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十一年(2012-2025)高考詩歌鑒賞試題匯編_第1頁
北京近十一年(2012-2025)高考詩歌鑒賞試題匯編_第2頁
北京近十一年(2012-2025)高考詩歌鑒賞試題匯編_第3頁
北京近十一年(2012-2025)高考詩歌鑒賞試題匯編_第4頁
北京近十一年(2012-2025)高考詩歌鑒賞試題匯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近十一年高考詩歌鑒賞試題匯編一、2015年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6-19題。醉翁操【1】蘇軾瑯然,清圓,誰彈?響空山。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2】。醉翁嘯詠,聲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時而童巔【3】,水有時而回川。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4】。注釋:【1】據本詞序,歐陽修喜愛瑯琊幽谷的山川奇麗、泉鳴空澗,常把酒臨聽,欣然忘歸。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閑記譜,請蘇軾填詞?!?】蕢:草筐?!墩撜Z·憲問》:“子擊磬于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3】童巔:山頂光禿,山無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繩。此處代指琴。16.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響空山”與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寫出了山的空寂。B.“荷蕢”兩句以《論語》中荷蕢者對孔子擊磬的評價,贊賞醉翁懂得鳴泉之妙。C.“醉翁去后”兩句描寫醉翁離開瑯琊后,作者空對流泉,以吟誦表達思念之情。D.詞作最后三句是說醉翁雖已離世,聲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卻仍然得以留存人間。17.詞作開篇幾句運用了以聲寫聲的手法,用玉聲形容泉聲的清亮圓潤。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題。(5分)①下列詩句,沒有運用這種手法的一項是(3分)A.龍吟虎嘯一時發,萬籟百泉相與秋。(李頎《聽安萬善吹觱篥歌》)B.商聲寥亮羽聲苦,江天寂歷江楓秋。(劉長卿《聽笛聲留別鄭協律》)C.蜂簇野花吟細韻,蟬移高柳迸殘聲。(韋莊《聽趙秀才彈琴》)D.寒敲白玉聲偏婉,暖逼黃鶯語自嬌。(王仁裕《荊南席上詠胡琴妓》)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2分)白居易《琵琶行》同樣運用了這種手法來寫琵琶聲:“_______,_______。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18.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4分)①古代文人常常喜歡“嘯詠”,除了本詞中的醉翁,陶淵明寫曾寫道:“______,______。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歸去來兮辭》)(2分)②這首詞與歐陽修《醉翁亭記》有密切關聯。詞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嘯詠,聲和流泉”,呼應了《醉翁亭記》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19.歐陽修《醉翁亭記》描寫了瑯琊山的四時景色,表現了作者以山水自適、與民同樂的情懷。與之相比,蘇軾這首《醉翁操》所描寫的景色和表現的情懷有何不同?(6分)【參考答案】16.(3分)C17.①(3分)B②(2分)嘈嘈切切錯雜彈

大珠小珠落玉盤18.①(2分)登東皋以舒嘯

臨清流而賦詩②(2分)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或: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19.(6分)要點一:泉響空山、月明風露的幽靜之景,醉翁嘯詠與流泉之聲應和的景象,寫出作者對人與自然相融的境界的向往。要點二:醉翁離去后流泉的“朝吟夜怨”,表達“思翁無歲年”之“悲”,作者借此抒發了對歐陽修的懷念之情。(或:作者既借流泉的“朝吟夜怨”抒發了對歐陽修的懷念之情,也直接表達了“思翁無歲年”之“悲”)二、2016年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5-18題。西村陸游亂山深處小桃源,往歲求漿憶叩門。高柳簇橋初轉馬,數家臨水自成村。茂林風送幽禽語,壞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詩記今夕,細云新月耿【1】黃昏。注釋:【1】耿:微明的樣子。15.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到西村“叩門求漿”,是在清風吹拂、新月初現的黃昏時分。B.“初轉馬”與“小喬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剛剛”的意思。C.“茂林風送幽禽語”意謂清風送來茂林深處的鳥鳴,襯出西村的幽靜。D.“壞壁苔侵醉墨痕”意謂殘壁土青苔侵蝕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跡。16“茂林風送幽禽語,壞壁苔侵醉墨痕”兩句,以“聲”“色”調動人的聽覺和視覺感受下列詩句:聲色兼備“的一項是()(3分)A.梁臺歌管三更罷,猶自風搖九子鈴。(李商隱《齊宮詞》)B.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陳羽《從軍行》)C.春來茗葉還爭白,臘月盡梅梢盡放紅。(韓元吉《送陸務觀福建提倉》)D.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17.“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边@是陸游的另一首紀游詩《游山西村》。結合具體詩句,比較這首詩和《西村》在內容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6分)18.在橫線上填寫作品原句。(6分)①陸游在詩中稱西村為“小桃源”,使人聯想到《桃花源記》,其中有: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②追憶往事,是陸游詩歌中常有的內容,如《書憤》

