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甘肅省武威第一中學2018-2019學年高一歷史下學期開學考試試題(含解析)第卷選擇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據禮記禮運記載,在“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大同”社會之后,社會進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點是“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大人世及以為禮”。這表明“小康”之世A. 階級矛盾變尖銳B. 是歷史倒退的體現C. 開始出現分封制D. 具有濃厚血緣色彩【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題中“進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點有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大人世及以為禮”等信息可以看出小康之世以血緣關系為基礎,實行世襲制,具有濃厚血緣色彩,故D正確;材料信息無法體現“階級矛盾變尖銳”,排除A;題中從“天下為公,選賢任能”到“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反映的是從公天下發展為家天下,世襲制代替禪讓制,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并未違背歷史潮流,B錯誤;材料信息沒有涉及分封制,排除C。【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進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點有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大人世及以為禮”結合所學宗法制的特點分析解答。2.秦朝中央官職設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廟禮儀;郎中令,掌宮殿警衛;衛尉,掌宮門警衛;太儀,掌御用車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澤之稅及皇帝的生活供應。由此可見,秦朝中央官制的特點是A. 分工明確,彼此牽制B. 垂直管理、分層管理C. 服務皇權,家國同治D. 選賢舉能,唯才是用【答案】C【解析】【詳解】材料中說“九卿”的原先職能是皇家的內侍機構,秦始皇統一全國后,這種機構轉為行政機構,這反映了秦朝的中央官制是為皇家服務的,“國”“家”同治的特點,故C項正確;而A項是現象,不是“本質”;B是指郡縣制特點。D是選官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點睛】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內容:包括至高無上的皇帝制、中央機構和地方機構的郡縣制。(1)皇帝制度:皇權至上,大權總攬;“家天下”的皇位繼承制。(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圖籍,并負責監察百官)、太尉(協助皇帝管理軍務)。軍國大事操縱在皇帝手中。(3)地方官制廢分封,置郡縣(郡守和縣令由皇帝直接任免。縣以下有鄉、里等基層機構)(4)制訂了一套選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5)制定法律,加強皇權,鞏固中央集權。3.唐代實行宰相集體議政制度,三省宰相不僅都要參與詔令的決策和審議,還要在對所議詔令內容達成一致意見后才能形成正式決策。這種“宰相一致原則”A. 提高了行政決策效率B. 削弱了宰相的決策權C. 旨在制約皇權的濫用D. 體現了權力的制衡性【答案】D【解析】由“行宰相集體議政制度,三省宰相不僅都要參與詔令的決策和審議,還要在對所議詔令內容達成一致意見后才能形成正式決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實行宰相委員制,相互分工、相互制約,體現了權力的制衡,故本題答案選D項;A項不選,“宰相一致原則”需要時間,不會提高行政效率;B項不選,皇帝真正的決策權在皇帝手里;“宰相一致原則”是針對宰相實行的,并非針對皇權,C項不符合題意。【名師點睛】“唐代實行宰相集體議政制度,三省宰相不僅都要參與詔令的決策和審議,還要在對所議詔令內容達成一致意見后才能形成正式決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本題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結合 “宰相一致原則”可以判斷出體現了分權制衡。4.下表為不同史籍關于“建文帝在靖難之役后的生死”這一事件的歷史敘述。綜合上述記載,能夠形成的推論是A. 靖難之役中建文帝死于南京B. 建文帝流落至云南隱匿為僧C. 鄭和航海探明了建文帝下落D. 