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感染ppt課件.ppt_第1頁
醫院感染ppt課件.ppt_第2頁
醫院感染ppt課件.ppt_第3頁
醫院感染ppt課件.ppt_第4頁
醫院感染ppt課件.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Nosocomi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醫院感染 的預防和控制,1,.,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是每一位醫務工作者應履行的社會責任,是醫院醫療安全及醫院生存發展的需要。,2,什么是醫院內感染?,3,又稱醫院獲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是指患者、探視者和醫院職工在醫院內受到感染并出現癥狀。 包括感染的獲得或發生是在醫院內(在醫院內獲得而在院外發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有或已潛伏的感染。 一切在醫院活動的人群的感染。,醫院內感染概念 (nosocomial infections),4,住院期間感染 住院期間發生,在醫院內 獲得 而在院外發生,入院前處于潛伏期,在住院期間出現的感染?,出院后?,人院時不存在、也非處于潛伏期,住院期間,入院前(時),5,醫院內感染的危害性?,6,2013年1月28日,接到群眾舉報,多名患者在東港市社保門診部接受靜脈曲張治療后,疑似感染丙肝病毒。經調查,先后有120人在該門診接受過治療,這120人全部進行了血樣樣本檢測,檢出感染丙肝病毒99人。東港衛生局調查發現該門診部一個針頭多名患者使用, 是導致集體感染的一個主要原因。 主治醫生薛峰為社保門診部外聘人員,承包之后,違 反“一人一針一管一用一消毒”的操作要求.經調查認定,這次事件是由于非法承包科室、違法發布虛假 醫療廣告、違規治療靜脈曲張造成的聚集型、多源性、醫源性丙肝肝炎病毒感染事件。,案例1,7,潮陽事件,2009年10月9日至12月27日,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某衛生院的38名剖官產患者中,共有18名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經調查,該事件是由于手術器械滅菌不合格導致的手術切口感染,病原菌為快速生長型分支桿菌。該院在院內感染防控方面存在嚴重問題,主要原因:該院手術器械等清洗不徹底,存有血跡。手術用刀片、剪刀、縫合針和換藥用剪刀等用戊二醛浸泡,不能達到滅菌效果,對部分手術器械及物品的滅菌效果未實施有效監測,手術用的外科手消毒劑不達標;忽視院內感染管理,規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實;醫務人員院內感染防控意識淡薄,防控知識欠缺。,案例2,8,西安交通大學-附屬醫院八例患兒死亡 2008年9月3日起,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生兒科9名新生兒相繼出現發熱、心率加快、肝脾腫大等臨床癥狀,其中8名新生兒于9月5日至15日期間發生DIC相繼死亡。 專家調查認為:該事件為醫院感染所致,調查中發現該院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醫院管理工作松懈,醫療安全意識不強;二是忽視醫院感染管理,未盡感染防控職責;三是缺失醫院感染監測,瞞報醫院感染事件,醫院新生兒科在短時間內連續發生多起感染和死亡病例,醫院未予報告,存在瞞報重大醫院感染事件事實;四是感染防控工作薄弱,諸多環節存在隱患。,案例3,9,宿 州 眼 球 事 件,2005年12月11日,宿州市立醫院,為10名患者做白內障手術。結果10名患者均出現感染情況,其中9人的單眼眼球被摘除。,案例4,10,手術間進行了一例中耳炎手術,患者排出大量含綠膿桿菌的膿性分泌物,之后于上午10點,在這間手術間進行了眼科手術,一直持續到下午一點多,十位病人全部做完手術。下午開始出現感染,11,我國發生的非典型性肺炎(SRAS) 2003年2月首次發現于廣東后波及香港以及越南的河內等地, 并迅速蔓延到世界 27 個國家和地區。根據衛生部的統計,截至2003年5月18日12時,全國內地共累計報告非典型肺炎病例4698例,其中醫務人員917例,治愈出院1529例,死亡224例。在SARS防控中17名醫務人員以身殉職。全球發現了“SARS”病例8422例,死亡916人。發病波及32個國家和地區,疫情擴及全球。,案例5,12,2003年上半年,醫務人員發生的醫院感染暴發事件,一批白衣戰士為救治患者,遭到病魔無情侵襲,甚至付出了鮮血和生命。發病波及32個國家和地區,疫情擴及全球。,SARS,13,“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癥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根據WHO 2003年8月7日的公布,全球發現了“SARS”病例8422例,死亡916人。發病波及32個國家和地區,疫情擴及全球。,14,(二)醫院感染管理是當今醫院管理中的一項重大課題。 (1)醫院感染嚴重影響醫療質量,延長住院日、降低床位周轉率,使醫院運轉效率降低。 (2)醫院感染嚴重威脅住院病人的身心健康和預后,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負擔,給社會安定和衛生資源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和損失。 (3)成為現代醫學技術發展的桎梏,如器官移植及一些高難手術,往往由于難以控制的醫院感染而失敗。,背 景,15,有效控制醫院內感染的關鍵措施?,醫院內感有沒有辦法控制?,16,WHO提出有效控制醫院內感染的關鍵措施:,清潔、消毒、滅菌、 無菌技術、隔離技術、 合理使用抗生素 消毒與滅菌效果監測,這些措施跟醫護工作密切相關,貫穿醫護工作全過程。,17,是指病原體來自于患者體外,通過直接或間接感染途徑,病原體由一個人傳播給另一個人而形成的感染。,一、醫院內感染的分類,1.外源性感染 (交叉感染 across infections ),2.內源性感染(endogenous nosocomial infection) (自身感染 autogenous infections),是指患者自身攜帶的感染源侵襲而發生的感染。,18,污染的醫療器械,污染的空氣、水 (間接感染),其他住院病人,醫院工作人員,病人,通過物品傳播給人體 (間接感染),病人 醫務工作者 病人 (直接感染),病人 病人(直接感染),1.外源性感染,病原體來源體外,交叉感染 其他病人、病原攜帶者(醫務工作者及探視者) 醫源性感染:未徹底消毒滅菌或被污染的醫療器械、 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和藥品 環境感染:醫院環境,通過加強消毒、滅菌、隔離和屏障護理等控制措施,可以達到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外源性感染,因此又稱為可預防性感染。,19,人體內正常菌群的分布,腸道大腸桿菌,皮膚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白念珠菌,口鼻咽腔葡萄球菌、鏈球菌,尿道白色葡萄球菌,陰道大腸桿菌、乳酸桿菌、白念珠菌,眼結膜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桿菌。 外耳道葡萄球菌,2.內源性感染,20,機會性感染,2.內源性感染,2.菌群失調:指正常微生物菌群發生定量或者定性的異常變化。如使用抗生素后,往往抑制了這一部分細菌,卻又促進了另一部分細菌的生長。,1.定位轉移:指正常菌群的移位,比如由內膜的表層轉至中層或下層,在各種臟器和組織之間的轉移,由下消化道向上消化道轉移等。,21,出口,二、醫院內感染的形成必須具備三個 基本條件 (感染鏈),入口,易感宿主,感染源 感染的 來源,傳播 途徑,特點:(感染源、傳播途徑、易感宿主)同時存在,相互聯系構成感染鏈時才發生感染,22,醫院內感染必備三個基本條件之一,感染源,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場所或宿主(人或動物),23,1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攜帶者 已感染的患者是最重要的感染源, 病原攜帶者也是另一主要的感染源。 已感染的患者:體內排出的微生物毒力較強,具有耐藥性,易在其它病人體內定植。 病原攜帶者:不知道已患病的感染前驅期病人,健康的病源攜帶者,屬于危險人群。,24,埃博拉病毒的傳染源,25,在血液中檢測到HIV抗體,被確定為HIV陽性。但這并不是被確定為艾滋病。當CD4數低于200/ml時,被確定為艾滋病病人。,在感染的早期,可能檢測不到病毒抗體。(這一階段被稱為窗口期,一般2周3個月)HIV感染者在這一階段有非常高的傳染性。伴隨短期的類似感冒的癥狀。,艾滋病 AIDS,HIV本身并不會引發任何疾病,而是當免疫系統被HIV破壞后,人體由于失去抵抗能力, 從而發生多種感染和腫瘤,最終死亡!,26,2患者自身 患者的腸道上呼吸道、皮膚、泌尿生殖道及口腔粘膜上寄居有人體正常菌群,或來自環境并定植在這些部位的微生物,它們在一定條件下 (免疫功能受損、健康狀況不佳、 正常菌群發生移位時) 可引起自身感染或成為播菌者。 微生態失衡主要是 1、菌群失衡: 2、定位轉移:,27,3.動物感染源,流行性出血熱又稱腎綜合征出血熱,是由流行性出血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廣,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極大。 出血熱的主要傳染源是老鼠。 目前認為有以下途徑可引起出血熱傳播: 呼吸道。含出血熱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塵埃后形成的氣溶膠顆粒經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進食含出血熱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經口腔粘膜及胃腸粘膜感染。 接觸傳播。被鼠咬傷、鼠類排泄物、分泌物直接與破損的皮膚、粘膜接觸。 母嬰傳播。孕婦可經胎盤感染胎兒。 蟲媒傳播。,28,果子貍是SARS冠狀病毒的主要載體。 ARS病毒可能具有廣泛的動物感染譜。