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學第一輪復習(全套)資料_第1頁
高考化學第一輪復習(全套)資料_第2頁
高考化學第一輪復習(全套)資料_第3頁
高考化學第一輪復習(全套)資料_第4頁
高考化學第一輪復習(全套)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d......wd...PAGE學習好幫手...wd...高考化學第一輪復習全套資料第一局部:知識篇策略1化學根本概念的分析與判斷金點子:化學根本概念較多,許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察時試題的靈活性較大。假設何把握其實質,認識其規律及應用主要在于要抓住問題的實質,掌握其分類方法及金屬、非金屬、酸、堿、鹽、氧化物的相互關系和轉化規律,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根基。經典題:例題1:〔2001年全國高考〕以下過程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甘油加水作護膚劑B.用明礬凈化水C.烹魚時參加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減少腥味,增加香味D.燒菜用過的鐵鍋,經放置常出現紅棕色斑跡方法:從有無新物質生成,對題中選項分別進展分析。捷徑:充分利用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對四種物質的應用及現象進展剖析知:甘油用作護膚劑是利用了甘油的吸水性,不涉及化學變化。明礬凈化水,是利用了Al3+水解產生的Al(OH)3膠體的吸附作用;烹魚時參加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減少腥味,增加香味,是兩者局部發生了酯化反響之故;燒菜用過的鐵鍋,經放置出現紅棕色斑跡,屬鐵的吸氧腐蝕。此三者均為化學變化。應選A??偨Y:對物質性質進展分析,從而找出有無新物質生成,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例題2:〔1996年上海高考〕以下電子式書寫錯誤的選項是().方法:從化合物(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原子的電子式—→得失電子—→化合物或原子團電子式,對題中選項逐一分析的。捷徑:根據上述方法,分析CO2分子中電子總數少于原子中的電子總數,故A選項錯。B項中N與N之間為三鍵,且等于原子的電子總數,故B正確。C有一個負電荷,為從外界得到一個電子,正確。D為離子化合物,存在一個非極性共價鍵,正確。以此得正確選項為A??偨Y:電子式的書寫是中學化學用語中的重點內容。此類試題要求考生從原子的電子式及形成化合物時電子的得失與偏移進展分析而獲解。例題3:〔1996年上海高考〕以下物質有固定元素組成的是()A.空氣B.石蠟C.氨水D.二氧化氮氣體方法:從純潔物與混合物進展分析。捷徑:因純潔物都有固定的組成,而混合物大局部沒有固定的組成。分析選項可得D。總結:值得注意的是: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及有機同分異構體(如二甲苯)混在一起,它們雖是混合物,但卻有固定的元素組成。此類試題與純潔物和混合物的設問,既有共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例題4:〔1996年上海高考〕以下各組分子中,都屬于含極性鍵的非極性分子的是()A.CO2H2S B.C2H4CH4C.Cl2C2H4方法:從極性鍵、非極性鍵與極性分子、非極性分子兩方面對選項進展排除分析。捷徑:解題時,可從極性鍵、非極性鍵或極性分子、非極性分子任選其一,先對選項進展分析,再采用排除法獲得B答案。總結:當在同一試題中同時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條件時,采用排除可迅速獲得結果。例題5:〔2001年上海高考〕化學實驗中,如使某步中的有害產物作為另一步的反響物,形成一個循環,就可不再向環境排放該種有害物質。例如:〔l〕在上述有編號的步驟中,需用復原劑的是,需用氧化劑的是〔填編號〕。〔2〕在上述循環中,既能與強酸反響又能與強堿反響的兩性物質是〔填化學式〕〔3〕完成并配平步驟①的化學方程式,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Na2Cr2O7+□KI+□HCl→□CrCl3+□NaCl+□KCl+□I2+□方法:從轉移電子及得失電子守恒分析。捷徑:〔1〕鉻元素在化合物Na2Cr2O7中顯+6價,CrCl3中顯+3價,Na2CrO4顯+6價,因此反響①是用復原劑將Na2Cr2O7復原到CrCl3,而反響④CrCl3需用氧化劑把鉻元素從+3價氧化到+6價。其余反響②、③、⑤中化合價均未發生變化。以此需用復原劑的步驟是①步驟。需用氧化劑的步驟是④步驟。〔2〕從題中可看出,CrCl3與堿生成Cr(OH)3,Cr(OH)3與堿又生成NaCrO2,故Cr(OH)3既能與強酸反響又能與強堿反響,類似于典型的兩性氫氧化物Al(OH)3,Cr(OH)3+3HCl=CrCl3+3H2O,Cr(OH)3+NaOH=NaCrO2+2H2O,屬兩性物質。〔3〕配平反響式:第一步:Cr元素從+6價下降到+3價,一個Cr原子下降3價,以化學式Na2Cr2O7為標準,共下降6價〔確切說得到6個電子〕,而KI中的I元素從—1價上升到0價,上升了1價〔確切說失去1個電子〕,所以需要6個I—才能滿足得失電子守恒。Na2Cr2O7+6KI+□HCl—2CrCl3+□NaCl+□KCl+3I2+□;第二步,根據質量守恒原理各種元素的原子數保持不變。通常的方法是首先配平金屬元素鉀、鈉,其次配平酸根離子,此題中是Cl—,再確定產物中還有水,接著根據氫原子數守恒確定水的序數,最后根據氧原子是否配平檢查整個反響式是否全部配平。以此得配平后的結果為1、6、14、2、2、6、3、7H2O。其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見以以以下列圖??偨Y:1、此題屬學科內綜合,是目前理科綜合或文科綜合考試中一種常見的形式。2、確定反響式中缺少的產物的思路是:所缺的產物不可能是氧化產物或復原產物〔題目中有其他信息暗示者例外〕如果氧化產物或復原產物不確定反響方程式就無法配平。應是化合價不發生變化的元素間結合成的產物。如此題中的KCl、NaCl、H2O等。例題6:〔2002年全國高考〕將40mL1.5mo1·L-1的CuSO4溶液與30mL3mo1·L-1的NaOH溶液混合,生成淺藍色沉淀,假設溶液中c(Cu2+)或c(OH—)都已變得很小,可忽略,則生成沉淀的組成可表示為()A.Cu(OH)2B.CuSO4·Cu(OH)2C.CuSO4·2Cu(OH)2D.CuSO4·3Cu(OH)2方法:從溶液中離子物質的量的變化及電荷守恒進展分析。捷徑:混合前溶液中Cu2+的物質的量為0.06mol,SO42-為0.06mol,Na+的物質的量為0.09mol,OH-的物質的量為0.09mol?;旌虾笠蛉芤褐衏(Cu2+)或c(OH—)都已變得很小,故沉淀中有Cu2+0.06mol,OH-0.09mol,考慮到Na+不可能在沉淀中出現,根據電荷守恒,沉淀中還將有SO42-0.015mol。因此沉淀中Cu2+、SO42-、OH-三者的物質的量之比為4:1:6,得答案為D。總結:在對物質的組成進展分析時,要充分考慮到各種守恒關系。例題7:〔2002年全國高考〕碘跟氧可以形成多種化合物,其中一種稱為碘酸碘,在該化合物中,碘元素呈+3和+5兩種價態,這種化合物的化學式是()A.I2O3B.I2O4C.I4O7D.I4O方法:采用遷移類比法,從氯酸鉀遷移到碘酸碘,再改寫成氧化物的形式。捷徑:因氯酸鉀的化學式為KClO3,氯酸根離子為ClO3-,遷移知,碘酸根離子為IO3-,碘的化合價為+5價,又另一種碘元素呈+3價態,故碘酸碘的化學式為I(IO3)3,其氧化物的形式為I4O9,應選D??