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診治指南(2010),徐軍整理,2010中國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診治指南的三項基本原則,循證醫學:推薦意見盡可能依據最可靠的證據(如A級證據),缺乏高等級證據時則參考當前可得到的最好證據,并充分討論達成共識。分層策略:對每項治療措施或臨床問題,先進行當前研究證據(文獻檢索至2009年11月)的歸納和分析評價,然后根據證據等級和共識給出推薦意見。中國國情:兼顧療效、風險、價格和易使用性等多方因素。,附加說明,指南內容包括了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病后全部診治過程。旨在幫助臨床醫生為腦卒中患者選擇當前相對較好的診治方案。在臨床實踐中,醫生應參考本指南原則和新的進展并結合患者具體病情進行個體化處理。,一、修訂準繩,在循證醫學原則指導下,參考國際規范,結合國情、可操作性、第1版使用經驗和新研究證據進行修訂。推薦強度和證據等級標準參考了國際指南和常用標準,并結合國情和實用性制定。對每項治療措施或臨床問題,先進行當前研究證據(文獻檢索至2009年11月)的歸納和分析評價,然后根據證據等級和共識給出推薦意見。,一、修訂準繩,推薦意見盡可能依據最可靠的證據(如A級證據),缺乏高等級證據時則參考當前可得到的最好證據,并充分討論達成共識。對國內常用療法,在循證醫學原則指導下,充分考慮國情和經驗達成共識。注意兼顧療效、風險、價格和易使用性等多方因素。,二、推薦強度與證據等級標準 (包括治療和診斷措施),1.推薦強度(分4級,級最強,級最弱):級:基于A級證據或專家高度一致的共識;級:基于B級證據和專家共識;級:基于C級證據和專家共識;級:基于D級證據和專家共識。,二、推薦強度與證據等級標準 (包括治療和診斷措施),2. 治療措施的證據等級(分4級,A級最高,D級最低)A級:多個隨機對照試驗(RCT)的Meta分析或系統評價;多個RCT或1個樣本量足夠的RCT(高質量);B級:至少1個較高質量的RCT;C級:未隨機分組但設計良好的對照試驗,或設計良好的隊列研究或病例對照研究D級:無同期對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專家意見。,二、推薦強度與證據等級標準 (包括治療和診斷措施),3. 診斷措施的證據等級(分4級,A級最高,D級最低):A級:多個或1個樣本量足夠、采用了參考(金)標準、盲法評價的前瞻性隊列研究(高質量);B級:至少1個前瞻性隊列研究或設計良好的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采用了金標準和盲法評價(較高質量);C級:回顧性、非盲法評價的對照研究;D級:無同期對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專家意見。,I 院前處理,院前處理的關鍵是迅速識別疑似腦卒中患者并盡快送到醫院。,一、院前腦卒中的識別,若患者突然出現以下癥狀時應考慮腦卒中的可能:一側肢體(伴或不伴面部)無力或麻木;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說話不清或理解語言困難;雙眼向一側凝視;一側或雙眼視力喪失或模糊;眩暈伴嘔吐;既往少見的嚴重頭痛、嘔吐;意識障礙或抽搐。,二、現場處理及運送,現場急救人員應盡快進行簡要評估和必要的急救處理,包括:處理氣道、呼吸和循環問題;心臟觀察;建立靜脈通道;吸氧;評估有無低血糖。應避免:非低血糖患者輸含糖液體;過度降低血壓;大量靜脈輸液。,二、現場處理及運送,應迅速獲取簡要病史,包括:癥狀開始時間;近期患病史;既往病史;近期用藥史。應盡快將患者送至附近有條件的醫院(能24h進行急診CT檢查)。,移動卒中單元及車載CT掃描設備,二、現場處理及運送,推薦意見:對突然出現上述癥狀疑似腦卒中的患者,應進行簡要評估和急救處理并盡快送往就近有條件的醫院(級推薦)。,展望:移動卒中單元及CT掃描設備, 急診室診斷及處理,由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治療時間窗窄,及時評估病情和診斷至關重要,醫院應建立腦卒中診治快速通道,盡可能優先處理和收治腦卒中患者。, 急診室診斷及處理,一、診斷1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盡快進行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見中相關內容)。, 急診室診斷及處理,2診斷和評估步驟:(1)是否為腦卒中?注意發病形式、發病時間,排除腦外傷、中毒、癲癇后狀態、瘤卒中、高血壓腦病、血糖異常、腦炎及軀體重要臟器功能嚴重障礙等引起的腦部病變。