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890-2024 城市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系統驗收規范_第1頁
DB61∕T 1890-2024 城市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系統驗收規范_第2頁
DB61∕T 1890-2024 城市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系統驗收規范_第3頁
DB61∕T 1890-2024 城市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系統驗收規范_第4頁
DB61∕T 1890-2024 城市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系統驗收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45.020

CCSQ84

DB61

陜西省地方標準

DB61/T1890—2024

城市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系統驗收規范

Specificationoffullyautomaticoperationsystemacceptanceforurbanrailtransit

2024-09-24發布2024-10-24實施

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61/T1890—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縮略語.............................................................................1

5總體要求...........................................................................1

6功能驗收...........................................................................2

7性能驗收..........................................................................26

附錄A(資料性)全自動運行系統功能/性能驗收記錄樣表...................................31

附錄B(規范性)關鍵指標定義與計算方法................................................32

I

DB61/T1890—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

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陜西省交通運輸廳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西安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城市軌

道交通咨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卡斯柯信

號有限公司、浙江眾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號城市軌道交通技術有限公司、比亞迪通信信號有限公司、

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中車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國電南瑞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河南輝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咸新區軌道交通投資建設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康佐、馬一博、張泉艷、任雅萍、許雙偉、陳寧、武江、屈胤達、曹薇、郭媛、

蘇曉峰、曹文麗、張怡、同振宇、段立正、王飛、朱晨、張智霖、王錫磊、池洋、朱舉、卓開闊、蘇無

疾。

本文件由西安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負責解釋。

本文件首次發布。

聯系信息如下:

單位:西安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

電話:029-8961580386516968

地址:西安市鳳城八路126號

郵編:710065

II

DB61/T1890—2024

城市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系統驗收規范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城市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系統驗收的總體要求及功能、性能測試相關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采用全自動運行系統的新建地鐵和輕軌線路,其他改建、擴建和甩項工程可參照使用。

采用全自動運行系統的其他制式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可參照本規范執行。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12758-2023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通用技術條件

GB/T42334.1-2023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評估規范第1部分:地鐵和輕軌

DB61/T1892-2024城市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系統場景技術規范

3術語和定義

DB61/T1892-2024界定的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4縮略語

下列縮略語適用于本文件。

ATS:列車自動監控(AutomaticTrainSupervision)

CAM:蠕動模式(CreepAutomaticMode)

DCC:車輛基地控制中心(DepotControlCenter)

FAM:全自動運行駕駛模式(FullyAutomaticTrainOperatingMode)

FAS:火災自動報警系統(AutomaticFireAlarmSystem)

OCC:運營控制中心(OperatingControlCenter)

PA:廣播系統(PublicAddress)

PIS:乘客信息系統(PassengerInformationSystem)

PSL:站臺門本地控制盤(PlatformScreenDoorsLocalControlPanel)

RM:限制人工駕駛模式(RestrictedTrainOperatingMode)

RRM:遠程限速運行模式(RemoteRestrictedTrainOperatingMode)

SPKS:人員防護開關(StaffProtectionKeySwitch)

5總體要求

1

DB61/T1890—2024

5.1全自動運行系統驗收應包括功能驗收和性能驗收,應逐項進行測試,測試驗證應采用操作檢驗方

式,可采用抽測方式,檢測數量可根據項目建設規模等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5.2全自動運行系統驗收應在全自動運行核心系統單系統調試、接口功能測試、單位工程驗收的基礎

上進行。

5.3全自動運行系統功能和性能驗收記錄表可參照附錄A。

6功能驗收

6.1列車喚醒

6.1.1功能要求

全自動運行系統應具備三種列車喚醒方式:自動喚醒、遠程人工喚醒、本地人工喚醒。列車喚醒功

能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a)信號系統應能根據運行計劃/派車計劃、遠程人工喚醒指令,向列車發送喚醒指令;

b)應具備本地人工喚醒功能;

c)列車收到喚醒指令后應能進行上電及自檢,并將結果上傳至調度工作站;

d)列車完成上電自檢后應進行聯合測試,并將列車喚醒結果反饋至調度工作站;

e)喚醒成功的列車能自動進入FAM模式和“待命”工況。

6.1.2功能測試

6.1.2.1每個車輛基地抽取不少于1個休眠喚醒點;抽取不少于1個正線休眠喚醒點;每個休眠喚醒

點分別抽取1列車。

6.1.2.2列車喚醒功能測試應滿足表1的要求。

表1列車喚醒功能測試

測試項目測試前提測試內容預期結果

測試自動喚醒、遠程人工喚醒和本地人工喚醒三種方

式。

1)上電自檢1)上電自檢

自動喚醒應能根據運行計劃自動喚醒列車,遠程人工喚列車完成上電自檢,調度工作

列車在休眠喚

醒由調度人員在調度工作站對列車進行喚醒操作,本地站顯示上電自檢相關信息;

