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寧夏銀川市北塔中學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物理試卷及解析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30分。1.下列物理量的估測不符合實際的一項是(
)A.人脈搏跳動一次約為0.7s B.人感覺最舒適的環境溫度是37°C
C.人正常行走一步步幅約為60cm D.一枚雞蛋的質量約為2.如圖所示,以下關于基本測量儀器的原理和操作,正確的是(
)
A.圖甲,使用實驗室溫度計可以離開液面后讀數
B.圖乙,測量鉛筆長度時,多次測量的目的是尋找普遍規律
C.圖丙,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D.圖丁,測量液體質量時,可調節平衡螺母使天平恢復平衡3.如圖所示是博物館珍藏的古代青銅“魚洗”,注入半盆水后,用雙手搓把手,會發出嗡嗡聲,盆內水花四濺。傳說,眾多“魚洗”聲能匯集成千軍萬馬之勢,嚇退數十里外的敵軍。這反映了我國古代高超的科學制器技術。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水花四濺”說明發聲的“魚洗”正在振動
B.“魚洗”發出的聲音只能靠盆中水傳入人耳
C.眾多“魚洗”聲匯集改變了聲音的傳播速度
D.停止搓把手后,短時間“魚洗”仍能發出嗡嗡聲,說明“魚洗”發聲不需要振動4.周末,小顧一家到鳳凰橋邊游玩。媽媽拍照時,小顧正在欣賞美景:鳳凰橋的倒影、水中的魚“影”……,太陽照射下,湖面留下了鳳凰橋的影子。關于“影”的形成原理,下列不正確的是(
)A.媽媽的攝“影”-光的折射
B.鳳凰橋的倒“影”-光的反射
C.水中的魚“影”-光的反射
D.鳳凰橋的“影”子-光的直線傳播5.以下四幅圖中關于運動和靜止說法正確的是(
)A.正在起飛的艦載機和航母,它們是相對靜止的
B.卡車和聯合收割機收割莊稼時,它們是相對運動的
C.兩位速度不同的同學賽跑時,他們是相對靜止的
D.人站在電梯從一樓上二樓時,人相對電梯是靜止的6.如圖所示,“潑水成冰”是嚴寒天氣下,北方部分地區特有的一種現象,當熱水被灑向空中,其周圍的水蒸氣直接由氣態變為固態,在空中形成根根分明的“線條”。下列自然現象形成過程與之相同的是(
)A.山間的大霧 B.湖面上的寒冰 C.草地上的白霜 D.樹葉上的露7.在寧夏體育中考排球項目測試中,使用到專用電子計數支架。其原理是:向上墊球時,最上方的四根限高桿,其中兩根桿發射紅外線光束,當排球越過桿高時,另兩根對應的感應光柵桿接收到的紅外線與發出的紅外線能量不一致,則計數加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同學們用肉眼可以看到桿發出的紅外線
B.該裝置的工作原理與遙控器類似
C.紅外線在真空中不能傳播
D.紅外線在15°C8.根據表中幾種物質的熔點和沸點(在標準大氣壓下),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物質名稱固態水銀固態酒精銅鋁碘熔點/-38.8-1171083660113.5沸點/3577825952327184A.用來熔化銅的容器可以用鋁制成
B.可以使用酒精溫度計測量沸水的溫度
C.碘升華實驗用水浴法加熱更為科學,這是因為水的沸點低于碘的熔點
D.南極內陸的冬季氣溫一般為-70°9.如圖所示,平面鏡和長為10cm的細鉛筆均豎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鉛筆與平面鏡之間的距離為15cm,則下列說法正確得是(
)A.向上移動平面鏡,鉛筆的像也向上移動
B.鉛筆遠離平面鏡,鉛筆的像會變小
C.鉛筆和平面鏡均繞底部轉至虛線位置時,鉛筆與它的像平行
D.用一塊木板緊貼平面鏡右側,鉛筆不能在平面鏡中成像10.隨著時代發展;汽車后視鏡發展成為了電子后視鏡,可以通過攝像頭成像,將車后方路況呈現在車內的顯示屏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顯示屏中后方車輛越來越小,則該車車速大于后方車輛車速
B.后方路況在攝像頭感光元件上成正立、放大的實像
C.攝像頭對光的作用和途中框中透鏡對光的作用一致
D.普通后視鏡與電子后視鏡成像原理相同
11.下列說法中的物體,質量和密度都不變的是(
)A.密封容器內的冰熔化成水 B.宇航員王亞平將冰墩墩從地面帶入空間站
C.一支粉筆被老師用去了一半 D.不斷吹大的氣球12.如圖所示是錫的熔化和凝固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錫的熔點和凝固點都是230°C B.錫在EF段放熱,是固液共存狀態
C.錫熔化過程用了7min,不斷吸熱13.在“制作隔音房間模型”跨學科實踐活動中,為了比較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小明將機械鬧鐘放入鞋盒內,分別蓋上不同的隔音材料。接著他逐步遠離聲源,當小明聽不見聲音時測量并記錄此處到鞋盒的距離(如表),結合表中數據,小明總結的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材料棉布泡沫塑料錫箔紙距離/m1.51.02.0A.應選擇不同厚度的隔音材料
B.當他逐步遠離聲源時,他聽到聲音的響度逐漸變小
C.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錫箔紙
D.“隔音房間”屬于在人耳朵處減弱噪聲14.我們可以利用光路圖解釋各種光現象或應用光現象的原理,下列解釋光現象的對應光路圖正確的是(
)A.枯井中的青蛙觀察的范圍B.岸邊的人看水中的魚
C.自行車尾燈的工作原理D.雨后的夜晚,燈光照到地面上15.向兩個相同的容積為100mL的容器中分別裝入甲、乙兩種液體。液體與容器的總質量m與液體的體積V之間關系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
