300-0.06)=41.240,下驗收極限為(41-0.3+0.06)=40.760 P101 第 3 章課后作業 3.1 (1)正確。 (2)正確。 (3)正確。 (4)正確。 (5)錯誤。 (可逆要求不適用于獨立原則和包容要求) (6)正確。 (因為一般情況下位置公差的定向公差大于形狀公差) 3.2 (1)同軸度,平面度、圓度、圓柱度、線輪廓度、面輪廓度、對稱度、圓跳動、全跳 動,直線度、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位置度 (2)線線間、平面面平面面間、回轉圓柱內,平行度 (3)極限,允許材料量為最多,極限尺寸,最大實體邊界 (4)單一尺寸要素的尺寸公差與形狀公差之間的關系(尺寸公差與形狀公差相互補償) , 保證配合性質;利用尺寸公差補償形位公差,保證可裝配性;利用尺寸公差補償形位公 差,保證軸類零件和薄壁類零件的強度。 (5)零件的幾何特征、零件的使用要求、檢測的方便性 3.3 (1)B,B (2)B (3)B (4)A (5)B,A 3.4 圓柱度;半徑差為 0.01 的兩同心包絡回轉圓柱面;0.01;以圖樣標注的理想回轉圓柱面 半徑為半徑,加 0.005、減 0.005 形成兩個同心包絡回轉圓柱面,加工制造形成的回轉圓柱 面(被測要素)必須在此兩個同心包絡回轉圓柱面之間 徑向圓跳動;半徑差為 0.025 的兩同心包絡圓;0.025;以圖樣中心軸 AB 為基準、以圖 樣標注的理想回轉圓柱面半徑為半徑,加 0.00125、減 0.00125 形成兩個同心包絡回轉圓柱 面,加工制造形成的回轉圓柱面(被測要素)必須在此兩個同心包絡回轉圓柱面之間。 對稱度;平行于基準平面 F,平面間距離為 0.025、且對稱與 F 平面的兩包絡平面間區域; 0.025;以基準平面 F,平面間距離為 0.025、且對稱與 F 平面的兩包絡平面間區域,被測要 素中心平面必須在此區域內 圓柱度;以圖樣標注軸心為軸心、半徑差為 0.006 的兩個同心回轉圓柱區域;0.006;被 測要素軸心線必須在以圖樣標注軸心為軸心、半徑差為 0.006 的兩個同心回轉圓柱區域內 徑向圓跳動;以基準 CD 為基準軸、半徑差為 0.025 兩個同心回轉圓柱區域;0.025;被 測要素必須在以基準 CD 為基準軸、半徑分別為圖樣標注圓柱半徑加 0.0125、減 0.0125 (半徑差為 0.025)兩個同心回轉圓柱區域內 平行度;以圖樣標注理想軸線為軸線,該軸線必須平行于基準軸線 AB 且直徑為 0.02 的回轉圓柱面;0.02;被測要素必須在以圖樣標注理想軸線為軸線,該軸線必須平行于基準 軸線 AB 且直徑為 0.02 的回轉圓柱面內 3.5 3.6 3.7 (a) (b) (c) (d) 3.8 不要求。可根據列陣變換進行。 3.9 (a)獨立原則,實體邊界,最大=20.03、最小=19.99,0.01,0.01 (b)包容要求,最大實體邊界,最大=20.03、最小=19.99,0,0.01 (c)最大實體要求,最大實體實效邊界,最大=20.05、最小=20,0.02,0.07 (d)最小實體要求,最小實體實效邊界,最大=20.05、最小=20,0.07,0.02 (e) 最大實體要求的零形位公差要求, 最大實體實效邊界, 最大=40、 最 小 =39.975, 0, 0.025 (f)可逆的最大實體要求,最大實體實效邊界,最大=20.04、最小=19.99,0.05,0 P118 第 4 章課后作業 4.1 (1)在一個取樣長度內縱坐標值 Z(x)絕對值的算術平均值 (2)在個取樣長度內,最大輪廓峰高 Zp 和最大輪廓谷深 Zv 之和的高度 4.2 (1)用輪廓濾波器c 抑制了長波輪廓成分相對應的中線,輪廓中線是具有幾何輪廓形狀 并劃分輪廓的基準線。 (2)取樣長度是用于判別被評定輪廓的不規則特征的 x 鈾方向上的長度,即測量或評定表 面粗糙度時所規定的一段基準線長度,它至少包含 5 個以上輪廓峰和谷。取樣長度 lr 在數 值上與c 濾波器的標志波長相等,x 軸的方向與輪廓走向一致。取樣長度值的大小對表面 粗糙度測量結果有影響。一般表而越粗糙,取樣長度就越大。 評定長度是用于判別被評定輪廓的 x 軸方向上的長度。 由于零件表面粗糙度不均勻, 為 了合理地反映其特征,在測量和評定時所規定的一段最小長度稱為評定長度(ln)。 一般情況下,取 ln5 lr,稱為標準長度。如果評定長度取為標準長度,則評定長度 不需在表面粗糙度代號上注明。當然,根據情況,也可取非標準長度。