醒區域內休眠

人工喚醒由工作人員在車內手動操作喚醒列車,觀察列

成功,且模式

車是否上電成功,上電后相關設備是否進行自檢;

開關在FAM

列車喚醒2)聯合測試

位置;調度工2)聯合測試

車載信號系統及車輛相關系統

作站顯示列車觀察車載信號系統及車輛相關系統是否進行聯合測試

完成兩端聯合測試,并在調度

處于休眠狀并記錄測試結果;

工作站上顯示聯合測試結果;

態。

3)喚醒

3)喚醒調度工作站顯示列車喚醒成

觀察并記錄調度工作站顯示喚醒成功與否狀態。功,列車能自動進入FAM模式

和“待命”工況。

2

DB61/T1890—2024

6.2列車工況模式轉換及設置

6.2.1功能要求

列車根據運行計劃自動執行工況模式轉換,或人工遠程設置工況模式,控制列車車廂內照明、空調

等設備。列車工況模式轉換及設置功能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a)應包括待命、正線服務、停止正線服務、場段內運行、清掃、洗車等基本工況;

b)信號系統應能根據運行計劃自動向列車下發相應工況指令,調度工作站應具備人工手動設置列

車工況功能;

c)車輛應能根據信號系統發送的工況指令,自動控制列車空調、照明等設備;

d)調度工作站應能顯示列車工況執行情況。

6.2.2功能測試

6.2.2.1抽取1列車進行列車工況模式轉換及設置功能測試。

6.2.2.2功能測試應滿足表2的要求。

表2列車工況模式轉換及設置功能測試

測試項目測試前提測試內容預期結果

1)列車工況模式自動轉換

列車在停車列1)列車工況模式自動轉換

列車按計劃運行,觀察調度工作站是否顯示列車

檢庫內正常喚列車根據運行計劃自動轉換工況

工況執行情況,記錄列車是否根據運行計劃自動

醒,模式開關模式,調度工作站顯示列車工況執

執行待命、正線服務、停止正線服務、場段內運

處于FAM位行情況,列車車廂內照明和空調狀

行等工況模式轉換;觀察并記錄列車車廂內照明

列車工況模式置。態匹配列車工況;

和空調狀態是否匹配列車工況;

轉換及設置

2)列車工況模式人工設置

2)列車工況模式人工設置

在調度工作站人工設置列車工況,觀察并記錄調

列車處于調度工作站根據人工設置命令顯

度工作站上列車工況是否根據人工設置進行轉

FAM模式。示相應工況狀態,列車車廂內照明

換,列車車廂內照明和空調狀態是否匹配當前列

和空調狀態匹配當前列車工況。

車工況。

6.3FAM模式指示燈顯示

6.3.1功能要求

車輛應配備FAM模式指示燈,通過FAM模式指示燈的顯示狀態來表明列車當前是否處于全自動運

行模式。FAM模式指示燈顯示功能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a)信號系統應能向車輛提供FAM模式信息;

b)車輛應能響應信號系統指令控制FAM模式指示燈的顯示。

6.3.2功能測試

6.3.2.1抽取1列車進行FAM模式指示燈顯示功能測試。

6.3.2.2功能測試應滿足表3的要求。

3

DB61/T1890—2024

表3FAM模式指示燈顯示功能測試

測試項目測試前提測試內容預期結果

1)列車進入全自動運行模式,觀察并記錄FAM

模式指示燈是否根據系統設計進行顯示;

