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其它相關論文-眾說紛紜《大分流》.doc_第1頁
社會其它相關論文-眾說紛紜《大分流》.doc_第2頁
社會其它相關論文-眾說紛紜《大分流》.doc_第3頁
社會其它相關論文-眾說紛紜《大分流》.doc_第4頁
社會其它相關論文-眾說紛紜《大分流》.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社會其它相關論文-眾說紛紜大分流大分流:歐洲、中國及現代世界經濟的發展(TheGreatDivergence:Europe,China,andtheMakingoftheModernWorldEconom.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00.)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歷史與東亞語言文學教授彭慕蘭(KennethPomeranz)的代表作。獲2000年美國歷史學會東亞研究最高獎費正清獎和世界歷史學會年度獎。彭慕蘭的核心觀點是:18世紀以前,東西方處在基本同樣的發展水平上,西方并沒有任何明顯的和獨有的內生優勢;18世紀末19世紀初,歷史來到了一個岔路口,東西方之間開始逐漸背離,分道揚鑣,此后距離越來越大。造成這種背離(即西方走向了現代化而中國卻沒有)的主要原因,一是美洲新大陸的開發,二是英國煤礦優越的地理位置。彭慕蘭把這個東西方分道揚鑣的過程稱之為“大分流”。自2000年大分流出版以來,引起了很大的國際反響,圍繞它展開的激烈爭論不僅在美國的中國學界掀起軒然大波,而且對中國的史學界的震動不小。該書被公認為是“對西歐中心論的新顛覆”。“中國經濟史論壇”曾專門邀請國內史學界的專家討論如何評價彭慕蘭及其加州學派。學界雖說好評如潮,針鋒相對者卻也不乏其人。弗蘭克在亞洲研究雜志(TheJournalofAsianStudies)上評論說,它對于重新了解東西方之間發生巨大分歧的原因和機制有著最重要的貢獻。美國歷史評論認為,這本書“每一頁都新見迭出”。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歷史學教授黃宗智,他在美國亞洲研究雜志2002年5月號(61卷第2期)發表長篇書評發展還是內卷?十八世紀英國與中國回應彭著觀點并闡述自己觀點,彭亦予長篇回應。同期發表的還有羅伯特布倫納(RobertBrenner)與艾仁民從中國與西歐比較角度對彭書的評論,以及李中清(JamesLee)、王豐、康文林等人對他們人口史某些觀點的解釋。(發表的文章與下述討論會上的發言基本相同)2002年6月3號,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社會理論與比較史研究中心就此組織了一次爭論雙方參與的討論會,與會者達百余人。參加者包括黃宗智、羅伯特布倫納、武雅士(ArthWolf)、艾仁民、彭慕蘭、李中清、王豐、康文林及杰克戈德斯通(JackGoldstone)。討論會激起劇烈論戰。黃宗智的發言有發展還是內卷?18世紀英國與中國:評彭慕蘭大分岔:中國、歐洲與近代世界經濟的形成(中譯文發表于歷史研究2002年第4期;或清史譯叢第一輯);彭慕蘭有超越東西二元論:重新定位十八世紀的世界發展途徑(中譯文發表于史林2003年第2期);黃宗智又有回到實質性問題:對彭慕蘭就我的評論所作的回應的反駁;羅伯特布倫納與艾仁民有英格蘭與中國長江三角洲的分岔:財產關系、微觀經濟學與發展型式;彭慕蘭又有對羅伯特布倫納、艾仁民的批評的回應;杰克戈德斯通有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對黃宗智、彭慕蘭、羅伯特布倫納、艾仁民爭論的評論;黃宗智還有十八世紀長江三角洲有農業革命而英格蘭沒有?;武雅士有晚期中華帝國存在生育控制的證據嗎?;李中清、康文林、王豐有現實性抑制還是中國式抑制?。據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的張家炎先生現場觀察,此次論爭雙方并未形成多少共識,反而是更加強化了各自的觀點,也就是各自觀點的分歧更鮮明、對立。i一、學術界關于大分流的整體研究狀況雖然有白銀資本在前,大分流的出現還是引起了學術界的熱烈討論。這一前一后解構“歐洲中心論”的著作,在歐美有廣泛的影響,在中國則刮起了學術颶風。或許,正如周武所言:“圍繞大分岔展開的爭論實際上已成為世紀之初美國的中國學界和歐洲史學界的重大學術事件”ii。