偨Y:在應用遷移類比時要充分考慮化合價的變化,如Fe3O4可寫成FeO·Fe2O3,而Pb3O4只能寫成2PbO·PbO2。例題8:〔1996年全國高考〕某化合物的化學式可表示為Co(NH3)xCly(x,y均為正整數)。為確定x和y的值,取兩份質量均為0.2140克的該化合物進展如下兩個實驗試樣溶于水,在硝酸存在的條件下用AgNO3溶液進展滴定(生成AgCl沉淀),共消耗24.0mL0.100mol/L的AgNO3溶液。在另一份試樣中參加過量NaOH溶液并加熱,用足量鹽酸吸收逸出的NH3,吸收NH3共消耗24.0mL0.200mol/LHCl溶液。試通過計算確定該化合物的化學式。(此題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0N14.0Cl35.5Co58.9)方法:根據反響過程和質量守恒定律,分別求出Co離子、NH3分子和Cl-三者物質的量的比例關系而獲解。捷徑:設n表示物質的量,m表示質量。根據題中反響得:n(NH3)=0.200mol/L×24.0×10-3L=4.80×10-3m(NH3)=4.80×10-3mol×17.0g/mol=8.16×10n(Cl-)=0.100mol/L×24.0×10-3L=2.40×10-3m(Cl-)=2.40×10-3mol×35.5g/mol=8.52×10m(鈷離子)=0.2140g-8.16×10-2g-8.52×10-2g=4.72×10-2n(鈷離子):n(NH3):n(Cl-)=1:6:3以此,該化合物的化學式為Co(NH3)6Cl3總結:在確定物質的組成時,既可以通過反響過程中的物質的量的比例關系求解,也可以通過化合價獲得結果。金鑰匙:例題1:以下電子式正確的選項是〔〕方法:同高考題例2。從化合物(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原子的電子式—→得失電子—→化合物或原子團電子式,對題中選項逐一分析的。捷徑:分析A選項,電子用兩種不同的符號表示,一種為“?〞號,另一種為“×〞號,從題中電子數分析知,×號表示氫原子的電子,因×號位置寫錯,故A選項錯誤。B選項中Na2S為離子化合物,書寫正確。C選項中CO2分子中電子總數多于原子中的電子總數,故C選項錯。D項中Cl-有一個負電荷,其周圍應有8個電子,D錯誤。以此得正確選項為B??偨Y:對有機化合物電子式的書寫,如能通過構造式去反推,將會迅速寫出。因構造式中巳用一根短線代表一對共用電子對。例題2:一些鹽的結晶水合物,在溫度不太高時就有熔化現象,既溶于自身的結晶水中,同時又吸收熱量,它們在塑料袋中經日曬能熔化,在日落后又可緩慢凝結而釋放熱量,可以調節室溫,稱為潛熱材料?,F有幾種鹽的結晶水合物的有關數據如下:Na2S2O3·5H2OCaCl2·6H2ONa2SO4·10H2ONa2HPO4·12H2O熔點℃40~5029.9232.3835.1熔化熱49.7kJ/相對分子質量g37.3kJ/相對分子質量g77.0kJ/相對分子質量g100.1kJ/相對分子質量g〔1〕上述幾種鹽中,最適合作潛熱材料的是、。〔2〕實際應用時最常用的〔根據來源和本錢考慮〕應該是。方法:考慮最適宜作潛熱材料的晶體不是從熔化熱數值上來比照分析,而應從單位質量的晶體吸收熱量的數值及熔點去思考。捷徑:最適宜作潛熱材料的晶體必須是易熔化且單位質量的晶體吸收熱量的效率高。三種物質單位質量的晶體在熔化時吸收的熱量分別為:Na2S2O3·5H2O=49.7kJ/248g=0.2kJ/gCaCl2·6H2O=37.3kJ/219g=0.17kJ/gNa2SO4·10H2O=77.0kJ/322g=0.24kJ/gNa2HPO4·12H2O=100.1kJ/357g=0.28kJ/g再結合各晶體的熔點可知最適宜作潛熱材料的是Na2SO4·10H2O和Na2HPO4·12H2O。在實際中應用的潛熱材料應是廉價的且容易獲得的晶體,故為Na2SO4·10H2O。總結:這是一道信息遷移題,一般在分析解題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在承受新信息后,將新信息與已有的舊知識相結合,形成新的知識網絡,并進一步從這種新形式的網絡中提取有關的知識塊,遷移到題設的情境中去,迅速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解決所提出的問題。例題3:維生素C〔簡稱Vc,化學式為C6H8O6〕是一種水溶性物質,其水溶性呈酸性,人體缺乏Vc易得壞血癥,故Vc又稱抗壞血酸。Vc具有較強的復原性,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在新鮮的水果、蔬菜和乳制品中都富含Vc,如新鮮橙汁中Vc的含量在500mg/L左右。Vc與I2能發生如下反響:C6H8O6+I2=C6H6O6+2HI,I2遇淀粉變藍。請答復以下問題:(1)Vc與I2的反響是否為氧化復原反響氧化劑是哪種物質(2)假設上述反響在水溶液中進展,請寫出反響的離子方程式?!蔡崾荆篊6H8O6和C6H6O6均為難電離的有機物分子,HI的水溶液是強酸溶液〕(3)上述反響能否用于檢驗Vc是否變質方法:此題屬于信息給予題,解題關鍵是尋找與題目相關的有用信息,結合氧化復原反響及離子方程式的知識解決問題。捷徑:〔1〕從反響C6H8O6+I2=C6H6O6+2HI可知碘元素的化合價由0→—1,化合價降低,則I2被復原,應為氧化劑,該反響屬氧化復原反響。〔2〕根據題意其離子方程式為C6H8O6+I2=C6H6O6+2H++2I—?!?〕題給信息告訴我們,Vc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如果Vc已被氧化,就不會與I2發生上述反響。參加的I2未被復原,能與淀粉反響變藍。所以能用于檢驗Vc是否變質??偨Y:該題中,雖然C6H8O6和C6H6O6中碳元素的化合價并未給出,但不能認為缺少判斷條件,因為根據氧化復原反響的對立統一關系,在同一化學反響中,有化合價的降低,必然有化合價的升高。解題時要善于把握有用信息,并納入已有的知識信息網絡中,以便不被雜亂無章的無用信息所左右。例題4:向BaCl2溶液中滴入某未知濃度的H2SO4溶液至反響恰好完全,結果發現:反響前〔指未參加H2SO4溶液前〕溶液的質量與反響后所得溶液的質量恰好相等。則參加H2SO4溶液的百分比濃度為〔〕A.98%B.75%C.42%D.25%方法:由反響式BaCl2+H2SO4=BaSO4↓+2HCl可知,反響前后溶液的質量相等,說明參加的H2SO4溶液的質量與生成的BaSO4沉淀的質量相等。以此可根據質量恒等列式計算。捷徑:假設生成1molBaSO4,則m(H2SO4)溶液=m(BaSO4)=233g。H2SO4%=╳100%≈42%。總結:“反響前溶液的質量與反響后所得溶液的質量恰好相等〞是此題的關鍵點。例題5:在空氣中將氫氧化鋅和鋅粉的混合物灼燒至恒重,假設所得物質的質量與原混合物的質量相等,求原混合物中氫氧化鋅和鋅粉的百分含量。方法:題目未給出任何數據,乍看似乎很難入手。但也不難發現,鋅在空氣中灼燒后得ZnO,而使其質量增加;Zn(OH)2在空氣中灼燒后得到的固體物質也是ZnO,同時失去水而使其質量減少。這里Zn變成ZnO增加的量與Zn(OH)2變成ZnO減少的量相等。因此,利用兩個差值關系式建設等式,即可求出兩種成分的百分含量。捷徑:設原混合物中Zn粉的物質的量為xmol,Zn(OH)2的物質的量為ymol。2Zn+O22ZnO增值Zn(OH)2ZnO+H2O減少值2mol32g32g1molxmol32x/2gymol18yg根據題意得:32x/2=18y,16x=18y,X/y=9/8∴Zn%=×100%=42.48%Zn(OH)2%=1—42.48%=57.2%總結:此題不僅可以用上述方法,還可以利用守恒法,即Zn元素守恒求解。同樣可設原混合物中Zn為xmol,Zn(OH)2為ymol,根據質量守恒和Zn元素守恒得:65x+99y=81(x+y),同樣解得X/y=9/8。例題6:Fe3O4可寫成FeO·Fe2O3,假設看成一種鹽時,又可寫成Fe〔FeO2〕2,根據化合價和這種書寫方法,假設將Pb3O4用上述氧化物形式表示,其化學式可寫成,看成鹽可寫成。方法:從化合價去分析而獲得結果。