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目錄TOC\o"1-3"\h\u23220一、國外研究現狀 19404(一)應急管理理論的研究 115129(二)危機管理體系建設 28597(三)應急管理支撐系統研究 37325二、國內研究現狀 524191(一)應急管理的概念研究 51180(二)應急管理的三大階段 6234(三)應急管理體系建設 727201(四)針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 721734(五)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研究 87334三、文獻評述 9一、國外研究現狀在國家公共行政權力面前,政府是承載體,是象征,更是實際行為體。在不違背憲法規定及法律原則的大前提下,政府可強制其適用對象,且國家武裝力量會為其提供最強后盾。社會在進步、國家在發展,在此期間難以避免的是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頻率逐漸增多,突發緊急事件開始走向全球化,針對這一情況地方機關進一步加緊了研究工作試圖能盡快找到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最佳方案。(一)應急管理理論的研究 早在1960年西方國家就有了危機管理理論,之后該理論又逐漸發展成了應急管理理論。TonyJaques(1972) 認為危機指的是會對決策集團優先目標造成一定威脅的某種事態,且形勢發展往往不在意料之中TonyJaques.IssueandCrisisManagement:QuickandintheDefinitionalLandscape[J].PublicRelationsReview,2009,35(3):280-286。Rosenthal結合危機管理的內容對Tony的理論做了補充,認為對危機的完整定義應是一種會令基本價值規范遭受威脅、令社會系統基本結構受損的一系列事件,其對決策者要求是即便存在很多變量、即便其中充斥著很多不確定性、即便時間很短也得盡快出具關鍵性決策Belardosalavtore.CrisisinOrganization:ManagingandCommunicatingintheHeatofChaos[M].Cincannati:South-westernPublishingCommpany.1993。1986年史蒂文·芬克在其著作《危機管理:針對不可預見危機的計劃書》中提出了危機分析框架Fink.Steven,CrisisManagement:PlanningfortheInevitable[M].UniversityInPublic,1986.,并將危機分為四個階段:最初是征兆期;之后是發作期;之后是延續期;最后是痊愈期。2001年,危機管理大師·美國知名教授-RobertHeath創立了危機管理4R模式,即縮減力(Reduction)、預備力(Readiness)、反應力(Response)、恢復力(Recovery)四個階段組成羅伯特.希斯.危機管理[M].王成,宋炳輝,金瑛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TonyJaques.IssueandCrisisManagement:QuickandintheDefinitionalLandscape[J].PublicRelationsReview,2009,35(3):280-286Belardosalavtore.CrisisinOrganization:ManagingandCommunicatingintheHeatofChaos[M].Cincannati:South-westernPublishingCommpany.1993Fink.Steven,CrisisManagement:PlanningfortheInevitable[M].UniversityInPublic,1986.羅伯特.希斯.危機管理[M].王成,宋炳輝,金瑛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危機管理專家英國人邁克爾·雷吉斯特的觀點是:目前的環境較為復雜,這時組織務必要深刻理解遍地都是的新聞媒體、一直在增加的社會期待和多變的公共價值觀,爭取以最快地速度給出反應,細致剖析危機處理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環節邁克爾.雷吉斯特風險問題與危機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勞倫斯·巴頓教授主張把危機分為4大基本問題,從內容上給出定義:你知道哪些、什么時候知道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怎樣預防同一危機再次出現。詳細描述了企業危機,也進一步闡述了其它可能危機(如環境災難、暗中破壞、流行疾病、恐怖主義、惡劣天氣等),認為可取性較大的處理對策有:確定危機管理目標、積極進行溝通、制定危機應對計劃、進行管理現狀評估、外聘危機顧問、做好危機應對訓練等勞倫斯.