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學論文-傳媒業集中趨勢的經濟學分析.doc_第1頁
新聞傳播學論文-傳媒業集中趨勢的經濟學分析.doc_第2頁
新聞傳播學論文-傳媒業集中趨勢的經濟學分析.doc_第3頁
新聞傳播學論文-傳媒業集中趨勢的經濟學分析.doc_第4頁
新聞傳播學論文-傳媒業集中趨勢的經濟學分析.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聞傳播學論文-傳媒業集中趨勢的經濟學分析摘要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所有權集中的趨勢成為傳媒行業的重要現象之一。本文用經濟學市場分析方法,通過傳媒業內九個部門及整個行業的壟斷指數(CR4,CR8)來分析并測量其集中程度,并在CR4和CR8數據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傳媒業的七個部門呈現出明顯的寡頭市場特征,整個行業市場正加速走向寡頭市場。本文分析了推動傳媒集中趨勢的兩個層面的四個原因。在外部層面,以1996年電信為代表的傳媒管理政策管理放松、傳媒技術的革命性變化所導致的資源結構和競爭格局的改變、良好的宏觀經濟和充足的資本市場等三個主要因素直接推動了傳媒集中趨勢。在內部層面,傳媒巨頭為取得“多樣性經濟”以戰略競爭優勢而紛紛進行擴張是導致集中趨勢的最主要內因。關鍵詞壟斷指數;寡頭;1996年電信法;放松管制;技術革命;宏觀經濟;多樣性經濟Abstract:Concentrationtrendhasdominatedthepictureofmediaownershipsince1990s.Concentrationwithinandacross9sectorsoftheindustryhasincreasedwhichcanbeseenandmeasuredbytheCR4ratioandCR8ratio.Thetheoryofidentifyingdifferenttypeofmarketsisintroducedalongwiththedatathatshowthatthemarketstructuresof7sectorsarecharacterizedbyoligopolywhiletheindustryasawholewasmovingfasttowardoligopolymarket.Thedriving-forcesbehindthepicturecanbetracedto4sourcesat2levels.Attheexternallevel,3factorscontributetothetrend:thederegulationofmediaownership,thefastchangingtechnologyandthemacro-economicandcapitalmarketenvironment.Attheinternallevel,theforcecomesfromtheneedtogaintheadvantageoftheeconomiesofmultiformityandstrategicstatusincompetitionamonggiantconglomerates.Keywords:MonopolyRatio,Oligopoly,1996TelecommunicationActDeregulation,TechnologicalRevolution,EconomiesofMulitformity,20世紀90年代,全國傳媒業的主戰場美國進入了第五次兼并浪潮,幾乎所有的大傳媒公司都卷入其中:維亞康姆收購派拉蒙,迪斯尼190億買下CapitalCity/ABC,西屋電器并購CBS。至90年中后期,股市上網絡泡沫膨脹,資本市場熱炒傳媒概念,尤其1996年電信法出臺后,購并潮達到了最高峰,巨額交易此起彼伏,AT&T斥資540億收購Mediaone,維亞康姆380億購并CBS,美國在線1620億美元購并時代華納。這場持續了10余年的購并浪潮的直接后果都是傳媒業所有權結構的變化,傳媒業內各部門以及整個行業的所有權集中趨勢都日益明顯。對于這一令人矚目的現象,本文試從以下問題入手對問題進行分析:1傳媒業的集中程度如何?2傳媒業的市場結構如何?3導致傳媒業集中的原因是什么?傳媒業集中度測量及市場結構分析研究方法:集中度是行業市場結構的一個重要指標,其衡量通常借助壟斷指數。經濟學上有三種主要的壟斷指數:第一種為4企業集中比率CR4指數,即某一市場前4家最大企業所占市場份額,第二種8企業集中比率CR8,其含義與CR4相似。第三種為赫爾芬達爾-赫希曼指數(HHI指數),指某一行業市場中每個企業市場份額的平方之和。