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7篇)_第1頁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7篇)_第2頁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7篇)_第3頁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7篇)_第4頁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7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17篇)

篇一: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圖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都得o”的計

算方法。

2.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

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3.能主動思考、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口算:

28+22404-8364-3844-7=32-048+0

0X1242X00+2529+09X014X0

1、不計算,說出下面各題的商。

2924-2358?621474-7605?54884-4

二、新授

1、出示28頁主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四幅畫的內.容。

2.嵌入數學問題:(1)4個西瓜,師徒4人,平均每人吃幾個?生:

44-4=1

(2)當豬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還能分到西瓜嗎?引導學

生想到:三人一個西瓜業沒分到,怎樣用算是表示呢?這時可以通過

故事情境寫出:0?3=0,并深刻領會其中的含意。

(3)設置另一情境:當零為除數時的結果又是怎么樣的呢?

由于這個內容不是小學時學到的,但為了讓學生有個認識,所以

可以略帶一些,當0作為除數時,是沒有意義的。

三、做一做

04-204-404-50?10238439304-0

四.出示例。

1、問:怎樣列式?怎樣計算?結果是多少?

2、同學會用豎式計算嗎?學生說說,教師板書。

3、指板演題,問為什么十位上要寫0?

4、你有什么看法?學生討論后,教師把省去的這步去掉。

小結:這題是怎樣計算的?

5.試一試。

5054-560184-660154-3

指第3題問:為什么60154-3上的中間會有兩個0?強調簡便寫

法。

6.出示計算4202X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對(人教版)三年級下班第

8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除了東、西、南、北這四個方向外,還有東南、

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

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

發展空間觀念。

4、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過程

一、布置課前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二、談話導入

(出示課本情境圖)

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c今

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

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么?(指南針)

三、學習新課

1、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針圖)由學生匯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

料,教師給予歸納,并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

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2X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

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后

來又發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

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指南針現在的指示說說校園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

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學樓,南面是花壇,東面是圖書館,西面

是體育館)

3、借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

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

從“東”出發,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

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

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鞏固練習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后制成方向板。

t北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

位同學?

4、出示我國行政區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

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廈門的位置,說說廈門在北京

的什么方向,

北京在廈門的什么方向?

接下來讓學生獨立填寫:

(1)廈門在北京的方向

(2)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

的自主空間,讓學旦根據情境中的信息自主提出問題,并通過獨立思

考、小組合作等方式探究解題方法,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了

學生探究的積極性,為較好地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奠定了基礎。

2.鼓勵算法多樣化。

《數學課程標準》把“鼓勵算法多樣化”作為第一學段的教學建

議之一,但多樣化之后的重要環節是“重視算法的優化”,因此,本

教案讓學生在交流、比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口算過程,在傾聽他人的

想法的過程中發現最優方法,這樣設計有利于學生理解算理,完善并

掌握算法,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課件出示)

師:同學們,你們愛吃水果嗎?(愛吃)

師:看,老師這里有三種水果,分別是草莓、橙子和蘋果,在水

果盛裝的過程中還有好多學問呢,你們想了解嗎?(想)

2.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以前學習了一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那么

兩位數乘一位數,整十、整百數,幾百幾十數又該如何口算呢?今天

我們就進一步來學習口算乘法。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

教學必須注重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于是在上課開始,以同學們

愛吃的水果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在學生興奮的狀態下導

入新課。

。開放探究,得出結論

一、教學例1。

1.觀察情境圖,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例1情境圖。

(1)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情境圖,找出圖中提供的數學信息。(每筐

裝15盒草莓,一位阿姨買3筐)

(2)鼓勵學生根據圖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組織學生組

內交流,發表自己的想法)

(3)引出例題中的問題:3筐草莓有多少盒?

