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高一高二高三高考歷史臨考題號押題-押第4題宋元時期:民族政權并立(解析版)_第1頁
備戰高一高二高三高考歷史臨考題號押題-押第4題宋元時期:民族政權并立(解析版)_第2頁
備戰高一高二高三高考歷史臨考題號押題-押第4題宋元時期:民族政權并立(解析版)_第3頁
備戰高一高二高三高考歷史臨考題號押題-押第4題宋元時期:民族政權并立(解析版)_第4頁
備戰高一高二高三高考歷史臨考題號押題-押第4題宋元時期:民族政權并立(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押第4題(遼寧、黑龍江、吉林適用)宋元時期:民族政權并立核心考點考情統計考向預測備考策略宋元經濟2023遼寧卷4多利用文獻資料、表格、地圖、社會現象設計試題情境,側重對信息獲取和解讀能力以及關聯知識點的考查,要注意時代特征和經濟發展與社會新氣象重點關注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王安石變法;元朝的邊疆政策;遼夏金元的制度;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等內容遼夏金元的制度2022遼寧卷41.(2023·遼寧·高考真題)紹興和議之后,金人所需茶葉“自宋人歲供之外,皆貿易于宋界之榷場”。1198年,金朝認為向南宋購茶“費國用而資敵”,次年在今山東、河南等地設坊制茶。然其茶葉價高味差,售賣不暢,遂“罷造茶之坊”,繼續向南宋購茶。這表明(

)A.金朝轄境內不適宜茶樹的種植 B.金朝財政負擔沉重C.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D.經濟重心南移完成【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198年宋朝、金朝(中國)。材料反映了紹興和議后,金朝從南宋購買茶葉,但由于金朝自己制茶的成本高、品質差,導致茶葉售賣不暢,于是繼續從南宋購買茶葉,這說明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C項正確;材料未體現金朝轄境內不適宜茶樹的種植,排除A項;材料主要反映出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材料未體現金朝財政負擔沉重,排除B項;雖然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時期,但是據材料信息無法得出當時經濟重心南移是否完成,排除D項。故選C項。2.(2022·遼寧·高考真題)金朝海陵王前期,宰執中女真宗室出身的大貴族占據重要地位,他們議國事、治國政。正隆元年(1156年),海陵王改革中央官制,宰執中沒有宗室大貴族。這一變化反映了(

)A.官僚體系完善 B.宗室素質下降 C.吏治腐敗嚴重 D.君主專制加強【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2世紀中期,金朝統治者改革中央官制,不再讓女真大貴族擔任宰執,削弱貴族在國事、國政中的影響,反映了君主專制加強,D項正確;材料不足以說明金朝官僚體系完善,排除A項;宰執中沒有宗室大貴族不能說明宗室素質下降,排除B項;吏治腐敗嚴重與宗室大貴族不再擔任中樞高官等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精準解密1宋元時期思想、科技、文化折射出的時代特征(1)思想:理學出現,儒家思想逐漸成熟。理學是適應中央集權強化的需要而出現的,實質上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后期強化封建統治的需要。(2)科技:宋元時期是火藥、指南針、印刷術三大發明廣泛使用的成熟階段,更是傳入西方的重要時期,反映了宋元時期社會經濟的高度發展和中外交流的空前繁榮,也反映了社會生產發展的需要。三大發明的成熟和外傳,大大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3)文學:宋詞、元曲的平民化、世俗化反映了商品經濟發展,市民階層壯大,適應市民生活的需要。(4)書畫藝術:宋代手工業、商業發展,城市經濟興盛,封建文化高度繁榮,涌現出一大批書法家、畫家,風俗畫盛行;繪畫藝術強調意境,是理學在藝術中的體現。精準解密2唯物史觀——全面理解遼宋夏金元時期的民族交融民族遷徙與交錯雜居分布格局的形成遼宋夏金對峙時期,漢族與北方游牧民族之間通過大規模的雙向流動,各民族間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形態進一步形成并不斷發展勸課農桑與經濟上的相互依存為維系統治,北方少數民族政權逐漸適應并在適宜農耕的區域“勸課農桑”,使農業經濟逐漸進入北方傳統的游牧經濟區域,提升了北方游牧民族經濟的發展水平尊孔習儒與政治文化制度的趨同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為了維護和穩定自身的統治,在承襲自身文化傳統的同時,不斷學習中原的漢文化和統治制度“海內一家”的政治理念少數民族政權統治者以“中國之主”自居,拓展了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的內涵1.(2024·河北邯鄲·一模)據西湖老人《西湖繁勝錄》記載:南宋臨安城內,各行頭、行老熟悉行內商品物價、供求狀況,“凡雇請人力及干當人,如解庫掌事、貼窗鋪席、主管酒肆食店博士……俱各有行老引領”;行老為政府旬估定價提供商業信息。這一記載可以印證南宋(

