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北京朝陽區(qū)高二期末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25年7月北京朝陽區(qū)高二期末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25年7月北京朝陽區(qū)高二期末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25年7月北京朝陽區(qū)高二期末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25年7月北京朝陽區(qū)高二期末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7月北京朝陽區(qū)高二期末語文試題及答案2025.7本試卷共10頁。考生務必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閱讀下面材料,完成1—5題。材料一海洋資源,從狹義上說,是指與海水水體本身有著直接關系的物質和能量;從廣義上說,是指蘊藏在海洋中人類可能利用的一切物質和能量,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礦物、海水化合物、海洋能以及海洋空間等。合理開發(fā)利用海洋資源,是海洋經(jīng)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設海洋強國的必由之路。2025年2月,國家自然資源部發(fā)布的《2024年中國海洋經(jīng)濟統(tǒng)計公報》顯示,我國海洋經(jīng)濟呈現(xiàn)強勁發(fā)展勢頭,海洋經(jīng)濟總量達到105438億元,首次超過10萬億元的規(guī)模。近年來,我國不斷推動海洋經(jīng)濟綠色轉型,為海洋強國建設鋪就高質量發(fā)展底色。一是制定政策助力海洋綠色能源開發(fā)。《“十四五”現(xiàn)代能源體系規(guī)劃》和《“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fā)展規(guī)劃》明確提出積極推進海上風電集群化開發(fā),穩(wěn)妥推進潮流能、波浪能等海洋能示范化開發(fā)。二是探索海洋產(chǎn)業(yè)發(fā)展新模式。近年來我國政府積極引導創(chuàng)新要素和社會資金向海洋戰(zhàn)略性新興產(chǎn)業(yè)領域集聚,海洋產(chǎn)業(yè)綠色低碳融合新業(yè)態(tài)不斷涌現(xiàn),逐步形成“海洋傳統(tǒng)產(chǎn)業(yè)為主,海洋新興產(chǎn)業(yè)為輔”的新格局。2023年以來,海洋鹽差能利用、可再生能源驅動的海水淡化等致力于綠色能源開發(fā)的海洋新興產(chǎn)業(yè)蓬勃發(fā)展,部分領域增速甚至高于主要傳統(tǒng)海洋產(chǎn)業(yè)。由此可見,上述政策引導與產(chǎn)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等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取材于方梅等的相關文章)材料二海洋高技術是指應用于海洋資源開發(fā)、環(huán)境保護等領域的先進技術集合,主要包括海洋探測技術、海洋開發(fā)技術、海洋裝備制造技術等。海洋高技術的應用推動了傳統(tǒng)海洋產(chǎn)業(yè)的技術改造和新興海洋產(chǎn)業(yè)的形成和發(fā)展,使我國海洋開發(fā)進入了快車道。海底地震勘探是近年來快速興起的海洋油氣勘探技術,可大幅提升油氣勘探開發(fā)精度。2023年7月,我國自主研發(fā)的海底地震勘探采集裝備“海脈”在渤海海域投入使用,標志著我國在高端海洋油氣勘探技術上邁出關健一步。作業(yè)過程中,工作人員將成千上萬個“海脈”有規(guī)律地布放在海床指定位置,形成一個覆蓋在海床上的巨大信息采集網(wǎng)。每個“海脈”就像壓在海底油藏“穴位”上的“聽診器”一樣,用來接收來自海底地層反射的地震波信號,并以數(shù)據(jù)的形式存儲下來。作業(yè)完成后將“海脈”收回,將其采集到的數(shù)據(jù)信息下載、分析、處理,即可實現(xiàn)對地層的精準“號脈”。“海脈”采用高靈敏度檢波器和超低噪音采集電路等技術,大幅提升了對微弱信號的檢測能力,能夠捕捉到萬米地層相當于蚊子飛行聲1/150大小的地震波信號。這標志著我國在海洋探測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我國在海洋開發(fā)技術和裝備制造技術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發(fā)展。2023年9月,由廣州海洋局牽頭研發(fā)的20千瓦海洋漂浮式溫差能發(fā)電裝置在南海成功完成海試。這是我國首次在實際海況條件下實現(xiàn)溫差能發(fā)電的原理性驗證和工程化運行。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鉆探船“夢想”號于2024年11月在廣州正式交付使用,該船是全球首艘具備11000米鉆探能力的科考船。