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教學背景與目標設定演講人CONTENTS教學背景與目標設定教學準備:從“工具”到“情境”的雙重鋪墊教學過程:從“感知”到“應用”的遞進式探究總結與作業:鞏固認知,延伸探究教學反思與改進方向目錄2025小學科學四年級《力的測量》課件作為一名深耕小學科學教學十余年的教師,我始終認為,科學課的魅力在于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可感知的實踐,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建立對世界的科學認知。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力的測量》一課,正是這樣一節“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典型課例。四年級學生已具備初步的觀察能力和簡單實驗操作經驗,但對“力”這一抽象概念的量化測量仍較為陌生。本課將以“感知力—認識工具—學會測量—應用拓展”為主線,帶領學生從具體現象入手,逐步建構“力可以測量”的科學概念,培養嚴謹的科學探究能力。01教學背景與目標設定1教材與學情分析本課選自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力與運動”單元,是在學生已認識“力有大小和方向”“常見的力(如重力、彈力)”基礎上的延伸學習。四年級學生(10-11歲)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對直觀、可操作的內容興趣濃厚,但對“牛頓”這一抽象單位的理解需要結合生活實例;對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易因操作不規范產生誤差,需通過示范和糾錯強化規范意識。2教學目標設計基于課程標準(2022版)“物質科學領域”中“測量力的大小”的要求,我將本課目標拆解為三個維度:01知識目標:知道力的單位是牛頓(N),認識彈簧測力計的結構與工作原理;能準確描述使用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步驟。02能力目標:通過分組實驗,掌握規范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重力的方法,能記錄并分析實驗數據;能嘗試用自制工具測量力的大小。03情感目標:在測量活動中體會科學工具對探究的重要性,養成細致觀察、規范操作的科學態度;通過生活實例感受“力的測量”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激發對科學探究的興趣。043教學重難點重點:彈簧測力計的結構識別與規范使用方法。難點:理解彈簧測力計“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所受拉力成正比”的工作原理;區分“力的大小”與“物體質量”的聯系與區別。02教學準備:從“工具”到“情境”的雙重鋪墊教學準備:從“工具”到“情境”的雙重鋪墊為確保課堂探究的有效性,我提前做了以下準備:1教具與學具教師演示材料:不同量程的彈簧測力計(5N、10N各1個)、鉤碼(100g、200g各3個)、鐵架臺、多媒體課件(含測力計結構動畫、錯誤操作視頻)。學生實驗材料:每4人一組,配備彈簧測力計(5N)1個、待測物體(蘋果、文具盒、水杯等常見物品)、實驗記錄單(含“預測-實測-對比”三欄)、自制簡易測力計材料(橡皮筋、硬紙板、回形針)。2情境預設考慮到學生對“力”的感性認知多來自“拎、提、拉”等動作,我設計了課前調查:“周末和爸爸媽媽去超市時,你注意過收銀員如何稱水果嗎?除了‘斤兩’,還有哪些方式可以表示重量?”通過這一問題,既喚醒生活經驗,又自然引出“力的測量”與“質量測量”的關聯。03教學過程:從“感知”到“應用”的遞進式探究教學過程:從“感知”到“應用”的遞進式探究3.1情境導入:從“手的感覺”到“測量需求”(5分鐘)上課伊始,我手持兩個外觀相同但重量不同的盒子(一個裝200g石子,一個裝500g石子),請兩位學生上臺體驗“提盒子”的感覺。“明明看起來差不多大,為什么小宇說‘輕’,小雨說‘重’?”學生很快意識到“力有大小”。接著追問:“如果想知道具體大多少,該怎么辦?”順勢出示彈簧測力計:“這就是專門測量力大小的工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力的測量’。”這一環節通過“沖突情境”激活認知需求,符合“從問題出發”的科學探究邏輯。2探究新知:認識彈簧測力計(15分鐘)2.1認識力的單位——牛頓“大家聽說過‘牛頓’嗎?”學生可能會聯想到“蘋果砸頭”的故事。我順勢介紹:“牛頓是英國科學家,為了紀念他在力學領域的貢獻,我們用‘牛頓’(N)作為力的單位。”接著展示生活中的例子:“1N大約是拎起兩個雞蛋的力(1個雞蛋約50g,重力約0.5N),你們的書包對肩膀的拉力可能有10-20N。”通過具體數值與生活場景的綁定,幫助學生建立“1N”的直觀概念。2探究新知:認識彈簧測力計(15分鐘)2.2觀察測力計的結構分發彈簧測力計,要求學生對照課本插圖,用“指認法”說出各部分名稱。多數學生能識別“刻度板、指針、掛鉤、彈簧”,但易忽略“提環”和“刻度線”。我通過提問引導:“如果不用提環,直接拉掛鉤測量,會發生什么?”(測力計可能掉落,無法穩定測量)“刻度線為什么要均勻分布?”(為了準確讀數)2探究新知:認識彈簧測力計(15分鐘)2.3理解工作原理這是本課難點。我設計了“對比實驗”:取一根彈簧,依次掛1個、2個、3個鉤碼(每個鉤碼重1N),讓學生觀察彈簧長度變化;再掛4個鉤碼(超過測力計量程),觀察彈簧無法恢復原狀的現象。