靖難之役后建文帝下落不明【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明成祖實錄、明史胡灐傳和明神宗實錄可知,三者共同反映的信息是建文帝下落不明,D選項符合題意。明史胡灐傳反映的是建文帝出逃海外,A選項排除。明成祖實錄反映的是建文帝自焚,B選項排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鄭和航海并未探明了建文帝下落,C選項錯誤。5.外國使節采用何種禮節覲見中國皇帝,始終是中外關系的一個死結,圍繞著“跪與不跪”,引發了多次外交沖突(見下表)其反映的實質是A. 列強對中國內政的干涉B. 近代外交確立的艱難歷程C. 清政府天朝上國的意識D. 維護國家主權利益的斗爭【答案】B【解析】“禮部堅持英國特使馬嘎爾尼行跪拜禮,并擅改英國外交文書”不屬于干涉別國內政,故A項錯誤;材料中從“乾隆時代(1793年)”到“同治時代(1873年)”漫長的過程中才有了近代外交的形式,故B項正確;“英、法、俄、美等六中使節首次以平等禮儀覲見皇帝”已經不能體現“天朝上國”意識,故C項錯誤;“指示決不見不行跪拜禮之夷人,否則唯有與之決戰”這種情況不屬于維護主權,故D項錯誤。6.抗戰時期國民黨軍隊在淪陷區進行了敵后游擊戰,據統計到1940年前后,國民黨敵后游擊戰達到鼎盛時期,人數達100萬人左右,一度成為日軍重點進攻的對象。這一現象說明A. 國民政府堅持全面抗戰路線B. 國民黨的敵后抗戰牽制了日軍力量C. 國共兩黨親密合作共同抗戰D. 國民黨軍隊堅持抗戰成為中流砥柱【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偉大的抗日戰爭的相關史實,旨在考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材料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國民黨敵后游擊戰達到鼎盛時期,人數達100萬人左右,一度成為日軍重點進攻的對象”反映了國民黨敵后游擊戰的歷史地位,因此B項說法正確;A項說法與材料所示信息無關,可以排除;材料只是說國民黨敵后抗戰,沒有說國共關系,故C錯誤;D項說法錯在“共產黨的軍隊”,材料信息為國民黨的相關史實,可以排除。【名師點睛】抓住關鍵信息“國民黨敵后游擊戰達到鼎盛時期,人數達100萬人左右,一度成為日軍重點進攻的對象”即可。7.毛澤東在回憶中蘇關系時指出:“1950年,(中蘇)對于訂立互助同盟條約時,我們的態度是:一條是你提出,我不同意者要爭;一條是你一定堅持,我接受。這是因為顧全社會主義利益。”這反映了A. “左”傾思想影響到外交領域B. 社會主義陣營由此日益鞏固C. 中蘇建交初期合作與分歧并存D. 冷戰格局決定中蘇兩國外交【答案】C【解析】1950年“左”傾思想還沒有開始,排除A。“我不同意者要爭;一條是你一定堅持,我接受。”說明中蘇兩國有合作,也有分歧。所以C正確。材料的主旨是中蘇建交初期合作與分歧并存,B項社會主義陣營與材料無關, 故排除。D項中蘇兩國外交是由兩國的國家利益決定的。故排除D。點睛:本題關鍵在于理解題干中的關鍵詞“我不同意者要爭;一條是你一定堅持,我接受”,對照選項即可找到答案。8.1911年12月,孫中山提出“內閣制乃平時不使元首當政治之沖,故以總理對國會負責,斷非此非常時代所宜”。至1913年春,其又說“現就中國情形論之,以內閣制度為佳。我的國民,莫不主張政黨內閣”。這一變化A. 表明其思想的搖擺不定B. 適合了當時的主要國情C. 代表了社會主流的民意D. 受到了國內局勢的影響【答案】D【解析】【詳解】從反對內閣制到贊成內閣制,孫中山對內閣制的看法不同,可以看出孫中山的適用主義傾向,1913年贊成內閣制是為了限制袁世凱的權力,故選D;材料只涉及孫中山對內閣制的看法,不能反映孫中山思想的搖擺不定,排除A;材料不能反映孫中山對內閣的贊成就順應中國國情,排除B。材料沒有反映社會主流的民意的信息,排除C。9.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4年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60年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僅在中國、印度、緬甸生根發芽、深入人心,而且走向亞洲、走向世界,中國、印度、緬甸都為此作出了重要貢獻。這表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A. 能處理國家間的一切關系B. 把國家的主權放在第一位C. 具有開放性和強大生命力D. 以國家平等為根本出發點【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據材料“60年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僅在中國、印度、緬甸生根發芽、深入人心,而且走向亞洲、走向世界,中國、印度、緬甸都為此作出了重要貢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表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具有開放性和強大生命力,故C正確。