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南寧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測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廣西南寧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測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廣西南寧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測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廣西南寧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測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廣西南寧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測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西南寧市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期末教學質量監測語文試題(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閱讀(72分)(一)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早期的地球表面幾乎全被海洋覆蓋,只有少數幾座島嶼不時露出水面。這些島嶼是由質地較輕的花崗巖組成的,它們浮在玄武巖地殼之上,是所有大陸的前身。今天,只有在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少數幾個地區還能夠找到這些原始島嶼的遺跡,這幾片“微大陸”為我們保留了地球太古時代的樣子。距今35億年的疊層石化石,就是在澳大利亞西部被發現的。而迄今最古老的微生物化石則是在格陵蘭島上被發現的,距今已有37億年歷史。早期的微生物生活在幽暗的深海中。大部分深海微生物依靠海底熱液噴口產生的化學能生活,也有少部分微生物演化出光合作用的能力,能夠利用熱液噴口和熒光生物發出的微光生活,這就是綠硫細菌和紫硫細菌。這些細菌在進行光合作用時分解的不是水,而是硫化氫,所以它們光合作用的副產品不是氧氣,而是硫單質。因為懼怕紫外線,這些細菌不敢去淺海生活,于是浪費了大好的陽光。大約在30億至35億年前,藍細菌橫空出世,一舉解決了這個問題。這種細菌能夠分泌一種黏液,擋住大部分有害的紫外線,它們終于可以在陽光充足的淺海生活了。充足的光能讓藍細菌具備了分解水分子的能力,因此,藍細菌的光合作用產生的副產物不再是硫單質,而是氧氣。那段時期,整個地球的淺海區遍布疊層石。這些石頭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擴張,迅速占領了地球上所有的淺海海灘,這樣的景象一直持續了將近30億年!換句話說,地球生命史的絕大部分時期都是被疊層石統治的,它們才是地球生命的王者。之所以會有這個結果,主要原因在于當時的細菌沒有天敵。生命在演化出來之后,有將近20億年維持在原核生物的狀態。原核生物的細胞沒有細胞核,也缺乏細胞器,無法發展出復雜的內部結構,只能以最簡單的細菌形式存活于世。雖然細菌的種類成千上萬,但它們的大小都差不多,誰也無法做到一家獨大,大家只能和平共處,共同演化。生命最初的30億年里,來自外部環境的生存壓力遠比物種之間的競爭壓力要大,所以合作才是生物演化的主旋律。藍細菌雖然演化出高效利用陽光的絕招,但它們也必須依靠其他細菌的幫助才能存活,疊層石就是這種合作的結果。有意思的是,大自然似乎并不喜歡任何形式的一家獨大。疊層石的瘋狂擴張便為自身的覆滅埋下了伏筆,掘墓人正是藍細菌光合作用的副產品——氧氣。