巴頓危機管理:一套無可取代的簡易危機管理方案[M].上海;東方出版社,2009。學者帕特里夏對城市公共危機管理開發出一個新的框架—4P(公共-私人-人們合作伙伴關系),并提出采用彈性辦法進行危機管理帕特里夏.基利公共部門標桿管理突破政府績效的瓶頸[M].張定淮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邁克爾.雷吉斯特風險問題與危機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勞倫斯.巴頓危機管理:一套無可取代的簡易危機管理方案[M].上海;東方出版社,2009帕特里夏.基利公共部門標桿管理突破政府績效的瓶頸[M].張定淮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二)危機管理體系建設西方發達國家是最先組織應急管理實踐、展開相關技術研究的國家。1950年,美國聯邦救災計劃的內容是關于聯邦政府向州政府提供救援協助的主要步驟和關鍵工作程序的,這份計劃書是美國正式確立現代應急管理的一大標志。1966年,美國聯邦政府出臺了《災難救災法案》,該法案詳細闡述了政府在災后重建工作中所具備的權限以及要擔負起的職責,同時規定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應交由應急救災署全權負責。在經歷了2001年的“9.11”事件之后,美國更是直接組建了國土安全部,原先的應急救災署則直接并入其中。2001年之后,美國又制定了《國土安全法》、《航空運輸安全法》等多項法律預案,形成了一個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日本處于特殊地理位置自然災害頻發,因此他們對災害應急管理體系展現出了高度重視。日本政府于1950年開始實行《災害救助法案》,主張將自然災害納入到體制化管理中;1961年推出的《災害應對基本法》預示著日本開啟了全方位預防、成功邁出了綜合管理的第一步。為使災害情報達到全方位覆蓋,日本還特別設立了情報系統,道路災害、河流流域、氣象觀測等都包涵在情報系統之中。日本為了能擁有能達到全國性覆蓋效果的通信網絡,也為了能在各個政府機關之間形成連接,搭建了一個中央防災無線網。截至到現在,日本為更好地組織防災減災應急管理而打造的綜合性對策機制已趨向于完善。俄羅斯和日本一樣也時常會出現自然災害,因此早在1994年當地就設立了緊急狀態部,應急管理部門的工作都統一交由緊急狀態部來完成。而且在發展的過程中危機管理法律體系也陸續得到了完善和補充。俄羅斯聯邦先是在2001年第二季度頒布了一份名為《緊急狀態法》的法案,之后又在2002年初發布了《戰時狀態法》。包含以上兩部在內,俄羅斯總共特別針對應急管理設置了100部聯邦法規、40余部聯邦法和10余部地方法案,如《緊急情況部章程》、《安全局條例》、《反控部注意斗爭法》、《安全會議章程》等等。在應急管理上,英國將建設文件體系作為了重點任務,并以規程為中心打造了一個動態文件體系。在規程中,《民事緊急狀態法》為最高規范,按照要求它也是其余知識與規程的完善對象和解釋對象。以《民事緊急狀態法》為首,英國政府之后又相繼制定了數部法案,如《執行規章草案(2005)》、《反恐法案(2006)》等,后來制定的這些法案都相當于作為基本應急法案的補充。除此之外,英國還制定了《緊急狀態預案·操作框架》,其在內容上類似我國的《總體應急預案》,兩者都是就各級政府于處理應急情況時所應遵循的制度規范進行的詳細闡述,政府戰略層對應哪些權責,在這兩部預案中均可查。(三)應急管理支撐系統研究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西方極為重視應急管理支撐系統的作用,更是直接設立了一整套技術支撐體系。2000年,歐盟以衛星通信作為技術支撐打造了E-Risk系統。2001年,美國完成了對FEMA系統的全面性改進謝迎軍,馬曉明,刁倩.國內外應急管理發展綜述[J].電信科學,2010(12):28-32.。日本憑借其具有國際性優勢的信息技術,搭建了一個囊括社區無線網、消防系統無線網、防災通訊無線網和中央防災網的防災通信網絡,在國內達到了全范圍覆蓋陳成文,蔣勇,黃娟.應急管理——國外模式及啟示[J].甘肅社會科學,2015(5):201-206.。俄羅斯防災系統為全國統一的USEPE(theUnifiedStatesfrEmergencyPreventinandEliminationoftheRussianFederation),分為行政首長、區域及具體職能部門,包括信息支持、日常運作、持續運作、技術儲備、協調等多個方面,進而可以全面參與應急管理過程郭翔,余康.國外應急管理政策評述[J].軟科學,2008(10):34-36.。謝迎軍,馬曉明,刁倩.國內外應急管理發展綜述[J].電信科學,2010(12):28-32.陳成文,蔣勇,黃娟.應急管理——國外模式及啟示[J].甘肅社會科學,2015(5):201-206.郭翔,余康.國外應急管理政策評述[J].軟科學,2008(10):34-36.按照傳統模式,在美國“聯邦-州-地方”是公共衛生體系的基本框架,垂直式管理體系則是正在執行的管理運行模式趙霖,馮振翼,安建民.