)A.甲液體的密度為0.5g/cm3
B.甲液體的密度與它的質量成正比
C.該容器最多能裝25g甲液體
D.該容器裝滿乙液體后的總質量為二、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14分。16.如圖所示是甲、乙兩輛小車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的“路程與時間關系”(s-t)圖像,由圖像可知______;
A.5~20s內,乙車始終做勻速直線運動;
B.在0~5s時間內。甲車速度比乙車的大;
C.0~10s內,甲、乙兩車平均速度相同;
D.第20秒時,乙車通過的路程比甲車大;
選擇理由:______。
17.小明在老師指導下,利用自制水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如圖甲所示,利用記錄的實驗數據,繪制了如圖乙所示的像距v和物距u的關系圖(實驗過程中水透鏡厚度不變)。下列說法正確______。
A.該水透鏡的焦距是16cm;
B.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縮小的像,蠟燭應放在距透鏡10cm至20cm之間;
C.在光屏上找到蠟燭清晰的像后,向水透鏡內注水,應將光屏適當遠離透鏡,才能再次找到清晰的像;
D.在光屏上找到蠟燭清晰的像后,在水透鏡和物體之間放一凹透鏡,光屏應遠離水透鏡才能再次找到清晰的像。
選擇理由:______。18.地震時產生的______(選填“超聲波”、“次聲波”或“電磁波”)對建筑物、人的平衡器官功能的破壞性很大,使人產生惡心、暈眩、旋轉感等癥狀,嚴重的會造成內臟出血破裂,危及生命。由于它的破壞性大,并且它的頻率低于______Hz,人耳卻無法直接聽到,所以要盡量遠離地震源。19.如圖所示,這是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起飛時的場景。艦載機起飛時,發出的巨大轟鳴聲是由發動機______產生的;艦載機起飛引導員戴的防噪聲耳罩是在______減弱噪聲。
20.如圖,在水盆中斜插一塊平面鏡,讓太陽光斜射到平面鏡上,適當調整平面鏡的位置、角度,可以在墻壁上看到彩色的光帶,這是光的______現象,光帶中的紅、______、藍稱為光的三原色。三、作圖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7分。21.12月21日冬至節氣正午時分,由于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太陽高度角(太陽光線與地面的夾角)最小,故宮乾清宮內“正大光明”匾額會被地磚反射的陽光全部點亮,使其發出奪目的金光。
(1)圖中點A表示太陽,點B表示“正大光明”匾額,請作出太陽光經過地磚反射到畫額的光路圖。
(2)查閱資料可知,北京當日太陽高度角約為27度,請在圖中標出反射角的度數。22.汽車平視顯示系統HUD(如圖甲所示)利用了平面鏡成像原理,它將顯示器上的重要行牛數據通過前擋風玻璃成像在正前方,駕駛員不必低頭就可以看到車輛顯示器上的信息,從而避免分散對前方道路的注意力。請你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在圖乙中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A'B'。
23.如圖所示,光線AB是由某光線過凸透鏡后的折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且兩個透鏡的焦距相同,凸透鏡的右焦點與凹透鏡的左焦點重合,請補全凸透鏡左邊的入射光線和凹透鏡右邊的折射光線。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37分。24.如圖甲所示是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裝置。
(1)組裝實驗裝置時,應當先調整圖甲中______(選填“A”或“B”)的高度;
(2)實驗前,向燒杯中倒入熱水而不是冷水,這樣做是為了______;
(3)某小組用相同的裝置先后做了兩次實驗,繪制出如圖乙所示的a、b兩條圖線。由圖可知:實驗中水的沸點為______°C,該地海拔較______(選填“高”或“低”);若兩次實驗所用水的質量分別為:m1、m2,則m1______m2(選填“>”“=”或“<”)。
(4)25.小芳同學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水平臺上,再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將A放在如圖所示的位置,并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進行觀察,在此實驗中:
(1)小芳選擇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的目的______。
(2)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______,這里用到的物理實驗方法是______。
(3)小芳移動蠟燭B,發現蠟燭B可以和A的像完全重合,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也相等,小芳直接得出:平面鏡成像中,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的結論,她的做法______(選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4)小燕選用了一組完全相同但不能發光得模擬蠟燭做實驗,優點是______(寫出一條即可),但發現玻璃板上模擬蠟燭的像并不明顯,此時應該______(寫出一條改進方法)。
