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環境監測課件02水和廢水監測_第1頁
浙大環境監測課件02水和廢水監測_第2頁
浙大環境監測課件02水和廢水監測_第3頁
浙大環境監測課件02水和廢水監測_第4頁
浙大環境監測課件02水和廢水監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水和廢水監測第一節水質污染與監測第二節水質監測方案制訂第三節水樣的采集和保存第四節水樣的預處理第五節物理指標檢驗第六節金屬化合物的測定第七節非金屬無機物的測定第八節有機污染物的測定第九節底質監測第十節活性污泥性質的測定第一節水質污染與監測(一)水質污染分類:化學型污染--由酸堿、有機和無機污染造成的污染物理型污染--色度、濁度、懸浮固體、熱污染、放射性生物型污染--生活污水、醫院污水一、水資源及其水質污染(二)水體自凈和水體環境容量

污染物進入水體后首先被稀釋,隨后經過復雜的物理、化學和生物轉化,使污染物濃度降低、性質發生變化,自然地恢復原樣的過程稱為水體自凈。自凈能力決定著水體的環境容量(潔凈水體所能承載的最大污染物量)水解酶生活污水(淀粉、蛋白質、脂肪等)好氧菌氨基酸、脂肪酸、甘油、低分子糖

CO2、H2O、無機鹽二、水質監測的對象和目的水質監測的分類環境水體監測水污染源監測水質監測的對象環境水體:地表水(江、河、湖、庫、海水) 地下水水污染源: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醫院污水等水質監測的目的:(1)對江、河、水庫、湖泊、海洋等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污染因子進行經常性的監測,以掌握水質現狀及其變化趨勢。(2)對生產、生活等廢(污)水排放源排放的廢(污)水進行監視性監測,掌握廢(污)水排放量及其污染物濃度和排放總量,評價是否符合排放標準,為污染源管理提供依據。(3)對水環境污染事故進行應急監測,為分析判斷事故原因、危害及制定對策提供依據。(4)為國家政府部門制訂水環境保護標準、法規和規劃提供有關數據和資料。(5)為開展水環境質量評價和預測預報及進行環境科學研究提供基礎數據和技術手段。三、監測項目

監測項目受人力、物力、財力的限制,不可能將所有的監測項目都加以測定,只能是對那些優先監測污染物加以監測。

優先監測污染物:標準中要求控制、在環境中難以降解危害大、毒性大、影響范圍廣出現頻率高、有可靠檢測方法四、水質監測分析方法1、國家或行業的標準分析方法:其成熟性和準確度好,是評價其他監測分析方法的基準方法,也是環境污染糾紛法定的仲裁方法;水和廢水標準分析方法(第四版)2、統一分析方法:是經研究和多個單位的實驗驗證表明是成熟的方法。3、試用方法:是在國內少數單位研究和應用過,或直接從發達國家引進,供監測科研人員試用的方法。

標準分析方法和統一分析方法均可在環境監測與執法中使用。(一)選擇監測分析方法的原則:

靈敏度和準確度能滿足測定要求;方法成熟;抗干擾能力好;操作簡便。(二)監測分析方法的分類:1.用于測定無機污染物的方法:

原子吸收法 分光光度法 等離子發射光譜(ICP-AES)法 電化學法 離子色譜法其他方法:化學法、原子熒光法、氣相分子吸收光譜法、等離子發射光譜—質譜(ICP-MS)法等2.用于有機污染物的監測分析方法

氣相色譜法(GC)和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

氣相色譜-質譜法(GC-MS)其他方法:有機污染物類別測定耗氧有機物測定五、污染物形態分析

污染物形態是指污染物在環境中呈現的化學狀態(包括物理結合狀態和化合態)、價態和異構狀態。一定形態的污染物在環境中有其發生和演變過程,并且在不同的條件下可轉變為其他形態,具有不同強度的毒性。

有關環境污染物的形態研究是當前環境監測學科中的一個研究熱點,也是目前監測研究中一個最棘手的技術性課題。目前為測定樣品中痕量元素含量開發的分析技術,如:X熒光、等離子體發射光譜、中子活化等,都只能測定樣品中所含元素的總濃度,而不具備從中區分各個形態并予以分別測定的本領。因此,現有的大多數環境質量標準也只能對某污染物的元素總濃度作出限定。了解污染物形態的意義