因為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極為活潑的氣體,很容易和多種礦物質發生化學反應,通常不太可能在大氣層中累積下來。藍細菌雖工作效率很高,但也花費了至少5億年,才終于讓氧氣在大氣層中穩定下來,從而徹底改變了地球大氣的構成。氧氣的出現對于生命來說喜憂參半。喜的是氧氣在高空形成臭氧層擋住了太陽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線,從此地球表面安全了許多,生命非但不再需要躲進深海,甚至可以登上陸地。憂的是,當時地球上的絕大部分細菌早已適應無氧環境,氧氣對它們來說就是毒藥,于是只能繼續待在海底,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無氧的環境。但是,也有一部分細菌演化出利用氧氣的能力,迅速成為地表生物圈的主宰。大約20億年前,一個古細菌吞下一個好氧細菌,后者沒有死,而是在前者身體安頓下來,成為這個古細菌的寄生蟲,這一現象被稱為“內共生”,此后,這個好氧細菌逐漸把自己的大部分DNA丟給宿主,自己則搖身一變,成為專門為宿主提供能量的線粒體。而宿主則因為有了能量的保證,逐漸演化出細胞核與復雜的細胞器,變成一個真核細胞。這就是如今所有復雜生物的前身。又過了數億年,一個真核細胞吞下一個藍細菌,后者同樣搖身變成葉綠體,幫助宿主進行光合作用,這就是植物的前身。再后來,一個真核細胞演化成多細胞生物,靠吞吃其他有機體為生,這就是動物的前身。(摘編自袁越《海洋誘惑》)材料二:疊層石的出現,或者說藍細菌的出現和生長,給地球帶來了新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產生了氧氣。氧氣不斷充滿海洋,將海洋中存在的大量鐵元素和其他金屬元素氧化,這些金屬氧化物從海洋中漂浮狀態逐漸沉淀到海底,變成鐵礦等礦床。在元古宙和古生代,疊層石在海洋中幾乎沒有天敵,一直在肆意生長。這種情況在早古生代奧陶紀時期發生了變化。奧陶紀時期,海洋生物大輻射,出現了海綿、苔蘚蟲與其他后生動物,它們一起形成了比疊層石更加高級、更加復雜的生物礁灰巖,它們全方位擠占了疊層石原來的穩定優越的環境,疊層石只能在近岸區或臺地邊緣區鹽度、溫度存在一定異常的區域繼續存活。好在得益于藍細菌的強大生命力,以及其對海水深度、鹽度、溫度的廣適性,倒也能打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再之后,蛀孔類海洋生物的出現對其也造成了一定的打擊,疊層石的生態位不斷被壓縮。與此同時,在地球上幾億年以來出現的數次大滅絕事件同樣對疊層石也有毀滅性的打擊。到了近現代海洋中,疊層石的分布范圍已經非常局限了,只在澳大利亞大堡礁鯊魚灣和巴哈馬淺海區有它們的身影。從元古宙的盛極一時到現在的零落成泥,疊層石大起大落,它曾踏上過生命巔峰,也經歷過重大坎坷,現在的它已經坦然面對,過起了與世無爭的悠閑生活。盡管它已經遠離俗世,但是人群中還依然流傳著它的傳說,“大地史書”“古生物鐘”“地質瑰寶”都是人們對它的敬畏與贊揚。(摘編自張超、郝彧《層層疊疊是歲月彎彎曲曲是年華》)1.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澳大利亞西部發現的疊層石化石距今35億年,而格陵蘭島的微生物化石距今37億年,是已知最古老的生命化石。B.原核生物在地球生命演化中維持了約20億年,因其細胞缺乏細胞核和細胞器,就只能以簡單細菌形式存活。C.氧氣出現后,大部分厭氧細菌被迫退居海底,只有少數演化出了利用氧氣的能力,成為地表生物圈的新主宰。D.在元古宙時期,疊層石就通過氧化海洋中的鐵元素,直接形成了海底鐵礦床,顯著地改變了地球的地質構成。2.對材料一關于地球及生命演化進程的梳理,正確的一項是(3分)A.早期地球表面:海洋覆蓋→原始島嶼(花崗巖)→微大陸遺跡(南非、加拿大等)→疊層石化石。B.深海微生物生存方式:多數依靠熱液噴口化學能;少數利用微光光合作用,分解水產生氧氣。C.藍細菌演化關鍵:分泌黏液阻擋大部分有害紫外線→淺海生活→分解水分子→光合作用副產品為氧氣→形成疊層石統治淺海。D.