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節文言基礎逐項突破,夯基提能第1講義由境生,落實文言實詞??嘉难詫嵲~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偏義復詞五大類,其中對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和通假字的考查是重中之重,重點考查學生在具體語境中理解文言實詞的能力。一、夯實五類文言實詞(一)通假字:本義不通,考慮通假【教材小練】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1)悟言一室之內(《蘭亭集序》)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鴻門宴》)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3)共其乏困(《燭之武退秦師》)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4)契闊談讌(《短歌行》)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5)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氓》)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悟”“晤”面對。(2)“倍”“背”背叛、背棄。(3)“共”“供”供給。(4)“讌”“宴”宴飲。(5)“說”“脫”擺脫、脫身。(二)多義實詞:追源溯流,語境敲定一詞多義現象在文言文中相當普遍。把握一詞多義,要注意了解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假借義。類型釋義示例本義詞的本義,就是詞的本來意義,即詞產生時的最初的根本的意義如“本”的本義是“草木的莖或根”,“道”的本義是“路,道路”引申義詞的引申義,就是詞由本義派生出的與本義相關的其他意義如“本”的引申義為“根本、本來、原本、基本”,“道”的引申義為“方法、道理、主張”比喻義詞的比喻義,就是詞建立在比喻基礎上所產生的意義如“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義是“野草”,比喻義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假借義詞的假借義,就是因假借而產生的含義如《鴻門宴》“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中的“蚤”,本義是跳蚤,因為它和“早”讀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義?!霸纭笔潜咀?是“蚤”的假借義;“蚤”是“早”的假借字,“蚤”同“早”【教材小練】2.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實詞。(1)當①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南日(《項脊軒志》) ________②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鴻門宴》) ________③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 ________④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________⑤謀殺單于近臣,當死(《蘇武傳》) ________(2)除①爆竹聲中一歲除(《元日》) ________②尋蒙國恩,除臣洗馬(《陳情表》) ________③扶輦下除,觸柱折轅(《蘇武傳》) ________(3)負①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齊桓晉文之事》) ________②不明不暗,負屈銜冤(《竇娥冤》) ________
③勝負之數,存亡之理(《六國論》) ________
④見犯乃死,重負國(《蘇武傳》) ________
答案:(1)①遮擋②對等,比得上③占據,把守④應當⑤判處(2)①過去、流逝②授官③宮殿的臺階,一說指門與屏(今所謂照壁)之間的通道(3)①背②蒙受③失敗④對不起,辜負(三)古今異義詞:存同求異,區分單雙古今異義詞,既指單音節詞古今詞義不同,又指雙音節詞古今詞義不同,尤其是后者,容易造成用今義解釋古義的失誤,這也是高考翻譯中??嫉臒狳c。一般分為以下幾類:類型示例詞義擴大江間波浪兼天涌[《秋興八首》(其一)]古義:特指長江。今義:泛指所有江河。詞義縮小金就礪則利(《勸學》)古義:泛指一切金屬。今義:專指黃金。詞義轉移置幣遺單于(《蘇武傳》)古義:財物。今義:錢幣。感情色彩變化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古義:社會地位低微,見識淺陋。(中性詞)今義:品質惡劣。(貶義詞)名稱說法演變愿為市鞍馬(《木蘭詩》)古義:買。今義:城市?!窘滩男【殹?.解釋下面詞語的古義。(1)行李: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燭之武退秦師》)古義:__________今義:指外出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2)至于:至于泰安。(《登泰山記》)古義:__________今義:表示另提一事。(3)不必: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說》)古義:__________今義:用不著、不需要。(4)根本: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諫太宗十思疏》)古義:__________今義:事物的本質。(5)婚姻:約為婚姻。(《鴻門宴》)古義:__________今義:多指結婚的事或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關系。(6)非常: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古義:__________
