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母語、再雙語 不必急著搶頭香1.doc_第1頁
先母語、再雙語 不必急著搶頭香1.doc_第2頁
先母語、再雙語 不必急著搶頭香1.doc_第3頁
先母語、再雙語 不必急著搶頭香1.doc_第4頁
先母語、再雙語 不必急著搶頭香1.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先母語、再雙語不必急著搶頭香全球掀起中文熱,中文的重要性已不言可喻,但臺灣瘋狂的英語環境,你的孩子該怎麼教?語言暖身操要怎麼做,才不會因操之過急而骨折? 全球中文熱,但在臺灣,孩子們的中文能力卻日漸下降。二七年國中基測作文第一次計分,全臺三十一萬考生,有六千一百七十二人零分,而大學學測更有高達二千一百零四人拿零分。 在實施九年一貫教育後,小學生的國語課不但沒有增加,還由原來的十堂課變成五堂課,遠不及香港、中國的一半。不僅不固本,反而弱化中文。 美國大力推動中文教學的專家學者,聽到臺灣國語課時數縮減,第一反應都覺得不可置信。 臺 灣社會長久以來有輕漢語,重英語的氣氛,這與多數父母本身英語不好,而希望在孩子身上得到彌補的心態有關。對他們來說,利用孩子的課餘時間,多學一項 外語,是一種加值。因此,坊間的全美語幼稚園、安親班均須標榜no chinesejust english,才能達到為孩子贏在起跑點的訴求。 迷思一:學外語越早越好?掌握關鍵期,學母語比外語重要 然而,這卻犯下一大迷思:語文起跑點的迷思。語言學界公認,孩童的第一語言習得(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即所謂母語,存有所謂的學習關鍵期。 孩子在這個特定時期內,必須大量暴露在這個語言環境之下,大量學習,並利用語文的鍛鍊,建構其思考力;語言能力六歲前為顛峰期,之後遞減,到了青春期後就很難補救。一旦錯過這關鍵期再開始學母語,都無法學好。 例 如真實發生的故事,狼孩在狼群餵哺中長大,日後學習人類語言,並不成功;而美國女童genie的紀錄片secret of the wild child(野孩子的秘密)中,她從小遭父親禁絕與外界接觸,不會走路、說話,後來被營救出來後,她在句法和拼字上,都有無法復原的學習缺陷。這兩個例 子,說明了母語學習有關鍵期。 至於母語以外的第二種語言學習,則沒有關鍵期。換言之,不管任何年齡,只要透過適當的操練,即使是年紀大的歐巴桑都能學得好。在外文的學習上,搶頭香意義不大。 迷思二:中文熱就免學英文?全球化時代,中英文通才最搶手 第二個迷思是,全球中文熱,是否意味孩子只要把中文學好,就不必學英文? 當然不是!如果以大中文主義自居,其他語言文化一概不顧,在全球化的年代,將一步也跨不出去。 以在美國教中文的教師為例,維吉尼亞大學的教授曾妙芬、梁新欣,以及在印第安那大學教中文二十多年的劉力嘉博士,他們都非中文系出身,而是中英文俱佳的人才。 中文好,同時精熟英文的人,才是最炙手可熱的跨文化溝通人才。就像一座橋,必須扎實搭建在兩岸,才成其為橋。 既然中英文都不能偏廢,那孩子的學習有怎樣的先後、輕重? 最近,大學英文學測成績公布,這屆考生是第一批提前在小學五年級就學英文的學生,但老師們閱卷後發覺,成績不如預期,連i am sorry都會忘掉最基本的be動詞。這代表,孩子提早兩年學習外文,並未收到成效。 長久以來,我們將英文發音跟語言能力畫上等號,更是完全錯誤。美國哈佛大學語言教育學家史諾(catherine e. snow)教授就說,學外語最不需要擔心口音的問題,即使美國各地也有自己的腔調。 如果只是因為要讓孩子的發音好而提前學英文,不但沒必要,也不實際。 師大翻譯所教授周中天分析,臺灣不像新加坡、印度有英語殖民的歷史,若要做到百分百的全美語,等於在沙漠用人工方式建造一個綠洲,要成功並不容易。 因此,儘管孩子提早學外文,但周邊環境並非全美語,成效也就不顯著。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系副教授張湘君指出,原本孩童快樂的唱跳學習語文,磨尖耳朵,沒有壓力,不用評量,就像岸上暖身運動再跳下水,並無不可。但臺灣瘋狂的英語環境,原本要暖身,操之過急,卻變成骨折。 迷思三:學外語不會干擾學中文?顧此失彼,兩頭學習難兼顧 第三個迷思是,學外語不影響中文學習。 張湘君指出,英語既是外語,文字、聲音等符號都要記憶與練習,學習本來就費力耗時。尤其,學校又有眾多學科競逐可貴的時間資源。 英語要學得好,就會偷走時間,排斥中文等其他科目。 教英語三十多年的周中天觀察,很多四、五歲的孩子,因為壓迫式的英語學習,已經對中文造成了排斥。臺灣家長要孩子的英語聒聒叫,卻不想想中文有多差。 迷思四:中文會講就不用學?會聽說不會讀寫,只是語言半吊子 家長的第四個迷思則是:中文不用學,反正都會講了。 語言學習是聽說讀寫四種歷程。會聽會說,並不等於會中文,如果沒有閱讀和寫作,語言能力永遠停留在表層,無法深入,遭遇就如同在美國成長的華裔學生,雖然會中文,但布滿缺陷,有如瑞士乳酪一切開,裡面一個洞又一個洞。 