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單元檢測卷高二語文(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1頁
第3單元檢測卷高二語文(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2頁
第3單元檢測卷高二語文(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3頁
第3單元檢測卷高二語文(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4頁
第3單元檢測卷高二語文(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綜合檢測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我國傳統史學有許多優長之處,史論結合便是其中之一。《左傳》的“君子曰”,《史記》的“太史公曰”,《資治通鑒》的“臣光曰”等,都是史論結合的代表。同時,在史書注釋、書目提要中也都包含豐富的評論。這些史論結合的精彩之論代表了我國傳統史學的理論積累,需要下功夫深入發掘和總結。關于《史記》中的史論,我們比較熟知的是“太史公曰”。凡是研究過司馬遷史學思想的人都知道,其史論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比如,他對當時國家經濟發展狀況就非常關切。在《平準書》和《貨殖列傳》里,司馬遷試圖從經濟發展中探尋社會發展的原因。在《貨殖列傳》中,他在分析人類社會物質生產情況時說:“故待農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征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征貴,貴之征賤,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這段論述一方面說明物質生產的歷史有其自身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另一方面說明社會分工是由生產和交換的需要決定的,而社會生產的發展又是由于人們為滿足物質需要而從事工作的結果。這些論點表明司馬遷已經認識到物質生產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并且力圖以此為切入點探索社會發展的原因。這可以說是一種樸素的唯物史觀。再看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所發表的史論,一般都認為有兩種形式:一是“臣光曰”,二是引前人的史論。其實除了這兩種形式,司馬光在書中還常常借歷史人物之口來發表議論、表達自己的觀點,其史論內容十分豐富而且十分深刻。以“臣光曰”中關于治國用人方面的一些史論為例。司馬光提出“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認為一個國家能否治理得好,關鍵在于能否選拔一批得力的人才,所以他在《資治通鑒》中非常注意并突出敘述了舉賢用能的史實。在用人問題上,他主張用人唯賢,反對用人唯親。他說:“臣聞用人者,無親疏、新故之殊,惟賢、不肖之為察。”怎樣才算是“賢”呢?司馬光認為必須以德為本、德才兼備:“夫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資治通鑒》關于用人方面的精彩之論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史論更是不勝枚舉。對于史書注釋,許多人認為這純粹是史料性的東西,沒有什么理論含量。這是對史書注釋的誤解。比如,學者胡三省不僅對《資治通鑒》在文字方面作了詳細注釋,辨析史事上記載的訛誤和前人注釋的錯誤,而且對以前的歷史學家、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有很多評論,這些評論都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比如,《資治通鑒》記梁武帝稱:“我自非公宴,不食國家之食,多歷年所;乃至宮人,亦不食國家之食。”這自然是十足的欺人謊言。對此,胡三省在注釋中加以無情揭露:“帝奄有東南,凡其所食,自其身以及六宮,不由佛營,不由神造,又不由西天竺國來,有不出于東南民力者乎?”這就以人所共知的事實揭穿了梁武帝的騙人鬼話。尤其可貴的是,胡三省說出了這樣一個真理,即國家上下衣食住行,無不出于“民力”。他在《資治通鑒注》中還特別強調歷史的善惡懲勸作用,認為《資治通鑒》正是一面很好的鏡子,所以他在注釋中不厭其煩地指出:“《通鑒》書之以為后世戒。”