2.探究口算方法,明確算理。

(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并列式。

(學生匯報,老師板書:15X3)

(2)小組之間互相交流這樣列式的理由。

(因為每筐裝15盒草莓,一位阿姨買3筐,就是買3個15盒草

莓,也就是求3個15是多少,所以列式為15義3)

(3)討論、交流15X3的口算方法。

[把每筐草莓分成2份,一份是10盒,另一份是5盒,買3筐就

是買3個10盒和3個5盒,先算3個10盒是10X3=30(盒),再算

3個5盒是5X3=15(盒),最后把兩次口算的結果加起來,30+15

=45(盒)]

3.拓展延伸。

(1)出示題目:150X3=?

(2)思考口算方法,匯報交流。

(口算150X3時,先算15義3=45,再在45的末尾添上一個0)

(3)觀察、對比,交流算式的不同之處。

(15X3與150X3進行比較,是把第一個乘數15擴大到原來的

10倍,第二個乘數沒有變化)

篇四: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

教材第61?62頁練習十四第6、9、10、11、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過估算步驟的'推導,初步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能正確進

行口算,培養思維的靈活性,促進思維條理化。

3.結合形式多樣的練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淀數學

意識;人人參與口算,使學生佯稱積極動腦、認真口算的良好學習習

慣。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1、練習十四第6題。

比一比,那組摘得多?

2、練習十四第9題:奪紅旗小游戲。

以小組為單位,按箭頭號所指的方向開始計時。請優勝組代表說

一說你怎樣估算的,

3、練習十四第12題。獨立完成,小組交流。

二、估算練習

1、練習十四第7題。

(1)出示統計表,提出問題。

(2)學生獨立完成。

(3)全班交流。

2、練習十四第8題。

(1)理解題意。

(2)小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數據,估算結果。

(3)全班交流。

3、練習十四第11題。

(1)指導看圖,弄清題意。

(2)獨立完成。

(3)組織交流。

三、課堂小結:

通過練習,你有哪些收獲?

教學反思:

篇五: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

教材第67頁練習十六第5?8題。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筆算乘法的計

算方法,并能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口算

23X3040X3060X70032X40

80X7090X4265X100700X2

60X7248X202X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16頁例2

1.教學目標: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抽象對算式進行估算。

教學過程:

一、聽算。

二.新授:

1.由情境引出估算這個生活中的數學。引導學生知道是生活中

的需要。

2.出示例題2,“你有什么樣的解答方法?”

3.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列示124+3%,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

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讓學生多說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簡潔。

5.小結,總結加強。

三.鞏固練習:

做一做:

1.260+4弋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練習。

四、作業:第18頁6、7題。

篇七: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

教材第64頁練習十五第2?4題。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

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方法正確地計算。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口算下面各題

15X319X453X861X7

14X10202X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第十單元

總復習

教材分析:

復習的重點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統計,面積

以及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其他內容也比較重要,也要讓學

生理解并掌握。數學廣角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學生

只要初步體會集合、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就可以了,所以只在練習中

出現,加深了解。

復習目標:

1、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進一步提高基礎

知識與基本技能。

2、通過練習,使學生的計算能力、數感、空間觀念、統計思想,

以及應用意識等得到提高與發展。

3、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復習重點:

有關除法、乘法計算,統計知識、面積,以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

題。

復習難點:

能運用所學知識正確分析、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以及統計觀念、

空間觀念的培養與加強。

第五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用乘法、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課本第115頁的第11、12題,

練習二十五的第14?1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乘法、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方法,

并能較熟練地進行運算。

2、了解用乘法、除法可以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加強解

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出示口算卡)。

5010

8202X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

口算乘法、除法、筆算乘法、除法。(課本第112頁的第2、3、

4練習二十五的第1?4、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引導學生發現自己存在問題,并通過反思進行自

己正。

2、通過一定的練習使學生提高計算能力,達到計算熟練,實現

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宣布本節課復習內容。

二、基本練習

1、口算練習。

60X202X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設計說明

1.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世界通過游戲展現在孩子面前,人的創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戲中