)A.經營模式日趨市場化 B.商業信息傳播方式靈活C.生產理念具有開放性 D.城市時空限制徹底打破【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南宋(中國)。根據材料可知,行頭、行老熟悉城市內的各類商業信息,一切商業活動都可依靠行老引領和咨詢信息,這一記載可以印證南宋商業信息傳播方式靈活,B項正確;材料可以印證南宋商業信息傳播方式靈活,“經營模式日趨市場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材料可以印證南宋商業信息傳播方式靈活,材料未體現生產理念等相關內容,排除C項;這一記載可以印證南宋商業信息傳播方式靈活,未涉及城市時空限制變化,排除D項。故選B項。2.(2024·北京朝陽·一模)唐代后期以來,“田畝轉易、丁口隱漏、兼并偽冒者未嘗考按”。北宋中期清查出漏稅耕地三百六十萬畝,又對全國耕地按照肥瘠程度進行征稅。該項政策的實施(

)A.節約了政府財政開支 B.有利于穩定農產品價格C.使農民負擔有所減輕 D.保障了地主官僚的利益【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代的中國。材料表明北宋時期清查出了大量漏稅耕地,并且對全國耕地按肥瘠征稅,這都有利于農民賦稅負擔的減輕,C項正確;材料涉及的征稅,不是政府的財政開支,排除A項;材料不涉及農產品價格問題,排除B項;材料中有清查出漏稅耕地三百六十萬畝,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地主官僚的利益,排除D項。故選C項。3.(2024·湖北·一模)唐代以前,官員的私人書信不允許利用官方驛傳系統傳遞。宋代允許官員通過遞鋪傳送私人書信,書信中可見異地官員頻繁書信往還,叮囑家事、詩詞唱和或交流政見。行旅之中,亦可收寄家書。宋朝允許官員私書入遞主要反映了(

)A.中原與邊疆文化聯系密切 B.跨區域間的經濟交流增多C.士大夫群體政治影響增強 D.基層民眾聯絡需求的擴大【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宋代遞鋪系統允許官員傳遞私人書信,這反映出宋代士大夫群體作為一種政治力量影響增強,C項正確;材料主要反映了士大夫群體政治影響增強,材料未體現中原與邊疆文化聯系,排除A項;材料主要反映了士大夫群體政治影響增強,材料未涉及區域經濟活動增長,排除B項;政府官員并非基層民眾,排除D項。故選C項。4.(2024·湖南長沙·二模)北宋時期,趙普為太祖,太宗兩朝宰相,于廳中坐屏后置二大翁,凡有人進利害文字皆投置其中,滿則焚之。太宗后期,任命有“為人糊涂”之稱的呂端為相,制辭中明確勉勵他“思堯舜以致君,無使其不及,體黃老而行化,用致乎無為”。這些做法(

)A.推動了崇文抑武的確立 B.加強了君主專制制度C.助長了因循守舊的風氣 D.促進了三教合流出現【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選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宋代。結合材料中趙普“凡有人進利害文字皆投置其中,滿則焚之”、“為人糊涂”、“體黃老而行化,用致乎無為”等信息可知,北宋初期,政治上強調無為的黃老之學,重視無為的觀念,容易滋生政治上的保守和官員因循守舊,C項正確;材料不涉及武官信息,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官員的政治方式,排除B項;三教合流出現是在隋唐時期,排除D項。故選C項。5.(2024·湖北·二模)下表為《舊唐書》與《新唐書》相關內容的對比,據此可知(

