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華市十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調研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1頁
浙江省金華市十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調研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2頁
浙江省金華市十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調研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3頁
浙江省金華市十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調研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4頁
浙江省金華市十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調研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金華十校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調研考試高一語文試卷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聧菇淌谠谒男聲睹舫?lt;紅樓夢>里的法律、社會與女性》的引言中說,“如果不夢》中的具體個人,她篤信曹雪芹既然寫出了生活和人性的絕對真實,這種真實中就必然包含了與彼時法律邏輯的契合,所以她要從《紅樓夢》中的人物遭遇和命運起伏出發,刻畫當時的禮法是如何深刻地為她們的選擇劃定邊界,又如何對她們的人生形成了規約。通過她的細致書寫,我們得以清晰窺見這部文學經典背后的法律背景,而這些法律背景的交代闡釋又與《紅樓夢》中諸多女性的跌宕命運彼此交織,并最終譜寫出一群女性在禮法規訓下的生命悲歌。在《紅樓夢》里,那個后來改名為香菱的英蓮代表的是女性整體的悲劇命運,她們脫離了父了另一個法律上的身份——她是被拐賣者,她的前半生幾乎就是從一個拐賣者手中流落到另一個拐賣者,再至一個個收買者的手中,命運也由此一再跌落。在書寫這部分內容時,柯嵐老師首先援引了《清實錄》等諸多史料中描述的彼時人口買賣的的原因首先是,清朝初年因為戰亂初戡,人口銳減,國家對于社會的控制也相當松散,這就造成了人口拐賣幾乎難被追責。又與明代不同,清代放任官宦甚至庶民擁有更多的奴婢,這個因素與彼時嚴重的男女人口比例失調共同成為拐賣盛行的重要誘因。所以,“一記悶棍就改變命運”的事情自古就有,也似乎始終都是中國社會尤其是底層社會難以克服的沉疴頑疾。的另一層意涵是:英蓮作為一個被拐者,她本來有機會獲救,但她的命運再一次被黑暗的司法所操縱,并最終走向幻滅。英蓮被拐后,其父為尋找女兒幾乎傾家蕩產,美滿的家庭也分崩離析,這里體現的是如果父母尋獲被拐兒童沒有任何社會系統支持,其不僅幾無可能,因尋找而產生的重負也會將本就失去孩子的家庭再次壓垮??捎⑸彵还蘸筮€是有多次獲救的機會,而最近的一次就是拐子將其連賣兩家,兩家都各不相讓,買家之一的薛蟠遂指使豪奴將另一買家馮淵打死,由此也引發這起葫蘆案。但本案最令人唏噓之處在于,主審法官賈雨村雖已確知本案中被兩家爭奪的被拐者,就是曾在貧寒時給他提供過幫助的恩人甄世隱的女兒,也知道甄家多年來為尋找這個女兒已近離受分毫懲罰,而被拐賣者在這個因其而起的案件中卻徹底隱身消音。她如何被拐子誘拐,在被拐過程中是否遭受傷害和侮辱,她是否還想重返父母膝下,我們都無從得知。無辜的受害者就這樣成了完全的失語者,成了因一女多賣所導致的“毆傷人命案”的模糊背景。而司法操縱者在本案中的罪惡,不僅在于其輕易就放過了拐賣者和收買者,還在于因為拐賣的起因被隱去,英蓮的買賣也就被徹底合法化,英蓮不僅成了香菱,她還成了被官府認可的;為薛家所合法收買的奴婢,自此也就再無可能擺脫賤民的出身,更無可能找回從前的名字,回歸從前的家庭??聧估蠋煂⑦@個案子稱為“體制性的冤案”。在我看來,這個案子其實很好地揭示出被拐女性無論是哪個時代都可能遭遇的結構性困境。值得指出的是,造成她們人生悲劇的絕不僅是那些泯滅人性的拐賣者,那些毫無憐憫之心的收買者,還有目睹買賣甚至是侮辱卻從未施予援手的村民鄰人。清代縱容罪惡發生卻毫不作為的公權機關也難辭其咎。買賣婦女反映的是人性中最陰暗的部分,但這些交織了“沉重歷史包袱、文明洼地和觀念障礙”的結構性困境,卻是真正阻礙英蓮這些被拐賣者脫離水火的核心原因。這個原因被如此清晰透徹地寫在一部不朽的文學作品中,又何嘗不是像神話里的菲洛米拉一樣,盡管失去了舌頭,仍然可以將事情的始末織進錦緞,并以這種方式對所有的強暴者發起控訴。其實,以我們現在的標準,很難說曹雪芹就是個女性主義者,但他對女性表達了最大的善意和同情,而柯嵐老師又從一個法律史學者的視角對這些故事做了更具開創性和縱深性的解讀,也為那些被隱藏被遮蔽被消音的女性,尋回了一點點歷史的公道。而讀罷這本跨越了文學、歷史和法學的佳作也讓人再度感慨,若整體法律和社會仍舊缺乏對女性尊嚴的尊重,缺乏對女性權利的保護,女性整體的命運大概依舊會如見日即逝的朝霜一樣,難逃悲涼的底色。