捷徑:Pb與Fe在氧化物中的價態并不一樣,Fe分別呈+2、+3價,而Pb則分別為+2、+4價,故氧化物形式為2PbO·PbO2,鹽的形式為Pb2〔PbO4〕??偨Y:局部考生將化學式分別寫成PbO·Pb2O3、Pb〔PbO2〕2。出現錯解的原因是未考慮化合價的不同,生搬硬套題中規律所致。例題7:以下說法中,正確的選項是〔〕A.一個氮原子的質量就是氮的相對原子質量B.一個碳原子的質量約為1.99×10—23C.氧氣的摩爾質量在數值上等于它的相對分子質量D.氫氧化鈉的摩爾質量是40g方法:根據根本概念逐一分析。捷徑:質量的單位為kg或g等,而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為1〔通常不寫出〕,一個氮原子的質量約為2.33×10—23g,而氮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4,故A不正確;一個碳原子的質量可以根據碳原子的摩爾質量和阿伏加德羅常數計算出:12g·mol—1/6.02×1023mol—1=1.99×10—23g,B項正確;氧氣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2,其摩爾質量為32g·mol—1或0.032kg·mol—1,因此只有在摩爾質量的單位用g·mol—1時,物質的摩爾質量在數值上才等于它的相對分子質量,故C項不正確;氫氧化鈉的摩爾質量是40g·mol—總結:此類試題所涉及的知識內容較多,在解題時要多方分析,慎重審題。例題8:(1)“酸性氧化物肯定是非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肯定是酸性氧化物〞,上述兩種說法哪種說法正確還是兩種說法都正確,兩種說法都不正確簡述其理由。(2)“堿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肯定是堿性氧化物〞,上面兩種說法哪個正確為什么(3)“既能跟酸反響,又能跟堿反響的化合物都屬于兩性化合物〞的論述你認為是否正確,并做簡要分析。方法:此題為一氧化物局部的概念題,既要考慮普遍規律,又要考慮特殊情況。捷徑:(1)“酸性氧化物肯定是非金屬氧化物〞的說法不正確。如Mn2O7、Cr2O3等變價金屬的高價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卻不是非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肯定是酸性氧化物〞的說法同樣不正確,H2O、NO、H2O2等氧化物都是非金屬氧化物,但卻不是酸性氧化物。(2)“堿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屬氧化物〞的說法正確,“金屬氧化物肯定是堿性氧化物〞的說法不正確,如Al2O3是兩性氧化物,Na2O2是過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它們都是金屬氧化物,卻不是堿性氧化物。3.不正確,弱酸的酸式鹽如NaHS,可與酸反響生成H2S,與堿反響生成Na2S,但不是兩性化合物;又如弱酸弱堿鹽(NH4)2CO3,可與鹽酸反響放出二氧化碳,又可與氫氧化鈉共熱產生氨氣,但(NH4)2CO3并不是兩性化合物。只有Al2O3、Al(OH)3、等化合物才是兩性化合物。總結:在解答此類試題時,要注意不能將一般規律無限推廣。聚寶盆:知識定律的合理應用是正確解題的前提。有的學生在解題時,未及認真仔細分析題意,未及透徹理解題中每個概念的含義,未及認識題中條件之間的相互聯系,錯誤地選用某些知識或化學定律便著手解答,從而造成知識性錯誤?;瘜W概念和化學定律是解題的依據,對根本概念和定律一知半解而出錯在解題中占比例較多。常見的表現有:對根本概念理解不透徹,對相近概念區分不清,抓不準化學問題和化學過程的根本要素,從而造成知識性錯誤。形式地記憶公式、定律,無視其成立的條件;機械地記住某些規律的結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對公式、規律的本質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不問青紅皂白,生硬地加以套用,以此也往往造成知識性錯誤。熱身賽:1.在測定液態BrF3導電時發現,20℃時導電性很強,說明該化合物在液態時發生了電離,存在陰、陽離子。其它眾多實驗證實,存在一系列有明顯離子化合物傾向的鹽類,如KBrF4、〔BrF2〕2SnF6、ClF3·BrF3等。由此推斷液態BrF3A.Br3+和Fˉ B.Br2Fˉ和FˉC.BrF2+和BrF4ˉ D.BrF32ˉ和BrF2.在反響FeS2+CuSO4+H2O→Cu2S+FeSO4+H2SO4(未配平)中,當有7mol電子發生轉移時,以下說法錯誤的選項是()A.被氧化的硫原子與被復原的硫原子物質的量之比為7:3B.復原產物與氧化產物的物質的量之比7:3C.產物中FeSO4的物質的量為molD.產物中H2SO4的物質的量為4mol3.X和Y兩種物質混合后發生的反響通過以下步驟進展:X+Y=Z,Y+Z=W+X+V,由此做出的以下判斷正確的選項是〔〕A.X是催化劑;B.Z是催化劑;C.該反響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2Y=W+V;D.該反響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2Y+Z=W+V。4.以下表達正確的選項是〔〕A.兩種元素構成的共價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學鍵都是極性鍵B.含有非極性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價化合物C.只要是離子化合物,其熔點就一定比共價化合物的熔點高D.只要含有金屬陽離子,則此物質中必定存在陰離子5.某元素的碳酸鹽的相對分子質量為M,它同價態的溴化物的相對分子質量為N,則該元素在這兩種化合物中的價態是()A.B.C.D.或6.用以下方法制取O2:KClO3(MnO2)受熱分解,Na2O2加水,H2O2中加MnO2,KMnO4受熱分解。假設制得一樣質量的氧氣,反響中上述各物質(依編號順序)的電子轉移數目之比是()A.3∶2∶2∶4B.1∶1∶1∶1C.2∶1∶1∶2D.1∶2∶17.據權威刊物報道,1996年科學家在宇宙中發現了H3分子。請答復:(1)H3和H2是:A.氫的同位素B.氫的同素異形體C.同系物D.同分異構體(2)甲、乙、丙、丁四位學生對上述認識正確的選項是:甲認為上述發現絕對不可能,因為H3的分子違背了共價鍵理論乙認為宇宙中還可能存在另一種氫單質,因為氫元素有三種同位素必然會有三種同素異形體丙認為如果上述發現存在,則證明傳統的價鍵理論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繼續開展丁認為H3分子實質上是H2分子與H+離子以配位鍵結合的產物,應寫成H3+8.有四種化合物W〔通常狀況下是氣體〕、X〔通常狀況下是液體〕、Y和Z〔通常狀況下是固體〕,都是由五種短周期元素A.B、C.D、E中的元素組成。:①A.B、C、D、E元素原子序數依次增大,且A與D同主族,C與E同主族,B與C同周期。②W由A和B組成,且W的分子中,原子個數比為A:B=1:1;X由A和c組成,且X分子中原子個數比為A:C=1:1;Y由C和D組成,屬離子化合物,且測得Y固體中原子個數比C:D=1:1;Z由D和E組成,屬離子化合物,且其中陽離子比陰離子少一個電子層。由此可推知四種化合物的化學式分別是:W:X:Y:Z:9.稱取mgNa2CO3,正好與20mLHCl全部反響生成CO2、H2O和NaCl〔1〕這種HCl的物質的量的濃度為〔2〕假設上述mgNa2CO3中混有K2CO3,那么這種HCl的實際濃度比〔1〕中的值要〔大或小〕10.化合物E〔含兩種元素〕與NH3反響,生成化合物G和H2?;衔颎的相對分子質量約為81,G分子中硼元素〔B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0.8〕和氫元素的質量分數分別為40%和7.4%。