)《舊唐書》編撰于五代十國的后晉時期史料來源主要是《唐實錄》和唐朝國史。存在大量轉抄《唐實錄》和唐朝國史的原文的現象,體例較為混亂《新唐書》編撰于北宋時期針對《舊唐書》中文字繁瑣的問題,追求文字精練;效仿“春秋筆法”,敘事把綱常名教放在核心地位A.《舊唐書》具有秉筆直書的特點 B.理學有利于《舊唐書》的傳播C.《新唐書》注重原始史料的保存 D.《新唐書》強化儒家倫理影響【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唐宋時期(中國)。根據材料“針對《舊唐書》中文字繁瑣的問題,追求文字精練;效仿‘春秋筆法’,敘事把綱常名教放在核心地位”可知,《新唐書》成書于北宋時期,重視倫理綱常,D項正確;《舊唐書》并不具有秉筆直書的特點,排除A項;理學思想有利于《新唐書》的傳播,排除B項;據材料“史料來源主要是《唐實錄》和唐朝國史,存在大量轉抄《唐實錄》和唐朝國史的原文的現象”可知,《舊唐書》不注重原始史料的保存,排除C項。故選D項。6.(2024·山東青島·一模)下表為宋神宗時期商稅數與戶數統計。對其理解合理的是(

)地區商稅數戶數戶均北方3633392貫5676606640文南方4114751貫10893868377文全國7748143貫16570474467文(注:商稅數為熙寧十年額,戶數為元豐初年額,兩者統計時間接近。)A.北方商人的社會地位更低 B.南北方經濟差距繼續擴大C.北方商業活動依然較為活躍 D.全國商業重心已轉移到南方【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北宋時期。根據材料“宋神宗時期商稅數與戶數統計”可知,宋神宗時期,北方地區的商稅及戶數均低于南方,但戶均高于南方地區,說明此時北方地區的商業活動依然較為活躍,C項正確;材料并未對比南北方商人的社會地位,選項表述有誤,排除A項;材料僅涉及南北方商稅數與戶數的相關信息,無法得出南北方經濟差距繼續擴大的結論,排除B項;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材料無法得出全國商業重心已轉移到南方的相關信息,排除D項。故選C項。7.(2024·陜西榆林·三模)下表為兩漢以來糧食畝產量相對指數變化表(注:“+”“一”為后一朝代比前一朝代增減情況,單位:%)。據此可推知,兩宋時期(

)A.農業經濟的衰退 B.傳統耕作方式急需轉型C.商稅為主要財源 D.國家政局影響農業發展【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據材料“兩漢以來我國糧食畝產量相對指數變化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兩宋時期國家處于分裂時期,相對于前后大一統王朝而言,戰亂不斷,影響農業發展,D項正確;農業經濟的衰退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傳統耕作方式急需轉型,材料中無法體現,排除B項;土地稅仍為主要的財政稅收來源,排除C項。故選D項。8.(2024·寧夏銀川·模擬預測)據宋人記載,丈夫去世妻子守喪期滿即可改嫁;丈夫犯罪或外出三年不歸,亦聽改嫁。范仲淹在其子死后將兒媳嫁給門生;王安石兒子對妻子不滿意,王安石便為兒媳選婿另嫁。這一現象可以說明(

)A.儒學正統地位的確立 B.傳統婚姻觀念的轉變C.封建禮教綱常的鞏固 D.門閥士族群體的衰落【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時期中國。古代婚姻上強調女子失去丈夫后不可再嫁,而且給女子立貞潔牌坊,材料反映了宋代女子可以改嫁,說明當時的婚姻觀念發生變化,B項正確;儒學正統地位確立于漢代,時間不符,排除A項;材料中改嫁現象的出現說明封建禮教綱常遭到破壞,排除C項;材料中改嫁現象的出現與門閥士族群體的衰落沒有直接關系,排除D項。故選B項。9.(2024·山西·模擬預測)南宋陳居中的《文姬歸漢圖》是根據漢代文學作品《胡笳十八拍》的母題“文姬歸漢”創作的畫卷。這不是南宋以“文姬歸漢”為題材創作的唯一畫作,還有(金)張瑀《文姬歸漢圖》等版本。這一現象反映出當時(