進行必要的實驗室檢查(見中相關內容)。(2)是缺血性還是出血性腦卒中?除非特殊原因不能檢查,所有疑為腦卒中者都應盡快進行腦影像學(CT或 MRI)檢查,排除出血性腦卒中、確立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 急診室診斷及處理,(3)是否適合溶栓治療?發病時間是否在4.5或6h內,有無溶栓適應證(見中相關內容)。二、處理應密切監護基本生命功能,如氣道和呼吸心臟監測和心臟病變處理;血壓和體溫調控。需緊急處理的情況:顱內壓增高,嚴重血壓異常,血糖異常和體溫異常,癲癇等(見中相關內容)。, 急診室診斷及處理,推薦意見:按上述診斷步驟對疑似腦卒中患者進行快速診斷,盡可能在到達急診室后60 min內完成腦CT等評估并做出治療決定(級推薦)。, 卒中單元,卒中單元(stroke unit)是組織化管理住院腦卒中患者的醫療模式,把傳統治療腦卒中的各種獨立方法,如藥物治療、肢體康復、語言訓練、心理康復、健康教育等組合成一種綜合的治療系統。Cochrane系統評價(納入23個試驗,4911例患者)已證實卒中單元明顯降低了腦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殘疾率。推薦意見:收治腦卒中患者的醫院應盡可能建立卒中單元,所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應盡早、盡可能收入卒中單元(級推薦,A級證據)或神經內科病房(級推薦)接受治療。,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一、評估和診斷(一)病史和體征1病史采集:詢問癥狀出現的時間最為重要。其他包括神經癥狀發生及進展特征,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用藥史、藥物濫用、偏頭痛、癇性發作、感染、創傷及妊娠史等。2一般體格檢查與神經系統體檢:評估氣道、呼吸和循環功能后,立即進行一般體格檢查和神經系統體檢。,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3可用腦卒中量表評估病情嚴重程度。常用量表有:(1)中國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量表。(2)美國國立衛生院腦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是目前國際上最常用量表。(3)斯堪地那維亞腦卒中量表(Scandina。ianStroke ScaleSSS)。(4)GLASGOW量表評價應加入指南。,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二)腦病變與血管病變檢查1腦病變檢查:(1)平掃CT:急診平掃CT可精確辨認絕大多數顱內出血,并協助鑒別非血管性病變(如腦腫瘤),是疑似腦卒中患者首選的影像學檢查方法。(2)多模式CT:灌注CT可區別可逆性與不可逆性缺血,因而可辨認缺血半暗帶。但其在指導急性腦梗死治療方面的作用尚未肯定。,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3)標準MRI:規范MRI(T1加權、T2加權、質子項)在辨認急性小梗死灶及后顱窩梗死方面分明優于平掃CT。可辨認亞臨床梗死灶,無電離輻射,不需碘造影劑。但有費用較高、檢查時間長及患者自身的禁忌證(如有心臟起搏器、金屬植入物或幽閉恐懼癥)等局限。(4)多模式MRI:包括彌散加權成像(DWI)、灌注加權成像(PWI)、水抑制成像(FLAIR)和梯度回波(GRE)等。DWI在癥狀呈現數分鐘內就可發現缺血灶并可早期確定大小、部位與時間,對早期發現小梗死灶較標準MRI更敏感。PWI可顯示腦血流動力學形態。彌散一灌注不匹配(PWI顯示低灌注區而無與其相應大小的彌散異常)提示能夠存在缺血半暗帶。,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2血管病變檢查:顱內、外血管病變檢查有助于了解腦卒中的發病機制及病因,指導選擇治療方案。常用檢查包括頸動脈雙功超聲、經顱多普勒(TCD)、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等。(1)頸動脈雙功超聲對發現顱外頸部血管病變,特別是狹隘和斑塊很有幫助;TCD可檢查顱內血流、微栓子及監測治療效果,但其受操作技術程度和骨窗影響較大。(2)MRA和CTA可提供有關血管閉塞或狹窄的信息。以DSA為參考標準,MRA發現椎動脈及顱外動脈狹窄的敏感度和特異度為70%100%。MRA可顯示顱內大血管近端閉塞或狹窄,但對遠端或分支顯示不清。