由此推斷:〔1〕化合物G的化學式為______;〔2〕反響消耗1mol氨,可生成2mol氫氣,組成化合物E的元素是______和______?!?〕1molE和2mol氨恰好完全反響,化合物E的化學式為______。11.有如下表達:〔1〕元素的原子量是該元素的質量與12C原子質量的的比值,〔2〕質子數一樣的微粒均屬于同一種元素,〔3〕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的一種微粒,〔4〕原子是在物質變化中的最小微粒,〔5〕同一種元素組成的單質是純潔物,〔6〕原電池是把化學能轉變為電能裝置,〔7〕金屬腐蝕的實質是金屬原子失去電子被氧化的過程,其中正確的選項是________。12.瀝青鈾礦主要成分的化學式為U3O8。歷史上,柏齊里烏斯把U的相對原子質量定為120,門捷列夫建議改為240,阿姆斯特朗又認為是180?,F已證明門氏正確,請推測柏氏與阿氏給瀝青鈾礦寫的化學式。13.過氧化氫(H2O2)俗名雙氧水,醫療上可作外科消毒劑。(1)H2O2的電子式為_____。(2)將雙氧水參加經酸化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溶液的紫紅色消褪了,此時雙氧水表現出____性。(3)久置的油畫,白色部位(PbSO4)常會變黑(PbS),用雙氧水揩擦后又恢復原貌,有關反響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14.將純潔的H2通過灼熱的固體CrCl3時,能發生復原反響,測知HCl是唯一的氣體產物,而CrCl2、CrCl、Cr等可能的復原產物均為不揮發固體。假設反響器中含有0.3170g無水CrCl3,當向容器中通入0.1218molH2,使溫度升至327℃時發生復原反響,待反響完畢后容器中氣體(H2和HCl)的總物質的量是0.1238mol。則CrCl3的復原產物是_____15.有一種含氧酸Hn+1RO2n,其分子量為M,則R的原子量為____,該酸中R的化合價是____,這種酸被堿中和能生成_____種鹽,其中____種是酸式鹽,在R的氣態氫化物中R的化合價為_____。16.酸堿質子理論認為:凡能給出質子(H+)的物質都是酸,凡能承受(或結合)質子的物質都是堿,酸堿反響就是質子的轉移(即傳遞)過程。根據酸堿質子理論判斷,以下微粒:HS-、CO32-、HPO42-、NH4+、H2S、HF、H2O其中即可作為酸又可作為堿的是____。大檢閱:C2.A3.AC4.B5.D6.C7.〔1〕B;〔2〕C8.W:C2H2X:H2O2Y:Na2O2Z:Na2S9.〔1〕mmol/L,〔2〕偏??;〔3〕偏小10.〔1〕B3N3H6〔2〕B、H〔3〕B2H611.〔6〕〔7〕12.U3O4、UO213.14.CrCl15.M-33n-13n-1n+1n-(9-3n)16.HS-、HPO42-、H2O策略2物質的量方面試題的求解技巧金點子:“物質的量〞是中學化學計算的核心。從微觀到宏觀,從固體到氣體,從純潔物到混合物中的各類計算,均要用到物質的量。在溶液方面,還要涉及到溶解度、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求算及溶液中各種守恒關系的分析。對氣體來說,在解題時要特別注意氣體所處的外界條件,因溫度、壓強不同,等物質的量的氣體所占的體積不同。對于NO2方面的試題,還要考慮后續反響,即NO2與N2O4的平衡轉換。對混合物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的分析,既要考慮反響,還要考慮反響進展的程度及過量問題。經典題:例題1:〔2001年全國高考〕在100mL0.10mol·L-1的AgNO3溶液中參加100mL溶有2.08gBaCl2的溶液,再參加100mL溶有0.010molCuSO4·5H2O的溶液,充分反響。以下說法中正確的選項是〔〕A.最終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溶液B.最終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質的量的兩種化合物的混合物C.在最終得到的溶液中,Cl-的物質的最為0.02molD.在最終得到的溶液中,Cu2+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01mol·L-1方法:通過溶液中的離子進展整體分析。捷徑:題中n〔Ag+〕=0.1L×0.1mol·L—1=0.01mol,n〔Ba2+〕=2.08g/208g·mol—1=0.01mol,n〔Cl—〕=0.02mol,n〔Cu2+〕=0.01mol,n〔SO42—〕=0.01mol,所以生成n〔AgCl〕=0.01mol,n〔BaSO4〕=0.01mol。生成AgCl、BaSO4兩種白色沉淀,它們物質的量相等。在生成的溶液中n〔Cl—〕=0.02mol—0.01mol=0.01mol,Cu2+未參加反響,所以溶液顯藍色,反響后溶液的體積大約為200mL,所以C〔Cu2+〕=0.05mol·L—1。以此正確的選項是B??偨Y:這是集化學計算,實驗現象描述為一體的學科內綜合試題。盡管難度不大,但很有新意。例題2:〔2001年上海高考〕設NA為阿佛加德羅常數,以下說法不正確的選項是〔〕A.標準狀況下的22.4L辛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數為8NAB.18g水中含有的電子數為10NAC.46g二氧化氮和46g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數均為3NAD.在1L2mol·L—1方法:根據題意對選項逐一化解。捷徑:A.在標準狀況下,辛烷是液體,22.4L液態辛烷物質的量要比1mol大得多,所以A選項錯誤。B.18g水為1mol水,其中含有的電子數為10mol。C.NO2和N2O4具有一樣的最簡式,一樣質量的NO2和N2O4必然含有一樣數目的原子。46gNO2即為1molNO2共含有3mol原子。D.n〔NO3—〕=1L×2mol/L×總結:此類試題是高考試卷中的熱點題型,在解答此類試題時,一要注意物質所處的狀態,二要理清微粒間的聯系。例題3:〔1997年全國高考〕分別取等質量80℃的甲、乙兩種化合物的飽和溶液,降溫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質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無結晶水A.20℃時,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B.80C.溫度對乙的溶解度影響較大D.溫度對甲的溶解度影響較大方法:從溫度對溶解度的影響分析。捷徑:溶解度是在一定溫度下,在100g溶劑中制成飽和溶液時,所溶解溶質的質量。由于取等質量甲、乙兩種溶液,其中含水的質量不知道,無法推斷其溶解度的大小。但降低一樣的溫度,甲析出的質量大于乙,所以溫度對甲的溶解度影響較大。應選D??偨Y:有關溶解度方面的試題,在解題時既要考慮某一溫度下溶解度的大小,又要考慮溫度變化時溶解度的改變量。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溶液不是飽和溶液,則不能利用溶解度進展有關計算。例題4:〔1993年全國高考〕右圖是幾種鹽的溶解度曲線。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A.40℃時,將35g食鹽溶于100g水中,降溫至0℃時B.20℃時,硝酸鉀飽和溶液的質量百分比濃度是C.60℃時,200g水中溶解80g硫酸銅達飽和。當降溫至30℃時,可析出D.30℃時,將35g硝酸鉀和35g食鹽同時溶于100g水中,蒸發時,方法:從溶解度曲線進展分析比照。捷徑:從溶解度曲線可知,A選項中,0℃時,NaCl的溶解度為35.7g,所以35gNaCl溶于100g水中,0℃時未飽和,不能析出晶體。20℃時,KNO3的溶解度為31.6g,則KNO3的質量分數為×100%=24%,所以B不正確。