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監測高二年級歷史注意事項:1.答題時,務必將自己的學校、班級、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2.答選擇題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3.答非選擇題時,必須使用黑色墨水筆或黑色簽字筆,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4.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北宋詩人謝履《泉南歌》云:“泉州人稠山谷瘠,雖欲就耕無地辟,州南有海浩無窮,每歲造舟通異域。”該詩可以佐證當時泉州A.海上貿易繁盛B.人多地肥物豐C,鼓勵移民海外D,捕魚技術提升2.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開創了大帆船貿易,貿易路線如下圖所示。該圖可說明A.西班牙主宰世界經濟貿易B.太平洋地區已是世界貿易中心C.世界經濟聯系進一步加強D.帆船貿易使拉丁美洲大為受益3.某同學探究“近代中國經濟變遷”搜集整理了下表資料,據此可知當時中國領域主要表現經濟實質農產品出口1840-1853年茶葉出口增6倍,生絲增11倍淪為原料供應地手工業解體洋紗取代土紗致“紡”“織”分離自然經濟基礎瓦解A.民族資本主義壯大B.已被卷入世界市場C.自然經濟完全解體D.徹底淪為半殖民地4.客家土樓,是客家人建的堡壘式、庭院式住宅。其布局以祠堂為中心,房間呈對稱分布,可供數百宗親共同生活。這體現出客家文化的特色是A.聚族而居B.封閉自給C.天人合一D.頻繁遷徙5.據統計,1912-1925年,上海工部局共頒發了81903份建筑許可證,比清末增加了47.2%。新崛起的建筑物,作為工業用房和城市新市民居住房。這反映出該時期的上海A.住房建設水平領先世界B.已成為國際化大都市C.城市貧困問題得到解決D.城市化水平顯著提高6.1282-1283年,經元丞相伯顏提議,朱清、殷明略先后開辟了遠離海岸的海上運糧航線,據《元史》記載,“舟行風信有時,自浙西至京師不過旬日而已”。據此可知,元代海運航線A.縮小了南北經濟差距B.取代了京杭運河的地位C.帶動了沿岸經濟發展D.利于保障北方糧食供應7.下圖數據變化可用來說明我國A.城鄉交通設施得以完善B.基礎設施建設成就顯著C.高鐵建設貫通世界各地D.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提高8.某博物館唐代醫藥展柜中陳列著一部官修藥學巨著,其解說牌標注“世界首部政府頒行藥典,共記載藥物800余種,還將藥物標本繪成圖,是最早的藥物圖譜。“該展品最可能是A.《黃帝內經》B.《千金方》C.《唐本草》D.《本草綱目》9.宣傳畫是歷史的產物和見證。下面這張20世紀60年代后期的宣傳畫,反映了當時我國A.社會保障制度健全B.人民健康狀況明顯改善C.城鄉衛生條件一致D.農村醫療事業獲得發展10.“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這句話形象地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特性是A.連續性B.創新性C.包容性D.脆弱性11.古巴比倫英雄史詩《吉爾伽美什》中提到水神要用洪水滅世,因為吉尤蘇得拉虔誠敬奉水神,所以水神提前告知他修造方舟,躲避洪水。后來這一傳說傳到了古希臘,于是有了流傳至今的諾亞方舟傳說。這反映出A.不同文明之間存在聯系B.古代西歐輝煌的文化成就C.自然環境決定文學創作D.世界各地文明趨同的特點12.科學家團隊對英國約克地區七具羅馬時期不列顛人遺骸的低覆蓋度基因組進行分析,發現其中六具與現代英國凱爾特人存在緊密遺傳關聯,而第七具則顯示出與中東人群的親緣關系。這一結果清晰表明,羅馬帝國統治時期A.實行嚴格的民族政策B.與中東地區關系緊張C.不列顛人口成為主體D.存在跨地域人口流動13.16-18世紀,在美洲大陸出現了新西班牙、新法蘭西、新奧爾良、新尼德蘭、新英格蘭等地名,這些地名的出現主要是因為A.美洲國家深受歐洲文化影響B.歐洲殖民者對美洲的侵略和掠奪C.工業革命助推美洲城市發展D.美洲相關地區地理環境類似歐洲14.751年,唐軍與大食軍隊在中亞怛羅斯(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城附近)激戰。被擄走的唐軍戰俘使造紙術西傳,西方使用的“皮紙”及埃及莎草紙在此之后被逐漸淘汰。這表明A.戰爭客觀上促成中國造紙術的西傳B.中亞地區一直是世界文明的中心C.造紙術西傳改寫了西方無紙的歷史D.唐代軍事戰斗力遠不及歐洲國家15.在法國國家檔案館的“民族國家誕生”特展中,一份1539年弗朗索瓦一世簽署的法令引人注目,其正文要求“所有司法文書必須使用法語而非拉丁語”。此規定意在A.削弱天主教會對思想的控制B.