美國突發公共衛生時間應急管理體系一瞥[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6,8(2):253-255.。采用的是CDC—HRSA—MMRS的結構模式,(其中CDC是指美國疾控中心),HRSA是指衛生資源服務部,MMRS是指城市的醫療應對系統)。美國設有一整套立法體系,該體系詳細規定了主管部門的應對工作和防范內容,同時也給出了一系列較為具體的執行措施。考慮到美國現階段所用應對系統所表現出的不足,本文認為它需要在以下6個方面做出改進:①公共衛生領域的準備和預警能力;②流行病監測;③科學研究和實驗;④公眾健康警報網絡;⑤公共衛生領域的溝通和信息傳遞;⑥\t"/Public/201207/_blank"教育和培訓殷曉梅.美國突發公共衛生時間應急體系的啟示[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6,22(3):268-269.。趙霖,馮振翼,安建民.美國突發公共衛生時間應急管理體系一瞥[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6,8(2):253-255.殷曉梅.美國突發公共衛生時間應急體系的啟示[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6,22(3):268-269.在英國,公共衛生體系總共包含兩層,第一層是中央,性質上屬于戰略層,主要責任部門是衛生部和其下屬機構,除衛生部外,公共衛生行政機關以及顧問委員會也同屬于戰略層;第二層是地方,性質上屬于執行層,國民健康服務系統(簡稱NHS)是其主要組成部分,具體工作則由對應的委托機構負責。2002年4月以前是英國NHS系統衛生局在擔負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應對職能,4月以后該職能交給了EPCTU—基本醫療委托機構崔英雪.基于全球治理理論的公共危機管理國際協作機制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6.。在進行地方處置時,各級部門真正做到了權責明確。諸如警察、醫療救護、消防之類的地方應急處置部門,全都設立了專門的應急指揮機制,且也都在機制內設定了“金銀銅”三級,這種應急處置機制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能毫無負擔地達到部門間最佳的協調配合。英國在地方上(更準確的說是在大區、警區兩級)設立了差異化的應急處置機制,該機制在應對策略、應急準備、重建管理等方面可以找到很多優越性。面對應急事件,戰略指揮小組(由各政府部門金級人員組成的小組)和策略指揮小組(由銀級官員組成的小組)強強聯合一起協調安排、出具決策。應急處置機制、應急論壇都是由地方警局局長在主導。災害恢復小組主要負責的是應急后的一系列恢復工作,在這一過程中政府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崔英雪.基于全球治理理論的公共危機管理國際協作機制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6.日本的厚生勞動省是當地勞保、福利以及健康衛生的主管部門,負責管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同時也負責建立對應的應急體系并將之視為部門工作的核心。日本的應急體系屬于其國家危機管理體系中的一部分,覆蓋面較大,國立大學醫學系、勞動省、國立研究所、國立療養所、檢疫所、國立大學附屬醫院、派駐地區分局以及國立醫院等都在該體系的覆蓋范圍之內厚生科學審議會.健康危機管理部會議事次第3回[EB/OL].(2009-03-09)[2014-06-10].。另外,當遇到突發事件時當地以煤氣、消防、通信、警察、鐵道等為代表的其他所屬部門,也遵循自身所對應的管理實施要領積極做了配合劉長敏.危機應對的全球視角:各國危機應對機制與實踐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尤其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截止到現在日本保健所總共發展了有70余年,擁有先進的設備、科學的配置、專業性極強的醫療技術以及足夠的管理\t"/Public/201207/_blank"經驗厚生科學審議會.健康危機管理部會議事次第3回[EB/OL].(2009-03-09)[2014-06-10].劉長敏.危機應對的全球視角:各國危機應對機制與實踐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二、國內研究現狀我國對應急處置方面的研究開始較晚,由于應急處置主要為具體的實施舉措,我國的理論研究多集中應急管理的方面。一直到2003年,研究的主要內容才不再集中于生產事故與自然災害上。2001年發生的“9.11”事件迫使我國不得不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應急處置工作上,因為自身經驗有限所以借鑒國外經驗也就成為了當時的主要方向。2003年我國又遇到了SARS危機,但也正是因為此次危機我國的研究工作才被迫以更快地速度展開,與此同時,建設應急處置體系也在短時間內進展飛速。