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質量評價分析的國內外文獻綜述5500字】_第1頁
【新型城鎮化質量評價分析的國內外文獻綜述5500字】_第2頁
【新型城鎮化質量評價分析的國內外文獻綜述5500字】_第3頁
【新型城鎮化質量評價分析的國內外文獻綜述5500字】_第4頁
【新型城鎮化質量評價分析的國內外文獻綜述5500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0]。1.5研究述評國內外的學者們關于城鎮化的相關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都進行了深入的探索,不斷地完善以及豐富了研究成果,為后續的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必然也為本文關于新型城鎮化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礎和參考依據。(1)從城鎮化發展歷程上看,在結合中國國情的基礎上,城鎮化是進行“本土化”的城市化發展策略。在國內的城鎮化發展進程中,先后經歷了兩個階段,新型城鎮化是為解決傳統城鎮化帶來的諸多問題而提出的新的發展方向,目前國內處于新型城鎮化道路的探索和發展階段。(2)從評價指標體系來看,隨著城鎮化的進程不斷推進,衡量城鎮化的指標方法從最開始的以城鎮人口比重或城鎮建成區面積比重為指標的單一指標法,到后來新型城鎮化的提出以及內涵的不斷豐富,研究視角逐漸從一維走向多維,但大部分學者對于經濟發展質量、城鄉統籌等方面的指標不夠重視,并且,隨著社會的變化與進步,一些指標已經不再有衡量的價值,例如用水、燃氣普及率各省之間的差異不大,同時比率大部分已經逼近100%。總而言之,雖然城鎮化的評價指標體系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3)從評價方法來看,不同的學者關于新型城鎮化質量的評價研究會根據研究內容側重點選擇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也存在著優勢和劣勢。對于質量評價的方法可以簡單分為主觀賦權法和客觀賦權法兩類,也有少數的學者會選擇主客觀相結合的評價方法。本文在選擇評價方法時,為了排除人為的影響因素,更傾向于選擇客觀賦權法來確定指標權重,結合其他合適的模型對新型城鎮化質量發展水平進行測算。(4)從演化分析方法角度來看,就目前來說,大多數是結合時間和空間動態地來探究發展水平的變化趨勢,同時越來越多的學者借助地理統計軟件進行空間結構分析,使用的方法大多是探索性空間數據分析來測度空間相關性。本文結合靜態與動態的分析方法,全方位地了解長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鎮化質量的變化趨勢。盡管國內外關于城鎮化的研究在不斷地豐富和成熟,但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以及地理環境下,對城鎮化發展的研究有著不同的意義,必須跟隨時代發展修正發展的方向,因地制宜地提出適合的政策措施。對于我國而言,積極推進以人為本強調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城鎮化,全面測度新型城鎮化的發展質量,優化新型城鎮化的發展路徑。參考文獻[1]方創琳.中國城市化進程亞健康的反思與警示[J].現代城市研究,2011,(8):5-11.[2]方創琳,周成虎,顧朝林等.特大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交互耦合效應解析的理論框架及技術路徑[J].地理學報,2016,71(4):531-550.[3]西蒙?庫茲涅茨.現代經濟增長[M].北京:商務出版社,1989.[4]辜勝阻.非農化與城鎮化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103-113.[5]鄭菊芬.關于城市化研究的理論綜述[J].現代商業.2009(11).[6]周加來.城市化?城鎮化?農村城市化?城鄉一體化——城市化概念辯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1,(05):.[7]聶偉;風笑天;.城鎮化:概念?目標?挑戰與路徑[J].學術界,2014,(09):.[8]劉彥隨.新型城鎮化應治“鄉村病”[N].人民日報,2013-09-10(005).[9]丁慧媛;.沿海地區新型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測度[J].統計與決策,2019,(22):.[10]董曉峰;楊春志;劉星光;.中國新型城鎮化理論探討[J].城市發展研究,2017,(01):.[11]方創琳;.中國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規律性與重點方向[J].地理研究,2019,(01):.[12]高鵬;劉賺;.新型城鎮化研究及理論基礎初探[J].才智,2017,(15):.[13]陸大道,宋林飛,任平,等中國城鎮化發展模式:如何走向科學發展之路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8(2):1-7.[14]簡新華,黃錕中國城鎮化水平和速度的實證分析與前景預測經濟研究,2010(3):28-39.[15]胡祖才;.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在2018年推動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J].中國經貿導刊,2018,(10):.[16]樊紅敏;李晨煜;.社會學視角下新型城鎮化評價體系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7,(09):.[17]姚士謀;張平宇;余成;李廣宇;王成新;.中國新型城鎮化理論與實踐問題[J].地理科學,2014,(06):.[18]張靜靜;.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程度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0,(01):.[19]王博宇;謝奉軍;黃新建;.新型城鎮化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以江西為例[J].江西社會科學,2013,(08):.[20]謝守紅,蔡海亞,婁田田.中國各省份城鎮化質量評價及空間差異分析[J].城市問題,2015(08):16-21.[21]王秀;姚玲玲;李陽;陳曉紅;.新型城鎮化與土地集約利用耦合協調性及其時空分異——以黑龍江省12個地級市為例[J].經濟地理,2017,(05):.[22]藍慶新,劉昭潔,彭一然.中國新型城鎮化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評價方法——基于2003—2014年31個省市的空間差異研究[J].南方經濟,2017(01):111-126.[23]張勇;.安徽省新型城鎮化與土地集約利用耦合協調研究[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4):.[24]王濱;.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測度及其時空差異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9,(22):.[25]丁翠翠;楊鳳娟;郭慶然;陳政;.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水平耦合協調發展研究[J].統計與決策,2020,(02):.[26]韋澤珺;張涵;穆卡薩·買買吐爾遜;.新型城鎮化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新西部,2020,(05):.[27]王富喜,毛愛華,李赫龍,賈明璐.基于熵值法的山東省城鎮化質量測度及空間差異分析[J].地理科學,2013,33(11):1323-1329.[28]楊璐璐.中部六省城鎮化質量空間格局演變及驅動因素——基于地級及以上城市的分析[J].經濟地理,2015,35(01):68-75.[29]金丹,孔雪松.湖北省城鎮化發展質量評價與空間關聯性分析[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20,29(10):2146-2155.[30]盧琛,陳俊華,任夢茹.基于ESA遙感影像的伊朗城鎮空間時空演變分析[J/OL].世界地理研究:1-11[2021-0313].[31]錢納里,賽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