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7.080
CCSB47
DB36
江西省地方標準
DB36/T669—2024
代替DB36/T669-2012
桑蠶飼養技術規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rearingsilkworm
2024-03-26發布2024-09-01實施
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36/T669—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前期準備...........................................................................2
5蠶種催青...........................................................................3
6小蠶飼養...........................................................................6
7大蠶飼養...........................................................................8
8上簇...............................................................................8
9蠶病防治...........................................................................9
10采售繭............................................................................9
附錄A(資料性)養蠶所需蠶具、物料標準..............................................11
附錄B(資料性)消毒藥物種類及方法..................................................12
附錄C(資料性)常見蠶病的識別......................................................15
附錄D(資料性)蠶病綜合防治技術措施................................................21
I
DB36/T669—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本文件是對DB36/T669-2012的修訂,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本文件與DB36/T669-2012的主
要差異:
a)將標準名稱“養蠶技術規程”調整為“桑蠶飼養技術規程”(見封面,2012版封面);
b)增加了規范性引用文件相關內容(見2);
c)刪除部分術語和定義(2012版2.2、2.3、2.5、2.8、2.9、2.10、2.11、2.16、2.17、2.18、
2.19、2.20、2.21),補充“小蠶”和“大蠶”的術語和定義(見3.3、3.4);
d)調整原第3章“蠶室蠶具及附屬設施”為“第4章前期準備”(見4,2012版3)、第4章
“桑蠶種出庫、催青、運輸”為“第5章蠶種催青”(見5,2012版4);
e)調整篇章結構。將4、5、6、7、8、9、10按“前期準備”“蠶種催青”“小蠶飼養”、“大
蠶飼養”、“上簇”、“蠶病防治”和“采售繭”七章編寫;第6章按補催青、收蟻、喂葉、
溫濕度控制、消毒五節,第7章按喂葉、溫濕度控制、消毒三節,第8章按蔟具選擇、上蔟
時間、上蔟方法、蔟中保護四節,第9章按蠶藥管理、蠶病識別及防治二節,第10章按采繭、