(一)應急管理的概念研究現階段,以應急管理理論的概念性內容為核心所展開的研究大都在兩個范圍內,一個是應急管理,另一個是風險管理。薛瀾將應急管理等同于應對“非常態事件”,將風險管理視作“常態管理”,這樣做為的是控制非常態事件的數量,盡可能避免危機薛瀾.從更基礎的層面推動應急管理——將應急管理融入和諧的公共治理框架[J].中國應急管理,2007(1):17-19.。關于應急管理研究手段與研究對象,一部分學者所持的觀點是:危機、風險、公共危機、社會風險以研究對象為主要側重點,社會預警卻更為重視管理手段胡象明,張智新.應急管理研究:理論探討于政策創新的統一[J].理論探討,2007(1):111-112.。正是因為有部分研究詳細探討了應急管理概念,應急管理學科才能享有如此豐厚的發展基礎。薛瀾.從更基礎的層面推動應急管理——將應急管理融入和諧的公共治理框架[J].中國應急管理,2007(1):17-19.胡象明,張智新.應急管理研究:理論探討于政策創新的統一[J].理論探討,2007(1):111-112.部分涉及應急管理理論的學術研究以“一案三制”體系為中心向外做了擴展。“一案三制”中的“一案”指的是應急預案,“三制”指的是機制、體制和法制。部分學者的觀點是“一案三制”是一個邏輯聯系緊密、思維嚴謹的理論體系,需要從其基礎架構入手完成深度剖析,同時從管理方法、領導體制與法律制度三個視角進行切入,總結概括體制內容、法制內容及機制內容鐘開斌.“一案三制”:中國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的基本框架[J].南京社會科學,2009(11):77-83.鐘開斌.“一案三制”:中國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的基本框架[J].南京社會科學,2009(11):77-83.應急管理的三大階段我國2003年之前所進行的有關應急管理的課題研究主要圍繞的是單項應對和部門應對的應急管理。學者們選定的研究對象多為主要是專項部門負責應對的災害管理,比如魏佳寧(1994)在第六期《管理世界》報刊上刊登的《危機與危機管理》,這篇文章圍繞現代危機管理做了詳細闡述,并特別對管理核心做了強調說明。早期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上曾產生過較大影響的文章有張成福主編的《危機狀態·政府管理》、薛瀾編寫的《加速構建危機管理體系》,還有胡寧生寫的《中國形象戰略》。經調查發現,應急管理研究在2003-2007年這5年間發展迅速。2003年是特殊的一年,當時爆發的SARS事件造成了巨大影響,使我國深刻認識到了研究應急管理的重要性。因受該事件波及,研究工作最開始將重點放在了生命周期上,突出的是對整體性的分析,之后才嘗試進行了橫向介入,并深入到了具體領域。從2008年開始,應急管理研究才算真正步入了提升階段,研究專題有了進一步深入,整體框架也變得更為完整。(三)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最近幾年,應急管理研究開始逐步向更多層面拓展,現已在生產事故、自然災害、公共衛生等多個領域都有涉及。隨著發展應急管理體系越來越完善,國內外的管理經驗也越來越豐富。以王永明為代表的一些學者深入探討了應急管理學的分類分級、原則準則、術語定義、知識框架和模型系統王永明,劉鐵民.應急管理學理論的發展現狀與展望[J].中國應急管理,2010(6):24-30.。張海龍博士在其所創作的論文中介紹了何為調度數學模型,研究期間他不但借由二級模糊綜合評判初步評估了應急預案,還利用模擬演練掌握了更為科學的評估數據張海龍.應急管理關鍵問題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0.。楊鳳平所帶領的研究小組先是分析了地區的應急管理能力,之后又剖析了信息評價系統,最終把應急管理過程分成了3個板塊(第一個板塊是應急預警,第二個是災中應急處置,第三個是災后應急恢復),并提出了評價指標體系和權重。于艷玲著重研究了高校的應急管理,分析了它的主要特點,提出了應急管理體系的改進措施,創立了“剛性+柔性”模式與“五等”管理模式,打造了模糊決策模型于艷玲.高等院校應急管理體系的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0.。劉鐵民更為系統地對我國當前在用的應急預案體系做了分析,結合其功能分類、總體結構和相互關系,給出了先做好頂層設計再逐階段進行改進的建議,主張改進機制要一直保持循環往復劉鐵民.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概念涉及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1(8):6-13.王永明,劉鐵民.應急管理學理論的發展現狀與展望[J].中國應急管理,2010(6):24-30.張海龍.應急管理關鍵問題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0.于艷玲.高等院校應急管理體系的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0.