(選自趙宏《命若朝霜:法律視野下<紅樓夢>中的女性悲劇》,有刪節)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柯嵐認為,《紅樓夢》的故事寫出了生活和人性的絕對真實,其中包含與當時法律邏輯的契合。B.從曹雪芹筆下,我們清晰地窺見諸多女性的跌宕命運,以及和她們的故事彼此交織的法律背景。C.男女比例的嚴重失調和清代放任官宦、庶民擁有更多的奴婢,是當時人口買賣猖獗的重要誘因。D.作者認為,曹雪芹清晰地將阻礙被拐者脫離水火的核心原因寫進小說,是對強暴者的一種控訴。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清實錄》等史料中對清代人口買賣的記載,印證了英蓮被拐賣這一故事的真實性。B.從英蓮的故事可知,被官府認可的、合法收買的奴婢,將再也無法擺脫賤民的出身。C.在作者看來,英蓮們的悲劇應屬于多因悲劇,只破除人們的觀念障礙無法拯救他們。D.柯嵐為被消音的女性尋回了些許歷史的公道,使她對《紅樓夢》的解讀更具開創性。3.下列所寫人物,不能證明“曹雪芹對女性表達了最大的善意和同情”的一項是(3分)A.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B.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運偏消。C.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D.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4.本文作者與柯嵐教授對英蓮案子的成因持不同看法,試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分)5.本文是一篇優秀的書評,請從中概括出對我們寫作書評的幾點啟發。(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我向誰去訴說我的悲傷?……——題記那匹小馬也一動不動。他們在午飯以前就從大車店里出來,至今還沒拉到一趟生意?!摆s車的,到維堡區去!”姚納聽見了喊聲,“趕車的!”“你往哪兒闖.鬼東西!”姚納立刻聽見那一團團川流不息的黑影當中發出了喊叫聲?!澳氵B趕車都不會!靠右走!”軍人生氣地說。②姚納在趕車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針尖上似的,往兩旁撐開胳膊肘,不住轉動眼珠。的聲音?!笆裁?”軍人問。個星期死了。”“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姚納掉轉整個身子朝著乘客:“誰知道呢……他在醫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上了眼睛。勁抽它!”“老不死的,你聽見沒有?我要揍你的脖子了!”姚納與其說是感到,不如說是聽到他的后腦勺上啪的一響?!拔?……”他笑,“好有興致的幾位老爺……求上帝保佑你們!”“趕車的,你有老婆嗎?”高個子問?!拔?嘻嘻!……好有興致的老爺!我的老婆早就成了爛泥啰……嘻嘻嘻!……那就是,在去找了我的兒子……”姚納回轉身,想講一講他兒子是怎樣死的,可是這時候駝子輕松地呼出一姚納收下二十戈比后,久久地看著那幾個人的背影。他的苦惱剛淡忘了不久,如今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納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兩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這成千上萬的人當中有沒有一個人愿意聽他傾訴衷曲?……他受不住了?!盎卮筌嚨耆ァ彼?,“回大車店去!”墻角上有一個年輕的車夫站起來,帶著睡意嗽一嗽喉嚨,往水桶那邊走去。③“你想喝水吧?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老弟,我的兒子死了……你聽說了嗎?這個星期在醫院里死掉的……竟有這樣的事!”人渴望喝水一樣,他渴望說話。兒子去世快滿一個星期了,他卻至今還沒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談一下這件事……應當講一講他的兒子怎樣生病,怎樣痛苦,臨終說過些什么話,怎樣死掉……他有個女兒阿尼霞住在鄉下……關于她也得講一講……是啊,他現在可以講的還會少嗎?聽的人應吧,吃吧……既然買燕麥的錢沒有掙到,那咱們就吃草好了……我已經太老,不能趕車了……該就是這個小駒子的親娘……忽然,比方說,這個小駒子去世了……你不是要傷心嗎?”姚納講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話統統對它講了……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句①通過對寒冷昏暗的環境的描寫,營造壓抑凄涼的氛圍,為故事奠定悲傷的基調,導引人物出場。B.句②運用細節描寫,表現了姚納急于向乘客傾訴內心痛苦和因不安、悲傷而無法順暢表達的狀態。雜情緒。D.句④帶有希望的光輝,馬兒成了姚納忠實的聽眾,讓他最終沒有失去希望,意在強調社會仍有溫情。