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醫學各論部分模擬練習題+參考答案_第1頁
核醫學各論部分模擬練習題+參考答案_第2頁
核醫學各論部分模擬練習題+參考答案_第3頁
核醫學各論部分模擬練習題+參考答案_第4頁
核醫學各論部分模擬練習題+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核醫學各論部分模擬練習題+參考答案一、單選題1.下列哪種放射性核素常用于甲狀腺顯像?A.99mTcB.131IC.18FD.67Ga答案:B。131I能被甲狀腺攝取和濃聚,是常用于甲狀腺顯像的放射性核素。99mTc也可用于甲狀腺顯像,但131I能更準確反映甲狀腺的功能狀態。18F主要用于PET-CT檢查,用于腫瘤等疾病的代謝顯像。67Ga常用于腫瘤、炎癥等的顯像,而非甲狀腺顯像。2.骨顯像時,出現超級骨顯像,常見于下列哪種疾???A.骨轉移瘤B.骨髓炎C.骨囊腫D.骨軟化癥答案:A。超級骨顯像表現為全身骨骼放射性攝取均勻性異常增高,軟組織放射性分布極少,常見于惡性腫瘤廣泛骨轉移。骨髓炎一般表現為局部骨放射性濃聚。骨囊腫在骨顯像上多表現為局部放射性減低區。骨軟化癥雖也有骨代謝改變,但一般不會出現典型的超級骨顯像表現。3.心肌灌注顯像時,靜息狀態下,心肌局部放射性缺損,運動負荷試驗后該部位放射性填充,提示:A.心肌梗死B.心肌缺血C.心肌病D.心肌炎答案:B。在心肌灌注顯像中,靜息時局部放射性缺損,運動負荷后放射性填充,這是典型的心肌缺血表現。心肌梗死在靜息和運動負荷時均表現為放射性缺損,且不會出現填充現象。心肌病的心肌灌注顯像表現多樣,但一般無這種靜息-負荷的特征性改變。心肌炎主要表現為心肌彌漫性或局灶性放射性分布異常,與本題表現不符。4.腎動態顯像中,正常情況下,腎實質放射性高峰出現在:A.2-4分鐘B.5-8分鐘C.9-12分鐘D.13-16分鐘答案:A。腎動態顯像中,靜脈注射顯像劑后,正常腎實質放射性高峰一般在2-4分鐘出現,之后隨著顯像劑的排泄,腎實質放射性逐漸減低。5.肝膽動態顯像中,先天性膽道閉鎖的特征性表現是:A.肝臟攝取顯像劑延遲B.腸道內始終無放射性出現C.膽囊不顯影D.肝內放射性分布不均勻答案:B。先天性膽道閉鎖時,由于膽道梗阻,顯像劑無法通過膽道排入腸道,所以腸道內始終無放射性出現。肝臟攝取顯像劑情況不一定延遲,膽囊不顯影不是先天性膽道閉鎖的特征性表現,很多其他疾病也可導致膽囊不顯影。肝內放射性分布不均勻一般不是先天性膽道閉鎖的典型表現。6.腦血流灌注顯像中,發作期偏頭痛患者的典型表現是:A.局部腦血流灌注減低B.局部腦血流灌注增高C.腦血流灌注無明顯改變D.全腦血流灌注減低答案:B。發作期偏頭痛患者腦血流灌注顯像常表現為局部腦血流灌注增高,而在間歇期可能表現為局部腦血流灌注減低。全腦血流灌注減低一般見于腦缺血等全身性腦供血不足的情況,發作期偏頭痛并非全腦病變。7.肺灌注顯像的原理是:A.細胞吞噬B.合成代謝C.微血管栓塞D.特異性結合答案:C。肺灌注顯像的原理是將放射性示蹤劑標記的大小合適的顆粒物質注入靜脈,這些顆粒隨血流進入肺循環,暫時嵌頓在肺毛細血管床內,通過體外探測其放射性分布來反映肺內血流灌注情況,即微血管栓塞原理。細胞吞噬主要用于某些炎癥、腫瘤顯像,如放射性核素標記的白細胞顯像。合成代謝常用于甲狀腺等功能代謝顯像。特異性結合是某些特異性顯像劑的作用機制,如腫瘤特異性顯像劑與腫瘤細胞表面抗原結合。8.下列哪種放射性藥物可用于神經內分泌腫瘤的顯像?A.99mTc-MDPB.131I-MIBGC.99mTc-DTPAD.18F-FDG答案:B。