深入認識其環境行為正確評價對環境的影響設計污染物分析監測方案和治理方法污染物形態分析意義舉例:同是含氮的NH4+和NO3-,在土壤中被吸附和被淋溶的能力相差懸殊,因為一般地土壤膠粒表面帶有過剩的負電荷,具有正電荷的NH4+形態易被吸附,NO3-則不易為土層所滯留;Cr(Ⅵ)和Cr(Ⅲ)、As(Ⅲ)和As(Ⅴ),不同價態的化合物間毒性有很大差異。高價態鉻和低價態砷相對有很強毒性;同是三價砷的AsH3和AsO3是劇毒的,但As2S3卻是低毒的;對水體中浮游生物和魚類來說,游離的金屬離子形態是最具毒性的,穩定絡合物或與膠粒相結合的形態則是低毒或無毒的。例如由酸雨引起湖水酸化,使原先存在于水體中的聚合氫氧化鋁膠體轉化為可與魚腮粘膜反應的Al(OH)2+形態,從而破壞生物膜的正常功能,可導致魚類大量死亡;存在于海水中的銅的可能形態有Cu2+、Cu(OH)x、CuClx、CuOHCl、CuSO4和CuCO3等,總濃度約2×10-9。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銅的總濃度和用離子選擇性電極法測定離子形態Cu2+的濃度,其結果顯然不可比擬。至于要對海水中銅的其他存在形態逐一檢測,迄今還是一個難題。對污染物形態進行分析常用的方法

直接測定法:專一性的化學方法或物理化學方法,測定樣品中污染物的各種形態,如用離子選擇電極法測定離子態元素。分離測定法:是將樣品中不同形態的待測組分用物理法(離心、超濾、滲析等)或物理化學法(萃取、層析、離子交換等)先進行分離,然后逐一測定。干法:是用電子探針、X射線衍射儀、核磁共振波譜儀、XPS等對顆粒狀樣品或生物樣品進行非破壞性的形態分析。理論計算法:是利用被研究體系有關熱力學數據進行計算,確定其形態的方法——適用于水樣。

第二節水質監測方案制定監測目的

(1)對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污染因子進行經常性的監測。(2)對生產、生活等廢(污)水排放源排放的廢(污)水進行監視性監測。(3)對水環境污染事故進行應急監測。(4)為國家政府部門制訂水環境保護標準、法規和規劃提供有關數據和資料。(5)為開展水環境質量評價和預測預報及進行環境科學研究提供基礎數據和技術手段。確定監測對象

地下水地面水水污染源

基礎資料的收集監測斷面和采樣點的設置采樣時間和采樣頻率的確定采樣及監測技術的選擇結果表達、質量保證及實施計劃一、地面水水質監測方案的制定(一)基礎資料的收集(1)水體的水文、氣候、地質和地貌資料。如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變化;降雨量、蒸發量及歷史上的水情;河流的寬度、深度、河床結構及地質狀況;湖泊沉積物的特性、間溫層分布、等深線等。(2)水體沿岸城市分布、工業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況、城市給排水情況等。(3)水體沿岸的資源現狀和水資源的用途;飲用水源分布和重點水源保護區;水體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計劃等。(4)歷年水質監測資料。(二)監測斷面和采樣點的設置1、監測斷面的設置原則:

應在水質、水量發生變化及水體不同用途的功能區處設置監測斷面:

(1)大量廢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區、工區上下游

(2)湖泊、水庫的主要出入口

(3)飲用水源區、水資源區域等功能區

(4)入海河流的河口處、較大支流匯合口上游和

匯合后與干流混合處

(5)國際河流出入國際線的出入口處

(6)盡可能與水文測量斷面重合2、監測斷面的設置

為評價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質,需要設置背景斷面、對照斷面、控制斷面和削減斷面;對于某一河段,只需設置對照、控制和削減(或過境)三種斷面。(1)背景斷面:設在基本上未受人類活動影響的河段,用于評價一完整水系污染程度。(2)對照斷面:為了解流入監測河段前的水體水質狀況而設置。一個河段一般只設一個對照斷面。(3)控制斷面:控制斷面的數目應根據城市的工業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況而定,設在排污區(口)下游,污水與河水基本混勻處。(4)削減斷面:是指河流受納廢水和污水后,經稀釋擴散和自凈作用,使污染物濃度顯著降低的斷面,通常設在城市或工業區最后一個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3.采樣點位的設置

設置監測斷面后,應根據水面的寬度確定斷面上的采樣垂線,再根據采樣垂線處水深確定采樣點的數目和位置。

湖泊、水庫監測斷面的設置

對不同類型的湖泊、水庫應區別對待⑴

首先判斷湖、庫是單一水體還是復雜水體;考慮匯入湖、庫的河流數量,水體的徑流量、季節變化及動態變化,沿岸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擴散與自凈規律、生態環境特點等。⑵按照前面講的設置原則確定監測斷面的位置:a:在進出湖泊、水庫的河流匯合處分別設置監測斷面.b:以各功能區(如城市和工廠的排污口、飲用水源、風景游覽區、排灌站等)為中心,在其輻射線上設置弧形監測斷面。c:在湖庫中心,深、淺水區,滯流區,不同魚類的回游產卵區,水生生物經濟區等設置監測斷面。

