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學復習題_第1頁
國際經濟學復習題_第2頁
國際經濟學復習題_第3頁
國際經濟學復習題_第4頁
國際經濟學復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為何要區分對外貿易額和對外貿易量?以貨幣表示的對外貿易額經常受到價格變動的影響,因而不能確切地反映一國對外貿易的實際規模,不利于不同時期的對外貿易額的直接比較。而對外貿易量已經剔除了價格變動的影響,單純反映對外貿易的量,所以可以用來進行不同時期的對外貿易額的比較。國際貿易商品結構(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各類商品在國際貿易中所處的地位,通常以它們在世界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來表示。 國際貿易標準分類 (SITC) 對外貿易商品結構(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一定時期內進出口貿易中各類商品的構成情況,通常以各類商品在進口總額或出口總額中所占的比重來表示。國際貿易地理分布(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指一定時期內各洲、各國或各個國家集團在國際貿易中所占的比重或地位。 對外貿易地理分布(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 ,指一定時期內各個國家或國家集團在一國對外貿易中所占的地位,常以它們在該國進、出口總額或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來表示。對外貿易依存度(degree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又稱外貿系數,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對外貿易總額在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占的比重。可分為出口貿易依存度和進口貿易依存度。出口貿易依存度(或進口貿易依存度)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的出口額(或進口額)在該國 GDP 中所占的比重。外貿依存度還可以細分為對某些國家的貿易依存度。國際貿易的主要分類:一、按商品的流向區分: 1.出口(export trade ):商品與服務由國內生產而為國外購買的交易活動。 2.進口(import trade ):商品與服務由國外生產而為國內消費的交易活動。 3.過境貿易(transit trade):貨物通過一國國境,不經加工運往他國的貿易活動。 (是指當某種商品從 A 國經由 B 國輸往 C 國銷售時,對 B 國來說,這就是過境貿易。這種貿易對 B 國來說既不是進口,也不是出口,僅僅是商品過境而已,過境貿易國不擁有貨物的所有權。貨物不列入過境國家的海關統計)二、按商品形態區分:1.有形貿易:是指貿易雙方所進行交易的商品是有形的、看得見的,具有實物形態的商品的進出口,也稱為貨物貿易。2.無形貿易:是指非實物形態的商品(即勞務)的輸出與輸入,也稱為勞務貿易或服務貿易。 (如:貨物運輸費、保險費、旅游費;利潤利息紅利;駐外機構經費,僑民匯款)聯系:都是一國國際收支的重要構成部分 區別:有形貿易的進出口要經過海關,顯示在海關的貿易統計表上; 無形貿易由于其無須經過海關辦理手續,所以一般不顯示在海關的統計表上,如金融服務、軟件設計等。 三、按貿易是否有第三國參加區分: 1.直接貿易(direct trade):貿易商品由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進行,不借助第三方參與。2.間接貿易(indirect trade):貨物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經由第三國進行貿易。 3.轉口貿易(entrepot trade):又稱中轉貿易,一國進口某種商品不是以消費為目的,而是將它作為商品再向他國出口。 (是指甲國經過丙國向乙國出口商品,甲乙不直接發生貿易聯系,而是有丙分別與甲乙進行交易,對于丙來說就屬于轉口貿易。例如:香港的轉口貿易地位。轉口貿易國擁有貨物所有權。貨物列入轉口國家的海關統計)轉口貿易與過境貿易的區別:轉口貿易中,第三國參與貿易過程,起媒介作用;過境貿易中,第三國不參與貿易過程。 轉口貿易中,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是間接貿易;而過境貿易中,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是直接貿易。四、按統計標準區分: 1.