如果被測表面均勻性 較好,測量時,可選 ln5 lr;若均勻性差,可選 ln5 lr。 4.3 (1)當允許在表面粗糙度參數的所有實測值中超過規定值的個數少于總數的 16時,應在 圖樣上標注表面粗糙度參數的上限值或下限值。 (2)當要求在表面粗糙度參數的所有實測值中不得超過規定值時,應在圖樣上標注表面粗 糙度參數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3)表面粗糙度符號上側,上面數值為上限值,線下面數值為下限值;若在數值后標注 max 則為標注的最大值,若在數值后標注 min 則為標注的最小值。教材 113 頁表 4.7。 4.4 760H的公差為 0.030,上偏差為 0.030,下偏差為 0。 660 f的公差為 0.019,上偏差為-0.030,下偏差為-0.049。 660h的公差為 0.019,上偏差為 0,下偏差為-0.019。 6760f/H的最大間隙為 0.079,最小間隙為 0.030 6760h/H的最大間隙為 0.049,最小間隙為 0 所以為保證配合性質,防止微觀表面不平度對配合間隙產生過大影響,6760h/H的粗糙 度值應小些。 4.5 比效法、光切法、針描法、干涉法、激光反射法 4.6 (1)螺紋的表面粗糙度 0.8:螺紋工作表面粗糙度 Ra 值為 0.8 (2)螺紋大徑表面粗糙度 0.8:螺紋外圓面粗糙度 Rz 值為 0.8 (3)內孔表面粗糙度:孔內表面粗糙度 Ra 值的上限值為 0.8、下限值為 0.4 (4)右端面粗糙度:右端面粗糙度 Ra 值為 1.6 (5)左端面粗糙度:左端面粗糙度 Rz 值為 1.6 (6)未注表面的粗糙度均為 Ra 值為 12.5 P127 第 5 章課后作業 5.1 量規是一種無刻度定值專用量具, 用它來檢驗工件時, 只能判斷工件是否在允許的極限 尺寸范圍內,而不能測量出工件的實際尺寸。 檢驗孔用的量規稱為塞規,檢驗軸用的量規稱為卡規(或環規)。塞規和卡規(或環規) 統稱量規。 量規按其用途不同分為工作量規、驗收量規和校對量規三種 5.2 塞規的通規按被檢驗孔的最大實體尺寸(最小極限尺寸)制造, 塞規的止規按被檢驗孔的 最小實體尺寸(最大極限尺寸)制造。 卡規的通規按被檢驗軸的最大實體尺寸(最大極限尺寸)制造, 卡規的止規按被檢驗軸的 最小實體尺寸(最小極限尺寸)制造。 通規控制工件的作用尺寸,止規控制工件的實際尺寸。 5.3 量規的公差帶不得超越工件的公差帶 5.4 檢驗工件時, 塞規的通規應通過被檢驗孔, 表示被檢驗孔的體外作用尺寸大于最小極限 尺寸(最大實體邊界尺寸); 止規應不能通過被檢驗孔, 表示被檢驗孔實際尺寸小于最大極限 尺寸。 當通規通過被檢驗孔而止規不能通過時, 說明被檢驗孔的尺寸誤差和形狀誤差都控制 在極限尺寸范圍內,被檢孔是合格的 檢驗軸時, 卡規的通規應通過被檢驗軸, 表示被檢驗軸的體外作用尺寸小于最大極限尺 寸(最大實體邊界尺寸); 止規應不能通過被檢驗軸, 表示被檢驗軸的實際尺寸大于最小極限 尺寸。 當通規通過被檢驗軸而止規不能通過時, 說明被檢驗軸的尺寸誤差和形狀誤差都控制 在極限尺寸范同內,被檢驗軸是合格的。 5.5 通規用來控制工件的體外作用尺寸,它的測量面應是與孔或軸形狀相對應的完整表面 (即全形量現),且測量長度等于配合長度。止規用來控制工件的實際尺寸,它的測量面應是 非完整表面(即不全形量規),且測量長度盡可能短些,止規表面與工件是點接觸。 在量規的實際應用中, 由于量規制造和使用方面的原因, 要求量規形狀完全符合泰勒原 則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國家標準規定,在被檢驗工件的形狀誤差不影響配合性質的條件 下,允許使用偏離泰勒原則的量規。 5.6 檢驗7825g/H的工作量規分為孔825H量規與軸725g量規兩部分。 (1)孔825H檢驗用塞規 查表,825H的上偏差為+0.033,下偏差為 0 查表 5.2,工作量規制造公差 T=0.0034,位置要素 Z=0.005 計算偏差 通規:上偏差=EI+Z+T/2=0+0.005+0.0017=0.0067 下偏差= EI+Z-T/2=0+0.005-0.0017=0.0033 磨損極限偏差=EI=0 止規:上偏差=ES=0.033 下偏差=ES-T=0.033-0.0034=0.0296 畫出工件和量規公差帶圖 所以 通規尺寸為: 0 00340 006725 . . ,止規尺寸為: 0 00340 03325 . . (2)軸725g檢驗用卡規 查表,725g的上偏差為-0.007,下偏差為-0.028 