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陽市2024-2025學年上學期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_第1頁
湖南省衡陽市2024-2025學年上學期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_第2頁
湖南省衡陽市2024-2025學年上學期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_第3頁
湖南省衡陽市2024-2025學年上學期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_第4頁
湖南省衡陽市2024-2025學年上學期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衡陽市2024-2025學年上學期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第Ⅰ卷(選擇題)本卷共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仰韶文化時期,鞏義雙槐樹聚落不僅有帶巷道的多進院落式大型建筑集中分布,而且出現了迄今已知最早的夯土圍垣結構。以圍垣劃分聚落功能區的特點,在之后龍山時代的登封王城崗、淮陽時莊中都有體現,并延續至二里頭時期。這一過程體現了()A.城市規劃建設理念初顯 B.多元一體文明格局形成C.中央集權體制逐漸形成 D.社會分工體系日益深化2.里耶秦簡中的戶籍文書是以里為單位編制,按照爵級高低排列的。鄉負責戶口登記和初步分類,縣在各鄉匯報基礎上作出累積,并編制出特殊的名籍;里負責戶口登記時進行案驗,在戶口出現變化時,里典參與公證等事宜。戶籍文書的編制可以說明秦代()A.鄉里具有一定的自治權 B.開始建立戶籍統計制度C.地方治理體系臻于完善 D.國家管理能力水平較高3.下表為現存唐朝時期部分有關過所(通行證)的文書據此可知,過所制度的實施()名稱內容貞觀廿二年庭州人巡職辭為請給公驗(簡單的過所)事米巡職帶駱駝一頭、馬一匹、羊十五口等,前往西州(今吐魯番地區)去做生意,請求發給公驗。垂拱元年康尾義羅施等請過所案卷詳細登記菜特和吐火羅商人姓名、年齡及他們所攜帶的奴婢姓名、牲口數量,由各地的胡漢居民出面擔保,證明這些人及物均合法,應由西州官府發給過所開元二十一年唐益謙請給過所案卷唐益謙一行從安西地區回福州老家,過所記有要經過的關隘,由于過所沒有登記所帶奴婢和四匹馬,因此官府加以審查。A.意在增加政府財政收入 B.便利了人口自由流動C.利于保障正常商貿往來 D.確保了絲綢之路暢通4.南宋紹興丁丑科殿試,宋高宗問以“尊祖宗家法、守先王成憲,革當世弊政”之道。考生王十朋在對策中旁征博引,反復奉勸高宗“欲行祖宗之法,欲奸弊之盡革,不可不法《春秋》以攬權”,深得皇帝歡心,被稱贊“經學淹通,議論純正”,定為第一。這反映出當時()A.加強專制集權制度的需要 B.權力制衡機制日益完善C.政治變革的風氣十分濃厚 D.程朱理學思想影響廣泛5.明初尊奉程朱理學,但當時的理學家以單純復述朱熹思想為主,學術空氣沉悶。明中期,王守仁繼承了陸九淵“發明本心”的思想,主張從“本心”入手去認識圣賢之心,以自己的內心為最高權威,并鼓吹“致良知”,倡言“知行合一”,使得心學體系與程朱理學漸成分庭抗禮之勢。這()A.動搖了理學的正統地位 B.否定了傳統儒學的權威C.體現了經世致用的取向 D.有助于學術思潮的轉變6.下表是19世紀中后期,部分列強計劃在中國修建鐵路情況。這反映出當時()時間國家計劃修建鐵路1858年俄國連接莫斯科和中國黑龍江地區的鐵路1862年英國通過緬甸到達中國云南的鐵路1885年法國將越南鐵路接至中國云南A.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B.近代化進程的加快C.西方列強內部矛盾尖銳 D.邊疆危機日益加深7.清末臺灣地區進出口商品輸出、輸入比重變化表(1868—1895年平均值)。當時的臺灣地區()項目輸出輸入茶樟腦糖煤其他鴉片華貨棉制品毛制品金屬雜貨臺灣地區54%4%37%2%3%59%16%9%4%2%10%A.經濟發展深受外部市場影響 B.鴉片走私嚴重威脅民生C.傳統消費習慣遭受嚴重沖擊 D.華洋相爭局面初步形成8.1901年至1911年武昌起義前,全國各地都有白話文報紙發行。據當時學者研究,“全國采用白話形式的通俗報很多,如杭州白話報、中國白話報、蘇州白話報、寧波白話報、紹興白話報等,不下數十種”。白話報的大量發行()A.縮小了區域文化差異 B.將文學革命推向高潮C.擴大了民眾政治參與 D.提升了革命黨影響力9.1941年,根據抗日戰爭形勢發展,贊皇抗日根據地按照“三三制”原則進行了民主選舉和政權建設,即通過大規模的村選運動,選出了符合“三三制”原則的村干部,為抗日民主政權的鞏固和發展注入了新活力。這一舉措有利于()A.貫徹人民民主專政思想B.嘗試創建人民革命政權C.確保選舉結果的公正公平D.落實中共全面抗戰路線10.1950年1月至4月,全國14個大中城市有2945家私營工廠倒閉,在16個城市中有9347家私營商店倒閉。針對這一情況,中財委討論并決定了幫助私營工商業度過嚴重困難的措施和辦法。這體現了()A.新民主主義經濟政策得到貫徹B.對私營工商業的改造刻不容緩C.私營經濟不適應時代的發展D.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脆弱性11.埃及第一王朝(約公元前3000年一前2890年)時期,國王姓名都與荷魯斯神有關。如“戰斗者荷魯斯”“開辟者荷魯斯”“捕獲者荷魯斯”等。