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寒冷地區高產人工草地建植標準編制說明_第1頁
高海拔寒冷地區高產人工草地建植標準編制說明_第2頁
高海拔寒冷地區高產人工草地建植標準編制說明_第3頁
高海拔寒冷地區高產人工草地建植標準編制說明_第4頁
高海拔寒冷地區高產人工草地建植標準編制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海拔寒冷地區高產人工草地建植標準》編制說明1.1任務來源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承擔的《自然條件下有機牧草種植及水肥調控關鍵技術研發》《食飼藥同源植物蕪菁種植技術研發與示范》、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承擔的《西藏高寒牧草新品種選育與高效生產技術研究》和西藏自治區畜牧總站承擔的《雅江雪牛飼草料高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在西藏高寒地區開展的高產人工草地種植實驗,協作單位為北京林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西藏自治區畜牧總站、中國科學院大學、拉薩市高原生物研究所和西藏嘎爾德生態畜牧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標準制定過程中結合了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拉薩市高原生物研究所人工草地種植經驗。1.2工作過程前期先在西藏進行各種實驗篩選出產量較高的草類種子和種植方法,后續根據前期實驗數據,起草組成員進行分工草擬規程形成高海拔寒冷地區高產人工草地建植標準草案并由中國草學會相關老師邀請專家進行審議,后續根據專家意見進行認真修改并形成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在草擬規程草案的同時進行撰寫,結合前期實驗具體規程和數據、高海拔寒冷地區高產人工草地建植標準草案以及查閱大量網上資料完成編制說明。1.3起草組成員及其主要工作姜麗麗、王艷芬、牟濤、紀寶明、武俊喜、夏茂林、趙威崴、陳美镕;趙威崴、陳美镕負責前期實驗并收集數據,趙威崴負責分析數據并得出產量較高的草種和技術方法的歸納,趙威崴負責草擬規程,姜姜麗麗、王艷芬、牟濤、紀寶明、武俊喜、夏茂林負責審查規程并修改。2.1編制原則本標準的編制遵循“科學嚴謹、生態優先、實用高效、動態優化”的核心原則,緊密圍繞高海拔寒冷地區(如平均海拔4500m以上的西藏那曲)低溫干旱、無霜期短等特殊生態條件,以綠麥草與箭筈豌豆混播技術體系為主線,融合科學試驗數據與實踐經驗,構建全流程技術規范。編制過程中嚴格遵循GB/T1.1-2020標準化文件結構要求,引用GB5084農田灌溉水質、GB15618-2018土壤污染風險管控等國家標準,確保技術指標的科學性與合規性;強調水肥一體化精準管理、有機肥為主施肥策略及機械化作業指導,提升資源利用效率與生產可操作性;注重生態可持續性,通過土壤深翻改良、留茬刈割等,實現草地生產力與生態安全的協同發展;同時建立多方參與機制,通過公開征求意見、專家審定投票等程序保障標準的廣泛適用性,并設置動態修訂條款,為未來技術進步與區域差異調整預留空間,最終形成兼具技術前瞻性和落地實踐性的高寒人工草地建設指導體系。2.2編制依據2.2.1技術指標鮮重產量2.2.2性能要求要求能適應西藏特殊的高寒氣候,且有較高的產量,且適宜推廣種植。2.2.3試驗方法高產牧草種子篩選播種前進行樣方建設、整地、施底肥(農家肥1000g·m-2)和澆水。試驗小區總面積為60m×68m,樣方布設包含10m×10m(大樣方)和2m×2m(小樣方)兩種規格,不同樣方間隔均為1m,其中小樣方的設置旨在探究禾豆混播的適宜比例及水肥管理的問題。綠麥草與箭筈豌豆在小樣方中按不同比例(綠麥草:箭筈豌豆=1:0或5:1或10:1)混播,其中綠麥草的播種量為337.5kg·hm-2;其余牧草在大樣方中按行距30cm起壟單行點播(蕪菁)和撒播(其他牧草)種植,蕪菁的播種量為每穴3粒,其他牧草的播種量為15~45kg·hm-2,播后覆土澆水。小樣方在生長季早期隔4天澆水一次,每次澆水0.02m3·(4m2)-1,雨季停止澆水,并在生長季內追施2次復合肥(N:P2O5:K2O=25:10:16)和2次尿素共4次,間隔5天,每次25g·m-2。