(5)小勞在玻璃板中看到了同桌的眼睛,此時同桌也能看到她的眼睛,這是因為______。26.小黨同學在做“探究凸造鏡成像規律”實驗時,所用的器材有:帶刻度尺的光具座、凸透鏡、光屏、蠟燭和火柴等。
(1)將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圖甲所示,測出該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_cm;
(2)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______環境進行(選填“較亮”或、“較暗”)。實驗前,小黨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
(3)小黨實驗中,將蠟燭、凸透鏡、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圖乙所示的位置,此時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此像是______(選填“正立”或“倒立”)、______(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與______(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的成像原理相同。
(4)在如圖乙所示實驗情形下,如果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把凸透鏡移到光具座上______cm的刻度線處,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燭焰清晰的像,若將透鏡移動至42.5cm刻度線,光屏上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呈現倒立、等大的實像。
(5)小黨同學發現用蠟燭無法直接看出像與物的左右對稱關系,他可以______便能比較左右對稱關系;
(6)保持蠟燭位置不變,移動凸透鏡至如圖丙所示位置,人眼在圖丙中______(選填“A”或“B”)處觀察,能看到燭焰的像;
(7)小麗將圖乙中的透鏡換成焦距更長的凸透鏡,光屏上燭焰的像變模糊。將光屏向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適當距離,光屏上重新出現燭焰清晰的像;若不移動光屏,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置一個度數適當的______(選填“近視”或“遠視”)眼鏡的鏡片,光屏上也會重新出現燭焰清晰的像。27.寧夏的胡麻油油香四溢,品質優良。小水同學想知道胡麻油的密度,于是與小范同學一起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實驗。
(1)將天平放在______上,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發現指針指向分度盤的左側,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調,直到天平平衡;
(2)調節天平平衡后,他們進行了以下實驗:
①用天平測出燒杯的質量為52g;
②在燒杯中倒入適量胡麻油,置于托盤天平左盤,天平橫梁平衡后如圖甲所示,則燒杯和胡麻油的總質量m=______g;
③將燒杯中的胡麻油倒入量筒中,胡麻油的體積如圖乙所示;
④則胡麻油的密度ρ=______kg/m3;
(3)小范認為:小水操作步驟不合理,測得的胡麻油密度偏______,應將上述操作順序調整為:______(用操作步驟中的序號表示)。;
(4)實驗結束后,小水突然發現天平左邊托盤底部粘有一段膠帶,那么所測密度與實際密度相比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5)小水認為不用量筒也能測量出胡麻油的密度,他進行了如下實驗操作:
①取一干凈的玻璃空杯,用天平測出空杯質量為m0;
②在杯中裝滿水,用天平測出杯和水的總質量為m1;
③______;
④則食用油的密度表達式ρ油=______(用上述字母表達,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五、簡答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3分。28.如圖所示,75%酒精濕巾可以有效殺菌,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釋:
(1)當我們用其擦手殺菌時,為什么手會感到涼爽?
(2)酒精濕巾說明書中要求抽取濕巾后要及時合上貼紙,并置于陰涼處,避免陽光直射的原因。
六、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9分。29.如圖甲所示是某高速路段路上的一個區間測速的相關標識,區間測速通過計算車輛通過該路段的平均車速,來判定車輛是否超速,假設某車輛以圖乙儀表盤中的速度進入該區間測速路段,行駛了一段距離后,又以100km/h的速度行駛了0.2h,然后再以圖乙儀表盤中的速度繼續行駛直至離開該區間測速路段。
(1)求汽車以100km/h的速度行駛的路程;
(2)通過計算判斷在該區間測速路段,該車輛的平均速度有沒有超出限定速度。30.暑假期間。小明一家開車到閱海公園游玩,車上還帶有折疊自行車,方便下車騎行,如圖所示。小明對這輛折疊自行車進行了研究,查得這輛折疊自行車的部分參數如表所示。已知ρ鋁=2.7×103kg/產品型號×××折疊后尺寸/cm81×31×56車架材質鋁車架質量/kg10.8整車質量/kg12.8(1)車架所用鋁材的體積是多少?
