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45.020
CCSQ84
31
上海市地方標準
DB31/T1518—2024
城市軌道交通通信信號數字化運維系統通
用要求
Generalrequirementsforthedigitaloperationandmaintenance
systemofurbanrailtransitcommunicationandsignals
2024-11-29發布2025-03-01實施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31/T1518—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縮略語.............................................................................1
5總體要求...........................................................................2
6體系結構...........................................................................2
6.1系統技術架構...................................................................3
6.2設備配置要求...................................................................4
6.3設備運行環境...................................................................4
7系統功能要求.......................................................................5
7.1可視化功能.....................................................................5
7.2維護支持功能...................................................................6
7.3智能分析功能...................................................................8
7.4運維管理功能...................................................................9
8通用設備監測功能要求..............................................................10
8.1智能電源屏....................................................................10
8.2UPS不間斷電源.................................................................10
8.3蓄電池........................................................................10
8.4外電網........................................................................11
8.5環境..........................................................................11
9信號設備監測功能要求..............................................................12
9.1設備類監測....................................................................12
9.2系統類監測....................................................................15
10通信設備數據監測功能要求.........................................................18
10.1業務子系統數據監測...........................................................18
10.2通道類系統監測...............................................................19
11系統接口功能及數據標準化要求.....................................................21
11.1接口規范.....................................................................21
11.2接口要求.....................................................................21
11.3數據預處理...................................................................21
11.4數據加密/脫敏................................................................21