FAM模式指示列車喚醒成功,FAMFAM模式指示燈根據列車

2)列車切換至非全自動運行模式,觀察并記錄

燈顯示模式可用。運行模式進行對應顯示。

FAM模式指示燈狀態變化是否根據系統設計進

行顯示。

6.4車庫門聯動

6.4.1功能要求

車輛基地停車列檢庫和洗車庫的庫門可與信號系統聯動。車庫門聯動功能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a)應能根據計劃自動或人工操作打開車庫門;

b)應對車庫門狀態進行監督,并在調度工作站上顯示車庫門狀態;

c)當車庫門故障或未在規定時間內動作到位時,系統應進行報警,并聯動對應區域的CCTV;

d)車庫門應具備人工旁路功能,人工確認安全后可旁路車庫門。

6.4.2功能測試

6.4.2.1抽取1個庫門進行車庫門聯動功能測試。

6.4.2.2功能測試應滿足表4的要求。

表4車庫門聯動功能測試

測試項目測試前提測試內容預期結果

1)系統根據運行計劃自動觸發或人工打開1)系統根據計劃自動觸發或人工打開

車庫門,觀察并記錄車庫門動作及狀態;車庫門;

列車喚醒成功,

2)模擬車庫門故障,觀察并記錄系統是否2)車庫門故障時,系統進行報警,聯

車庫門聯動FAM模式可

報警、是否聯動對應區域CCTV;動對應區域的CCTV;

用。

3)人工旁路車庫門,觀察并記錄調度工作3)人工旁路車庫門后,調度工作站上

站上是否顯示旁路信息。顯示旁路信息。

6.5列車自動出庫

6.5.1功能要求

列車根據出庫計劃執行車輛基地與正線之間的全自動運行。列車自動出庫功能應滿足以下基本要

求:

a)列車匹配出庫計劃后,系統應自動設置目的地碼;

b)信號系統應適時為列車觸發進路,開放進路前需檢查SPKS狀態、車庫門狀態;

c)可具備列車動車時自動鳴笛功能;

d)應能以FAM模式自動發車和運行;

4

DB61/T1890—2024

e)應能根據運行計劃自動向列車發送相應工況。

6.5.2功能測試

6.5.1.1每個車輛基地分別抽取1列車進行列車自動出庫功能測試。

6.5.1.2功能測試應滿足表5的要求。

表5列車自動出庫功能測試

測試項目測試前提測試內容預期結果

列車以FAM模式在停車列檢加載出庫計劃后,觀察并記錄列車是否根

列車根據出庫計劃執行

列車自動出庫庫喚醒成功,出庫計劃已加據出庫計劃自動從車輛基地停車股道出

自動出庫運行。

載,對應車庫門打開。發,并自動運行至出入線轉換軌。

6.6列車進站停車及自動對位

6.6.1功能要求

列車以FAM模式進站應自動對位停車,列車未停準時自動跳躍對標。列車進站停車及自動對位功

能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a)車輛應能響應信號發送的運行方向、牽引、制動控制指令,控制列車在站內精確停車;

b)列車進站前站臺及列車PIS、PA應能進行到站提示;

c)列車停站后自動打開車門、站臺門;

d)若列車欠標或過標在允許范圍(5米)內,應能自動對位調整;

e)若列車欠標超過規定距離(5米)時,列車應能自動啟動并對標停車;

f)若列車過標超過規定距離(5米)時,應能觸發緊急制動并在調度工作站報警;

g)若列車跳躍次數達到3次仍未能停準時,應能觸發緊急制動并在調度工作站報警。

6.6.2功能測試

6.6.2.1抽取1列車、抽取至少2個站臺進行列車進站停車及自動對位功能測試。

6.6.2.2功能測試應滿足表6的要求。

表6列車進站停車及自動對位功能測試

測試項目測試前提測試內容預期結果

1)列車正常進站

1)進站前站臺及列車PIS、PA進行

觀察并記錄進站前站臺及列車PIS、PA是

到站提示,列車進站自動對標停穩,

否進行到站提示,列車是否自動對標停穩,

停穩后自動打開車門和站臺門;

停穩后是否自動開車門和站臺門;

列車進站停

列車以FAM模式運

車及自動對2)模擬列車進站欠標/過標,欠標/過標在

行。

位規定距離(5米)內2)列車欠標/過標在規定距離內,車

觀察并記錄調度工作站是否顯示報警,列門和站臺門不自動打開,調度工作站

車是否自動對位調整。自動對位調整成功顯示報警,列車進行自動對位成功

后,觀察并記錄是否自動打開車門及站臺后,車門及站臺門自動打開;

門;

5

DB61/T1890—2024

表6(續)