一詩中“

,

”一聯,就是對抗金歷史的回憶。③《西村》是一首律詩,中間兩聯是對仗的。杜甫《登高》中也有兩聯是對仗的,請寫出其中一聯。

,

?!緟⒖即鸢浮?5.A16.B17.相同點:都寫鄉村風光和對鄉村的熱愛之情。不同點:①《西村》側重寫自然風光,《游山西村》側重寫鄉村人情和古風民俗。②《游山西村》還體現出深刻的哲理。18.①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②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大散關③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或: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三、2017年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5—18題。曉行巴峽王維際曉投巴峽,馀春憶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眾雞鳴。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1】行。登高萬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語,鶯為故國聲。賴多山水趣,稍解別離情。注釋:【1】樹杪:樹梢。15.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巴峽鄉邑旭日東升,眾雞鳴唱,晴朗的江邊一個女子在浣洗。B.水國鄉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橋,行人走在橋上,如在樹顛。C.詩人登高遠眺,萬畝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過,分外澄明。D.詩人在暮春之際來到巴峽,山水之趣寬解著詩人的離愁別緒。16.“人作殊方語,鶯為故國聲”一聯中,鳥雀之聲傳遞了作者的思鄉之情。下列詩句采用這一寫作手法的一項是(3分)A.欲暮黃鸝囀,傷心玉鏡臺。(王昌齡《古意》)B.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晁補之《吳松道中》)C.蒼鳩鳴竹間,兩兩自相語。(張耒《感春》)D.殷勤報春去,恰恰一鶯啼。(楊萬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同樣是描繪山峽,《曉行巴峽》與下列詩句相比,在運用意象、抒發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6分)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酈道元《水經注》)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杜甫《秋興八首》)18.在橫線上填寫作品原句。(6分)①本詩描繪的是巴峽風俗,而陶淵明《歸園田居》描繪的則是田園風光,其詩云:“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雹诒驹妼懙搅说歉咄h,王勃《滕王閣序》中也有登高望遠的語句:“披繡闥,俯雕甍,_______,________。”③本詩與辛棄疾《菩薩蠻》同為游記之作,辛詞云:“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水。________,_________?!薄緟⒖即鸢浮?5.C16.B17.參考答案:《曉行巴峽》: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雞鳴”“水國”“萬井”等意象,顯示了巴峽水鄉的祥和,色調明麗,詩人置身其中,雖有淡淡的思鄉之情,情感卻并不悲苦。對比詩句:所用的“猿鳴”“玉露”“楓樹”等意象,顯示了巫峽的蕭瑟陰森,色調凄冷,情感悲苦。18.①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②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③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四、2018年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4-16題。(共12分)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辛棄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2】行客。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