11.5數據入庫.....................................................................21
11.6數據存儲設備.................................................................21
I
DB31/T1518—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上海市交通委員會提出并組織實施。
本文件由上海軌道交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卡斯柯信號有限公司、上海電氣泰雷茲交通自動化
系統有限公司、同濟大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張郁、陸鑫源、施聰、樊盈、王歷珘、吳杰、吳敏、柴娟、陳毓瑋、段亞美、
孫杰、晏偉、王清嬋、陶珺、胡恩華、朱仰瑞、張凌翔、奚笑冬、婁琦、梁凝、虞翊、袁建軍、張仿琪、
趙華華。
II
DB31/T1518—2024
城市軌道交通通信信號數字化運維系統通用要求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城市軌道交通通信信號數字化運維系統(以下簡稱數字化運維系統)的總體要求、體
系結構、系統功能要求、通用設備監測功能要求、信號設備監測功能要求、通信設備數據監測功能要求、
系統接口功能及數據標準化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上海城市軌道交通全線網1435mm標準軌距且行車速度不大于120km/h鋼輪鋼軌型運
營線路設施設備數字化運維系統的建設,也適用于新建線路及既有線路中的數字化運維系統的升級改
造。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
GB/T24338.5—2018軌道交通電磁兼容第4部分:信號和通信設備的發射與抗擾度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智能分析intelligentanalysis
利用感知數據及系統邏輯判斷的技術對通信信號設備及子系統故障、隱患原因進行分析及定位,并
實現趨勢類、統計類、輔助類等綜合決策分析功能。
3.2
數字化運維系統digitaloperationandmaintenancesystem
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分析、智能化診斷及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集通信信號設施設備實時狀態感知、
綜合監視、智能運維為一體的系統。
4縮略語
下列縮略語適用于本文件。
AC:交流電(AlternatingCurrent)
ATC:列車自動控制(AutomaticTrainControl)
ATS:列車自動監控(AutomaticTrainSupervision)
BMS:動力電池管理系統(BatteryManagementSystem)
CAN:控制器局域網總線(ControllerAreaNetwork)
CBTC:基于通信的列車控制(CommunicationBasedTrainControl)
CC:車載控制器(CarborneController)
1
DB31/T1518—2024
CORBA:公共對象請求代理體系結構(CommonObjectRequestBrokerArchitecture)
CPU:中央處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
DC:直流電(DirectCurrent)
DCS:數據通信系統(DataCommunicationSystem)
FEP:通信前置機(FrontEndProcessor)
GPU:圖形處理器(GraphicsProcessingUnit)
ID:身份識別號(IdentityDocument)
I/O:輸入/輸出(Input/Output)
IP:網際互連協議(InternetProtocol)
LTE:長期演進(LongTermEvolution)
MAU:移動授權單元(MovementAuthorityUnit)
MCBF:平均故障周期(MeanCyclesBetweenFailures)
MDBF:平均無故障運行公里數(MeanDistanceBetweenFailures)
MIB:管理信息庫(ManagementInformationBase)
MMI:人機界面(ManMachineInterface)
MSTP:多業務傳送平臺(Multi-ServiceTransportPlatform)
NTP:網絡時間協議(NetworkTimeProtocol)
OTN:光傳送網(OpticalTransportNetwork)
SDH:同步數字體系(SynchronousDigitalHierarchy)
SNMP:簡單網絡管理協議(SimpleNetworkManagementProtocol)
SOC:電池充電狀態(StateOfCharge)
TCP:傳輸控制協議(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
TOPN:前N排名(TOPN)
UPS:不間斷電源(UninterruptiblePowerSupply)
VOBC:車載控制器(VehicleOn-BoardController)
WEB:全球廣域網(WorldWideWeb)
ZC:區域控制器(ZoneController)
5總體要求
5.1數字化運維系統應具備通信信號設備運行狀態和運行數據的監測功能、智能分析和大數據分析功