下圖為典型的湖、庫監測斷面設置示意圖。

湖、庫監測端面設置示意圖

⑶對于湖、庫監測斷面上采樣點位置和數目的確定方法與河流相同。★如果存在間溫層,應先測定不同水深處的水溫、溶解氧等參數,確定成層情況后再確定垂線上采樣點的位置,并應有固定而明顯的岸邊天然標志,若無天然標志物,則應設置人工標志物。★每次采樣要嚴格以標志物為準,使采集的樣品取自同一位置上,以保證樣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三)采樣時間和采樣頻率的確定

(1)飲用水源地全年采樣監測12次,采樣時間根據具體情況選定。(2)對于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全年采樣監測次數不少于6次。采樣時間為豐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樣兩次。流經城市或工業區,污染較重的河流,游覽水域,全年采樣監測不少于12次。采樣時間為每月一次或視具體情況選定。底質每年枯水期采樣監測一次。(3)潮汐河流全年在豐、枯、平水期采樣監測,每期采樣兩天,分別在大潮期和小潮期進行,每次應采集當天漲、退潮水樣分別測定。(4)設有專門監測站的湖泊、水庫、每月采樣監測一次,全年不少于12次。其他湖、庫全年采樣監測兩次,枯、豐水期各1次。有廢(污)水排入,污染較重的湖、庫應酌情增加采樣次數。(5)背景斷面每年采樣監測一次,在污染可能較重的季節進行。(6)排污渠每年采樣監測不少于3次。(7)海水水質常規監測,每年按豐、平、枯水期或季度采樣監測2—4次。

(四)采樣及監測技術的選擇

要根據監測對象的性質、含量范圍及測定要求等因素選擇適宜的采樣、監測方法和技術,其詳細內容將在本章以下各節中分別介紹。(五)結果表達、質量保證及實施計劃

水質監測所測得的眾多化學、物理以及生物學的監測數據,是描述和評價水環境質量,進行環境管理的基本依據,必須進行科學地計算和處理,并按照要求的形式在監測報告中表達出來。質量保證概括了保證水質監測數據正確可靠的全部活動和措施。質量保證貫穿監測工作的全過程。詳細內容參閱第九章。實施計劃是實施監測方案的具體安排,要切實可行,使各個環節工作有序、協調地進行。(一)調查研究和收集資料(1)收集、匯總監測區域的水文、地質、氣象等方面的有關資料和以往的監測資料。例如,地質圖、剖面圖、測繪圖、水井的成套參數、含水層、地下水補給、徑流和流向,以及溫度、濕度、降水量等。(2)調查監測區域內城市發展、工業分布、資源開發和土地利用情況,尤其是地下工程規模、應用等;了解化肥和農藥的施用面積和施用量;查清污水灌溉、排污、納污和地面水污染現狀。二、地下水監測方案制訂(3)測量或查知水位、水深,以確定采水器和泵的類型,所需費用和采樣程序。(4)在完成以上調查的基礎上,確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并根據地區特點與地下水的主要類型把地下水分成若干個水文地質單元。(二)采樣點的布設

對照監測井:在引入污染源之前,或設在污染區外圍

控制監測井:根據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擴散形式確定⑴污灌區易造成地下水塊狀污染,此時監測井應設在地下水流向的平行和垂直方向上,以監測污染物在兩個方向上的擴散程度;⑵堆渣區在透水性小的地區造成點狀污染,監測井應設在距污染源最近的地方;⑶堆渣區在含水層滲透性較大的地區造成條狀污染帶,則監測井應設在污染帶內,且監測井的進水位應對準污染帶所在位置。(三)采樣時間和采樣頻率的確定(1)每年應在豐水期和枯水期分別采樣測定;有條件的地方按地區特點分四季采樣;已建立長期觀測點的地方可按月采樣監測。(2)通常每一采樣期至少采樣監測一次;對飲用水源監測點,要求每一采樣期采樣監測兩次,其間隔至少10天;對有異常情況的井點,應適當增加采樣監測次數。三、水污染源監測方案制訂(一)采樣點的設置

1、工業廢水

(1)在車間或車間處理設施的廢水排放口設置采樣點監測一類污染物;在工廠廢水總排放口布設采樣點,監測二類污染物:兩類污染物見第一節。(2)已有廢水處理設施的工廠,在處理設施的總排放口布設采樣點。如需了解廢水處理效果,還要在處理設施進口設采樣點。2、城市污水