它搭載智能化鉆探系統(tǒng),實現(xiàn)巖芯取樣與海底實時監(jiān)測一體化作業(yè),助力南海可燃冰資源的勘探與開發(fā)。今年3月底,我國自主研發(fā)的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完成了2025年技術升級后的首次裝備試驗任務,目前正在作業(yè)海域開展新一輪科考工作,預計今年下潛將超過80次。未來,這些“國之重器”將繼續(xù)為探索海洋奧秘和保護海洋生態(tài)提供保障。(取材于蔡鵬等的相關文章)材料三隨著海洋開發(fā)力度的加大,海洋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退化等問題逐浙顯現(xiàn),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正面臨新的挑戰(zhàn)。因此,有序推進海洋環(huán)境保護工作,是關乎全面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和海洋強國、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任務。過去幾年,為改善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我國陸續(xù)采取各項保護措施。2016年至2023年,中央財政支持沿海城市實施“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紅樹林保護修復等海洋生態(tài)保護修復重大項目175個,帶動全國累計整治修復海岸線近1680公里、濱海濕地超過75萬畝。我國正在以高水平海洋生態(tài)保護修復助力高質量發(fā)展。2023年4月,我國全面完成了海洋生態(tài)保護紅線的劃定。海洋生態(tài)保護紅線包括近岸管理海域內生態(tài)保護紅線和近岸管理海域外生態(tài)保護紅線兩部分。近岸管理海域內,海洋生態(tài)保護紅線面積約8.5萬平方公里,其中約36%為自然保護地,自然保護地外主要是海岸防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極重要生態(tài)功能區(qū)域和海岸侵蝕、沙源流失的生態(tài)極脆弱區(qū)域;近岸管理海域外,自然保護地面積約6.6萬平方公里。2023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huán)境保護法》修正案審議通過,這表明國家要細化海洋環(huán)境保護的職責分工,加強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取材于李海等的相關文章)1.根據(jù)材料一,下列不屬于對海洋資源開發(fā)利用的一項是(3分)A.海水提鎂B.海水曬鹽C.潮汐發(fā)電D.淡水養(yǎng)殖2.根據(jù)材料二,下列有關“海脈”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是由我國自主研發(fā)的。B.需置于海床指定位置。C.可用于勘探海底油氣。D.能有效分析數(shù)據(jù)信息。3.根據(jù)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我國已具備在海洋中利用溫差能發(fā)電裝置發(fā)電的能力。B.“夢想”號是我國首艘具備11000米鉆探能力的科考船。C.智能化鉆探系統(tǒng)能獨立完成可燃冰資源的全流程開發(fā)。D.升級改造后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已在開展科考工作。4.根據(jù)上面三則材料,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潮流能、波浪能等海洋能屬于現(xiàn)代能源、可再生能源。B.海洋新興產(chǎn)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已使海洋傳統(tǒng)產(chǎn)業(yè)走向蕭條。C.應用先進的海洋資源開發(fā)技術,可推動海洋產(chǎn)業(yè)發(fā)展。D.海洋生態(tài)保護紅線包括近岸管理海域內、外兩個部分。5.地理學習小組根據(jù)以上三則材料繪制了下面的思維導圖,請你填寫①—⑥處,幫他們補充完整。要求簡要概括。(6分)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8分。閱讀下面文官文,完成6—10題。天下之事,日至而無窮,而有以應之,莫不中理者,在乎善用其機。況乎爭天下之利,處兩軍之交,不得其機以決之,則事亦隨去矣。蓋機之為物,不可以期待,不能以巧致者也。卒然而會,迅忽眇微;及其去之,疾不容瞬。先機而起,于機為妄赴;后機而發(fā),于機為失應。夫機有待之百年而不至者,有居之一日而數(shù)至者。待之百年而無可乘之機,則吾未嘗遲之而求于先發(fā);居之一日而機數(shù)至,則吾未嘗厭之而怠于必應。嗚呼!人能知此,然后可與濟天下之大業(yè)矣!