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01
CCSB31
52
貴州省地方標準
DB52/T1754—2023
農業氣象觀測規范辣椒
Specificationsforagrometeorologicalobservation—pepper
2023-10-26發布2024-01-01實施
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52/T1754—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觀測原則...........................................................................2
5觀測要求...........................................................................2
6生育期觀測.........................................................................2
7生長狀況觀測.......................................................................4
8氣象觀測...........................................................................4
9氣象災害和病蟲害觀測與調查.........................................................5
10產量分析..........................................................................6
11田間工作記載......................................................................8
附錄A(資料性)辣椒生育狀況觀測記錄簿封面格式及觀測記錄表...........................9
附錄B(資料性)辣椒生育狀況觀測記錄年報表..........................................20
參考文獻.............................................................................23
I
DB52/T175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本文件由貴州省氣象局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貴州省山地環境氣候研究所、遵義市氣象局、銅仁市氣象局、貴州省辣椒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家敏、于飛、陳芳、劉宇鵬、姚熠、付瑞瀅、何建文。
II
DB52/T1754—2023
農業氣象觀測規范辣椒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辣椒農業氣象觀測的觀測原則,觀測要求,生育期觀測、生長狀況觀測、氣象觀測、
氣象災害和病蟲害觀測與調查、產量分析和田間工作記載。
本文件適用于開展辣椒農業氣象觀測的業務、服務和科研。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35221-2017地面氣象觀測規范總則
GB/T35237-2017地面氣象觀測規范自動觀測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植株密度plantdensity
單位土地面積上辣椒植株的數量。
3.2
生育期stageofgrowth
辣椒從播種到果實采收結束期間其形態和生理上發生顯著變化的各生長發育周期。
3.3
植株高度plantheight
辣椒植株在自然狀態下,其最高點至地面的垂直距離。
3.4
莖粗stemdiameter
辣椒植株在自然狀態下,莖基部位直徑大小。
1
DB52/T1754—2023
4觀測原則
4.1平行觀測
觀測辣椒的發育進程、生長狀況、產量,同時觀測辣椒生長環境的物理要素(包括氣象要素和環境