這些國王的名稱反映了古埃及()A.王權與神權的統一 B.王權受神權的制約C.人文主義的傳播 D.神的地位至高無上12.阿拉伯帝國在首都和一些大城市建立規模宏大的天文臺,制造和配備各種精密的天文儀器,還招聘和集中一批各部族及外國有名的天文、歷算學家進行長期的天文觀察,對天體運行的規律進行深入研究。這反映了阿拉伯帝國()A.天文學成就卓著 B.國家重視推動科學發展C.注重學習和創新 D.文化發展具有多民族性13.中世紀的西歐土地往往凝聚著封君與封臣多層次的權利和義務,封君對土地的支配權受到封臣的制約,封臣對土地的支配權受到封君的制約,這致使土地買賣、轉讓受到嚴重限制。上述狀況()A.推動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 B.維持了政治上的分裂局面C.導致封建莊園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D.有利于商業性農業的發展14.格勞秀斯在著作《論海上自由》(1609年出版)中,駁斥了葡萄牙人以他們曾最早橫渡印度洋為理由而擁有印度洋的主權,論證了“海洋自由”的原則,抨擊葡萄牙對從歐洲到東方的海上貿易路線的壟斷。格勞秀斯的主張()A.體現工業資產階級需求 B.不符合社會發展的潮流C.挑戰了傳統的海洋理論 D.使近代國際法得以發展15.1922年5月,全俄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土地勞動使用法》,首次明確規定準許土地使用權臨時轉讓和勞動中輔助性地使用雇傭勞動。這一舉措()A.是“新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表現B.保障了前線的糧食供應C.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有益探索D.暴露出農業集體化弊端16.下表是20世紀30~60年代美國社會救助相關法案(部分)。表格反映出()頒布者法律(案)主要內容羅斯福總統《社會保障法》將婦女、兒童、老年退休、殘疾人與失業者納入公共援助體系肯尼迪總統《公共福利修正案》從資助窮人實物、金錢開始演變為提供服務與技能培訓約翰遜總統《經濟機會法》增加窮人獲得救濟與福利項目的機會,尤其是那些受到歧視的黑人A.國家干預加強 B.經濟危機嚴重C.民主斗爭消彌 D.冷戰思維固化第Ⅱ卷(非選擇題)本卷共3小題,共52分。考生根據要求進行作答。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江西移民湖南,從五代開始直到清初,其間移民活動持續未斷,而移民規模當以明初為最。宋元時期,江西贛江流域人多地少的矛盾已相當突出,明代日趨嚴重,故贛江流域大批無地農民向湖南可耕地資源豐富的東北部和中部進發。與歷代官方組織的人口遷徙不同,江西移民湖南,“鮮有政治之背景,乃純為自動的經濟發展”。江西移民往往都是一族或幾族的遷徙,在移民行列中,大姓和望姓的人數占有明顯優勢,如“彭、羅、熊、雷、周、劉、李、張、王”等大姓聚族而居、其后裔分衍在湖南各地。江西移民主要來源于江西西北部和中西部地區,這些縣距湖南東北部地區不甚遠,其間又無高山大江阻隔,故移居湖南頗易。——摘編自何文君《明至清初江西對湖南人口的遷徙》材料二湖南移民進入廣西各地可以上溯到唐宋時期,但湖南人口大量移居廣西卻以明代前中期、清中期和清末民初最為集中。洪武末年以后,明政府頻頻出兵鎮壓廣西境內的少數民族起義,大量湖南籍士卒以班軍身份進入廣西,位于湘桂交通要道上的全州、灌陽、興安、靈川、平樂、富川、賀縣等地,也設立了守御千戶所;康熙、雍正年間湖南各地人口的急劇增長,巨大的人口壓力迫使廣大農民紛紛向開發程度不高、土地肥沃、氣候適宜的廣西遷移。湖南農民進入廣西一直延續到道光以后,特別是道光六年湖南發生特大洪災,災民多“流至廣西”。近代以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加深使湖南農村經濟迅速破產,湖南人再次掀起了移居廣西的高潮。與此前不同的是,這次移民的主體是有一技之長的手工業者和商人。1898年、1904年岳陽、長沙先后開埠,外國廉價商品大量進入湖南,造成農村家庭手工業的衰落,無地可耕、謀生無路的破產農民和手工業者不得不遠走他鄉。當時廣西手工業基礎薄弱,桂林作為廣西省會,流動人口多,也蘊藏著更多的商機,加上又有漓江-湘江水道直通湖南中部,桂林因之成為湖南破產農民、工商業者的主要謀生處所,祁陽、衡陽、邵東等地的織戶紛紛移居桂林。——摘編自范玉春《明清民國時期湖南移民徙居廣西及其地理特征》(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至清初江西移民湖南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闡述明清至民國初年湖南移民進入廣西的基本情況。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末年,時局紛亂,金融業的發展表現出一種無政府狀態。外商銀行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入侵而出現在中國,成為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和掠奪的得力助手和工具。外國在華銀行憑借種種不平等條約取得的特權,賺取了驚人的利潤。利潤當然會自發地引導金融創新,很多金融組織就在這種無政府環境下長了出來。中國并沒有真正的銀行,但起到融資功能的錢莊票號早已存在,而且實力雄厚、經驗豐富。