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普適計算環境下的圖書館信息服務研究作者簡介:朱光,1986.9,博士生,研究方向:多媒體信息處理與檢索、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 韓普(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南京大學 南京 210093)摘要:要有效推進圖書館信息服務發展,改善現存信息傳輸的繁瑣、低效等問題,可以通過利用普適計算技術,實現“以人為本”、“隨時隨地”的信息服務。本文結合普適計算的特點,針對當前圖書館信息服務遇到的問題,構建了普適環境下圖書館信息服務系統的四個模塊,并分析了實現這些模塊所需的關鍵技術,給出了一個具體服務實例,并描述其實現場景,以期對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理念、技術的更新和進步做出貢獻。關鍵詞:普適計算;圖書館信息服務;信息服務系統中圖分類號:G250.76 文獻標識碼:AResearch on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in Pervasive Computing EnvironmentZhu Guang Han Pu(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Abstrac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effectively and improve the sophisticated and inefficient information transfer model of library, pervasive computing technology can be used to realize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l as “user-oriented” and anytime, anywhere.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aiming at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this article constructs four modules of the system of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analyzes the key technology. Then, an application example and the realizing scene are presented to contribute to the update and progress of the concept of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technology. Keywords: pervasive computing;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1 引言普適計算的思想最早由Mark Weiser在1991年Scientific American的“The computer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1 中提出,他強調把計算機嵌入到環境或日常工具中,讓計算機本身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將注意的中心回歸到要完成的任務本身。普適計算理念在90年代后期在國際上得到廣泛關注,目前已經成為一個極具活力和影響力的研究領域。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圖書館的服務理念也在不斷演變和衍生。圖書館的服務功能由最初的圖書文獻信息數字化加工、存儲及網絡檢索利用,向以用戶為中心,為用戶提供交互式、個性化的信息服務轉變2。目前,基于桌面計算的信息網絡傳輸模式繁瑣而低效,難以滿足人們在不同地點和環境、甚至移動過程中獲取、傳輸、處理信息的需求。普適計算理念的提出使得“以人為本”、“隨時隨地”的信息服務成為可能。在普適計算環境中,人們能夠使用任意設備、通過任意網絡、在任意時間獲得一定質量的網絡服務,計算行為本身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用戶可以在需要的時候(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方式)獲取信息3。