確立法語為民族文化認同的符號C.推動巴黎方言取代地方語言D.配合本國宗教改革傳播新教典籍16.近年來文旅產品層出不窮,北京故宮博物院推出了眾多文化創意產品-從故宮國風膠帶、千里江山圖,到“紫禁·太平有象”書簽、脊獸鑰匙扣等等,大受市場青睞。這得益于A.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B.博物館文物研究價值C.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D.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分別為13分、13分、14分、12分,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宋元時期,科技的進步為海外貿易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造船技術取得顯著突破,船體規模增大,結構更加堅固,能抵御遠洋航行中的風浪。航海技術更是日新月異,指南針廣泛應用于航海,船員們借此能在茫茫大海中準確辨別方向,極大地提高了航行的安全性與準確性。在這樣的背景下,海外貿易愈發繁榮。泉州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優良的港灣條件,迅速崛起,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來自波斯、阿拉伯、東南亞等眾多國家和地區的商船匯聚于此,帶來了象牙、犀角、香料等異域特產,又從泉州載滿絲綢、瓷器、茶葉等中國商品揚帆而去,貿易往來頻繁,交易數額巨大,泉州城內市井繁華,呈現出多元文化交融的獨特風貌。(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繁榮的技術條件,并說明泉州港在中外商品流通中的樞紐作用。(7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闡述宋元海上貿易對亞歐文明互鑒的推動作用。(6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先秦思想家對“和諧”的闡釋蘊含多重維度。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強調差異中的統一;《禮記·中庸》言“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將和諧提升至宇宙論高度。老子主張“道法自然”,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孟子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際和諧的重要性。管子則從經濟角度提出“倉廩實而知禮節”,將物質基礎視為社會和諧的前提。-摘編自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材料二古希臘和諧思想具有鮮明的理性特征。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提出“數是萬物的本原”,認為音樂的和聲與天體的運行都遵循數學比例的和諧。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構建了“各司其職”的城邦和諧秩序,主張統治者、護衛者與生產者各安其位。亞里士多德提出“中道”理論,認為“德性即適度的型式”,主張通過理性實現個人與城邦的和諧。斯多葛學派則發展出“宇宙城邦”概念,認為自然法則是普世和諧的基礎。-摘編自汪子嵩《希臘哲學史》(1)根據兩則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先秦時期與古希臘時期和諧思想的相同點,并分析兩者在思維方式上的差異。(6分)(2)根據兩則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與古希臘時期和諧思想產生的歷史條件。(7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為了更好地侵略印度,1813年,英印當局在印度傳播基督教,以圖從文化心理上鏟除印度人安身立命的根基,這遭到印度教徒的激烈抵制。1818年,印度總督取消了出版預審制度,只要不對政府提出批評,可以自由辦報。大量報紙的出現對傳播西方思想起了重要作用。英國還在印度推行英式教育,建立文官制度,規定殖民地官員的選拔必須通過英語考試,這有助于培養具有西方思維的親英土著人。殖民者還引進了現代的司法系統和政治體制。這一切極大地破壞了印度社會結構,推動了階級的分化。-摘編自林承節《殖民統治時期的印度史》材料二根據材料一,指出英國文化侵略印度的主要表現及其對印度的危害。