(1)城市污水管網的采樣點設在:非居民生活排水支管接入城市污水干管的檢查井;城市污水干管的不同位置;污水進入水體的排放口等。(2)城市污水處理廠:在污水進口和處理后的總排口布設采樣點。如需監測各污水處理單元效率,應在各處理設施單元的進、出口分別設采樣點。另外,還需設污泥采樣點。(二)采樣時間和采樣頻率

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的排放量和污染物濃度隨工廠生產及居民生活情況常發生變化,采樣時間和頻率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采樣數量:單項分析取水量為500~1000mL;

全分析水樣不少于3000mL。

第三節水樣的采集和保存一、水樣的類型(一)瞬時水樣——組成較穩定的水體瞬時水樣是指在某一時間和地點從水體中隨機采集的分散水樣。

(二)混合水樣——組成不穩定的水體

平均混合采樣:間隔相同時間,在同一采樣點上多

(流量穩定)次瞬時采樣,等量混合;比例混合采樣:在流速各異的各采樣點,于同一時

(流量不穩定)

刻采得多個瞬時樣,按比例混合。

(三)綜合水樣把不同采樣點同時采集的各個瞬時水樣混合后所得到的樣品稱綜合水樣。

二、地表水樣的采集

(一)采樣前的準備選擇適宜材質的盛水容器和采樣器,并清洗干凈。準備好交通工具。交通工具常使用船只。

(二)采樣方法和采樣器(或采水器)三、地下水樣的采集

井水、泉水、自來水四、廢(污)水樣的采集

(一)淺層廢(污)水可從淺埋排水管、溝道中采樣,用采樣容器直接采集,也可用長把塑料勺采集。

(二)深層廢(污)水可用深層采水器或固定在負重架內的采樣容器,沉入檢測井內采樣。

(三)自動采樣采用自動采水器可自動采集瞬時水樣和混合水樣。五、采集水樣注意事項測定懸浮物、pH、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油類、硫化物、余氯、放射性、微生物等項目需要單獨采樣;其中,測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機污染物等項目的水樣必須充滿容器;pH、電導率、溶解氧等項目宜在現場測定。另外,采樣時還需同步測量水文參數和氣象參數。采樣時必須認真填寫采樣登記表;每個水樣瓶都應貼上標簽(填寫采樣點編號、采樣日期和時間、測定項目等);要塞緊瓶塞,必要時還要密封。六、取樣的質量保證為了減少取樣過程帶來的誤差,一般在實際樣品采集的同時,要進行質控樣品得采集。經常采用的質控樣有以下四種:1.室內空白樣:指在實驗室內,以純水代樣品,加入規定的保存劑。反映:容器潔凈程度;樣品保存劑引起的空白變化。2.現場空白樣:指在采樣的現場以純水做樣品,與實際樣品相同條件下裝瓶、保存、運輸和送交實驗室分析。以此對照室內空白樣,掌握采樣過程中操作步驟和環境條件對實際樣品質量影響的狀況。

3.現場平行樣:指在完全相同條件下,在采樣現場采集平行雙樣。作用:當實驗室精密度不夠時,現場平行樣得雙樣間偏差能反映采樣過程的精密度變化狀況。4.現場加標樣:指取一對現場平行樣,其中之一加入實驗室配制的標樣,另一份不加,然后按照實際樣品要求處理,并與實際樣品一起送實驗室。作用:把現場加標樣的分析結果和實驗室加標樣比對,可以掌握采樣、運輸過程中某些因素對于最終結果準確度的影響。七、流量的測量(一)地表水流量測量1、流速-面積法

首先將測量斷面分成若干小塊,測出每小塊的面積和流速,計算出相應的流量,再將各小斷面的流量累加,即為斷面上的水流量。2、浮標法是一種粗略測量小型河、渠中水流速的簡易方法。測量時,選擇一平直河段,測量該河段2m間距內起點、中點和終點三個過水橫斷面面積,求出平均橫斷面面積。在上游投入浮標,測量浮標流經確定河段(L)所需時間,重復測量幾次,求出所需時間的平均值(t),即可計算出流速(L/t)。(二)廢(污)水流量測量1、流量計法2、容積法將污水導入已知容積的容器或污水池中,測量流滿容器或污水池的時間,然后用其除受納容器或池的容積,即可求知流量。該方法簡單易行,適用于測量污水流量較小的連續或間歇排放的污水。3、溢流堰法適用于不規則的污水溝、污水渠中水流量的測量。該方法是用三角形或矩形、梯形堰板攔住水流,形成溢流堰,測量堰板前后水頭和水位,計算流量。如果安裝液位計,可連續自動測量液位。七、水樣的運輸與保存(一)水樣的運輸(1)為避免水樣在運輸過程中震動、碰撞導致損失或沾污,將其裝箱,并用泡沫塑料或紙條擠緊,在箱頂貼上標記。(2)需冷藏的樣品,應采取致冷保存措施;冬季應采取保溫措施,以免凍裂樣品瓶。(二)水樣的保存方法1、冷藏或冷凍法