兒女淚,君休滴。荊楚路,吾能說。要新詩準備,廬江山色。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萬里雪深時,須相憶。注釋:【1】這首詞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當時辛棄疾閑居江西上饒。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監察等事務?!?】繡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馬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撫巴蜀百姓。【4】銅鞮陌:代指襄陽。14.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詞的開頭四句,先寫對方行程,再寫自己的多病與離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悵。B.李正之即將遠赴蜀地擔任要職,作者滿含深情地稱許友人才華出眾,巨筆如椽。C.作者認為荊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詩的好素材,如廬山景、赤壁浪、襄陽月。D.詞的結尾兩句,懷念過去與李正之雪中賞梅的情景,表達對友誼的珍惜與贊美。15.辛棄疾詞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來抒情達意。下列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東北看驚諸葛表”,借用諸葛亮上表出師的典故,勉勵友人報國立功。B.“赤壁磯頭千古浪”,借用蘇軾游覽赤壁的典故,抒發人生短暫的感慨。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表達對友人的擔憂,望其早歸。D.“兒女淚,君休滴”,化用王勃“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表現宦游漂泊的凄苦。16.清人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評論本詞的藝術特色說:“龍吟虎嘯之中,卻有多少和緩?!闭堈務勀銓ι鲜鲈u論的理解,結合具體詞句作簡要闡述。(6分)【參考答案】14.D15.A16.①本詞整體風格豪放,但又收放自如,時有柔和(平和,緩和,細膩)之筆。②比如上闋“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氣勢雄奇,下闋“要新詩準備,廬山山色”“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鞮陌上三更月”意境宏闊,皆是典型的豪放之筆,堪稱“龍吟虎嘯”。③比如上闋“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低回宛轉,下闋“正梅花萬里雪深時,須相憶”清麗雋永,皆堪稱“和緩”。五、2019年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13—15題。(共12分)和張規臣水墨梅五絕【1】陳與義其一巧畫無鹽【2】丑不除,此花風韻更清姝。從教【3】變白能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其四含章【4】檐下春風面,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顏色似,前身相馬九方皋【5】。注釋:【1】五首絕句題詠同一幅墨梅圖?!?】無鹽:戰國時齊國丑女鐘離春。【3】從教:任憑?!?】含章:即含章殿,傳說南朝時宋武帝壽陽公主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額頭形成美妝?!?】九方皋:春秋時相馬名手。13.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第一首前兩句認為,不論怎樣描畫無鹽也無法變丑為美,墨梅圖卻能盡顯梅花之美。B.第二首前兩句認為,墨梅圖中的梅花猶如佳人容顏般美妙,展現出堪比造化的畫技。C.兩首詩所題詠的墨梅圖,不但描繪了梅花,還描繪了桃花、李花,對比鮮明D.兩首詩所題詠的墨梅圖,沒有描繪含章殿和九方皋,詩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14.題畫詩往往包含“畫外音”。下列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第一首反映了詩人愛好清姝、不喜濃艷的審美追求。B.第一首諷刺了現實生活中顛倒黑白、奴顏婢膝之人。C.第二首聯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妝,表現梅花的富貴氣質。D.第二首比較畫梅和相馬的相似點,說明藝術來源于生活。15.現實中沒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現了墨梅畫。根據上面兩首詩,概括陳與義對墨梅畫特點的認識,并比較兩首詩題詠的側重點有何不同。(6分)【參考答案】13.C14.A15.答案要點:認識: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視神韻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輕“顏色”。強調意趣而不求形似)。不同:①第一首側重于贊美墨梅的清妹氣質。②第二首側重于贊美畫家高妙的藝術造詣。六、2020年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3-15題。(共12分)寄東魯二稚子【1】李白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我家寄東魯,誰種龜陰【2】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注釋:【1】這首詩作于金陵?!?】龜陰:地名,與后文的“汶陽川”都在魯地。1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白由江南農事春景聯想到東魯田地無人耕種,心生茫然之感。B.李白思念一雙兒女,追憶昔日春游漫步的場景,不禁淚下如泉。C.這首詩敘事樸實,語言明白如話,親切自然,堪稱“天然去雕飾”。D.這首詩展現李白柔情的一面,其風格與《夢游天姥吟留別》不同。12.下列對詩句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詩人先說“吳蠶已三眠”,后又說“別來向三年”,抒發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B.詩人先感慨“誰種龜陰田”,最后又說“因之汶陽川”,表達了歸隱田園的志向。C.“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這兩句由金陵酒樓引發東魯家園之思,過渡巧妙。D.“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意思是想到孩子們缺失父愛,詩人心中紛亂焦慮。15.這首詩多處寫到桃樹。請分析桃樹在詩中的意義與作用。(6分)【參考答案】13.B