能處理國家間的一切關系,過于絕對,故A錯誤。材料無法體現把國家的主權放在第一位,故B錯誤。以國家平等為根本出發點,沒有突出和平共處的實質,故D錯誤。考點: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新中國初期的外交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0.法學家博登海默說:“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種與自然相符合的正當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并且是不變且永恒的。羅馬的法和雅典的法律并不會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會不同,這是因為有的只是一種永恒不變的法律,任何時候任何民族都必須遵守它。”這說明自然法A. 影響全世界法律的制定B. 體現的精神具有普適性C. 蘊含了人人平等的原則D. 立法技術較高難以超越【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中“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種與自然相符合的正當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并且是不變且永恒的”、“這是因為有的只是一種永恒不變的法律,任何時候任何民族都必須遵守它”可以知道羅馬的自然法中蘊含的自然、公平、正義和理性的法理精神是永恒不變的,具有普適性,故B正確;A項夸大了自然法的影響,排除;C項不是材料的主旨,應排除;D項說法不符合題意和史實,應排除。11.1701年英國的王位繼承法第三條規定:當國王和丹麥安娜公主死后且無后嗣時,為保障我國的宗教、法律和自由,制定更詳細的規定是必要的和必不可少的。這應當由國王陛下商得貴族院和平民院議員的同意,以國王的權力加以規定。這一規定A. 強化了議會對王權的限制B. 標志著責任內閣制的形成C. 致使王位的繼承陷入無序D. 削弱了貴族對政治的影響【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結合所學知識,王位繼承法的頒布,使得國王的任免權也屬于議會,議會進一步控制了王權,限制了王權,BCD三項說法均不符合史實,所以選A考點: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確立與發展英國代議制的確立與完善王位繼承法12.有學者認為,美利堅合眾國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國家體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國家。“州”的地位的演變,一直是這個國家形成過程中的關鍵。關于材料中“州”的地位的演變,正確的是A. 從邦聯制到聯邦制推動了“州”的獨立性加強B. 從殖民地到獨立的“邦”,又到從屬于聯邦的成員C. 在地位的升降過程中逐漸喪失了獨立性D. 聯邦政府完全實現了中央集權【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最初是由英國十三塊殖民地構成,獨立戰爭后,組成邦聯制國家,但是松散無力,后組成聯邦制國家,B選項符合題意。從邦聯制到聯邦制應該是州的獨立性縮小,A選項錯誤。美國的聯邦制體現的是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的原則,C選項錯誤。聯邦政府完全實現了中央集權說法錯誤,D選項排除。【點睛】本題主要考查美國的邦聯制和聯邦制的區別,解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準確把握。13.共產黨宣言有7篇序言,均是根據歷史的發展不斷做的修改補充。如1872年序言:“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沒有特別的意義。如果是在今天,這一段在許多方面都會有不同的寫法了。”這體現出,馬克思和恩格斯A. 具有自我批判與革新的精神B. 主張從歷史條件出發研究問題C. 始終關注科學社會主義運動D. 將理論運用與歷史發展相結合【答案】A【解析】據材料“均是根據歷史的發展不斷做的修改補充。如1872年序言: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可以得出馬克思、恩格斯在具體的革命實踐中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了不斷的調整,體現了其自我批判與革新的精神,A正確;BCD均與材料主旨不符。14. 法國1875年憲法規定,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由國民議會兩院依絕對多數票選出,擁有統率軍隊、任命內閣各部部長和一切軍政要員、解散眾議院等權力。總統的命令須經由各部部長副署。國民議會由參眾兩院組成。內閣向議會負責,內閣總理由議會多數黨領袖擔任,議員可以兼任內閣官職。