131I-MIBG(間碘芐胍)可被腎上腺髓質和交感神經節攝取,用于神經內分泌腫瘤如嗜鉻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等的顯像。99mTc-MDP是常用的骨顯像劑。99mTc-DTPA常用于腎動態顯像、腦池顯像等。18F-FDG主要用于腫瘤的代謝顯像,但并非特異性針對神經內分泌腫瘤。9.唾液腺顯像中,唾液腺功能亢進的表現是:A.唾液腺攝取顯像劑減少,排泌顯像劑延遲B.唾液腺攝取顯像劑增加,排泌顯像劑加快C.唾液腺攝取顯像劑減少,排泌顯像劑加快D.唾液腺攝取顯像劑增加,排泌顯像劑延遲答案:B。唾液腺功能亢進時,唾液腺攝取顯像劑增加,且排泌顯像劑加快,說明唾液腺的分泌和排泄功能增強。而攝取減少、排泌延遲一般提示唾液腺功能低下。10.放射性核素治療骨轉移瘤的主要原理是:A.射線的輻射效應破壞腫瘤細胞B.藥物與腫瘤細胞的特異性結合C.促進骨組織的修復D.提高機體免疫力答案:A。放射性核素治療骨轉移瘤主要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發射的射線,如β射線,其輻射效應可以破壞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的生長和擴散。雖然有些放射性藥物可能有一定的與腫瘤細胞結合的特性,但這不是主要原理。放射性核素治療骨轉移瘤主要目的不是促進骨組織修復和提高機體免疫力。二、多選題1.以下哪些屬于心肌灌注顯像的臨床應用?A.冠心病的診斷B.心肌梗死的診斷和預后評估C.心肌病的鑒別診斷D.心臟功能的評估答案:ABCD。心肌灌注顯像可用于冠心病的診斷,通過觀察心肌灌注情況判斷心肌是否存在缺血。對于心肌梗死,可明確梗死部位和范圍,評估預后。在心肌病的鑒別診斷中,不同類型心肌病有不同的心肌灌注表現。同時,結合相關軟件還可對心臟功能進行評估,如左心室射血分數等。2.腎動態顯像可以評估的腎功能指標包括:A.腎小球濾過率(GFR)B.腎有效血漿流量(ERPF)C.分腎功能D.腎形態和位置答案:ABCD。腎動態顯像通過靜脈注射顯像劑,利用儀器動態觀察顯像劑在腎臟的攝取、分泌和排泄過程,可計算腎小球濾過率(GFR)和腎有效血漿流量(ERPF),評估分腎功能。同時,還能清晰顯示腎的形態和位置,判斷是否存在腎畸形、腎移位等情況。3.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核醫學檢查表現有:A.甲狀腺攝131I率增高B.攝131I高峰提前C.甲狀腺激素水平升高D.甲狀腺靜態顯像示甲狀腺增大答案:ABCD。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患者甲狀腺攝131I率增高,且攝131I高峰提前,反映甲狀腺攝取碘的功能增強。同時,血液中甲狀腺激素水平升高。甲狀腺靜態顯像可見甲狀腺增大,放射性分布均勻或不均勻。4.骨顯像的適應證包括:A.骨腫瘤的診斷和分期B.骨創傷的早期診斷C.骨髓炎的診斷D.骨代謝性疾病的診斷答案:ABCD。骨顯像可用于骨腫瘤的診斷,發現骨轉移瘤,進行腫瘤的分期。在骨創傷早期,即使X線等檢查無明顯異常,骨顯像也可能發現局部放射性濃聚,有助于早期診斷。骨髓炎時骨顯像可顯示局部骨的放射性改變。對于骨代謝性疾病如骨質疏松、骨軟化癥等,骨顯像也有一定的診斷價值。5.肺通氣顯像常用的放射性氣體有:A.133XeB.81mKrC.99mTc-DTPA氣溶膠D.18F-FDG答案:ABC。