,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3)DSA的精確性最高,仍是當前血管病變檢查的金標準,但主要缺點是有創性和有一定風險。,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三)實驗室及影像檢查選擇對疑似腦卒中患者應進行常規實驗室檢查,以便排除類腦卒中或其他病因。所有患者都應做的檢查:平掃腦CT或MRI;血糖、血脂肝腎功能和電解質;心電圖和心肌缺血標志物;全血計數,包括血小板計數;凝血酶原時間內(PT)、國際標準化比率(INR)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氧飽和度;胸部X線檢查。,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三)實驗室及影像檢查選擇部分患者必要時可選擇的檢查: 毒理學篩查; 血液酒精水平; 妊娠實驗; 動脈血氣分析(若懷疑缺氧); 腰穿(懷疑蛛網膜下腔出血而CT未顯示或懷疑腦卒中繼發于感染性疾病); 腦電圖(懷疑癇性發作)。,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四)診斷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可根據: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少數為全面神經功能缺損; (3)癥狀和體征持續數小時以上(溶栓可參照適應證選擇患者); (4)腦CT或MRI排除腦出血和其他病變; (5)腦CT或MRI有責任梗死病灶。,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五)病因分型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病因分型有助于判斷預后、指導治療和選擇二級預防措施。當前國際廣泛使用TOAST病因分型,將缺血性腦卒中分為: (1)大動脈粥樣硬化型 (2)心源性栓塞型 (3)小動脈閉塞型 (4)其他明確病因型 (5)不明原因型。,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六)診斷流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斷流程應包括如下5個步驟 (1)是否為腦卒中?排除非血管性疾病。 (2)是否為缺血性腦卒中?進行腦CT或MRI檢查排除出血性腦卒中。 (3)腦卒中嚴重程度?根據神經功能缺損量表評估。 (4)能否進行溶栓治療?核對適應證和禁忌證(見溶栓中相關內容)。 (5)病因分型參考TOAST標準,結合病史、實驗室、腦病變和血管病變等檢查資料確定病因。,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六)診斷流程推薦意見:(1)對所有疑似腦卒中患者應進行頭顱平掃CT或MRI檢查(級推薦)。(2)在溶栓等治療前,應進行頭顱平掃CT檢查(級推薦)。(3)應進行上述血液學、凝血功能和生化檢查(級推薦)(4)所有腦卒中患者應進行心電圖檢查(級推薦)(5)用神經功能缺損量表評估病情程度(級推薦)(6)應進行血管病變檢查(級推薦),但在癥狀出現6h內,不過分強調此類檢查。(7)根據上述規范的診斷流程進行診斷(級推薦)。,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二、一般處理 目前對一般處理的高等級研究證據較少,共識性推薦意見如下。(一)吸氧與呼吸支持(1)合并低氧血癥患者(血氧飽和度低于92%或血氣分析提示缺氧)應給予吸氧,氣道功能嚴重障礙者應給予氣道支持(氣管插管或切開)及輔助呼吸。(2)無低氧血癥的患者不需常規吸氧。(二)心臟監測與心臟病變處理腦梗死后24h內應常規進行心電圖檢查,必要時進行心電監護,以便早期發現心臟病變并進行相應處理;避免或慎用增加心臟負擔的藥物。(三)體溫控制(1)對體溫升高的患者應明確發熱原因,如存在感染應給予抗生素治療。(2)對體溫38的患者應給予退熱措施。,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四)血壓控制(1)高血壓:約70%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壓升高,主要包括:疼痛、惡心嘔吐、顱內壓增高、意識模糊、焦慮、腦卒中后應激狀態、病前存在高血壓等。多數患者在腦卒中后24h內血壓自發降低。病情穩定而無顱內高壓或其他嚴重并發癥的患者,24h后血壓水平基本可反映其病前水平。目前關于腦卒中后早期是否應該立即降壓、降壓目標值、腦卒中后何時開始恢復原用降壓藥及降壓藥物的選擇等問題尚缺乏可靠研究證據。