(8分)根據材料二,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文化傳播的主要方向和主流思想。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興民族國家文化發展的新特點。(6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縱貫南北,連通古今。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北京中軸線宛如一條穿越時空的緞帶,鋪展在首都北京的核心區域,自南端的永定門向北至鐘鼓樓,全長7.8公里。自元代肇始,歷經數百年至今仍然煥發勃勃生機,北京中軸線既是文化的軸線,也是生態的軸線。從古代“象天法地”的營城理念,到如今“留白增綠”的生態實踐,體現的是“天人合一”的東方智慧。古人的智慧傳承,啟發了今人的思考。在新時代北京城市建設中,從保持歷史河湖水系的位置、形態及文化內涵,到打造“水城共融,藍綠交織”的生態環境,建設者為展現歷史河湖的勃勃生機傾注了大量心血。-摘自《7.8公里北京中軸線,是文化軸線,更是生態軸線》(《人民日報》2025.2.19)請提取材料信息,以“傳承·發展”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12分)22高二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題號12345678答案ACBADDBC題號910111213141516答案DCADBABC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分別為13分、13分、14分、12分,共52分。)17.(13分)(1)技術條件:造船技術進步;指南針廣泛應用航海。(2分)樞紐作用:地理位置優越,扼守東海一南海航線;港灣條件優良,天然深水港便利大型商船停泊;東西方特產雙向流通;世界最大港口之一。(5分)(2)中國的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等發明通過海上貿易傳入歐洲,推動全球航海、軍事和文化的變革。西方自然科學知識也傳至中國,形成技術雙向交流;泉州、廣州等國際港口成為東西方商品集散地,中國瓷器、絲綢遠銷至海外;伊斯蘭教、基督教通過海路傳入中國,中國儒家思想等也影響國外。(6分)18.(13分)(1)相同點:哲學基礎性,都將和諧視為宇宙運行與社會的基本秩序;政治功能性,均致力于構建穩定社會秩序;辯證思維,都包含對立統一觀念。(任意答出2點即可,4分)思維方式差異:通過經驗體悟達成和諧;依靠理性推導構建和諧。(2分)(2)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社會巨變,諸子通過構建和諧理論尋求秩序重建;小農經濟要求協調天人關系;百家爭鳴促進思想碰撞,諸多學派形成互補性闡釋。(任意答出2點即可,4分)古希臘時期:公民政治實踐催生制度性和諧觀;海外貿易依賴基于契約精神與規則意識的城邦間和諧關系;數學、幾何學發展助推數理和諧觀。(3分)19.(14分)(1)表現:宗教侵略;強行移植政治制度;控制思想輿論;奴化教育。(任意答出2點即可,4分)危害:傳播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加強了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破壞印度的社會結構,推動階級分化;影響了本土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任意答出點即可,4分)(2)主要方向:從西方國家向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傳播。主流思想:民族自決和民主思想。新特點:將西方文化與本土文化結合,形成新文化。(6分)20.(12分)示例:傳承·發展北京中軸線是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杰作,縱貫南北,連通古今,串聯了眾多重要的歷史建筑和文化景觀。它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展現了古代中國對自然與社會的深刻理解。它不僅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集中體現,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3分)中軸線上的建筑是歷史的見證,保護這些建筑是傳承中軸線文化的基礎。中軸線不僅是一條物理軸線,更是一條文化軸線。它承載著中華文明的精神內核,如“禮制”“秩序”“和諧等。通過教育、宣傳和文化活動,可以讓更多人了解中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