133Xe、81mKr是常用的放射性氣體用于肺通氣顯像,它們可以隨呼吸進入肺部,顯示肺部的通氣情況。99mTc-DTPA氣溶膠也可用于肺通氣顯像,通過霧化吸入的方式進入呼吸道。而18F-FDG主要用于腫瘤的代謝顯像,不用于肺通氣顯像。三、簡答題1.簡述甲狀腺顯像的臨床意義。甲狀腺顯像主要有以下臨床意義:-異位甲狀腺的診斷:正常甲狀腺位于頸部前方,通過顯像可發現甲狀腺組織是否位于其他部位,如舌根部、胸骨后等,有助于確定異位甲狀腺的位置和大小。-甲狀腺結節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根據結節攝取顯像劑的情況,可分為熱結節(攝取顯像劑高于周圍正常甲狀腺組織)、溫結節(攝取顯像劑與周圍正常甲狀腺組織相似)、涼結節(攝取顯像劑低于周圍正常甲狀腺組織)和冷結節(不攝取顯像劑)。熱結節多為良性,冷結節惡性可能性相對較大,但需要結合其他檢查進一步判斷。-甲狀腺大小和形態的評估:可清晰顯示甲狀腺的大小、形態是否正常,判斷有無甲狀腺腫大、萎縮、畸形等情況。-甲狀腺功能的初步判斷:結合甲狀腺攝131I率等檢查,綜合評估甲狀腺的功能狀態。2.心肌灌注顯像的原理是什么?心肌灌注顯像的原理是利用正?;蛴泄δ艿男募〖毎軌蜻x擇性攝取某些放射性核素標記的心肌灌注顯像劑,且攝取量與心肌血流量呈正相關。當靜脈注射顯像劑后,顯像劑隨血流到達心肌,被心肌細胞攝取并暫時固定在細胞內。通過體外γ相機或SPECT等設備采集心肌內放射性分布圖像,正常心肌表現為放射性均勻分布。當心肌發生缺血或梗死時,局部心肌血流量減少或中斷,相應部位的心肌攝取顯像劑減少或不攝取,在圖像上表現為放射性減低或缺損區。通過觀察心肌放射性分布情況,判斷心肌的血流灌注狀態,從而診斷心肌疾病。3.簡述腎動態顯像的檢查方法及臨床應用。檢查方法:患者一般取仰臥位,靜脈“彈丸”式注射放射性顯像劑,然后利用γ相機或SPECT等設備對雙腎進行動態連續采集,記錄顯像劑隨血流到達腎臟、被腎臟攝取、分泌和排泄的全過程,獲得一系列不同時間的腎動態圖像。臨床應用:-腎功能評估:計算腎小球濾過率(GFR)和腎有效血漿流量(ERPF),準確評估整體和分腎功能,用于判斷腎臟疾病的嚴重程度、監測治療效果等。-上尿路梗阻的診斷:觀察顯像劑在腎臟和輸尿管的排泄情況,判斷有無梗阻及梗阻的部位和程度。-腎血管性高血壓的篩選:通過觀察腎臟的血流灌注和功能變化,有助于發現腎動脈狹窄等病變。-移植腎的監測:監測移植腎的血流灌注、功能狀態,及時發現移植腎的并發癥,如急性排斥反應、腎動脈血栓形成等。4.骨顯像在骨腫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骨顯像在骨腫瘤診斷中有重要價值:-早期診斷:骨顯像對骨腫瘤的早期診斷具有很高的靈敏度,能在骨腫瘤引起骨結構改變之前,通過發現局部骨代謝的異常,早期檢測到骨轉移瘤等病變,比X線等檢查提前3-6個月發現骨病變。-腫瘤分期:可以全面觀察全身骨骼的情況,明確骨腫瘤的范圍,判斷有無骨轉移,對于骨腫瘤的準確分期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療效評估:在骨腫瘤治療過程中,定期進行骨顯像檢查,觀察骨病變部位的放射性變化,評估治療效果,判斷腫瘤是否復發或轉移。-鑒別診斷:對于骨腫瘤與其他骨疾病如骨髓炎、骨結核等進行鑒別診斷,不同疾病在骨顯像上有不同的表現特征。四、論述題1.請論述放射性核素治療的原理、分類及臨床應用。