表現出來,沒有游戲也就沒有充分的智力發展J用游戲導入新課,

可使數學知識在游戲中愉快地、自然地被學生所接受和理解。上課伊

始,設計了老師說時間,學生用動作表示時間的游戲,這樣不僅喚起

了學生對時間的回憶,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2.直觀演示與動手操作相結合。

重視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數學能力

的有效途徑之一。本設計通過課件的直觀演示,以及學生動手操作,

使學生理解時間與時刻的意義及12時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的聯系。

通過例題進行比較,使學生明確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間比較簡明、

方便,經歷由直觀到抽象的過程,滲透比較的數學思想。

3.注重從日常生活的各個場景入手,加深對24時計時法的理解

和掌握。

24時計時法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

聯系。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整節課以“一天”

為主線,貫穿始終。出示主題圖展示生活中的一天;通過春節晚會倒

計時,了解一天的開始;探究一天有多少個小時。從生活中梳理出數

學知識,既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能幫助他們提高學以致用的

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時鐘模型

學生準備時鐘模型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做游戲,認時間。

師:老師和大家做個游戲,老師說一個時間,大家不用口述,用

動作告訴老師這時你在做什么,看誰表演的好。

(1)老師先說一個時刻:中午12時,用動作示范一下。

(2)老師報出下列時刻:凌晨3時、早上6時、上午11時30

分、下午4時、晚上9時。(教師邊板書邊提問)

2.導入。

師:剛才我們說的是生活中常用的表示時刻的方法,叫做12時

計時法。如果同學們用12時計時法表示葉刻,那么應加“上午、中

午、下午、晚上或凌晨”等限制詞。有沒有一種不用加文字說明的計

時方法呢?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種新的計時法一一24時計時法。(板書

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分析、歸納出12

時計時法的特點,并理解12時計時法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了解12

時計時法在實際運用時要有限制詞,從而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尋找

表示時間的更為簡便的計時方法一一24時計時法,引入新知,激發

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

。經歷過程,體驗感知

1.體驗生活中的“一天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課件出示教材82頁主題圖),引導學生

說出在主題圖中獲得的信息。

(學生匯報小女孩在一天中的作息時間)

2.認識一天的開始一一0時。

師:大家知道一天是從什么時刻開始的嗎?(學生發表意見,教

師不作答復)

師:一天的開始到底是什么時刻呢?還是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

像吧!這是春節聯歡晚會上大家在一起迎接新年第一天開始的情境。

(課件播放倒計時的錄像)

師:新年的第一天開始了,鐘面上是幾時?(12時)是什么時

候的12時?(夜里12時)

師:到了夜里12時,就表示這一天結束了,同時又表示新的一

天開始了。作為新的一天的開始,我們一般又把夜里12時說成0時。

師:0時我們通常在做什么呢?(睡覺)現在知道一天的開始是

什么時刻了嗎?一越說說看。(0時)

3.運用課件創設情境,感受一天的經過。

師:一天的時間有多長呢?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吧!大家可以一邊

看,一邊隨著畫面和音樂表演。(課件演示)現在是0時,在睡夢中

我們開始了新的一天。

師:(鐘面顯示早晨6時45分)天亮了,太陽升起來了,現在是

什么時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師:(鐘面顯示上午10時15分)現在是什么時候?小女孩在做

什么?

師:(鐘面顯示中午12時)時間真快,現在是什么時候?到吃午

假的時間了。

師:(鐘面顯示下午3時30分)小女孩和同學們在跳繩。

師:(鐘面顯示下午6時)現在是什么時候?到吃晚版的時間了。

師:(鐘面顯示晚上7時25分)現在是什么時候?小女孩在做什

么?

師:大家在睡夢中,時間又不知不覺到了什么時候?(夜里12

時)到了夜里12時,這一天就結束了,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篇十一: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使同學通過觀察,交漢等活動,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

周長計算方法。

2.使同學通過觀察.丈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

發展空間觀念。

3.使同學在學習活動中體會實際生活中的數學,發展對數學的興

趣,培養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設計理念

一、創設生動情境,激發同學探索的動機。

在這節課中,通過創設兩只貓比散步路線的長短這樣一個實例,

設置懸念,讓同學在生動有趣的數學情境中開始學習,并且讓這個情

景貫穿整節課,充沛調動了同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巧設數學活動,激勵同學主動探究。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為同學的探究設計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