要素等)。
4.2點與面結合
應在相對固定的觀測地段進行系統的觀測;在辣椒生長的關鍵時期以及當農業氣象災害、辣椒病蟲
害發生時,應進行較大范圍的農業氣象調查,增強觀測的代表性。
5觀測要求
5.1觀測地段
觀測地段要求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a)觀測地段具有代表性,代表當地地形、地勢、氣候、土壤、耕作制度及產量水平。
b)觀測地段面積不小于0.1hm2。
c)觀測地段距林緣、建筑群、道路(公路和鐵路)等應在20m以上,應遠離河流、水庫等大型
水體,盡量減少地下水位及小氣候的影響。
d)觀測地段盡可能保持相對穩定,為使觀測資料具有連續性,可對選定若干觀測地段進行編號,
每年在這些地段上進行觀測。確需調整應選擇鄰近農田,并進行記載。具體要求見附錄A表
A.2。
5.2觀測點
觀測地點要求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a)將觀測地段按其田塊形狀等分4個區,各項觀測在4個區內分別進行。
b)測點位于觀測地段4個區內,各選有代表性的一個點,作上標記,并按區編號。
c)測點之間應保持一定距離,位置交錯排列,使之縱橫都不在同一個行上。測點距田地邊緣最
近距離不能小于2m,以避免邊際影響,避免選在地頭、道路旁和入、排水口處。
5.3觀測植株
觀測植株要求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a)育苗期植株不固定,順延苗床方向隨機選擇4個代表點,每個代表點面積不小于0.25m2,代
表點內任意選取10株,4個點共40株進行觀測。
b)大田栽培期固定植株觀測,每個測點連續選取10株并標記,分兩行交錯排列,4個點共40株
進行觀測。
c)當植株因折斷、損傷或死亡2株或2株以下時,應就近補選;3株或3株以上時,則該測點植
株應全部另選,并在備注欄注明。
6生育期觀測
6.1生育期標準
6.1.1辣椒生育期可分為出苗期、幼苗期、現蕾期、開花期、結果期。
2
DB52/T1754—2023
6.1.2出苗期是從種子發芽到第一片真葉出現(破心)。
6.1.3幼苗期是從第一片真葉出現至開始現蕾前。
6.1.4現蕾期是主莖第一分枝叉點或枝梢頂端葉腋間出現花蕾。
6.1.5開花期是指從第一朵花開放開始到開花結束。
6.1.6結果期是從第一個果實坐果到采收結束。
6.2生育期百分率
在觀測范圍內,對每一個生育期的測算,均應先行統計觀測總株數,再統計進入生育期的株數,以
統計數據測算生育期百分率,測算結果四舍五入取整數,測算方法見式(1):
n
f100%········································································(1)
p
式中:
f——生育期百分率(%);
n——進入生育期的株數;
p——觀測總株數。
測算結果記入附錄A表A.3。
6.3始期、普遍期、末期規定
進入某一生育期的百分率第一次大于或等于10%時為始期,大于或等于50%時為普遍期,大于或等于
80%為末期。
6.4觀測次數及時間
觀測次數及時間要求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a)生育期觀測一般兩天觀測一次,但旬末應進行巡視。
b)若當日觀測到進入生育期的植株接近10%或50%時,第2天仍應進行觀測;在播種至出苗期、
移栽至現蕾期、開花期至采收期所間隔的時間較長,在不漏測的前提下,可逢5和旬末巡視,
臨近生育期則恢復隔日觀測。
c)觀測時間應在上午9:00~10:00進行。
6.5特殊情況處理
觀測中遇到以下特殊情況應分別按相應要求進行處理,并記入附錄A表A.3備注欄:
a)受氣候異常影響,有明顯跡象表明被觀測植株已進入某一生育期,但到達該生育期的百分率
顯著低于10%或50%時,觀測延續到進入該生育期的百分率連續3次總增長量不超過5%為止,
仍應觀測記載。
b)固定觀測植株如失去代表性,應在測點內重新固定觀測植株,當測點內觀測植株有3株或以
上失去代表性時,應另選植株。
c)生育期未出現或生育期出現異常現象,應予記載現象及原因。
d)在規定觀測時間遇有妨礙田間觀測的天氣(如強降水、大風等)可推遲觀測,并應在有觀測
條件時及時進行補測。補測時,如出現進入某一生育期植株的百分率超過10%或50%或80%時,
則將本次觀測日期作為進入相應生育期始期或普遍期或末期。
3
DB52/T1754—2023
7生長狀況觀測
7.1測定項目和測定時間