(2)如果車架用鐵制作,整車的質量變為多少?
答案和解析1.【答案】B
【解析】解:A.人脈搏跳動一次約為0.7s,故A符合實際;
B.人感覺最舒適的環境溫度是25°C,故B不符合實際;
C.人正常行走一步步幅約為60cm,故C符合實際;
D.一枚雞蛋的質量約為50g,故D符合實際。
故選:B。2.【答案】C
【解析】解:A.圖甲,使用實驗室溫度計不可以離開液面后讀數,故A錯誤;
B.圖乙,測量鉛筆長度時,多次測量的目的是減小誤差,故B錯誤;
C.圖丙,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故C正確;
D.圖丁,測量液體質量時,即在測量過程中不可調節平衡螺母使天平恢復平衡,故D錯誤;
故選:C。
在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確保溫度計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測液體中,?這樣做可以確保溫度計的讀數準確反映液體的實際溫度。
在測量性實驗中,多次測量的是同一對象(物理量)的值,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因一次測量的數據誤差較大,為了達到測量的準確程度,就要采取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
量筒水平放置,視線與筒內液體最低凹液面處保持水平,再讀出所取液體的體積。
測量質量時,在測量過程中不可調節平衡螺母使天平恢復平衡。
本題主要考查了溫度計、刻度尺、量筒、天平的使用方法。3.【答案】A
【解析】解:A.發聲的“魚洗”正在振動,帶動水振動使水“水花四濺”,故A正確,符合題意;
B.“魚洗”發出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故B錯誤,不符合題意;
C.聲音的傳播速度只與介質種類和溫度有關,與其他因素無關,故C錯誤,不符合題意;
D.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停止搓把手后,短時間“魚洗”仍能發出嗡嗡聲,說明“魚洗”仍在振動,故D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選:A。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本題考查的是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知道真空不能傳聲。4.【答案】C
【解析】解:A、媽媽的攝“影”,屬于凸透鏡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正確;
B、鳳凰橋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確;
C、水中的魚“影”,水中魚上反射的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發生折射,折射光線遠離法線,當人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時,看到的是魚的虛像,即魚“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錯誤;
D、鳳凰橋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D正確。
故選:C。
(1)“攝影”,即利用照相機照相,是利用凸透鏡成像,屬于光的折射。
(2)“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
(3)水中魚上反射的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發生折射,折射光線遠離法線,當人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時,看到的是魚的虛像;
(4)影子的形成、日月食以及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
本題主要考查了光現象中的幾種“影”,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區分。熟練掌握其原理;對于生活中的現象要善于分析和總結,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5.【答案】D
【解析】解:A、正在起飛的艦載機和航母,它們之間的位置發生了改變,是相對運動的,故A錯誤;
B、卡車和聯合收割機收割莊稼時,它們的速度大小和方向相同,是相對靜止的,故B錯誤;
C、兩位速度不同的同學賽跑時,他們之間的位置發生了改變,是相對運動的,故C錯誤;
D、人站在電梯從一樓上二樓時,人相對電梯的位置沒有發生改變,是靜止的,故D正確。
故選:D。
在研究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時,要看物體的位置相對于參照物是否發生改變,若改變,則是運動的,若不改變,則是靜止的。
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主要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參照物不同,物體的運動情況可能不同,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6.【答案】C
【解析】解:水蒸氣直接由氣態變成固態,屬于凝華。
A、山間的大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不符合題意;
B、湖面上的寒冰,是水凝固而形成的,故B不符合題意;
C、草地上的白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小冰晶,故C符合題意;
D、樹葉上露,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熱現象屬于哪種物態變化,關鍵要看清物態變化前后,物質各處于什么狀態,對六種物態變化的吸熱和放熱情況也要有清晰的認識。7.【答案】B
【解析】解:A.同學們用肉眼不可以看到桿發出的紅外線,故A錯誤;
B.該裝置的工作原理與遙控器類似,故B正確;
C.紅外線在真空中能傳播,故C錯誤;
D.紅外線在15°C的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108m/s,故D錯誤;
故選:8.【答案】C
