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冀少版(2024)八年級上冊生物期末復習全冊知識點考點背誦提綱第四單元疾病預防與人體健康第一章傳染病與免疫第一節常見的傳染病知識點1病原體、傳染病1.病原體:可引起人或動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蟲統稱為病原體。一般是病毒、細菌和寄生蟲等。2.傳染病(1)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疾病。(2)分類:按病原體的不同,傳染病分為寄生蟲病、細菌性傳染病和病毒性傳染病等。知識點2常見的傳染病類型、病原體和主要癥狀傳染病類型常見疾病病原體主要癥狀寄生蟲病蛔蟲病蛔蟲腹痛、食欲不振、嘔吐、闌尾炎等血吸蟲病血吸蟲發熱、咳嗽、胸痛、腸胃不適等癥狀,嚴重時還會引起肝脾腫大、腹水瘧疾瘧原蟲周期性發冷、發熱、出汗,長時間后可能出現貧血和脾腫大細菌性傳染病細菌性痢疾痢疾桿菌發熱、腹痛、腹瀉等癥狀,嚴重者可引發感染性休克或中毒性腦病細菌性肺炎如肺炎鏈球菌等咳嗽、咳痰、寒戰、高熱,有膿性痰或血痰,呼吸困難病毒性傳染病流感流感病毒咳嗽、流涕、發熱、頭痛等手足口病腸道病毒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乙型肝炎乙肝病毒食欲減退、惡心、肝區痛、乏力等艾滋病艾滋病病毒發熱、盜汗、淋巴結腫大等知識點3傳染病與季節的關系季節流行傳染病原因夏、秋季節多發寄生蟲病和細菌性傳染病氣溫高、濕度大,寄生蟲、細菌等病原體繁殖快、數量多冬、春季節多發流感、腮腺炎等病毒性傳染病天氣變化無常,影響人體的免疫力第二節傳染病的預防知識點1常見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名稱傳播途徑總結流感呼吸道飛沫、密切接觸傳染病可通過空氣、食物、血液、接觸等多種途徑傳播蛔蟲病水、食物痢疾接觸、食品、水源等艾滋病血液、性接觸、分娩、哺乳等知識點2傳染病的共同特征、基本環節及預防措施1.傳染病的共同特征:由病原體引起,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判斷是否是傳染病的依據)2.傳染病的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傳染病的流行必須同時具備三個基本環節,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都不能流行。3.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環節概念預防措施具體做法舉例傳染源能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控制傳染源隔離治療傳染病患者、深埋感染病原體的動物等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體所經過的途徑切斷傳播途徑戴口罩、正確遮擋噴嚏飛沫、勤洗手、洗凈生吃的瓜果、消滅蚊蠅、環境消毒等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受到感染的人們保護易感人群鍛煉身體、預防接種等第三節免疫知識點1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名稱獲得途徑針對性舉例非特異性免疫生來就有對多種病原微生物起作用皮膚、黏膜、溶菌酶、吞噬細胞特異性免疫后天獲得攻擊性、針對性極強,對某一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或異物起作用淋巴細胞知識點2特異性免疫的過程知識點3抗體和抗原1.抗體:某種病原微生物侵入人體后,會刺激人體的淋巴細胞,激活的淋巴細胞會產生一種特殊的蛋白質——抗體。2.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病原微生物或物質(包括花粉等異物、移植的器官、衰老死亡的細胞等)。知識點4免疫力1.影響人體免疫力的因素(1)維生素A攝入不足,呼吸道上皮細胞抵抗力就會減弱。(2)維生素C缺乏時,白細胞的“戰斗力”會減弱。(3)缺水會引起黏膜干燥,降低黏膜的防御作用。(4)微量元素鋅、硒、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多種物質都與人體非特異性免疫有關。2.提高免疫力的方法全面均衡的飲食,適量多喝水。有計劃地鍛煉身體、有規律地作息、保持愉悅的心情。知識點5過敏1.過敏與人體的免疫有關。人體免疫識別功能過強,將花粉、粉塵、青霉素、外來器官等視為異物引起皮疹、瘙癢、呼吸困難等一系列的免疫反應,嚴重時會危及生命。2.過敏體質的人,宜盡早進行過敏原測定并遠離過敏原。3.花粉過敏者在植物花期要注意佩戴口罩;粉塵過敏者要注意保持環境清潔。4.過敏反應嚴重時應及時就醫。第四節預防接種知識點1幾種疫苗所預防的傳染病知識點2疫苗1.概念:疫苗是將病原體或其特定的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轉基因等方法制成的免疫制劑,用來預防該病原體引起的傳染病。