,29,4醫院環境儲源,30,肥皂含菌濃度:3103-4個/g,肥皂含菌濃度:1104-5個/g,肥皂含菌濃度:1106-7個/g,在病區和診室, 請立即停用固體肥皂!,31,控制醫院感染 最簡單, 最有效, 最方便, 最經濟方法,洗 手,嚴格實施正確的洗手規則,可減少醫院感染2030,32,其它,1)家屬和探視者 2)未徹底消毒的器械 3)不合格血液制品、藥物,33,1接觸傳播 2空氣傳播 (微生物氣 溶膠傳播) 3. 注射、輸血傳播 4飲水、食物傳播 5. 生物媒介傳播,(1)飛沫傳播 (2)飛沫核傳播 (3)菌塵傳播,(1)直接接觸傳播 (2)間接接觸傳播,傳播途徑,病原體從感染源傳到易感宿主的途徑和方式,34,1.接觸傳播 (1)直接接觸傳播 病原體由已感染的個體不經媒介直接傳給易感宿主的方式。常見的有母嬰間傳播、性病和狂犬病。 (2)間接接觸傳播 病原體經過媒介傳遞給易感宿主的方式。 最常見的是醫護人員的手和共同媒介,醫院內,當病人與其他病人或醫護人員(包括陪伴者)相接觸時,一般通過手的觸摸,人體定植微生物或各種傳染性物質隨之傳之對方,這也包括母嬰之間的傳播。 病人的一些自身感染,也可認為為自身接觸感染,如病原菌從已感染的傷口傳遞至其他傷口;糞便中革蘭氏陰性菌傳遞至鼻咽部或傷口。,病原微生物從感染源通過醫護人員的手、醫護用品、病室物品再傳播給其他病人。 經水傳播 又可分為飲用水被污染和接觸疫水兩種傳播途徑。許多腸道傳染病、寄生蟲病均可經水傳播。 經食物傳播 主要是腸道傳染病和某些寄生蟲病。,35,菌塵降落于傷口,引起感染。通過這種途徑傳播的病,其病原體一般對外界的抵抗力都較強,如結核桿菌、炭疽桿菌的芽胞等,均可通過塵埃傳播。,(2)塵埃傳播 病人的分泌物,如病人吐的痰、飛沫等落到地上,干燥后隨塵埃重新飛揚懸浮于空氣中,易感者吸入后即可感染。,36,2.空氣傳播,(1)經飛沫傳播 呼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存在于呼吸道黏膜表面的粘液中或呼吸道黏膜纖毛上皮細胞的碎片中,當病人咳嗽、打噴嚏時可從鼻咽部噴出大量含有病原體的粘液飛沫。液滴大,飛沫在空中停留的時間較短,比較迅速地落到地上,近距離時傳染,易感者呼入這種含有病原體的飛沫后,可引起感染。,37,SARS病毒主要經過緊密接觸傳播,以近距離飛沫傳播為主,也可通過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經口鼻眼傳播。,38,3.注射輸血輸液 傳播途徑,HIV主要存在于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體液中,包括血液、精液、 陰道分泌液、乳汁、傷口滲出液等。 HIV傳播的發生,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 1.有大量的病毒從感染者體內排出 2.排出的病毒要經一定的方式傳遞給他人 3.足量的病毒能通過接觸者破損的皮膚、粘膜進入體內。,39,注射輸血輸液,輸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了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經嚴格消毒的注射器、針灸針、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險的。 另外,如果一個人與艾滋病感染者共用針頭或者注射器用于靜脈吸毒、取血或者任何有刺穿皮膚行為的活動,他/她都可能會被感染。 用于刺穿或紋身的工具也會有一些傳染艾滋病的風險。輸入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也會感染艾滋病。,HIV血液傳播是感染最直接的途徑。,40,4.飲水、食物傳播,1)經水傳播 又可分為飲用水被污染和接觸疫水兩種傳播途徑。 許多腸道傳染病、寄生蟲病均可經水傳播。如傷寒、霍亂、痢疾、傳染性肝炎、血吸蟲病、鉤端螺旋體病等。 經接觸疫水傳播的疾病,病原體主要是通過皮膚黏膜侵入體內,如血吸蟲病、鉤端螺旋體病。,41,2)經食物傳播 主要是腸道傳染病和某些寄生蟲病,也有個別的呼吸道傳染病也通過這種途徑傳播。 腸道傳染病可分為二類: 一類是食物本身存在病體,如感染絳蟲的豬、牛;患結核病的乳牛所產的奶;被肝炎病毒污染的毛蚶;患有瘋牛病的牛等; 第二類是食物被污染。食品在生產、加工、運輸、貯存及銷售等各個環節均可被病人及病原攜帶者,以及鼠、蠅等污染,病原體在合適的條件下在食物上大量繁殖,最常見的是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等。,42,5.生物媒介傳播,傳播瘧疾的蚊子 (Anopheles gambiae),43,易感人群,對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的人,1)患有嚴重影響或損傷免疫系統 功能疾病的病人 2)侵入性診斷治療的病人 3)接受免疫抑制療法的病人 4)大量長期使用抗生素的病人 5)老人、嬰幼兒、營養不良者,44,三、醫院內感染的預防 與控制措施,(一)醫院內感染的主要因素 (二)醫院內感染的預防與控制措施,預防為主,45,1.醫務人員對醫院內感染的嚴重性認識不足, 2.醫院內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 3.感染鏈的存在 4.醫院布局不妥和隔離措施不健全 5.消毒滅菌不嚴和無菌技術操作不當 6.其他危險因素的存在,如插入性(侵襲性)操作和抗生素的廣泛應用等。,(一)醫院內感染的主要因素,46,醫院感染管理應該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