冷藏或冷凍的作用是抑制微生物活動,減緩物理揮發和化學反應速度。2、加入化學試劑保存法(1)加入生物抑制劑

HgCl2,可抑制生物的氧化還原作用;用H3PO4調至pH為4時,加入適量CuSO4,即可抑制苯酚菌的分解活動。(2)調節pH值

測定金屬離子的水樣常用HNO3酸化至pH為1~2,既可防止重金屬離子水解沉淀,又可避免金屬被器壁吸附;測定氰化物或揮發性酚的水樣加入NaOH調至pH為12時,使之生成穩定的酚鹽等。

(3)加入氧化劑或還原劑

測定汞的水樣需加入HNO3(至pH<1)和K2Cr2O7(0.05%),使汞保持高價態;測定硫化物的水樣,加入抗壞血酸,可以防止被氧化;測定溶解氧的水樣則需加入少量硫酸錳和碘化鉀固定溶解氧(還原)等。(三)水樣的過濾或離心分離

如欲測定水樣中某組分的含量,采樣后立即加入保存劑,分析測定時充分搖勻后再取樣。

如果測定可濾(溶解)態組分含量,所采水樣應用0.45μm微孔濾膜過濾,除去藻類和細菌,提高水樣的穩定性,有利于保存。如果測定不可過濾的金屬時,應保留過濾水樣用的濾膜備用。對于泥沙型水樣,可用離心方法處理。對含有機質多的水樣,可用濾紙或砂芯漏斗過濾。用自然沉降后取上清液測定可濾態組分是不恰當的。第四節水樣的預處理為什么要進行預處理環境水樣所含組分復雜,并且多數污染組分含量低,存在形態各異,所以在分析測定之前,往往需要進行預處理,以得到欲測組分適合測定方法要求的形態、濃度和消除共存組分干擾的試樣體系。一、水樣的消解預處理的目的破壞有機物溶解懸浮性固體將各種價態的欲測元素氧化成單一高價態或轉變成易于分離的無機化合物。

水樣預處理的原則:最大限度去除干擾物回收率高操作簡便省時成本低、對人體和環境無影響圖2.9消解用微波爐(一)濕式消解法

1、硝酸消解法

對于較清潔的水樣,可用硝酸消解。

2、硝酸-高氯酸消解法

兩種酸都是強氧化性酸,聯合使用可消解含難氧化有機物的水樣3、硝酸-硫酸消解法

兩種酸都有較強的氧化能力,其中硝酸沸點低,而硫酸沸點高,二者結合使用,可提高消解溫度和消解效果。常用的硝酸與硫酸的比例為5∶2

4、硫酸-磷酸消解法

兩種酸的沸點都比較高,其中硫酸氧化性較強,磷酸能與一些金屬離子如Fe3+等絡合,故二者結合消解水樣,有利于測定時消除Fe3+等離子的干擾。5、硫酸-高錳酸鉀消解法

該方法常用于消解測定汞的水樣。高錳酸鉀是強氧化劑,在中性、堿性、酸性條件下都可以氧化有機物,其氧化產物多為草酸根,但在酸性介質中還可繼續氧化。

6、多元消解法

為提高消解效果,在某些情況下需要采用三元以上酸或氧化劑消解體系。例如,處理測總鉻的水樣時,用硫酸、磷酸和高錳酸鉀消解。

7、堿分解法當用酸體系消解水樣造成易揮發組分損失時,可改用堿分解法,即在水樣中加入氫氧化鈉和過氧化氫溶液,或者氨水和過氧化氫溶液,加熱煮沸至近干,用水或稀堿溶液溫熱溶解。

(二)干灰化法

又稱高溫分解法。其處理過程中是:取適量水樣于白瓷或石英蒸發皿中,置于水浴上或用紅外燈蒸干,移入馬福爐內,于450~550℃灼燒到殘渣呈灰白色,使有機物完全分解除去。取出蒸發皿,冷卻,用適量2%HNO3(或HCl)溶解樣品灰分,過濾,濾液定容后供測定。

本方法不適用于處理測定易揮發組分(如砷、汞、鎘、硒、錫等)的水樣

二、富集與分離富集

富集是分離的一種,即從大量試樣中搜集欲測定的少量物質至一較小體積中,從而提高其濃度至其測定下限之上。分離分離是將欲測組分從試樣中單獨析出,或將幾個組分一個一個的分開,或者根據各組分的共同性質分成若干組。(一)氣提、頂空和蒸餾法

1、氣提法

2、頂空法

3、蒸餾法(二)萃取法1、溶劑萃取法

溶劑萃取法是基于物質在互不相溶的兩種溶劑中分配系數不同,進行組分的分離和富集。2、固相萃取法(SPE)