國內研究顯示,入院后約1 4%的患者收縮壓220 mmHg(l mmHg =0.133 kPa),56%的患者舒張壓120 mmHg。(2)低血壓:腦卒中患者低血壓可能的原因有主動脈夾層、血容量減少以及心輸出量減少等。應積極查明原因,給予相應處理。,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四)血壓控制推薦意見: (1)準備溶栓者,應使收縮壓180 mmHg、舒張壓15; 48h內接受過肝素治療(APTT超出正常范圍)。F血小板計數低于100109/L,血糖 180 mmHg,或舒張壓100 mmHgH,妊娠。I不合作。,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1溶栓: (1)靜脈溶栓: 4)靜脈溶栓的監護及處理:A盡可能將患者收入重癥監護病房或卒中單元進行監護;B定期進行神經功能評估,第1小時內30 min 1次,以后每小時1次,直至24h;C如出現嚴重頭痛、高血壓、惡心或嘔吐,應立即停用溶栓藥物并行腦CT檢查;D定期監測血壓,最初2h內15 min 1次,隨后6h內30 min 1次,以后每小時1次,直至24h;E如收縮壓180 mmHg或舒張壓100 mmHg,應增加血壓監測次數,并給予降壓藥物;F鼻飼管、導尿管及動脈內測壓管應延遲安置;G給予抗凝藥、抗血小板藥物前應復查顱腦CT。,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1溶栓: (2)動脈溶栓: 動脈溶栓使溶栓藥物直接到達血栓局部,理論上血管再通率應高于靜脈溶栓,且出血風險降低。然而其益處可能被溶栓啟動時間的延遲所抵消。一項隨機雙盲對照試驗(n =121)顯示,對發病后6h內重癥大腦中動脈閉塞患者動脈使用重組尿激酶原,治療組90 d時改良Rankin量表評分和血管再通率均優于對照組,癥狀性顱內出血和總病死率在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待更多臨床試驗證實。目前有關椎-基底動脈腦梗死溶栓治療的時間窗、安全性與有效性只有少量小樣本研究。尚無經頸動脈注射溶栓藥物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可靠研究證據。,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1溶栓: (2)動脈溶栓:推薦意見:對缺血性腦卒中發病3h內(級推薦,A級證據)和34.5h(級推薦,B級證據)的患者,應根據適應證嚴格篩選患者,盡快靜脈給予rtPA溶栓治療。使用方法:rtPA 0.9 mg/kg(最大劑量為90 mg)靜脈滴注,其中10%在最初1 min內靜脈推注,其余持續滴注1h,用藥期間及用藥24h內應如前述嚴密監護患者(級推薦,A級證據)。發病6h內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如不能使用rtPA可考慮靜脈給予尿激酶,應根據適應證嚴格選擇患者。使用方法:尿激酶100萬150萬IU,溶于生理鹽水100200 ml,持續靜脈滴注30 min,用藥期間應如前述嚴密監護患者(級推薦,B級證據)。,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2)動脈溶栓:推薦意見可對其他溶栓藥物進行研究,不推薦在研究以外使用(級推薦,C級證據)。發病6h內由大腦中動脈閉塞導致的嚴重腦卒中且不適合靜脈溶栓的患者,經過嚴格選擇后可在有條件的醫院進行動脈溶栓(級推薦,B級證據)。發病24h內由后循環動脈閉塞導致的嚴重腦卒中且不適合靜脈溶栓的患者,經過嚴格選擇后可在有條件的單位進行動脈溶栓(級推薦,C級證據)。溶栓患者的抗血小板或特殊情況下溶栓后還需抗凝治療者,應推遲到溶栓24h后開始(級推薦,B級證據)。,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一)改善腦血循環2抗血小板:大樣本試驗(中國急性腦卒中試驗驗和國際腦卒中試驗)研究了腦卒中后48h內口服阿司匹林的療效,結果顯示,阿司匹林能顯著降低隨訪期末的病死或殘疾率,減少復發,僅輕度增加癥狀性顱內出血的風險。一個預試驗提示輕型腦梗死或TIA患者早期聯用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是安全的,可能減少血管事件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目前尚無評價其他抗血小板藥物在腦卒中急性期臨床療效的大樣本RCT報道。