測定項目和測定時間見表1。
表1植株生長狀況觀測項目表
測定項目測定時間
高度(cm)移栽期、開花普遍期進行測定
密度(株數)開花普遍期進行測定
莖粗(mm)現蕾普遍期進行測定
7.2生長高度測量
對所有標記植株順序從土壤表面至主莖頂端測量;將分別測得的單株高度之總和除以被測植株總數,
得出生長高度數的算術平均值。以厘米為單位,小數四舍五入,取1位小數記載,測量數據及結果記入
附錄A表A.4。
7.3植株密度測定
以每平方米株數表示,密度計算初始值及計算結果均取1位小數,測量內容記入附錄A表A.5。具體
測定方法為:
a)1m內行數:分別連續量出4個觀測點中每個觀測點10個行距(1~11行中間距或壟溝間距)
的寬度,四者相加得到總寬度(以m為單位,取1位小數),再用40(4個觀測點的行數之
和)除以總寬度,即為1m內行數;
b)1m內株數:分別連續量出4個觀測點中每個觀測點10個株距(1~11株芯間距)的長度,四
者相加得到總長度(以m為單位,取2位小數),再用40(4個觀測點株數之和)除以總長
度,即為1m內株數;
c)1m2株數:等于平均1m內行數與平均1m內株數之積,計算公式見式(2):
LMP··········································································(2)
式中:
L——1m2株數,單位為株/平方米(株/m2);
M——1m內平均行數,單位為株/米(株/m);
P——1m內平均株數,單位為株/米(株/m)。
7.4莖粗測定
用游標卡尺測量莖基部直徑。莖粗測量以毫米為單位,小數四舍五入,取1位小數記載,測量數據
及結果記入附錄A表A.6。
8氣象觀測
8.1選址
觀測場應在符合本標準第5章所列條件選定的觀測地段上選擇,并注意避免局部地形的影響,面積
不應小于4m(東西向)×8m(南北向)。
4
DB52/T1754—2023
8.2氣象觀測要素
觀測要素主要包括氣溫、空氣相對濕度、降水、日照時數、風速、地面溫度、土壤水分(測定深度
為0cm~10cm、10cm~20cm、20cm~30cm、30cm~40cm);有條件的地區可增加總輻射、光合有
效輻射等。
8.3氣象觀測儀器
儀器布設宜采取自動站布設,有關儀器安裝、維護和檢定等按照GB/T35221-2017執行,數據采樣、
處理、存儲按照GB/T35237-2017執行。
9氣象災害和病蟲害觀測與調查
9.1范圍和重點
9.1.1氣象災害
對辣椒生產危害大、涉及范圍廣、發生頻率高的氣象災害,主要包括干旱、洪澇、冰雹、開花結果
期高溫。
9.1.2病蟲害
發生范圍廣,對辣椒危害嚴重病蟲害,主要包括辣椒疫病、根腐病、病毒病、地老虎、煙青蟲、蚜
蟲、茶黃螨等。
9.2觀測時間和地點
9.2.1時間
災害發生后及時進行觀測記載,隔天觀測一次,至受害癥狀不再加重為止。
9.2.2地點
一般在辣椒生育狀況觀測地段上進行,若遇重大災害、病蟲害大發生時,應做好全縣(市、區)范
圍內的觀測調查。
9.3調查時間與地點
調查在有代表性的地塊上進行。采用實際調查與訪問調查相結合的方法,調查時間應在災害發生的
當天(或第二天)進行。
9.4調查項目和記載方法
9.4.1應按下列要求將農業氣象災害及病蟲害情況同步記入附錄A表A.7和表A.8。
9.4.2災害發生后,應及時在辣椒生育狀況觀測地段上,對辣椒受害情況進行觀測,觀測時間從辣椒
受害開始至受害癥狀不再加重為止。發生重大災害時,還應適當擴大觀測范圍,必要時在災害發生轄區
全部種植范圍內開展調查。
9.4.3應按下列要求對災害情況進行記載:
a)受害期:災害開始發生,辣椒出現受害癥狀時記為災害開始期,災害解除或辣椒受害部位癥
狀不再發展時記為終止期,受害期內災害如有加重需對相關情況進行記載。洪澇、冰雹等突
發性災害記載辣椒受害的開始和終止日期;
5
DB52/T1754—2023
b)天氣情況:應簡要描述發生災害時的天氣情況。干旱應記錄最長連續無降水日數,干旱期間
的降水量和天數;洪澇應記錄連續降水日數,過程降水量、日最大降水量及日期;冰雹災應
記錄最大冰雹直徑和持續降雹時間;
c)受害癥狀和程度:記錄作物受害的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等)、受害部位及外部形態、
顏色變化等,并根據表2判斷受害程度。
表2辣椒受害癥狀及受害程度
程度
災害名稱
輕中重
果實停止生長,出現掉落,采
輕微落花,果長和果徑減花蕾掉落明顯,果實干癟卷曲,只有正常果
干旱摘輪次減少。或平均單株產量