真核生物起源:古細菌吞好氧細菌→內共生形成線粒體→演化出細胞核→真核細胞吞藍細菌形成葉綠體→多細胞動物誕生。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以時間為線索,按“地球早期——藍細菌出現——“氧氣革命”——真核生物誕生”的順序展開說明。B.材料二通過詳細闡述疊層石與后生動物之間的競爭關系,分析了疊層石在元古宙后的衰落原因及其演化歷程。C.材料二用“零落成泥”形容疊層石的現狀,與材料一中“王者”的稱號形成對比,意在突出生物演化的殘酷性。D.兩則材料均提及疊層石在元古宙的繁盛,材料一側重其與氧氣產生的關系,材料二則側重其與后生動物的競爭。4.作為科普文,兩個文本在語言表達上既體現科學性也不乏趣味性,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4分)5.疊層石在地球生命演化史上經歷了從“盛極一時”到“零落成泥”的巨大變遷。請結合兩則材料,分析導致這一變遷的主要原因。(6分)(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街〔注〕沈從文有個小小的城鎮,有一條寂寞的長街。那里住下許多人家,卻沒有一個成年的男子。因為那里出了一個土匪,所有男子便都被人帶到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去,永遠不再回來了。他們是五個十個用繩子編成一連,背后一個人用白木梃子敲打他們的腿,趕到別處去作軍隊上搬運軍火的伕子的。他們為了“國家”,應當忘了“妻子”。大清早,各個人家從夢里醒轉來了。各個人家開了門,各個人家的門里,皆飛出一群雞,跑出一些小豬,隨后男女小孩子出來站在門限上撒尿,或蹲到門前撒尿,隨后便是一個婦人,提了小小的木桶,到街市盡頭去提水。有狗的人家,狗皆跟著主人身前身后搖著尾巴,也時時刻刻照規矩在人家墻基上翹起一只腿撒尿,又趕忙追到主人前面去。這長街早上并不寂寞。當白日照到這長街時,這一條街靜靜的像在午睡,什么地方柳樹桐樹上,有新蟬單純而又倦人聲音,許多小小的屋里,濕而發霉的土地上,頭發干枯臉兒瘦弱的孩子們,皆蹲在土地上或伏在母親身邊睡著了。作母親的全按照一個地方的風氣,當街坐下,織男子們束腰用的板帶過日子。用小小的木制手機,固定在房角一柱上,伸出憔悴的手來,敏捷地把手中犬骨線板壓著手機的一端,退著粗粗的棉線,一面用一個棕葉刷子為孩子們拂著蚊蚋。帶子成了,便用剪子修理那些邊沿,等候每五天來一次的行販,照行販所定的價錢,把已成的帶子收去。許多人家門對著門,白日里,日頭的影子正正的照到街心不動時,街上半天還無一個人過身。每一個低低的屋檐下人家里的婦人,各低下頭來趕著自己的工作,做倦了,抬起頭來,用疲倦憂愁的眼睛,張望到對街的一個鋪子,或見到一條懸掛到屋檐下的帶樣,換了新的一條,便仿佛奇異的神氣,輕輕的嘆著氣,用犬骨板擊打自己的下頜,因為她一定想起一些事情,記憶到由另一個大城里來的收貨人的買賣了。她一定還想到另外一些事情。有時這些婦人把工作停頓下來,遙遙的談著一切。最小的孩子已餓哭了,就拉開前幅的衣襟,抓出枯癟的乳頭,塞到那些小小的口里去。她們談著手邊的工作,談著帶子的價錢和棉紗的價錢,談到麥子和鹽,談到雞的發瘟,豬的發瘟。街上也常常有穿了紅綢子大褲過身的女人,臉上抹胭脂擦粉,小小的髻子,光光的頭發,都說明這是一個新娘子。到這時,小孩子便大聲喊著看新娘子,大家完全把工作放下,站到門前望著,望到看不見這新娘子的背影時才重重的換了一次呼吸,回到自己的工作凳子上去。街上有時有一只狗追一只雞,便可見到一個婦人持了一長長的竹子打狗的事情,使所有的孩子們都覺得好笑。長街在日里也仍然不寂寞。街上有時什么人來信了。許多婦人皆爭著跑出去,看看是什么人從什么地方寄來的。她們將聽那識字的人,念及信內說到的一切。小孩子們同狗,也常常湊熱鬧,追隨到那個人的家里去,那個人家便不同了。但信中有時卻說到一個人死了的這類事,于是主人便哭了。于是一切不相干的人,圍聚在門前,過一會,又即刻走散了。這婦人,伏在堂屋里哭泣,另外一些婦人便代為照料孩子,買豆腐,買酒,買紙錢,于是不久大家都知道那家男子已死掉了。街上到黃昏時節,常常有婦人手中拿了小小的簸籮,放了一些米,一個蛋,低低地喊出了一個人的名字,慢慢的從街這端走到另一端去。