售繭、消毒三節編排(見4、5、6、7、8、9、10,2012版的4、5、6、7、8、9、10);
f)刪除“胚胎解剖”(見2012版4.5.7)和“延遲收蟻”(見2012版4.7)的內容;
g)增加“消毒”內容在每個飼養環節的章節中(見4.4、5.1.4、6.5、7.3、10.4);
h)調整了附錄相關內容。將3.3表1調整為附錄A(見本文件附錄A,2012版3.3);將原附錄
A調整為附錄B(見本文件附錄B,2012版附錄A),附錄B調整為附錄C(見本文件附錄C,
2012版B附錄),附錄C調整為附錄D(見本文件附錄D,2012版附錄C);調整了原附錄A、
B的性質,由規范性調整為資料性(見本文件附錄B、C,2012版附錄A、B)。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吉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江西省經濟作物標準化技術委員會(JX/TC019)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吉安市標準化信息所、永新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修水縣蠶桑產業服務中心、江
西省經濟作物研究所、永新縣市場監督管理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習海軍、王冬生、賀翔華、梁財、鄭蜀云、胡元昌、彭凌光、肖建明、敖鵬。
本文件的歷次版本情況:
——DB36/T669-2012
II
DB36/T669—2024
桑蠶飼養技術規程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桑蠶飼養的前期準備、蠶種催青、小蠶飼養、大蠶飼養、上簇、蠶病防治、采售繭等。
本文件適用于桑蠶飼養過程管理及采繭售繭。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NY/T1026養蠶用藥技術規程
3術語和定義
NY/T1026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催青silkwormeggshatching
把經過越冬解除滯育的蠶卵(蠶種)或經過浸酸處理而活化的蠶卵,保護在一定的溫度、濕度、光線、
空氣等條件下,使胚胎發育,直至孵化的過程。
3.2
蟻蠶Newly-hatchedsilkworm
剛從蠶卵中孵化的小蠶,稱為蟻蠶。
3.3
小蠶youngsilkworm
孵化收蟻至第一次眠的蠶為1齡蠶;第一次眠起后至第二次眠的蠶稱2齡蠶;第二次眠后至第三次眠
的蠶則是3齡蠶;生產上一般將1~3齡蠶稱作稚蠶或小蠶。
3.4
大蠶grownsilkworm
4、5齡蠶至老熟蠶的總稱。
3.5
實用孵化率PracticalHatchability
催青蠶種孵化蟻蠶頭數占調查樣品良卵數的百分比為孵化率。自孵化開始至結束逐日孵化的蟻蠶中,
最大2日孵化蟻蠶的總數占調查樣品良卵數的百分比,稱實用孵化率。
3.6
收蟻brushingofhatchingofsilkworm
把從蠶卵中孵化出來的蟻蠶收集到蠶匾內開始飼養的過程。
3.7
小蠶共育Co-breedingofyoungsilkworms
1
DB36/T669—2024
把一定批量的小蠶集中在飼養條件和技術條件好、養蠶設備完善的單位或專業戶中飼養,從補催青、
收蟻直至飼養到3齡或4齡的飼育模式。
3.8
簇具spinningtoolofsilkwormcocoon
供桑蠶吐絲結繭的用具。
3.9
方格簇Checkercocooningframe
用黃板紙或薄木板制成規則的長方形小格室,用于熟蠶一蠶一孔進行吐絲結繭的用具。
3.10
塑料折簇foldingcocooningframe
用無毒塑料制成折疊式波浪形粗硬直撐塑料網,專用于熟蠶吐絲結繭的用具。
3.11
游蠶(游山蠶)overmaturedsilkworm