小,或有輕微干癟現象實一半長度;或平均單株產量減產30~50%
減產80%以上
淹水后植株大量落花落果,根
淹水后葉面發軟萎蔫,排淹水后一定程度的落花落果;或未成熟僵
洪澇系變色,出現漚根,成片植株
水后一天恢復長勢死,部分植株干枯
干枯死亡
出現葉子萎蔫現象,部分葉片出現黃色至淺黃褐色不規則病斑,葉片葉片大部分變白色;果實表面
高溫
果實表面變薄、發硬邊沿白色;絕大部分果實表面變薄,發硬因感病發生腐爛
葉片擊碎,
冰雹莖稈折斷,葉片、花、果實部分脫落植株只剩下光桿,絕收
植株有輕微倒伏
10產量分析
10.1理論產量
10.1.1取樣
辣椒生長進入采收期,每區采用固定觀測的10株共計40株,分批采收、烘烤或晾曬、稱量,并記入
附錄A表A.9。
10.1.2分析項目
理論鮮椒產量和理論干椒產量二個項目,并將分析記錄填入附錄A表A.10。
10.1.3儀器
分辨率為0.1g的電子天平一臺和分辨率為0.1cm的卷尺一套。
10.1.4分析方法和步驟
10.1.4.1第一步,將采收的鮮椒密封帶到實驗室,分別稱量株鮮重(g)計算平均單株產量Wf,計算
公式見式(3):
M
W············································································(3)
fN
6
DB52/T1754—2023
式中:
Wf——株鮮重,單位為克/株(g/株);
M——鮮椒重,單位為克(g);
N——樣本數量。
10.1.4.2將所有批次采收的辣椒鮮重加起來求和再平均得到平均株鮮重,記為Wf讀數取一位小數;
10.1.4.3第二步,計算理論鮮椒產量:鮮椒產量等于平均單株鮮重與密度之積,計算公式見式(4):
YfWfL·········································································(4)
式中:
2
Yf——理論鮮椒產量,單位為克/平方米(g/m);
——平均株鮮重,單位為克/株(g/株);
L——1m2株數,單位為株/平方米(株/m2)(測量方法詳見7.3)。
10.1.4.4第三步,計算理論干椒產量:將每次采收的鮮椒帶到實驗室,隨機稱取100g鮮椒,經105℃
烘干8h后稱取干重,以后每4h稱重一次,直到兩次干重的誤差小于2%,最后一次稱得的重量G即
為干重,計算干鮮系數K,計算公式見式(5):
G
K············································································(5)
100
式中:
G——100g鮮椒干重,單位為克(g);
K——干鮮系數,無量綱。
10.1.4.5將所有批次計算的干鮮系數求平均得到平均干鮮系數K,理論干椒產量Yd等于平均株鮮重
與平均干鮮系數之積,計算公式見式(6):
YdYfK··········································································(6)
式中:
2
Yd——理論干椒產量,單位為克/平方米(g/m)
2
Yf——理論鮮椒產量,單位為克/平方米(g/m);
K——平均干鮮系數,無量綱。
10.2地段產量
10.2.1地段鮮椒產量:取觀測地段其中30m2的實際收獲產量,取一位小數。
10.2.2地段干椒產量:地段干椒產量為地段鮮椒產量與平均干鮮系數之積。計算公式見式(7):
AdAfK·········································································(7)
式中:
2
Ad——地段干椒產量,單位為千克/畝(kg/667m)
2
Af——地段鮮椒產量,單位為千克/畝(kg/667m);
——平均干鮮系數,無量綱。
7
DB52/T1754—2023
11田間工作記載
11.1記載時間
在生育期觀測的同時,應詳細記載觀測地段上辣椒從播種前的各項準備到辣椒成熟采收期間所采用
的各項農業技術措施和實施的栽培管理項目的主要內容、起止日期、方法步驟、工具數量等。觀測人員
到達觀測地段時,如果田間操作已經結束,應立即向操作人員詳細了解,并結合觀測地段內辣椒生長狀
況的變化及時補充記錄。
11.2記載項目和內容
按田間工作的時間順序及要求,記錄下列事項(詳見附錄A表A.11):
a)育苗:記載育苗場地整理和消毒方法、播種日期、數量,播種方式,播后采取的措施;
b)整地:記載大田觀測地段各次耕地的起止日期、耕地深度、耕地方式等;
c)移栽:移栽日期,株行距,移栽方法等;