1897年,洋務派官僚盛宣懷創辦中國通商銀行,這是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商辦銀行。不久,清政府的國有銀行——戶部銀行也宣告成立。1907年11月,郵傳部奏請設立交通銀行,官商合辦,股本銀僅有五百萬兩,官四商六;1908年7月,戶部銀行改稱大清銀行,重訂則例二十四條,資本銀增為一千萬兩,官商各半,共同起到中央銀行的作用。——摘編自梁捷《中國銀行業的興起》等材料二1979—1984年間,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人民建設銀行以及中國工商銀行相繼成立,中國銀行開始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打破了“大一統”的單一銀行體制,確立了中央銀行和專業銀行各司其職的二元銀行體制。在此期間,四大國家專業銀行自身的存、貸、匯等各項業務取得長足發展,營業機構和人員迅速增加,形成了各有分工、覆蓋全國的經營網絡體系。1987—1988年,中信實業銀行、招商銀行、深圳發展銀行、福建興業銀行、廣東發展銀行等陸續成立,逐漸成為我國銀行體系中一支富有活力的生力軍。據統計,1978年我國銀行存款余額僅為1155億元,至2017年末增長到169.27萬億元,增長了1465倍;貸款余額從1890億元增長到125.61萬億元,增長了664倍。——摘編自樊志剛《改革開放40年中國銀行業的發展》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近代銀行業興起的特點并分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改革開放后中國銀行業迅速發展的作用。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常閱讀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其關于專制政體需‘恐懼’維持的觀點令我深思。但俄羅斯國情需要強有力君主,我們須謹慎選擇啟蒙思想中適合部分。”這種對啟蒙思想的選擇性吸收,反映了當時俄羅斯在思想與政治現實間的權衡,也為后續俄羅斯政治變革提供了一定思想基礎。——葉卡捷琳娜二世在1767年書信材料二明治維新前,日本洋學家大力傳播西方思想,福澤諭吉提出“脫亞入歐”,倡導文明開化。這些思想為明治維新奠基。1868年,明治天皇頒布一系列改革措施,廢藩置縣、殖產興業、文明開化,全面學習西方,使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實現從封建幕府制到君主立憲制的政治變革。——摘編自福澤諭吉《文明論概略》(1)根據材料一指出葉卡捷琳娜二世對啟蒙思想的態度及其反映的政治理念。(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福澤諭吉“脫亞入歐”主張形成時代背景,并評價其對日本現代化進程的影響。湖南省衡陽市2024-2025學年上學期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第Ⅰ卷(選擇題)本卷共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仰韶文化時期,鞏義雙槐樹聚落不僅有帶巷道的多進院落式大型建筑集中分布,而且出現了迄今已知最早的夯土圍垣結構。以圍垣劃分聚落功能區的特點,在之后龍山時代的登封王城崗、淮陽時莊中都有體現,并延續至二里頭時期。這一過程體現了()A.城市規劃建設理念初顯 B.多元一體文明格局形成C.中央集權體制逐漸形成 D.社會分工體系日益深化【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原始社會(中國)。根據材料概況可知:材料中提到鞏義雙槐樹聚落存在帶巷道的大型建筑的集中分布,并且有夯土圍垣結構,這些都是早期城市規劃的特點。這類特征延續至后來的龍山時代和二里頭文化時期,表明這一時期城市規劃建設的理念已經初步顯現,A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文明多元的信息,未涉及有顯著的區別,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權體制的形成,中央集權體制形成是在秦朝,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社會分工體系的深化,涉及的是城市規劃的內容,排除D項。故選A項。2.里耶秦簡中的戶籍文書是以里為單位編制,按照爵級高低排列的。鄉負責戶口登記和初步分類,縣在各鄉匯報基礎上作出累積,并編制出特殊的名籍;里負責戶口登記時進行案驗,在戶口出現變化時,里典參與公證等事宜。戶籍文書的編制可以說明秦代()A.鄉里具有一定的自治權 B.開始建立戶籍統計制度C.地方治理體系臻于完善 D.國家管理能力水平較高【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時空是秦代。據材料可知,材料詳細描述了秦代鄉、里兩級地方組織管理的分工,說明基層民政管理的分工較為明確,國家管理能力水平較高,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秦代鄉、里兩級地方組織管理的分工,無法體現鄉里具有一定的自治權,排除A項;材料提到里耶秦簡中的戶籍文書,反映了秦代的戶籍管理系統,包括鄉負責戶口登記和初步分類,縣進行匯總并編制名籍,里負責戶口登記和公證等事宜,說明秦代已經建立起了較為系統的戶籍統計制度,而不是“開始建立”,排除B項;材料主旨是強調“里耶秦簡中的戶籍文書”,因此不能表明秦代地方治理體系臻于完善,排除C項。