查表 5.2,工作量規制造公差 T=0.0024,位置要素 Z=0.0034 計算偏差 通規:上偏差=es-Z+T/2=-0.007-0.0034+0.0012=-0.0092 下偏差= es-Z-T/2=-0.007-0.0034-0.0012=-0.016 磨損極限偏差=es=-0.007 止規:上偏差=ei+T=-0.028+0.0024=-0.0256 下偏差=ei=-0.028 畫出工件和量規公差帶圖 所以 通規尺寸為: 00240 0 99424 . . + ,止規尺寸為: 00240 0 97224 . . + P149 第 6 章課后作業 6.1 (1)查機械設計手冊,深溝球軸承 6310 的基本技術參數: 內圈直徑 d=50,外圈直徑 D=110,軸承軸向寬度 B=27。因未在軸承代號后標注公差精度 等級,根據 GB/T2721993、JB/T29741993 軸承代號的排列順序規定,該軸承公差等級為 0 級。 (2)查機械設計手冊,軸承的內圈上偏差為 0、下偏差為-0.012,軸承外圈上偏差為 0,下 偏差為-0.011。 (3)查機械設計手冊,軸650 j的上偏差為+0.011,下偏差為-0.005;軸承座孔750JS 的上偏差為+0.012,下偏差為-0.012。 (4)畫出配合公差帶圖 軸與軸承配合公差帶圖 為過渡配合 最大過盈=EI-es=-0.012-0.011=-0.023 最大間隙=ES-ei=0+0.005=0.005 軸承座孔與軸承配合公差帶圖 為過渡配合 最大過盈=EI-es=-0.012-0=-0.012 最大間隙=ES-ei=0.012+0.011=0.023 6.2 查機械設計手冊,M30 普通粗牙螺紋的螺距為 P=3.5,公稱中徑為 27.727。 公式:() p/ ffdd+= 222單一作用 () p/ ffDD+= 222單一作用 += 22 0730 2 2 1 12 KKP.f / =P.fp7321 計算螺母: ()492534353152530730 2 .f / =+= 37543257321fp= ()432271000375434925345127 2 ./.D=+= 作用 計算螺栓 ()5525202302530730 2 .f / =+= 6434207321fp= ()300271000643455252427 2 ./.d=+= 作用 計算中徑的最大間隙 最大間隙=13203002743227 22 .dD= 作用作用 查表,M306H 螺母中經公差為 0.265、下偏差為 0,所以 992272650727272650 22 DD max =+=+= 公稱 72727 22 .DD min = 公稱 992275127 22 .D.D max 單一 =,7272743227 22 .D.D min = 作用 所以螺母不合格 查表,M306f 螺母中經公差為 0.200、上偏差為-0.063,所以 664270630727270630 22 dd max = 公稱 464272000664272000 22 dd maxmin = 6642730027 22 .d.d max = 作用 ,464272427 22 .d.d min = 單一 所以螺栓不合格 螺母、螺栓均不合格,所以該螺紋副不合格。 6.3 0330 0 25825 . H + =, 0210 0 25725 . k + =,為過渡配合的軸孔 平鍵一般連接,則有 平鍵與軸鍵槽兩側面配合為 9 9 8 h N , 0 0360 898 . N =, 0 0360 898 . h = 平鍵與輪轂鍵槽兩側面配合為 9 9 8 h JS ,0180898.JS= 6.4 查表,配合標記為 11 11 12 11 10 88 7 7 8210 d H a H f H GB/T 114411987 外花鍵標記1112118878210daf GB/T 114411987 內花鍵標記1112108878210HHH GB/T 114411987 各技術參數如圖 P176 第 7 章課后作業 7.1 傳動運動的準確性 傳動運動的平穩性 載荷分布的均勻性 傳動側隙 7.2 切向綜合總偏差 齒距偏差 徑向綜合總偏差 徑向跳動 7.3 一齒切向綜合偏差 一齒徑向綜合偏差 齒廓總偏差 齒廓形狀偏差 齒廓傾斜偏差 單個齒距偏差 7.4 13 個精度等級,012 級。 標注示例:7 GB/T 10095.12001 7 () F FFp6 GB/T 10095.12001 7.5 為了保證齒輪潤滑、補償齒輪的制造誤差、安裝誤差以及熱變形等造成的誤差。 