,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一)改善腦血循環 2抗血小板: 推薦意見:(1)對于不符合溶栓適應證且無禁忌證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應在發病后盡早給予口服阿司匹林150300 mg/d(級推薦,A級證據)。急性期后可改為預防劑量(50-150 mg/d),詳見二級預防指南。(2)溶栓治療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藥物應在溶栓24h后開始使用(級推薦,B級證據)。(3)對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考慮選用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治療(級推薦,C級證據)。,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一)改善腦血循環 3抗凝:急性期抗凝治療雖已應用50多年,但一直存在爭議。 Cochrane系統評價納入24個RCT共23 748例患者,藥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類肝素、口服抗凝劑和凝血酶抑制劑。其Meta分析顯示:抗凝藥治療不能降低隨訪期末病死率;隨訪期末的殘疾率亦無明顯下降;抗凝治療能降低缺血性腦卒中的復發率、降低肺栓塞和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率,但被癥狀性顱內出血增加所抵消。心臟或動脈內血栓、動脈夾層和椎-基底動脈梗死等特殊亞組尚無證據顯示抗凝的凈療效。3h內進行肝素抗凝的臨床試驗顯示治療組90 d時結局優于對照組,但癥狀性出血顯著增加,認為超早期抗凝不應替代溶栓療法。,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一)改善腦血循環 3抗凝:凝血酶抑制劑,如阿加曲班(argatroban),與肝素相比具有直接抑制血塊中的凝血酶、起效較快、作用時間短、出血傾向小、無免疫源性等潛在優點。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顯示癥狀性顱內出血無顯著增高,提示安全。推薦意見:(1)對大多數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不推薦無選擇地早期進行抗凝治療(級推薦,A級證據)。(2)關于少數特殊患者的抗凝治療,可在謹慎評估風險、效益比后慎重選擇(級推薦,D級證據)。(3)特殊情況下溶栓后還需抗凝治療的患者,應在24h后使用抗凝劑(級推薦,B級證據)。,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一)改善腦血循環 4降纖:很多研究顯示腦梗死急性期血漿纖維蛋白原和血液黏滯度增高,蛇毒酶制劑可顯著降低血漿纖維蛋白原,并有輕度溶栓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1)降纖酶(defibrase):2000年國內發表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n= 2244)顯示,國產降纖酶可改善神經功能,降低腦卒中復發率,發病6h內效果更佳,但纖維蛋白原降至1.3 g/L以下時增加了出血傾向。2005年發表的中國多中心降纖酶治療急性腦梗死隨機雙盲對照試驗納入1053例發病12h內的患者。結果顯示治療組3個月結局優于對照組,3個月病死率較對照組輕度增高。治療組顱外出血顯著高于對照組,顱內出血無明顯增加。,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一)改善腦血循環 4.降纖(2)巴曲酶:國內已應用多年,積累了一定臨床經驗。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平行對照研究提示巴曲酶治療急性腦梗死有效,不良反應輕,但應注意出血傾向。另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比較了6h內使用巴曲酶或尿激酶的療效,顯示兩組殘疾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3)安克洛酶(ancrod):安克洛酶是國外研究最多的降纖制劑,目前已有6個隨機對照試驗納入2404例患者,但結果尚不一致。(4)其他降纖制劑:如蚓激酶、蘄蛇酶等臨床也有應用,有待研究。推薦意見:對不適合溶栓并經過嚴格篩選的腦梗死患者,特別是高纖維蛋白血癥者可選用降纖治療(級推薦,B級證據)。