尤其是在彭慕蘭和黃宗智之間關于“大分流”與“內卷化”的論戰使得有關大分流的討論進入白熾化的程度。在中國大陸發表的相關評論文章iii主要有:史建云彭慕蘭著大分流:歐洲,中國及現代世界經濟的發展(歷史研究2002年第2期),重新審視中西比較史大分流:歐洲、中國及現代世界經濟的發展述評(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3期;或清史譯叢(第一輯),彭慕蘭大分流一書在中外學術界的反響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信息沙龍上的演講(近代中國研究網2004年6月17日);大分流帶來的啟示(近代中國研究2004年7月2日);黃宗智發展還是內卷?十八世紀英國與中國評彭慕蘭大分岔:歐洲,另及現代世界經濟的發展iv(歷史研究2002年第4期;或清史譯叢(第一輯);彭慕蘭對于圍繞大分流之爭論的補正(中國學術2003年第2期),工業化前夕的政治經濟與生態:歐洲、中國及全球性關聯(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四輯),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吳承明大分流對比較研究方法的貢獻(中國學術2003年第1期;或清史譯叢(第一輯);張芝聯彭慕蘭、王國斌對中、歐發展道路的看法(清史譯叢(第一輯);王家范大分岔與中國歷史重估(文匯報學林2003年2月9日;或清史譯叢(第一輯),“西學東漸”還是“西學東變”彭慕蘭的大分流打破“歐洲中心主義”了嗎?(文匯報學林2004年5月16日),明清史再認識王家范教授在“中國歷史文化高層論壇”上的演講(解放日報2004年8月8日);崔之元生態緩解,奴隸制與英國工業革命評大分岔:中國,歐洲與現代世界經濟的形成(清史譯叢(第一輯);張家炎如何理解18世紀江南農村:理論與實踐黃宗智內卷論與彭慕蘭分岔論之爭述評(中國經濟史研究2003年第2期);葛以嘉彭慕蘭:大分流:歐洲,中國及現代世界經濟的發展(中國學術2001年第1期);子余大分流與“分水嶺”(中國圖書評論2004年第7期);仲偉民“大分流”與“內卷化”:歐美學界對前近代中國評價的分歧(中國經濟史論壇網2003年9月30日);周武中國和歐洲何時拉開差距關于大分岔的爭論及其背景(文匯報學林2003年1月26日;或清史譯叢(第一輯);馬開倫對大分流的思考:關于世界的可靠知識(中國學術2002年第4期);萊斯利豪納關于大分流的爭論(中國學術2003年第1期);陳意新節育減緩了江南歷史人口的增長?(中國學術2003年第3期);陳昆亭文化制度與經濟增長“大分流”模型化解析(2004山東省數量經濟學研討會論文);黃祥春彭慕蘭新作引起中國學界關注(中國經濟史論壇2003年2月14日);郭慧英評大分岔(中國經濟史論壇2004年1月28日);龍登高中西經濟史比較的新探索兼談加州學派在研究范式上的創新(中國經濟史論壇2004年2月18日);陳君靜全球范式與歐洲中心范式評彭慕蘭大分流及西方中國經濟史研究新趨向(“多元視野中的中國歷史”國際會議(中國史學第二屆國際會議);彭慕蘭大分流在世界范圍引起關注(環球時報2004年1月12日)。與白銀資本一樣,關于大分流的研究和評價也是見仁見智。本文從缺陷和貢獻兩方面來介紹學術界對大分流的主要觀點。二、主要從缺陷方面進行的研究黃宗智從“出現了不少經驗性錯誤”、“沒有認真對待西方主要學術成就”、“依賴二手的學術文獻”等方面進行批評。他認為,彭書輕視關于具體生活和生產狀況的知識,偏重理論和書面數字,以致在論證過程中出現了不少經驗性錯誤。彭書沒有認真對待近20年來西方研究18世紀英國的主要學術成就,即對農業革命、原始工業化、城鎮發展、人口行為轉型以及消費變遷等“五大變化”的證實,把這些革命性的變化盡量寫成是內卷型(即勞動邊際報酬遞減)的演變,同時又把長江三角洲經歷的人口對土地的壓力描述為發展型(即勞動邊際報酬劇增)的變化,結果抹殺了兩者之間的差異。其實,美國的工業革命起源于上列五大趨勢及其與英國煤礦業特早發展的偶合,而18世紀的長江三角洲則不具備其中任何一個條件。中國后來進入的現代經濟發展道路和英國完全不同:即首先通過社會革命來進行資本積累,爾后通過農村的現代工業化來降低農村(部分地區)的人口壓力。彭著的證據基礎很難評估。該書并非基于第一手研究,而主要是依賴二手的學術文獻寫成。要對這本書做系統的評估尤其困難,因為它跨度極大: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