上簇后在簇具上亂爬尋找吐絲結繭場所的未結繭蠶。
4前期準備
4.1蠶室、貯桑室、簇室
4.1.1蠶室要求地勢高,干燥,四周開闊,環境清潔。南北向,白壁墻,六面光,對流窗。養1張蠶
種蠶室面積不小于15m2;蠶臺育和地面育每張種需滿足(30m2~40m2)的養蠶面積要求。
4.1.2貯桑室應具備低溫、陰濕、清潔、氣流小、排水好等條件,面積為蠶室面積1/3。
4.1.3上簇室面積與蠶室相同,大蠶室可兼用上簇室。
4.2附屬設施
4.2.1蠶沙坑
應遠離桑園和蠶室(建議在100m以外)。
4.2.2簡易消毒池
長2.0m×寬1m×深0.8m的立式水泥池,宜根據蠶箔大小適當調整規格。
4.3蠶具與物料
養蠶所需蠶具和物料參照附錄A規定執行。
4.4消毒
4.4.1消毒準備
消毒前應先對蠶室和周圍環境進行打掃清洗,對室內外及可消毒的養蠶用具應按4.4.2規定方法進
行。消毒應在養蠶前一周完成。養蠶前通過升溫開窗,充分排除消毒殘藥氣味和異味。
4.4.2消毒方法
4.4.2.1物理消毒
2
DB36/T669—2024
部分養蠶用具可采用日光曝曬、紫外線、蒸汽消毒。
4.4.2.2化學消毒
常用的方法有噴霧消毒、浸漬消毒和熏煙消毒等,相關使用方法參照附錄B.1進行。常用的消毒藥
劑主要有:含氯制劑、甲醛制劑、含硫制劑等。
5蠶種催青
5.1催青準備
5.1.1催青環境
催青室應選擇在交通方便、水電充足、四周空曠、空氣清新的地方,周圍無廢氣及無有害污染物。
5.1.2催青室
要求保溫保濕,受外界氣溫變化影響小,便于通風換氣和采光,便于消毒。前后開窗,并有內走廊。
催青室的大小根據蠶種數量而定。1間長8m、寬4m、高3.4m的催青室,宜容納8000~10000張蠶種。
5.1.3附屬用房
催青室應設置溫濕度控制室,蠶種解剖室、配備催青用具與物品儲藏室等。催青用具及主要物品見
表1。
表1催青用具及主要物品(5000張蠶種)一覽表
項目單位數量說明
催青架只6
長竹竿根58長8m
插種架只105每格插種48張
2匹空調個2
補濕布米16
灑水壺個1
水桶擔1
干濕計只12室內掛11只,室外1只
顯微鏡部1低倍顯微鏡
吸水管2個,鑷子2個,燒杯2個,酒精燈1個,二重皿4個、三足架1個、石棉網1個、
解剖用具套1
載玻片10片
鬧鐘只1
加溫補濕器個2
氫氧化鉀g500或者氫氧化鈉
酒精kg0.5用電爐解剖時,可不用酒精
天平臺1感量0.01g
5.1.4催青消毒
5.1.4.1消毒準備
3
DB36/T669—2024
消毒前先對催青室和周圍環境進行打掃清洗后,對室內外及可消毒的催青用具都應按下列方法進行
消毒。消毒應在催青前10d完成。催青前通過升溫開窗,充分排除消毒殘藥氣味和異味。
5.1.4.2消毒方法
5.1.4.2.1物理消毒
部分催青用具可采用日光曝曬、紫外線、蒸汽消毒。
5.1.4.2.2化學消毒
同4.4.2.2。
5.2蠶種出庫
5.2.1春期蠶種出庫日期,以本地中晚熟桑品種桑芽發育開放4~5葉為催青適期,結合當地歷年出
庫日期和當年春蠶期氣象趨勢預報等綜合因素確定,宜在4月上中旬。
5.2.2夏秋期蠶種出庫日期根據養蠶布局的總體安排,同時兼顧蠶作安全及氣象情況等因素確定,宜
在6月至9月上旬。
5.3領種準備
領種前準備好催青室和蠶具,蠶種運輸需用的包裝箱、器具應嚴格消毒,提前做好運輸途中防曬、
防雨用的黑布和塑料薄膜。
5.4蠶種運輸
5.4.1派專人專車領運,嚴格消毒。
5.4.2春種在出外庫保護后1d宜白天運輸,避免20℃(68℉)以上的溫度,夏秋種在蠶種浸酸后第
4d內早、晚或夜間運輸,避免反轉期前后運送。
5.4.3蠶種在運輸途中,應通風換氣,防熱、防悶,不得用塑料薄膜緊密包扎,以防蒸熱發生死卵。
5.4.4蠶種在運輸、催青保護和發種過程中,應防曬、雨淋、受悶、受壓、摩擦振動,不得接觸有強
烈氣味的物品和化肥、農藥、油類等。
5.5催青
5.5.1催青日數確定
根據蠶品種催青所需積溫的不同,在9d~11d的范圍內確定,并根據確定的日數調節每日催青溫度。
5.5.2蠶種到達催青室的處理
對將要催青的所有蠶種,以制種批次為單位取蠶種卵樣品進行解剖,掌握胚胎發育過程,以確定催