這是為不讓小孩子夜哭發熱,使他在家中安靜的一種方法,這方法,同時也就娛樂到一切坐到門邊的小孩子。長街上這時節也不寂寞的。黃昏里,街上各處飛著小小的蝙蝠。望到天上的云,同歸巢還家的老鴰,背了小孩子到門前站定的女人們,一面搖動背上的孩子,一面總輕輕的唱著憂郁凄涼的歌,娛悅到心上的寂寞?!鞍职滞砩匣貋砹?,回來了,因為老鴰一到晚上也回來了!”遠處山上全紫了,土城擂鼓起更了,低低的屋里,有小小油燈的光,為畫出屋中的一切輪廓,聽到筷子的聲音,聽到碗盞相磕的聲音……但忽然間小孩子又哇地哭了。爸爸沒有回來。有些爸爸早已不在這世界上了,但并沒有信來。有些在臨死時還忘不了家中的一切,便托便人帶了信回來,得到這個信息哭了一整夜的婦人,到晚上,便把紙錢放在門前焚燒。紅紅的火光照到街上人家的屋檐,照到各個人家的大門。見到這火光的孩子們,也照例十分歡喜。長街這時節也并不寂寞的。陰雨天的夜里,天上漆黑,街頭無一個街燈,狼在土城外山嘴上嚎著,用鼻子貼近地面,如一個人的哭泣。地面仿佛浮動在這奇怪的聲音里。什么人家的孩子在夢里醒來,嚇哭了,母親便說:“莫哭,狼來了,誰哭誰就被狼吃掉。”臥在土城上高處木棚里一個老而殘廢的人,打著梆子。這里的人不須明白一個夜里有多少更次,且不必明白半夜里醒來是什么時候。那梆子聲音,只是告給長街上人家,狼已爬進土城到了長街,要他們小心一點門戶。一到陰雨的夜里,這長街更不寂寞,因為狼的爭斗,使全街熱鬧了許多。冬天若半夜里落了雪,則早早地起身的人,開了門,便可看到狼的腳跡,同糍粑一樣印在雪里。[注]沈從文的散文《街》寫于軍閥混戰的1931年。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男人們“為了‘國家’應當忘了‘妻子’”,足以讓人聯想到,不單單是這個小鎮,當時社會上普通民眾的生活狀態也是備受戰爭摧殘的。B.用“小小的木制手機”織板帶,并“照行販所定的價錢,把已成的帶子收去”,體現出長街的生產力之落后以及當地人愚昧麻木的生活狀態。C.“一切不相干的人,圍聚在門前,過一會,又即刻走散了?!睂懗隽诵℃偟娜藗兞晳T了死亡的噩耗,沒有絲毫同情心,也展現了時代的悲劇。D.“見到這火光的孩子們,也照例十分歡喜?!睆膬和囊暯?,寫出孩童的歡樂,突出了孩童的懵懂無知,以及偏遠小鎮上民族覺醒的渺茫。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以湘西長街為舞臺,通過“晨間生活”“午后勞作”等日常細節白描,呈現底層生存圖景,延續《邊城》對鄉土人性美的關注。B.以旁觀者視角冷靜敘事,陳述“男子被帶走”“狼患頻現”等內容,克制主觀情感,通過客觀呈現增強現實質感與冷峻基調。C.運用象征手法深化主題,以“老鴰歸巢”的自然景象對比“父親未歸”的人間離散,借禽鳥歸棲規律反襯人類動蕩中的命運無常。D.突破散文常見抒情模式,以空間轉換為線索串聯長街場景,從清晨織帶到夜晚打梆子,把碎片化的畫面編織成獨特的生活長卷。8.“評點”是中國傳統文學批評的一種獨特形式,通常指在閱讀文本時,對文中的語句、段落、情節、人物、寫法等進行分析、鑒賞、批注或評論,以揭示作品的思想情感、藝術特色、內在寓意等。本文細節刻畫極具特色,請對文中兩處劃線語句,進行簡單評點。(6分)9.本文描繪了長街“不寂寞”的日常場景,卻始終籠罩著“寂寞”的氛圍,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6分)(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孫忌,高密人,少舉進士。始濟陽為進士者,例修邊幅,尚名檢。忌豪舉跌宕,不能蹈繩墨,遂亡去。唐莊宗建號,以豆盧革為相,革雅知忌,辟為判官。時烈祖①輔吳,四方豪杰多至。忌口吃,初與人接,不能道寒暄。坐定,辭辯鋒起,人多憎疾之。而烈祖獨喜其文辭,使出教令,輒合指,遂預禪代密計。每入見,移時乃出,尤務謹密,人莫窺其際。烈祖受禪,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保大十四年,周師侵淮南,圍壽州。以忌為司空,使周奉表,請為外臣。忌見延巳②曰:“此行當屬公,然忌若辭,則是負先帝也?!