2.接種疫苗可以使人在不發病的情況下產生抗體和記憶細胞,提高人體對特定傳染病的免疫力。3.疫苗的特點:(1)疫苗只能來預防傳染病,對白血病等非傳染性疾病無效。(2)疫苗屬于抗原,激發人體所產生的抗體具有專一性,只針對特定的抗原。如乙肝疫苗進入人體所產生的抗體只能預防乙型肝炎,對其他傳染病無效。注:(1)疫苗存在時效性,隨著時間的推移,體內抗體會逐漸降低。接種一次疫苗,不能終生免疫。(2)注射疫苗所獲得的免疫,屬于特異性免疫。知識點3計劃免疫計劃免疫是依據某些傳染病的發生規律,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有計劃地給特定人群接種疫苗,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第二章生活習慣與健康第一節常見的非傳染性疾病知識點1常見的非傳染性疾病1.癌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關節炎以及哮喘、氣管炎等都是常見的非傳染性疾病。2.非傳染性疾病不具有傳染性,通常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引起。心血管疾病、癌癥等非傳染性疾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知識點2癌癥1.常見的癌癥有肺癌、肝癌、白血病、胃癌、食道癌、淋巴癌等。癌癥類型危害主要誘因肺癌引起呼吸系統功能障礙吸煙肝癌導致消化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功能障礙,并引發炎癥發霉食物中的黃曲霉毒素白血病對人體骨髓造血和免疫系統造成嚴重影響環境中的甲醛2.癌癥的原理癌細胞不受機體的控制,不斷分裂,迅速增殖,除危害器官本身外,還會遠距離轉移,侵害其他的組織、器官,嚴重時可以導致死亡。3.癌癥的致病因素行為因素、飲食因素、環境因素、代謝因素、感染因素、遺傳因素等。知識點3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誘因和危害疾病誘因危害心血管疾病長期的高脂、高糖、高鹽等不健康飲食,吸煙、酗酒、運動少等不良生活習慣,以及情緒的長期不穩定血液循環出現問題,影響組織、器官供氧,嚴重時威脅患者生命糖尿病長期暴飲暴食、膳食不均衡、睡眠時間不足、運動少等不良生活方式血糖增高,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下降,甚至出現多器官損傷,誘發多種并發癥知識點4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措施1.食物多樣、營養均衡,多吃水果蔬菜,不吃變質食品,少吃腌、炸、熏、烤的食物,保持健康體重,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2.不吸煙、不酗酒,堅持每天鍛煉并保證足夠的睡眠,形成健康的生活作息,保持樂觀心態。3.遠離輻射、化學物質等致癌因素。第二節拒絕毒品知識點1辨識毒品1.概念: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大麻、嗎啡、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都屬于毒品。2.偽裝毒品:以鴉片為原料的麻布煙、由冰毒和氯胺酮(K粉)混合的“奶茶”、含大麻成分的“曲奇餅干”、浸潤有麥角酰二胺(LSD)的“郵票”、摻雜了芬太尼類等毒品的“跳跳糖”等,都是經過偽裝的毒品。知識點2毒品的危害1.毒品造成人體的免疫能力下降,損害神經、消化、呼吸、循環、生殖等系統,使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生活能力,嚴重時導致死亡。2.毒品使人精神頹廢,意志消沉,甚至出現抑郁癥以及自殺的傾向。3.人一旦吸食毒品就會產生強烈的毒癮。4.吸毒者為獲得毒品,不惜一切代價,不擇手段,危害家庭、危害社會,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知識點3法律規定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明確規定,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無論數量多少,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予以刑事處罰。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行為,也屬于犯罪行為。2.每年的6月26日為“國際禁毒日”。知識點4青少年要拒絕毒品1.青少年要積極主動地拒絕毒品,珍愛生命。2.自覺遵守禁毒法律、法規,接受毒品基本知識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3.