14.D15.答案要點:①桃樹為詩人親手所種,是家的象征。②桃樹不斷長高,是時光流逝的象征。③桃樹是抒情的線索,詩人由酒樓邊的桃樹想到桃樹下的兒女。④桃樹是構造意境的要素,酒樓春景、嬌女流淚、兒女行走,這些畫面都包含桃樹,形成優美的意境。七、2021年閱讀下面詩歌,完成

12-14題。(共12分)

和陶歸園田居(其一)【1】蘇軾環州多白水,際海皆蒼山。以彼無盡景,寓我有限年。東家著孔丘,西家著顏淵。市為不二價,農為不爭田。周公與管蔡【2】,恨不茅三間。我飽一飯足,薇蕨補食前。門生饋薪米,救我廚無煙。斗酒與只雞,酣歌餞華顛【3】。禽魚豈知道,我適物自閑。悠悠未必爾,聊樂我所然。注釋:【1】此詩作于蘇軾被貶惠州時。一日蘇軾游白水山佛跡巖,夜聞其子蘇過誦陶淵明《歸園田居》,于是作此詩?!?】周公與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3】華顛:頭發花白。

12.下列對詩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環州多白水”四句寫景,寫惠州被群山環繞,幽僻而蒼涼。

B.“東家著孔丘”四句,寫出了當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風純樸。

C.“周公與管蔡”二句,設想彼此對立的人也會向往安居于此。

D.“我飽一飯足”二句,寫生活雖窮困,但詩人仍能感到滿足。

1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詩與陶詩都反映出詩人在遠離官場之后,歸隱田園的心情。

B.作者效仿陶淵明,在抒寫田園生活時,表達了對勞作的熱愛。

C.陶詩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對仗,作者這首和陶詩也是如此。

D.本詩語言質樸而內涵豐富,正如作者評陶詩所言“質而實綺”。

14.宋詩以理見長,蘇軾這首詩也有此特點,請分析詩歌最后四句說出了怎樣的道理。(6分)

【參考答案】12.A13.D14.答案要點:①前兩句側重寫人與自然的關系,說明心中有道,則能順應自然,與自然、外物相融相親。②后兩句側重寫詩人的超然態度,說明盡管外物未必和諧、美好,但內心的超脫也能使人自得其樂。八、2022年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1-13題。(共12分)病柏【1】杜甫有柏生崇岡,童童狀車蓋。偃蹇龍虎姿,主當風云會。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豈知千年根,中路顏色壞【2】。出非不得地【3】,蟠據亦高大。歲寒忽無憑,日夜柯葉改。丹鳳領九雛,哀鳴翔其外。鴟鸮志意滿【4】,養子穿穴內??蛷暮梧l來,佇立久吁怪。靜求元精理【5】,浩蕩難倚賴。注釋:【1】此詩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杜甫時居成都草堂。【2】中路:中途?!?】出:生長?!?】鴟鸮:貓頭鷹?!?】元精理:事物根本的道理。

11.下列對詩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前六句寫柏樹枝繁葉茂、高大軒昂之態,表現出詩人的贊美之情。

B.“豈知”兩句寫柏的衰敗,“歲寒”兩句寫凋零,流露出惋惜之情。

C.“客從何鄉來”兩句,詩人由病柏而想到故鄉,抒發了思鄉之情。

D.這首詩在結尾兩句抒發胸臆,表達了世事無常、難以意料的感慨。

1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人善用比興手法,此詩中的病柏與劉禹錫“病樹前頭萬木春”有相同的寄托。

B.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詩運用轉筆形成了詩意的轉折,其色調也從明朗轉為黯淡。