西晉自永嘉之亂,群胡四起而分中原,元帝【1】竄身南渡,收區(qū)區(qū)之江左以續(xù)宗祀。而群胡自相搏噬,驟興驟滅。至于苻堅,并兼略盡,乃空國大舉而圖江南,遂及淝水百萬之敗。反未及國,而慕容亡燕之裔并起而乘之,與堅相持,其勢俱憊。于斯時也,可謂千載一至之機也。晉人有能乘燕、秦相弊之余,因淝水克敵之勢,選師擇將而命二軍,一軍北收鄴城以舉燕、代,一軍西趨咸陽而定關隴。據(jù)舊都之固,復七廟之墜,鎮(zhèn)撫士民,以殄余黨,則晉武之業(yè)一朝可復,而大恥刷矣。謝安【2】撫機而怯發(fā),乃方出師漕粟以慰其既來,而尺土不獲,而師以喪敗。宋武帝【3】以英特之姿,攘袂而起,平靈寶于舊楚,滅南燕于二齊,克譙縱于庸蜀,殄盧循于交廣。蓋舉無遺策,而天下憚服矣。北方之寇,獨關東之拓跋、隴北之赫連耳。方其入關,魏人雖強,不敢南指西顧以議其后。而秦民大悅,以謂百年憤辱去于一朝,相與涕泣而留之。使武帝因三秦悅附之民,治兵蒐騎而留拊之,則天下之勢不勞而遂一矣。然其席不暇煖,舉千里之秦屬之乳褓之兒,引兵遽還,無復顧慮,大違秦民之望。蓋一舉足而赫連躡踵以收關中,如探物于懷間。察夫宋武之心,非以秦雍為當捐,而趙魏為足憚也。然其亟去而不顧者,蓋以其艱難百戰(zhàn),凡所以造宋之基業(yè)者,皆在乎江左故也。往日南燕之役,盧循乘虛而下,幾失建業(yè)。今之速返者,畏人之議其后而為盧循之舉也,此所以輕捐關中而不顧也。又其起于漁樵匹夫之微,崎嶇轉戰(zhàn),經(jīng)略江左者凡三十年。今之西師者,徒欲成敗晉之資,而其志慮之所在,亦曰代晉而已,未暇為王業(yè)萬世慮也。使司馬氏卒不復見中州之定,而群胡遂為不討之仇者,由再失天下之大機也。(取材于何去非《何博士備論》)注釋:[1】元帝:司馬容,東晉開國皇帝。【2】謝安:東晉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曾于肥水之戰(zhàn)擊敗苻堅。【3】宋武帝:劉裕,曾率領東晉軍隊北伐,晚年代晉自立。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然后可與濟天下之大業(yè)矣濟:成就B.殄盧循于交廣殄:消滅C.舉千里之秦屬之乳褓之兒舉:攻取D.察夫宋武之心察:細究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A.收區(qū)區(qū)之江左以續(xù)宗祀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賈誼《過秦論》)B.攘袂而起信而見疑(司馬遷《屈原列傳》)C.使武帝因三秦悅附之民因得觀所謂石鐘者(蘇軾《石鐘山記》)D.畏人之議其后而為盧循之舉也胡為乎迪遑欲何之(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卒然而會,迅忽眇微時機突然而來,迅速而不易察覺B.不敢南指西顧以議其后不敢在背后對他的做法指指點點C.非以秦雍為當捐并不是認為秦雍之地應當丟棄D.經(jīng)略江左者凡三十年經(jīng)營治理江東地區(qū)共計三十年9.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認為時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若長時間沒有等到,就應先發(fā)制人。B.苻堅在淝水之戰(zhàn)失敗返回途中,遭到亡燕后裔的攻擊,雙方相持不下。C.宋武帝劉裕雄姿英武,才智超群,他的志向是取代晉,而非統(tǒng)一天下。D.秦地百姓飽經(jīng)屈辱,對劉裕的到來滿懷欣喜,期待他能留下鎮(zhèn)守此處。10.文章第二段寫了謝安的事例。結合上下文,簡要分析這部分內容的作用(6分)11.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向題。(共10分)①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為政》)②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里仁》)③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衛(wèi)靈公》)④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季氏》)⑤哀公問社于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拍,周人以栗,曰,使民戰(zhàn)栗。”(《八佾》)(1)請簡要概括材料①—④體現(xiàn)了孔子怎樣的言語觀。(4分)(2)對于材料⑤,孔安國的解說是:“凡建邦立社,各以其土所宜之木。”朱熹認為,“宰我所對,非立社之本意,又啟時君殺伐之心”。請依據(jù)孔安國、朱熹的說法,簡要分析宰我的回答是否符合上述孔子的言語觀。(6分)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20分。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2—14題。(共12分)如魚水柳永輕靄浮空,亂峰倒影,瀲滟十里銀塘。繞岸垂楊。紅樓朱閣相望。菱荷香。雙雙戲、鸂鶒【1】鴛鴦。乍雨過、蘭芷汀洲,望中依約似瀟湘。