今義:程度副詞。答案:(1)外交使者。(2)到,到達。(3)不一定。(4)樹木的根。(5)親家,有婚姻關系的親戚。(6)意外的變故。(四)詞類活用:抓住規律,語法判定詞類活用就是指某些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具有了某種新的語法功能,而這種語法功能與現代漢語相比明顯不同。古代漢語中的詞類活用現象非常普遍,是古代漢語的重要語法特點之一,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示例名詞的活用用作動詞籍吏民,封府庫(造冊登記)用作狀語吾得兄事之(像對待兄長一樣)使動用法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使……為王)意動用法①稍稍賓客其父(把……當作賓客)②侶魚蝦而友麋鹿(以……為伴,以……為友)形容詞的活用用作動詞素善留侯張良(友善、交好)用作名詞小學而大遺(小的方面,大的方面)意動用法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以……為美)使動用法以愚黔首(使……愚昧)動詞的活用用作名詞追亡逐北(逃跑的人)使動用法欲因此時降武(使……投降)為動用法等死,死國可乎(為……而死)數詞的活用用作動詞①六王畢,四海一(統一)②女也不爽,士貳其行(不專一、有二心)用作形容詞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全)用作名詞合從締交,相與為一(一體)[素養點撥]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的區分有些詞的使動用法與意動用法較難區分,必須緊扣上下文,研究句子本身所表達的意思,方能確定其是何種用法。如:①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②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①中的“小”意為“使之小”,使它變小;②中的“小”意為“以之為小”,認為天下變小了。通過此例不難看出,使動用法側重客觀行動;而意動用法側重主觀感受,是個人的看法,事實未見得如此,如“小天下”,其實只是孔子的一種主觀感受,天下并未變小?!窘滩男【殹?.解釋下面加點的活用的名詞。(1)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天下云集響應。(《過秦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勸學》)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公將鼓之。(《曹劌論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①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鴻門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后人哀之而不鑒之。(《阿房宮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日”放在動詞“參省”的前面用作狀語,表示動作的經常性,每天。②“云”“響”分別作“集”“應”的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狀態,像云那樣,像回聲那樣。(2)①“水”受否定副詞“非”和助動詞“能”修飾,用作動詞,游泳。②“鼓”名詞用作動詞,“擊鼓”。(3)①王,使……稱王。②鑒,以……為鑒,借鑒。5.解釋下面加點的活用的動詞。(1)①且君嘗為晉君賜矣。(《燭之武退秦師》)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臣之進退,實為狼狽。(《陳情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李牧連卻之。(《六國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燭之武退秦師。(《燭之武退秦師》)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①哀吾生之須臾。(《赤壁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猿猱欲度愁攀援。(《蜀道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賜”作動詞“為”的賓語,用作名詞,恩惠。②進退,動詞用作名詞,是否出來做官之事。(2)①卻,使……退卻,擊退。②退,帶賓語“秦師”,動詞的使動用法,使……退卻。(3)①哀,為動用法,為……哀嘆。②愁,為動用法,為……發愁。6.解釋下面加點的活用的形容詞。(1)①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燭之武退秦師》)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沛公今事有急。(《鴻門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師說》)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素善留侯張良。(《鴻門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①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過秦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單于壯其節。(《蘇武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乏困,形容詞用作名詞,缺少的資糧。②急,形容詞用作名詞,緊急情況。(2)①好,形容詞用作動詞,喜歡。②善,形容詞用作動詞,交好。(3)①弱,使……削弱。②壯,認為……豪壯。(五)偏義復詞:關注構成,語境確定所謂偏義復詞,就是指一個詞由兩個意義相關或相反的語素構成,其中一個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語素不表示意義,只作為陪襯。類型示例語素意義相反晝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勞作語素意義相關我有親父兄:“父兄”偏指“兄”,兄長【教材小練】7.