動,讓同學通過操作.交流等豐富多樣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

培養同學的創新意識。比方:先說怎樣可以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

長,讓同學借助與自身的生活經驗,初步得同長方形周長計算有哪些

戰略;通過猜一猜圖形的周長初步感知計算方法,培養了數學直覺;

用自身的方法算一算圖形的周長,讓同學感悟解決問題的戰略多樣化;

說說自身比較喜歡哪種計算方法,等等。

三、和時反饋反思,滲透學習戰略。

在本課的教學中,對學習過程的和時反饋,對解決問題結束的和

時反思,使同學能夠正確認識自身的認知過程。比方,通過反饋周長

的計算方法,暗示性地讓同學注意戰略的優化;用試一試的方法教學

正方形的周長,讓同學感受到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全課小結時,通過

交流收獲與體會,使同學感受到勝利的喜說。

篇十二: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第一單元

位置與方向

一、教學內容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

些感性的經驗,并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巳經會用上、下、左、右、

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

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并認識簡單的路線

圖。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

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

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

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第一課時

認識東、南、西、北

教學內容

教材P2—3頁例1,P6頁練習一1、2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

個方向,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過程與方法: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

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教具準備

東、南、西、北卡片、指南針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目標導學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參加過升旗儀式嗎?你們知道太陽是從什么位

置升起

的嗎?

2、揭示課題:東南西北

(二)展示目標(見教學目標1)

二、自主學習

(一)出示自學提綱

自學提綱(自學教材P2—3頁內容)

1、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

2、指一指哪邊是東?教室的東邊有什么?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么?

4、組織全班活動,起立,指一指東和西。指左邊練習表達:這

邊是北。指右邊:這邊是南。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說一說?

(二)學生自學(學生對照自學提綱,自學教材P3頁例1并完

成自學提綱問題,將不會的問題做標注)

(三)自學檢測

1、圖書館在校園的東面,體育館在校園的面。教學樓在校園的

面,大門在校園的面。(參看課本第3頁)

2、早晨當你面對著太陽,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面。

3、傍晚當你面對太陽時,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面。

三、合作探究(一)小組互探(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題,同桌

或學習小組內互相交流。把小組也解決不了的問題記好,到學生質疑

時提出,讓其他學習小組或教師講解)。

(二)師生互探

1、解答各小組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題。

(分組方法:異質分組,匯報順序:3、4號先匯報,1、2號作

補充,不同的方法說出每一步的思路)

2、教師有針對性地請不同方法的同學匯報自己的描述方法。

(1)組織全班活動,起立,指一指東和西。指左邊練習表達:

這邊是北。指右邊:這邊是南。練習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說一說?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戲室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

向各有什么特點?

四、達標訓練

1、早晨當你面對著太陽,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面。

2、傍晚當你面對太陽時,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面。

3、晚上當你面對北極星,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面。

4、填空。

五、堂清檢測(1-3題必做,4題選做,5題思考題)

1、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我面向太陽,我的后面是(

)方,

左邊是(

),右邊是()方。

2、傍晚,夕陽西下,我面向太陽,我的后面是(),左邊是()

方,右邊是()方。

3、看圖回答問題:

(1)上圖中學校的北面是(),學校的南面是()o陽光超市

的東面有()、()o

(2)少年宮的西面有()、()。

4、坐在自己的座位看看你的東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5、你家的大門是朝哪個方向?東南西北的鄰居是誰?和鄰居之

間發生過什么有趣的‘故事說給大家聽聽?

(二)堂清反饋:

作業布置

教材P6頁1—2題。

板書設計

認識東、南、西、北

篇十三: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

教材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

些感性的經驗,并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

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

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并認識簡單的路線

圖。本的元教材在編排上有下面幾個特點:依照兒童空間方位認知順

序進行編排,提供豐富的生活和活動情境,幫助學生辨認方向。

教學內容:

1、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

了一些感性的經驗,并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

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

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并認識簡單的路線圖。

教學目標:

1、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

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

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

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

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

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描述物

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課時安排:5課時

第一課時認識東西南北

教學內容:教材第2至3頁例1及練習一第1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體驗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

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

的方向。

2、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形成辨認東、西、南、北等方

向的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在觀察主題圖時,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難點: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

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教學準備:自制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時間:年月日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

學生背兒歌: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

是北,右面是南。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

方向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

西、北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引出東。

2、指一指哪邊是東?教室的東邊有什么?(黑板)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么?