劉鐵民.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概念涉及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1(8):6-13.(四)針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在古代,我國一開始還未曾建立起疫情報告制度,史書上有關瘟疫的記錄大多是用“十室九空”“人死無算”等這一類詞做的簡單描述,1900年(清末),東北大規模爆發了鼠疫,防疫醫官伍連德最早開始使用防疫手段,制定應對措施體系,花費4個多月才控制住了疫情,解除了鼠疫危機。這次防疫在措施實施、組織管理、防疫檢疫等多個方面的成效都不錯。社會自行組織建立了臨時防疫會,清朝官員組織設立的“中央衛生會”更是直接深入到了縣、廳一級,衛生會制定了防疫法規,設立了查驗隔離及疫情報告制度,要求強制進行信息登記、入室檢驗、消毒和隔離。2003年出現的“非典”疫情使我國意識到當有公共衛生事件突發時,自身在機制上有著很大一部分空白。對此,吳儀副總理曾特別指出我們必須要設立全套機制。吳總理的講話也是我國領導人首次對應急機制建設做出的強調。疫情期間,衛生部高強、朱慶生提出我們現在應進行一日一報而不是最初所要求的五日一報。之后國務院又特別成立了指揮部來主導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進行統一指揮和同步協調,由此防治工作便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得以全面性展開。另外,中央財政為支持相關工作實施還特別撥款20億用于防治工作。溫總理在第376號令上簽字,確定《應急條例》開始實施,自此我國便有了“責任分明、信息通暢、指揮有力、反應迅速”的應急法律制度。《應急條例》的推出預示著我國應急處理工作真正駛入了法制化軌道,此后應急處理機制也會逐步得到最大程度的完善和補充。我國在SARS事件之后便開始全面展開了公共衛生系統建設。為改善硬件設施,政府拿出了117億作為公用資金,特別為呼吸道傳染病患者建設了專門的負壓病房,這也是硬件設備逐步完成升級改良的一大案例。在對“非典”有了更多了解之后,由原衛生部牽頭,建立了監測預警系統,制定了信息報告制度,還特別成立了網絡直報系統。該信息系統可實現對五級行政機構(鄉、縣、市、省、中央)的全方位覆蓋,國內一旦出現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該系統就能直接向中央政府提交報告。(五)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研究就國家層面分析,在察覺到疫情爆發后國家當時就根據《應急預案》安排了應急處置工作,在第一時間組建了一個疫情應對小組,形成應急組織體系,國家衛生健康委制定發布了六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防控和救治兩個戰場協同作戰,統籌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全民構建防控體系。為防治疫情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要求把新冠肺炎歸為乙類傳染病同時選擇采用甲類的預防措施,同時,還要根據《國境衛生檢疫法》就傳染病管理提出的要求,銜接好國內外的法律新華社.《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20.06.07.。新華社.《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20.06.07.從學術界來看,李軍鵬(2005)表示從此次疫情來看應著力完善國家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保障和落實公民先發權利,加強法治建設,完善國家儲備力量才能切實提高國家整體的治理能力李軍鵬.公共服務體系國際比較與建設[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5.。李軍鵬.公共服務體系國際比較與建設[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5.劉志東(2020)等人針對我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進展,研究了我國應急管理體系中隱藏的一系列問題,提出了以下幾條建議:健全大數據庫以進一步優化應急響應機制;以權責統一為核心思想建立風險評估機制;想辦法提高應急管理機構的層級;使地方政府獲得更多的自主權。以上幾條建議使我國在開展應急管理體系改良工作時有了更多參考劉志東,高洪瑋,王瑤琪,荊中博.應急管理體思考[A].中國財經大學學報,2020(4):109-07.劉志東,高洪瑋,王瑤琪,荊中博.應急管理體思考[A].中國財經大學學報,2020(4):109-07.