測試項目測試前提測試內容預期結果

3)模擬列車進站欠標,欠標超過規定距離

(5米)

3)列車欠標超過規定距離,調度工

觀察并記錄調度工作站是否顯示報警,列

作站顯示報警,列車自動啟動并對標

車是否自動啟動并對標停車。自動對位調

停車;

整成功后,觀察并記錄是否自動打開車門

及站臺門;

4)模擬列車進站過標,過標超過規定距離

(5米)4)列車過標超過規定距離,調度工

觀察并記錄調度工作站是否顯示報警,列作站顯示報警,列車觸發緊急制動;

車是否觸發緊急制動;

5)模擬列車自動對位次數達到3次后仍未

5)列車自動對位次數達到3次后仍

完成對位

未完成對位,調度工作站顯示報警,

觀察并記錄調度工作站是否顯示報警,列

列車觸發緊急制動。

車是否觸發緊急制動。

6.7列車站臺自動發車

6.7.1功能要求

列車可根據運行計劃自動發車,列車站臺自動發車功能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a)發車前,系統應能自動聯動關閉車門與站臺門;

b)停站時間結束且發車條件滿足后,列車應能自動發車;

c)列車PIS、PA應能顯示或播報列車離站相關信息。

6.7.2功能測試

6.7.2.1抽取1列車、抽取至少2個站臺進行列車站臺自動發車功能測試。

6.7.2.2功能測試應滿足表7的要求。

表7列車站臺自動發車功能測試

測試項目測試前提測試內容預期結果

觀察并記錄:

發車前自動關閉車門與站臺門;

發車前車門與站臺門是否自動關閉;停

列車站臺自動列車以FAM模式運行,按運滿足發車條件后列車自動發車離

站時間結束且發車條件滿足后,列車是

發車行計劃正常停站。站;列車PIS、PA應能顯示或播

否自動發車;列車PIS、PA是否顯示或

報列車離站相關信息。

播報列車離站信息。

6.8站臺門間隙探測

6.8.1功能要求

6

DB61/T1890—2024

站臺門間隙探測裝置應能對車門和站臺門間隙是否夾人夾物進行探測,觸發后在OCC調度工作站、

車控室工作站、站臺門現地進行報警,系統禁止列車發車。站臺門間隙探測功能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a)應設置站臺門間隙探測裝置;

b)間隙探測狀態納入站臺門關閉且鎖緊安全回路;

c)間隙探測應具備本地獨立旁路功能;

d)間隙探測裝置應能將報警信息發送至信號和綜合監控系統。

6.8.2功能測試

6.8.2.1抽取1列車、抽取1個站臺進行站臺門間隙探測功能功能測試。

6.8.2.2功能測試應滿足表8的要求。

表8站臺門間隙探測功能測試

測試項目測試前提測試內容預期結果

1)間隙探測功能測試:1)檢測到障礙物后,OCC/車控室綜合

模擬關門后間隙探測系統檢測到障礙物,觀監控工作站顯示間隙探測報警信息,

察現場情況和OCC/車控室工作站相應信息;ATS工作站顯示站臺門未關閉,列車無

取消模擬條件后,觀察報警是否恢復,記錄法離站;取消模擬條件后報警消失,列

列車是否自動發車離站。車自動離站。

列車以FAM模式

站臺門間隙2)間隙探測裝置本地旁路開關激活后,

進站停車,車門與

探測2)間隙探測旁路功能測試:PSL內對應間隙探測旁路指示燈點亮、

站臺門聯動開門。

模擬關門后間隙探測系統檢測到障礙物,分ATS工作站顯示站臺門關閉,列車發車

別激活和恢復對應間隙探測裝置本地旁路離站。列車出清站臺后,如探測到障礙

開關,觀察現場情況和OCC/車控室工作站相物,綜合監控工作站顯示間隙探測報警

應信息。信息,ATS工作站顯示站臺門狀態關

閉。

6.9車門/站臺門對位隔離

6.9.1功能要求

列車進站前收到車門、站臺門的對位隔離信息后,列車到站停準,對應的站臺門或車門保持關閉。

車門/站臺門對位隔離功能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a)應包括車門對位隔離站臺門和站臺門對位隔離車門;

b)車輛應能向信號系統上傳故障車門信息以實現車門對位隔離站臺門;應能在隔離車門上方顯示

對位隔離信息;應能根據站臺門隔離信息,不打開對應車門;