原理:放射性核素治療主要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發射的射線,如α射線、β射線等,對病變組織產生輻射生物學效應。射線的能量可以破壞病變細胞的DNA等生物大分子,影響細胞的代謝和增殖,導致病變細胞死亡或功能受到抑制,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分類及臨床應用:-內照射治療:-放射性核素藥物治療:如131I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和分化型甲狀腺癌。131I能被甲狀腺組織攝取,發射β射線,破壞過度活躍的甲狀腺組織或癌細胞。對于甲亢患者,可使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對于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可清除術后殘留的甲狀腺組織和轉移灶。-放射性膠體腔內治療:將放射性膠體如32P-膠體磷酸鉻等注入胸腔、腹腔等體腔,用于治療惡性胸腹水。放射性膠體可附著在體腔內壁和腫瘤表面,通過發射射線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減少液體滲出。-放射性核素導向治療:利用載體將放射性核素特異性地導向病變組織,如用單克隆抗體標記放射性核素治療腫瘤。單克隆抗體能與腫瘤細胞表面的抗原特異性結合,將放射性核素帶到腫瘤部位,發揮局部照射作用,殺死腫瘤細胞。-外照射治療:主要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如60Co產生的γ射線或加速器產生的高能X線等,從體外對腫瘤等病變部位進行照射。常用于腫瘤的放射治療,根據腫瘤的位置、大小和性質等,精確設計照射野和劑量,破壞腫瘤組織,同時盡量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2.結合核醫學各論知識,闡述核醫學在腫瘤診斷和治療中的綜合應用。在腫瘤診斷方面:-腫瘤顯像:-代謝顯像:如18F-FDGPET-CT檢查,腫瘤細胞代謝旺盛,攝取18F-FDG增多,在圖像上表現為放射性濃聚灶。可以早期發現腫瘤原發灶、轉移灶,進行腫瘤的定位、定性和分期診斷,對于腫瘤的治療方案制定和預后評估具有重要意義。-受體顯像:某些腫瘤細胞表面表達特定的受體,如雌激素受體、生長抑素受體等。通過放射性核素標記的受體配體進行顯像,可了解腫瘤受體的表達情況,指導內分泌治療和靶向治療,同時也有助于腫瘤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乏氧顯像:腫瘤組織內常存在乏氧區域,乏氧顯像劑可濃聚在乏氧細胞內,通過顯像可顯示腫瘤乏氧情況,對于預測腫瘤的放療敏感性和指導放療方案的調整有重要價值。-腫瘤標志物檢測:核醫學方法可檢測血液中的腫瘤標志物,如放射性免疫分析等技術檢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腫瘤標志物的升高可能提示某些腫瘤的存在,動態監測其變化可用于腫瘤的療效評估和復發監測。在腫瘤治療方面:-放射性核素內照射治療:如前面所述的131I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放射性核素導向治療等。通過將放射性核素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