4、組織全班活動,起立,指一指東和西。指左邊練習表達:這

邊是北。指右邊:這邊是南。練習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說一說?

5、完成書本填空和做一做:

(1)觀察例1圖:

問: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體育館在操場的()面。教學樓在

操場的()面,大門在操場的()面。

(2)完成“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先觀察,你從對話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確定了兩個方向:北和

西)

你能說說哪邊是東、哪邊是南嗎?說說房間是怎樣布置的?東南

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戲”。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

各有什么?

4、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德陽市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

有什么?

5、背兒歌:

早晨起床向太陽,前是東,后是西,左是北,右是南。

四、課堂小結

今天大家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回家按照4個方向觀察房間的擺設,明天來告訴大家。

附:板書設計:

位置與方向

早上太陽在東方

面東,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東西相對,南北相對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認識平面圖上的東西南北和路線圖

教學內容:例2、例3及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2、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時間:年月日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匯報課外認方向的情況。

2、說說教室和校園的東西南北各格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2:

1、觀察第3天的校園圖,你能畫出校園的示意圖嗎?怎樣畫,

能讓別人看懂方向?

2、學生同桌合作畫。

3、交流匯報:把學生畫的多種情況展示出來。

4、請大家觀察這幾種不同的示意圖,你覺得怎么樣?(沒有統

一的.標準,太亂了。)

5、為了方便交流,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

的。現在,你能按這個要求畫出示意圖嗎?并注意標上“北”的方向。

6、學生獨立繪制“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示意圖。

(二)教學例3:

1、觀察例3圖,你是怎么找到“北”邊的?(圖上標有)

2、兩個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宮怎么走?請你先用手指出路線圖,同桌互相看看指對

了嗎?

4、同桌互相說:

去體育館怎么走?去醫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電影院怎

么走?

三、鞏固練習

1、認一認地圖上的方向:(課件)

2、做一做:

從圖上獲知“北”,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練習指一指。

四、綜合練習

1、觀察第2頁天安門廣場圖,請根據示意圖指出東西南北。

2、你能說說這幅天安門廣場圖中哪個建筑物分別在哪邊嗎?

3、第6頁第3題、第7頁第4題:

觀察中國地圖,先找出“五岳現在告訴你中岳是嵩山,你能

根據這個說說其他的山分別是什么“岳”嗎?比一比,誰說得對!講

評。

4、引導學生閱讀:你知道嗎?五、總結。六、布置預習:1、

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附:板書設計:

繪制平面圖弄清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找到位置

學看路線圖說出路線

教學后記:

第三課時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教學內容:例4以及練習。教學目標:

1、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

向(東、南、西、北)辨認其余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

所在方向。

2、借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

發展空間觀念。

3.通過知識的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

(東、南、西、北)辨認其余七個方向。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指南針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時間:年月日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畫一畫方向示意圖:

2、我們知道了這四個方向,那么,每兩個方向之間又稱為什么

方向呢?今天我們

一起來認識。二、談話導入

(出示課本情境圖)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

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

的操場上,準備繼續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

么?(指南針)

三、親身實踐,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針圖)由學生匯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

歸納,并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句:

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2X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

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后來又發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

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

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利用

指南針來辨別方向C

2、根據指南針現在的指示說說校園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

各有什么建筑。

3、借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

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從“東”出發,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

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

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鞏固運用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后制成方向板。t北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

位同學?

4、練習二第1、2、3題。

5、練習二第4題:出示我國行政區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

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說說十堰在北京

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漢的什么方向?