c)站臺門應能向信號系統上傳故障站臺門信息以實現站臺門對位隔離車門;應能根據車門隔離信

息,不打開對應站臺門;應能向綜合監控上傳故障站臺門信息;

d)信號系統應能向車輛傳輸故障站臺門隔離信息,應能向站臺門傳輸故障車門隔離信息。

6.9.2功能測試

6.9.2.1抽取1列車、抽取1個對應列車左側的站臺、抽取1個對應列車右側的站臺進行車功能測試。

6.9.2.2功能測試應滿足表9的要求。

7

DB61/T1890—2024

表9車門/站臺門對位隔離功能測試

測試項目測試前提測試內容預期結果

分別進行列車左側對位隔離檢測和右側對位隔離檢測:隔離車門對應的站臺門保持關

1)隨機隔離列車1道車門,列車停站后自動開門,觀閉,其他車門和站臺門正常打

列車以FAM模

車門/站臺察并記錄隔離車門對應的站臺門是否打開;開;

式在區間正常

門對位隔離2)隨機隔離測試站臺的1道滑動門(不同于步驟1)隔離站臺門對應的車門保持關

運行。

中檢測的滑動門),列車停站后自動開門,觀察并記錄閉,其他車門和站臺門正常打

隔離站臺門對應的車門是否打開。開。

6.10站臺聯動開/關門

6.10.1功能要求

通過操作站臺聯動開門/關門按鈕實現對停站列車的車門和站臺門聯動打開/關閉。站臺聯動開/關

門功能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a)站臺聯動開門/關門按鈕激活后,信號系統應能發送車門和站臺門聯動開門/關門指令;

b)車輛和站臺門應能接收信號系統發出的聯動開門/關門指令;

c)車輛和站臺門開關門的動作應與指令相一致。

6.10.2功能測試

6.10.2.1抽取1列車、抽取不少于2個站臺進行站臺聯動開/關門功能測試。

6.10.2.2功能測試應滿足表10的要求。

表10站臺聯動開/關門功能測試

測試項目測試前提測試內容預期結果

列車以FAM模式正常激活站臺聯動開門按鈕后,車門與

列車在站臺停車,激活站臺聯動開門/關門按

站臺聯動開進站停車,設置條件站臺門聯動開啟;

鈕,觀察并記錄車門與站臺門是否執行聯動

/關門使列車無法正常自動激活站臺聯動關門按鈕后,車門與

開啟或關閉。

發車。站臺門聯動關閉。

6.11列車自動折返

6.11.1功能要求

列車根據運行計劃執行全自動折返作業。列車自動折返功能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a)應能根據運行計劃自動觸發折返進路并自動發車;

b)應能自動轉換駕駛端或行駛方向,換端或轉換行駛方向后自動匹配新的運行計劃;

c)站前折返時,列車在站臺換端期間,車門及站臺門應始終保持打開狀態;站后折返時,列車完

成換端后駛入發車站臺停穩,車門及站臺門聯動打開。

6.11.1功能測試

6.11.1.1抽取1列車、大小交路折返點進行列車自動折返功能測試。

6.11.1.2功能測試應滿足表11的要求。

8

DB61/T1890—2024

表11列車自動折返功能測試

測試項目測試前提測試內容預期結果

1)站前折返1)站前折返

列車自動停站后,觀察并記錄列車車門和站列車自動停站,列車車門和站臺門自動

臺門的狀態、調度工作站是否顯示自動辦理打開并保持開啟,調度工作站顯示發車

發車進路、列車是否完成激活端換端;停站進路已自動辦理,列車完成激活端換端;

時間結束后,觀察并記錄列車車門和站臺門停站時間結束后,列車車門和站臺門自

狀態及列車運行情況;動關閉并自動離站;

列車以FAM模

列車自動折2)站后折返

式運行,按運行2)站后折返

返停站時間結束后,列車車門和站臺門自

計劃正常停站。列車停站時間結束后,觀察并記錄列車車門

動關閉并自動運行至站后折返線;列車

和站臺門的狀態及列車運行情況;列車停至

停至折返線后,調度工作站顯示發車進

折返線后,調度工作站是否顯示自動辦理發

路已自動辦理,列車完成激活端換端;