齒厚極限偏差,公法線長度極限偏差 7.6 教材 171 頁表 7.13、表 7.14。 7.7 確定齒輪精度 由已知條件,查表 7.14,該小齒輪的精度等級在 69 級之間,且該齒輪既傳遞運動又傳遞 動力,按線速度確定精度等級 s/m. .dn v5613 60000 1440454143 601000 = = = 查表 7.15,齒輪及你給的等級為 6 級,表示為 6 GB/T 10095.12001。 最小側隙和齒厚偏差 中心距()()mm/zzma29421024542 21 =+=+= 最小側隙 ()()mmm.aj minbn 2180403029400050060 3 2 03000050060 3 2 =+=+= 分度圓齒厚上偏差 mm. cos . cos j E o minbn sns 1160 202 2180 2 = = 取負值,則mm.Esns1160= 分度圓直徑mmmzd180454= 查表 7.11,徑向跳動mm.F0290= 查表 7.3,切齒徑向進刀公差032002502618261.IT.b= 所以齒厚公差mm.bFTsn043003200290 2222 =+=+= 分度圓齒厚下偏差mm.TEE snsnssni 159004301160= 公稱齒厚mm.sin z sinzmS oo 2826 45 90 445 90 = 所以分度圓公稱齒厚、偏差為 1160 1590 2826 . . . 確定檢驗項目 參照表 7.13,選擇第一檢驗組,即齒距累計總公差 p F、齒廓總公差 F、齒向公差 F、徑 向跳動公差 F、分度圓齒厚及其極限偏差。 查表 7.11,mm.Fp0360=、mm.F0150= 、mm.F0290= ; 查 表 7.10,mm.F0150= 內孔尺寸 查表為() 0160 0 640 . H + 齒頂圓尺寸 ()mmzmda1882 =+= 齒頂圓直徑偏差mm.m.20050= mm.da20188= 行為公差 內孔圓柱度 1 t ()()mm/.Fb/L.0030015050250040040= mm.F. p 0036003601010= 所以內孔圓柱度mm.t0030 1= 查表 7.5,端面圓跳動公差為 0.014mm 頂圓徑向調動等于端面圓跳動為 0.014mm 齒輪表面粗糙度 查表 7.7,齒輪表面粗糙度 Ra 為 0.8。 齒輪設計圖樣 模數 m 4 齒數 z 45 齒形角 20 變為系數 x 0 精度 6 GB/T 10095.12001 距累計總公差 p F 0.036 齒廓總公差 F 0.015; 齒向公差 F 0.015 徑向跳動公差 F 0.029 分度圓齒厚及其極限偏差 1160 1590 2826 . . . 材料:45 號鋼;齒部熱處理 G54。 P185 第 8 章課后作業 8.1 + 0 0460 880 . H,其公差帶范圍在 00.046mm 之間,鍍最薄、最厚鉻層后應保證該公 差范圍。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紙容器行業競爭格局與市場分析考核試卷
- 社會公平正義考核試卷
- 礦石的晶體學和晶體取向與擊穿和耗散考核試卷
- 竹制品生產過程中的環境保護考核試卷
- 磷肥生產設備性能評價與優化策略考考核試卷
- 包裝設計的定位與構思
- 種子批發商倉儲物流系統優化考核試卷
- 中草藥種植的農業產品營銷策略考核試卷
- 智能照明系統維修實操考核試卷
- 綠色編織工藝在兒童教育用品考核試卷
- 學校廣告公司合同協議
- 2025年升降機司機作業證理論考試筆試試題(200題)附答案
-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2024版)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第13課 我們小點兒聲
- 呼吸護理新進展課件
- 2025年網絡安全培訓考試題庫(網絡安全專題)實戰試題
- 行政管理本科畢業論文-地方政府智慧政府建設問題與對策研究-以G市為例
- 衛星星座設計與組網策略-全面剖析
- (一模)2025年3月濟南市2025屆高三模擬考試英語試卷(含答案)
- T-CSBT 012-2024 全血及成分血外觀檢查和處置指南
- 環境應急知識與技能培訓
- 2025年礦山救援隊技能理論考試題庫資料500題(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