故選D項。3.下表為現存唐朝時期部分有關過所(通行證)的文書據此可知,過所制度的實施()名稱內容貞觀廿二年庭州人巡職辭為請給公驗(簡單的過所)事米巡職帶駱駝一頭、馬一匹、羊十五口等,前往西州(今吐魯番地區)去做生意,請求發給公驗。垂拱元年康尾義羅施等請過所案卷詳細登記菜特和吐火羅商人姓名、年齡及他們所攜帶的奴婢姓名、牲口數量,由各地的胡漢居民出面擔保,證明這些人及物均合法,應由西州官府發給過所,開元二十一年唐益謙請給過所案卷唐益謙一行從安西地區回福州老家,過所記有要經過的關隘,由于過所沒有登記所帶奴婢和四匹馬,因此官府加以審查。A.意在增加政府財政收入 B.便利了人口自由流動C.利于保障正常商貿往來 D.確保了絲綢之路暢通【答案】C【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唐朝(中國)。材料中唐朝過關文書的內容比較詳細,記錄了隨行人員本人、所帶貨物、家庭住址等信息,強化了對流動人員的管理,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利于保障正常商貿往來,C項正確;材料未提及對過往人員征稅,無法體現意在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排除A項;材料中可以看出,人口的流動受到嚴格的控制,不利于人口自由流動,排除B項;絲綢之路經常因為戰爭和少數民族政權而被阻斷,文書無法確保了絲綢之路暢通,排除D項。故選C項。4.南宋紹興丁丑科殿試,宋高宗問以“尊祖宗家法、守先王成憲,革當世弊政”之道。考生王十朋在對策中旁征博引,反復奉勸高宗“欲行祖宗之法,欲奸弊之盡革,不可不法《春秋》以攬權”,深得皇帝歡心,被稱贊“經學淹通,議論純正”,定為第一。這反映出當時()A.加強專制集權制度的需要 B.權力制衡機制日益完善C.政治變革的風氣十分濃厚 D.程朱理學思想影響廣泛【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宋代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出南宋時期,王十朋在殿試的對策中反復強調“攬權”,鼓吹皇帝一定要獨攬大權,獲得了宋高宗極高的欣賞,表明南宋統治者也意圖通過加強專制集權統治,來進行社會治理,A項正確;材料強調革除社會弊端的方法在于“攬權”,并未提出權力制衡的措施,排除B項;殿試題目為“尊祖宗家法、守先王成憲”,也即強調尊祖宗之法,而非積極推行政治變革,排除C項;材料未提及“存天理滅人欲”“格物致知”等典型的理學主張,看不出王十朋的主張受到了程朱理學思想影響,排除D項。故選A項。6.下表是19世紀中后期,部分列強計劃在中國修建鐵路情況。這反映出當時()時間國家計劃修建鐵路1858年俄國連接莫斯科和中國黑龍江地區的鐵路1862年英國通過緬甸到達中國云南的鐵路1885年法國將越南鐵路接至中國云南A.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B.近代化進程的加快C.西方列強內部矛盾尖銳 D.邊疆危機日益加深【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時空是19世紀中后期。據材料“下表是19世紀中后期,部分列強計劃在中國修建鐵路情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世紀中后期沙俄、英國、法國這三個列強要么計劃修建從本國到中國邊疆的鐵路,要么計劃從所屬亞洲的殖民地修建到中國邊疆的鐵路,這體現的是列強準備對華資本輸出,要進一步侵略中國,中國邊疆危機的日益加深,D項正確;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后,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列強準備對華資本輸出,而不是近代化進程加快,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列強內部矛盾的尖銳,排除C項。故選D項。7.清末臺灣地區進出口商品輸出、輸入比重變化表(1868—1895年平均值)。當時的臺灣地區()項目輸出輸入茶樟腦糖煤其他鴉片華貨棉制品毛制品金屬雜貨臺灣地區54%4%37%2%3%59%16%9%4%2%10%A.經濟發展深受外部市場影響 B.鴉片走私嚴重威脅民生C.傳統消費習慣遭受嚴重沖擊 D.華洋相爭局面初步形成【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清朝末年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題干信息, 臺灣淡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后被列為新增加的通商口岸,此后到日本割占臺灣的1895年,臺灣對外貿易有了明顯發展。根據清末臺灣地區進出口商品輸出、輸入比重變化表可知,這一時期臺灣進口鴉片、紡織品、日用雜貨等洋貨,出口的貨物則以糖、茶葉、樟腦和煤炭為最大宗,臺灣地區日益淪為西方國家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地,經濟發展深受外部市場影響,A項正確;從材料只能看出臺灣大量輸入鴉片,未直接反映鴉片輸入對民生的影響,且鴉片只是進出口商品之一,“鴉片走私”不能完整概括題干信息,排除B項;材料未提及1868年以前的商品輸入和居民消費情況,沒有對比不能得出傳統消費習慣遭受嚴重沖擊,排除C項;臺灣地區商品進出口的對象都是外國,看不出“華”和“相爭”,排除D項。