,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一)改善腦血循環 5擴容:對一般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目前尚無充分RCT支持擴容升壓可改善預后。Cochrane系統評價(納入18項RCT)顯示,腦卒中后早期血液稀釋療法有降低肺栓塞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趨勢,但對近期或遠期病死率及功能結局均無顯著影響。推薦意見:(1)對一般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不推薦擴容(級推薦,B級證據)。(2)對于低血壓或腦血流低灌注所致的急性腦梗死如分水嶺梗死可考慮擴容治療,但應注意可能加重腦水腫、心功能衰竭等并發癥。此類患者不推薦使用擴血管治療(級推薦,C級證據)。,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一)改善腦血循環 6擴張血管:目前缺乏血管擴張劑能改善缺血性腦卒中臨床預后的大樣本高質量RCT證據,需要開展更多臨床試驗。推薦意見:對一般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不推薦擴血管治療(級推薦,B級證據)。,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二)神經保護 理論上,針對急性缺血或再灌注后細胞損傷的藥物(神經保護劑)可保護腦細胞,提高對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主要神經保護劑的臨床研究情況如下:鈣拮抗劑、興奮性氨基酸拮抗劑、神經節苷脂和NXY059等在動物實驗中的療效都未得到臨床試驗證實。關于鎂劑的一項RCT研究顯示硫酸鎂組死亡人數或殘疾率較對照組無明顯降低。另一項腦卒中后早期使用鎂劑的試驗(FASTMAG)正在進行。依達拉奉是一種抗氧化劑和自由基清除劑,國內外多個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提示依達拉奉能改善急性腦梗死的功能結局并安全;胞二磷膽堿是一種細胞膜穩定劑,幾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對其在腦卒中急性期的療效進行了評價,單個試驗都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Meta分析(4個試驗共1372例患者)提示:腦卒中后24h內口服胞二磷膽堿的患者3個月全面功能恢復的可能性顯著高于安慰劑組,安全性與安慰劑組相似。cerebrolysin是一種有神經營養和神經保護作用的藥物,國外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提示其安全并改善預后。吡拉西坦的臨床試驗結果不一致,目前尚無最后結論。推薦意見:神經保護劑的療效與安全性尚需開展更多高質量臨床試驗進一步證實(級推薦,B級證據)。,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三)其他療法 1丁基苯酞:丁基苯酞是近年國內開發的I類新藥。幾項評價急性腦梗死患者口服丁基苯酞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顯示:丁基苯酞治療組神經功能缺損和生活能力評分均較安慰劑對照組顯著改善,安全性好。 2人尿激肽原酶:人尿激肽原酶(尤瑞克林)是近年國內開發的另一個I類新藥。評價急性腦梗死患者靜脈使用人尿激肽原酶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顯示:尤瑞克林治療組的功能結局較安慰劑組明顯改善并安全。 3高壓氧和亞低溫的療效和安全性還需開展高質量的RCT證實。,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四)中醫中藥1中成藥:中成藥在我國廣泛用于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已有多年。一項系統評價共納入191項臨床試驗,涉及21種中成藥共189項臨床試驗(19180例患者)的Meta分析顯示其能改善神經功能缺損,值得進一步開展高質量研究予以證實。2針刺:目前已發表較多關于針刺治療腦卒中療效的臨床試驗,但研究質量參差不齊,結果不一致。Cochrane系統評價共納入14項RCT(共1208例患者),Meta分析顯示,與對照組相比,針刺組隨訪期末的死亡或殘疾人數降低,差異達統計學意義的臨界值(P=005),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顯著改善。