【解析】解:A、由表中數據可知,銅的熔點為1083°C,而鋁的熔點為660°C。由于銅的熔點高于鋁,因此不能用鋁容器來熔化銅,故A錯誤;
B、由表中數據可知,酒精的沸點為78°C,而沸水的溫度為100°C(在標準大氣壓下)。由于酒精的沸點低于沸水的溫度,導致無法測量,故B錯誤;
C、由表中數據可知,碘的熔點為113.5°C,而水的沸點為100°C。在進行碘升華實驗時,如果使用水浴法加熱,由于水的沸點低于碘的熔點,碘不會熔化而直接升華,故C正確;
D、南極內陸的冬季氣溫一般為-709.【答案】C
【解析】解:A、平面鏡成像中,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鉛筆不動,向上移動平面鏡,由于對稱面不變,鉛筆的像的位置不變,故A錯誤;
B、像的大小只與物體的大小有關,鉛筆遠離平面鏡,鉛筆的像不變,故B錯誤;
C、鉛筆和平面鏡均繞底部轉至虛線位置時,由于像與物體關于鏡面是對稱的,鉛筆與平面鏡平行,則像與平面鏡也是平行的,所以鉛筆與它的像平行,故C正確;
D、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用一塊木板放置在平面鏡后,鉛筆能在平面鏡中成像,故D錯誤。
故選:C。
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大小相同,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鏡成像特點在生活中的應用。此類題目在近幾年的中考中屬于熱點題目,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牢記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0.【答案】A
【解析】解:AB、攝像頭的鏡頭是一個凸透鏡,攝像頭的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相同,側后方車輛應在攝像頭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若顯示屏上車的像在變小,這說明像距變小,物距變大,即兩車之間距離在變大,由此可知該車車速大于后方車輛車速,故A正確、B錯誤;
C、電子后視鏡的攝像頭是一個凸透鏡,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而圖示對光線有發散作用,為凹透鏡對光的作用,故C錯誤;
D、普通后視鏡是凸面鏡,其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而電子后視鏡利用的是凸透鏡成像,其原理是光的折射,兩者的原理不相同,故D錯誤。
故選:A。
(1)攝像機的鏡頭時一個凸透鏡,當物體在透鏡的2倍焦距之外時,物體經透鏡能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變小,像距變大,像變大;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變小,像距變大,像變小;
(2)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3)普通后視鏡是凸面鏡,其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本題考查了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要求學生會用學過的知識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相關現象,平時多注意觀察,將知識活學活用。11.【答案】B
【解析】解:A、密閉容器內的冰熔化成水,所含物質的多少不變,即質量不變,但是物質狀態發生變化了,密度變大,故A不符合題意;
B、被宇航員從地面帶入太空的冰墩墩,所含物質的多少和物質都不變,所以質量和密度都不變,故B符合題意;
C、一支粉筆被老師用去一半,物體所含物質減少,質量變小,但物質種類沒變,所以密度不變,故C不符合題意;
D、氣球被吹大時內部的氣體逐漸變多,質量變大,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①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和溫度變化;
②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與物質種類和狀態、溫度有關。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質量和密度性質的理解和掌握,通過練習使學生明確質量和密度都不隨物體的位置的改變而改變。從而加深對質量定義和密度定義的理解,是中考的熱點。12.【答案】B
【解析】解:A、由圖可知錫在BC段為熔化過程,在EF段為凝固過程,在熔化和凝固過程中溫度保持232°C不變,即錫的熔點和凝固點都是232°C,故A錯誤;
B、錫在EF段為凝固過程,處于固液共存態,凝固過程需要放熱,故B正確;
C、錫在BC段為熔化過程,熔化過程用時t=7in-3min=4min,熔化過程需要吸熱,故C錯誤;
D、由于錫有固定的熔點,因此錫為晶體,故D錯誤。
故選:B。
(1)錫在熔化和凝固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這個不變的溫度為錫的熔點和凝固點;
(2)晶體在熔化和凝固過程中處于固液共存態,在熔化前和凝固后為固態,在熔化后和凝固前是液態;
13.【答案】B
【解析】解:A.根據控制變量法,比較棉布、錫箔紙、泡沫塑料這三種材料的隔聲性能,要控制不同隔聲材料厚度的相同,故A錯誤;
B.聽到聲音的響度與聽者與聲源的距離有關,當他逐步遠離聲源時,他聽到聲音的響度逐漸變小,故B正確;
C.分析表中數據可知:使用泡沫塑料時聽不見聲音的距離最小,故待測材料中隔聲性能最好的是泡沫塑料,故C錯誤;
D.“隔音房間”這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D錯誤。
故選:B。
(1)根據控制變量法,要控制不同隔聲材料厚度的相同;
(2)聽到聲音的響度與聽者與聲源的距離有關;
(3)分析表中數據回答;
(4)防治噪聲的途徑,從三方面考慮:①在聲源處;②在傳播過程中;③在人耳處。
本題考查防治噪聲的途徑、響度大小的影響因素,以及分析數據的能力,解答過程中應注意控制變量法的運用。14.【答案】D