C中60℃時,CuSO4的溶解度為40g,30℃CuSO4的溶解度為25g,280gCuSO4的飽和溶液,從60℃降到30℃,則析出無水CuSO430g,假設析出CuSO4·5H總結:有關溶解度曲線的分析與計算,既要分析某一溫度下的具體數值,又要考慮曲線的變化。例題5:〔2001年全國高考〕標準狀況下,用一定量的水吸收氨氣后制得濃度為12.0mol·L-1、密度為0.915g·cm-3的氨水。試計算1體積水吸收多少體積的氨氣可制得上述氨水。〔此題中氨的式量以17.0計,水的密度以1.00g·cm-3計〕方法:從氨水的濃度求得氨氣的質量與水的質量,反推求得其體積比。捷徑:1.00L該氨水中含氨的質量為:12.0mol×17.0g·mol-1其體積在標準狀況下為:12.0mol×22.4L·mol-11.00L該氨水中含水的質量為:1.00L×915g·L-1-12.0mol×17.0g·mol-1其體積為:[1.00L×915g·L-1-12.0mol×17.0g·mol-1]/1000g·L-1=378=3781體積水吸收378體積NH3氣〔標準狀況〕。總結:此題也可通過設出溶解氨氣的體積,再與濃度相聯系,列出方程式求解。例題6:〔1993年全國高考〕硫酸銀的溶解度較小,25℃時,每100g水僅溶解0.836g(1)25℃時,在燒杯中放入6.24g硫酸銀固體,加200g水,經充分溶解后,所得飽和溶液的體積為200mL。計算溶液中Ag+(2)假設在上述燒杯中參加50mL0.0268mol/LBaCl2溶液,充分攪拌,溶液中Ag+的物質的量濃度是多少?(3)在(1)題燒杯中需參加多少升0.0268mol/LBaCl2溶液,才能使原溶液中Ag+濃度降低至0.0200mol/L?方法:在充分考慮溶解量的情況下,依靠溶解度進展求算。捷徑:(1)在燒杯中放入6.24g硫酸銀固體,再加200g水,Ag2SO4固體不能全部溶解,以此溶液中Ag+的物質的量濃度即為飽和溶液中Ag+的物質的量濃度,即(2)Ag2SO4飽和溶液的濃度與BaCl2溶液的濃度相等,但體積比為4:1,因而參加反響的Ag2SO4的質量僅為原溶液中Ag2SO4質量的1/4。根據原參加的水和Ag2SO4固體的質量以及Ag2SO4的溶解度可判斷,即使BaCl2反響后,尚有多余的Ag2SO4固體,因而最后溶液仍為Ag2SO4飽和溶液,c(Ag+)不變。因為Ag2SO4固體過量,該溶液仍為Ag2SO4飽和溶液。所以c(Ag+)=0.0536mol/L。(3)設參加的BaCl2溶液的體積為VL,則(mol/L)(mol/L)V=0.489總結:在參加某種物質使沉淀發生轉化時,必須考慮溶液中的溶質和未溶解的溶質。如該題,如果參加BaCl2的物質的量超過溶液中的Ag2SO4和未溶解的Ag2SO4的物質的量,則溶液中的Ag+將由AgCl的溶解提供。金鑰匙:例題1:0.25L1mol/LAlCl3溶液和750ml1mol/LNaCl溶液中Cl方法:兩者Cl—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與兩者的體積無關,故0.25捷徑:1mol/LAlCl3溶液中c(Cl—)為3mol/L,1mol/LNaCl溶液中C(Cl—)為1mol/L,其物質的量濃度之比為3∶1??偨Y:審題時,物質的量與物質的量濃度必須分清,此類干擾信息巳屢次出現在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例題2:在t℃時,硫酸銅的溶解度為Ag。該溫度下,在〔100+A〕g飽和硫酸銅溶液中,投入Ag無水硫酸銅粉末后,得到一定量的藍色硫酸銅晶體,問該晶體投入到多少克水中才能使溶液在t℃恰好飽和方法:解答該題有兩種解法。方法一:根據溶解度數值,首先求算析出硫酸銅晶體的量,再根據析出晶體量及溶解度值求算所需溶劑量。方法二:分析前后兩種溶液,均為飽和溶液,以此將前面的溶液看作不變,只需將Ag無水硫酸銅投入水中制得飽和溶液即可。捷徑:根據硫酸銅的溶解度知,原〔100+A〕g飽和硫酸銅溶液中含溶劑水100g,含溶質無水硫酸銅Ag。該溶液中參加無水硫酸銅Ag后,這樣整個體系中就有2Ag溶質。故要使該體系〔2Ag溶質和100g溶劑〕成為飽和溶液,還需參加100g溶劑水。這就是說析出的晶體溶解在100g水里恰好成為飽和溶液。總結:方法一思考雖然正確,但計算量大,關系轉化復雜,容易造成錯誤,方法二在于一開場就將前后兩個溶液統一起來考慮,以此便很容易得到正確的結論。例題3:阿伏加德羅常數〔NA〕、物質的量〔n〕和粒子數〔N〕之間有如下關系:NA=N/n。測定阿伏加德羅常數有多種方法,其中電解法是常用的方法。試答復以下有關問題。(1)實驗室有同樣濃度的NaCl、CuSO4、AgNO3、H2SO4等溶液。假設實驗過程中不考慮電極上的析出物與電解后的溶液之間的反響,則你認為選用哪一種溶液作為電解液,實驗既簡便、測定結果誤差又小,并說明其理由。(2)采用你所選定的溶液來實驗,至少應測定哪些數據〔3〕假設1個電子的電量〔符號為q〕,選定符號代表有關數據,列出求算阿伏加德羅常數〔NA〕的數學表達式。方法:從實驗簡便、測定誤差小來選擇電解質溶液,再通過電解過程中電極的析出量來求算阿伏加德羅常數。捷徑:〔1〕因產生的氣體體積較難測定準確,故不選用NaCl或H2SO4溶液,又在同樣條件下,通過等量的電量時,固體析出量越多,稱量和計算時產生的誤差越小,故該實驗以選AgNO3溶液作電解液較好。(2)根據題中公式NA=N/n,要求準確測出通過電路的電子數——N〔e〕及電極所析出Ag的物質的量——n〔e-〕,至少應測定電流強度、通電時間、及電解產物Ag的質量?!?〕根據〔2〕對缺省數據設定符號,如以I代表電流強度,以t代表通電時間,以m代表析出Ag的質量,而要求出Ag的物質的量,還需要的數據為Ag的摩爾質量,設用M表示,以此得:NA=N〔e-〕/n〔e-〕==ItM/qm總結:該題以實驗分析為過程,以阿伏加德羅常數的獲得為終結點,對實驗溶液的選定、缺省數據確實定及阿伏加德羅常數的表達進展了層層設問。此類試題不僅考察了考生的實驗能力、過程分析能力,還考察了考生的比照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學科綜合能力。例題4:難溶的銀鹽中,醋酸銀溶解度相對較大,當V1mLamol/LCH3COONa溶液和V2mLamol/LAgNO3溶液混合發生反響時,欲使得到CH3COOAg的沉淀量較接近理論值,則V1和V2的關系是。簡述理由。方法:通過溶解平衡知識分析而獲解。捷徑:實際沉淀量與理論沉淀量之誤差在于CH3COOAg在溶液中溶解量的多少。醋酸銀在溶液中的溶解平衡可表示為:CH3COOAg〔s〕CH3COO—+Ag+,因其溶解度較大,故為了使CH3COOAg的沉淀量較接近理論值,必須使其中一種離子過量,以促使溶解平衡向醋酸銀方向移動,故V1和V2的關系為V1≠V2。總結:該題不少考生由于未從溶解平衡角度去分析,錯誤認為,當CH3COONa和AgNO3恰好完全反響時,CH3COOAg的沉淀量最多,因而其值較接近理論值,得出V1=V2的錯誤結論。出現錯解的原因是對溶解平衡的概念含混不清所致。例題5:取0.45molNaOH、0.35molNa2CO3和0.2molNaHCO3溶于水,在混合溶液中逐滴參加鹽酸,反響明顯地分三個階段進展。設參加鹽酸的物質的量為nmol,溶液中隨鹽酸的參加NaCl、Na2CO3、NaHCO3的物質的量分別為xmol、ymol、zmol,試求x=f〔n〕、y=f〔n〕、z=f〔n〕的函數關系式,并作出相應的函數圖象。方法:在理解三個階段反響的根基上,分別對物質在各階段物質的量進展分析,通過反響找規律,然后以完全反響的點為基點作圖。捷徑:三物質混合后溶于水,由于NaOH和NaHCO3反響生成Na2CO3,且NaOH過量,故溶液實際為NaOH和Na2CO3的混合液,其物質的量分別為0.25mol和0.55mol。逐滴參加鹽酸時,三步反響及其物質的量之間的關系如下:NaOH+HCl=NaCl+H2O0.25mol0.25mol0.25molNa2CO3+HCl=NaCl+NaHCO30.55mol0.55mol0.55mol0.55molNaHCO3+HCl=NaCl+CO2↑+H2O0.55mol0.55mol0.55mol各步反響消耗鹽酸總量的臨界點分別為0.25mol,0.8mol,1.35mol。