固相萃取法的萃取劑是固體,其工作原理基于:水樣中欲測組分與共存干擾組分在固相萃取劑上作用力強弱不同,使它們彼此分離。固相萃取劑是含C18或C8、腈基、氨基等基團的特殊填料。(三)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的固體吸附劑將水樣中一種或數種組分吸附于表面,再用適宜溶劑、加熱或吹氣等方法將欲測組分解吸,達到分離和富集的目的。

物理吸附化學吸附按照吸附機理分類

(四)離子交換法

該方法是利用離子交換劑與溶液中的離子發生交換反應進行分離的方法。離子交換劑分為無機離子交換劑和有機離子交換劑兩大類,廣泛應用的是有機離子交換劑,即離子交換樹脂。

操作程序交換柱的制備交換洗脫(五)共沉淀法共沉淀法系指溶液中一種難溶化合物在形成沉淀(載體)過程中,將共存的某些痕量組分一起載帶沉淀出來的現象。共沉淀現象在常量分離和分析中是力圖避免的,但卻是一種分離富集痕量組分的手段。1、利用吸附作用的共沉淀分離2、利用生成混晶的共沉淀分離3、用有機共沉淀劑進行共沉淀分離第五節物理指標檢驗等

級強

度說

明0無無任何氣味1微弱一般人難以察覺,嗅覺靈敏者可以察覺2弱一般人剛能察覺3明顯已能明顯察覺4強有顯著的臭味5很強有強烈的惡臭或異味一、水溫(一)水溫計法(二)顛倒溫度計法二、臭和味(一)定性描述法(二)臭閾值法表2.1臭強度等級表

三、色度

水顏色的分類

測定方法 (一)鉑鈷標準比色法 (二)稀釋倍數法真色表色四、濁度測定方法(一)目視比濁法(二)分光光度法(三)濁度儀法五、透明度(一)鉛字法(二)塞氏盤法六、殘渣水中的殘渣分為總殘渣、可濾殘渣和不可濾殘渣三種。它們是表征水中溶解性物質、不溶解性物質含量的指標。七、礦化度礦化度是水化學成分測定的重要指標,用于評價水中總含鹽量,是農田灌溉用水適用性評價的主要指標之一。該指標一般只用于天然水。八、電導率

電導儀是測定溶液電導或電導率的專用儀器

九、氧化還原電位第六節金屬化合物的測定金屬測定中常用儀器分析方法分子吸收(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電位分析法極譜分析法(陽極溶出伏安法)一、鋁鋁是自然界中的常量元素,毒性不大,但過量攝入人體,能干擾磷的代謝,對胃蛋白酶的活性有仰制作用。我國飲用水限值為0.2mg/L。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ICP-AES)間接火焰原子吸收法分光光度法二、汞汞及其化合物屬于劇毒物質,主要來源于金屬冶煉、儀器儀表制造、顏料、塑料、食鹽電解及軍工等廢水。天然水中汞含量一般不超過0.1μg/L;我國飲用水標準限值為0.001mg/L。三、鎘鎘屬劇毒金屬,可在人體的肝、腎等組織中蓄積,造成臟器組織損傷,尤以對腎臟損害最為明顯。還會導致骨質疏松,誘發癌癥。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鎘的濃度不能超過0.005mg/L。(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原子吸收法石墨爐原子吸收法測定鎘、銅、鉛(二)雙硫腙分光光度法(三)陽極溶出伏安法

1.經典極譜分析法原理2.陽極溶出伏安法:陽極溶出伏安法測定要點(1)水樣預處理(2)標準曲線的繪制(3)樣品測定四、鉛鉛是可在人體和動植物中蓄積的有毒金屬,其主要毒性效應是導致貧血、神經機能失調和腎損傷等。鉛對水生生物的安全濃度為0.16mg/L。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雙硫腙分光光度法陽極溶出伏安法示波極譜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ICP-AES)五、銅銅是人體所必須的微量元素,缺銅會發生貧血、腹泄等病癥,但過量攝入銅亦會產生危害。銅對水生生物的危害較大,有人認為銅對魚類的毒性濃度始于0.002mg/L,但一般認為水體含銅0.01mg/L對魚類是安全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鈉萃取分光光度法新亞銅靈萃取分光光度法陽極溶出伏安法示波極譜法ICP-AES法六、鋅鋅也是人體必不可少的有益元素,每升水含數毫克鋅對人體和溫血動物無害,但對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影響較大。鋅對魚類的安全濃度約為0.1mg/L。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雙硫腙分光光度法陽極溶出伏安法示波極譜法ICP-AES法七、鉻鉻是生物體所必須的微量元素之一。鉻的毒性與其存在價態有關,六價鉻具有強毒性,為致癌物質,并易被人體吸收而在體內蓄積。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六價鉻、總鉻火焰原子吸收法測定總鉻硫酸亞鐵銨滴定法八、砷元素砷毒性極低,而砷的化合物均有劇毒,三價砷化合物比其他砷化物毒性更強。砷化物容易在人體內積累,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新銀鹽分光光度法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銀分光光度法氫化物發生-原子吸收法原子熒光法測定砷、硒、銻、鉍九、其他金屬化合物詳細內容可查閱《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和其他水質監測資料第七節非金屬無機物的測定一、酸度和堿度