奔刃?,知不免,語其副王崇質曰:“吾思之熟矣,終不忍負永陵一抔土?!敝苁雷谝詷擒嚔圯d忌于壽州城下,使招仁贍。仁贍望見忌,戎服拜城下,忌遙語之曰:“君受國恩,不可開門納寇?!笔雷谠懼?,忌謝曰:“臣為唐大臣,豈可教節度使外叛?!庇谑乔餐醭缳|歸,而留忌。會暑雨班師,忌亦從至大梁。周將張永德與李重進不相能,倡言重進且反。唐人聞之,以為有間可乘,遺蠟丸書招重進,重進表其書于世宗,皆斥瀆反間之言。世宗遂發怒時鐘謨亦奉使在館俱召見責讓忌正色請死,無撓辭。比出,命樞密承旨曹翰飲之以酒。數酌,翰起曰:“相公得罪,賜自盡?!奔赦?,整衣索笏,東南望,再拜曰:“臣受恩深,謹以死謝?!奔梢阉溃冖苈勚魈?,贈太傅,追封魯國公,謚文忠。(節選自陸游《南唐書·馮孫廖彭列傳》,有刪改)材料二:五代之季,士大夫之節義掃地矣。然其間亦有卓然自立者,如孫忌、韓熙載之徒,雖所事非其主,所遇非其時,而忠貞之操,皎然不污。夫忌之在南唐,猶魚之在涸轍也。南唐之政,自烈祖以來,積弱不振,忌雖欲有為,而勢不可為。及至使周,又不屈而死,是其忠也,亦其窮也。然忌之死,猶足以愧夫賣國求生者矣。(節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有刪改)[注]①烈祖:指南唐開國皇帝李昪,時為南吳權臣,死后葬永陵。②延巳:即馮延巳,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拜相。③樓車:古代戰車的一種。④元宗:指南唐中主李璟。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世宗遂發怒A時B鐘謨亦奉使C在館D俱召見E責F讓G忌正色請死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指,意思,意旨,與《屈原列傳》中“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的“指”意思相近。B.歸,返回,與《項脊軒志》中“后五年,吾妻來歸”的“歸”意思不相同。C.“夫忌之在南唐”中“之”與《石鐘山記》中“石之鏗然有聲者”的“之”用法不相同。D.愧,以……為愧,意動用法,與《蘇武傳》中“單于壯其節”的“壯”用法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孫忌文才出眾,辭辯鋒利,遭到很多人的厭惡,然而烈祖卻很賞識他,不僅喜愛他的文辭,還讓他參與了禪代的機密計劃。B.孫忌因拒絕配合世宗勸降仁贍而被扣留于大梁,當得知周將張永德與李重進不和睦的消息,便趁機實施反間計,但因計謀被識破而未能成功。C.王夫之認為士大夫即使沒有遇到好的君主和時代,也可以保持高潔、不流于世俗。孫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超凡獨立、堅守自我的品格令人敬佩。D.王夫之把孫忌在南唐的處境比喻為“魚之在涸轍”,既展現了南唐國力衰弱的景況,也揭示了孫忌雖有滿腔壯志,也難以施展抱負有所作為的悲劇結局。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忌豪舉跌宕,不能蹈繩墨,遂亡去。(4分)(2)及至使周,又不屈而死,是其忠也,亦其窮也。(4分)14.材料二評價孫忌“忠貞之操,皎然不污”,材料一中孫忌的哪些表現可以支持這一觀點?(3分)(四)閱讀IV(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留題云門草堂①陸游小住初為旬月期,二年留滯未應非。尋碑野寺云生屨,送客溪橋雪滿衣。親滌硯池余墨漬,臥看爐面散煙霏。他年游宦應無此,早買漁蓑未老歸。【注】①此詩作于1156年。陸游因官場變動等原因,賦閑在家,于紹興二十五年游歷到云門,并在此滯留了兩年。紹興二十六年,詩人與好友相逢于云門,二人同游云門草堂,離別之際作此詩。云門,指云門寺。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表明詩人原計劃短暫停留,而“未應非”則體現出詩人對延長居留時間的否定態度。B.頷聯對仗工整,以云、雪串聯生活場景,動靜結合,暗含詩人對山水與人文的雙重熱愛。