【解析】解:A.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枯井中的青蛙所觀的范圍較小,是因為只有沿井沿及此范圍以內的光線才能直線傳播到青蛙的眼中,光線不是由青蛙眼中射出,故A錯誤;B.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偏折,所以逆著折射光線看時,小魚的像比實際位置淺,故B錯誤;C.自行車尾燈是多個角反射器組成的,不是凸面鏡,故C錯誤;
D.光射到表面凸凹不平的路面上發生漫反射,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故D正確。
故選:D。
(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2)光從水中斜射進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偏折;(3)自行車的尾燈是由相互垂直的平面鏡組合而成的,利用光的反射將射來的光按照原來的方向再次反射回去;(4)路面比較粗糙發生漫反射,漫反射能使平行入射的光線射向各個方向。
本題考查的是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應用,屬于中檔題。15.【答案】C
【解析】解:A、由圖像可知,當液體體積為0cm3時,液體與燒杯的總質量是20g,則燒杯質量m杯=20g,
由圖像可知,當甲液體的體積V=80cm3時,甲液體與燒杯總質量為40g,則甲液體的質量m甲=40g-20g=20g,
則甲液體的密度:ρ甲=m甲V=20g80cm3=0.25g/cm3,故A錯誤;
B、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與物質的質量、體積無關,故B錯誤;
C、已知容器的最大容積是100mL,即可裝甲、乙液體的最大體積為:V'=100cm3,
該容器最多能裝甲液體的質量為:m甲'=ρ甲V'=0.25g/cm3×100cm3=25g,故C正確;
D、由圖像可知,當乙液體的體積V=80cm3時,乙液體與燒杯總質量為100g,
則乙液體的質量m乙=100g-20g=80g,
16.【答案】C
根據路程和時間相同,可知速度相同。
【解析】解:A.5~20s內,乙車處于靜止狀態,故A錯誤;
B、由圖像看出,兩車在0~5s內的圖像都是一條過原點的斜線,表示兩車做的都是勻速直線運動,且在相同時間內甲車通過的路程小于乙車通過的路程,由v=st可知,甲車速度比乙車的小,故B錯誤;
C.由圖像看出兩車在10s末相遇,所以第10秒時,甲、乙兩車行駛的路程相同,由v=st可知甲、乙兩車平均速度相同,故C正確;
D.由圖像可知,甲車在20s末的路程為40m,乙車在20s末的路程為20m,所以在20s末乙車通過的路程小于甲車通過的路程,故D錯誤。
故答案為:C;根據路程和時間相同,可知速度相同。
(1)由圖知,在5~20s,乙處于靜止狀態,甲還在運動;
(2)在s-t圖象中,一條過原點的斜線表示物體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根據圖象讀出甲、乙兩車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即可比較出兩車的運動速度;
(3)根據v=st判斷速度大小;
(4)根據圖象讀出2017.【答案】D
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會將光線推遲會聚成像
【解析】解:A、由圖乙可知,u=v=16cm,根據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即2f=16cm,因此該凸透鏡的焦距f=8cm,故A錯誤;
B、根據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可知,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縮小的像,蠟燭應放在距透鏡大于16cm處,故B錯誤;
C、在光屏上找到蠟燭清晰的像后,向水透鏡內注水,水透鏡凸度變大,對光的會聚能力變強,會將光線提前會聚成像,應將光屏適當靠近透鏡,才能再次找到清晰的像,故C錯誤;
D、在光屏上找到蠟燭清晰的像后,在水透鏡和物體之間放一凹透鏡,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會將光線推遲會聚成像,因此光屏應遠離水透鏡才能再次找到清晰的像,故D正確。
故選:D。
故答案為:D;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會將光線推遲會聚成像。
(1)根據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據此確定凸透鏡的焦距;
(2)根據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3)凸透鏡凸度變大,對光的會聚能力變強;
(4)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會將光線推遲會聚成像。
此題考查了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探究及應用,關鍵是熟記成像規律的內容,并做到靈活運用。18.【答案】次聲波
20
【解析】解:地震可以產生能量很大的次聲,這種聲音對人體危害極大,而且由于人無法直接聽到,所以一旦受到傷害,后果就很嚴重。
故答案為:次聲波,20。
人耳的聽覺范圍是有限的,只能聽到20Hz到20000Hz的聲音。
次聲是指低于20Hz的聲音,人耳聽不到次聲。
結合題目中的具體實例,進行判斷。
本題考查學生對次聲定義的了解情況,同時要知道次聲的特點和人耳的聽覺范圍。19.【答案】振動
人耳處
【解析】解:(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艦載機起飛時,發出的巨大轟鳴聲是由發動機振動產生的。
(2)艦載機起飛引導員戴的防噪聲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故答案為:振動;人耳處。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減弱噪聲有三種途徑: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本題考查了聲音的產生和減弱噪聲的途徑,屬于基礎題。20.【答案】色散
綠
【解析】解: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分解成的色光都向三棱鏡的底部方向偏折,彩色光帶的顏色從上到下依次是紅、橙、黃、綠、藍、靛、紫,這種現象表明太陽光是由多種色光混合而成的,這個現象是光的色散現象;