該指數不僅能反映某一市場中大企業的市場份額,而且能反映大企業之外的市場結構,因此,能更準確地反映大企業對市場的影響程度。雖然相對于CR4,CR8,HHI指數在衡量行業集中度時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但由于數據所限,本文仍采用CR4和CR8來描述市場集中度。一般認為,CR4指數超過50%,CR8指數超過75%,該行業被視為高度集中的行業。由于傳媒業涵蓋了電視、廣播、報紙、雜志、有線電視、圖書、電影、音樂等多個部門,為了更準確而細致地描述整個傳媒市場的集中程度,本文不僅關注行業內各主要部門市場集中程度,同時關注跨部門,即整個傳媒市場的集中程度。關于市場結構,經濟學上共分四種不同的市場結構,完全競爭(Competition)、壟斷競爭(MonopolisticCompetition)、寡頭(Oligopoly)和壟斷(Monopoly)。其特征分別是:完全競爭市場上有許多買者和賣者;各個廠商提供同質商品;企業可以自由進入或退出市場;壟斷競爭市場有許多買者和許多賣者,但各個廠商提供的商品為非同質產品;寡頭壟斷市場(Oligopoly)是由幾個廠商所控制的市場上某一產品生產和銷售的絕大部分,行業中只有少數幾家大廠商,它們的供給量均占有市場的較大份額;壟斷市場上只有一個廠商,其產品沒有相類似的替代品。本文所采用的數據來自美國VSS公司發布的傳媒行業報告。該公司為美國一家主要的從事傳媒購并業務的投資銀行及顧問公司,自1982年以來,該公司收集并分析傳媒業的市場數據,并每年發布一次傳媒業報告,該報告是行業內投資者、研究人員、金融分析人士數據的主要來源之一。需要說明的是,該報告所涉及的數據僅限于上市公司,鑒于傳媒業的規模較大公司絕大多數都是上市公司,只有少數小傳媒公司為非上市公司,所以其數據具有很高參考價值。表1:傳媒業9部門1990-1999年CR4指數部門CR4(1990)CR4(1995)CR4(1999)變化(1990-1999)或者(1995-1999)電視網0.850.870.84-0.01電視臺0.570.320.31-0.01廣播電臺0.590.770.18有線運營商0.540.700.610.07電影0.710.850.780.07錄制音樂0.860.980.980.14報紙0.390.490.480.09圖書/0.850.77-0.08雜志/0.830.77-0.06表2:傳媒業9部門1990-1999年CR8指數部門CR8(1990)CR8(1995)CR8(1999)變化(1990-1999)或者(1995-1999)電視網0.900.980.980.08電視臺0.870.510.510廣播電臺0.810.880.07有線運營0.590.920.870.28商電影0.941.001.000.06錄制音樂0.991.001.000.01報紙0.460.690.690.23圖書/0.960.94-0.02雜志/0.950.91-0.04(數據說明:由于1996年電信法對電視臺和電臺的管理有不同的規定,所以從1996年開始,VS&A公司報告將電臺和電視臺分為兩個部門。此外,由于傳媒業新的部門(如衛星電視、因特網等)的出現以及各部門之間的業務的交叉,VSS公司的報告在不斷調整對傳媒行業的分類,圖書和雜志部門由于部門分類的調整,1992年數據與1999年數據不具可比性,因此沒有列出。)對于傳媒業整體集中程度的衡量,本文采用CR4和CR8指數,數據來自VSS公司1995年、2000年、2002年傳媒市場報告,其方法是先列出最大8家公司的年收入和傳媒業的總收入再分別計算CR4指數和CR8指數。表3:傳媒業1994、1999、2001年收入排8位的公司名稱及收入(單位:億美元)公司1994年收入公司1999年收入公司2001年收入時代華納161.88時代華納284.41時代華納402.58貝塔斯曼84.99迪斯尼172.96維亞康姆188.14索尼76.65貝塔斯曼112.46迪斯尼156.75CapitalCity/ABC63.79索尼108.37索尼92.98維亞康姆63.32維亞康姆87.24貝塔斯曼77.65MATSUSHITA56.96福克斯娛樂79.28湯姆森70.27新聞集團54.02湯姆森65.15甘尼特63.44寶麗金49.42通用電器57.90休斯電器63.04行業總收入1525.2841615.8581684.04表4:傳媒業1994、1999、2001年CR4、CR8指數CR4CR81994年0.250.401999年0.420.592001年0.490.66變化幅度0.240.26從傳媒業內各部門的集中度(見表1、表2)我們稱為“縱向集中度”來看,以上數據說明:本文所選擇的傳媒業9個主要部門中除電視臺和報紙行業外,其它7個行業的CR4指數和CR8指數分別超過了50%和75%,說明這些部門為高度集中行業。