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_第1頁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_第2頁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_第3頁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_第4頁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聲音的特性科目物理年級課時1課時課型新授課授課人教學分析課程標準分析“了解聲音的特性。”屬于認知性目標,了解聲音是多種多樣的,對于悠揚、悅耳的聲音,聽到時感覺非常舒服,這類聲音叫作樂音,從波形圖看,樂音的波形是有規則的。音調、響度和音色是樂音的三要素。了解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作頻率,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簡稱赫,符號為Hz。頻率決定聲音的音調。常見的弦樂器,如二胡、小提琴等發聲的音調與弦的材料、粗細、松緊、長度有關。人耳能聽到聲波的頻率范圍通常在20Hz至20000Hz之間,我們把它叫作可聽聲。超聲波和次聲波人耳都聽不見。動物的聽覺范圍通常與人不同。響度的大小是由物體的振幅決定的。響度的大小還與人耳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音色就是指發聲體聲音的特色。各種不同的發聲體,由于它們的材料、結構不同,即使發出響度和音調都相同的聲音,它們的音色也不同。教學內容分析聲音的特性這一節比較重要。通過這一節的學習,學生應知道頻率的高低決定音調的高低,振幅的大小決定聲音的響度,音色即聲音的品質特色。“決定音調高低的因素”和“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兩個實驗較為簡單,且能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音色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設計游戲使學生切實感悟到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即便音調、響度都相同,還是有區別的,有各自的特色。學情分析學生對聲音比較熟,但對聲音的特性卻十分模糊,在教學過程中就要適時加以引導,如何幫助學生通過熟悉的聲音了解聲音的特性:響度、音調、音色這是本節的一個難點。資源環境分析擁有良好的網絡資源,教室里裝有交互式一體機,學校里也擁有全面的配套實驗室,探究實驗非常方便。教學準備教學目標1.了解聲音的特性。知道聲音的音調跟發聲體的頻率有關。知道聲音的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知道不同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2.通過實驗,進一步了解和學習研究物理學問題的方法。3.通過研究現實世界中豐富多彩的發聲現象,是學生更加熱愛科學。重點難點掌握聲音的音調、響度、音色三種特性及其影響因素。1.正確區分音調和響度。2.形象的認識聲波,了解不同音色的聲音本質。教法學法實驗探究法、觀察對比法、控制變量法、演示法教具資源鋼尺(若干)、示波器、音叉2支(不同頻率的)、乒乓球(系有細繩)、鐵架臺、笛子、梳子、多媒體資源等。設計思路以實驗為基礎,以探究為主線,以設問點拔為手段,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體驗、猜想、設計實驗,進行探究活動,并通過思考分析實驗現象歸納實驗結論。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資源應用新課導入一、音調對比兩段音樂,說說音樂各有何特點?李娜青藏高原和楊洪基滾滾長江東逝水總結:聲音的高低叫音調。討論后回答,李娜青藏高原聲音高,很尖銳,楊洪基滾滾長江東逝水很低沉。多媒體資源新課教學聆聽動物的叫聲<一>音調的影響因素提出問題:什么因素決定音調的高低?猜想和假設:可能和發聲體的振動的快慢有關探究實驗: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出的聲音,同時注意鋼尺振動的快慢。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次撥動鋼尺。實驗結論:鋼尺伸出的越短,振動越快,音調越高;鋼尺伸出的越長,振動越慢,音調越低。過渡:物體振動的快慢用頻率來表示。<二>頻率(1)意義:描述物體振動的快慢。(2)定義: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3)單位:赫茲,簡稱赫,符號Hz;如果一個物體在1s的時間內振動100次,它的頻率就是100Hz。(4)頻率決定聲音的音調,頻率高則音調高,頻率低則音調。演示實驗:用示波器觀察不同音調的波形通過屏幕上的波形看到:乙音調的波形更密集一些,聲音的頻率較高;甲音調的波形比較稀疏,聲音的頻率較低。<三>超聲波和次聲波(1)可聽聲:多數人能夠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為:20Hz到20000Hz。(2)超聲波:把高于20000Hz的聲叫做超聲波,因為它們超過人類聽覺的上限。(3)次聲波:把低于20Hz的聲叫做次聲波,因為它們低于人類聽覺的下限。分析小資料想想議議:一只蚊子從你耳旁飛過,你能聽到它翅膀振動所發出的聲音。可是一只蝴蝶飛過你的耳旁時,你卻聽不見,這是為什么?“科學世界”思考:樂器的主要有哪幾種類型,它們是怎樣來改變振動頻率從而改變音調的?弦樂器:由弦的粗細、長短、松緊決定管樂器:由空氣柱的長短決定打擊樂器:由表面的繃緊程度決定小游戲:用大小相同的力,按簡譜敲擊燒杯。二、響度:聲音的強弱(大小)提出問題: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輕觸正在發聲的音叉,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使音叉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重做上面的實驗。物理學中用振幅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幅度.振幅: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2)影響人聽到的聲音是否響亮的因素除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外,還與人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距離越遠,聲音越分散.減小聲音的發散,可增大響度.三、音色1、請聽不同樂器演奏的歌曲,你能不能指出不同的樂器。2、小游戲:我們能聽聲辯人是根據音色不同決定因素:發聲體本身的材料、結構和發聲方式下面分別是音叉、鋼琴與長笛發出的C調(do)的波形圖,你能看出什么相同與不同?由圖可知: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其波形總體上的疏密程度、振幅是相同的,即聲波的響度、音調相同;但波的形狀不同,即音色不同。STS(科學技術社會)1.對手機喊:你好,小E。你在哪里呀?2.微信語音解鎖回答:蚊子的叫聲音調高,牛的叫聲音調低小組分組實驗,填寫表格認真總結并記筆記在課本上劃出相應內容并大聲朗讀聽聲音甲音叉音調低,乙音叉音調高動物的聽覺范圍與人的不同,一些動物對高頻聲波反應靈敏。蝴蝶翅膀的振動頻率小于10Hz,發出的是次聲波,人聽不見。蚊子的翅膀振動頻率為500—600Hz,發出的是可聽聲。認真閱讀科學世界并總結感受聲音的奧秘小組總結:音叉振動的振幅越大,產生的聲音的響度越大。音叉振動的振幅越小,產生的聲音的響度越小。參與游戲,感受聲音的特性之音色感受物理從身邊來并應用在生活,體會生活處處皆物理多媒體資源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你還有什么問題?學生歸納總結板書板書設計聲音的特性一、音調:聲音的高低1.頻率:每秒內物體振動的次數。單位是赫茲,符號為Hz。。2.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3.超聲波:把高于20000Hz的聲叫做超聲波。4.次聲波:把低于20Hz的聲叫做次聲波。二、響度:聲音的強弱(大小)1.振幅:發聲體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2.發聲體的振幅越大,產生的聲音響度越大。3.響度與距發聲體的距離有關,距發聲體越遠,人耳聽到的聲音越小。三、音色:聲音的特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