求:x=f〔n〕由方程式知,當0﹤n≦1.35時,根據氯離子〔或鈉離子〕守恒有:x=n。當n﹥1.35時,鹽酸過量,不再有NaCl產生,故x=f〔n〕的函數表達式為:x=n〔0﹤n≦1.35〕;x=1.35〔n﹥1.35〕。圖象如圖1所示。求:y=f〔n〕;z=f〔n〕a、當0﹤n≦0.25時,參加的鹽酸與NaOH反響,溶液中Na2CO3不變,故:y=0.55,z=Ob、當0.25﹤n﹤0.8時,參加鹽酸發生第二步反響,根據反響方程式有:1/〔0.55—y〕=1/〔n—0.25〕y=0.8— n1/z=1/〔n—0.25〕z=n—0.25c、當0.8﹤n≦1.35時,第二步反響已完全,參加鹽酸發生第三步反響,根據方程式有:y=01/〔0.55—z〕=1/〔n—0.8〕z=1.35—nd、當n﹥1.35,即繼續參加鹽酸時,第三步反響已經完全,y=0,z=0。綜上所述有:y=0.55〔0﹤n≦0.25〕y=0.8—n〔0.25﹤n≦0.8〕y=0〔n﹥0.8〕z=0〔0﹤n≦0.25或n﹥1.35〕z=n—0.25〔0.25﹤n≦0.8〕z=1.35—n〔0.8﹤n≦1.35〕圖象如圖2和圖3所示。nn1.35x1.35nn0.550.55yz0.250.81.350.80.25圖1圖2圖3總結:根據函數式作出相應圖像時,由于絕大多數函數是直線方程,故實際作圖可根據起點、拐點、終點直接作出圖像。例題6:在2LFe2〔SO4〕3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參加30g純鐵粉,最后得到2L0.25mol/L的FeSO4溶液以及26g固體沉淀物。求原混合溶液中Fe2〔SO4〕3和CuSO4的物質的量濃度。方法:過量判斷。首先根據題中數據,判斷出26g為何物質,而后列方程求解。FeSO4捷徑:FeSO4FeFe2(SO4)3FeCu,有無FeCuSO4Cu,有無Fe從Fe+Fe2〔SO4〕3=3FeSO4及Fe+CuSO4=FeSO4+Cu可知:生成0.5molFeSO4需Fe0.5/3mol~0.5mol,故鐵過量。3n[Fe2〔SO4〕3]+n〔CuSO4〕=0.25mol/L×2L30g—{n[Fe2〔SO4〕3]+n〔CuSO4〕}×56g/mol+n〔CuSO4〕×64g/mol=26g解得n[Fe2〔SO4〕3]=0.1mol,n〔CuSO4〕=0.2molc[Fe2〔SO4〕3]=0.1mol/2L=0.05mol/Lc[Cu〔SO4〕]=0.2mol/2L=0.1mol/L總結:也可根據0.5molFeSO4中含Fe2+0.5mol,而參加的Fe為30g÷56g/mol﹥0.5mol判斷出Fe過量。例題7:密度為0.91g/mL的氨水,質量百分比濃度為25%〔即質量分數為0.25〕,該氨水用等體積的水稀釋后,所得溶液的質量百分比濃度為〔〕A.等于12.5%B.大于12.5%C.小于12.5%D.無法確定方法:先通過等質量分析求得中間值,再遷移到等體積。捷徑:兩種質量百分比濃度不一樣的同種溶液,只有等質量混合時,混合溶液的質量百分比濃度才能是二者的中間值(此題即為12.5%),現在水的密度〔1.0g/mL〕大于氨水的密度〔0.91g/mL〕,當它們等體積混合后,水的質量比一半多,所以混合溶液的質量百分比濃度一定小于中間值12.5%。答案為C??偨Y:此類試題在解答時,一定要分清等質量,還是等體積。例題8:把30℃的飽和KNO3溶液112.5g,冷卻到0℃時有15g固體析出,求0℃時KNO3的溶解度〔30℃時KNO方法:利用不同溫度下溶解度的差量進展計算。捷徑:設0℃時KNO3的溶解度為x,則30℃降到KNO3溶液量→析出KNO3晶體〔100+50〕g〔50g—x〕112.5g150g︰〔50g—x〕=112.5g︰15g,解得x=30g總結:在運用溶解度之差求算溶解度時,一定要注意原溶液為飽和溶液。例題9:天平兩端各放一只質量相等的足量的稀鹽酸,將物質的量相等的鎂和鋁分別放入左盤和右盤的燒杯中,待反響完畢后在哪一盤的燒杯中還需參加多少克同種金屬天平才能平衡方法:根據天平平衡時兩邊的質量相等進展比對。捷徑:設Mg和Al的物質的量均為amol。左盤:Mg+2HCl=MgCl2+H2↑溶液增重1mol2gamol22ag右盤:2Al+6HCl=2AlCl3+3H2↑溶液增重2mol6gamol24ag∵24a﹥22a,∴左盤輕2ag。要使天平平衡,左盤燒杯中應再增加2ag。為此設需參加Mg的質量為x。Mg+2HCl=MgCl2+H2溶液增重24gx2agx=ag。總結:對于天平類平衡題,一般都是根據天平兩邊的質量相等進展求算。聚寶盆:物質的量的正確求算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不少考生解題過程中,在未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之前,便依靠熟題效應,對題設條件以點概面、以偏概全而形成錯誤。如不注意反響物的狀態,不注意外界條件等。由于不深入的觀察思考,浮光掠影地看題、審題,在此類試題的解題中也經常出現。如將物質A看成B、無視過量問題、無視平衡問題、無視對題中隱含條件的分析等。以此造成分析不完整、答案殘缺不全,對于與問題相關的多個因素顧此失彼。熱身賽:1.在托盤天平兩邊放有濃度和質量都相等的兩杯鹽酸,向左盤杯中放入碳酸鈉,同時向右盤杯中放入與碳酸鈉等質量的鋅。投放物反響完畢,鹽酸有余,則天平狀態為()A.保持平衡B.左盤低C.右盤低D.右盤高2.設N0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A.100mL0.4mol/L的甲酸中含甲酸的分子數為0.04N0B.在標準狀態下,22.4L乙烷與乙烯的混合氣體,含碳原子數為2N0C.體積一樣的物質,含的分子數一樣D.N0個23Na原子的質量為233.有ag濃度為15%的硝酸鈉溶液,假設想將其濃度變為30%,可采用的方法是()A.蒸發掉g溶劑B.蒸發掉溶劑的C.參加g硝酸鈉D.參加g硝酸鈉4.在密閉容器中充入H2、O2、Cl2的混合氣,通過電火花引發,3種氣體恰好完全反響,冷至室溫,測得所得鹽酸的質量分數為25.61%,則充入H2、O2、Cl2的物質的量之比是〔〕A.7:3:1B.5:2:1C.13:6:1D.8:3:25.右圖是A、B兩物質的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隨溫度變化的曲線,現分別在50gA和80gB中參加水150g,加熱溶解并都蒸去50g水后,冷卻到t1℃。以下表達正確的選項是()A.t1℃B.t1℃C.t1℃D.t1℃6.A(氣)+B(氣)C(氣),它們的體積比依次是1:3:2,如果A和B都是由兩個原子組成的分子,則C的分子式是()A.AB3B.A2BC.AB2D.A3D7.把xmolCO2通入含ymolCa(OH)2的澄清石灰水中,則以下表達中不正確的選項是〔〕A.當x≤y時,產生100xg沉淀B.當y≤x時,產生100yg沉淀C.當y<x<2y時,產生100(2y-x)g沉淀D.當2y≤x時,產生的沉淀將全部溶解8.將3.48gFe3O4完全溶解在100mL1mol/LH2SO4中,然后參加K2Cr2O7溶液25mL,恰好使溶液中的Fe2全部氧化為Fe3,Cr2O全部轉化為Cr3,則K2Cr2O7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A.0.05mol/LB.0.1mol/LC.0.2mol/LD.0.3molL9.273K、1.01×105Pa時,氫氣和氧氣的混合氣體amL,點火爆炸后恢復到原溫度和壓強時,氣體變為bmL,則原混合氣體中氧氣為()A.(a-b)mLB.mLC.bmLD.mL10.將含有2.05g某高價含氧酸的鈣鹽的溶液A與含1.20g碳酸鹽的溶液B混合,恰好完全反響,生成1.25g白色沉淀C。將濾去沉淀C的濾液蒸發,得到白色固體D,繼續加熱D時,D分解只得兩種氣態物質的混合物,在273℃、1×105Pa下,體積為3.36L,該氣體混合物充分冷卻后得到0.90g水,另一種氣態物質為氣態氧化物R2O。試答復:(1)白色沉淀C的物質的量為____mol。(2)A的摩爾質量為____,B的摩爾質量為____。