C.尾聯“歸”與首聯“留滯”形成對照,從“意外滯留”到“主動求歸”,情感邏輯遞進。D.本詩描繪草堂的日常與自然景致,抒發作者官場失意后對閑適生活的眷戀及歸隱之志。16.頸聯“親滌硯池余墨漬,臥看爐面散煙霏”中,“親”“臥”二字用得精妙,請結合詩句分析其表達效果。(6分)(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班會課上,黃老師教育同學,應有實踐精神和探究精神,即判斷事物需基于實際考察,而非憑空臆測?!妒娚接洝分小?,”的情況是不可取的。(2)小李參觀秦兵馬俑時,望著形態逼真的陶俑、威武嚴整的軍陣,想到了《過秦論》中描述了秦國沒有消耗兵卒就讓天下諸侯陷入窘迫之中的句子是:“,。”(3)在古詩詞中,“澄江”常以“清澈之水”,作為核心意象,文人借此或描繪寧靜、澄澈之美或抒發孤寂、淡泊、懷古之情,如“,?!倍?、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在廣西,一條134.2公里長的“世紀運河”——平陸運河正加緊施工,2025年是平陸運河建設的關鍵之年。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的第一條連通江海的大運河,平陸運河意義非凡。此前,廣西及西南地區貨物水路出海常舍近求遠,經廣東廣州轉港,線路長、耗時久、成本高,因此,當務之急是打造具備大能力、高效率、低成本、廣覆蓋的江海聯運大通道迫在眉睫。平陸運河建成通航后,將成為西南地區運距最短、最便捷的水運出海通道。()。一方面,現行規范中對于內河航道等級的劃分,最高為I級,即3000噸級,而平陸運河要規劃建設5000噸級的運河航道,在全國是首例。這意味著平陸運河的設計、建造在國內尋不到先例,建設者要“摸著石頭過河”。另一方面,運河規劃段內多山,70%以上航道需要“旱地開挖”;此外,由于航道狹窄、水深不足等自然條件的限制,國內大型絞吸挖泥船首次在城區段進行內河疏浚施工。從航道等級規劃來看,從施工條件來看,平陸運河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嚴謹”的精神如同基石般貫穿建設全程。工程專家的態度堪稱“苛刻”:施工圖審查時,他們對鋼筋配比、混凝土標號等“吹毛求疵”,連泄水孔倒角都反復核算;樁基施工中,泥漿含砂量超1%就“斤斤計較”,沉渣厚度多1厘米也要求整改。某跨線橋鋼筋籠直徑差2毫米,質檢工程師便“小題大做”要求返工。這些看似“過分”的要求,實則是保障工程質量的底線。正是這種“苛刻”,讓運河在創新中筑牢根基。18.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4分)19.將下列語句填入文中括號內,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平陸運河是一項在航道規劃與技術應用上面臨挑戰的工程B.平陸運河是一項在航道規劃與施工上均無先例可循的工程C.平陸運河是一項在施工環境與技術標準上面臨突破的工程D.平陸運河是一項在航道等級與施工工藝上實現創新的工程20.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的用法與文中“要”意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A.你要趕緊完成作業,明天就要.交了。B.說話和寫文章都要.簡明扼要。C.我有話要.和他說,請幫我轉告他。D.看樣子要.下雨了,我們趕緊回家吧。2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關聯詞語。(2分)22.文中第三段使用了三個成語,都屬于“貶詞褒用”,貶詞褒用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現象,是指在特定的語境中,將原本具有貶義的詞語賦予褒義的色彩,以表達贊美、喜愛、親昵等積極的情感。請找出其中兩個成語,并簡要分析。