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文的語言和《裝在套子里的人》風格一致,詼諧幽默,富有強烈的諷刺色彩。B.本文使用第三人稱敘述,與讀者拉開適當的距離,讓讀者能客觀地觀察人物。C.本文用人與動物、內心世界與外部環境等對比,增強藝術效果,使主題更鮮明。D.本文通過大量的對話、出色的人物靜態與動態描寫,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8.文本中兩次出現了姚納的“笑”,請結合文本分析其含意與作用。(4分)的角度分析兩篇小說的共同點。(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后也?!庇谑琼椓喝黄溲?,乃求楚懷王孫心民間(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漢之三年,項王數侵奪漢甬道,漢王食乏,恐,請和,割滎陽以西為漢。項王欲聽之。歷陽侯范增曰: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項王許之。行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材料二:不亡:亦人杰也哉!材料三:世謂范增為人杰,予以為不然。夷考平生,蓋出戰國從橫之余,見利而不知義者也。(節選自洪邁《范增非人杰》)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增之A去善矣B不C去D羽E必殺F增G獨恨H其不蚤爾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然,認為……正確,與材料二“雖然”句中“然”字的意思和用法均不相同。B.為,被,其所在句的句式與《答司馬諫議書》中“終必不蒙見察”句式相同。C.與,親附,與蘇洵《六國論》“與贏而不助五國也”句的“與”字意思相同。D.食,給……吃,與《孟子》“老者衣帛食肉”的“食”詞性相同而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范增出山之前,幾乎未涉足當時權力斗爭中心圈層,且已年邁,但對當時天下大勢了解頗為深人。B.鴻門宴中,作者詳述項羽、范增占居東方及南方尊位等座次細節,意在借此刻畫項羽自大的性格。C.項羽原都尉陳平為劉邦所用,重要謀士范增又因項羽的疑忌而離職,這說明項羽缺乏用人的智慧。D.蘇軾認為劉邦對范增心存畏懼,滎陽城中劉邦設法離間項羽和范增關系一事,可有效佐證此觀點。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2)使者歸報項王,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14.蘇軾認為范增是“人杰”,洪邁則以為范增是“見利而不知義者”。你認可誰的觀點?請結合材料一闡述理由。(5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曲詞,完成15~16題。湯顯祖【皂羅袍】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15.下列對曲詞的解說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曲詞選自名劇《牡丹亭》,描述了女主人公杜麗娘游賞花園時的所見所感:艷麗的春光喚起了主人公的青春意識。子的曲式和調式等。C.曲詞末句“錦屏人”意為“深閨中人”,指主人公杜麗娘;本句運用夸張手法,突出了現實給主人公帶來的壓抑。D.曲詞簡短,但展現了跌宕起伏的情緒流轉,有對絢爛春光的驚艷,也有對美好消逝的無奈,對韶光虛擲的自傷。的原因。(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歷史上曾反復出現君主因個人好惡而濫賞亂罰的現象,鑒于此現象易導致人心不穩,魏,,兩句,都通過意象并置、詞類活用的方式濃縮語義,強化表達。,,兩者都揭示了某些深刻的感悟很難用語言表達這一道理。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長期以來,知識分子秉持著這樣的傳統認知:知識的擁有量是評估其學術地位和社會價值的核心標準。于是,他們傾盡畢生精力博聞強識,以求識的獲取方式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盡管人的天賦、身世、機遇以及勤勉等在知識的擁有上還起著作用,但人工智能讓每一個人都有了史無前例的最大化平等擁有知識的可能。在此前提下,人文學者或許更能看清傳統認知的局限,辨明人文方向,從而去追尋本來就屬于自己卻一直被湮沒的心靈“綠洲”——人文情懷。至今,一直傳頌著這樣一個人文細節,具有強烈“仁道”情懷的孔子,在馬廄失火時不問馬只問人,這體現了他以人為主體的價值追求。而他“君子不器”的論斷更是對這一細節所蘊含精神的進一步闡發。君子,不應該是僵化、教條的器具,而具應該是具有人文情懷的士人,如此才能擁愣地杵在那里,不僅會喪失道義精神,甚至還會滋生偏狹、短視的一己之私。這一人文理念,其實在西方人文主義傳統中也有類似的表述。阿拉伯有句諺語叫“馱經的驢”,是說一頭驢即使馱滿了經典,它也不能真正地吸收經典中的知識。