青所用的溫度。然后將蠶種插進催青框(或蠶箔),插好后放在催青架上,每只催青架上都應標明制種場
名、制種期、品種名稱及批次或標上代號。
5.5.3溫濕度調節
根據當日胚胎發育情況,參照表2將溫濕度調至目的溫濕度,在上午10時前調節好。
4
DB36/T669—2024
表2催青期各階段胚胎發育目的溫濕度標準
胚子發育程度
催青日期目的溫度℃(℉)干濕計差℃(℉)光照規律
胚胎代號程度
出庫當天丙1最長期前15.5~17(60~63)1.5(3)
1丙2最長期20(68)2.0(4)
2丁1-丁2肥厚期、突起發生期自然光線
22.2(72)2.5(5)
3戊1突起發達前期
4戊2突起發達后期24(75)2.5(5)
5戊3縮短期
2.2(5)
6已1反轉期25(77~78)
每日感光18h
7已2反轉終了期1.5~2(3~4)
8已3氣管顯現期
9已4點青期26(78~79)1.5~1.7(3)
晝夜遮光
10已5轉青期
11孵化晨5h~6h感光
5.5.3.1重點胚胎溫度調節
5.5.3.1.1起點胚胎
春期蠶種應先在冷庫用15℃的溫度使胚胎發育慢的蠶種達到丙2胚胎后再領取蠶種。蠶種到達催青
室后根據胚胎的發育情況逐步把溫度調升至20℃。
5.5.3.1.2戊3胚胎
有95%以上的蠶種發育達到戊3胚胎時,應將溫度調升至25℃。
5.5.4空氣調節
5.5.4.1換氣時間
催青換氣應在室內外溫差較小時進行,每日上、下午各換氣1次,每次換氣時間為10min~15min。
換氣時間的長短和次數,根據室內外溫差的大小調控。
5.5.4.2換氣方法
室內外溫差小時,采用直接換氣,打開所有門窗換氣。在室內外溫差大時,采用間接換氣法,先在
走廊換好氣,再進行室內換氣;或在換氣前升高室內溫度,然后再打開門窗換氣,并適當縮短每次換氣
時間,增加換氣次數。
5.5.5光線調節
5.5.5.1丙2至已3胚胎光線調節
催青室內光線應保持均勻一致。從丙2至戊3胚胎為自然光線;從戊3胚胎至已3胚胎,每日感光18h。
5.5.5.2已4胚胎黑暗保護
5
DB36/T669—2024
已4胚胎也是確定發種時間的重要階段,已4后春用品種約經36h,秋用品種約經24h,即可發種。
5.5.6搖卵和換拉
5.5.6.1時間
每日上、下各搖卵3次,調換蠶種擺放的位置。
5.5.6.2方法
從催青架上取下裝有蠶種的催青框(箔),輕輕搖動使蠶卵散于同一平面上,并在盒內分布均勻。
搖卵后催青框的擺放位置進行東西、南北、上下、對角輪換。
5.6蠶種發放
5.6.1準備
根據用種單位預訂的蠶種數量,制作好發種清單。在蠶種遮光保護前,根據蠶種清單將催青蠶種按
要求拆零分裝后分別放置,同時貼好標記。
5.6.2時間
春期有98%以上蠶種達到已5胚胎,夏秋期有95%左右的蠶種到達已5胚胎時發種為宜。路途較近的宜
偏遲,路途較遠的宜偏早;溫度低時宜偏遲,溫度高時宜偏早。
5.6.3發送
用蠶種箱、竹筐或其他紙箱,避光包裝發送。裝運蠶種的工具應清洗干凈,無異味,途中要防止雨
淋、日曬和高溫。
6小蠶飼養
6.1補催青
領種前1d,小蠶室升溫補濕。領種當天蠶室溫度達到24℃,蠶種攤卵后保護在25℃~26℃、相
對濕度85%(干濕差1.5℃~2℃),并保持絕對黑暗。在第3d清晨感光收蟻。
6.2收蟻
收蟻前1d升溫到26℃~27℃,相對濕度95%(干濕差0.3℃),次日早上5時感光,7時前收蟻結束;
未孵化的蠶卵繼續遮光,并及時補濕,第2d清晨感光再收蟻。收蟻采用紙包法和棉紙吸引法。
6.3喂葉
6.3.1用葉標準
小蠶全年用葉,宜采用適熟偏嫩的桑葉,采摘桑葉質量、時間及運輸應符合以下要求:
——葉色:收蟻當日黃綠色,1齡嫩綠色,2齡綠色,3齡深綠色;含水率:收蟻當日1齡78%~
80%,2齡77%~78%,3齡75%~76%;葉位因桑樹生長期別差異有所不同,收蟻當日為生長芽
6
DB36/T669—2024
最大葉上1葉,1齡最大葉,2齡最大葉下1葉。春蠶3齡用止芯芽葉、新梢下部葉;夏蠶3
齡用疏芽葉、新條基部4~5片葉或春伐桑葉;
——采摘桑葉的時間宜在上午10時前和下午3時后,避免在高溫烈日下采葉。