能、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功能、應急指揮協同功能以及故障閉環處置功能。
5.2數字化運維系統應采用多維圖形、表格,按設備層級分級展示,應結合設備原理圖、采集圖,實
現車站線路整體狀態圖(含網絡連接狀態)的可視化功能、維護支持功能、智能分析功能以及運維管理
功能。
5.3數字化運維系統應具備時鐘校核功能。
5.4數字化運維系統的電磁兼容性能要求應符合GB/T24338.5—2018第六章表1、表2、表3、表4
和表5中B類性能判據的規定。
5.5數字化運維系統的網絡安全等級保護要求應符合GB/T22239—2019第八章規定的第三級網絡安
全等級保護要求。
6體系結構
2
DB31/T1518—2024
6.1系統技術架構
6.1.1系統層次結構
系統層次結構應由線網級、線路級和管理決策層組成,系統技術架構如圖1所示,其中:
a)線網級數字化運維子系統集成線路數字化運維子系統信息,應和上層平臺對接;
b)線路級數字化運維子系統應和線網數字化運維子系統對接;
c)管理決策層應能夠實現資源信息的共享,統一對外提供服務;
d)系統應預留接口。
圖1系統技術架構圖
6.1.2線路級
線路級應由感知層、實時分析層和線路應用層組成,其中:
a)感知層應實現關鍵設備全覆蓋,感知的對象應包括低頻狀態電氣特性基礎參數、高頻電氣特性、
機械特性、視頻、音頻、信息流、網絡包等;針對信號系統設備,采集業務模塊應包括道岔轉
轍機、信號電源、計軸、機房環境、CC/VOBC車載控制器、ZC/MAU區域控制器、計算機聯鎖、
ATS系統、DCS專用網絡;針對通信系統設備,采集業務模塊應包括高速數據網、網絡視頻平
臺,應具備外部接口,實現與企業其他信息管理系統的數據接入;
b)實時分析層應具備系統及設備的故障診斷及預警分析功能,通過故障定位及隱患預警,壓縮故
障延時,提前發現設備隱患;
c)線路應用層應具備線路的基礎功能應用,包括線路設備狀態圖、報警展示及統計、感知數據展
示,應具備線路級的全壽命周期運維管理相關功能。
6.1.3線網級
線網級應由云層、平臺層和線網應用層組成,其中:
a)云層應通過在線網級構建基礎平臺資源、計算資源和存儲資源,滿足線網級上層應用的要求,
云層的基礎設施構建應無關于線網上層應用的實現,并具備橫向擴展能力,用于支持對線路擴
展、業務擴展及數據量擴展的要求;
3
DB31/T1518—2024
b)平臺層在云層的基礎上,應完成包括基礎數據存儲平臺、大數據生態平臺、人工智能算法庫、
數據可視化庫等平臺資源;
c)線網應用層應基于線網云層存儲的海量數據信息,實現維護支持、智能分析和運維管理應用功
能,實現為線路設備維護提供更超前的預知性以及更專業的指導性功能。
6.1.4管理決策層
管理決策層應由監測中心、分析中心、全景視圖、應急中心和健康管理中心組成,其中:
a)監測中心應展示設備在線監測的狀態及參數;
b)分析中心應基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數據深度挖掘,總結設備運行規律,預測未來
運行趨勢;
c)全景視圖應以圖形可視化界面直觀展示全線網系統的運維全景;
d)應急中心應提供搶修建議;
e)健康管理中心應具備設備的質量評價體系,為設備的健康評估及壽命預測提供支持。
6.2設備配置要求
6.2.1數字化運維配置組成
本項要求包括:
a)線網數字化運維子系統應配置通信前置服務器、應用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Web服務器、數
據分析服務器、GPU計算服務器、存儲設備、網絡設備、電源設備、防雷設備、維護工作站等;
b)線路數字化運維子系統應配置應用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接口服務器、存儲設備、網絡設備、
網絡安全設備、電源設備、防雷設備、維護工作站等,并配置車站處理機(簡稱站機)、采集
設備、網絡通信設備;
c)數字化運維終端應包括線網級終端、線路級終端、工區終端,可根據維修管理需要配置相應的
終端。
6.2.2系統網絡要求
本項要求包括:
a)系統網絡通道應單獨組網,獨立運行;
b)系統組網應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合理布局,在滿足現階段需要的同時,應留有發展余量;
c)系統網絡應采用TCP/IP協議并符合開放式網絡體系結構;
d)系統網絡設計應在保證可靠性、安全性、實時性的前提下,采用標準、通用的網絡設備;
e)系統網絡結構應由生產網域、管理網域和互聯網域共同構成,生產網域和管理網域之間應通過
網閘設備實現網絡安全隔離,管理網和互聯網域之間應通過防火墻設備實現網絡安全隔離。
6.3設備運行環境
6.3.1物理訪問控制
機房出入口應安排專人值守或配置電子門禁系統,控制、鑒別和記錄進入的人員。
6.3.2防盜竊和防破壞
應將設備或主要部件進行固定,并設置明顯的不易除去的標識。
6.3.3防雷擊
4
DB31/T1518—2024
應將各類機柜、設施和設備等通過接地系統安全接地。
6.3.4防火
機房應設置滅火設備。
6.3.5防水和防潮
應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過機房窗戶、屋頂和墻壁滲透。
6.3.6溫濕度控制
應設置必要的溫濕度調節設施,使機房溫濕度的變化在設備運行所允許的范圍之內。
6.3.7防靜電
應采用防靜電地板或地面并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靜電措施。
6.3.8電力供應
應在機房供電線路上配置穩壓器和過電壓防護設備。
6.3.9電磁防護
電源線和通信線纜應隔離鋪設,避免互相干擾。
7系統功能要求
7.1可視化功能
7.1.1全景視圖
本項要求包括:
a)應具備全線網線路圖的顯示功能,包含關鍵運維狀態、報警、預警及檢修等信息;
b)應具備道岔轉轍機MCBF指標、車載控制器MDBF指標等關鍵設備指標以及五分鐘晚點指標的
顯示功能,輔助預測設備故障趨勢;
c)應具備數據采集監控的顯示功能,展示各類數據采集情況的實時監控概覽;
d)應具備線路信息的顯示功能,展示各條線路概況信息,包括運營里程、投用時間、信號供應商、
列車數量、追蹤間隔等信息。
7.1.2監測功能
信號監測功能
本項要求包括:
a)應具備信號設備狀態圖展示功能,展示全線網線路關鍵信號設備的狀態詳情;
b)應具備設備在線實時告警展示功能,展示全線網設備實時在線語音告警信息;
c)應具備故障分析及定位展示功能,展示設備故障點,并提供維護建議與在線指導;
d)應具備信號設備運營區段畫面展示功能,展示各條線路運營區段畫面圖。
通信監測功能
5
DB31/T1518—2024
本項要求包括:
a)應具備監測中心視圖展示功能,支持在各通信系統之間靈活切換,并通過星云圖展示網絡節點
和關鍵設備的連接關系及健康狀態;
b)應具備設備告警數據通知展示功能,采用列表方式展示設備告警信息,包括告警級別、告警ID、
告警名稱、告警源等;
c)應具備告警故障來源及設備板卡端口定位展示功能,采用圖形化界面定位并顯示告警故障來
源與告警設備板卡端口,以便于全系統端到端的可視化查看工作路由和性能情況。
7.1.3應急管理功能
本項要求包括:
a)應具備應急指揮看板展示功能,實現報警管理、故障閉環管理、設備管理、備品備件管理、應
急指揮管理的多維度綜合展示;
b)應具備應急故障影響范圍展示功能、運營影響評估及展示功能、應急故障延時預測及評估功能、
故障的應急輔助建議及相關信息功能、應急故障工單聯動功能以及應急搶修報告自動生成功
能;
c)應具備應急預案和應急流程的編制及展示功能,在故障應急場景下,應具備資源協調組織功能,
其中應急資源應包含應急人員、應急備品、應急車輛、應急路況等信息,并形成應急組織方案;
d)應具備實時運營及運維過程推送功能,輔助運營單位了解應急實時狀況。
7.1.4分析功能
本項要求包括:
a)應具備系統日志分析結果的展示功能;
b)應具備實時跨專業故障診斷及定位的展示功能功能,實時跨專業隱患異常提示及可能原因分
析功能;
c)應具備故障疊加、故障溯源、故障整合分析的展示功能;
d)應具備應急故障過程處置流程的展示功能,維護建議庫的填報及管理功能;
e)應具備案例知識庫、規則策略庫的展示功能。
7.1.5健康管理功能
本項要求包括:
a)應根據業務特性展示設備工況評分和健康度評分體系,對不同設備進行質量評估和健康狀況
量化;
b)應通過圖形化界面展示系統健康度Top5排名,實現關鍵設備健康度指標、網絡健康度指標等
健康管理分析;
c)應展示設備壽命預測模型,適應不同設備的質量評價需求。
7.2維護支持功能
7.2.1站場圖顯示功能
本項要求包括:
a)應具備單站站場圖顯示功能,且站場圖能夠放大、縮小和全屏顯示;
b)應具備區段畫面顯示功能,且區段畫面能夠放大、縮小和全屏顯示。
6
DB31/T1518—2024
7.2.2狀態圖顯示功能
本項要求包括:
a)應通過圖形化界面展示設備狀態,支持顯示具體板卡狀態,以及室內外設備和子系統的整體狀
況;
b)應具備設備狀態的關聯展示功能,可顯示設備關聯實時采集狀態、歷史報警記錄和關聯設備狀
態等。
7.2.3設備綜合顯示功能
本項要求包括:
a)應在同一界面上綜合展示同一設備的所有采集項;
b)應具備關聯設備在同一界面上的綜合展現功能;
c)應具備跨系統關聯信息的綜合展示功能。
7.2.4基礎信息顯示功能
本項要求包括:
a)應具備開關量、多狀態量實時狀態及歷史狀態的查詢顯示功能;
b)應具備模擬量實時值、日報表、日曲線、月趨勢及年趨勢可按設備分類的查詢顯示功能;
c)曲線量和測試量應按設備分類進行展示,包含道岔動作功率、電流曲線、電纜絕緣和電源對地
漏泄電流等關鍵參數。
7.2.5回放功能
回放功能應具備故障回放和自定義時間回放功能,可查看開關量、多狀態量、模擬量、曲線量、故
障詳細信息、離線保存和離線回放功能等。
7.2.6報警顯示功能
本項要求包括:
a)應具備實時報警的功能,支持報警語音設置;
b)應具備歷史報警的功能,可支持按設備類型、設備名、報警類型、處理狀態、處理人、檢修狀
態等過濾查詢;
c)應具備報警批量處理及統計顯示功能。
7.2.7設備狀態管理
本項要求包括:
a)應具備設備停用設置功能,允許用戶對停用設備及其采集信息、預報警篩選過濾;
b)應具備指定設備設置功能,允許用戶對指定設備及其采集信息、預報警篩選過濾;
c)應具備長期跟蹤設置功能,對關鍵設備持續監控,長期跟蹤分析。
7.2.8設備檢修管理
本項要求包括:
a)應具備設備檢修設置功能,對指定項的重點標記、預報警篩選過濾;
b)應支持通過年月計劃表導入的方式自動設置計劃檢修信息。
7.2.9系統管理功能
7
DB31/T1518—2024
本項要求包括:
a)應具備用戶及密碼管理功能,包括用戶登錄、修改配置、標調、預報警上下限等權限的分級管
理;
b)應具備系統在線自檢功能,記錄系統運行日志;
c)應具備系統參數設置功能,支持報警上下限、量程等設置功能。
7.3智能分析功能
7.3.1實時故障診斷及預警分析
本項要求包括:
a)應具備設備實時故障診斷與預警功能,包含故障位置、狀態及維護建議,并支持實時預警及故
障原因分析;
b)應具備故障動態邏輯電子圖紙功能,包括道岔、軌道電路及信號機的動態電子圖紙;
c)應具備端口故障、網絡流量、網絡風暴以及主機故障的預測模型構建功能、日志智能分析功能
和異常預警功能;
d)應具備跨系統預警定位分析、關聯分析、趨勢分析、對維度統計及波形分析等功能。
7.3.2大數據挖掘分析
本項要求包括:
a)應具備設備故障與異常規律分析、數據趨勢分析及日志挖掘分析功能;
b)應支持多專業關聯分析和專項主題分析,包括傳輸設備、主機設備及網絡性能的分析;
c)應具備運維指標聚合分析、趨勢分析、對比分析、健康度分析功能;