(一)酸度:指水中所含能與強堿發生中和作用的物質的總量。測定方法酸堿指示劑滴定法電位滴定法(二)堿度:指水中所含能與強酸發生中和作用的物質總量,包括強堿、弱堿、強堿弱酸鹽等。測定方法酸堿指示劑滴定法電位滴定法二、pH值pH值和酸度、堿度的區別和聯系

pH值表示水的酸堿性的強弱,而酸度或堿度是水中所含酸或堿物質的含量。同樣酸度的溶液,如0.1mol鹽酸和0.1mol乙酸,二者的酸度都是100mmol/L,但其中pH值卻大不相同。測定水的pH值的方法比色法

玻璃電極法圖2.33pH測量示意圖三、溶解氧(DO)溶解氧: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態氧稱為溶解氧。

大氣壓力下降、水溫升高、含鹽量增加,都會導致溶解氧含量降低。測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碘量法修正的碘量法氧電極法四、氰化物氰化物包括簡單氰化物、絡合氰化物和有機氰化物(腈)。簡單氰化物易溶于水、毒性大;絡合氰化物在水體中受pH值、水溫和光照等影響離解為毒性強的簡單氰化物。測定方法

硝酸銀滴定法分光光度法五、氟化物氟化物廣泛存在于天然水中。有色冶金、鋼鐵和鋁加工、玻璃、磷肥、電鍍、陶瓷、農藥等行業排放的廢水和含氟礦物廢水是氟化物的人為污染源。測定水中氟化物的方法

離子色譜法

離子選擇電極法氟試劑分光光度法六、含氮化合物(一)氨氮水中的氨氮是指以游離氨(或稱非離子氨,NH3)和離子氨(NH4+)形式存在的氮。測定水中氨氮的方法

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水楊酸一次氯酸鹽分光光度法

氣相分子吸收光譜法滴定法(二)亞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NO2--N)是氮循環的中間產物。在氧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被氧化成硝酸鹽;在缺氧條件下也可被還原為氨。水中亞硝酸鹽氮常用的測定方法

N-(1-萘基)-乙二胺分光光度法離子色譜法氣相分子吸收光譜法(三)硝酸鹽氮硝酸鹽是在有氧環境中最穩定的含氮化合物,也是含氮有機化合物經無機化作用最終階段的分解產物。清潔的地面水硝酸鹽氮(NO3--N)含量較低,受污染水體和一些深層地下水中(NO3--N)含量較高。水中硝酸鹽氮的測定方法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氣相分子吸收光譜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四)凱氏氮凱氏氮是指以基耶達(Kjeldahl)法測得的含氮量。它包括氨氮和在此條件下能轉化為銨鹽而被測定的有機氮化合物。可用凱氏氮與氨氮的差值表示有機氮含量。測定要點:將有機氮轉變成氨氮,然后在堿性介質中蒸餾出氨,用硼酸溶液吸收,以分光光度法或滴定法測定氨氮含量,即為水樣中的凱氏氮含量。(五)總氮水中的總氮含量是衡量水質的重要指標之一。其測定方法通常采用過硫酸鉀氧化,使有機氮和無機氮化合物轉變為硝酸鹽,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或離子色譜法、氣相分子吸收光譜法測定。七、硫化物地下水(特別是溫泉水)及生活污水常含有硫化物,其中一部分是在厭氧條件下,由于微生物的作用,使硫酸鹽還原或含硫有機物分解而產生的。焦化、造氣、選礦、造紙、印染、制革等工業廢水中亦含有硫化物。測定水中硫化物的主要方法對氨基二甲基苯胺分光光度法碘量法

間接火焰原子吸收法氣相分子吸收光譜法八、磷(總磷、溶解性磷酸鹽和溶解性總磷)在天然水和廢(污)水中,磷主要以各種磷酸鹽和有機磷(如磷脂等)形式存在,也存在于腐植質粒子和水生生物中。磷是生物生長必需元素之一,但水體中磷含量過高,會導致富營養化,使水質惡化。第八節有機污染物的測定一、綜合指標和類別指標

化學需氧量(COD)