——桑葉運輸時要松裝濕蓋,快裝快運,裝載工具要潔凈,嚴防桑葉污染。
6.3.2切葉標準
給桑前應將桑葉按要求切葉,1、2齡切成蠶體兩倍長的方塊葉,3齡僅需粗切。
6.3.3喂葉方法
喂葉要勻、足、平。操作方法是:一撒、二勻、三補。撒是手抓切好的桑葉從較高的位置向蠶座撒
去;勻是用鵝毛、蠶筷將成堆的桑葉整平,并把蠶座外的桑葉掃入蠶座;補是用桑葉將未給到的地方補
平,達到給桑勻,蠶座平的要求。
6.3.4眠期喂葉
蠶在將眠時,要適時加眠網并用新鮮葉薄飼;見眠后10h~12h加網提青、止桑。當蠶全部蛻皮完
畢,且90%以上蠶的頭部顏色呈淡褐色,頭胸部左右擺動有覓食的舉動時為餉食適時,喂葉前用防病一
號消毒藥劑進行蠶體蠶座消毒。
6.3.5喂葉量
給桑量根據上餐食桑情況作相應調整,以保持下餐喂葉前有一定殘桑為準。一般給桑時從收蟻(餉
食)逐步增加,到齡中達到最高峰,然后逐步減少給桑量。一般可參考3萬卵量一張種1齡1.2kg,2齡5
kg,3齡20kg的桑葉用量。
6.4溫濕度控制
6.4.1食桑期溫濕度
1~3齡小蠶期控制在25℃~28℃,白天陽光充足,溫度高時要適當開門窗,通風降溫,或開空調
調節溫濕度,夜間或陰雨天溫度低,利用加溫補濕器加溫。干濕差控制在1℃~2℃,相對濕度80%~
90%,濕度不足時,可用加溫補濕器補濕。
6.4.2眠期溫濕度
眠中溫度要比食桑時降低0.5℃~1℃,濕度前期偏干,后期偏濕,避免過分干燥、蠶座震動、強風
直吹和陽光直射等。
6.5消毒
6.5.1蠶座消毒
蠶座上每天喂葉前撒一次焦糠石灰,眠前撒一次焦糠石灰止桑,眠起餉食前需撒防僵類藥物進行蠶
體消毒。如果氣候比較潮濕或者在已經有病蠶的時候要增加撒藥次數,并及時隔離淘汰病弱蠶,病弱蠶
集中處理,妥善處理蠶沙等。各齡蠶體蠶座消毒操作處理方法參照附錄B.5進行。
6.5.2貯桑室消毒
7
DB36/T669—2024
進出貯桑室要換鞋,注意隔離并保證干凈衛生,每日用氯制劑消毒液對貯桑室進行噴灑消毒。
6.5.3蠶室消毒。
進出蠶室要換鞋,注意隔離并保證干凈衛生,每日用氯制劑消毒液對蠶室進行噴灑消毒。
6.5.4桑葉消毒
在桑園蟲害較多時需使用氯制劑消毒液進行葉面消毒,切葉喂葉前及除沙后洗手。
7大蠶飼養
7.1喂葉
7.1.1桑葉采摘
大蠶期需采摘適熟桑葉,采摘桑葉質量、時間及運輸應符合以下要求:
——葉色:4~5齡深綠色;含水率:4齡74%~75%,5齡71%~73%;葉位因桑樹生長期別差異有
所不同,春蠶4~5齡全部采摘;夏蠶4~5齡用疏芽葉、新條基部4~5片葉或春伐桑葉;秋
蠶除枝條頂部6~8葉外均可采摘喂養;
——采摘桑葉的時間宜在上午10時前和下午3時后,避免在高溫烈日下采葉;
——桑葉運輸時要松裝濕蓋,快裝快運,裝載工具要潔凈,嚴防桑葉污染。
7.1.2喂葉量
大蠶期每日給桑2~3次,做到看蠶給桑和根據天氣情況給桑,以吃盡吃飽為準。夏秋蠶氣溫太高,
白天不宜給桑太厚,防止桑葉干萎,晚上可適當多給桑;晚秋蠶氣溫下降較快,白天給桑可適當多些,
以利于其充分飽食,而晚上溫度低,不宜給桑過多,防止蠶座冷濕,給桑量要適當。每張蠶種4齡期參
考用量為:春蠶80kg,夏秋蠶65kg~70kg。5齡期參考用桑量為:春蠶約550kg,夏秋蠶用葉約450kg。
7.2溫濕度控制
大蠶期適宜溫度24℃~26℃,干濕差2℃~3℃。中秋蠶期要防高溫悶熱;晚秋蠶期夜間要保溫排濕。
陽光強烈、濕度過高時,應開門窗通風降溫降濕;夜晚或陰雨大風天氣低溫時,應關門窗保溫。亦可利
用空調或加溫補濕器調節蠶房溫濕度。充分利用各種手段進行升溫、降溫或通風排濕,避免持續高溫多
濕等不良氣候對大蠶的危害。
7.3消毒
大蠶期應每天在大蠶食光桑葉后喂葉前撒一次新鮮石灰粉,隔離蠶沙和消毒防病。如遇有真菌病、
病毒病則應增加石灰使用次數,真菌病嚴重時還應每日用熏煙劑熏煙;如發生細菌病則應添食抗生素類
藥物,第4齡第3d,第5齡第2d、4d、6d體噴防治寄生蠅類藥物。
8上簇
8.1簇具選擇
8
DB36/T669—2024
宜使用紙板方格簇和塑料折簇,亦可使用薄木板方格簇,每張蠶種需準備蔟料折蔟約60只。紙板