故選A項。8.1901年至1911年武昌起義前,全國各地都有白話文報紙發行。據當時學者研究,“全國采用白話形式的通俗報很多,如杭州白話報、中國白話報、蘇州白話報、寧波白話報、紹興白話報等,不下數十種”。白話報的大量發行()A.縮小了區域文化差異 B.將文學革命推向高潮C.擴大了民眾政治參與 D.提升了革命黨影響力【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01年至1911年武昌起義前(中國)。據材料“全國采用白話形式的通俗報很多,如杭州白話報、中國白話報、蘇州白話報、寧波白話報、紹興白話報等,不下數十種”和所學可知,辛亥革命前,白話報的大量發行有利于思想啟蒙,促進民眾參與政治,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區域文化差異,而且與武昌起義前的歷史背景不符,排除A項;文學革命出現在1915開始的新文化運動中,排除B項;全國各地的白話文報紙并非都是代表革命黨人,排除D項。故選C項。9.1941年,根據抗日戰爭形勢的發展,贊皇抗日根據地按照“三三制”原則進行了民主選舉和政權建設,即通過大規模的村選運動,選出了符合“三三制”原則的村干部,為抗日民主政權的鞏固和發展注入了新活力。這一舉措有利于()A.貫徹人民民主專政的思想B.嘗試創建人民革命政權C.確保選舉結果的公正公平D.落實中共全面抗戰路線【答案】D【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1年(中國)。根據材料贊皇抗日根據地按照“三三制”原則進行了民主選舉和政權建設,結合所學可知,這有利于團結各階層人民參加抗戰,落實了中共全面抗戰路線,D項正確;貫徹人民民主專政的思想是在新中國成立后,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建立是創建人民革命政權的嘗試,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本題主旨是“三三制”原則的作用,為抗日民主政權的鞏固和發展注入了新活力,不一定能確保選舉結果的公正公平,排除C項。故選D項。10.1950年1月至4月,全國14個大中城市有2945家私營工廠倒閉,在16個城市中有9347家私營商店倒閉。針對這一情況,中財委討論并決定了幫助私營工商業度過嚴重困難的措施和辦法。這體現了()A.新民主主義經濟政策得到貫徹B.對私營工商業的改造刻不容緩C.私營經濟不適應時代的發展D.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脆弱性【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是本質題。時空:1950年(中國)。據題干“全國14個大中城市有2945家私營工廠倒閉,在16個城市中有9347家私營商店倒閉。針對這一情況,中財委討論并決定了幫助私營工商業度過嚴重困難的措施和辦法”及結合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后穩定了物價,因貨幣貶值而產生的虛假購買力突然消失,出現市場蕭條、商品滯銷,許多私營企業減產、停工或倒閉。為扭轉這一局面,新中國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以恢復國民經濟,發揮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創造性與活力,體現了貫徹新民主主義經濟政策的特征,A項正確;根據題干提供的時間背景,此時的主要任務是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對私營工商業的改造并沒有到刻不容緩的地步,排除B項;私營經濟是新民主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有益補充,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排除C項;題干是指面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所遭遇的困境,政府幫助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擺脫困境,體現了中共實行的新民主主義經濟政策的實施,排除D項。故選A項。11.埃及第一王朝(約公元前3000年一前2890年)時期,國王的姓名都與荷魯斯神有關。如“戰斗者荷魯斯”“開辟者荷魯斯”“捕獲者荷魯斯”等。這些國王的名稱反映了古埃及()A.王權與神權的統一 B.王權受神權的制約C.人文主義的傳播 D.神的地位至高無上【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埃及)。題目描述了埃及第一王朝時期,國王的姓名都與荷魯斯神有關,如“戰斗者荷魯斯”“開辟者荷魯斯”“捕獲者荷魯斯”等,表明國王的權力與神權是統一的。這符合古埃及的實際情況,國王被視為神的化身或神的代表,體現了王權與神權的統一,A項正確;雖然古埃及的宗教對王權有一定影響,但題目中并沒有直接體現王權受到制約的信息,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王權與神權的統一,沒有涉及對人文主義的內容,人文主義強調人的作用,排除C項;題目更側重于國王與神權的統一,而不是單純強調神的地位,排除D項。