d)應具備設備故障自學習和健康壽命預測分析功能。
7.3.3設備質量評價
本項要求包括:
a)應具備設備健康度質量的評分與統計功能;
b)應具備設備質量趨勢變化的顯示功能。
7.3.4設備故障多維度分析功能
系統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各通信子系統網絡故障多維度分析評估,應包括設備故障品牌維度、
設備故障型號維度、設備故障生產批次維度以及設備軟件版本維度。
7.3.5報警溯源及整合分析
應對報警信息進行因果關系、從屬關系和歸并關系的整合,提供根源性報警提示及主從關聯層次的
展示,將多條關聯報警歸并為一條進行提示。
7.3.6跨專業故障定位功能
跨專業故障定位功能應包括跨系統故障觸發分析以及跨系統故障影響分析。
7.3.7跨專業故障溯因功能
應具備故障的來源分析、關聯分析及要因分析功能,并支持溯因結果的輸出,識別并解決故障問題。
8
DB31/T1518—2024
7.3.8故障處理分析
本項要求包括:
a)應通過故障原理圖、故障位置圖等形式提供故障定位;
b)應支持故障變化特征的采集,并提供維護建議及可能原因分析;
c)應具備故障設備履歷、備品備件、檢維修記錄等信息。
7.3.9維護建議報告
本項要求包括:
a)應具備可支持時間段選擇的維護建議報告,包含系統分類、故障/異常概況等;
b)應通過概況信息細化調閱故障時刻的詳細信息。
7.3.10端到端網絡分析
端到端網絡分析應包括高速數據網光通網絡路由分析以及高速數據網數通網絡路由分析。
7.3.11資源利用分析
資源利用分析應分別具備端口占用率和資源使用的異常預警、TOPN排名和趨勢分析功能。
7.3.12運維知識圖譜
本項要求包括:
a)應具備圖形數據庫構建的功能,構建運維知識數據庫,導入歷史運維知識;
b)應具備運維知識庫動態更新的功能,將機器學習模型輸出的運維知識動態更新到運維知識庫;
c)應具備運維知識庫可視化的功能,展示運維知識庫,支持運維知識庫信息查詢。
7.4運維管理功能
7.4.1設備管理
本項要求包括:
a)應具備統一的物資類別和編碼管理功能;
b)應具備在用設備和備用設備管理功能;
c)應具備系統設備和業務數據日志統一存儲和備份功能。
7.4.2故障管理
本項要求包括:
a)應具備完整的問題錄入、問題處理以及問題銷號流程功能;
b)應具備問題查詢以及問題統計功能。
7.4.3圖紙管理
圖紙管理功能應具備圖紙上傳功能、圖紙預覽功能以及圖紙下載功能。
7.4.4應急指揮
本項要求包括:
a)應具備應急資源的錄入、顯示與調度功能,包含人員、備品、車輛等資源的跨系統管理;
b)應支持應急預案和應急流程的編制及顯示;
9
DB31/T1518—2024
c)應具備實時應急路況、故障影響范圍和運營影響情況的顯示功能。
7.4.5運營聯動
本項要求包括:
a)應支持運維故障及維護建議向運營推送;
b)應具備運維故障影響范圍及影響車輛信息向運營的推送功能;
c)應支持向運營提供運維類輔助建議及信息。
7.4.6故障案例庫
故障案例庫應具備故障案例存儲功能以及調閱功能。
8通用設備監測功能要求
8.1智能電源屏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
1)輸入交流接觸器狀態:接觸器閉合、斷開狀態;
2)模塊狀態:模塊工作/保護/故障/備用狀態、模塊通信正常/中斷狀態、接地檢測裝置;
3)電源屏與UPS通訊正常/中斷狀態;
4)模擬量:各電源屏輸入電壓監測、電流監測、頻率監測、相位角監測,各種電源屏每路輸
出電壓監測、電流監測,電源輸出頻率監測、相位角監測;
5)電源屏:I路輸入停電狀態、II路輸入停電狀態、過壓監測、欠壓監測、缺相監測、錯序
監測、輸入突變監測,電源屏各路輸出狀態,三相交流轉轍機電源缺相監測、錯序監測。
b)接口方式:與電源屏通過網絡方式接口。
c)通信要求:數字化運維系統與電源屏接口通信,要求電源屏系統對各類信息主動發送,并保持
數據的實時性、連續性、有效性。
8.2UPS不間斷電源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
1)模擬量:UPS輸入相電壓、電流、頻率;UPS電池組電壓、旁路相電壓;UPS后備時間或
后備容量;UP輸出電壓、電流、頻率、功率、負載率;
2)UPS報警:UPS電池供電、UPS旁路供電、UPS主路輸入異常、UPS旁路輸入異常、UPS
整流器故障、UPS逆變器故障、UPS逆變器不同步、UPS內部產生的其他報警。
b)接口方式:與UPS通過網絡方式接口。
c)通信要求:數字化運維系統與UPS接口通信,要求UPS系統對各類信息主動發送,并保持數據
的實時性、連續性、有效性。
8.3蓄電池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
1)電池模擬量:總電壓,總充放電電流,每一個電池的電壓、內阻、溫度、電流、SOC狀態;
10
DB31/T1518—2024
2)電池狀態:充電指令狀態、充電干接點狀態;
3)電池工作狀態:放電/充電;
4)電池報警:電池電壓、電流異常、溫度異常、單體電壓超限、電池組開關斷開、煙霧、以
及電池內部BMS系統中其他報警。
b)接口方式:與蓄電池通過網絡方式接口。
c)通信要求:數字化運維系統與蓄電池接口通信,要求蓄電池系統對各類信息主動發送,并保持
數據的實時性、連續性、有效性。
8.4外電網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
1)外電網I、II路輸入線電壓、相電壓、電流有效值,頻率、相位角、有功功率等;
2)外電網I、II路輸入瞬時斷電波形。
b)監測點:電壓監測點設置在配電箱閘刀外側外電電源引入端子處、電流監測點設置在配電箱閘
刀內側。
c)監測量程:
1)AC380V電壓量程范圍:0V~500V;
2)AC220V電壓量程范圍:0V~300V;