方格蔟更有利于提高蠶繭質量;塑料折簇吸濕性差,易導致黃斑繭和雙宮繭。每張蠶種紙板方格簇用量
約200片。上蔟前3d~5d,應將方格蔟拿出進行暴曬,以便上簇時使用。
8.2上簇時間
春蠶和晚秋蠶,出現10%熟蠶,喂葉上簇;夏秋蠶氣溫在30℃左右,出現5%的熟蠶時為上簇適期。
8.3上簇方法
上簇密度:方格簇每片150頭,上簇層數以不超過2層為宜。上簇采取自動上簇和人工拾取上簇的方
法。
8.4簇中保護
簇中應保持在24℃~26℃范圍,相對濕度75%(干濕差2.5℃)為宜。簇室光線明暗均勻,環境安靜;
要通風換氣,避免強風直吹,大批落孔后,捉除游蠶,另行上簇。
9蠶病防治
9.1蠶藥管理
按NY/T1026規定執行。允許使用的藥劑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20版)》及《獸藥管
理條例(2020版)》的規定;禁用獸藥應符合《食用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他化合物清單(中華人民共和
國農業部公告第193號)》的規定。
9.2蠶病識別及防治
在養蠶生產中,一旦發現蠶病,應正確診斷,查明原因,并迅速采取相應措施。桑蠶養殖消毒藥物
種類及方法可參照附錄B;常見蠶病的識別參照附錄C進行;蠶病綜合防治技術措施可參照附錄D。
10采售繭
10.1采繭時間
采繭應在蠶結繭化蛹后,蛹體皮色轉為黃色時進行。春蠶期、中秋及晚秋在上簇后第6d~7d,夏
蠶和早秋在上簇后第5d~6d采繭。
10.2采繭方法
采繭時,先將簇中的死蠶和爛繭拾去,按照分批上簇先后,先上先采,后上后采,輕采輕放,避免
蛹體損傷出血。采下的繭堆放以2~3粒厚度為宜。
10.3選繭售繭
采繭時,將各類繭分別放開,爛繭要選除干凈。出售鮮繭時,要輕裝快運,運輸途中減少振動,避
免蠶蛹出血,嚴防日曬雨淋。
10.4消毒
9
DB36/T669—2024
10.4.1簇具消毒
10.4.1.1采繭結束后方格蔟的消毒方法宜采用火烤法。即用桑枝條或其他柴草作燃料,使其燃燒后將
方格蔟放到火上燒烤,烤完后每20個一捆用包裝帶捆扎好,放置于干燥地方保管;
10.4.1.2塑料折蔟的消毒方法宜采用浸漬消毒法。即用有效氯1%以上氯制劑消毒液浸漬消毒,浸漬
時間在10分鐘以上,使蔟具上蠶絲被消毒液充分溶解后提出放到清水中清洗,洗盡消毒液后濾干水,
然后每5只一捆,先疊放整齊然后收攏捆扎,捆扎后按層排放整齊,塑料蔟使用完后應放置在低溫陰涼
環境中。
10.4.2蠶房蠶具消毒
采售繭結束后,先使用含有效氯1%的氯制劑消毒液對蠶房及蠶臺蠶架等用具進行一次噴灑消毒,再
將蠶臺蠶架等用具搬出蠶房,進行打掃、清洗、曝曬和化學消毒處理。
10
DB36/T669—2024
A
A
附錄A
(資料性)
養蠶所需蠶具、物料標準
表A.1養蠶所需蠶具、物料標準
類別名稱數量規格備注
小蠶匾8個90×110cm
蠶臺40㎡地面養蠶需40㎡蠶座面積需求
小蠶網16個
蠶具大蠶網30個四眠提青和餉食除沙用
溫濕計1個掛蠶室內
塑料膜1.5kg無毒聚乙稀
方格簇(180-200)片156孔/片或塑料折簇70片
高壓消毒機1臺一整棟蠶房只需一臺消毒機
谷殼25kg燒焦糠,蠶座干燥劑
加溫補濕器1臺1臺加溫補濕器可滿足15㎡面積的蠶房加溫補濕需求
稻草100kg蠶座及上簇用
水桶1個配藥或洗桑葉用
貯葉缸1個小蠶貯葉用
消毒鍋1個熏煙消毒用
收蟻紙2張收蟻時用
物料
蠶筷2雙小蠶飼育用
鵝毛2個收蟻和小蠶飼育用
切桑機1臺1臺200型切桑機每小時可切200公斤小蠶用葉
除沙筐1個除沙用
采葉簍1個采桑葉用
蓋葉布2塊10㎡蓋桑葉用
拖把1個蠶室及環境消毒衛生用
拖鞋2雙蠶室換鞋用
鮮石灰粉25kg未風化用于蠶體消毒和大蠶止桑
小蠶防僵病藥粉0.5kg0.5kg/包小蠶蠶體消毒
大蠶防僵病藥粉5包1kg/包大蠶蠶體消毒
甲醛2瓶500ml/瓶含量36%。熏蒸或蠶室蠶具消毒
蠶藥
含有效氯60%氯制劑消毒液2套125g/套或含有效氯25%的無機氯氯制劑2kg
蠶用抗生素類藥物1盒10支/盒
防治寄生蠅類藥物1盒10支/盒或片劑10片,防蠅條件好的可不備