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偏義復詞,并加以解釋。(1)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師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孔雀東南飛并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去來江口守空船。(《琵琶行并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孰與君少長?(《鴻門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緣溪行,忘路之遠近。(《桃花源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崩殂:偏義在“崩”,“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殂”是襯字。(2)存亡:偏義在“亡”,“存”是襯字,意為“滅亡”。(3)公姥:偏義在“姥”,“公”是襯字,指婆婆。(4)去來:偏義在“去”,“來”是襯字,指離去。(5)少長:偏義在“長”,“少”是襯字,意為“誰的年齡大”。(6)遠近:偏義在“遠”,“近”是襯字,意為“遠”。二、掌握六大推斷技法(一)語境推斷法由于每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只能有一個意義,因此考生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義項。這是推斷詞義最為常用的一種方法。具體做法是先把詞語的常規意思代入具體語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順。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順,那么可能就是正確的;反之必是錯誤的,這時需要依據詞語前后與它相照應、相關聯的內容來推測它的正確含義。即時訓練1.(2023·全國乙卷)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釐負羈歸而不樂,其妻問之曰:“公從外來而有不樂之色,何也?”負羈曰:“吾聞之,有福不及,禍來連我。今日吾君召晉公子,其遇之無禮。我與在前,吾是以不樂?!逼淦拊?“吾觀晉公子,萬乘之主也;其左右從者,萬乘之相也。今窮而出亡過于曹,曹遇之無禮。此若反國,必誅無禮,則曹其首也。子奚不先自貳焉?!必摿b曰:“諾。”盛黃金于壺,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遺公子。公子見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辭其璧。(選自《韓非子·十過》)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斷過程:句中的實詞“反”“無禮”的翻譯為主要得分點,這兩個詞的常規意思分別是“反對、造反”“沒有禮貌”,翻譯時先把它們的常規意思代入文中,看看是否恰當。此處把它們的常規意思代入后都講不通:晉公子重耳不會反對自己的國家,更不會造反,結合前文“出亡過于曹”可推知,此處“反”同“返”,“返回”的意思;形容詞一般不作賓語,“無禮”應該是形容詞用作名詞,譯為“無禮的人”。答案:這人如果返回晉國,一定會責罰對他無禮的人,那么曹國就是第一個了。附【譯文】釐負羈回到家里郁郁不樂,他的妻子問他:“您從外面來,帶著不高興的神色,為什么?”負羈說:“我聽說,(君主)有福你趕不上,有禍到來會牽連我。今天我們的國君召見晉公子,對待他沒有禮貌。我參與其事在君王跟前,我因此不高興。”他的妻子說:“我看晉公子重耳,像萬乘之國的君主;他身邊的隨從人員,像萬乘之君的相?,F在他困窘而出來流亡,路過曹國,曹國對待他沒有禮貌。這人如果返回晉國,一定會責罰對他無禮的人,那么曹國就是第一個了。您為什么不先把自己和曹君區別開呢?”負羈說:“好吧。”(于是釐負羈)把黃金盛在壺里,用飯食裝滿,把玉璧放在上面,夜晚派人送給公子重耳。公子重耳見了使者,拜了兩拜,接受了飯食而謝絕收璧。(二)聯想推斷法聯想推斷法有以下三種:課本聯想法高考試題中考查的實詞,其意義和用法在課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腳點。我們要善于聯系課內學過的實詞,舉一反三,進行相應遷移。雙音聯想法古漢語以單音節詞為主,現代漢語以雙音節詞為主。試題中出現的單音節詞,可以通過聯想雙音節詞來推斷。成語聯想法不少成語源于文言文,因此成語中保留了很多詞語的古義,借助比較熟悉的成語中有關字詞的含義來推斷文言實詞含義,也不失為一種方法。即時訓練2.利用聯想推斷法推斷下面文段中加點詞的意思,并說出推斷過程。(6分)(1)(2023·新課標Ⅱ卷)太宗曰:“古人臨陣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變之法乎?”靖曰:“前代戰斗,多是以小術而勝無術,以片善而勝無善,斯安足以論兵法也?若謝玄之破苻堅,非謝玄之善也,蓋苻堅之不善也?!?節選自《唐太宗李衛公問對》)答:出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斷過程:運用成語聯想法?!俺銎妗甭撓氤烧Z“出奇制勝”,“不意”聯想成語“出其不意”,便可知兩個詞分別是“出奇兵或奇計”“意想不到之處”的意思。答案:出奇:出奇兵或奇計。不意:意想不到之處。附【譯文】唐太宗問:“古人臨陣出奇兵,攻擊敵人意想不到之處,這是變化的方法嗎?”李靖回答說:“前代(為將者)的戰斗,多是以略懂用兵之術而勝不懂用兵之術的人,以微小的長處而勝沒有長處的人,這哪能談得上講兵法呢?像謝玄(在淝水)擊攻苻堅,不是謝玄善于用兵,而是苻堅不善于用兵的緣故?!?2)(2019·全國Ⅱ卷)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于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睂⒎ㄌ?。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節選自《史記·商君列傳》)答:期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斷過程:運用課本聯想法?!捌谀辍?聯想課文《鄒忌諷齊王納諫》“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中的“期年”,便可知“期年”是“滿一年”的意思。