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學之南方戲劇圈的雜劇創作_第1頁
元代文學之南方戲劇圈的雜劇創作_第2頁
元代文學之南方戲劇圈的雜劇創作_第3頁
元代文學之南方戲劇圈的雜劇創作_第4頁
元代文學之南方戲劇圈的雜劇創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元代文學之南方戲劇圈的雜劇創作元破南宋后,雜劇向以杭州為中心的南方戲劇圈轉移。第一節雜劇的南移與衰落一.雜劇南移路線主要是沿大運河和長江水路。(一)杭州、揚州、建康、平江(蘇州)、松江等是雜劇薈萃之地。(二)南移因素:1.南征大軍和南徙人口——雜劇觀眾。2.雜劇融說唱、歌舞、表演于一體的藝術形式和慨慷勁切的音樂聲腔。3.人口流動和政治等促進南北語言匯集,形成“官話”系統,對中原話不陌生。4.杭州勾欄瓦舍眾多,提供演出場所。二.南方戲劇圈的雜劇活動的三個發展階段:(一)第一階段:1.元世祖至元13年(1276)至大德(1297~1307)間。2.代表作家是在北方已享名的作家,如關漢卿《望江亭》雜劇中插入南戲片段。(二)第二階段:1.元武宗至大(1308~1311)到元文宗天歷(1328~1330)至順(1331~1332)間。2.北方籍鄭光祖、喬吉、宮大用、秦簡夫等,主要創作活動在南方;南方籍如金仁杰、屈子敬等成為雜劇創作生力軍。3.雜劇及散曲被奉為“樂府”正宗,如周德清撰總結北曲音韻《中原音韻》,鐘嗣成撰記述雜劇作家作品《錄鬼簿》,對雜劇總結評論,對理論、經驗探索。4.創作上體現出南方人文色彩:(1)風格趨向典雅,題材多文人韻事和仙道隱逸;(2)倫理題旨加強,積極精神消退。(3)“本色”“當行”并重,轉為側重辭藻華美,劇作舞臺性有所忽視。(三)第三階段:元順帝朝(1331~1368)到明初,雜劇走向衰落。三.雜劇衰落的原因:(一)體制缺陷:一人主唱形式有說唱文學痕跡,限制發揮;第4折多成強弩之末。(二)南戲體制更優。第二節鄭光祖一.南方戲劇圈雜劇作家成就最為突出——鄭光祖,字德輝。(一)元周德清《中原音韻》將他與關、馬、白并開。(二)寫過雜劇18種,今存《倩女離魂》、《梅香》、《王粲登樓》、《周公攝政》、《伊尹扶湯》等8種。(三)次本:元雜劇作家用同一題材作劇,后出者為次本;鄭劇多為次本。二.《倩女離魂》(一)本事出于唐陳玄祐傳奇《離魂記》。(二)參照元初趙公輔作及有關說唱材料改編而成,張倩女、王文舉。(三)富浪漫色彩的愛情故事。女子在禮教下的精神痛苦:1.倩女魂魄代表女性對愛情婚姻的渴望與追求,大膽沖破禮教觀念,與心上人私奔。2.現實中倩女軀體只能承受離愁別恨的熬煎,病體懨懨。3.既渴求愛情婚姻,又面對禮教禁錮,是封建時代女性的真實處境。4.倩女之魂寄寓掙脫禮教枷鎖的女性心態;倩女病軀體現出禮教下女性百般無奈。(四)詞藻俊美,刻劃人物細致入微。王國維:“此種詞如彈丸脫手,后人無能為役。”(《宋元戲曲考·元劇之文章》)三.《梅香》—模仿《西廂記》的愛情劇。(一)唐裴度之女小蠻與白敏中的愛情故事,主角是婢女樊素。(二)與《西廂記》不同:1.將《西廂記》五本內容壓縮于一本中。2.只寫青年男女發乎情止乎禮,雖對愛情有所追求,但未逾越禮教倫理范圍。3.樊素唱詞說白文言化,引經據典,多帶文人氣息,與身份不符。4.反映傳統思想惰力對南方作家創作的影響。四.《王粲登樓》據王粲《登樓賦》虛構而成。