消毒煙霧劑1包250g/包或有機氯消毒熏煙劑2包。蠶室熏煙消毒
11
DB36/T669—2024
B
B
附錄B
(資料性)
消毒藥物種類及方法
B.1蠶室蠶具消毒藥物種類及方法
表B.1蠶室蠶具消毒藥物種類及方法
藥劑作用與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項
用于蠶室、蠶具和養蠶環境
主劑、輔劑分開包裝放置陰涼干燥
有機氯類氯消毒,對家蠶病毒病、細菌均勻噴灑蠶室、蠶具地面,墻
處。溶解順序不能顛倒,消毒后保
制劑病、真菌病及原蟲病的病原面表面
濕30min,蠶具曬干
有效
溶液現配現用。消毒前測定漂白類
液體用于蠶室、蠶具和養蠶環境
消毒粉有效氯含量。不能在日光下
藥物無機氯類氯消毒,對蠶的病毒病、真菌用噴霧器噴灑均勻,保持濕潤
或有風處使用。金屬、紡織品、紙
消毒制劑病、細菌病、微粒病的病原30min
張等不能接觸。注意加蓋防止有效
劑體有效
氯逸散。蠶具消毒后曬干。
用于蠶室、蠶具和養蠶環境現配現用。噴藥后保持24℃、4h,
40%甲醛溶液消毒,對家蠶病毒病、細菌用噴霧器噴灑蠶室地面、墻密閉一晝夜,加鮮石灰粉后邊攪邊
配制石灰漿病、真菌病及原蟲病的病原面、蠶具表面用,防止下沉,有強烈刺激性,注
體有效意勞動保護,蠶具消毒后曬干
蠶室中放火盆(爐),火力不宜
用于蠶室蠶具熏煙消毒,對太旺,火上放鐵鍋(鏟),鍋上熏煙時蠶室門窗縫隙要糊嚴;蠶具
固體熏煙劑
蠶的各種病原體有效放藥化液發煙,保持室溫架空,潮濕
藥物
24℃,密閉1晝夜
消毒
熏煙時糊好蠶室縫隙,補濕后熏煙。
劑用于蠶室蠶具熏煙消毒,對在火盆(爐)上加熱溶成液
硫磺防人畜中毒、火災和腐蝕金屬,熏
家蠶真菌病有效體,投入炭火一塊,燃燒發煙
煙30min以上
蠶簸要濕潤進灶,整齊豎放,以利
蠶具用蒸汽消毒,對蠶的各消毒灶內溫度達到100℃,保
蒸汽蒸氣到達上層;灶內溫度達不到
物理種病原體有效持40min
100℃時,水鍋內適宜液體消毒劑。
消毒
小蠶具用開水煮沸消毒,對
煮沸煮沸后保持15min水淹沒消毒物體
蠶的各種病原體有效
注:表中列氯制劑等幾類消毒藥物,也可采用浸漬消毒方法消毒蠶具。
12
DB36/T669—2024
B.2蠶體蠶座消毒藥物類別及方法
表B.2蠶體蠶座消毒藥物類別及方法
藥劑類別消毒對象濃度和用量使用方法注意事項
1-3齡小蠶用含聚甲
改用石灰消毒要間隔。用
用于蠶體蠶座消毒,醛1.25%;4~5齡大蠶
成品防僵類各齡起蠶餉食后,蠶期除藥后要扎緊袋口。做好防
防治家蠶真菌病、病用含聚甲醛2.5%。用
消毒粉沙后均可使用。護。用藥不能過量。用藥
毒病、微粒子病。量:勻撒一層,呈薄
當次不能喂水葉。
霜狀。
新鮮石灰粉。就眠初期可
蟻蠶和各齡起蠶各用一
無機氯氯制用于蠶體蠶座消毒,撒石灰粉就眠后期不要使
小蠶用含有效氯2%。次。有僵病發生時每天使
劑配制的防防治蠶真菌病、病毒用。現配現用,用后扎緊
大蠶用含有效氯3%。用一次。均勻撒在蠶座、
僵消毒粉病、微粒子病。袋口。對線網及金屬蠶具
蠶體上,呈薄霜狀。
有腐蝕性。
1齡將石灰粉與細焦糠按
用于蠶體蠶座消毒。3:7比例混合使用,三齡起新鮮石灰。給桑前撤用。
撒于蠶座、蠶體呈薄
石灰粉防治病毒病,兼有干每日早上撒一次。發生病眠初期可撤用,就眠后期
霜狀。
燥蠶座作用。毒病時每日早晚各撒一不要使用。
次,用至五齡第3d。
將熏煙材料包緊或噴濕,發煙后關閉門窗30min。不
纖維類
防治僵病1m3用干物15g。讓其發煙。各齡起蠶一次,能起明火,防火災,給桑
熏煙
有病時每日一次。前熏煙。
B.3常用家蠶細菌病治療藥劑類別及其使用方法
表B.3常用家蠶細菌病治療藥劑類別及其使用方法
名稱作用與用途用法與用量
加水溶解,噴灑在桑葉上,拌勻喂蠶。4齡開始每齡用藥(1~2)次,
抗生素類藥物防治家蠶細菌病
發病時連續使用3-4次。
B.4防治寄生蠅和解毒藥物種類及方法
表B.4防治寄生蠅和解毒藥物種類及方法
藥劑作用與用途配法使用方法注意事項
藥物應現配現用。添食或噴蠶
防治寄生防治多化性蠶蛆蠅加水添食,或加添食用藥液噴桑葉喂蠶。噴體都要噴灑均勻。按說明書,