它只是一個載體,所載知識對他人有益,對自身卻(摘編自張寶明《AI時代,人文如何避開知識的陷阱?》)18.文中第一段畫橫線的句子語言準確、嚴密,請分析這種效果是如何取得的。(5分)19.文中第二段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請找出并加以改正。(4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小題。幾乎人人都有力求“合適”的事情。它也許僅僅是給某件衣服配上一條合適的帶子,或者不過是操心某種搭配是否合適,譬如考慮盤子里的布丁和奶油的比例調配得是否得當。然而,無論它們多么微不足道,我們都會覺得增一分或者減一分能破壞平衡,其中只有一種關系才是理所當然的。如果一個人為鮮花、為衣服或者為食物這樣費心推敲,我們會說他(A),因為那些事情不值得如此耗神。但是,有些在日常生活中也許是壞習慣因而常常遭到壓制或掩蓋的事情世界里卻恢復了應有的地位。在事關協調形狀或者調配顏色時,藝術家永遠要極端“瑣碎”,或者更恰當地說,要極端挑剔。他有可能看出我們簡直無法察覺的色調和質地的差異。而且, ①,他所要平衡的絕不止兩三種顏色、外形或味道,他的畫布上有九百種色調和形可能為此苦惱不堪,也可能(B)徹夜不眠,我根本看不出二者之間有什么差異。然而,②,我們就都覺得他達到的境界已經非常合適,無法再做些微的更動——那是我們這個很不完美的世界中的一個完美的典范。B.我完全沒有想到,我的生命會和這些神奇的中草藥緊密地聯系在一起。C.為了確定治療方案,醫院邀請知名專家為這位疑難病癥患者會診。21.請在文中括號內填上恰當的成語。(2分)超過10個字。(4分)材料一:息;不少于800字。1.B(張冠李戴。原文說:“通過她的細致書寫,我們得以清晰窺見這部文學經典背后的法律背景,而這些法律背景的交代闡釋又與《紅樓夢》中諸多女性的跌宕命運彼此交織”??梢?,清晰窺見法律背景的來源并非“曹雪芹”,而是“柯嵐”。)2.D(邏輯錯誤。原文說“對這些故事做了更具開創性和縱深性的解讀,也為那些被隱藏被遮蔽被消音的女性,尋回了一點點歷史的公道”。可見,二者之間是并列關系。)3.C(出自《西江月》詞,寫的是賈寶玉。)4.①柯嵐教授認為是“體制性冤案”,(1分)與清代政府允許自由買賣奴婢的制度和司法被操縱的社會失序相關。(結合文本分析1分。)②作者則認為是“結構性困境”,(1分)是交織了“沉重歷史包袱、文明洼地和觀念障礙”的復雜原因阻礙了英蓮等被拐賣者脫離水火。(結合文本分析1分。)5.①認真閱讀原著,是寫好書評的前提。(通過文章中對柯嵐作品的引用可知。)②抓住重點角度,避免泛泛而談,是寫作的方向。(抓住柯嵐作品中對英蓮拐賣一事的解讀③敢于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是寫好書評的態度保障。(比如作品中針對柯嵐的“體制性的冤案”的提法,提出自己的“結構性困境”的觀點。)④關注作品中的具體個人,最終抵達人,是書評的高境界。(從第一段對“她將視線投向《紅樓夢》中的具體個人”“最終譜寫出一群女性在禮法規訓下的生命悲歌”可知。)(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6.D(小說結尾帶有強烈的諷刺,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自私與隔閡,充分暴露了社會的冷漠)7.A(本文的語言并無幽默詼諧。)8.①“笑”的含意:卑微生存中的精神麻木,面對客人的打斷,他強顏歡笑,他的“笑”是面對壓迫時的妥協與隱忍。。②“笑”的作用:凸顯人物的內心痛苦與人物命運的悲劇性,這種“笑”與乘客的冷漠相對比,強化批判力度。(每點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9.①情節設置:反復,重復性敘述強化悲劇張力。《苦惱》中姚納多次向不同對象重復“兒子這個星期死了”,《祝?!分邢榱稚┓磸驮V說“阿毛被狼叼走”的故事,凸顯了人物內心精神的荒蕪,揭露了社會的冷漠與黑暗。②語言風格:簡練冷峻(冷靜克制)。兩篇文章均摒棄情感渲染,以克制筆觸書寫殘酷,具有深刻內涵。③選材上:都通過記敘“小人物”的故事來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小見大。(每點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10.BDG(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不早爾。)11.C(材料中“與”字意為“對付”。)12.B(項羽、范增所坐位置分別為西方和北方。)13.(1)范增多次給項羽使眼色,多次舉起所佩戴的玉玨暗示項羽(早作決斷),項羽沉默著沒有回應。(“數”“目”“三”各1分,語意通順1分)(2)使者回去向項羽報告,項王于是懷疑范增和漢王有勾結,逐漸削奪他的事權。(“乃”“私”“稍”各1分,語意通順1分)14.示例一:贊同蘇軾觀點。①識大勢,順民意。(根據1段分析)②善應變,勇于決斷。(根據2段分析)③勇于去就,保持特立獨行。(根據3段分析)示例二:贊同洪邁觀點。①勸項梁立“楚之后”,是用詐術獲取民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