(6分)三、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讓他三尺又何妨”,張英的一封家書,讓六尺巷的青石板承載起“和為貴”的千年哲思。歲月流轉,這條調解鄰里紛爭的巷子,演變為中華美德的文化符號。在當代社會,有人認為“以讓求和”的處世哲學仍有現實價值,能化解矛盾;也有人憂慮,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一味退讓會錯失先機。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答案:D2.答案:C3.答案:A4.(1)科學性:①專業術語的精準運用。文中大量使用生物學、地質學專業概念,如“內共生”、“真核細胞”、“元古宙”、“古生代”等,確保對科學概念的準確闡釋。②數據與時間節點的精確性。如材料一中,“距今35億年的疊層石化石”、“每年1厘米的擴張速度”等,精準定位地質時間與演化進程;材料二提及“奧陶紀時期”“元古宙”等地質年代,形成嚴謹的時間線,增強知識可信度。③行文邏輯清晰。如材料一以“藍細菌產生氧氣——氧氣推動真核生物演化”的因果關系推導生命進化,邏輯嚴密;材料二按時間順序梳理疊層石興衰,體現科學論證的嚴密性。(答出其中一點即可得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趣味性:①擬人化表達,如疊層石“瘋狂擴張”、“迅速占領”淺海海灘、疊層石“坦然面對”現狀等,賦予疊層石人的舉動和情感,使得科學內容充滿故事性和趣味性;②形象化比喻,如把合作的主導地位比作“生物演化的主旋律”;把藍細菌比作為“地球生命的王者”;將疊層石比作“大地史書”“古生物鐘”等,語言生動有趣,激發讀者想象。③運用情感化詞語,如“有意思的是”、“喜憂參半”、“人群中還流傳著它的傳說”等,拉近與讀者距離,使科學內容更具人文溫度。(答出其中一點即可得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5.5.參考答案:①自身活動的“副作用”:藍細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徹底改變大氣構成,導致占多數的厭氧細菌因無法適應有氧環境而退居深海,削弱了疊層石的形成基礎。(2分)②后生復雜生物的競爭:在奧陶紀等時期,出現了海綿、苔蘚蟲等后生動物,它們構建了更復雜高級的生物礁,全方位擠占了疊層石原有的優越生態位,將其限制到環境相對異常的近岸或臺地邊緣區域;后期蛀孔類生物進一步打擊其生存。(2分)③地質事件的毀滅性打擊:地球歷史上數次大滅絕事件沖擊疊層石的生存環境,其分布范圍銳減,最終僅存于澳大利亞鯊魚灣等少數區域。(2分)④生命演化的必然:疊層石依賴的無天敵、低競爭的穩定優越的環境一去不返,生命演化從“合作主旋律”轉向競爭為主,其衰落是生物從簡單到復雜演化的必然結果。(2分)(答出三點即可得6分)6、答案:A7、答案:D8、參考答案:第一句評點:此句以“憔悴的手”與“敏捷地壓”形成鮮明對比,手部的枯槁與動作的嫻熟,展現出婦女們生活的艱辛與堅韌。她們一邊編織維持生計的物件,一邊為孩子拂去蚊蚋,展現出婦女們在生存重壓下,依然守護母性的溫柔。第二句評點:在封閉的鄉土社會中,“爭”“跑”二字生動展現婦女對遠方親人的牽掛,以及對外部世界的渴望?!奥牎弊挚梢钥闯鏊齻冎荒芤蕾囎R字者解讀信件,體現了傳統社會中婦女的困境,信件作為維系親情的紐帶,成為她們對抗信息隔絕的精神寄托。(每處3分,兩處共6分)9、參考答案:①“不寂寞”是生活的表象。長街的日常勞作是底層民眾為謀生而進行的被動活動,圍觀新娘的偶發熱鬧則是匱乏生活中的短暫消遣,這些表面的煙火喧囂,掩蓋不住家庭殘缺的現實。(2分)②“寂寞”是精神的內核。婦人的“疲倦憂愁”、孩童對父親的呼喚、雨夜對狼嚎的恐懼,揭示出戰亂導致的家庭離散之痛,以及民眾內心深處無法排遣的孤獨與悲戚。(2分)③“不寂寞”的表象與“寂寞”的內核形成鮮明對比。表面的熱鬧更反襯出人們內心的孤獨與面對生活的無奈,深刻展現了動蕩時代底層民眾的生存重負與精神困境。(2分)(每點2分,三點共6分)10.答案:ADG11.答案: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