)張瑀《文姬歸漢圖》宮素然《明妃出塞圖》局部A.三綱五常出現異化 B.多民族政權交流密切C.社會觀念較為開放 D.重文輕武觀念較濃厚【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胡笳十八拍》的母題“文姬歸漢’創作”“不是……唯一畫作”“還有(金)張瑀《文姬歸漢圖》等版本”再結合當時民族關系的時代特征可知,這一現象反映出當時民族關系的發展影響繪畫創作,即當時多民族政權交流密切,B項正確;當時三綱五常并未出現異化,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民族關系和繪畫創作的關系,不能反映社會觀念的開放與否,排除C項;“重文輕武觀念較濃厚”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D項。故選B項。10.(2024·北京東城·一模)下圖是元代刻本《百家姓》的首頁,為方便漢族人學習八思巴字而編撰。其中左側是八思巴字與漢字的對照,右側是漢文序言。對此判斷正確的是(

)①八思巴字是由漢字改制而形成

②體現了元朝對漢族士人的吸納③是民族間文化交流的典型例證

④反映了理學成為科舉考試內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元朝的中國。根據材料“元代刻本《百家姓》的首頁,為方便漢族人學習八思巴字而編撰”與“蒙古之學,設為專門。初學能復熱此編,亦可以為入仕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通過雙語文體對照,有利于促進民族文化交流,推動民族文化的發展,③正確;元朝政府也將蒙古學與八思巴字納入到科舉取士的考察范圍內,這有利于吸納漢族士人進入政府,②正確;八思巴字是在西藏、印度文字的基礎上,根據蒙古語言音詞創制出來的一種文字,①錯誤;理學思想主旨“理生萬物”,“存天理,滅人欲”,但是材料主要表現元朝的八思巴字推廣,與材料主旨不符,④錯誤。綜合以上,②③正確,故選C項。11.(2024·湖南益陽·三模)閱讀下列地圖,可知

)南宋農業新種植分布圖A.南方經濟超過北方 B.經濟結構調整加快C.精耕細作得到發展 D.土地開發得到加強【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時期的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精耕細作指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盡可能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因此根據材料“南宋時期,雙季稻種植區、兩季作物區得到發展”可知,當時精耕細作得到發展,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南北方經濟的對比,排除A項;經濟結構指的是各種經濟活動和生產方式如何組織和分布,這包括農業、手工業、商業等方面,材料未涉及,排除B項;僅從材料中農業新種植的分布圖來看,是無法得出土地開發得到加強的說法,排除D項。故選C項。12.(2024·黑龍江吉林·一模)南宋理學家朱熹認為:“(司馬)遷之學也說仁義,也說詐力,也用權謀,也用功利,然其本意卻只在于權謀功利”;“今求義理下于六經,而反取疏略淺陋之子長,亦惑之甚矣。”據此可知,朱熹希望(