故選A項。12.阿拉伯帝國在首都和一些大城市建立規模宏大的天文臺,制造和配備各種精密的天文儀器,還招聘和集中一批各部族及外國有名的天文、歷算學家進行長期的天文觀察,對天體運行的規律進行深入研究。這反映了阿拉伯帝國()A.天文學成就卓著 B.國家重視推動科學發展C.注重學習和創新 D.文化發展具有多民族性【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阿拉伯帝國)。根據材料“阿拉伯帝國在首都和一些大城市建立規模宏大的天文臺,制造和配備各種精密的天文儀器,還招聘和集中一批各部族及外國有名的天文、歷算學家進行長期的天文觀察,對天體運行的規律進行深入研究”結合所學可知,題干中提到的建立天文臺、制造儀器、招聘天文學家等舉措,都體現了國家對科學發展的重視和推動,B項正確;題干主要強調的是阿拉伯帝國為天文學研究所做的各種投入和行動,而不能直接得出天文學已經取得顯著的成就,排除A項;題干中重點強調的是國家在天文學研究方面的推動舉措,并沒有突出“學習和創新”這方面的內容,排除C項;雖然招聘了各族及外國的學者,但題干整體更側重于國家對天文學研究的推動,而不是突出文化發展的多民族性這一特點,排除D項。故選B項。13.中世紀的西歐土地往往凝聚著封君與封臣多層次的權利和義務,封君對土地的支配權受到封臣的制約,封臣對土地的支配權受到封君的制約,這致使土地買賣、轉讓受到嚴重限制。上述狀況()A.推動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 B.維持了政治上的分裂局面C.導致封建莊園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D.有利于商業性農業的發展【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影響題。時空范圍為中世紀的西歐。依據材料“多層次的權利和義務”“受到封臣的制約”“受到封君的制約”“土地買賣、轉讓受到嚴重限制”,這說明當時西歐土地所有權的不完整性,使得所有權的轉讓受到限制,這從經濟上維系了當時的分裂割據狀況,B項正確;材料中的內容使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相對困難,排除A項;材料是限制土地兼并,不利于莊園經濟壯大,排除C項;莊園制度與商業性農業的發展關系不大,排除D項。故選B項。14.格勞秀斯在著作《論海上自由》(1609年出版)中,駁斥了葡萄牙人以他們曾最早橫渡印度洋為理由而擁有印度洋的主權,論證了“海洋自由”的原則,抨擊葡萄牙對從歐洲到東方的海上貿易路線的壟斷。格勞秀斯的主張()A.體現工業資產階級需求 B.不符合社會發展的潮流C.挑戰了傳統的海洋理論 D.使近代國際法得以發展【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09年(世界)。由材料“駁斥了葡萄牙人以他們曾最早橫渡印度洋為理由而擁有印度洋的主權”可知,16、17世紀的荷蘭是世界上的海上強國,國際貿易和海洋航行極為發達,有著"海上馬車夫"之稱,而順應這一局勢,格勞秀斯主戰法“海洋自由”,這種觀點也挑戰了當初歐洲社會流行的海洋主權理論,C項正確;格勞秀斯的主張反映了荷蘭新興資產階級開拓航海事業和海外市場的要求,工業資產階級產生于工業革命后,排除A項;這一原則客觀上符合各國間正常航海和人民間正常來往的要求,符合社會發展的潮流,排除B項;格勞秀斯的主張為國際法奠定基礎,“得以發展”的說法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5.1922年5月,全俄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土地勞動使用法》,首次明確規定準許土地使用權臨時轉讓和勞動中輔助性地使用雇傭勞動。這一舉措()A.是“新經濟體制改革”重要表現B.保障了前線的糧食供應C.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有益探索D.暴露出農業集體化弊端【答案】C【解析】【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2年(俄國)。根據材料時間“1922年5月”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蘇俄實行的新經濟政策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緩解和調整了國家與農民之間的關系,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有益探索,C項正確;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進行“新經濟體制改革”,例如注意運用價值規律,擴大了企業的經營自主權等,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此時戰爭已經結束,且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有利于保障前線的糧食供應,材料所述是列寧提出的新經濟政策,排除B項;1930年聯共(布)中央通過《關于集體化的速度和國家幫助集體農莊建設的辦法》的決議,1922年農業集體化還沒有開始,排除D項。故選C項。16.下表是20世紀30~60年代美國社會救助相關法案(部分)。