因此,信息服務具有“無處不在”、“透明”的特性,“無處不在”是指可以隨時隨地訪問信息,“透明”即讓用戶注意回歸到任務本身,通過系統進行上下文感知,自動地為用戶推送服務4。本文從普適計算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入手,針對當前圖書館信息服務遇到的問題,分析了普適環境下圖書館信息服務系統的結構,介紹了系統所用的關鍵普適技術,并通過具體實例描述了普適環境下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實現場景。2 普適環境下的圖書館信息服務2.1 普適計算研究現狀目前,北美和歐洲的很多著名高校和企業都投入了大量的科研人員和資金開展普適計算研究項目,其中包括MIT的Oxygen Project5、CMU的Aura Project6、伊利諾伊州大學的Gaia Project7、華盛頓大學的Portolano Project8等,這些項目的研究內容包括計算設備、網絡技術、軟件技術、感知技術和用戶交互技術等方面。在國內,普適計算在很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人工智能、嵌入式系統、數據庫管理、信息融合等各個領域9。在國內,已有學者將普適計算理念和技術引入到圖書館的建設、管理、服務當中。許強10根據普適計算的特征,提出一個建設圖書館智能空間的參考模型;吳志強11就普適計算對數字圖書館型態、資源與服務等方面的影響作了闡述;魯松,楊云12提出了基于普適計算的智能圖書館框架及相關的軟、硬件技術。但是,目前普適計算在圖書館領域的研究偏重于對概念的闡述和整體框架的構建,很少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研究,本文立足于解決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現存問題,將普適計算技術引入圖書館信息服務系統,提出了普適環境下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理念,從而可以使用戶獲得“透明”、“無處不在”的服務。2.2 普適計算對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影響現有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在服務對象、資源利用、服務方式上仍然沒有脫離傳統的服務模式,所從事的信息服務大多是向用戶提供者館藏資源及網絡數據庫資源的檢索與傳遞,其他主動服務方式如信息咨詢、知識服務、RSS推送等雖然存在,但服務質量普遍不高13。在普適計算環境下,與現有圖書館信息服務不同,用戶所關注的重點不再是信息獲取,而是本身事務的處理過程。信息環境通過上下文感知系統來理解用戶當前的任務活動以提供動態的主動信息推送服務14。普適計算環境下圖書館需要從用戶需求及行為變化的角度出發,不是被動地提供用戶所需要的數字資源,而是主動融入用戶的信息環境,從解決用戶問題入手,有針對性地提供信息服務,滿足用戶的動態信息需求。3普適環境下圖書館信息服務系統構建及其關鍵技術3.1普適環境下的圖書館信息服務系統結構針對當前圖書館信息服務遇到的問題,本文將普適環境下的圖書館信息服務系統構建為四個主要模塊:用戶身份認證及管理模塊、環境感知模塊、服務導航模塊、信息推薦模塊。圖1為普適環境下的圖書館信息服務系統結構示意圖。綜合用戶數據庫信息及實時數據向用戶推薦信息服務根據用戶身份信息提供服務導航,并隨時記錄用戶行為信息進行分析圖書館信息服務系統用戶身份認證/管理模塊環境感知模塊服務導航模塊信息推薦模塊驗證用戶身份信息、管理用戶信息服務感知環境變化及用戶信息行為服務模塊實現功能 圖1 普適環境下的圖書館信息服務系統結構示意圖(1)用戶身份認證/管理模塊該模塊實現的主要功能包括用戶身份驗證和用戶服務管理。用戶身份驗證是指當用戶進入圖書館普適空間時,系統利用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包括人臉識別和指紋識別)或RFID標簽識別用戶的身份信息。用戶服務管理是指系統建立用戶的基本信息庫和信息分析模型,由于每個用戶的學歷、專業背景、興趣愛好等個人信息都不盡相同,系統通過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可以為用戶提供交互式、個性化的服務做出參考。與此同時,用戶將對服務結果的滿意程度、服務質量的好壞反饋回系統,以便于系統模型做出相應的改進。(2)環境感知模塊環境感知模塊通過記錄用戶在圖書館空間中的移動路徑和信息行為(包括信息查詢歷史、用戶訪問時間等),分析用戶使用文獻或數字信息資源的情況,獲取用戶的特征資料和興趣愛好,了解哪些信息資源使用率較高,以便向用戶提供他們所需的服務15。這也同時為圖書館管理人員選擇信息資源添置類別和更新圖書擺放路徑提供了參考依據。