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BOD)總有機碳(TOC)揮發酚硝基苯類石油類(一)化學需氧量(COD)化學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條件下,氧化1升水樣中還原性物質所消耗的氧化劑的量,以氧的mg/L表示。2.庫侖滴定法3.快速密閉消解(滴定法或光度法)4.氯氣校正法1.重鉻酸鉀法2.庫侖滴定法恒電流庫侖滴定法是一種建立在電解基礎上的分析方法。原理為:在試液中加入適當物質,以一定強度的恒定電流進行電解,使之在工作電極(陽極或陰極)上電解產生一種試劑(滴定劑),該試劑與被測物質進行定量反應,反應終點可通過電化學等方法指示。依據電解消耗的電量和法拉第電解定律可計算被測物質的含量。——簡便、快捷、試劑用量少,不需標定滴定溶液,尤其適合工業廢水的分析。(二)高錳酸鹽指數以高錳酸鉀溶液為氧化劑測得的化學需氧量,稱高錳酸鹽指數,以氧的mg/L表示。該指數常被作為地表水受有機物和還原性無機物污染程度的綜合指標。化學需氧量(CODCr)和高錳酸鹽指數是采用不同的氧化劑在各自的氧化條件下測定的,難以找出明顯的相關關系。一般來說,重鉻酸鉀法的氧化率可達90%,而高錳酸鉀法的氧化率為50%左右,兩者均未完全氧化,因而都只是一個相對參考數據。(三)生化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條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機物的生物化學氧化過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BOD是反映水體被有機物污染程度的綜合指標,也是研究廢水的可生化降解性和生化處理效果,以及生化處理廢水工藝設計和動力學研究中的重要參數。生化需氧的過程很長,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第一階段,首先把不含氮有機物轉化為CO2和H2O,把含氮有機物轉化為氨,這個過程稱為氨化或無機化。參與分解的是異養型微生物;第二階段,氨依次被轉化為亞硝酸鹽和硝酸鹽,這個過程稱為硝化,參與轉化的是化能自養型微生物(硝化菌)。氨化結果表明,有機物已經基本上無機化了。BOD值不包括硝化階段的耗氧量。同一種廢水,BOD5與BOD20有一個穩定的比值,如生活污水:BOD5

:BOD20≈0.7。一般來說,COD>BOD20>

BOD5>高錳酸鹽指數BOD5和COD的比值是恒量廢水可生化性的重要指標,比值越大,可生化性越好。一般認為,該值大于0.3即宜進行生化處理。生化需氧量(BOD)測定方法

1.五天培養法(標準稀釋法)

2.微生物電極法

3.其他方法1.

五天培養法五天培養法注意事項:⑴BOD5值小于4mg/L的天然水水樣不需要稀釋;⑵BOD5值較大的稀釋倍數用下面方法確定:經過5天培養后所消耗的DO大于2mg/L,且剩余DO在1mg/L以上由高錳酸鹽指數估算稀釋倍數乘以的系數見表2.2

⑶對水樣污染程度不了解的情況下,一般要取三個稀釋倍數,然后根據對三者最終分析結果作比較之后,取其中一個適宜的稀釋倍數進行

BOD5測定值得計算。表2.2由高錳酸鹽指數估算稀釋倍數乘以的系數高錳酸鹽指數(mg/L)系數<55~1010~20>20—0.2、0.30.4、0.60.5、0.7、1.0由微生物固化膜和薄膜氧電極相結合而成。在裝有微生物電極的測量池中,以一定的流量加入磷酸鹽緩沖液和空氣,DO通過固定的微生物層擴散到氧電極上,顯示出一定的本底電流值。此時,在測量池中定量加入待測水樣。有機物擴散到固定的微生物層上時,使微生物加快呼吸,O2被微生物大量消耗,使氧電極電流迅速減小,3~5min內達到穩定值。此減小值與水樣BOD值成正比,由此可得BOD測定值。該法測定一個樣品需時15min,且測定結果與五天培養法測得的數值十分接近。但是儀器非常昂貴,一般為進口。2.

微生物電極法(四)總有機碳(TOC)有機碳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體中有機物質總量的綜合指標。由于TOC的測定采用燃燒法,因此能將有機物全部氧化,它比BOD5或COD更能反映有機物的總量。目前廣泛應用的測定TOC的方法是燃燒氧化-非色散紅外吸收法。(五)揮發酚根據酚類物質能否與水蒸氣一起蒸出,分為揮發酚與不揮發酚。通常認為沸點在230℃以下的為揮發酚(屬一元酚),而沸點在230℃以上的為不揮發酚。酚的主要分析方法

4-氨基安替吡林分光光度法——普遍采用溴化滴定法——適用于高濃度含酚廢水(六)硝基苯類常見的硝基苯類化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