從材料中可以看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A. 總統由選民間接選舉產生B. 政體與美國聯邦共和制相同C. 政體具有總統制和議會制雙重特色D. 實行總統、議會、內閣三權分立制衡【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法國的政治體制。從材料“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由國民議會兩院依絕對多數票選出”可以看出總統不是由選民間接選舉產生,故排除A;材料中沒有體現出聯邦制,故排除B;材料“總統的命令須經由各部部長副署”“內閣向議會負責,內閣總理由議會多數黨領袖擔任,議員可以兼任內閣官職”可以看出D項不符合材料要求。所以答案選C。考點: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法國共和制、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1875年憲法15.1917年11月,蘇俄發布和平法令,就退出一戰提出與交戰國進行公正談判,實現不割地、不賠款的和平。在1918年3月簽訂的布列斯特合約中,蘇俄割讓給德國10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賠款60億馬克。這一變化說明A. 蘇維埃政權的革命性質逐漸發生異變B. 新政權在敵強我弱形勢下須對外妥協C. 內憂外患的國家形勢影響政府的決策D. 蘇俄對帝國主義戰爭的本質認識不清【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1918年3月簽訂的布列斯特合約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的蘇俄面臨對外戰爭和國內反革命勢力的反撲,面對內憂外患的形勢被迫簽訂布列斯特合約。C選項符合題意。蘇維埃政權屬于無產階級政權,未發生改變,不符合史實,A選項錯誤。新政權是在國內反革命勢力顛覆和國外敵對勢力威脅的情況下和德國簽訂的條約,是在特殊情況下采取的特殊手段,B選項排除。材料未體現蘇俄對帝國主義戰爭的本質認識不清,只不過是特殊條件下的特殊方法,D選項錯誤。16.約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當今國際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盤三維空間的國際象棋:頂部的軍事力量大致是單極的,中部的經濟力量是多極的,底部包括眾多的國家和非國家行為體(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A. 同蘇聯時期相比,俄羅斯的經濟實力下降,軍事實力并未削弱B. 冷戰結束后,美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都保持著異常明顯的優勢C. 從某些維度看,“單極世界”和“多極世界”都是比較準確的說法D. 國際力量分布十分復雜,可以說世界多極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的敘述,可以看出其中的“單極世界”和“多極世界”都是在不同角度方面看的,符合題意,AB表述片面D世界多極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這一說話錯誤。第II卷(非選擇題52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7題28分,第18題24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雅典國家的出現是在經濟發展中直接從氏族組織發展出來的。周人型則是:氏族、血緣組織化在地緣組織之中,漢語“國家”這個詞的組成“國+家”,很有意義地反映了國家形成中的歷史現實。西周春秋的國家仍是由城邦組成的,從一開始就有上下領屬關系。諸侯分出去的城邦,受諸侯國君的領導,沒有哪個國家對它的領土四至有清晰的觀念,后在戰國時形成領土國家。希臘的古代城邦,都是些獨立的城邦國家,在城邦居民管理城邦的權力上,西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權力保存并發展下來,出現近代民主;東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權力卻削弱、最后在實際生活中消失了,我們只有皇權而沒有民主。摘編自何茲全中國古代社會及其向中世社會的過渡材料二 1949年標志著新中國由觀念而成為現實,但對于新生的政權來說,它還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塑造新的國家形象。在開國大典及以后的國慶等節日中、“新中國”的標志五星紅旗、北京天安門、義勇軍進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構成的國家形象符號體系。在儀式的操演中實現了合法化、神圣化。