五、全課小結

1、這堂課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預習2: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附:板書設計:

位置與方向

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教學后記:

篇十四: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一、總體說明

數學是為生活服務的。本單元解決問題,就是要培養學生運用數

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內容包括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和運用除

法計算解決問題。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運用乘法和除法一步解決問題

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和掌握需要兩、三步計算解決問題。教材通過

實際生活聯系非常緊密、貼近度很高的生動例子,讓學生先從直觀的

圖畫中了解信息,再運用了解的信息來解決問題,既培養了學生了解

分析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運用乘法計算或除法計算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

方法,

(2)培養學生了解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

(3)通過生動的實例,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培養學

習數學的興趣。

(4)結合適當的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三、教學設想

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要能運用數學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

題在本單元的教學中,先讓學生自己觀察圖畫,了解和收集圖畫中的

信息,再運用所學的知識,根據信息在小組中討論、合作交流,解決

問題,然后讓學生解決問題后總結和歸納生活中一般性的規律,提高

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單元建議用5課時安排教學。數學廣角(單元教案)

一、總體說明

本單元的知識內容是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擴展學生的思

維,開發學生的智力。主要內容包括:統計中的重復問題和等式中實

物代換問題兩種類型。是在學生學習了統計和等式的基礎上,進一步

理解統計中出現的重復現象和等式中通過實物進行代換問題。通過運

用集合的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

系。

二、教學目標

(1)理解統計中出現的重復現象,運用集合圖推算事物的數量。

(2)通過實物代換,初步理解代換思想,推算事物的數量。

(3)擴展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

三、教學設想

根據奉單元知識內容相對比較抽象和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的特

點。在教學中主要采用實物分析的方法進行教學.先讓學生能通過實

物理解重復現象和代換思想,再通過適當的練習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

使學生能充分理解,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本單元建議用2課時安排教學。

集合的思想

教學內容

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108頁例1,練習二十四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

問題。

2、使學生能借助具體內容,體會集合的思想方法,利用集合的

思想方法解決問題C

3、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體會集合的思想方法。

難點:用集合直觀圖來表示事物。

教學準備

CAI

教學過程

一、借助熟悉題材,滲透集合思想

1、巧妙設疑,直觀感悟

(1)談話:老師知道同學們有很多的興趣愛好,有的喜歡音樂,

有的喜歡美術,有的兩樣都喜歡,老師想進一步了解你們,請允許我

對其中的一個小組進行調查,好嗎?

(2)(指定小組)分別在“音樂”和“美術”下面簽上名字,兩

者都喜歡,兩邊都簽。

(3)全班一起統計喜歡音樂和喜歡美術的人數。

(4)(故作驚訝):咦,這個小組沒有這么多人呀?問題出在哪

兒呢?

(5)四人小組討論發現:統計過程中有學生既喜歡音樂又喜歡

美術,是重復的,在計算總人數時只能計算一次。

2、圖示方法,加深理解

(1)(出示)先是兩個小組的集合圈,再把兩個圈進行合并。

(2)讓學生說一說圖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3)讓學生列式求出喜歡音樂和喜歡美術的共有多少人。

(4)全班交流,說說想法。

(5)師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適當小結。

3、運用集合思想解決問題

(1)情境出示課本P110第1題。

(2)學生獨立思考并解決。

(3)同桌交流,重點說說想法。

(4)反饋。(昨天和今天進貨的重復部份用重點號顯示)

二、靈活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1、談話:小動物在討論在陸地上生活還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

來了10種動物,有6種動物可以在陸地上生活的,有6種動物可以

在水里生活。這里面有幾種動物既可以在陸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

活?

(適當給學生介紹“兩棲動物”的常識,擴展學生知識面。)

2、練習二十四第2題

要求:(1)學生獨立思考并解決。

(2)班內交流方法。

三、全課總結C

1、談談這節課的收獲。

2、小調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學知識來解決。等量

代換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9例2及做一做,練習二十四第3、4、5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操作、驗證等活動,初步體會等量

代換的數學思想。

2、培養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利用天平或蹺蹺板的原理,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

程中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為以后學習簡單的代數知識做準備。

難點: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或

數學問題。

教學準備

卡片學具、。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C

師:看,今天水果園里正在進行“體重”大比拼呢?(播放)我

們先來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說明:當天平平衡時,左右兩邊的物體一樣重,所以西瓜姐姐

重4千克。

師:接下來進場的是蘋果妹妹,我們假設每個蘋果同樣重。(繼

續播放)看!天平又平衡了,這又說明什么?(引導學生說出:4個

蘋果重1千克。)

師: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數學問題?