(3)服務導航模塊服務導航模塊通過動態地收集圖書館空間內的環境信息、圖書文獻資源信息、用戶信息,并對三者進行分析,以滿足用戶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的信息需求。其中環境信息、用戶信息由用戶身份/管理模塊和環境感知模塊提供,實體圖書文獻資源信息由系統通過分布式傳感器感應RFID標簽獲得,網絡數字信息資源通過網絡工具采集系統日志獲得16。服務導航模塊結構如圖2所示。發送分析環境信息用戶信息信息資源實體文獻資源網絡數字資源服務導航模塊用戶 圖2 服務導航模塊結構示意圖(4)信息推薦模塊 系統通過信息推薦模塊將收集、分析后的信息推送至相應的用戶。在進行信息推送時,根據用戶信息庫里的聯系方式將的信息發送至用戶的手機、PDA、筆記本電腦等終端設備中。根據信息服務類型的不同,所提供的信息按需包含全文、標題、摘要、網址等摘要信息 17。同時,用戶可以根據獲取到的內容做出反饋,系統對這些反饋信息再次進行分析,以進一步改善服務質量。 3.2 普適環境下圖書館信息服務系統關鍵技術(1)無線傳感器技術普適環境下的圖書館要提供交互式、個性化的信息服務,首先需要獲取用戶的信息請求及個人行為信息,為此圖書館物理空間需要嵌入RFID標簽感應器、位置感應傳感器、情景感知傳感器等各種類型的傳感器設備,以獲取全方位的空間信息18。這些信息包括:靜態信息和動態信息。靜態信息包括圖書館實體文獻擺放的位置、用戶身份、閱讀愛好等,為圖書館信息服務提供了初步范圍;動態信息包括用戶的位置、情緒、在某類圖書文獻前停留的時間、數字資源下載量的大小等,是系統進行上下文感知并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基礎。(2)通信技術 在普適環境下的圖書館中,用戶要求在普適空間的任何地點,包括移動時,得到一致、透明的信息服務,實現服務的無縫移動。無線通信技術與有線網絡系統的合理互聯與有效結合是實現普適環境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在整個普適環境中保持服務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將多種服務順暢、有效地銜接在一起。 (3)上下文感知技術 在普適環境下,用戶會不斷地與不同的計算設備進行隱性交互。在交互過程中,系統根據與用戶任務相關的上下文信息提供服務。上下文感知技術是實現普適環境下人機交互的基礎19。 對于普適環境下的數字圖書館來說,上下文感知的對象包括用戶的空間位置、信息檢索歷史、閱讀愛好等,系統對感知對象進行分析從而更好地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使服務結果更符合用戶需求。 (4)人機交互技術 人機交互技術是指通過計算機輸入、輸出設備,以有效的方式實現人與計算機對話的技術20。目前基于桌面計算范式的人機交互繁瑣而低效,為圖書館用戶實現有效認知增加了負擔。對于普適計算而言,用戶不再需要了解如何調用服務,只需提出自己的信息服務請求,系統會根據RFID標簽、分布式傳感器等設備自動進行上下文分析,主動將所需的信息發送到移動通信設備中。4普適環境下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實現模式4.1 普適環境下圖書館信息服務流程普適環境下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流程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1)感知識別階段。用戶在有信息服務需求的任意時間,通過任意的持有移動通信設備(如筆記本電腦、手機、PDA等)及身份標簽進入圖書館空間。(2)調用階段。用戶發出信息請求,獲得與本用戶的信息查找行為、喜好偏向、信息獲取歷史等內容相關的信息請求響應,通過使用的移動通信設備得到相應的物理館藏和數字館藏信息,且這些信息會按照用戶的需求進行排序和呈現。(3)服務反饋階段。用戶根據系統的請求對服務質量進行評價,用戶可以在今后的圖書館信息服務過程中享受到通過反饋改善的信息服務。管理調用無線通信傳遞無線通信傳遞主動服務請求用戶信息行為感知服務結果反饋用戶PDA手機筆記本電腦RFID 標簽分布式傳感器分布式傳感器圖書館系統服務器物理館藏數字館藏 圖3 普適計算環境下圖書館服務流程圖4.2 普適環境下圖書館信息服務實例 本節以一個實例來說明普適環境下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具體實現,實現過程如圖4所示。入 口 識別身份信息推薦信息服務用戶分布式傳感器分布式傳感器分布式傳感器分布式傳感器信息服務系統發送服務請求推送信息服務信息資源(實體、數字)信息資源(實體、數字)瀏覽使用瀏覽使用服務質量反饋用戶感知用戶行為感知用戶行為推薦信息服務圖4 普適環境下圖書館信息服務實例(1)身份認證。