C.杜甫借物抒懷,用柏樹的“蟠據亦高大”之姿隱喻了當時藩鎮的龍盤虎踞之勢。

D.此詩情感復雜而深沉,既有對現實的不滿,也有對未來的希望,可謂沉郁頓挫。

13.詠物詩注重通過意象表達主題,這首詩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別說明這些意象有何意蘊。(6分)【參考答案】11.C

12.B13.答案要點:①這首詩主要運用了病柏、丹鳳、鴟鸮三種意象。②病柏由盛而衰的變化,象征了唐朝從強盛到衰落的滄桑巨變;丹鳳哀鳴,象征了正直之人被擯斥在外;鴟鸮意滿,象征了奸佞小人盤踞于朝中。詩人借助這些意象表達了對國運時局的憂慮。九、2023年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

12-14題。(共12分)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其五①杜甫錦官城西生事微,烏皮幾②在還思歸。昔去為憂亂兵入,今來已恐鄰人非。側身天地更懷古,回首風塵甘息機③。共說總戎云鳥陣④,不妨游子芰荷衣?!咀ⅰ竣俅嗽娮饔诠?64年。杜甫于760年在成都營建草堂。762年,嚴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綿州。其后,成都發生兵亂,杜甫流亡至梓州。764年,嚴武封鄭國公、拜劍南節度使,再次鎮守成都。②烏皮幾:包著黑皮的小桌。③息機:熄滅用世之心。④總戎:主帥。云鳥陣:一種作戰的陣法。12.以下對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錦官城西”句寫詩人在成都生計微薄,感慨世事之艱難。B.“烏皮幾”句,詩人借“烏皮幾”表達了自己的思歸之情。C.“昔去”句,詩人敘寫昔日離開成都,擔憂亂兵人城騷擾。D.“今來”句寫詩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擾攘、物是人非。13.以下對詩歌的賞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律詩一般只有中間兩聯對仗,而此詩四聯皆對,屬對精切,律法謹嚴。B.詩人借眾人的評價,從側面稱贊嚴鄭公的才能,語言得體而蘊藉有味。C.此詩尾聯在語意上與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應,可謂章法井然。D.末句化用《離騷》典故,借芰荷衣顯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潔人格。14.杜甫的詩內涵深刻而豐富,往往一聯就有多重意蘊。此詩“側身天地更懷古,回首風塵甘息機”一聯歷來為人稱道。請分析這一聯有哪些內涵。(6分)【參考答案】12.D13.B14.答案要點:①表達天地廣大而自己卻無處容身的傷感。②因生逢亂世而懷想歷史上的太平之世。③回首自己飽經戰亂、顛沛流離的經歷,而產生淡泊功名、甘為野老的出世之心。十、2024年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1-13題。(共12分)馬詩二十三首(選四)

李賀其一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無人織錦韂①,誰為鑄金鞭。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其十催榜渡烏江,神騅泣向風。君王今解劍,何處逐英雄。其十三寶玦誰家子,長聞俠骨香。堆金③買駿骨,將送楚襄王④。注釋①韂:披在馬腹兩側用來遮擋泥土的一種馬具。②榜:船槳。③堆金:《戰國策》載郭隗謂燕昭王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④楚襄王:清人王琦曰:“夫襄王者,未聞有好馬之癖?!?1.下列對四首詩的依次解讀,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其一言駿馬脊上有錢形花紋,奔跑起來如踏煙云。B.其五描寫壯麗的塞外風景,想象駿馬馳騁的畫面。C.其十寫項羽自刎之后,烏騅馬臨風哭泣,懷念故主。D.其十三寫俠客千金買馬,拜謁明主,實現人生價值。12.下列對四首詩的整體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四首詩借“金鞭”“金絡腦”“寶玦”等多種馬具,襯托馬的形象。B.四首詩多處使用“誰”“何”等,加強了語氣,增強了情感表達。C.四首詩都是五言絕句,句句對仗,典麗精工,將詠物、詠史熔于一爐。D.四首詩靈活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體現“詩鬼”之才。13.清人王琦評論說:“《馬詩二十三首》,俱是借題抒意,或美,或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