3)電流量程范圍:0A~100A;
4)頻率量程范圍:0Hz~60Hz;
5)功率量程范圍:0kW~30kW。
d)監測精度:
1)電壓精度為±1%;
2)電流精度為±2%;
3)相位角精度為±1%;
4)頻率精度為±0.5Hz;
5)功率精度為±2%。
e)測試方式:站機周期巡測(周期不大于1s),變化測;電流采用開口式電流互感器監測。
f)采樣周期:
1)斷相、錯序、瞬間斷電報警的采樣周期不大于50ms;
2)電壓、電流采樣周期不大于250ms;
3)瞬時斷電波形采集周期不大于2.5ms。
g)報警應符合以下要求:
1)輸入電壓與額定電壓的差值:大于額定電壓值的15%或小于額定電壓值的20%時報警并記
錄;
2)輸入電壓低于額定電壓值的65%,時間超過1000ms時斷相及斷電報警并記錄;
3)輸入電壓低于額定電壓值的65%,時間超過140ms,但不超過1000ms時瞬間斷電報警
并記錄;
4)對于三相(380V)輸入電源,相序錯誤時錯序報警并記錄。
8.5環境
8.5.1溫度監測
11
DB31/T1518—2024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通信信號信號繼電器室、電源室、通信信號機房環境溫度及機柜環境溫度等;
b)監測點:通信信號信號繼電器室、電源室、通信信號機房、機柜等處;
c)量程范圍:-10℃~60℃;
d)監測精度:±2℃;
e)測試方式:站機周期巡測(周期不大于1s),變化測。
8.5.2濕度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通信信號繼電器室、電源室、通信信號機房環境濕度及機柜環境濕度等;
b)監測點:通信信號繼電器室、電源室、通信信號機房、機柜等處;
c)量程范圍:30%RH~100%RH;
d)監測精度:±5%(25℃下,30%RH~80%RH);
e)測試方式:站機周期巡測(周期不大于1s),變化測。
9信號設備監測功能要求
9.1設備類監測
9.1.150Hz工頻軌道電路監測
接收端電壓、相位角監測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軌道繼電器交流電壓、相位角。
b)監測點:軌道繼電器端或分線盤。
c)監測量程:
1)電壓量程范圍:接收電壓:0V~40V;
2)相位角量程范圍:0°~360°。
d)監測精度:電壓精度為±1%,相位角精度為±1%。
e)測試方式:站機周期巡測(周期不大于1s),變化測;軌道繼電器勵磁時測相位角,軌道占
用時不測試相位角。
f)采樣周期:不大于250ms。
送端電壓監測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發送端電壓;
b)監測點:分線盤保險后端;
c)監測量程:0V~300V;
d)監測精度:±1%;
e)測試方式:站機周期巡測(周期不大于1s),變化測;
f)采樣周期:不大于250ms。
開關量監測
12
DB31/T1518—2024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軌道繼電器狀態;一送多受軌道區段應采集各分支受端狀態;
b)監測點:軌道繼電器空接點或半組空接點;
c)測試方法:站機周期巡測(周期不大于1s),變化測;
d)采樣周期:不大于150ms。
9.1.2直流轉轍機監測
直流轉轍機動作曲線監測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道岔轉換過程中轉轍機動作電流、故障電流、動作時間、轉換方向;
b)監測點:動作回線;
c)監測量程:電流量程范圍:0A~10A(單機);動作時間:0s~40s(單機);
d)監測精度:電流精度為±3%,時間不大于0.1s;
e)測試方式:根據1啟動繼電器條件進行連續測試;
f)采樣周期:不大于40ms。
道岔表示電壓監測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道岔表示交、直流電壓;
b)監測點:分線盤;
c)監測量程:DC量程范圍:0V~100V,AC量程范圍:0V~200V;
d)監測精度:±1%;
e)測試方式:站機周期巡測(周期不大于1s),變化測;
f)采樣周期:不大于500ms。
開關量監測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道岔組合中所有繼電器狀態;
b)監測點:各繼電器的空接點或半組空接點;
c)測試方法:站機周期巡測(周期不大于1s),變化測;
d)采樣周期:不大于150ms。
9.1.3交流轉轍機監測
交流轉轍機動作曲線監測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道岔轉換過程中轉轍機動作總功率、電壓、電流、動作時間、轉換方向。
b)監測點:電壓采樣在斷相保護器輸入端,電流采樣在斷相保護器輸出端。
c)監測量程:
1)電壓量程范圍:0V~220V(單機);
2)電流量程范圍:0A~10A(單機);
3)動作時間:0s~40s(單機);
4)功率量程范圍:0kW~5kW(單機)。
13
DB31/T1518—2024
d)監測精度:電流精度為±2%,功率精度為±2%,時間不大于0.1s。
e)測試方式:根據1啟動繼電器條件進行連續測試。
f)采樣周期:不大于40ms。
道岔表示電壓監測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交流轉轍機定反位回線道岔表示交、直流電壓;
b)監測點:分線盤道岔表示線;
c)監測量程:DC量程范圍:0V~100V,AC量程范圍:0V~200V;
d)監測精度:±1%;
e)測試方法:站機周期巡測(周期不大于1s),變化測;
f)采樣周期:不大于500ms。