“后之守國者,尚鑒茲哉!”史論結合是我國傳統史學的一大特點,也是史學發揮社會功能的重要基礎。對于這一優良傳統,我們應認真加以研究和總結,使我國史學發展在面向未來的同時不忘本來,為構建中國特色歷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提供充足養料。(摘編自倉修良《史論結合是我國傳統史學的優長》,有刪改)材料二:史學何為?史學的重大使命是探索社會變遷的內在邏輯與規律,為文明的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真正的史學家都將認識人類的命運作為自己學術活動的出發點,力圖通過對社會關系、人與自然關系等的反思,總結出具有普遍意義的歷史結論。經世致用是當代中國史學的優良傳統。“述往事,思來者”,是中國當代老一輩史學大家的史學追求,也是當下和今后史學研究者應該追求的目標。20世紀以來,我國涌現出一批宣傳和運用唯物史觀研究歷史、服務現實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大家,如郭沫若、胡繩、侯外廬、范文瀾、夏鼐、白壽彝、劉大年等。近些年興起的環境史、災荒史、醫療史、鄉村史、城市史等研究,有很多成果就是史學研究對社會關懷的體現,也是史學經世致用的表現。偉大的時代必然高度重視對歷史的總結和傳承。史學研究應該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反觀人類歷史,把握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從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發揮史學傳承文明、啟迪未來、知古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新時代中國史學研究只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才能解決時代面臨的歷史問題,才能回答歷史之問和時代之問,才能開創新時代中國史學發展新局面。新時代中國史學研究要以習近平同志關于歷史科學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努力推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研究成果,努力構建中國特色歷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努力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史學智慧。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史學研究不能缺席,也不會缺席,必將有更大作為。(摘編自高翔《新時代史學研究要有更大作為》,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司馬遷在《貨殖列傳》中的史論,表明了司馬遷已經認識到物質生產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并以此為切入點探索社會發展的原因。B.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常通過三種形式發表史論,其關于用人問題的論述,包含以德為本的思想。C.近年來興起的環境史、災荒史、醫療史、鄉村史、城市史等研究,體現了史學研究對現實社會的關懷和經世致用。D.材料二站在時代的高度,揭示了新時代中國史學研究的指導思想和根本遵循,為史學研究指明了方向。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以“君子曰”“太史公曰”“臣光曰”為代表的史論結合的內容,能代表我國傳統史學的理論積累,需要我們深入發掘與總結。B.史論結合是傳統史學的優長,是史學發揮社會功能的重要基礎,它為構建中國特色歷史學提供充足養料。C.探索社會變遷的內在邏輯與規律,為文明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便是“史學何為”這一問題的答案。D.只有通過對社會關系、人與自然關系等的反思,總結出具有普遍意義的歷史結論,從而認識人類的命運,才是真正的史學家。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史書注釋中對辨析史事上記載的訛誤和前人注釋的錯誤,以及對以前的歷史的很多評論,都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B.