(一)情節平淡,人物塑造一般,但曲文挺拔,頗具感人力量。(二)王粲怨憤也是作者客寓他鄉、沉抑下僚、終生不得志的感情吐露,是元代由北方南下的文人飄泊未遇心境的寫照。第三節喬吉與宮天挺一.喬吉,字孟符,號笙鶴翁,又號惺道人。(一)作劇11種,今存《兩世姻緣》、《揚州夢》、《金錢記》,都以才子佳人愛情故事為題材,風格與鄭光祖近,但語言更清麗。(二)代表作《兩世姻緣》本于唐范攄《云溪友議》,寫韋皋與韓玉簫相愛。1.情節曲折,富有戲劇性。2.曲辭跌蕩生姿,頗多麗詞佳句。(三)《金錢記》寫唐韓翃與柳眉兒愛情糾葛。1.以御賜金錢串作信物,貫穿全局。2.情節緊湊,環環相扣,曲折熱鬧,適于舞臺演出。(四)《揚州夢》演唐杜牧(《遣懷》)故事,牽合杜牧與張好好韻事,實寫自身景況,投合元文人風流自賞的風氣。二.宮天挺,字大用。(一)作雜劇6種,今存《范張雞黍》、《七里灘》2種。(二)《范張雞黍》據《后漢書·范式傳》改編成,寫范式、張劭故事。1.歌頌朋友間真摯情感的同時,抨擊仕途黑暗。2.詞氣激烈,痛快淋漓。(三)《七里灘》寫嚴子陵謝絕光武帝劉秀。1.借古諷今,反映對現實黑暗政治的憤慨和失望,表露對隱士生活的向往。2.因不滿現實轉向隱逸遺世的情緒,是元后期知識分子普遍傾向。3.宮作感情激越奔放,筆力猷勁,王國維“瘦硬通神,獨樹一幟”(《宋元戲曲考·元劇之文章》)。第四節金仁杰楊梓秦簡夫一.金仁杰,字志甫。(一)著雜劇7種,均為歷史題材;(二)今存《蕭何月下追韓信》。1.寫楚漢之際韓信懷才不遇的苦悶與彷徨,尤其是“煙波名利”的兩難處境。2.曲文質樸而雄渾。如第2折〔雙高·新水令〕套,昆曲中一直傳唱至近代。3.鐘嗣成“雖不駢麗,而其大概,多有可取之處”(《錄鬼簿》)。二.楊梓—元雜劇作家中官位最高,卒謚康惠。(一)所作雜劇存《敬德不伏老》、《豫讓吞炭》、《霍光鬼諫》3種。(二)《敬德不伏老》寫唐尉遲恭故事,據史書和民間傳說改編而成。(三)《豫讓吞炭》寫戰國豫讓報答智伯故事,強調“義”字。(四)《霍光鬼諫》演漢霍光,突出“忠”字。二.秦簡夫—元后期關漢卿本色派作家代表。(一)著有雜劇5種,今存《東堂老》、《趙禮讓肥》、《剪發待賓》3種。(二)《東堂老》最有特色。1.寫揚州富商趙國器,其子揚州奴,好友李實(“東堂老”)。2.傳統文學創作中,總把商人作為譏諷和鞭撻對象:商人財主,要么像鄭廷玉《看錢奴》貪婪吝嗇;要么像《販茶船》馮魁重利輕情,奪人所愛,揭露金錢罪惡和商人弱點,固然有真實性,但反映出輕視商品經濟的傳統觀念,及視求功名為正途的狹隘心態。3.《東堂老》第一次正面塑造李實這個見財不昧,有情義、重言諾、誠懇可信的商人形象;肯定商業行為的正當性,對商人經營的艱辛深表同情,與近代進步思潮接近。4.東堂老不諱言追求金錢,宣稱通過正當途徑,憑才智和辛勞獲取財產,改變自身社會地位值得自豪;否定貧富窮通皆由命的觀念,肯定商人階層注重實際、刻苦耐勞的人生態度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反映出元商人和手工業主的人生觀和道德觀。5.元雜劇中寫實性較強的一部作品:真實地描繪正直的商人如何面對險惡的商場和世俗的偏見。6.關目緊湊,結構謹嚴,沖突鮮明,曲辭本色自然,當是秦游歷南方后作。(三)《剪發待賓》取材于《晉書·陶侃傳》。1.表現“母賢子孝”傳統道德內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