讓學生自由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答。

二、教學新知。

(一)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方案。

師:這個問題提得真棒,幾個蘋果與1個西瓜同樣重呢?(10

個、12個、15個、16個……)

師:小朋友不要急著猜,好好動動腦筋。或者在小組內擺擺學具,

通過合作解決這個問題。

(留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及操作學具的時間,老師

巡視,給予學生適當的啟發與指導。)

小組匯報:這時大部分的學生喊出:16個。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生1:因為:一個西瓜4千克(等于4個跌碼),1千克(1個

祛碼)等于4個蘋果,我們用替換的方法,把一個1千克(1個碳碼)

換成4個蘋果。西瓜重4千克(4個碳碼),總共要換4次,因此是

16個。

(師依學生的回答,一邊擺學具,利用直觀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

生2:我們組認為:如果第二個圖中天飛的右邊變成原來的4倍,

左邊也要變成原來的4倍,就是16個蘋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一個西瓜和4千克碳碼同樣重,而4個蘋果和1千克碳碼

同樣重,所以4千克碳碼就有4個4,4X4=16(個)。

生4:……

(二)進一步體會等量代換方法。

師:小朋友說得都對,(展示:1個西瓜等于16個蘋果。)這時

又來了波蘿哥哥,1個波蘿的“體重”等于2個蘋果。一個西瓜與幾

個波蘿一樣重呢?()為什么呢?

讓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匯報結果。

生1:32個。

(可能有些學生會出現這樣的錯誤,老師要及時給予分析引導,

再通過生生評析,幫助其改正。)

生2:8個。因為,2個蘋果可以換1個波蘿,1個西瓜等于16

個蘋果,就可以換8個的波蘿。

生3:2個蘋果換一個波蘿,16個蘋果里面有8個2,164-2=8

(個),所以1個西瓜和8個波蘿一樣重。

生4:把2個笠果變成原來的8倍就是16個,等于1個西瓜的

重量。把1個波蘿也變成原來的8倍就是8個,這樣天平也平衡,所

以是8個。

師:(略小結。)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完成P109“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老師巡視,個別輔導。講評時,讓學生說說是怎

么思考的,最后師生共同梳理解題思路:要求2頭牛和多少頭羊同樣

重,首先要知道2頭牛和多少頭豬同樣重,再利用豬和羊的關系進行

替換(計算),最后求出結果。

三、鞏固練習C

1、完成練習二十四第3題。

引導學生讀題、分析關系,并嘗試抽象地推導(計算)一下c如

果學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難,可以讓學生先用學具擺一擺。

2、完成練習二十四第4題。

提示:直接比較1只雞和1只鴨誰重一些比較困難,可以轉化為

2只雞和2只鴨,或4只雞和4只鴨的比較。

3、完成練習二十四第5題。

第1小題,把第一個等式中的△用□+口+口替代,就變成了口+

□+□+□=240,所以□二60,而△=口+□+□,所以等于180o

第2小題,

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流討論,尋找方法。

建議:直接用等量代換的方法來解決比較困難,可以先把三個等

式的左邊相加,右邊相加,可得到2X(O+A+D)=202X年級下

冊數學教案

一、總體說明

數學是為生活服務的。本單元解決問題,就是要培養學生運用數

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內容包括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和運用除

法計算解決問題。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運用乘法和除法一步解決問題

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和掌握需要兩、三步計算解決問題。教材通過

實際生活聯系非常緊密、貼近度很高的生動例子,讓學生先從直觀的

圖畫中了解信息,再運用了解的信息來解決問題,既培養了學生了解

分析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運用乘法計算或除法計算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