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故答案為:色散;綠。
(1)光的色散現象表明,太陽光是由多種色光混合而成的,不同色光的偏折能力不同,所以會形成彩色的光帶;
(2)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本題考查了對光的色散現象的認識以及光的三原色,屬基礎題,難度不大。21.【答案】解:(1)作A點關于地磚的對稱點A',連接SA'與地磚交于一點O,即為入射點,連接OA即為反射光線;
(2)已知北京當日太陽高度角約為27度,即太陽光與地面的夾角為27°,則太陽光的入射角為90°-27°=【解析】(1)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知,小明家會在平面鏡中成像,且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故可由于對稱的性質,作出小明家的像A'后,連接SA'的射線,與鏡面交于一點,即為入射點,然后完成光路;
(2)已知北京當日太陽高度角約為27度,即太陽光與地面的夾角為27°,據此求得入射角,再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得到反射角。
22.【答案】解:在平面鏡成像中,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分別過A、B兩點作鏡面的垂線,且像與物體的距離相等,據此確定像點A'、B',連接A'B'得到對應的像,作圖如下:
【解析】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連線與鏡面垂直、左右互換,即像物關于平面鏡對稱,利用這一對稱性作出AB的像。
本題考查了平面鏡成像作圖,屬于基礎題目。23.【答案】解:由題知,兩個透鏡的焦距相同,凸透鏡的右焦點與凹透鏡的左焦點重合。過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反向延長線通過焦點;如圖所示:
【解析】在作凸透鏡或凹透鏡的光路圖時,先確定所給光線的特點再根據透鏡的光學特點(三條特殊光線)來作圖。
本題考查了凸透鏡、凹透鏡的特殊光線,注意利用好條件:兩個透鏡的焦距相同,凸透鏡的右焦點與凹透鏡的左焦點重合。24.【答案】B
縮短加熱時間
98
高
<
吸熱,溫度保持不變
此時水面上方的溫度比爐灶上方溫度低,容易液化
【解析】解:(1)為確保用酒精燈外焰加熱,組裝實驗裝置時,應當先調整圖甲中B的高度;即自下而上組裝;
(2)實驗前,向燒杯中倒入熱水而不是冷水,這樣做是為了縮短加熱時間;
(3)某小組用相同的裝置先后做了兩次實驗,繪制出如圖乙所示的a、b兩條圖線。由圖可知:實驗中水的沸點為98°C,該地海拔較高(因為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咸小,而沸點隨氣壓的降低而降低);若兩次實驗所用水的質量分別為:m1、m2,則m1<m2,因為質量大的需要的加熱時間長。
(4)由實驗可知,水在沸騰時的特點是:吸熱,溫度保持不變。
(5)小馬回家用鍋幫媽媽燒水時發現,燒開的水從爐灶上拿開后,水面上方的“白氣”更多,是因為此時水面上方的溫度比爐灶上方溫度低,容易液化。
故答案為:(1)B;(2)縮短加熱時間;(3)98;高;<;(4)吸熱,溫度保持不變;(5)此時水面上方的溫度比爐灶上方溫度低,容易液化。
(1)為確保用酒精燈外焰加熱,故裝置要自下而上組裝;
(2)實驗中為了縮短加熱時間,可用的方法:①提高初溫,用溫水加熱;②燒杯上加蓋,減少能量損失;③減少加熱水的質量;
(3)體的沸點受水面上方大氣壓強的影響,壓強越大,沸點越高;壓強越小,沸點越低;25.【答案】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像和物體的大小關系
等效代替法
不合理
一次實驗不具備代表性,應采取同樣的實驗方案多做幾次,避免實驗現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證結論的正確
避免蠟燭A因燃燒變短,不利于實驗完成
用燈光照亮蠟燭A
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解析】解:(1)因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還可以透過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的B蠟燭,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選用兩支外形相同的蠟燭A和B,目的是比較像和物體的大小關系,這里運用了等效代替法。
(3)小芳的做法不合理,因為一次實驗不具備代表性,應采取同樣的實驗方案多做幾次,避免實驗現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證結論的正確。
(4)蠟燭A隨著實驗的進行,會燃燒變短,與蠟燭B不再外形完全相同,不利于實驗的完成,選用一組完全相同但不能發光得模擬蠟燭做實驗,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用燈光照亮蠟燭A,蠟燭A反射出的光線增多,成像更清晰。
(5)因為發生光的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小勞在玻璃板中看到了同桌的眼睛,此時同桌也能看到她的眼睛。
故答案為:(1)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像和物體的大小關系;等效代替法;
(3)不合理;一次實驗不具備代表性,應采取同樣的實驗方案多做幾次,避免實驗現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證結論的正確;
(4)避免蠟燭A因燃燒變短,不利于實驗完成;用燈光照亮蠟燭A;
(5)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可以觀察到玻璃板的另一側,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選用兩支外形相同的蠟燭A和B,用等效替代法確定像的位置和比較像和物體的大小關系;
(3)一次實驗不具備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應采取同樣的實驗方案多做幾次,才能保證結論的正確;
(4)隨著實驗的進行,蠟燭A因燃燒會變短;平面鏡成像時,成像物體越亮,環境越暗,物體成像越清晰;