車進路,列車是否完成激活端換端;折返線

折返線停車時間結束后,列車自動駛離

停車時間結束后,觀察并記錄列車運行情

折返線,駛入發車站臺精確停車后,車

況。

門及站臺門聯動打開。

6.12清客

6.12.1功能要求

系統根據運行計劃自動設置站臺清客,或人工設置站臺、列車臨時清客。清客功能應滿足以下基本

要求:

a)應能根據運行計劃,列車到站后自動清客,并自動扣車;

b)應能遠程下發臨時清客指令;

c)應能聯動列車/站臺PIS、PA顯示或播報相關信息;

d)列車運行至清客站臺后,信號系統聯動打開車門及站臺門,并保持不關閉;

e)具備發車條件后,車站工作人員按壓清客確認按鈕或調度人員遠程確認清客后,列車自動發車。

6.12.2功能測試

6.12.1.1抽取1列車、抽取1個計劃清客站臺、抽取1個臨時清客站臺進行清客功能測試。

6.12.1.2功能測試應滿足表12的要求。

表12清客功能測試

測試項目測試前提測試內容預期結果

列車以FAM模式按1)列車到達清客站臺之前,觀察并記錄列車進站前,車輛和站臺PIS、PA顯示或

運行計劃正常運車輛和站臺PA、PIS情況;播報相關清客信息;

行,系統根據運行2)列車到達清客站臺時,觀察并記錄列列車到站后自動清客,自動打開車門和

清客計劃自動設置站臺車車門和站臺門情況;站臺門并保持,自動扣車;

清客,或人工設置3)本地或遠程聯動關閉車門和站臺門。清客確認后,自動取消扣車,車門和站

站臺、列車臨時清清客確認后(按壓站臺清客確認按鈕或臺門聯動關閉,列車根據計劃自動駛離

客。OCC遠程清客確認),觀察列車情況。站臺。

9

DB61/T1890—2024

6.13系統自動扣車

6.13.1功能要求

系統應能根據線路實際情況、列車運行情況、故障及應急情況等進行判斷,實施自動扣車。系統自

動扣車功能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a)自動扣車情況宜包括:區間超過最大列車數聯動扣車、清客聯動扣車、車輛告警聯動扣車、車

門/站臺門打開或關閉超時聯動扣車、蠕動模式運行聯動扣車、區間失電聯動扣車、區間火災

告警聯動扣車、站臺火災聯動扣車等情況;

b)因清客、區間超過最大列車數聯動的扣車,待條件具備后可自動取消,其他聯動扣車應人工取

消;

c)執行扣車的列車應能自動打開車門和站臺門并保持不關閉;

d)扣車超過一定時間(根據工程實際配置),車輛PA應能提示相關信息。

6.13.2功能測試

6.13.2.1抽取1個區間、抽取1列車進行系統自動扣車功能測試。

6.13.2.2功能測試應滿足表13的要求。

表13系統自動扣車功能測試

測試項目測試前提測試內容預期結果

1)區間超過最大列車數聯動扣車

1)區間超過最大列車數聯動扣車

模擬測試區間內列車數量達到系統參數設

列車以FAM模測試區間內列車數量大于系統參數設定

定值,列車往該區間上一站臺運行,觀察

式按計劃運行,值,測試列車在站臺自動扣車,列車車門

并記錄列車是否到達站臺后自動扣車、列

模擬檢測區間與站臺門自動打開并保持開啟,扣車超過

車車門和站臺門狀態及車輛PA情況;

內列車數量達一定時間,車輛PA自動播報相關信息;

模擬測試區間內列車數量小于系統參數設

到設定最大值。列車數量小于系統參數設定值,列車車門

定值,觀察并記錄列車車門與站臺門狀態

系統自動扣與站臺門自動關閉,列車自動離站。

以及列車運行情況。

2)車門/站臺門打開或關閉超時聯動扣車2)車門/站臺門打開或關閉超時聯動扣車

模擬車門/站臺門關閉超時,觀察并記錄系車門/站臺門關閉超時,系統自動聯動扣

統是否自動扣車、列車車門和站臺門狀態車,列車車門與站臺門自動打開并保持開

列車以FAM模

及車輛PA情況;啟,扣車超過一定時間,車輛PA自動播報

式停在站臺。

測試人員在調度工作站取消扣車,觀察并相關信息;