d)田間管理:間苗、補苗日期及方法、中耕日期、培土高度、中耕深度等;施肥、灌溉和排水
時間及方式;病蟲害名稱、施用農藥日期、用量及防御措施;農業氣象災害名稱及防御措施
等;
e)收獲:收獲批次及日期。
8
DB52/T1754—2023
A
A
附錄A
(資料性)
辣椒生育狀況觀測記錄簿封面格式及觀測記錄表
A.1表A.1為辣椒生育狀況觀測記錄簿封面的記錄格式。
表A.1辣椒生育狀況觀測記錄簿(封面)
辣椒生育狀況觀測記錄簿
省
市(州)
縣(市、區)
鄉(鎮、街道)
品種名稱
品種類型
栽培方式
年
9
DB52/T1754—2023
表A.2辣椒觀測地段情況記錄表
序號項目填寫內容
2所屬單位名稱或個人姓名
地形(山地、丘陵等)壩區□山地□丘陵□
3類型及大小地勢坡向坡度
面積(hm2)
距離氣象觀測場的直線距離
4所處位置方位
與氣象觀測場的海拔高度差
環境條件(與周邊房屋、樹林、水體、道路等的方位和
5
距離)
種植制度
6耕作制度
前茬作物
7灌溉條件較好□一般□差□
8地下水位埋深大于0.5m□小于0.5m□
質地砂土□壤土□粘土□砂壤土□
9土壤狀況酸堿度酸性£中性£堿性□
肥力上□中□下□
上(高于當地近3年平均產量的20%)□
中上(高于當地近3年平均產量的10%~20%)□
10產量水平(kg/a)中(當地近3年平均產量的-10%~10%)□
中下(低于當地近3年平均產量的10%-20%)□
下(低于當地近3年平均產量的20%)□
填表人(簽名)
10
DB52/T1754—2023
表A.3辣椒生育期觀測記錄表
觀測進入生育期株數
觀測觀測人校對人
日期生育期
總株數(簽名)(簽名)
測點1測點2測點3測點4合計平均
(月·日)
備
注
11
DB52/T1754—2023
表A.4辣椒植株生長高度測量記錄表
測量
月日月日
日期
生育期
株號測點1測點2測點3測點4測點1測點2測點3測點4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計
總和
平均
備注
觀測人員(簽名)
校對人員(簽名)
12
DB52/T1754—2023
表A.5辣椒植株密度測定記錄表
生測定測點1m內平1m內平
測定項目總1m2株數觀測人校對人
育過程均行數均株數
(月·日)1234和(株/m2)(簽名)(簽名)
期項目(行/m)(株/m)
備
注
13
DB52/T1754—2023
表A.6辣椒植株莖粗測定記錄表
莖粗
測定日期平均莖粗觀測人校對人
(月·日)(cm)(簽名)(簽名)
測點1測點2測點3測點4合計
備注
14
DB52/T1754—2023
表A.7觀測地段辣椒氣象災害和病蟲害觀測記錄表
觀測日期預計對產量的觀測人校對人
災害名稱受害百分率天氣氣候情況
(月·日)影響(簽名)(簽名)
15
DB52/T1754—2023
表A.8氣象災害和病蟲害調查記錄表
此種災害類在縣內
調查日期(月·日)分布及受災害的主
要鄉、街道
縣內成災面積和比
災害名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烘培展覽活動方案
- 客戶管理平臺管理辦法
- 護士崗位流動管理辦法
- 咸陽動物殯葬管理辦法
- 綿陽地區社群管理辦法
- 實體平臺壟斷管理辦法
- 遵化薪酬福利管理辦法
- 拆房項目現場管理辦法
- 西藏房屋租賃管理辦法
- 廣告文印采購管理辦法
-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投資環境評價報告 2025
- 北京市海淀區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英語試卷(含答案)
- 2025鄉村干部考試試題及答案
- 《云南教育強省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解讀培訓
- 棄土租地合同協議書
- TCEC691-2022故障錄波及行波測距一體化裝置技術規范
- 《抗生素分類課件》課件
- 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副高級(護理學)真題庫-14
- 長螺旋鉆孔灌注樁施工培訓
- 歷史明清時期的科技與文化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 爆破三員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