(5)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本題主要考查了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這是光學中的一個重點,也是近幾年來中考經常出現的題型,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并學會靈活運用。26.【答案】10.0
較暗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倒立
縮小
照相機
35
不能
沿垂直于光具座方向吹動燭焰
B
右
遠視
【解析】解:(1)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在主光軸上一點,這點是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是凸透鏡的焦距,所以凸透鏡的焦距是:f=30.0cm-20.0cm=10.0cm;
(2)點燃的蠟燭和明亮環境對比度較小,成像不太清晰;燭焰在較暗環境中對比度大,成像更清晰;
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3)小聰實驗中,將蠟燭、凸透鏡、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圖乙所示的位置,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此時物距u=50cm-20cm=30cm>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
(4)在如圖乙所示實驗情形下,如果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把凸透鏡移到光具座上35cm的刻度線處,此時物距等于原來的像距,像距等于原來的物距,根據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燭焰清晰的像;
若將透鏡移動至42.5cm刻度線,此時u=v=42.5cm-20cm=22.5cm≠2f,光屏上不能呈現倒立、等大的實像;
(5)沿垂直于光具座方向吹動燭焰,觀察光屏上像的晃動方向是否與燭焰的晃動方向相反;
(6)保持蠟燭位置不變,移動凸透鏡至如圖丙所示位置,此時物距u=25cm-20cm=5cm<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像與物同側,因此人眼在圖丙中B處觀察,能看到燭焰的像;
(7)小麗將圖乙中的透鏡換成焦距更長的凸透鏡,凸透鏡焦距變大,對光的會聚能力變弱,會將光線推遲會聚成像,因此應將光屏向右移動適當距離,光屏上會重新出現燭焰清晰的像;
若不移動光屏,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置一個度數適當的遠視眼鏡的鏡片,遠視眼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會將光線提前會聚成像。
故答案為:(1)10.0;(2)較暗;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3)倒立;縮小;照相機;(4)35;不能;(5)沿垂直于光具座方向吹動燭焰;(6)B;(7)右;遠視。
(1)平行于主光軸的光會聚于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叫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讀數時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成像的物體和環境的對比度越大,成像越清晰;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3)根據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
(4)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根據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5)凸透鏡成實像時,上下顛倒,左右也是相反的,可以使燭焰左右晃動,觀察像的晃動方向;
(6)根據u<f,成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 19642-6:2019 EN Road vehicles - Automotive cables - Part 6: Dimensions and requirements for 600 V a.c. or 900 V d.c. and 1 000 V a.c. or 1 500 V d.c. single core alumini
- 【正版授權】 IEC 61156-11:2023+AMD1:2025 CSV EN Multicore and symmetrical pair/quad cables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 Part 11: Symmetrical single pair cables with transmission characte
- 2025至2030中國生菜有機茶行業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琥珀酸舒馬曲普坦行業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
- 高校國防教育師資與學科專業融合發展研究
- 培訓班課件首頁
- 煤礦新職工培訓課件
- 創新驅動下的教育科技國際化發展
- 教育技術的未來發展及其對社會的深遠影響
- 智能辦公教育技術助力高效工作
- 銀行電信詐騙培訓課件
- 燒結工藝培訓課件
- 2025年4月自考00841第二外語(法語)試題
- 水表安裝培訓課件下載
- 國有企業招標培訓課件
- 綠證交易協議
- 鄉鎮社會捐贈管理制度
- 2025年甘肅省高考物理試卷(含答案解析)
-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 2025-2030年中國醫療器械檢測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2025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數學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