但針刺與假針刺進行比較的試驗未能重復以上效果。推薦意見:中成藥和針刺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尚需更多高質量RCT進一步證實。建議根據具體情況結合患者意愿決定是否選用針刺(級推薦,B級證據)或中成藥治療(級推薦,C級證據)。,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四、急性期并發癥的處理 (一)腦水腫與顱內壓增高 嚴重腦水腫和顱內壓增高是急性重癥腦梗死的常見并發癥,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推薦意見: (1)臥床,避免和處理引起顱內壓增高的因素,如頭頸部過度扭曲、激動、用力、發熱、癲癇、呼吸道不通暢、咳嗽、便秘等(級推薦)。 (2)可使用甘露醇靜脈滴注(級推薦,C級證據);必要時也可用甘油果糖或呋塞米等(級推薦,B級證據)。 (3)對于發病48h內,60歲以下的惡性大腦中動脈梗死伴嚴重顱內壓增高、內科治療不滿意且無禁忌證者,可請腦外科會診考慮是否行減壓術 (級推薦,A級證據)。 (4)對壓迫腦干的大面積小腦梗死患者可請腦外科會診協助處理(級推薦,C級證據)。,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二)出血轉化腦梗死出血轉化發生率為8.5%-30%,其中有癥狀的為1.5%-5%。心源性腦栓塞、大面積腦梗死、占位效應、早期低密度征、年齡大于70歲、應用抗栓藥物(尤其是抗凝藥物)或溶栓藥物等會增加出血轉化的風險。研究顯示無癥狀性出血轉化的預后與無出血轉化相比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目前尚缺乏對其處理的研究證據:也缺乏癥狀性出血轉化后怎樣處理和何時重新使用抗栓藥物(抗凝和抗血小板)的高質量研究證據。目前對無癥狀性出血轉化者尚無特殊治療建議。推薦意見:(1)癥狀性出血轉化:停用抗栓治療等致出血藥物(級推薦,C級證據);與抗凝和溶栓相關的出血處理參見腦出血指南。(2)何時開始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療:對需要抗栓治療的患者,可于出血轉化病情穩定后710 d開始抗栓治療;對于再發血栓風險相對較低或全身情況較差者,可用抗血小板藥物代替華法林。,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三)癲癇 缺血性腦卒中后癲癇的早期發生率為2%-33%,晚期發生率為3%67%。目前缺乏腦卒中后是否需預防性使用抗癲癇藥或治療腦卒中后癲癇的證據。推薦意見:(1)不推薦預防性應用抗癲癇藥物(級推薦,D級證據)。(2)孤立發作1次或急性期癇性發作控制后,不建議長期使用抗癲癇藥物(級推薦,D級證據)。(3)腦卒中后23個月再發的癲癇,建議按癲癇常規治療,即進行長期藥物治療(級推薦)。(4)腦卒中后癲癇持續狀態,建議按癲癇持續狀態治療原則處理(級推薦)。, 急性期診斷與治療,(四)吞咽困難約50%的腦卒中患者入院時存在吞咽困難,3個月時降為15%左右。為防治腦卒中后肺炎與營養不良,應重視吞咽困難的評估與處理。推薦意見:(1)建議于患者進食前采用飲水試驗進行吞咽功能評估(級推薦,B級證據)。(2)吞咽困難短期內不能恢復者早期可插鼻胃管進食(級推薦,B級證據),吞咽困難長期不能恢復者可行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重癥護理管理試題及答案
- 護理教育改革的試題及答案探索
- 執業護士試題與答案指南
- 主管護師考試必知試題及答案
- 歷史文化背景試題及答案探討
- 2025年臨床護理規范試題及答案分享
- 2025年主管護師考試自我評估方法與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執業醫師考試行之有效的備考方法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衛生資格考試婦產科試題及答案
- 權威解讀2025年主管護師考試試題和答案
- 出貨檢驗報告
- 高分子材料完整版課件
- DB37∕T 5118-2018 市政工程資料管理標準
- 無機材料科學基礎-第3章-晶體結構與晶體中的缺陷
- 油水井管理及動態分析.
- 水稻脫粒機畢業設計畢業設計
- 《光學原理與應用》之雙折射原理及應用
- 完整版電力工程設計資質分級標準
- 硬筆書法練習用紙A4打印模板
- 中國民用航空通信導航監視系統運行、維護規程
- 5000噸干貨船設計總體方案及第三部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