大樣方在生長季內隔一周澆水1次,并追施復合肥2次,間隔20天左右,每次16g·m-2。種植方法確定建樣方,樣方規格為2m×2m,樣方之間間隔1m,將綠麥草單播或者將綠麥草和箭筈豌豆混播種植,播種前按照不同梯度施有機肥(農家肥),播種量為綠麥草單播22.5kg/畝、兩種混播比例為綠麥草:箭筈豌豆=10:1(22.5kg/畝:2.25kg/畝)和綠麥草:箭筈豌豆=5:1(22.5kg/畝:4.5kg/畝)在樣方條播,播后覆土灌水;在生長期旱期隔4天澆水一次,每次澆水0.02m3/樣方,雨季停止澆水;追施2次復合肥(氮磷鉀復合肥為N:P2O5:K2O=25:10:16)和2次尿素,每次100g/樣方。所述方法中,綠麥草按行距10cm,深度5-7cm,苗期進行人工雜草防除。所述高海拔指海拔4500米以上,具體的,高海拔寒冷地區為西藏那曲市(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處于東經83°55′至95°5′,北緯29°55′至36°30′)。2.2.4檢驗規則高產牧草種子篩選牧草之間互相比較產量并對比試驗區人工草地的平均產量與其他草原區人工草地的平均產量的差異并通過一系列統計方法分析。種植方法確定通過測定對比不同種植方法的產量差異并通過一系列的統計方法分析。2.2.5新、舊標準水平對比新標準操作性更強,用詞更加準確,可讀性更強,農戶可以直接參考手冊進行種植,舊的標準更多是一些實驗數據和一些實驗上的步驟,不可直接操作。3.1實驗分析3.1.1高產牧草種子篩選圖1成功收獲的13種牧草產量圖2那曲天然草地產量圖3試驗區與其他區域人工草地的產量成功收獲的13種牧草的產量分析:圖1所示本試驗在播種當年成功收獲13種牧草。這些牧草在播種當年均有良好的生長(圖1b)。其中,包含5種一年生牧草和8種多年生牧草。在5種一年生牧草中,燕麥和綠麥草屬于禾本科牧草,蕪菁和飼用油菜屬于十字花科牧草,箭筈豌豆屬于豆科牧草;而在8種多年生牧草中,老芒麥、垂穗披堿草和黑麥草為禾本科牧草,紅三葉的2個品種(‘鄂收’‘紅龍’)和紫花苜蓿的3個品種(‘佰苜201’‘佰苜202’‘綠思樂’)均屬于豆科牧由圖2可知3種不同類型天然草地(高寒荒漠、高寒草原、高寒草甸)的平均鮮草產量為0.24~2.16t·hm-2,干草產量為0.12~0.8t·hm-2。與之相比,本試驗成功收獲的13種牧草的產量均高于那曲不同類型天然草地的產量。其中,5種禾本科牧草(燕麥、綠麥草、老芒麥、垂穗披堿草和黑麥草)和2種十字花科牧草(蕪菁和飼用油菜)在播種當年的鮮草產量為54.59~180.39t·hm-2,干草產量10.52~34.39t·hm-2,分別達到那曲天然草地平均鮮草產量和干草產量的83~227倍和42~88倍圖3顯示了試驗區與其他人工草地的平均產量及對比結果,由圖可知試驗區人工草地的平均鮮草產量為60.24t·hm-2,干草產量為12.14t·hm-2;中國四大草原區其他人工草地的平均鮮草產量為17.98~61.46t·hm-2,干草產量為3.53~9.82t·hm-2。本試驗區人工草地的平均鮮草產量與南方草地區人工草地的產量無顯著差異,而顯著高于其他3個草原區人工草地的平均鮮草產量(P<0.05);本試驗區人工草地的平均干草產量與南方草地區和青藏高寒草原區無顯著差異,但高于其他2個草原區的人工草地干草產量。綜合圖3的兩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可知,本試驗區人工草地的平均產量不低于中國四大草原區人工草地的平均產量。3.1.2種植方法確定通過不同的水肥實驗確定最佳的加水和加肥的比例從而獲得更高的產量(3.1.3有詳細說明)。圖1鮮產量、干草產量和干鮮比對不同混合比、不同澆水處理的響應表1產量和干鮮比的水和肥料方差分析SWFFPFPFPFPFP0.15061.910.00020.630.000968.390.0004.330.0002.1360.950.0000.0000.0003.130.0010.780.4852.930.0233.670.028212.800.0005.220.000表2水和肥料對產量的影響argumentdependentvariablePPartialEtasquaredFFreshYield0.0000.53HayYield0.0000.55WFreshYield0.0000.64HayYield0.0000.74IFFreshYieldHayYield0.0000.0000.900.903.1.3水肥調控和混播比例對綠麥草鮮重干重和干鮮比的影響施肥條件和混播比例對綠麥草鮮重、干重及干鮮比交互作用顯著(表1)。