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五代史伶官傳序》同步訓練高二語文同步備課系列(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1頁
11.2《五代史伶官傳序》同步訓練高二語文同步備課系列(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2頁
11.2《五代史伶官傳序》同步訓練高二語文同步備課系列(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3頁
11.2《五代史伶官傳序》同步訓練高二語文同步備課系列(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4頁
11.2《五代史伶官傳序》同步訓練高二語文同步備課系列(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一課五代史伶官傳序同步訓練1.下列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抑本其成敗之跡抑:或者B.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來C.方其系燕父子以組組:繩索D.及凱旋而納之納:收藏2.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抑本其成敗之跡跡:事跡,事情的始末B.此三者,吾遺恨也恨:怨恨C.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告:祭告D.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舉:所有的3.從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與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智勇多困于所溺A.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B.此三者,吾遺恨也C.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D.方其系燕父子以組下列句子中,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而智勇多困于所溺B.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C.夫禍患常積于忽微D.一夫作難而七廟隳5.下列各句中“與”字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B.契丹與吾約為兄弟C.莫能與之爭D.當與秦相較6.下列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A.盛以錦囊,負而前驅而皆背晉以歸梁B.此三者,吾遺恨也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C.此制作之本意也雖逾本色,不能復化D.請其矢,盛以錦囊請奉盆缶秦王7.下面加點詞解釋全對的一項是()①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②及凱旋而納之凱旋:取得勝利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爾、其、乃:第二人稱代詞④抑本其成敗之跡本:推究⑤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安樂⑥泣下沾襟泣:流淚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①④⑤ D.②⑤⑥8.下列句中加點詞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A.一夫夜呼B.函梁君臣之首C.倉皇東出D.負而前驅9.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意義與現代漢語最接近的一項是()A.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B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C.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D.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10.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A.九州,古時天下分九州,即充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荊州、杭州、梁州、雍州。秦居雍州,后“九州”成為中國的別稱。B.黔首,戰國時期和秦朝對百姓的稱呼,與“氓隸之人”“遷徙之徒”意思相同,都指百姓。C.少牢:羊、豬各一頭。古代祭祀所用犧牲,行祭前需先飼養于牢,故“牢”指祭祀用的牲畜。根據犧牲搭配的種類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諸侯祭祀用少牢。D.戰國四公子,是指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春申君、楚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他們都出身貴族,以招攬賓客著稱。11.根據提示默寫相關句子。(1)《五代史·伶官傳序》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五代史·伶官傳序》引用《尚書》中的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合莊宗得失天下的史實,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五代史·伶官傳序》借莊宗困于伶人而亡國的事警誡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課內閱讀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5題。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選自《新五代史·伶官傳》)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選出需要斷句的標號此三者A吾B遺恨C也D與爾E三矢F爾其G無忘H乃父之志2.下列對文中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莊宗,是謚號。謚號是后世對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跡進行評定后,給予褒獎的稱號。B.少牢,是舊時祭禮的犧牲,牛、羊、豬俱用叫太牢,只用羊、豬二牲叫少牢。C.人事,人的作為。與今天的“人事關系”中的“人事”意思不同。D.《書》,是《尚書》,是我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以“嗚呼”起筆,發出了對伶官誤國的感慨。接著運用反問,提出中心論點: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這一嘆一問,為全文定下了嘆惋的基調。B.第二段以“三矢”貫串文意。先寫莊宗受命,再寫莊宗復命,著力描寫了莊宗“請矢”的恭謹態度,從中看出他是矢志復仇的,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C.第三段對比莊宗極盛、極衰的兩種情形,得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結論。這就通過對“盛衰之理”的議論,揭示了所謂“人事”的基本內涵。D.文末緊承上文進一步議論,得出“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歷史教訓,諷諫北宋統治者,要借鑒歷史,力戒驕奢,防微杜漸,因而意味深長。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憂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5.