風淡淡,水茫茫。動一片晴光。畫舫相將。盈盈紅粉清商。紫薇郎【2】。修楔飲、且樂仙鄉(xiāng)。更歸去,遍歷鑾坡鳳沼,此景也難忘。注釋:【1】鸂鶒(xīchì):水鳥名。【2】紫薇郎:指呂夷簡,此時被貶離京,與柳永同游。12.下列對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輕靄浮空”三句呈現(xiàn)了薄霧縈繞、群峰倒映、水波蕩漾的美景。B.“繞岸”“紅樓”兩句寫了綠柳環(huán)繞水岸,紅樓與朱閣相對的景致。C.“望中”句意為從廣闊的湖面往遠看,隱約可以看到瀟水、湘水。D.“畫舫”“盈盈”兩句描繪了游船相隨而行,船上佳人彈唱的畫面。13.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詞上片從遠山倒影的宏觀景物寫起,由遠及近,由動到靜。B.“風淡淡”兩句承上啟下,將內容由“純寫景”過渡到“純敘事”。C.本詞既繪視覺之絢爛,又寫聽覺、嗅覺之美妙,多感官寫景。D.全詞對仗嚴整,節(jié)奏流暢,以古樸典雅之詞,展示生活情趣。14.本詞的結尾“更歸去,遍歷鑾坡鳳沼,此景也難忘”與柳永《望海潮》的結尾“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都以“歸去”引起對未來的設想。請分析這兩個結尾表達情感的異同。(6分)15.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字跡清晰。(共8分)(1)《離騷》中的“