從整個傳媒業的集中程度(見表4)我們稱為“橫向集中度”來看,以上數據說明,雖然直至2001年CR4指數為0.49,CR8指數為0.66,并未達到0.5和0.75的高度集中標準,但數據所傳達的信息仍值得我們關注:傳媒業在90年代中后期的近10年期間,集中度急劇增加,CR4指數飆升了24個百分點,至0.49,CR8指數上揚了26個百分點,達到0.66,均已非常接近高度集中的標準。對于這一時期的“橫向集中度”急劇增加的原因,本文在后面會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從縱向的市場結構來看,除電視臺和報業的CR4和CR8指數相對較低外,其它7個主要傳媒行業都呈現出典型的寡頭壟斷市場特征,尤其是錄制音樂以及電影業,CR8指數均已經達到了1。目前,這兩個市場已經分別由華納、EMI等幾大唱片公司和華納兄弟、派拉蒙等6大電影公司的壟斷1。寡頭壟斷的市場存在明顯的進入障礙,因此,其新的廠商要進入寡頭壟斷市場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通過購并,這也是90年代購并浪潮背后的原因之一。從橫向的市場結構來看,雖然在2001年CR4和CR8指數還未達到高度集中,但已非常接近,市場已經呈現出寡頭壟斷的特征。傳媒業集中的原因分析傳媒業自90年代以來加速集中趨勢的背后究竟是一股什么樣的推動力量?本文將從傳媒業外部環境和內部兩個層面來加以分析。一、傳媒業的外部環境因素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到:90年代后,尤其是1995年以后,傳媒業的橫向和縱向集中都呈現出明顯的加速度,整個傳媒業的CR4和CR8指數在1994至1999年6年期間分別增加了17和19個百分點,傳媒業的外部環境的激劇變化是直接推動這種加速度集中的主要力量:1政策環境:傳媒所有權的管制放松,以1996年電信法為代表全球第二大傳媒公司維亞康姆的經歷生動了說明了美國的電信立法對傳媒所有權由緊到松的轉變。1999年,維亞康姆以380億美元兼并CBS,許多人并不知道,CBS在28年前曾是維亞康姆的母公司。1970年,美國電信委員會(FCC)推出了對廣播電視業影響深遠的財政和辛迪加法規(Fin-SynRule),該法規出臺的背景是美國三大電視網當時幾乎壟斷了的電視節目播放和制作,由于缺少競爭壓力,因此三大電視網電視節目雷同,缺乏創新,該法規意在鼓勵節目的多樣化并限制三大電視網對電視節目制作的壟斷。1971年,CBS為了遵守這一規則,將節目辛迪加分離出來,創立了維亞康姆公司。1986年,雷石東買下維亞康姆,繼而將派拉蒙影業、Blockbuster并入旗下,1999年,維亞康姆轉而收購了當年的母公司CBS。70年代,為了避免壟斷而被分拆,而1999年,涉足多行業的巨型公司可以進行大規模并購,維亞康姆的故事為美國20年來傳媒所有權政策劇烈變動寫下了生動注腳。美國的傳媒所有權政策為何在90年代后由緊變松?其原因與全球經濟發展趨勢以及美國企業界的游說努力密切相關。為了避免由于兼并可能導致市場的壟斷和寡頭,1890年美國國會就通過了第一部反壟斷的法律謝爾曼法,并在后來相繼制定幾部反壟斷法律來限制過度的企業兼并行為2。然而,90年代以來,全球性的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都在發生急劇的和深刻的變化,各行各業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激烈的競爭,這使得公司只有不斷壯大,取得戰略優勢,才能獲得更高利潤。于是,美國各行業都斥巨資游說國會。在強大游說壓力之下,美國立法機構順應輿論,采取放松管制措施。作為美國電信業管理機構的FCC在價值取向上也隨之發生了方向性的變化,從過去的管制走向開放。此前,FCC對傳媒業的管理,尤其是所有權管理較為保守,其重要政策依據是電磁波為公共財產,廣播機構是受委托來使用電波,所以必須保證公眾有平等的機會通過廣播機構來表達自己的聲音,所有權須多樣化,避免某一群體的壟斷。80年代以來,FCC內部的主張經濟自由的力量也占了上峰,加之廣播業4000萬美元的游說努力3,終于,制約傳媒公司進行規模擴張的“政策鎖鏈”一個個被打碎,1996年電信法案將FCC的政策方向轉變,鼓勵市場競爭,用市場手段進行管理電信業的理念表達得淋漓盡致。該法案完全取消了廣播電臺業所有權的數量限制,在全國市場、地方市場以及跨媒體市場層面的限制政策都大大放寬(具體見表5)。1996年電信法向已經不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