方法,

(2)培養學生了解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

(3)通過生動的實例,讓學生休驗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培養學

習數學的興趣。

(4)結合適當的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三、教學設想

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要能運用數學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

題在本單元的教學中,先讓學生自己觀察圖畫,了解和收集圖畫中的

信息,再運用所學的知識,根據信息在小組中討論、合作交流,解決

問題,然后讓學生解決問題后總結和歸納生活中一般性的規律,提高

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單元建議用5課時安排教學。數學廣角(單元教案)

一、總體說明

本單元的知識內容是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擴展學生的思

維,開發學生的智力。主要內容包括:統計中的重復問題和等式中實

物代換問題兩種類型。是在學生學習了統計和等式的基礎上,進一步

理解統計中出現的重復現象和等式中通過實物進行代換問題。通過運

用集合的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

系。

二、教學目標

(1)理解統計中出現的重復現象,運用集合圖推算事物的數量。

(2)通過實物代換,初步理解代換思想,推算事物的數量。

(3)擴展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

三、教學設想

根據奉單元知識內容相對比較抽象和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的特

點。在教學中主要采用實物分析的方法進行教學.先讓學生能通過實

物理解重復現象和代換思想,再通過適當的練習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

使學生能充分理解,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本單元建議用2課時安排教學。

集合的思想

教學內容

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108頁例1,練習二十四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

問題。

2、使學生能借助具體內容,體會集合的思想方法,利用集合的

思想方法解決問題C

3、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體會集合的思想方法。

難點:用集合直觀圖來表示事物。

教學準備

CAI

教學過程

一、借助熟悉題材,滲透集合思想

1、巧妙設疑,直觀感悟

(1)談話:老師知道同學們有很多的興趣愛好,有的喜歡音樂,

有的喜歡美術,有的兩樣都喜歡,老師想進一步了解你們,請允許我

對其中的一個小組進行調查,好嗎?

(2)(指定小組)分別在“音樂”和“美術”下面簽上名字,兩

者都喜歡,兩邊都簽。

(3)全班一起統計喜歡音樂和喜歡美術的人數。

(4)(故作驚訝):咦,這個小組沒有這么多人呀?問題出在哪

兒呢?

(5)四人小組討論發現:統計過程中有學生既喜歡音樂又喜歡

美術,是重復的,在計算總人數時只能計算一次。

2、圖示方法,加深理解

(1)(出示)先是兩個小組的集合圈,再把兩個圈進行合并。

(2)讓學生說一說圖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3)讓學生列式求出喜歡音樂和喜歡美術的共有多少人。

(4)全班交流,說說想法。

(5)師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適當小結。

3、運用集合思想解決問題

(1)情境出示課本P110第1題。

(2)學生獨立思考并解決。

(3)同桌交流,重點說說想法。

(4)反饋。(昨天和今天進貨的重復部份用重點號顯示)

二、靈活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1、談話:小動物在討論在陸地上生活還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

來了10種動物,有6種動物可以在陸地上生活的,有6種動物可以

在水里生活。這里面有幾種動物既可以在陸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

活?

(適當給學生介紹“兩棲動物”的常識,擴展學生知識面。)

2、練習二十四第2題

要求:(1)學生獨立思考并解決。

(2)班內交流方法。

三、全課總結C

1、談談這節課的收獲。

2、小調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學知識來解決。等量

代換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9例2及做一做,練習二十四第3、4、5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操作、驗證等活動,初步體會等量

代換的數學思想。

2、培養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利用天平或蹺蹺板的原理,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

程中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為以后學習簡單的代數知識做準備。

難點: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或

數學問題。

教學準備

卡片學具、。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C

師:看,今天水果園里正在進行“休重”大比拼呢?(播放)我

們先來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說明:當天平平衡時,左右兩邊的物體一樣重,所以西瓜姐姐

重4千克。

師:接下來進場的是蘋果妹妹,我們假設每個蘋果同樣重。(繼

續播放)看!天平又平衡了,這又說明什么?(引導學生說出:4個

蘋果重1千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