表格反映出()頒布者法律(案)主要內容羅斯福總統《社會保障法》將婦女、兒童、老年退休、殘疾人與失業者納入公共援助體系肯尼迪總統《公共福利修正案》從資助窮人實物、金錢開始演變為提供服務與技能培訓約翰遜總統《經濟機會法》增加窮人獲得救濟與福利項目的機會,尤其是那些受到歧視的黑人A.國家干預加強 B.經濟危機嚴重C.民主斗爭消彌 D.冷戰思維固化【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30~60年代的美國。根據材料“《社會保障法》《公共福利修正案》《經濟機會法》”及所學可知,《社會保障法》將婦女、兒童、老年退休者、殘疾人與失業者納入聯邦公共援助體系,體現了聯邦政府從自由放任向主動承擔社會福利責任的轉變。《公共福利修正案》從單純提供實物和金錢資助,升級為“服務與技能培訓”的救助模式。《經濟機會法》進一步擴大政府救助范圍,對受歧視黑人群體的采取傾斜性政策。由此可見,這一時期聯邦政府對社會救助的力度在增強,A項正確;羅斯福新政時期逐漸走出了經濟危機的困境,在肯尼迪和約翰遜時期經濟高速增長,排除B項;約翰遜法案明確支持黑人權益,恰是民權運動高漲期,表明民主斗爭激化而非消彌,排除C項;冷戰雖影響美國外交政策,但表格中的法案均聚焦國內社會問題,與意識形態對抗無直接關聯,排除D項。故選A項。第Ⅱ卷(非選擇題)本卷共3小題,共52分。考生根據要求進行作答。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江西移民湖南,從五代開始直到清初,其間移民活動持續未斷,而移民規模當以明初為最。宋元時期,江西贛江流域人多地少的矛盾已相當突出,明代日趨嚴重,故贛江流域大批無地農民向湖南可耕地資源豐富的東北部和中部進發。與歷代官方組織的人口遷徙不同,江西移民湖南,“鮮有政治之背景,乃純為自動的經濟發展”。江西移民往往都是一族或幾族的遷徙,在移民行列中,大姓和望姓的人數占有明顯優勢,如“彭、羅、熊、雷、周、劉、李、張、王”等大姓聚族而居、其后裔分衍在湖南各地。江西移民主要來源于江西西北部和中西部地區,這些縣距湖南東北部地區不甚遠,其間又無高山大江阻隔,故移居湖南頗易。——摘編自何文君《明至清初江西對湖南人口的遷徙》材料二湖南移民進入廣西各地可以上溯到唐宋時期,但湖南人口大量移居廣西卻以明代前中期、清中期和清末民初最為集中。洪武末年以后,明政府頻頻出兵鎮壓廣西境內的少數民族起義,大量湖南籍士卒以班軍身份進入廣西,位于湘桂交通要道上的全州、灌陽、興安、靈川、平樂、富川、賀縣等地,也設立了守御千戶所;康熙、雍正年間湖南各地人口的急劇增長,巨大的人口壓力迫使廣大農民紛紛向開發程度不高、土地肥沃、氣候適宜的廣西遷移。湖南農民進入廣西一直延續到道光以后,特別是道光六年湖南發生特大洪災,災民多“流至廣西”。近代以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加深使湖南農村經濟迅速破產,湖南人再次掀起了移居廣西的高潮。與此前不同的是,這次移民的主體是有一技之長的手工業者和商人。1898年、1904年岳陽、長沙先后開埠,外國廉價商品大量進入湖南,造成農村家庭手工業的衰落,無地可耕、謀生無路的破產農民和手工業者不得不遠走他鄉。當時廣西手工業基礎薄弱,桂林作為廣西省會,流動人口多,也蘊藏著更多的商機,加上又有漓江-湘江水道直通湖南中部,桂林因之成為湖南破產農民、工商業者的主要謀生處所,祁陽、衡陽、邵東等地的織戶紛紛移居桂林。——摘編自范玉春《明清民國時期湖南移民徙居廣西及其地理特征》(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至清初江西移民湖南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闡述明清至民國初年湖南移民進入廣西的基本情況。【答案】(1)①移民持續時間長,未間斷,明初最為集中。②移民規模大。③人地矛盾尖銳推動移民。④以自發性的人口遷移為主,出于行政命令的強制性遷移很少。⑤以大姓和望族為移民主體。⑥受地形、交通影響,與湖南鄰近的縣移民較多。(答出六點,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給分)(2)明代前中期,移民主要因為軍事駐防的需要,移民多為湖南籍士卒,移民方式主要是衛所屯駐戍守,分布在湘桂交通要道上。清中期,移民主要是因為湖南人地矛盾凸顯、自然災害發生,而廣西開發程度不高、土地肥沃、氣候適宜,移民多為湖南農民。清末民初,移民主要是因為外國資本主義侵略、湖南農村經濟破產、湘桂水陸交通便利,廣西市場潛力大,移民多為湖南的破產農民和工商業者。【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明清時期(中國)。據材料“江西移民湖南,從五代開始直到清初,其間移民活動持續未斷”可知,移民持續時間長,未間斷,據材料“而移民規模當以明初為最”可知,明初最為集中。移民規模大。據材料“宋元時期,江西贛江流域人多地少的矛盾已相當突出,明代日趨嚴重,故贛江流域大批無地農民向湖南可耕地資源豐富的東北部和中部進發”可知,人地矛盾尖銳推動移民。據材料“鮮有政治之背景,乃純為自動的經濟發展”可知,以自發性的人口遷移為主,出于行政命令的強制性遷移很少。據材料“江西移民往往都是一族或幾族的遷徙,在移民行列中,大姓和望姓的人數占有明顯優勢,如‘彭、羅、熊、雷、周、劉、李、張、王’等大姓聚族而居”可知,以大姓和望族為移民主體。據材料“江西移民主要來源于江西西北部和中西部地區,這些縣距湖南東北部地區不甚遠,其間又無高山大江阻隔,故移居湖南頗易”可知,受地形、交通影響,與湖南鄰近的縣移民較多。【小問2詳解】本題是評論解說題。時空是:明清至民國時期(中國)。