總貿易(general trade)又稱一般貿易體系下統計的貿易,它是以貨物通過國境作為進出口的標準。 2.專門貿易(special trade)又稱特殊貿易體系下統計的貿易,它指以貨物經過關境作為進出口的標準。 國境是否等于關境? 關境是統一海關法管轄的范圍,是征收關稅的領域。國境是一國領土范圍。 關境與國境有時不一致。在建立自由港、自由貿易區、保稅區等經濟特區的情況下,進出自由港、自由貿易區等經濟特區的商品不征收關稅,不屬于該國的關境范圍之內,此時關境小于國境;幾個國家結成關稅同盟,組成一個共同關境,關境包括了幾個締約國的領土,此時關境大于其成員國的各自國境。 五、按清償工具區分:1.現匯結算貿易(Cash Settlement)自由結匯貿易,指以貨幣(以發達國家的貨幣為主)作為清償工具的國際貿易。 2.易貨貿易(Barter Trade)又稱換貨貿易、對銷貿易,指以貨物經過計價作為清償工具的貿易。六、按貿易過程中是否使用單證區分:1.有證貿易:在國際買賣中,通過單證等商業文件的交接進行結算支付的一種貿易方式。2.無證貿易:即在不使用紙單證的情況下完成詢問、訂單、托運、投保、報關、結算等業務手續的一種使用現代化通信管理方式的新型貿易。 第三章谷物法的存廢之爭:基本概況:1815 年,英國頒布谷物法 ,規定小麥價格低于每夸脫 80 先令時不得進口,目的是通過保護國內農業來加強糧食安全。實施后,英國谷價高漲,地租猛增,地主貴族成為主要受益者,而工廠企業主卻難以壓低工資,利潤受侵蝕。由于新興資產階級的極力反對,該法于 1846 年被廢除。新興資產階級為何反對谷物法?理由 1:限制谷物進口國內糧食價格上升資本家支付給工人的工資上漲工業品競爭力下降理由 2:限制谷物進口國內糧食價格上升對工業品的需求下降理由 3:限制谷物進口外國高關稅報復阻礙本國工業品出口 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1.假設 aLC a*LC 和 aLW a*LW這說明,本國在兩種產品的生產上均具有絕對優勢。即和外國相比,本國在兩種產品的生產上效率更高。即使本國在兩種產品上均具有絕對優勢,互惠貿易也是可能發生的。 2.假設 aLC /aLW a*LC /a*LW 這意味著本國用葡萄酒衡量的生產奶酪的機會成本小于外國。換而言之,本國奶酪的相對價格低于外國奶酪的相對價格。 本國在奶酪的生產上具有比較優勢,并將其出口到外國以換回葡萄酒。 分工前兩國生產單位產品所需勞動投入量:葡萄酒 毛呢葡萄牙 80 90英國 120 100葡英兩國間葡萄酒和毛呢的成本比率分別: 80/120=0.67 90/100=0.9可見:葡萄牙生產酒的機會成本最低,比較優勢較大,應分工生產酒,以酒換英的毛呢;英國生產這兩種產品成本都較高,都處于劣勢,但兩種產品比較,毛呢的機會成本相對較低,所以應分工生產毛呢,以毛呢換葡的酒。葡英兩國實行專業化國際分工后產量:葡萄酒 毛呢葡萄牙 8090/802.125英國 100120/100=2.2葡英兩國交換后(交換比例:1:1):葡萄酒 毛呢葡萄牙 2.12511.125 1英國 1 2.2 11.2配置所得:1.專業化生產和分工所得:資源在生產領域的更有效配置2.交換所得:產品在消費領域的重新配置 比較優勢的度量:1.用機會成本衡量:奶酪的機會成本減少的葡萄酒產量(Qw)增加的奶酪產量(Qc) 2.用相對勞動生產率衡量:奶酪的相對生產率奶酪的勞動生產率(Qc/L)葡萄酒的勞動生產率( Qw/L ) 3.用相對成本衡量:奶酪的相對成本單位奶酪的要素投入量( aLC)單位葡萄酒的要素投入量( aLW ) 基本思想:在國際貿易中,起決定作用的不是絕對優勢,而是比較優勢,應本著“兩優取其重、兩劣取其輕”的原則進行國際分工和貿易。即在自由貿易條件下,一國會出口具有比較優勢的商品,進口具有比較劣勢的商品。基于比較優勢的國際貿易會給參與國帶來貿易收益。 比較優勢論的評價:1.比較優勢論說明了國際貿易的一般基礎。2.比較優勢論的提出,標志著西方國際貿易理論的形成。時至今日,西方國際貿易理論依然圍繞著“比較優勢”展開研究。3.缺陷:沒有分析國際貿易中的收入分配問題;沒有分析比較優勢的動態變化;回避了勞動生產率的差異來源。第四章要素稟賦論(代表人物:赫克歇爾、俄林):理論背景:20 世紀 30 年代,瑞典經濟學家伯爾蒂爾俄林出版了地區間貿易和國際貿易一書,提出了生產要素稟賦理論,用在相互依賴的生產結構中的多種生產要素理論,代替李嘉圖的單一生產要素理論。由于俄林在著作中采用了其老師赫克歇爾的主要論點,因此生產要素稟賦理論也被稱為赫克歇爾一俄林模型(H-O 模型) 。 兩要素經濟模型:1.生產要素稟:生產要素在一個地區中的天然供給狀況。Ps:要素數量受自然條件、地理位置、歷史原因、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國與國之間要素稟賦的差異決定了產出的差異。2.要素密集度(針對產品而言):指生產某種商品所投入的兩種生產要素的配合比例。 說明要素密集度是一個相對概念,與生產要素的絕對投入量無關。 若生產 X、Y 產品,投入不同要素的相對密集程度為: YXLKX 為勞動密集型產品,Y 為資本密集型產品要素密集型產品:生產某種產品時投入的要素中占有比例最大的要素,該產品就叫做該要素密集型產品。