(最佳水肥條件;不混播、不施加有機肥、整個生長期澆水、施加氮肥)處理下鮮重的產量最高,和空白對照相比顯著增加了24.3倍,其產量與S1F1W3IFN的處理下較為接近且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在S1F1W3IFN的處理下干重的產量最高并且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和空白對照相比顯著增加了14倍。干鮮比大多集中在0.2到0.3之間,差異并不顯著,在S0F0W3IFN處理下其干鮮比最小,在空白對照下其干鮮比達到最大值(圖1)。不同的水肥條件對綠麥草的鮮重和干重有顯著影響(表1),和空白對照相比,其中施加無機肥后綠麥草鮮重和干重分別顯著增產8.4倍和5.8倍。施加不同梯度農家肥后鮮重最高增產為4.5倍,干重最高增產為3.4倍,隨著施加農家肥含量翻倍,鮮重和干重增產效果并不顯著且呈下降趨勢(圖1)。和空白對照相對,鮮重和干草在不同水處理下分別最高增產9.7倍和6.6倍,鮮重和干重產量在不同水處理下變化趨勢一致,拔節澆水效果顯著好于抽穗澆水,不澆水效果最差。其中全年澆水效果和拔節澆水效果接近,全年澆水效果最好,隨著澆水量的翻倍,綠麥草鮮重和干重產量都顯著減低,僅高于空白對照(圖1)。豆科和禾本科耦合對鮮重和干重產量影響不顯著(表1)。對于鮮重和干重,水肥條件中施加無機肥對鮮重和干重的貢獻程度最大,其次是澆水處理,施加有機肥對鮮重和干重的貢獻程度最小(表2)。3.2綜述報告西藏是我國五大牧區之一,畜牧業是西藏經濟發展的優勢支柱產業,其中藏北地區(主要是那曲市和阿里地區)的牲畜數量約占全區的1/3,其畜牧業收入占比地區總收入的80%以上。發展畜牧業的基礎是牧草,草地牧草產量是畜牧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然而,藏北地區以高寒草地生態系統為主,受氣候變化、過載放牧等影響,天然草地生產力低下,退化現象嚴重,草畜矛盾突出。在藏北地區建植人工草地,種植優良牧草不僅能有效緩解天然草地的放牧壓力,增加飼草供給,解決草畜矛盾,推動畜牧業經濟發展,還有利于天然草地的生態恢復。那曲地區人工草地建設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但受制于地理環境、氣候因素、牧草品種選擇不當等原因,鮮草總產量較低,位列西藏各市末位。雖然部分學者認為那曲地區溫度和積溫條件不適合人工草地建設,但實踐中已有成功種植燕麥等牧草的案例,產量可達到天然草地產草量的50至100倍。那曲是否適合建植人工草地,及哪些高產抗寒牧草適宜種植,什么種植方法是較高產,仍是研究熱點和畜牧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前期通過實驗驗證那曲可以種植人工草地且篩選出產量較高的品種,后續繼續通過實驗得到高產的種植方法并形成一套標準的技術規程。3.3技術經濟論證3.3.1技術可行性分析(1)自然條件的適應性氣候條件:藏北地區氣候嚴酷,冬季漫長且寒冷,年均氣溫低,且海拔較高,空氣稀薄。溫度和積溫成為影響牧草生長的重要因素。部分學者認為藏北地區的積溫不足以支持牧草的生長周期。然而,已有研究和實踐表明,一些耐寒牧草如燕麥、箭筈豌豆、老芒麥等在藏北地區表現出較好的生長適應性和較高的產量。因此,選擇適應高寒氣候的耐寒高產牧草品種是技術可行性的核心。水資源條件:藏北地區降水量相對較低,但具有一定的灌溉條件。在人工草地建設過程中,科學灌溉、合理的水分管理將是草地產量的關鍵。根據已有研究,適當的灌溉和水肥管理可以顯著提高牧草產量。(2)牧草品種選擇與種植技術在那曲地區已成功種植的牧草品種包括燕麥、箭筈豌豆、綠麥草等。這些牧草在適應性和產量上已有實例證明可行。引入適合本地區氣候條件的耐寒、耐旱品種,是技術可行性的關鍵部分。混播種植與水肥管理:通過不同牧草品種的混播和科學水肥管理,可以進一步提高牧草的產量與品質。研究表明,合理的混播比例和施肥管理能夠增強牧草的抗寒、抗旱性,并最大化其產量。針對藏北地區,應特別注重氮、磷、鉀等肥料的合理施用。(3)技術設備與管理藏北地區的基礎設施和農業技術相對落后,需要引入現代的牧草種植設備和管理技術,特別是在播種、施肥、灌溉和草地養護等方面的機械化管理。引進適合高海拔寒冷地區使用的機械設備,同時進行技術培訓和管理體系的建立,是人工草地長期發展的重要保障。3.3.2經濟可行性分析(1)成本分析土地與基礎設施投入:藏北地區擁有大量未充分利用的天然草地資源,土地獲取成本相對較低。然而,基礎設施建設如灌溉系統、播種和管理設備的初期投資較大,需一次性投入較多資金。