據材料“洪武末年以后,明政府頻頻出兵鎮壓廣西境內的少數民族起義,大量湖南籍士卒以班軍身份進入廣西”可知,明代前中期,移民主要因為軍事駐防的需要,移民多為湖南籍士卒,據材料“位于湘桂交通要道上的全州、灌陽、興安、靈川、平樂、富川、賀縣等地,也設立了守御千戶所”可知,移民方式主要是衛所屯駐戍守,分布在湘桂交通要道上。據材料“康熙、雍正年間湖南各地人口的急劇增長,巨大的人口壓力迫使廣大農民紛紛向開發程度不高、土地肥沃、氣候適宜的廣西遷移”可知,清中期,移民主要是因為湖南人地矛盾凸顯、自然災害發生,而廣西開發程度不高、土地肥沃、氣候適宜,移民多為湖南農民。據材料“近代以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加深使湖南農村經濟迅速破產,湖南人再次掀起了移居廣西的高潮”“外國廉價商品大量進入湖南,造成農村家庭手工業的衰落,無地可耕、謀生無路的破產農民和手工業者不得不遠走他鄉”可知,清末民初,移民主要是因為外國資本主義侵略、湖南農村經濟破產、湘桂水陸交通便利,廣西市場潛力大,移民多為湖南的破產農民和工商業者。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末年,時局紛亂,金融業的發展表現出一種無政府狀態。外商銀行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入侵而出現在中國,成為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和掠奪的得力助手和工具。外國在華銀行憑借種種不平等條約取得的特權,賺取了驚人的利潤。利潤當然會自發地引導金融創新,很多金融組織就在這種無政府環境下長了出來。中國并沒有真正的銀行,但起到融資功能的錢莊票號早已存在,而且實力雄厚、經驗豐富。1897年,洋務派官僚盛宣懷創辦中國通商銀行,這是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商辦銀行。不久,清政府的國有銀行——戶部銀行也宣告成立。1907年11月,郵傳部奏請設立交通銀行,官商合辦,股本銀僅有五百萬兩,官四商六;1908年7月,戶部銀行改稱大清銀行,重訂則例二十四條,資本銀增為一千萬兩,官商各半,共同起到中央銀行的作用。——摘編自梁捷《中國銀行業的興起》等材料二1979—1984年間,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人民建設銀行以及中國工商銀行相繼成立,中國銀行開始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打破了“大一統”的單一銀行體制,確立了中央銀行和專業銀行各司其職的二元銀行體制。在此期間,四大國家專業銀行自身的存、貸、匯等各項業務取得長足發展,營業機構和人員迅速增加,形成了各有分工、覆蓋全國的經營網絡體系。1987—1988年,中信實業銀行、招商銀行、深圳發展銀行、福建興業銀行、廣東發展銀行等陸續成立,逐漸成為我國銀行體系中一支富有活力的生力軍。據統計,1978年我國銀行存款余額僅為1155億元,至2017年末增長到169.27萬億元,增長了1465倍;貸款余額從1890億元增長到125.61萬億元,增長了664倍。——摘編自樊志剛《改革開放40年中國銀行業的發展》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近代銀行業興起的特點并分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改革開放后中國銀行業迅速發展的作用。【答案】(1)特點:起步晚;受西方影響;政府主導;多種形式并存。原因:西方資本主義入侵;清政府的財政危機;洋務運動的推動;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2)作用:促進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推動了市場經濟的發展;提高了金融服務水平;增強了國家的經濟實力。【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題和原因題。時空:清朝末年的中國。特點:根據材料“1897年,洋務派官僚盛宣懷創辦中國通商銀行,這是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商辦銀行”,在19世紀末才出現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商辦銀行,說明中國近代銀行業起步晚;從材料“外商銀行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入侵而出現在中國,……很多金融組織就在這種無政府環境下長了出來”可以看出,中國近代銀行的產生與西方資本主義入侵有關,也即受西方影響;依據“1897年,洋務派官僚盛宣懷創辦中國通商銀行”“不久,清政府的國有銀行——戶部銀行也宣告成立”“1907年11月,郵傳部奏請設立交通銀行,官商合辦”,并結合所學可知,盛宣懷是洋務派官僚,代表了官方勢力,戶部銀行是清政府設立的國有銀行,均體現政府主導;材料中提到晚清出現了商辦銀行(中國通商銀行)、國有銀行(戶部銀行)、官商合辦銀行(交通銀行)等不同形式的銀行,體現多種形式并存。原因:據材料“外國在華銀行……賺取了驚人的利潤……引導金融創新,很多金融組織就在這種無政府環境下長了出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方資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