結合動畫演示“彈性限度內,拉力越大,彈簧伸得越長”,總結原理:“彈簧測力計就是利用彈簧的這種特性來測量力的大小的。”有學生提出:“橡皮筋能不能做測力計?”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將問題留到“拓展環節”,鼓勵他們通過實踐驗證。3.3操作指導:規范使用測力計(20分鐘)2探究新知:認識彈簧測力計(15分鐘)3.1步驟分解與示范結合課本“使用方法”,我將操作步驟總結為“三看二調一測”:三看:看量程(避免超過最大值損壞測力計)、看分度值(明確每小格代表多少牛)、看指針是否指零。二調:若指針未指零,輕輕拉動掛鉤幾次,再調節刻度板使指針歸零(針對學生易忽略“調零”的問題,我展示了未調零測量導致的誤差數據,強化規范意識)。一測:測量時,使測力計的軸線與力的方向一致(如測物體重力時,保持豎直;測水平拉力時,保持水平),待指針穩定后再讀數(視線與刻度線垂直)。2探究新知:認識彈簧測力計(15分鐘)3.2錯誤操作辨析播放提前錄制的“錯誤操作視頻”:①未調零直接測量;②用5N的測力計測10N的物體;③讀數時俯視刻度。請學生指出錯誤并說明后果,再分組討論“如何避免這些問題”。這一設計通過“糾錯”加深對規范操作的理解,比單純講解更高效。3.4實踐探究:測量物體的力(25分鐘)2探究新知:認識彈簧測力計(15分鐘)4.1分組實驗:測量常見物體的重力每組領取實驗記錄單,先預測待測物體(如蘋果、文具盒)的重力,再用測力計實測,最后對比分析。實驗前強調:“測量時要輕拿輕放,兩人操作、一人記錄、一人監督,確保數據準確。”巡視過程中,我發現兩組學生因“測蘋果時手捏得太緊”導致數據偏大,便引導他們改用細線懸掛蘋果;還有一組誤將“質量”單位(克)填在“力”的記錄欄,借此機會區分“質量”(物體所含物質多少,單位g/kg)與“重力”(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單位N)的關系(G=mg,g≈10N/kg)。2探究新知:認識彈簧測力計(15分鐘)4.2數據分享與交流選取3組數據投影展示,引導學生觀察:“為什么同一蘋果的測量結果略有不同?”學生討論后總結:“可能是測力計誤差、操作不規范或蘋果大小不同。”我補充:“科學測量允許存在誤差,但通過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5拓展延伸:從課堂到生活(10分鐘)5.1生活中的力的測量展示圖片:超市電子秤(測重力換算質量)、健身房拉力器(標有阻力值)、釣魚竿的“釣力值”。提問:“這些工具和彈簧測力計有什么共同點?”學生發現:“都是通過力的作用效果(形變、電信號等)來測量力的大小。”5拓展延伸:從課堂到生活(10分鐘)5.2自制簡易測力計分發橡皮筋、硬紙板、回形針,指導學生制作“橡皮筋測力計”:①在硬紙板上畫刻度線;②用回形針做掛鉤;③掛不同數量的鉤碼(1N、2N、3N),標記對應的橡皮筋末端位置。學生興奮地發現:“橡皮筋的刻度不像彈簧那樣均勻!”我趁機解釋:“橡皮筋的彈性不如彈簧穩定,所以實驗室用彈簧測力計更準確。”04總結與作業:鞏固認知,延伸探究1課堂總結通過“知識樹”梳理本課重點:力的單位(N)→彈簧測力計(結構、原理)→使用方法(三看二調一測)→生活應用。請學生用一句話總結“今天的收獲”,有學生說:“我知道了力可以用牛頓表示,測力時要先調零,不能超過量程。”還有學生補充:“原來超市稱水果也和力的測量有關!”2分層作業基礎層:完成課本“練習題”,記錄家庭中3種物體的重力(如書包、水杯)。拓展層:查閱資料,了解“電子測力計”的工作原理,下節課分享。05教學反思與改進方向教學反思與改進方向本課通過“情境導入—工具認知—規范操作—實踐應用”的遞進式設計,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在操作中不僅掌握了測力計的使用方法,更體會到“科學工具是人類解決問題的智慧結晶”。但教學中也發現,部分學生對“力的單位”與“質量單位”的轉換仍有混淆,后續可通過“用測力計測不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模型教學師資培訓-洞察及研究
- 2025年高中數學競賽學習安排計劃
- 2025部編版六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計劃
- 二年級下冊班主任學業提升計劃
- 設計績效綜合評價體系-洞察及研究
- 贛美版西港中學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考核評價計劃
- 隧道施工重大危險源辨識及控制措施
- 建筑材料采購管理制度及流程
- 浙江省嵊州市高級中學2025屆物理高二第二學期期末統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房地產項目設計與施工流程解析
- 建筑裝飾設計收費標準(完整版)資料
- 柔性防護網施工方案
- 網絡安全論文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 WH/T 78.6-2017演出安全第6部分:舞美裝置安全
- GB/T 9867-2008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耐磨性能的測定(旋轉輥筒式磨耗機法)
- 小學古詩詞教學策略課件
- 不良事件報告與防范
- 基業長青中國家族企業的東方智慧與長青之道
- Q∕SY 01006-2016 二氧化碳驅注氣井保持井筒完整性推薦作法
- 質量風險管理監理實施細則
- 嵌入式軟件助理工程師認證考試試題題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