(3)R2O與H2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____生成D的質量為____,D的摩爾質量為____,R2O的相對分子質量為____,R2O的化學式是____,D的化學式是____。(4)寫出A和B11.Ba(OH)2、NaHSO4、NaHCO3三種溶液,其中兩種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相等,且分別為第三種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的2倍,假設先將兩種酸式鹽溶液各取100mL混合反響后,再參加100mLBa(OH)2溶液,充分反響后,濾去白色沉淀,所得濾液僅含NaOH一種溶質,其濃度為0.9mol/L(不考慮混合時引起的溶液體積變化),計算原三種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12.加熱2.436gRCl2·mH2O晶體,使之失去全部結晶水,得到1.14gRCl2。把這些RCl2溶解于水配成200mL溶液,取出50mLRCI2溶液。正好和20mL0.3mol/L的AgNO3溶液完全反響。求(a)R是什么元素?(b)m的值。大檢閱:1.C2.BD3.AC4.C5.BD6.A7.B8.B9.BD10.(1)0.0125(2)164g/mol,96g(3)1:2,1g,80g/mol,44,N(4)Ca(NO3)2+(NH4)CO3=CaCO3↓+2NH4NO311.1.8mol/L1.8mol/L0.9mol/L或1.8mol/L0.9mol/L1.8mol/L12.(a)R—Mg(b)m=6策略3元素周期律、周期表試題的分析技巧金點子:元素周期律、周期表局部的試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根據概念判斷一些說法的正確性;二是比照粒子中電子數及電荷數的多少;三是原子及離子半徑的大小比照;四是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斷。此類試題的解法技巧主要有,逐項分析法、電子守恒法、比照分析法、分類歸納法、推理驗證法等。經典題:例題1:〔2001年全國高考〕以下說法中錯誤的選項是〔〕A.原子及其離子的核外電子層數等于該元素所在的周期數B.元素周期表中從IIIB族到IIB族10個縱行的元素都是金屬元素C.除氦外的稀有氣體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都是8D.同一元素的各種同位素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均一樣方法:依靠概念逐一分析。捷徑: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等于該元素所在的周期數,而離子由于有電子的得失,當失去電子時,其離子的電子層數不一定等于該元素所在的周期數,如Na+等。A選項錯。元素周期表中從IIIB族到IIB族10個縱行的元素都是過渡元素,均為金屬元素正確。氦的最外層為第一層,僅有2個電子,除氦外的稀有氣體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都是8正確。同一元素的各種同位素的化學性質幾乎完全一樣,而物理性質不同,D選項錯。以此得答案為AD??偨Y:此題要求考生對元素及元素周期表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雖不難,但容易出錯。例題2:〔2001年上海高考〕短周期元素的離子:aA2+、bB+、cC3-、dD-都具有一樣的電子層構造,則以下表達正確的選項是〔〕A.原子半徑A>B>D>CB.原子序數d>c>b>aC.離子半徑C>D>B>AD.單質的復原性A>B>D>C方法:采用分類歸納法。捷徑:首先將四種離子分成陽離子與陰離子兩類,分析其原子序數及離子半徑。陽離子為aA2+、bB+,因具有一樣的電子層構造,故原子序數a>b,離子半徑A<B;陰離子為cC3-、dD-,因具有一樣的電子層構造,故原子序數c<d,離子半徑C>D。再將其綜合分析,因四種離子具有一樣的電子層構造,故A、B位于C、D的下一周期,其原子序數為a>b>d>c,離子半徑A<B<D<C。故正確答案為C??偨Y:對于電子層構造一樣的單核離子,其核電荷越大,半徑越小。例題3:〔1998年全國高考〕X和Y屬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則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可表示為〔〕

A.XY B.XY2 C.XY3 D.X2Y3方法:先找出所屬元素,再分析反響情況。捷徑:根據題意X可能是Li或Si。假設X為Li,則Y為H,可組成化合物LiH即XY,假設X為Si則Y為Li,Li和Si不能形成化合物。因此得答案為A。總結:局部考生因未分析出X可能為Li,而造成無法解答。例題4:〔1998年全國高考〕X、Y、Z和R分別代表四種元素,如果aXm+、bYn+、cZn-、dRm-四種離子的電子層構造一樣(a、b、c、d為元素的原子序數),則以下關系正確的選項是〔〕A.a-c=m-n B.a-b=n-m C.c-d=m+n D.b-d=n+m方法:充分利用電子層構造一樣,列出恒等式獲得結果。捷徑:分析選項,根據電子層構造一樣,可得四種對應的恒等式:a-m=c+n,a-m=b-n,c+n=d+m,b-n=d+m,變形后可得答案為D??偨Y:陽離子的電子數=質子數-電荷數;陰離子的電子數=質子數+電荷數。例題5:〔1999年上海高考〕設想你去某外星球做了一次科學考察,采集了該星球上十種元素單質的樣品,為了確定這些元素的相對位置以便系統地進展研究,你設計了一些實驗并得到以下結果:單質ABCDEFGHIJ熔點〔℃〕﹣150550160210﹣50370450300260250與水反響√√√√與酸反響√√√√√√與氧氣反響√√√√√√√√不發生化學反響√√相對于A元素的原子質量1.08.015.617.123.831.820.029.63.918.0按照元素性質的周期遞變規律,試確定以上十種元素的相對位置,并填入下表:ABH方法:充分利用表中數據,結合元素周期性變化解題。捷徑:因為A、E不發生化學反響,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處于同一族,同理I、C,D和J,B、F、G、H由于化學性質相似,可能處于同一族。但D、J的相對原子質量相當接近,它們不可能處于同一族,而只能處于同一周期相鄰的族。同理H和F也處于同一周期相鄰的族中。然后按照相對原子質量小的元素其原子序數小的原則排列。以此獲得下表中的結果。AIBCDJGEHF總結:該題的解題方法技巧是:=1\*GB3①確定元素種類,B、F、G、H屬活潑金屬,D、J屬不活潑金屬,C、I屬非金屬,A、E屬惰性元素。=2\*GB3②按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由小到大排成一橫行,再把同類元素按相對原子質量自上而下排成一縱行。=3\*GB3③結合表中巳定位的A、B、H元素,確定其它元素的位置。解此題時,切忌與地球上存在的元素一一對應。例題6:〔1993年上海高考〕A、B、C、D四種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A、D同主族,B、C同周期。A、B組成的化合物甲為氣態,其中A、B原子數之比為4︰1。由A、C組成的兩種化合物乙和丙都為液態,乙中A、C原子數之比為1︰1,丙中為2︰1。由D、C組成的兩種化合物丁和戊都為固態,丁中D、C原子數之比為1︰1,戊中為2︰1。寫出分子式:甲、乙、丙、丁、戊;寫出B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跟丁發生反響的化學方程式:。方法:依據原子序數依次增大,列出關系進展分析。捷徑:由AB形成氣態氫化物甲中原子數比為4︰1,可知A為H,B為C,甲為CH4,又C的原子序數大于B,應為碳以后的元素,而乙、丙為液態可判斷為共價化合物推出為N、O、F或Si、P、S、Cl等,再由乙、丙的原子個數關系推為H2O2、H2O,最后丁、戊可定。