記錄列車車門與站臺門狀態以及列車運行人工取消扣車后,列車車門與站臺門自動

情況。關閉,列車自動離站。

6.14跳停

6.14.1功能要求

按列車運行計劃自動或人工設置跳停,列車不停車通過車站,聯動相應顯示及廣播。跳停功能應滿

足以下基本要求:

a)應能設置站臺跳停、列車指定站臺跳停功能;

b)車載信號系統聯動車輛觸發PIS、PA顯示或播報相關跳停信息;

10

DB61/T1890—2024

c)ATS聯動車站觸發PIS、PA顯示或播報相關跳停信息;

d)系統應具備對列車(單列、多列)及站臺(單站、多站)設置跳停的功能;

e)停站列車收到本站跳停命令不執行。

6.14.2功能測試

6.14.2.1抽取1個區間、抽取2列車進行跳停功能測試。

6.14.2.2功能測試應滿足表14的要求。

表14跳停功能測試

測試項目測試前提測試內容預期結果

1)站臺設置對所有列車跳停

1)列車A、列車B均不停車通過

列車A、列車B以FAM模式在正線區間運行,人工遠

跳停站臺,調度工作站顯示跳停

程設置前方車站跳停,觀察并記錄列車是否均不停

列車以FAM模信息,車載/車站PIS、PA自動顯

車通過跳停站臺,調度工作站是否顯示跳停信息,

跳停式按運行計劃示或播報相關跳停信息;

車載/車站PIS、PA是否顯示或播報跳停信息;

在區間運行。

2)指定列車跳停

2)列車A不停車通過測試車站,

僅指定列車A在測試車站跳停,觀察并記錄列車A是

列車B正常進站停車。

否不停車通過測試車站,列車B是否正常進站停車。

6.15列車自動入庫

6.15.1功能要求

列車根據入庫計劃執行正線與車輛基地之間的全自動運行,列車自動入庫功能應滿足以下基本要

求:

a)列車匹配入庫計劃后,系統應自動設置目的地碼;

b)信號系統適時為列車觸發進路,開放進路前需檢查SPKS狀態、車庫門狀態;

c)應能根據運行計劃自動向列車發送相應工況。

6.15.2功能測試

6.15.2.1所有車輛基地分別抽取1列車進行列車自動入庫功能測試。

6.15.2.2功能測試應滿足表15的要求。

表15列車自動入庫功能測試

測試項目測試前提測試內容預期結果

列車以FAM模式按計劃運加載入庫計劃后,觀察并記錄列車是否

列車根據入庫計劃執行自動

列車自動入庫行,入庫計劃已加載,對應車根據入庫計劃自動從轉換軌回庫,并自

入庫運行。

庫門打開。動運行至車輛基地停車股道。

6.16列車休眠

6.16.1功能要求

11

DB61/T1890—2024

全自動運行系統應具備三種列車休眠方式:自動休眠、遠程人工休眠、本地人工休眠。列車休眠功

能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a)信號系統應能根據運行計劃、遠程人工休眠指令,向車輛發送休眠指令;

b)應具備本地人工休眠功能;

c)車輛收到休眠指令后應能執行休眠和斷電流程;

d)休眠喚醒單元判斷休眠是否成功,將休眠結果及時反饋至ATS;調度工作站顯示休眠狀態,若

休眠不成功,進行報警提示;

e)休眠的列車應能保持休眠喚醒單元及相應通信設備供電。

6.16.2功能測試

6.16.1.1每個車輛基地抽取不少于1個休眠喚醒點;抽取不少于1個正線休眠喚醒點;每個點分別抽

取1列車。

6.16.1.2列車休眠功能測試應滿足表16的要求。

表16列車休眠功能測試

測試項目測試前提測試內容預期結果

1)加載計劃,觀察并記錄列車自動回休眠點后是

否自動休眠、調度工作站是否顯示列車休眠相關

狀態信息;

列車以FAM模列車執行自動休眠、遠程人

2)在調度工作站對停在休眠喚醒區域的列車遠程

式,按運行計劃工休眠、本地人工休眠,在

列車休眠下發休眠指令,觀察并記錄列車是否執行休眠、

運行至休眠喚調度工作站顯示列車休眠相

調度工作站是否顯示列車休眠相關狀態信息;

醒區域。關狀態信息。

3)在列車上執行人工休眠,觀察并記錄列車是否

進入休眠狀態、調度工作站是否顯示列車休眠相

關狀態信息。

6.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