)A.以理學為指導對史學革新 B.否定《史記》的史料價值C.史學研究者關注時勢變化 D.探究萬物以獲取歷史真相【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南宋(中國)。根據材料“(司馬)遷之學也說仁義,也說詐力,也用權謀,也用功利,然其本意卻只在于權謀功利”“今求義理下于六經,而反取疏略淺陋之子長,亦惑之甚矣”可知,朱熹主張在六經中尋找義理,強調歷史書寫要傳達儒家的道德和價值觀,說明他重視歷史書寫的價值引領,希望以理學為指導對史學革新,A項正確;朱熹希望以理學為指導對史學革新,并沒有完全否定《史記》的史料價值,排除B項;朱熹希望以理學為指導對史學革新,“史學研究者關注時勢變化”材料未體現,排除C項;朱熹希望以理學為指導對史學革新,并不是主張探究萬物以獲取歷史真相,排除D項。故選A項。13.(2024·新疆·二模)兩宋法制完備,“今內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以至“細者愈細,密者愈密,搖手舉足,輒有法禁”,民眾因細事小過犯罪者極多。因而“國家素尚寬仁,數下赦令,或一歲之間至于數三”。據此可知,宋代“數下赦令”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仁政思想的影響 B.法律無法得到正常運轉C.鞏固新生政權的需要 D.嚴刑酷法激化社會矛盾【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代“數下赦令”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國家素尚寬仁”,深受儒家仁政思想影響,A項正確;“法律無法得到正常運轉”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新生政權”表述錯誤,排除C項;法律細密不代表嚴刑酷法,排除D項。故選A項。14.(2024·江西撫州·二模)小麥本是北方的旱地作物。東晉南朝,小麥在南方的種植有所增多,但是分布非常有限。兩宋之際,一方面,由于習慣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遷,人們對于麥子的需求量大幅增加,麥價飛漲;另一方面,南宋政府大力推廣小麥種植,并且制定了相關的優惠政策。因此,小麥的種植面積擴大。據此可知,影響南方小麥種植面積擴大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經濟的發展 B.政府政策的推動C.小麥種植技術推廣 D.政治局勢的變動【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東晉南朝和兩宋之際(中國)。根據材料“兩宋之際,一方面,由于習慣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遷,人們對于麥子的需求量大幅增加,麥價飛漲;另一方面,南宋政府大力推廣小麥種植,并且制定了相關的優惠政策。因此,小麥的種植面積擴大”可知,小麥種植由北擴展到南,并且耕種面積不斷擴大與東晉南朝和南宋時期的北民南遷有關。據此可知,影響南方小麥種植面積擴大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局勢的變動,D項正確;影響南方小麥種植面積擴大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局勢的變動,“商品經濟的發展”不屬于主要因素,排除A項;政府政策的推動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但不屬于主要因素,排除B項;影響南方小麥種植面積擴大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局勢的變動,“小麥種植技術推廣”不屬于主要因素,排除C項。故選D項。15.(2024·江蘇南通·二模)北宋天圣五年十一月,朝廷下詔:“自今后,客戶起移,更不取主人憑由,須每年收田畢日商量去住,各取穩便,即不得非時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攔占,許經縣論詳。”該詔書的頒布(

)A.反映出社會成員身份平等 B.有利加速宋代人口流動C.旨在促進商品經濟發展 D.表明政府放松了土地交易【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時空是:宋代(中國)。據材料“自今后,客戶起移,更不取主人憑由,須每年收田畢日商量去住,各取穩便,即不得非時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攔占,許經縣論詳”及所學知識可知,宋朝時期,地主和佃戶的身份在法律上趨于平等,佃戶可以不受除了租佃契約之外的束縛,這有利于推動人口的流動,B項正確;雖然宋朝時期佃戶的地位有所上升,但宋朝尚未實現社會成員身份的平等,A項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該詔書的目的是為了緩和佃戶與地主之間的關系,并非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排除C項;材料涉及的是佃戶與地主之間的關系,沒有涉及土地交易,不能得知政府對土地交易的態度,排除D項。故選B項。16.(2024·山西晉中·二模)如表為宋代時人的相關記載,類似現象在宋代相關史籍中記載頗多。這折射出宋代(

)相關記載出處曹州商人于令儀“擇子侄之秀者,起學堂,延名儒以掖之。子、侄杰仿舉進士第”王辟之《澠水燕談錄》潞州商人張仲賓“因盡買國子監書,筑學館延四方名士,與子孫講學,從孫仲容仲賓同暨科,仲安次榜登甲科”邵伯溫《邵氏聞見浪》北宋高官許驤,“其父許唐嘗擁商費于汴.洛間,見進士級行而出。竊嘆曰:‘生子當令如此。因不復行賈,卜居睢陽,娶李氏女,……生驤……’”脫脫《宋史·許驤傳》A.官商勾結現象嚴重 B.封建統治基礎擴大C.商人政治地位較低 D.基層教化成效顯著【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擇子侄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