種子與肥料成本:適應高寒氣候的牧草種子價格可能相對較高。此外,為提高草地產量,還需投入一定數量的化肥和有機肥,尤其是針對貧瘠土壤的改良。運營與維護成本:人工草地建設后的運營成本包括灌溉、施肥、牧草的收割與運輸等。由于當地勞動力成本較低,可以減少運營支出,但機械化管理仍需考慮設備的維護與運行費(2)經濟效益分析牧草產量與銷售:根據已有試驗,藏北地區的人工草地產量可達天然草地產量的50~100倍,。這樣顯著高于天然草地產草量的牧草產量能夠有效滿足藏北地區畜牧業對飼草的需求,進而提高牧民的收入。飼草市場需求:藏北地區的畜牧業是該地區經濟的支柱產業,對優質牧草的需求量極大。人工草地的建立將直接增加飼草供給,減少飼草短缺,降低飼草價格波動,從而提高畜牧業的經濟效益。預計飼草銷售將帶來穩定的現金流,并提升地區的牧業經濟。投資回報期與收益:雖然初期投資較大,但隨著牧草產量的提升和飼草需求的增長,預計項目在3~5年內即可實現投資回收。同時,人工草地的使用壽命長,產量穩定,能夠為未來10年以上的畜牧業發展提供飼草支持。3.3.3風險與管理氣候變化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影響牧草的生長,如極端低溫或長期干旱。然而,通過適應性強的牧草品種選擇和科學的管理,風險可以得到一定的緩解。(2)技術風險牧草種植技術對管理要求較高,如灌溉系統的建設和維護、施肥的合理調控等。因此需要加強技術培訓,并與農業科研機構合作,引進現代農業科技,確保草地建設順利實施。(3)市場與經濟風險飼草市場價格的波動可能影響項目的經濟效益,特別是在市場供求不平衡時。為降低這一風險,可以建立草產業鏈,并發展飼草深加工等增值產業,提高經濟收益的多樣性。(4)綜合評價與結論技術上可行:已有多項研究與試驗表明,藏北地區具備建植人工草地的技術條件,選擇適合高寒氣候的牧草品種并實施科學的水肥管理,可以實現牧草的高產和穩定供應。經濟上可行:藏北地區對飼草的巨大需求確保了人工草地項目的市場潛力。盡管初期投資較大,但長期的經濟回報和對畜牧業的帶動效應明顯,具備較高的投資回報潛力。生態與社會效益顯著:人工草地不僅能夠緩解草畜矛盾,提升畜牧業效益,還能夠促進退化草地的生態恢復,具有顯著的生態與社會效益。因此,在藏北地區建植人工草地從技術和經濟角度來看是可行的。通過科學規劃和管理,人工草地項目能夠為藏北地區畜牧業和生態恢復提供重要支持,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3.4預期經濟效果3.4.1提高飼草產量,增加經濟收益藏北地區的天然草地產草量相對較低,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畜牧業需求。通過人工草地建設,牧草產量可以得到顯著提升。根據已有試驗數據,人工草地的產量遠高于天然草地。具體經濟效果:飼草產量提升:人工草地的高產量將直接增加飼草供給,能夠顯著減少因草料不足導致的牲畜死亡和生產效率下降。飼草銷售收入:多余的飼草可以用于市場銷售3.4.2降低畜牧養殖成本,提升牧民收入人工草地建設后,牧民能夠通過自給自足的飼草供應降低對外部飼草采購的依賴,尤其是在冬季或干旱季節。具體經濟效果:降低飼養成本:自種牧草減少了外購飼草的成本支出,特別是在飼草價格波動較大的年份,牧民可以通過人工草地獲得穩定的飼草供應,從而降低養殖成本。提高牲畜產出效率:飼草的持續供給和質量提升可以促進牲畜的健康成長,增加牛羊的出欄率、奶產量及肉品質。這將直接提升牧民的經濟收入。3.4.3延長牲畜放牧期,提升畜牧產品質量在藏北高寒地區,由于氣候條件限制,天然草地的生長季短,傳統放牧模式往往無法為牲畜提供足夠的飼草,導致牲畜因營養不足生長緩慢甚至死亡。人工草地的建設可以為牲畜提供充足、優質的飼料。具體經濟效果:牲畜成活率和產出率提高:人工草地能夠在冬春季節提供飼草,延長牲畜的放牧期,保障牲畜的存活和生長,有效減少冬季死亡率。這將直接增加牲畜的產量和質畜牧產品價值提升:優質的飼草有助于提高牛羊的肉質、奶質以及毛皮質量,使畜牧產品在市場上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從而增加牧民收入。3.4.4促進畜牧產業鏈延伸與發展人工草地的建設不僅有助于提高牧草產量,還能帶動飼草加工、畜牧產品加工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藏北地區畜牧業的產業化。具體經濟效果:飼草加工產業:通過建立飼草加工企業,可以對牧草進行儲存、打包或制成飼料,這一產業能夠為當地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收益。