以此得答案為:甲――CH4,乙――H2O2,丙――H2O,丁――Na2O2,戊――Na2O,其化學方程式為:2CO2+2Na2O2=2Na2CO3+O2總結:原子數之比為1︰1是該題的障礙點。局部考生因僅考慮XY型化合物,而未考慮X2Y2型化合物,造成無法作答的現象較多。金鑰匙:例題1:以下各組微粒半徑由小到大的排列順序正確的選項是〔〕A.Na<Si<PB.O2->Mg2+>Al3+C.Ca>Ba>Ca2+D.Cl->F>F-方法:根據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半徑的遞變規律及離子半徑的大小比照規律,在巧解巧算中簡約思維而獲得結果。捷徑:先看電子層數,層數越多半徑越大;當層數一樣時看核電荷數,核電荷數越大半徑越??;當層數和核電荷數都一樣時看核外電子數,核外電子數越多半徑越大。依據此原則可得:A選項P<Si<Na;B選項Al3+<Mg2+<O2-;C選項Ca2+<Ca<Ba2+;D選項F<F-<Cl-;對照選項可得答案為B??偨Y:微粒半徑比照原則:〔1〕陰離子半徑大于其原子半徑,陽離子半徑小于其原子半徑;〔2〕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徑由上到大依次增大,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徑從左至右依次減?。弧?〕具有一樣電子層構造的離子,核電荷數越大,半徑越小。例題2:以下各組物質中,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滿足最外層8電子構造的是〔〕A.BeCl2、PCl5B.PCl3、N2C.COCl2〔光氣〕、SF6D.XeF2、BF3。方法:根據選項逐一分析。捷徑:所有原子最外層滿足8電子構造的題中物質僅有:PCl3、N2、COCl2,故正確選項為B??偨Y:對ABn型分子,中心原子A是否滿足8電子構造的判斷方法是:如果A的化合價的絕對值+最外層電子數等于8,即滿足8電子構造,否則不滿足。例題3:A、B、C是元素周期表中相鄰的三元素,假設它們原子核外電子總數為33,則符合條件的A、B、C三種元素共有種組合,請盡列之。方法:通過建設位置模型,使A、B、C三元素間建設起更為明確的聯系,使思維有序和定向。捷徑:題中“相鄰〞是指上下、左右相鄰。據此A、B、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應有以下三種模型:〔Ⅰ〕〔Ⅱ〕〔=3\*ROMANIII〕〔田字格中任意三格〕題中還要求“它們原子核外電子總數為33”〔Ⅰ〕x—8xx+8x—8+x+x+8=33x=11……Nax—8=3……Lix+8=19……K〔Ⅱ〕x—1xx+1x—1+x+x+1=33x=11……Nax—1=10……Nex+1=12……Mg與題意矛盾,舍去。xx+1x+8x+9〔III〕共有四種可能:x+1+x+x+8=33x=8……Ox+1=9……Fx+8=16……Sx+x+8+x+9=33x=14/3〔舍去〕x+8+x+9+x+1=33x=5x+8=13……Alx+9=14……Six+1=6……Cx+9+x+1+x=33x=23/3〔舍去〕綜上分析,符合題意的A、B、C三種元素共有三種可能的組合,它們分別是Li,Na,K;O,S,F;C,Si,Al??偨Y:依據周期表中的位置建設元素間的相互關系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例題4:周期表中有些元素有“隔類相似〞現象〔即對角線相似〕,如Be、Al等,現用融熔LiCl電解,可得鋰和氯氣。假設用已潮解的LiCl加熱蒸干灼燒至熔融,再用惰性電極電解,結果得到金屬鋰和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其主要理由是()A.電解出的鋰與水反響放出氫氣B.電解前LiCl在加熱時發生了水解C.電解時產生的無色氣體是氧氣D.在高溫時陽極放出的氯與水作用釋放出氧氣方法:根據題示信息,元素有“隔類相似〞現象,找出Li與Mg處于對角線位置,性質相似,以此電解LiCl的過程可簡約成電解MgCl2的過程。捷徑:題中信息是Mg、Li屬對角線相似關系,電解LiCl應類似的電解MgCl2。但對于已潮解的LiCl加熱,則應考慮其水解反響。由于加熱使HCl揮發,水解平衡正向移動。生成的LiOH又可類似于Mg(OH)2,在灼燒時分解成Li2O。因此電解的實為Li2O的融熔態,顯然得到無色無味氣體是氧氣。得答案B、C總結:在利用對角線規律解題時,既要考慮到其相似的地方(即性質相似),又要考慮到其不同的地方(即化合價的不同)。例題5:有A、B、C、D、E五種短周期元素,它們的核電荷數按C、A、B、D、E的順序增大。C、D都能分別與A按原子個數比為1︰1或2︰1形成化合物。CB可與EA2反響生成C2A與氣態物質EB4〔1〕寫出五種元素名稱A,B,C,D,E?!?〕畫出E的原子構造簡圖,寫出電子式D2A2,EB4〔3〕比照EA2與EB4的熔點上下﹥?!?〕寫出D單質與CuSO4溶液反響的離子方程式。方法:從短周期中常見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及核電荷數的大小推證。捷徑:分析EB4中E元素應為+4價,只能是ⅣA族元素C或Si。因B的原子序數不最小,則B不可能為H元素,E的價態應為+4,B應為Ⅶ族元素,且只能為F,如果為Cl元素,則原子序數比E還大。而E只能為Si,即EB4為SiF4,從CB的化合物的形式可知C為+1價,B為-1價,而由C2A可知A為—〔1〕A為氧,B為氟,C為氫,D為鈉,E為硅?!?〕〔3〕從晶體類型得SiO2>SiF4〔4〕Na與CuSO4溶液反響相當于Na首先與水反響,生成的NaOH再與CuSO4溶液反響。其離子方程式為:2Na+2H2O+Cu2+=Cu〔OH〕2↓+2Na++H2↑??偨Y:此題的關鍵點在于分析EB4中E元素只能是ⅣA族元素C或Si。例題6:A、B、C、D四種元素的簡單離子具有一樣的電子層構造。A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的三倍,A單質可以由B單質通過置換反響得到;B與C形成的化合物CB可以預防齲齒;0.10molD單質與足量的鹽酸反響,在標準狀況下可放出3.36L氫氣。則他們的元素符號為A,B,C,D。試寫出以下轉化的化學方程式。B→A:,D+HCl:。方法:從短周期中常見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及電子層構造推證。捷徑:A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必定小于8,它假設為次外層電子數的三倍,則該次外層電子數只能為2,2×3=6,故A為氧元素。B能將O2置換出來,B單質氧化性一定大于O2,則只有F2,B為氟元素。C元素與B元素結合成個數比為1︰1的化合物,C為+1價,只有Na+與F—電子層構造一樣,且NaF有防齲齒功能,C為鈉元素。標準狀況下3.36LH2的物質的量為0.15mol,它必定是由0.3molH+得到0.1molD所失去的電子而生成的,即0.1molD失去0.3mol電子生成0.1molD3+,Al3+與F—電子層構造亦一樣,故D為Al。以此得他們的元素符號分別為A:OB:FC:NaD:Al。其轉化的化學方程式為:B→A:2F2+2H2O=4HF+O2;D+HCl:2Al+6HCl=2AlCl3+3H2↑總結:元素、化合物知識不全面,往往是推理難以進展的癥結所在。通過置換反響,我們不僅可以得到金屬,也可以得到非金屬。而非金屬間的置換,實質上是他們氧化性的強弱比照。找突破口是解推斷題的共同要求,例如此題中A元素確實定,NaF有防齲齒功能都是突破口。只有將具體元素的原子構造與離子構造的特點,物質的性質、變化時的現象及量的關系有機結合在一起,方能百戰不殆。例題7:A、B、C、D四種元素的原子序數均小于18,其最高正價數依次為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