,紉秋蘭以為佩”恰好印證了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評價屈原“

,故其稱物芳”的說法。(2)賈誼在《過秦論》中寫的“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

”,與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寫的“

,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都以生動的歷史場景,啟人深思。(3)詩歌中“空”字能帶給人孤寂冷清之感,如杜甫《蜀相》中的“映階碧草自春色,

”,又如姜夔《揚州慢》中的“漸黃昏,

,都在空城”。(4)古人善于從生活中汲取智慧。柳宗元以“養(yǎng)樹”喻“養(yǎng)人術”,告誡從政者要像養(yǎng)樹一樣“能順木之天,

”;蘇軾探尋石鐘山命名的緣由,以“事不目見耳聞,

,可乎”強調親歷驗證對認知事物的重要意義。四、本大題共4小題,共18分。閱讀下面作品,完成16—19題。賀蘭三疊①頻繁出入賀蘭山,一次又一次地被它震撼,驚訝于它的龐大,癡迷于它的神秘,更清楚地知道,它是無盡藏的。可我的詞匯量卻跟不上它的豐富。我想盡一切辦法,調動從字典里盜取的文字,將它們視為火種,隨時準備點燃精神的賀蘭山,但最終還是只能看著它發(fā)呆,恨自己在一座山面前失語。②為了看清整座山,我無數(shù)次開車繞著它來回跑,我學著用自己的觀察來給賀蘭山定義。比如,三關口將賀蘭山一分為二:南側蕭條,早巳干涸的河床,遲遲等不來一場雨,最后將自己渴死;而北側則顯得生機勃勃,原始森林、礦產(chǎn)資源、神秘文化,為整個賀蘭山贏得了好名聲。③可是,我發(fā)現(xiàn),跑的次數(shù)越多,賀蘭山在我心里的模樣越模糊,甚至從各個角度看到的賀蘭山開始重疊在一起。而越是這樣,我就越想鬧清楚賀蘭山的真實面貌,于是一次又一次進入它的內部,用巖畫確認它,用原始森林確認它,用被掏空的賀蘭山局部確認它。不知不覺,它竟然成了我心中的一個圖騰。不光是我,連我那兩個尚未成年的女兒,也是一到周末就嚷著要去賀蘭山。在她們眼里,扁桃花的芬芳約等于游樂場的旋轉木馬,而巖羊俏皮的一躍,比動物園里獅子裝模作樣的嘶吼要刺激得多。④驚蟄,天氣回暖,我們決定去山上尋找春天。尋春未得,卻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賀蘭山。賀蘭山套門溝段的后背已被削平,那是人們用挖掘機和爆破技術在它身上留下的深深的烙印,只為了取走其中的砂石骨料。挖掘機轟隆轟隆的聲音,代替了驚蟄節(jié)氣的驚雷,讓人顫抖。一座山變成了無數(shù)石頭,無數(shù)石頭又變成了細小的砂石,以及更為細小的水泥,然后被運到城市里,從僅有的稀缺的土地根部開始,配合鋼筋,建起一座座水泥叢林。山越來越瘦削,城市卻越來越臃腫。⑤女兒突然問我:“爸爸,賀蘭山會不會很疼啊?”我沒辦法用擬人或者比喻的手法回答這個八歲的孩子,她眼里的山是活的,挖掘等同于活體制肉;我也不忍心用“殘忍”“破壞”這些詞在孩子心中留下陰影,只能輕描淡寫地說:“可能會疼吧,誰知道呢?”⑥樹長在山上,山長在大地上,大地長在歲月里,一切本是完整的,可挖掘破壞了這一切。這億萬年才組合在一起的砂石,被采掘一次,它們的疼痛就會被放大一次。一座山,失去的不僅僅是巖羊和植被、砂石和煤塊,也是它的手臂和觸角,是完整的軀體,是不同階段孕育的記憶。現(xiàn)在,它們將徹底消失——就在短短半個小時里,賀蘭山套門溝段,就空出了一輛大掛車所能承載重量的位置。