如果把史書注釋當成純粹的史料,就會誤解胡三省對《資治通鑒》中注釋的意義。C.經世致用是當代中國史學的優良傳統,“述往事,思來者”應是中國當代及以后史學研究者的共同追求。D.史學研究作為當今時代的制高點,有助于把握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從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4.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請結合材料內容,簡要說明史學研究在當下的意義。(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懷石投江①曹堯德這一夜,對屈原來說是多么短暫,時光的流逝如閃電,似流星,若瞬目,不覺東方已經泛白,雄雞已經啼鳴。白馬咴咴嘶鳴,并不斷地用前蹄刨那欄廄,發出一陣陣單調而枯燥的“嘣嘣”聲。這聲音提醒了屈原,該給白馬添些草料了。然而當屈原來到馬廄一看,槽里的草料滿滿的,昨夜所喂之草料竟然一點未少。這情景使屈原大吃一驚,他認為白馬突然患了什么重病,才一夜不飲不食。屈原并未掌燈,借著從木窗欞透進來的微弱晨曦,依稀可見那白馬扇著兩耳,噴著響鼻,雙目半睜半閉,焦躁不安地拽著韁繩走來走去。屈原又在草中多撒了些麩皮,加少許水,用料杈攪拌均勻,親切地拍著白馬的黃腦袋說:“吃吧,我的老伙計,吃飽了好有力氣趕路……”白馬搖搖頭,嗅也不嗅、聞也不聞,伸出長舌舔著主人的手背,兩眼掛著混濁的淚水……回到房中,屈原滿臉淚痕地坐在窗前,整理著他那一大堆寫滿了詩文的簡牘。響動將小媭從夢中驚醒,她迷迷糊糊地問道:“爹,天亮了嗎?”屈原信口答道:“早著呢,尚可睡一大覺。”小媭低聲催促道:“爹,您好幾夜不曾合眼了,還是上床睡一會兒吧。”“這就睡,這就睡。”屈原這樣應著,重返馬廄,深情地望一眼那耳斷頭低的白馬,然后到角落的亂草堆里取出那對碩大的石鎖,這是他請石匠毛老爹專門加工的,一個足有三十余斤重,已經在這里掩藏了多日。他將石鎖裝進了被套里,一頭一個,不偏不倚,放在馬的鞍背上。一切準備停當,屈原返回西間,走到小媭床前。其時小媭睡得正香,她身體微胖,肌肉松弛,臉皮浮腫,嘴角掛著淺淺的微笑,大約正在做著什么美夢。見了女兒的這一美滋滋的睡態,屈原不覺一陣酸楚,熱淚把抓般地涌出,滾落。此時,天光已經大亮,太陽快要出山了。屈原先吹熄了屋內的燈盞,然后走到外間舀一盆清水再次洗臉,為的是洗凈滿面淚痕,不讓女兒生疑。盥洗之后,他又在正間靜靜地站了一會,想想還有些什么未盡之事或處理得不甚周到之處,然后返回西間,踱至女兒床前輕聲喚道:“兒呀,快快起來,今天是端午節,中華大地處處皆祭圖騰,爹應友人之邀,欲到遙遠的地方去主祭。你給我縫的那件長袍置于何處?快些拿來我穿。”小媭聞聽爹爹喊她,一個骨碌爬了起來,翻身下床。她知道爹爹要穿著自己親手縫的袍子過節,還要出遠門去做客,主祭,甭提心里有多高興啦,急忙打開木箱,將折疊得規規整整的長袍,雙手捧著交給父親。屈原接過長袍,抖開,穿好,又把切云高冠端端正正地戴在頭上,然后將那柄陸離長劍掛在腰間,似欲出征的將軍。屈原打馬跑了一段路程,然后緩韁而前,沿著汨羅江堤向西南方向走去。一路之上,百姓們看到屈原憔悴的面容,枯槁的形體,沒有一個不感到痛心的,大家不斷地和他打著招呼,詢長問短,但今日屈原的話卻特別少,很令眾人吃驚納悶兒。一位漁翁手拿漁網,站在江邊問道:“大夫,近日身體可好?您可千萬莫太傷心了啊!”屈原點了點頭。一位中年婦女正在剜野菜,見了屈原,硬是要拉他進屋去歇一歇,屈原搖了搖手。正在這時,曾經將屈原安置到桃花園去避暑養病的那位老漁父從湘江打魚歸來,見了屈原連忙迎上前去,心急火燎地說道:“聽說秦軍要過揚子江了,我們可往哪兒逃啊!……”屈原望著老漁父滿臉憂傷的表情,嘴唇動了幾動,半天沒說出一句話來。他咬了咬牙,猛然把韁繩一勒,在馬屁股上狠狠地抽了一鞭,那馬騰起四蹄,一眨眼就跑出了很遠,很遠……屈原騎著馬走了一陣,翻身下馬,攀上懸崖的頂峰,面對巨谷深淵而立,巋然崛聳,似巨峰,若山崖,類石雕。屈原踱至崖邊,面向西北,仿佛見到秦兵已渡過揚子江,長驅直入,往南方奔來,遍地烽火,四處狼煙,尸骨狼藉,血跡斑斑;洞庭湖上濁浪排空,玉笥山頭烏云滾滾,腳下則是山搖地動,泥沙軟綿;舉首環顧,天是昏蒙蒙的,地是黑沉沉的……屈原依然是面向西北——那是郢都的方向,也是秭歸與樂平里的方向,他佇立許久,然后行三拜九叩之大禮,這一切,他做得是那么從容不迫,那么恬然自如。拜過之后,屈原用盡平生之力將被套從馬背上掀了下來,從中取出石鎖和麻繩,用麻繩系緊了石鎖,一頭又系緊了自己的一只腿,然后抱起那對碩大而沉重的石鎖,縱身躍入深淵。這是何等驚心動魄的一躍啊!就在這縱身一躍的剎那間,一道耀眼的閃電蜿蜒長空,轉瞬即逝,炸雷落地,只震得山崩地裂,峰巒坍塌。正當這風暴雨狂之際,一顆明星劃破鉛灰色的蒼穹,流向西北——他隕落了!