蠅類藥物寄生病水噴蠶體。體在給桑前10min噴蠶體。四齡第2d,五齡第2d起每隔
一日用一次。
藥水噴蠶體,以蠶座濕潤為
蠶用抗膽適用于有機磷農藥加水噴蠶體,加度,或噴葉添食。中毒嚴重
噴藥要勻,現配現用。
堿類藥物中毒水浸蠶或添食。不食葉蠶,可用藥水浸泡病
蠶2min。
13
DB36/T669—2024
B.5各齡蠶體蠶座消毒操作處理方法
表B.5各齡蠶體蠶座消毒操作處理方法
齡期消毒方法與步驟
收蟻后(第二次給桑前)的第1次消毒,用小蠶防僵病類消毒粉與細焦糠按3:7的比例配成三七糠進行蟻體消
一齡毒,盛食期前每日用小蠶防僵病類消毒粉消毒1次,撒藥前30min揭掉薄膜紙,撒藥30min后給桑。早晨消毒,
眠中不撒藥。
餉食第二次桑前用小蠶防僵病類消毒粉消毒1次。盛食期前每日用小蠶防僵病類消毒粉消毒1次,早晨消毒,
二齡
撒藥前30min揭掉薄膜紙,撒藥10min后給桑。眠中不撒藥,用焦糠止桑。
餉食第二次給桑前用小蠶防僵病類消毒粉消毒1次,盛食期前每日用大蠶防僵病類消毒粉消毒1次,撒藥
三齡
30min后給桑。蠶期熏煙1次,眠中不撒藥,用焦糠止桑。
餉食和起眠第2日給桑用抗生素類藥物添食(1~2)次。餉食第二次給桑前和盛食期前每日用大蠶防僵病類
四齡消毒粉消毒1次。起眠第2d、3d和眠中各熏煙1次。第3d或蠅蛆病發生嚴重的季節,用防治寄生蠅類藥物
添食1次,眠中用石灰止桑。
餉食和起眠第2日給桑用抗生素類藥物添食(1~2)次。第2d、4d用防治寄生蠅類藥物添食2次,陰雨天多
五齡撒干燥材料,同時每兩日熏煙1次。起眠第5d前每日用大蠶防僵病類消毒粉(或石灰)消毒1次,撒藥30min
后給桑。熟蠶用大蠶防僵病類消毒粉進行蠶體消毒。
14
DB36/T669—2024
C
C
附錄C
(資料性)
常見蠶病的識別
C.1家蠶核型多角體病的識別
C.1.1家蠶核型多角體病又稱膿病或血液型膿病,是養蠶生產中常發生的主要病毒病之一,具有強烈
的傳染性。核型多角體病屬于亞急性傳染病,當蠶感染病毒后,小蠶經(3~4)d發病死亡,大蠶經(4~
6)d發病死亡,溫度高則病程短,發病快。
C.1.2核型多角體病在1-5齡均可發生,由于發育階段不同,外部癥狀也頗有差別。蠶患核型多角體病
后,表現狂躁爬行,體軀腫脹,體色乳白和體壁易破等主要癥狀。嚴重發病時,常在匾內不安地徘徊、
狂躁爬行,當爬到蠶匾邊緣常墜地而死。病蠶體軀腫脹,有的環節拱起,有的節簡膜突出,也有前后環
節套起褶被。大多數病蠶體壁緊張發亮。尤其是在眠前和上簇后發病的更為明顯。體色乳白,在腹腳基
部及氣門周圍處觀察更為明顯。體皮易破,在狂躁爬行時,體壁易出現微細裂縫,一邊爬行,一邊泄漏
乳白膿汁。經過之處留下膿汁痕跡,最后膿汁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苗木智能監控保活支撐措施
- 圖書閱覽室天棚及墻面涂料施工工藝及技術措施
- 2025年幼兒園保教心理健康普及計劃
- 2025年幼兒園后勤流程優化園長計劃范文
- 橋梁施工技術創新質量保證措施
- 銀行業2024年風險管理總結與2025年業務計劃
- 環保法制教育教學計劃
- 飲料生產配方控制流程
- 油氣管線環境污染防控及保護措施
-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計劃匯編
-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英語完形填空專項訓練13篇
- 繡花生產工藝流程
- 平面連桿機構的基本類型與應用
- 華為5G網絡建設指導及站點硬件安裝手冊2020v2-1-54
- 第2章工業控制網絡技術基礎
- 海姆立克急救法PPT
- YS/T 534.3-2007氫氧化鋁化學分析方法第3部分:二氧化硅含量的測定鉬藍光度法
- GB/T 13822-2017壓鑄有色合金試樣
- 電極檢驗標準
- 00312政治學概論-重點筆記-串講內容-自考
- 戰略定位與企業核心競爭力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