⑦再看賀蘭山,似乎和之前看到的不一樣了。它的疼痛從內部或者說從背部溢出來,以至于賀蘭山的表情變得復雜,它因為疼而猙獰,因為惶恐而失色。⑧谷雨前的一個下午,我們又開始了朝向賀蘭山的漫游,期待著意外的驚喜。車拐來拐去,來到了位于賀蘭山東麓的平吉堡奶牛場。此刻,田野里空無一人,春風來回踱步,檢查著植物的生長情況。田壟之上的柳樹還沒有發(fā)芽,烏鴉或者喜鵲搭建的巢依舊赤裸。已是4月中旬,銀川平原卻還保持著大地本來的面貌,但凡有一點綠,就顯得格格不入。苜蓿就是以這樣的形式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將車停在路邊,一家人像羊群一樣,急切地奔向最先綠起來的地方。可不等靠近,就聽到遠處的訓斥。原來是苜蓿地的主人,以為我們是偷偷采摘苜蓿芽的。這個時候的苜蓿確實金貴,它以一己之力,讓整個奶牛場綠著,摘一把可不就少一把了。⑨我們只好悻悻上車,繼續(xù)前行。這一路因為突然出現(xiàn)的綠和訓斥而顯得復雜起來。還好,在山間的涵洞里,竟然遇到了一群羊。它們從水渠里跳上來,頭羊要把它們帶到路對面的柵欄里。那里,成群的蒲公英用嫩黃的花朵吸引著它們;那里,梨樹把冬天里偷來的雪晾曬在枝頭上。羊這群浪漫的詩人,一股腦地要沖到柵欄里去,趕羊人趕緊跑著攔住頭羊。⑩就在她出現(xiàn)在路中央的時候,我的手機剛好拍到地抬手揚鞭的動作——涵洞的另一頭,左側的一排柳樹把路拉向遠處,右側的柵欄處,矮小的植物和柵欄的結合顯得凌亂。在路的中間,羊群一字排開,牧羊的女人,右腿跨向頭羊,手中的鞭子已經(jīng)揚起,頭羊感知到危險,掉轉方向,隨即,羊群朝路的遠處走去。?這是一整天里最有意義的一件事了,能在鄉(xiāng)間小路遠遠看一眼羊群,已經(jīng)是很難得的畫面了。現(xiàn)在,圈養(yǎng)成為了日常,羊的腳下,已經(jīng)不再有曠野和山川,它們困囿于羊圈,早就收起了詩人的心。可偏偏,它們就這么出現(xiàn)了,送給我一個背影,讓我忘記一切的背影。這一切,這群羊不會知道,那個放羊的女人不會知道,她和它們,在給了我一個驚喜之后,消失在路的盡頭。(取材于田鑫的同名散文)16.下列文中加點詞語沒有運用比擬手法的一項是(3分)A.建起一座座水泥叢林B.城市卻越來越臃腫C.檢查著植物的生長情況D.梨樹把冬天里偷來的雪晾曬在枝頭上17.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第③段用“旋轉木馬”帶來的快樂描述賀蘭山上扁桃花的芬芳帶來的愉悅。B.第④段寫山變成城市的一部分,表明作者希望賀蘭山能夠以新的形式存在。C.第⑥段“就在”句運用時間和空間的反差,具象地呈現(xiàn)了挖掘速度和規(guī)模。D.第⑩段按照空間順序,細致地描繪了作者所拍攝的照片內容,頗具畫面感。18.作者在第⑨段說羊是“浪漫的詩人”。請結合上下文,談談你的理解。(6分)19.請結合全文,分析文章題目“賀蘭三疊”的內涵。(6分)五、本大題共3小題,共66分。20.語言基礎運用(共6分)①渾蓋之爭是中國天文學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貫串于這個時期中國天文學的發(fā)展過程之中,促成了與之相關的眾多重要科學問題的解決,促成了中國古代天文學諸多重要成就的獲得。②例如,被后人奉為中國古代歷法的圭臬的《太初歷》,是渾蓋之爭的直接產(chǎn)物;又如,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小兒辯日”問題,