課文在行文上采用先揚后抑的手法,試簡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課外拓展(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題。文本一:《書》曰:“滿招損,謙得益?!睉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節選自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文本二:五代史宦者傳論歐陽修自古宦者亂人之國,其源深于女禍。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蓋其用事也近而習,其為心也專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親之。待其已信,然后懼以禍福而把持之。雖有忠臣碩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為去己疏遠,不若起居飲食、前后左右之親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親,而忠臣碩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勢日益孤。勢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于帷闥則向之所謂可恃者乃所以為患也?;家焉疃X之,欲與疏遠之臣圖左右之親近,緩之則養禍而益深,急之則挾人主以為質。雖有圣智,不能與謀。謀之而不可為,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則俱傷而兩敗。故其大者亡國,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為資而起,至抉其種類,盡殺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載宦者之禍常如此者,非一世也。夫為人主者,非欲養禍于內,而疏忠臣碩士于外,蓋其漸積而勢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禍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抡咧疄榈?雖欲悔悟,而勢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禍者”,謂此也。可不戒哉?6.文本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選出需要斷句的標號。安危出A其喜怒B禍患伏C于帷闥D則向之E所謂F可恃者G乃所以為H患也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書》,指《尚書》,意為“上古之書”,與《詩經》《禮記》《周易》《春秋》合稱“五經”。B.用事,指封建統治者當權執政或官員擔當職責,與其意義相近的有“視事”“致仕”“當國”。C.忍,意為“毒辣、狠心”,與《鴻門宴》中“君王為人不忍”中的“忍”字意義相同。D.恃,意為“依賴、依靠”,與成語“恃才傲物”“恃才矜己”中的“恃”字意義相同。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歐陽修擅長寫史論,文本二以宦官制度給國家帶來危害立論,逐層剖析宦者禍國的行徑,夾敘夾議,分析詳盡。B.歐陽修認為宦者之禍更甚,是因為宦官終日隨侍國君,關系日漸親密,國君日益疏遠忠臣,而重用宦官理政。C.有時國君發覺宦官危害已深,想要鏟除禍患,卻或因操之過急而被宦官挾持成為人質,或使奸雄們借機生事。D.唐昭宗親近宦者,遠離賢士,當他開始悔悟,卻為時已晚,因為此時宦官已經形成自己的勢力,難以根除。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親之。譯文:

(2)夫為人主者,非欲養禍于內,而疏忠臣碩士于外,蓋其漸積而勢使之然也。譯文:

10.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和《五代史宦者傳論》中都提到君主如果治國不當,就會有“身死國滅”的危害。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明君治國的做法。(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題。莊宗既好俳優,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晉之俗,往往能歌其聲,謂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亞子,當時人或謂之亞次。又別為優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為王,至于為天子,常身與俳優雜戲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然時諸伶獨敬新磨尤善俳其語最著而不聞其佗過惡。其敗政亂國者,有景進、史彥瓊、郭門高三人為最。郭門高者,名從謙,門高其優名也。雖以優進,而嘗有軍功,故以為從馬直指揮使。從馬直,蓋親軍也。從謙以姓郭,拜崇韜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從謙為養子。崇韜死,存乂見囚,從謙置酒軍中,憤然流涕,稱此二人之冤。是時,從馬直軍士王溫宿衛禁中,夜謀亂,事覺被誅。莊宗戲從謙曰:“汝黨存乂、崇韜負我,又教王溫反。復欲何為乎?”從謙恐,退而激其軍士曰:“罄爾之貲,食肉而飲酒,無為后日計也?!避娛繂柶涔?從謙因曰:“上以王溫故,俟破鄴,盡坑爾曹。”軍士信之,皆欲為亂。李嗣源兵反,向京師,莊宗東幸汴州,而嗣源先入。莊宗至萬勝,不得進而還,軍士離散,尚有二萬馀人。居數日,莊宗復東幸汜水,謀扼關以為拒。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興殿,宰相對三刻罷。從駕黃甲馬軍陣于宣仁門、步軍陣于五鳳門以俟。莊宗入食內殿,從謙自營中露刃注矢,馳攻興教門,與黃甲軍相射。莊宗聞亂,率諸王衛士擊亂兵出門。亂兵縱火焚門,緣城而入,莊宗擊殺數十百人。亂兵從樓上射帝,帝傷重,踣于絳霄殿廊下,自皇后、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時,帝崩,五坊人善友,聚樂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從謙為景州刺史,已而殺之?!秱鳌吩?“君以此始,必以此終?!鼻f宗好伶,而弒于門高,焚以樂器??刹恍旁?可不戒哉!(節選自《新五代史伶官傳》,有刪改)1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位置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答題線上。然A時諸伶B獨敬新磨C尤善D俳E其語最著F而不聞G其佗過H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用事,指當權執政。行事、辦事?!坝忠蚝駧庞檬抡叱冀小敝小坝檬隆币彩谴肆x。B.覺,指被察覺,“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的“舉”表示被選拔,兩者用法相同。C.爾曹,你們?!叭魧俳郧覟樗敗敝械摹叭魧佟币彩沁@個意思。D.左右,指近臣,侍從。與““該國政客左右選舉”中“左右”一樣。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莊宗愛好廣泛,擅長音樂譜曲。他既喜好滑稽戲,又通曉音樂,他親自創作的歌在當時到處都是,還請別人給自己取了個藝名叫李天下。B.莊宗寵信伶官,伶人因此當權。他常常與伶人一道在庭院里演雜戲,景進、史彥瓊和郭從謙等伶官敗壞政治、禍亂國家,最終導致滅亡。C.郭從謙善于鉆營,鼓動士兵叛亂。他認郭崇韜為叔父,又被李存乂收為養子,后因害怕被坑殺而萌生作亂之心,率軍反叛,攻打興教門。D.莊宗勇猛善戰,落得結局凄涼。他奮力殺死了幾十上百個沿城墻進入宮中的亂兵,最終被射中跌倒,傷重而亡,其遺體被人用樂器焚燒。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自其為王,至于為天子,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