如資本密集型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技術密集型產品;知識密集型產品;資源密集型產品。 在要素稟賦理論中,衡量兩國的兩種產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還是資本密集型產品,不是看勞動投入和資本投入的絕對量,而是兩者的投入比例。3.要素豐裕度(又稱為要素充裕度) (針對國家而言):指一國所擁有的兩種生產要素的相對比例。說明:要素豐裕度是一個相對概念,與該國實際擁有的生產要素絕對量無關。 要素稟賦論的基本內容:1.主要假設:兩國使用兩種要素生產兩種商品(222 模型)商品:資本或勞動密集;國家:資本或勞動豐裕各國同一商品的生產函數相同(技術水平相同)自由貿易(沒有運輸成本、關稅等貿易障礙)無規模經濟(規模收益不變)生產要素可在國內流動,不能在國際間流動要素市場和商品市場均為完全競爭市場兩國的消費偏好相同2.HO 理論的分析思路(1):H-O 模型假定各國的勞動生產率是一樣的情況下,產生比較成本差異的原因就有兩個:HO 理論的分析思路(2)3.主要結論:各國資源稟賦不同所引起的要素比率、產品價格的差異,是產生國際貿易的基本原因。各國應該出口在生產中密集使用其豐裕資源的商品,進口在生產中密集使用其稀缺資源的商品。貿易模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國際貿易對兩要素經濟的影響:一、俄林的觀點:要素價格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要素價格均等化只是一種趨勢,這是因為:1.受貿易壁壘和市場的差異,商品的價格水平難以一致;2.要素在國內部門間轉移不是充分便利;3.產品對要素的需求一般是聯合需求,影響了要素價格的均等化。二、斯托爾珀的觀點:三、薩繆爾遜的觀點:1.在 1949 年在論國際要素價格均等中認為:國際貿易使不同國家間要素均等化是一種必然,而不是一種趨勢。2.自由貿易不僅會使商品價格均等化,而且會使生產要素價格均等化,以致兩國的所有工人都獲得同樣的工資率,所有的土地單位都能獲得同樣的地租報酬,而不管兩國的生產要素供應量或需求模式如何。四、要素相對價格均衡的過程:五、國際貿易與要素價格均等化:隨著國際貿易的開展,兩國商品的相對價格的差異會不斷縮小,最終達到均等。在這個過程中兩國充裕要素的價格不斷上升,稀缺要素的價格則不斷下降,于是兩國要素價格朝著差異縮小的目標變化,趨向于一個共同的水平。隨著商品價格的統一,兩國的要素價格也將達到均等。六、需要強調的是:1.要素價格的均等是以商品價格的均等為先決條件的。現實中,由于運輸成本和一些貿易壁壘的存在,各國的商品價格難以達到一致,因此,國際間要素價格均等化在現實中一般難以實現。2.要素價格均等還要求生產技術條件必須完全一樣,這也是一個比較苛刻的條件。要素稟賦論的經驗檢驗:一、實證檢驗的邏輯:如果 H-O 理論正確:即各國應該出口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的產品,進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產品;則美國作為資本豐裕的國家應該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這意味著:美國出口行業的資本-勞動比率應該大于進口行業的資本-勞動比率,即:KX/LX KM/LM 二、提出:里昂惕夫根據 H-O 理論的推斷,認為美國應體現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特點。當他運用投入產出法分析美國的外貿結構時,卻得出了相反的結論:美國出口的是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的卻是資本密集型產品。這一檢驗結果與普通認為正確的 H-O 理論之間的矛盾被稱為“里昂惕夫之謎” ,或“里昂惕夫悖論” 。三、對里昂惕夫之謎的解釋:1.要素密集度逆轉說:同一種商品在資本豐裕的國家是資本密集型產品,在勞動豐裕的國家又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情況。 2.要素需求逆轉說:如果一國對某種商品享有生產上的比較優勢,且其國民有特別偏好這一商品時,將會使原來依據 H-O 原理決定的進口方向發生變化。 3.自然資源說:一些自然資源密集型的產品,也是資本密集型的。4.人力資本說:若將人力資本部分加入有形資本中,也得出美國出口的是資本密集型產品。5.貿易壁壘論:美國受貿易保護最嚴重的產業就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這表明美國對勞動密集型產品和資本密集型產品的進口設置了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