答案:期年:滿一年。附【譯文】法令在民間實行一年,秦人到國都訴說新法不便利的數以千計。正當這時,太子觸犯了新法。衛鞅說:“新法不能順利推行,是因為上層人觸犯它?!睂⒁佬路ㄌ幜P太子。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能施以刑罰,于是就處罰了太傅公子虔,以墨刑處罰了太師公孫賈。第二天,秦人就都遵照新法執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國百姓都非常高興,路上掉的東西沒有人撿拾,山林里也沒了盜賊,家家富裕人人富足。(三)句式推斷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對偶句這類對舉的語言現象很多。在對舉句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詞義相近、相反或相對。因此,通過對已知詞語的詞義、詞性進行分析,就可以推知對稱位置上未知詞語的詞義、詞性。即時訓練3.(2021·新高考Ⅰ卷)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迸峋刎谒宥矣谔?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動則景隨矣。(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斷過程:畫橫線的句子中“惡”“樂”“佞”為主要得分點??捎镁涫酵茢喾?畫橫線的句子為對偶句,“惡”與“樂”意思相反,分別是“討厭、厭惡”與“喜歡、喜愛”的意思;“佞”與“忠”意思相反,“忠”是“忠臣”,則“佞”也應是名詞,“奸臣”。答案:君主厭惡聽到自己的過錯,忠臣就會變為佞臣;君主喜愛聽到正直的言論,佞臣就會變成忠臣。附【譯文】臣司馬光認為:古人有句話說:“君主清明,臣下正直。”裴矩對隋朝奸佞卻對唐朝忠貞,不是他的生性有了變化。君主厭惡聽到自己的過錯,忠臣就會變為佞臣;君主喜愛聽到正直的言論,佞臣就會變成忠臣。由此可知君主如目測日影的表,臣子如同日影,表一動影子就跟隨移動了。(四)語法推斷法分析句子結構,運用劃分句子成分和尋找搭配關系的方法,明確文言實詞在句中充當什么成分,確定其詞性,從而推斷其意義。1.劃分句子成分法。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煙濤微茫信難求”,“信”作狀語,確實、實在;《屈原列傳》中“楚懷王貪而信張儀”,“信”作謂語,信任。2.看搭配。如莊子的《五石之瓠》中,“我樹之成而實五石”,“實”后接容量單位“五石”,很明顯,“實”在這里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塞滿、填塞”才能與之搭配。即時訓練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二年正月,欽宗詣金帥營,以傅輔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屢貽書請之。及廢立檄至,傅大慟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國爾,茍立異姓,吾當死之?!?節選自《宋史·孫傅傳》)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斷過程:運用語法推斷法?!暗壑袊敝小爸袊睘槊~,可知“帝”應翻譯為動詞“稱帝”。“死之”中的“死”是動詞的為動用法,為……而死,賓語“之”是謂語動詞“死”的原因。答案: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原地區稱帝而已,如果另立異姓,我將為此而死。附【譯文】第二年正月,欽宗到金兵元帥營中,讓孫傅輔佐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欽宗二十天沒有回來,孫傅多次寫信請求欽宗回來。等到廢除欽宗另立皇帝的檄文到來,孫傅大聲慟哭說:“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原地區稱帝而已,如果另立異姓,我將為此而死?!?五)相鄰推斷法在文言文中,兩個詞連用,往往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鄰字連用,表達同一個意思,這時可以借助其中一個較為熟悉的實詞的詞義來推斷另一個較為生疏的實詞的詞義。如“前代圣君,博思咨諏”,“諏”與“咨”同義,意為“咨詢”。另一種是鄰字連用,表達相反或相對的意思,這時可以借助其中一個實詞的詞義來反向推斷另一個實詞的詞義。如“陟罰臧否,不宜異同”,“陟”與“罰”反義,意為“提拔”;“臧”與“否”反義,意為“贊揚”。[積累速記]常見的同義連用詞還有很多,如蠲除(蠲:免除)、謙沖(沖:謙和)、矜憫(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城南殮殯管理暫行辦法
- 電動機單機試運行流程與實施策略研究
- 村級農民夜校管理辦法
- 110kV變電站升級改造與啟動方案研究
- 古代漢語教學中的語言轉化能力培養策略研究
- 鏡子:揭示被忽視的世界歷史
- 大軸徑磁流體密封技術的發展與進展
- 《完整的PMC部作業流程體系》
- 工貿企業安全教育培訓
- 林業文化遺產地感知價值與游客重游意愿關系研究
- 30萬噸年合成氨、52萬噸年尿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0年12月9日湖北武漢黃陂區社區干事招聘筆試試題
- 解熱鎮痛抗炎藥非甾體抗炎藥專家講座
- DB44-T 2410-2023紅樹林生態修復工程評價技術規程
- YY/T 1830-2022電動氣壓止血儀
- 臨床、口腔醫師申報衛生高級職稱工作量登記表
- GB/T 10045-2018非合金鋼及細晶粒鋼藥芯焊絲
- GB 7099-201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糕點、面包
- 2023年納雍縣財政局系統事業單位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2023年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及參考答案
- 建筑工程模板施工工藝技術要點講義豐富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