斷相保護器輸出直流電壓監測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斷相保護器驅動的直流電壓;
b)監測點:斷相保護器的1、2接點;
c)監測量程:DC量程范圍0V~40V;
d)監測精度:±1%;
e)測試方式:站機周期巡測(周期不大于1s),變化測;
f)采樣周期:不大于250ms。
開關量監測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道岔組合繼電器狀態;
b)監測點:各繼電器的空接點或半組空接點;
c)測試方法:站機周期巡測(周期不大于1s),變化測;
d)采樣周期:不大于150ms。
9.1.4繼電器動作時序監測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道岔動作過程中全繼電器動作順序;
b)監測點:各繼電器的空接點、半組空接點,若在組合內無接點可采,可采用非接觸式探測繼電
器狀態的方式進行采集;
c)監測量程:道岔動作一次監測一次,多組道岔動作同步顯示在一張波形圖中;
d)測試方式:站機周期巡測(周期不大于1s),變化測;
e)采樣周期:不大于10ms。
9.1.5電纜絕緣監測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電纜芯線全程對地絕緣,測試電壓:DC500V;
b)監測點:分線盤或區間綜合柜零層或電纜測試盤處;
14
DB31/T1518—2024
c)監測量程:0MΩ~20MΩ,超出量程值時顯示“>20MΩ”;
d)監測精度:±10%;
e)測試方式:拔出防雷或斷開防雷地線后啟動、自動測量,人工命令多路測試。
9.1.6漏泄電流監測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電源屏輸出電源對地漏泄電流;
b)監測點:電源屏輸出端;
c)監測量程:AC量程范圍:0mA~300mA,DC量程范圍:0mA~10mA;
d)監測精度:±10%。
9.1.7信號機監測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列車信號機、預告信號機的燈絲繼電器工作交流電流等;
b)監測點:信號點燈電路始端;
c)監測量程范圍:0mA~300mA;
d)監測精度:±2%;
e)測試方式:站機周期巡測(周期不大于1s),變化測;
f)采樣周期:不大于500ms。
9.1.8屏蔽門監測
屏蔽門電壓監測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屏蔽門供電電壓,信號側和屏蔽門側的控制和回采繼電器電壓,控制繼電器動作電
壓波形等;
b)監測點:分線盤;
c)監測量程:電壓:DC0V~150V;
d)監測精度:±1%;
e)測試方式:模擬量周期巡測(周期不大于2s),波形測試繼電器動作前0.5s至繼電器動作
后1s,變化測;
f)采樣周期:電壓不大于250ms,波形不大于20ms。
開關量監測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信號側和屏蔽門側的控制與回采繼電器開關量實時狀態變化;
b)監測點:原則上從關鍵繼電器空接點采集;只有半組空接點的,可采用開關量采集器采集;
c)測試方法:站機周期巡測(周期不大于1s)。下位機采樣周期不大于150ms,變化信息存儲
并自主上發。
9.2系統類監測
9.2.1車載系統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15
DB31/T1518—2024
a)監測內容:包括核心模塊軟件、列車運行場景狀態、內部設備狀態、外部設備狀態。
b)接口方式:
1)實時信息接口:與車載系統之間通過網絡方式接口;
2)日志信息接口:與車載系統之間通過FTP方式接口。
c)日志信息:數字化運維系統成功與車載系統接口程序建立通信后,根據日志列表主動下載車載
日志,并支持異常時的日志重傳。
9.2.2ATS系統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
1)數據信息:列車運行狀態信息;
2)設備狀態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計算機設備、硬盤、內存、軟件狀態;
3)系統報警:一般系統報警、系統錯誤、網絡故障、本地ATS(MMI)與計算機聯鎖通信故
障、第三方接口通信故障;
4)軌旁運行場景數據:包括但不限于車次號、跳停、扣車等。
b)接口方式:與ATS通信前置機之間通過網絡方式接口。
9.2.3線路/區域控制器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
1)數據信息:列車運行狀態信息等;
2)設備狀態信息:包括區域控制器設備的電源、輸出入板卡、網絡、風扇狀態等;
3)系統報警:一般系統報警、系統錯誤、網絡故障、板卡故障、冗余丟失;
4)CBTC/ATC信息:軌道狀態信息、列車位置情況、軌道占用情況、列車移動授權情況、臨
時限速情況、列車速度控制情況、緊急停車情況、屏蔽門和車門情況、駕駛模式情況;
5)其他報警信息:報警日志遠程下載等。
b)接口方式:與線路/區域控制器之間通過網絡方式接口。
c)通信要求:數字化運維系統與線路/區域控制器通信,要求區域控制器對各類信息主動發送,
并保持數據的實時性、連續性、有效性。
9.2.4DCS數據通信系統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
1)網絡設備報警:緊急報警(設備通信異常報警、電源報警、溫度報警、IP沖突報警、
MAC地址沖突報警等),主要報警(端口報警、環網斷開報警、端口流量異常報警、誤碼
率報警、丟包率報警、信息傳輸延時報警等),次要報警(CPU利用率報警、內存利用率
報警、光功率報警等);