畜牧產品加工:增加牲畜的存欄和出欄率,能夠為肉制品、奶制品和毛皮制品的加工產業提供更多原材料,促進藏北地區畜牧產品加工業的發展。這將提升整個畜牧產業鏈的價值,推動區域經濟發展。3.4.5減少對外部市場的依賴,穩定區域經濟藏北地區的牧民長期依賴外部市場采購飼草,特別是在氣候惡劣、飼草短缺的年份,飼草價格波動對牧民生計影響巨大。通過人工草地建設,藏北地區可以建立更具自主性的飼草供給體系,減少對外部市場的依賴。具體經濟效果:穩定畜牧業生產:自主生產飼草可以減少因飼草短缺或價格波動導致的畜牧業生產波動,增強區域經濟的穩定性。減少飼草進口開支:通過人工草地生產本地飼草,可以減少每年從其他地區進口飼草的成本,保留更多的資金在當地流通,提升整體經濟效益。3.4.6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可持續經濟效益人工草地的建設有助于緩解天然草地的過度放牧問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同時,通過牧草種植,可以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和草地退化。具體經濟效果:草地生態修復效益:改善草地生態環境有助于長期保持牧草的生產能力和土地的可持續利用,從而為畜牧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保障。減少生態修復成本:通過人工草地的生態功能,減少了未來可能因草地退化而產生的生態修復成本,提升長期的經濟可持續性。3.4.7社會經濟效益就業機會增加:人工草地的建設和相關飼草加工、畜牧產品加工等產業的發展將為當地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特別是吸納當地農村勞動力,減少貧困,提升社會福利水平。牧民生活改善:隨著牧民收入的增加,牧區基礎設施的改善也將同步進行,如水利設施、電力供應和道路交通的提升,進一步推動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3.4.8綜合預期經濟效益通過藏北地區建植人工草地,牧民的經濟收入有望顯著增加,畜牧業生產成本將大幅降低,畜牧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增強。此外,人工草地的建設還將推動畜牧產業鏈延伸,提高牧草、牲畜和畜牧產品的附加值,帶來長期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預計該項目將在3~5年內實現投資回報,長期來看具有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潛力。(1)專利問題潛在風險:標準中提到的特定技術(如綠麥草與箭筈豌豆的混播比例、施肥方案、灌溉頻率等)可能已被第三方申請專利。例如:混播比例(10:1)、播種深度(5~7cm)、追肥方式(復合肥與尿素交替施用)等具體參數或方法。青貯飼料的密封技術或機械化刈割設備可能涉及專利技術。法律聲明:標準文件已聲明“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這意味著實施者需自行確認相關技術是否涉及專利,并承擔侵權風險。(2)版權問題標準文件版權:文件明確標注“版權為中國草學會所有”,未經許可不得復制、發布或用于商業用途。引用或轉載需獲得授權。引用文件的版權:標準中引用的國家標準(如GB6142、GB5084)和行業標準(如NY/T469)的版權歸各自制定機構所有,需遵守其使用規定。(1)關于國際標準采用程度的說明未采用國際標準:標準在前言中聲明按GB/T1.1-2020(國內標準化工作導則)起草,未提及任何國際標準(如ISO標準)的引用或等效采用。該標準未體現對國際標準的直接采用。與國內標準的關聯性:標準中規范性引用的文件均為國內標準(如GB6142、GB5084、GB15618-2018等未涉及國際標準內容。其技術條款(如種子質量、灌溉水質、土壤環境等)均以國內標準為依據,屬于純本土化技術規范。(2)與相關標準內容異同的說明未與引用相關標準有所不同,標準中雖引用了多項國內標準(如GB15618-2018土壤環境標準、GB5084灌溉水質標準等),但未設置獨立章節對比說明與這些標準的異同,僅通過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