【甲】;再如,在中國數(shù)學史上著名的“勾股定理”以及相關的測高望遠之術,

【乙】

;更如,唐代僧一行組織的天文大地測量,

【丙】;還如,中國天文儀器的發(fā)展,亦與渾蓋之爭休戚與共;……③類似例子,不勝枚舉,這表明渾蓋之爭在中國歷史上有著延續(xù)時間長、參與人員多、涉及面廣、討論內容豐富、后續(xù)影響大等特點,它表現(xiàn)了中國古人對宇宙問題的關注程度,體現(xiàn)了中國古人對待科學問題的態(tài)度。(1)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①句中的“貫串”可換為“貫穿”。B.②句中的“圭臬”換為“榜樣”,句意不變。C.②句中加點的兩個成語使用得當。D.③句中加點的“這”和“它”指代內容相同。(2)請將下列句子的序號,分別填人文中對應的橫線處,使表意準確、銜接流暢。(3分)①是為了解決渾蓋之爭的一個重要命題而得以實施的②是在渾蓋之爭中為發(fā)展天文測算方法而形成的③在渾蓋之爭過程中得到了合理的解答【甲】

【乙】

【丙】

21.微寫作(10分)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將題目寫在答題卡上。不透露所在學校及個人信息。(1)為了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和傳承,學校將舉辦“非遺進校園”活動。學校給剪紙、篆刻、糖畫、扎染、珠算、太極拳、京劇、秦腔、皮影戲、川劇變臉等十個“非遺”項目安排了展位。請你選擇其中一個展位,結合該展位項目的特點,為該展位寫一段宣傳語吸引更多同學了解并感受“非遺”魅力。要求:特點突出,語言簡潔得體,有吸引力。(2)高中語文教材中刻畫了很多歷史人物,時至今日,他們的精神品質仍然熠熠生輝。請你從燭之武、屈原、蘇武、諸葛亮、劉和珍、焦裕祿中選擇一位,談談我們今天學習他(或她)的精神品質的意義。要求:明確人物姓名,言之有理。(3)請以“靜靜地等待”為題,寫一首小詩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摯,語言生動,有感染力。22.作文(50分)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將題目寫在答題卡上。不透露所在學校及個人信息。有人欣賞“此山中景皆成畫,翠影清風韻自嘉”,認為置身山中方能體悟詩意與美好;有人感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指出身處山中會產(chǎn)生認知局限,陷入困境;也有人主張“跳出廬山外,心清眼界寬”,提出只有跳出山中,才能拓寬視野,豁然開朗……“山中”與“山外”,不僅是位置、環(huán)境的區(qū)別,更象征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人生態(tài)度。(1)請以“山中與山外”為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論點明確,論據(jù)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2)請以“身在此山中”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合理,有細節(jié)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高二語文參考答案一、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

1.(3分)D

2.(3分)D

3.(3分)C

4.(3分)B

5.(6分)

答案示例:①海洋高技術發(fā)展表現(xiàn)

②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措施

③海洋經(jīng)濟綠色轉型成效顯著

④海洋探測技術取得突破

⑤實施海洋生態(tài)保護修復項目

⑥全面劃定海洋生態(tài)保護紅線

【評分參考】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8分。

6.(3分)C

7.(3分)A

8.(3分)B

9.(3分)A

10.(6分)

參考答案:①謝安沒有把握燕秦兩國衰疲、淝水之戰(zhàn)余威尚存的時機,不敢主動出兵,導致失敗。謝安的事例從反面證明了文章第一段提出的“爭奪天下的利益,在于善于把握時機”的觀點。

②謝安失機,與下文劉裕錯失憑借關中根基統(tǒng)一天下的良機,共同構成了文末所說的使司馬氏最終未能驅逐群胡、平定中原的原因,從而證明了把握時機對于爭奪天下的重要性。

【評分參考】每點3分。意思對即可。

11.(10分)

(1)(4分)

答案要點:①言語要謹慎,避免出錯。

②言語要與行動一致。

③言語要合乎仁義。

④言語要講究時機和分寸。

【評分參考】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2)(6分)

參考答案:①孔安國認為“立社”所用的木是各地適宜生長的樹木,宰我卻把“周人以栗”的原因解釋為讓百姓恐懼戰(zhàn)栗。由此可見,他并不理解立社用木的本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