系統收到用戶張先生的登錄申請,在圖書館入口處利用RFID標簽、生物特征識別、分布式傳感器等技術對其信息行為和服務請求進行感知和識別21,并在識別的同時查找張先生信息服務的歷史記錄,并通過分析這些歷史記錄向張先生推薦他所感興趣的信息資源和服務路線。(2)響應借閱請求。系統采集到張先生借閱自己動手寫搜索引擎一書的請求,查找館內資源,發現這本書有被圖書館收藏,則查找該書的借閱情況,可借狀態下則將圖書的存放位置發送至張先生手機;借出狀態下則返回提示張先生是否要預約該書并記錄預約情況,同時根據此檢索請求推薦相關的信息資源,例如將搜索引擎自主開發一書推薦給張先生,將書籍基本信息發送到張先生的移動通信設備,并將推薦的信息根據張先生的個人偏好按照出版時間、被檢索頻率高低等條件排序。(3)感知用戶信息行為。系統通過分布式傳感器、RFID標簽感知張先生的位置信息、停留時間及翻閱的圖書信息等,對這些信息進行上下文分析,向張先生推薦相關的信息資源。例如張先生在計算機類圖書區域停留時間較長,系統則將最近半年內借閱最多的計算機類圖書信息按照借閱次數從高到底、或出版年限從近到遠的順序推薦給張先生。(4)信息服務質量反饋。張先生離開圖書館時,系統向張先生發送服務反饋請求,請他對此次信息服務質量進行評價,并根據張先生對推薦的圖書信息、數字資源、服務路線等方面的反饋信息,完善用戶模型,提高服務質量。5 結語在普適計算環境下,計算機嵌入到我們的生活、工作空間里,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融合在一起,使得我們獲取信息、知識、服務的能力大大提高。將普適計算技術應用在圖書館中,不僅使圖書館有了全新的信息服務特色透明、以人為本、隨時隨地,更帶來了服務觀念和理念的進步??梢灶A見的是,隨著無線網絡通信技術和硬件水平的不斷提高,普適計算環境下的圖書館信息服務必將有著更為廣闊的發展和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1 Weiser M. The computer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J.Science American,1991,265(3):94-1042 張會田.基于案例的數字圖書館泛在化服務模式分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1(3):77-813 徐光佑,史元春,謝偉凱.普適計算J.計算機學報,2003(9):1042-10494 魏秉鐸,李林,胡峰.普適環境下的智能地理信息服務研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2009(10):667-6715 http: / /oxygen.lcs / EB /OL , 2010-056 http: / / / EB /OL , 2010-057 http: / / / EB /OL , 2010-058 http: / / / EB /OL , 2010-059 石為人,周彬,許磊.普適計算:人本計算J.計算機應用,2005(7):1479-148410 許強.普適環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間建設J.圖書館學刊,2009(4):98-10011 吳志強,冉從敬,王義翠. 普適計算環境下的新一代數字圖書館J.圖書館論壇,2009(4):43-4612 魯松,楊云.基于普適計算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程項目團隊建設試題及答案
- 租賃冷庫合同協議書
- 股權優先認購協議書
- 草原草場承包協議書
- 視頻拍攝合作協議書
- 聘請嬰兒保姆協議書
- 糧食購銷合同協議書
- 貨物港口作業協議書
- 行政采購水果協議書
- 老板辭退員工協議書
- 醫院行政年度工作總結
- 對校長(園長)任前集中廉政談話提綱
- 上海旅游介紹英文 課件
- 2023年荊州學院教師招聘考試筆試題庫及答案
- 市場部經理崗位職責
- 中國近現代啟蒙思想家嚴復
- 云南省瑞麗市房地產市場調查報告
- Unit+2+Lesson+3+Getting+To+The+Top 高中英語北師大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 金丹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7.5萬噸聚乳酸生物降解新材料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
- 五年級數學下冊《圖形的運動》課件
- 2023年06月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廣東廣州實驗站公開招聘工作人員3人(第二批)筆試題庫含答案詳解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