張湘君就遇過一對雙胞胎,從幼稚園就念全美語學校,結果到了國小五年級,老師卻告訴他們的爸媽:你的孩子英語程度很差。父母親嚇一大跳,我都投下三百萬元培養他們的英語能力,怎會這樣? 原來,說說唱唱雖有助提升學外語的興趣,但語文要學得深,還是倚賴大量的閱讀和書寫造句。她強調:父母覺得英語好,就直達天堂,哪知卻是悲劇的開始。 最慘的情況是,孩子資質一般,但卻被趕鴨子上架硬學雙語,犧牲中文灌溉英語的結果,往左、往右都是半吊子。英語沒有好到可以直接上美國的初中、高中學校,中文也差,無法在臺灣通過升學考試,無路可走之下,最後進入留學班,只好補強英語,準備去做小留學生。 經歷女兒小時上全美語幼稚園,後來卻不會說中文的慘痛教訓,張湘君認為,在臺灣這種環境,家長要務實,很少學生可以兩者得兼,學中文最易駕輕就熟,不要捨近求遠,拿得輕鬆的(指中文)就要多拿。 她強調,中文的地基打得好,表示孩子也建立出一套學習的態度方法,有更強的思考力、組織力,這些都可以用在學習外語上。 現在,臺灣一般由小三開始學,是不錯的時間點,小三較有學習方法,比較能夠從容學習。 雖然雙語雙好是很多父母期待子女的理想,但在資源有限之下,寧可固本,先學好中文。周中天也認為:不要丟棄自己原有的優勢,去競爭別人已經很強的東西,那會兩頭空。 誠如中央大學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所說:當我們孩子自己的母語尚未掌握好,對自己的文化尚未有認同時,就接受很多其他不同的文化,很容易迷失自己。 在李安色戒一片中擔任語音指導的樊光耀,形容自己從小抱著收音機,聽很好的聲音長大的他,能改掉梁朝偉一口港腔中文,也糾正中國女星湯唯的發音,出口便是細緻如白瓷的標準國語。 他隨時帶著字典,遇到不懂的字,就立刻翻查。他說:一字千金,敝帚都要自珍啊,何況我們有的是寶貝兒。 在這波中文熱下,全球菁英在競爭中文力時,臺灣的孩子正站在一個絕佳的起跑點,掌握關鍵期的中文學習,先母語、再雙語方是制勝之道。 簡體當道,繁體也有利基 全球中文熱,不得不牽涉到一個敏感議題:繁、簡體的爭議。全世界繁體字人口,臺灣、香港總共不過三千萬人,中國卻有十三億人。三千萬對上十三億大軍,很多人擔心繁體字邊緣化,變成存放在博物館的寶物。 國外學校多以簡體字音為主,包括開辦逾十年的漢語水平考試(hanyu shuiping kaoshi),全球有約三十個國家採用;考試引導教學,簡體字及漢語拼音,自然成為主流。 但其實簡體字不過二千二百四十九個,因此,曾妙芬認為:不需要過度誇大繁體的差別。在全部十多萬字的漢字裡,簡體字不到三千字,占比其實不大。 但對有些人而言,文字不只是筆畫的問題,還有深厚的文化意涵。在美國教中文三十多年、東吳中文系畢業的沈葆,就自掏腰包,在美國開課講授中國經典。她稱繁體字為正體字,她認為,隨著中國經濟揚升,對文化加深了解,正體字或遲或早一定會回來的,會復興的。 這幾年,中國也有由簡轉繁的趨勢。中國耗時十餘年完成的二十四史全譯,全套八十八冊,六千萬字的白話文,全部都以繁體字排印。而一九六年代出版大陸中華書局的二十四史點校本,自出版至今都採用繁體。 師大華研所所長曾金金說:正因為我們和簡體字不同,所以我們才有價值,這也是臺灣語文教育的利基。 澳洲總理陸克文 用中文當外交利器 澳洲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是西方第一位能說流利中文、堪稱中國通的國家領導人。 七年雪梨舉辦的a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會上,他直接以一口標準中文問候胡錦濤,令眾人眼睛一亮。語言,變成一種比任何力量都要強大的外交利器。 總理大選前,陸克文接受中央電視臺(cctv)長達二十分鐘的越洋專訪,主播用英語發問,他反而用著道地北京味的中文,侃侃而談。他回憶在澳洲國立大學念書時,取了中文名字陸克文,有了名字,就有了第二種身分認同。 他修了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國文學及中國哲學等課,成績優異,獲一級榮譽學士學位。他的三個孩子也學漢語,女兒甚至嫁給香港華人,大兒子曾到上海復旦大學讀書。 當時他說,不論是否當選總理,中澳關係肯定到一個新的層樓(更上層樓)。他帶著笑意,散發一股文化自信。他精通中英文,正是一個面向世界,跨文化溝通的領袖典範。 不禁絕母語,第二語言學得更好 目前美國教育體系讓孩子學習中文,係採取沉浸式(immersion)語言教學法。這是一種最新的外語學習方式,源自六年代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法語教學。其利用第二語言,教授特定學科,如數學、自然、甚至社會等。 老師可用視覺圖片輔助,將抽象概念具體化,如有必要,也可運用學生母語補充說明。學生透過內容學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