2)網絡設備狀態:網絡接口(流量、轉發速度、丟包率;安全設備性能、連接數量、被攻擊
數量等),設備運行狀態(CPU、內存、風扇、電源、溫度、光功率等)。
b)接口方式:與獨立的DCS網管終端之間通過網絡方式接口。
c)通信要求:數字化運維系統與DCS網絡終端通信,要求DCS網管系統對各類信息主動發送,
并保持數據的實時性、連續性、有效性。
16
DB31/T1518—2024
9.2.5聯鎖系統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
1)站場表示信息:信號機狀態,道岔狀態,區段狀態,其他表示燈狀態,倒計時信息;
2)設備狀態信息:聯鎖機CPU溫度、內部動態位、聯鎖A機主備狀態、聯鎖B機主備狀態、
操作機工作狀態、聯鎖機板級(采集板、驅動板、電源等)、故障狀態等;
3)報警信息:聯鎖設備報警信息,通信接口報警信息(與區域控制器通信中斷、與鄰站聯鎖
通信中斷、與本地ATS通信中斷、與其他系統通信中斷等);
4)預警信息:聯鎖設備(內部通信局部故障、聯鎖設備局部故障),通信接口(與區域控制
器通信局部故障、與鄰站聯鎖通信局部故障、與本地ATS通信局部故障)。
b)接口方式:與聯鎖系統通過串口或網絡方式接口。
c)通信要求:計算機聯鎖維護機與監測系統的通信(按全體包發送,周期不大于500ms),變
化信息實時上發。
9.2.6智能燈絲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列車信號主燈絲斷絲狀態并報警,定位到每架信號機的每個燈位;
b)接口方式:CAN接口或網絡接口;
c)通信要求:與數字化運維系統的通信(周期不大于1s),變化信息實時上發。
9.2.7轉轍機缺口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
1)轉轍機缺口模擬量;
2)報警/預警信息;
3)道岔動作后模擬量或缺口圖片信息。
b)接口方式:
1)RJ45以太網接口方式;
2)采用TCP協議,轉轍機缺口系統為服務端,監測系統為客戶端,IP地址由監測系統統一
分配。轉轍機缺口系統側應增加隔離措施及防病毒措施,確保運行穩定。防病毒軟件在新
建工程實施時與監測系統統一規劃,統一實施、統一升級。
c)通信要求:與數字化運維系統周期性通信,變化信息實時上發。
9.2.8計軸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內容:計軸車輪傳感器信息、計軸區段狀態、計軸磁頭狀態、計軸板卡狀態、計軸日志信
息;
b)接口方式:與計軸系統通過串口或網絡接口;
c)通信要求:與數字化運維系統的通信(周期不大于1s),變化信息實時上發。
10通信設備數據監測功能要求
17
DB31/T1518—2024
10.1業務子系統數據監測功能
10.1.1網絡視頻平臺監測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對象:攝像機、安防主機、流媒體服務器、錄像設備、視頻管理服務器、視頻&報警網關
工控機、統一管理終端/安防操作終端/安防報警控制服務器、錄像回放工控機、解碼器、安防
箱、網絡交換機等。
b)監測內容:攝像頭/解碼器運行狀態、主機設備健康狀態、安防箱工作狀態、交換機/光傳輸運
行狀態、操作日志監控。
c)應具備視頻調用統計分析、用戶操作軌跡分析以及視頻流媒體分析功能。
d)網絡視頻平臺運維指標應具備以下內容:
1)主機播控設備運維指標:CPU利用率、內存利用率、進程狀態、連接數量、數據庫異常、
磁盤I/O、中間件;
2)解碼器設備運維指標:設備狀態、CPU、內存、視頻通道信息、音頻通道信息;
3)安防箱設備運維指標:溫度、濕度、電壓、電流狀態以及風扇轉速;
4)交換機設備運維指標:端口流量、溫度與電壓、設備CPU占用率、設備內存占用率。
e)網絡視頻平臺系統應具備向上級運維管理系統提供設備性能和告警數據的北向接口(SNMP)。
f)數據上報時間:不大于5min。
10.1.2網絡中心時間同步系統監測
本項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
a)監測對象:時鐘服務器、NTP服務、時鐘源。
b)監測內容:時鐘源的跟蹤狀態、NTP服務健康狀態、主機服務器健康狀態。
c)網絡中心時間同步系統運維指標應具備以下內容:
1)服務器運維指標:CPU利用率、內存利用率、進程狀態、連接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測繪工程師考試題及答案
- 汽修廠廢水處理達標排放控制制度
- 家長代表致辭(15篇)
- 汽修廠財務稽核問題閉環管理制度
- 基層醫生年度工作總結3篇
- 湖南常德圖書館招聘試題帶答案分析2024年
- 應急救援人員防暑保障
- 女兒滿月酒致辭8篇
- 建筑公司進度管理系統數據填報規范制度
- 高溫作業的心理關懷與團隊建設
- 建設工程監理合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23)
- GB/T 28267.1-2021鋼絲繩芯輸送帶第1部分:普通用途輸送帶的設計、尺寸和機械要求
- 中醫內科學癭病
- 品牌戰略定位課件
- 2022年武漢東湖學院輔導員招聘考試筆試試題及答案解析
- 醫療技術分級授權與再授權申請表
- 項目管理九大過程英漢對照表
- 拖欠工資起訴狀模版
- 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信息系統操作手冊
-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優化》同步練習附答案
- 商業銀行風險預警系統整體架構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