姜長云(2020)也表示屬地管理機制性失衡導致的應急管理環節中預防預警薄弱是疫情爆發的主要原因,應加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強化底線思維,明確應急管理的優先地位,推動屬地管理責任“下沉”以及提升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領導的應急管理素質等姜長云,姜惠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對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的檢視[J].管理世界,2020(8):18-31.姜長云,姜惠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對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的檢視[J].管理世界,2020(8):18-31.三、文獻評述最近幾年,我國圍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做了多方面研究,在應急管理理論上進行了深入,也在應急處置實踐上取得了明顯進步。從2003年開始,社會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關注度就有了大幅度地增長,且在此后的發展過程中其熱度一直還在不斷地飆升。但是由于多年并未出現大型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所以對于應用于公共衛生應急處置方面的學術研究文獻數量仍較少,關于應急處置理論結合實踐的探索仍需繼續進行深入。特別是對我國東北地區,地處高寒地點,老齡化嚴重,政府兩極態度分化嚴重。針對地區政府性的應急處置研究則更少。而在2019年末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后政府部門才重新開始重視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方面的問題。而學術界則紛紛開展從多方面角度出發針對疫情自上而下各方面問題的討論和研究。經過總結發現,針對疫情應急管理方向的研究層出不窮,專門針對應急管理中應急處置方面的研究則仍然較少,研究多以整體方向出發,缺乏針對性。尤其對于地方政府存在的問題并未落到實處。目前的研究多針對湖北地區武漢地區的地方政府而言,缺少了三線城市應急處置方向的對策性研究方向。并且對于口岸性城市的應急處置研究也不多,對于口岸性城市的應急處置研究持保守態度。參考文獻:參考文獻劉保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機管理[J].河南醫學研究,2013.22(4):628-629.羅伯特·希斯著.危機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22.梁傳敏.危機管理模式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構建及應用[J].名醫,2018,000(002):P.149-149.繆凡,陳坤,張薇,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危機管理模式的作用[J].中國公共衛生,2006,22(10):1276-1277.DOI:10.3321/j.issn:1001-0580.2006.10.069.劉桂山.國外應急機制[N].經濟參考報,2003(2).李民昌.建立突發公共危機應急機制的思考[J].河南社會科學,2003(11):87-88.李瑞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供熱應急搶險管理辦法
- 便民流動攤位管理辦法
- 急性創傷骨折患者的康復干預方案研究
- 共同體理論下的社區安全韌性建設路徑探索與實踐進路
- 礦山節能技術-洞察及研究
- 煤礦機電管理績效評價與改進策略
- 歷史焦點人物康熙帝研究
- 自動控制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故事
- 機場商業投訴管理辦法
- 煤礦突發事故應急預案
- 2023年醫技類-康復醫學(副高)考試歷年真題薈萃帶答案
- 改進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貧血狀況PDCA
- 公司崗位職級管理制度
- 漏肩風(肩周炎)中醫臨床路徑及入院標準2020版
- 光面爆破知識講座課件
- 高鐵站裝飾裝修方案
- DB4401-T 112.1-2021 城市道路占道施工交通組織和安全措施設置+第1部分:交通安全設施設置-(高清現行)
- 質量整改通知單(樣板)
- 杭州市高級中學2022年高一新生素質測試(分班考)模擬試卷
- 《碳纖維片材加固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2022年版)
- 智能建筑項目設計方案(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