(有刪改)【注】①節選自《屈原傳》第36章,題目為臨時所加。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3分)()A.白馬一夜不飲不食、咴咴嘶鳴、兩眼含淚的反常表現,既反映出它與屈原感情深厚,也暗示著悲劇即將發生。B.屈原滿臉淚痕地整理那一大堆寫滿了詩文的簡牘,表明他對楚國當權者的失望以及對以往生活的感傷。C.面對熟睡的女兒,屈原熱淚滾落,編織自己去遠方主祭的謊言,這些細節都生動地體現了屈原的不舍與不忍。D.文中用“接”“抖”“戴”等一系列動詞描繪了屈原的裝扮過程,他有尊嚴地赴死,意在表明對現實的束手無策。7.關于文中屈原行至江邊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江堤上百姓們對屈原的憐惜、問候,無不體現出屈原深受民眾關心愛戴。B.老漁父的話表明當時楚國面臨的艱難困境,也加劇了屈原內心的痛楚。C.屈原攀上懸崖面對深淵而立,一個剛正不阿、頂天立地的形象躍然紙上。D.屈原縱身一躍,山崩地裂,明星隕落,此舉正是對其生命價值的完美詮釋。8.文中兩次寫到屈原“面向西北”的舉動,分別表現了屈原當時怎樣的內心感受?最后一顆明星“流向西北”有何寓意?請結合文中相關部分簡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在課文《屈原列傳》中,屈原“被發行吟澤畔”,與漁父展開了一段對話。但是,在本文中“漁翁”“老漁父”和屈原的表現卻與之有很大不同,課文和此文哪一種處理效果更好?談談你的理解。(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題。材料一:宋弘字仲子,京兆長安人也。弘少而溫順,哀、平間作侍中,王莽時為共工。赤眉入長安,遣使征弘,逼迫不得已。行至渭橋,自投于水,家人救得出,因佯死獲免。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建武二年,代王梁為大司空,封栒邑侯。所得租奉分贍九族,家無資產,以清行致稱。徙封宣平侯。帝嘗問弘通博之士,弘乃薦沛國桓譚才學洽聞,幾能及楊雄、劉向父子。于是召譚拜議郎、給事中。帝每宴,輒令鼓琴,好其繁聲。弘聞之不悅,悔于薦舉,伺譚內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譚至,不與席而讓之曰:“吾所以薦子者,欲令輔國家以道德也,而今數進鄭聲,以亂《雅》《頌》,非忠正者也。能自改邪?將令相舉以法乎?”譚頓首辭謝,良久乃遣之。后大會群臣,帝使譚鼓琴,譚見弘,失其常度。帝怪而問之。弘乃離席免冠謝曰:“臣所以薦桓譚者,望能以忠正導主,而今朝廷耽悅鄭聲,臣之罪也。”帝改容謝,使反服,其后遂不復令譚給事中。弘推進賢士馮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為公卿者。弘當宴見,御坐新屏風,圖畫列女,帝數顧視之。弘正容言曰:“未見好德如好色者。”帝即為徹之,笑謂弘曰:“聞義則服,可乎?”對曰:“陛下進德,臣不勝其喜。”時帝姊湖陽公主新寡,帝與共論朝臣,微觀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圖之。”后弘被引見,帝令主坐屏風后,因謂弘曰:“諺言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顧謂主曰:“事不諧矣。”弘在位五年,坐考上黨太守無所據,免歸第。數年卒,無子,國除。(節選自《后漢書》)材料二:天下之人不肖者常多而才者常少不肖者如野蒿山櫪[注],不培而自長;材者如靈芝瑞木,舉世不一二見。靈芝瑞木之不易得如此,見者茍不愛之,非無目之人,必無識者也,是豈人情哉?自昔國家盛時,才士布列于朝,與其同時者且猶愛之,況今喪亂之余,斯道之不絕者如發,則才之生于此時者尤不易得,其可不加愛乎?余怪世之士為識不宏,見有才者,位尊則忌其蔽吾名,年少則惡其分吾譽,交排競訐,傷至公之道。(節選自《送會稽金生序》)[注]櫪:通“櫟”,劣質木材。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選出需要斷句的標號。(3分)天下之人A不肖者B常多C而才者D常少E不肖者F如野蒿山櫪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共工,官署名。此官所掌有兩說,一說為水官,掌水;一說為工官,為百工之長。王莽時期,改少府為共工。B.徙,是調職的意思,不表示升官。文中宋弘徙封宣平侯,表示一般的調職。C.免冠,指脫去帽子,古時表示謝罪,后來表示敬意,也可表示不惜罷官的決心。文中指宋弘向皇帝致敬。D.