新中國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和新的經濟秩序以塑造新的國家形象,同時推行社會改革,在重建社會結構中,群眾運動再次被有效地加以運用,以形成強大的社會與論,通過“翻身”意識等建立“積極的國家形象”,并贏得廣大民眾的普遍認同。拒絕“繼承”舊中國一切外交“遺產”,從而“在整個戰略上處于主動地位”,這極大地提升了新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摘編自周良書“新中國”觀念的生成和國家形象的初步建構(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與古希臘相比中國早期國家形象的不同。(2)“城邦居民管理城邦的權利”具體表現是什么?(3)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說明新中國塑造新國家形象的特點,并簡析其意義。【答案】(1)不同:國與家結合;地緣與血緣結合;由城邦國家發展為領土國家;城邦之間有統屬關系;逐漸形成皇權、專制主義;(2)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所有公民都有資格參加。(3)特點:國家儀式:利用開國大典及國慶等節日塑造;采用群眾運動的方式:廣泛的動員民眾參與;多方面塑造:政治、經濟、社會都建新秩序,樹新形象;內政外交結合:內建新政權,外建獨立自主的新外交關系;意義:使新中國贏得了廣大民眾的普遍認同;鞏固了政權;提升了新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解析】【詳解】(1)根據材料“氏族、血緣組織化在地緣組織之中”“國家”這個詞的組成“國+家”“西周春秋的國家仍是由城邦組成的,從一開始就有上下領屬關系”“東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權力卻削弱、最后在實際生活中消失了,我們只有皇權而沒有民主”進行歸納概括得出結論。(2)“城邦居民管理城邦的權利”結合城邦公民大會的設立闡述即可。(3)根據材料“在儀式的操演中實現了合法化、神圣化”“群眾運動再次被有效地加以運用,以形成強大的社會與論”“拒絕“繼承”舊中國一切外交“遺產”從國家儀式、群眾運動的方式、內政外交等方面總結新中國塑造新國家形象的特點。從材料二中“通過“翻身”意識等建立“積極的國家形象”,并贏得廣大民眾的普遍認同“在整個戰略上處于主動地位”,這極大地提升了新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可見新中國塑造新國家形象有利于鞏固政權,得到廣大民眾普遍認同同時提高了國際影響力。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清入關后,即以宗主視天下,同時密切關注邊疆事務、勵精圖治,完成了對邊疆地區的統一,建立起一個比以往任何朝代都鞏固的“大一統”帝國。清王朝接受并發展了“大一統”思想。清朝抽去了“大一統”理論中“華夷之辨”的內容,改造為四海之內共尊一君的君主專制“大一統”觀念;形成以推重“大一統”政權為核心、以政權承緒關系為主線、取消華夷之別為特征的正統論,并將其貫徹于歷史評斷之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統治和思想控制。清朝對“大一統”思想及其正統論的總結,束縛了人民的思想,但也起到了統一思想,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經營管理,進而統一國家的積極作用。清朝奠定了近代中國領土疆域的基礎。這個統一是在清王朝的統治下實現的,但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護理匯報臨床病例分析
- 劉可欽與主體教育理論體系構建
- 服務禮儀培訓總結
- 2025年吉林省電工證考試試卷帶解析及完整答案(名校卷)
- 齊魯高速考試題目和答案
- 肝穿刺活組織檢查術的護理
- 審理業務培訓
- 搶救用藥知識培訓
- 培訓工作半年度工作匯報
- 肺心病患者護理業務查房
- 2025年云南南方地勘工程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吐魯番采油廠玉果油田滾動建產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
- 2025年6月英語四級真題及參考答案
- 浙江省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數學學考模擬考(三)(含答案)
- 杭州市富陽區衛健系統事業單位招聘筆試真題2024
- 2023-2024學年貴州省黔南州都勻市統編版三年級下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
- 2025鋼管租賃合同樣本
- 2024年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初中畢業班適應性練習(二)地理試卷
- 電大:理論聯系實際談一談如何維護政治安全?參考答案
- 醫學多學科診療制度
- 2025年行政執法人員執法證考試必考多選題庫及答案(共250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