顧,是回頭的意思,與《促織》“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中的“顧”的詞義不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宋弘忠貞剛烈,拒絕從賊。赤眉軍占領長安后,派人逼迫他做官;無奈之下,他投水自盡,裝死避開了赤眉軍的征召。B.宋弘清廉自守,品行高潔。他雖然身居高位,但不貪戀財物;所獲得的租俸都拿出來贍養豪門大家族的人,家中沒有一點積蓄。C.宋弘盡職盡責,直言進諫。皇帝多看了幾眼新屏風的美女圖,宋弘發現后,嚴肅進言批評;皇帝當即笑著接納了意見。D.宋弘忠于婚姻,不貪富貴。皇帝發現姐姐湖陽公主對宋弘有意,幫忙從中撮合,沒想到被宋弘以“糟糠之妻不下堂”為由婉言拒絕。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不與席而讓之曰:“吾所以薦子者,欲令輔國家以道德也。”(2)弘在位五年,坐考上黨太守無所據,免歸第。譯文:14.請結合材料一中桓譚的故事和材料二中關于對待人才的論述,談談我們該如何對待人才。(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5~16題。金陵懷古劉禹錫潮滿冶城①渚,日斜征虜亭②。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注】①冶城:今江蘇南京一帶,這里是春秋時代冶鑄刀槍劍戟的中心。②征虜亭:《丹陽記》曰“太安中,征虜將軍謝安為餞行送別立此亭,因以為名”。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將江邊的荒涼之景與舊時征虜亭的熱鬧進行對比,流露出吊古傷今之情。B.頷聯寫景,春草年年綠,舊煙歲歲青,景色雖然依舊,但人事卻已全非。C.頸聯以精練的語言指出國家興亡取決于人治,警示當朝統治者吸取歷史教訓。D.尾聯借鑒了杜牧的《泊秦淮》,作者想到后主的亡國而幽怨地唱起《后庭花》。16.有人認為“山川空地形”中的“空”字非常精妙,你是否贊成?請結合詩句加以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024·新課標Ⅰ卷)作文課上,房老師使用《屈原列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話,引導學生描寫尋常事物以表示宏大意旨,列舉淺近事例來傳達深遠意蘊。

(2)《過秦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寫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將領、士兵守衛要塞,盤問過往行人的情景。

(3)孟子有“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名句,在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意思與之相近的一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遠見卓識往往“自絕”于當代。卓則必絕,遠則自離。賈誼因他的①,自然而然地與他同時代的人離絕了。他藐視他們,他們也排擠他。他們根深而葉茂,藤粗而蒂固;他則一無所恃——他只能恃文帝的保護。但文帝也一樣脆弱。平心而論,文帝劉恒還是很愿意重用也很信任賈誼的,但他未必就不是一個昏君。但他不能失去朝廷權力的平衡,他也不能為了一個賈誼而觸犯眾怒。一邊是功高蓋主的老臣,一邊是初出茅廬的后生,兩邊既已勢不兩立,②,文帝只能傾向前者:沒有前者的擁立,就沒有他的今天;沒有前者的支持,也沒有了他的明天。

賈誼的失敗是時勢所必然,同時也與其個性相關:賈誼的性格太躁急,太傲慢。躁急則不能待人,不能捺住性子等待時機。傲慢則不能兼人,他總是嫌那一批老臣太愚拙無識,不屑于與他們為伍。更不能把他們拉入同一戰壕,與他們一同作戰,而是欲憑一己的力量,挾文帝之權威而獲成功。不能待人兼人容人,事業還未開始,自身就已③。偏他又那么脆弱,一貶長沙,就哭泣不止。逾數年,在寄托了他最后希望的梁懷王騎馬摔死后,脆弱的賈誼在多日的哭泣之后,赍志而歿。

18.下列各句中,修辭手法與畫波浪線的句子相同的一項是(3分)()A.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B.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C.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D.蘆柴棒手腳著地,很像一只在肢體上附有吸盤的烏賊。19.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