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盲目追求享受和尋求刺激。4.正確對待好奇心,抵制不良誘惑;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正確對待挫折和困難。5.不結交有吸毒、販毒行為的人,不涉足青少年不宜進入的場所,不吃、不喝來源不明的食物和飲品。第三節合理用藥知識點1非處方藥和處方藥1.非處方藥(1)藥品說明書中標有“OTC”。(2)不需要憑醫生處方即可自行購買。(3)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病情進行判斷,按照藥品說明書使用非處方藥。2.處方藥(1)藥品說明書中沒有標明“OTC”。(2)必須憑借醫生開出的處方才可購買和使用。(3)主要是服用后有依賴作用的藥物、毒副作用大的藥物以及一些治療特殊疾病的藥物等。知識點2合理用藥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癥治療;按劑量服藥;注意藥物禁忌;注意藥物不良反應;在藥物有效期內服用。注:(1)聯合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目的在于取得較好的療效,不科學的聯合用藥,則會由于藥物相互作用而降低藥效,甚至有損健康。(2)藥物既能治病,也能致病。抗生素不僅會殺滅病菌,還會殺死身體內的有益菌,降低免疫力,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第四節健康生活知識點1健康體重1.體重異常狀態具體原因共同原因保持健康體重的方法消瘦營養物質攝入不足膳食結構不合理、不良飲食習慣或運動不足等科學飲食、均衡營養、良好的運動習慣有利于保持健康體重超重糖類、脂類營養物質攝入過多肥胖2.通過身高和體重可以評估身體發育狀況。健康體重是身體健康的組成部分。3.過于消瘦或肥胖都會影響青少年身體健康。青少年肥胖與成年期慢性疾病密切相關。知識點2個人健康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1.身體健康(1)我國倡導“三減三健”的健康生活方式,即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2)青少年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科學規劃個人生活,合理作息,均衡營養,堅持參加體育運動。2.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1)青少年要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認識和接納自我;正確對待挫折,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學會與人交往,維持良好的社交;積極參與各種活動,豐富業余生活。(2)發現有心理健康問題時,應及時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知識點3公眾健康1.良好的公共衛生意識有利于維護公眾健康。(1)青少年要通過權威渠道獲得健康信息。(2)當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要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應對,提高個人和集體防護能力。(3)青少年有義務向家人和社會普及公共衛生知識,共同維護公眾健康。2.醫療衛生服務影響公眾健康。跨學科實踐活動模擬呼吸道異物梗阻急救知識點人體呼吸道與消化道的關系1.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2.吸氣時氣體經咽進入喉和氣管,而食物經咽進入食道。3.正常情況下,人體能做到吞咽動作與呼吸的協調統一。吞咽時,會厭軟骨蓋住呼吸道,食物進入消化道。吞咽后,會厭軟骨打開,氣體進入氣管(如圖)。4.如果吞咽時會厭軟骨來不及蓋住呼吸道,食物進入氣管,就會造成呼吸道梗阻。
第五單元植物的生活第一章綠色開花植物的一生第一節種子的萌發一、種子的結構知識點1種子的結構及功能1.菜豆種子的結構及功能結構位置和形態特點功能圖示種皮種子最外面是一層堅韌的種皮保護胚胚胚根兩片子葉中間的圓錐狀結構發育成植物體的根胚芽與胚根相對的結構發育成植物體的莖和葉胚軸位于胚芽與胚根之間,直接與子葉相連的結構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位子葉種皮內兩片肥大的豆瓣貯存有豐富的營養,供胚吸收利用2.玉米種子的結構及功能結構位置和形態特點功能圖示種皮玉米的種皮和果皮緊貼在一起,不容易區分保護胚胚胚根與胚軸相連,靠近種子尖端發育成植物體的根胚芽位于胚根相對的一側,同樣與胚軸相連發育成植物體的莖和葉胚軸直接與子葉相連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位子葉緊貼胚乳的薄片,只有一片且比較瘦小將胚乳的營養轉運給胚根、胚軸、胚芽胚乳種子切面上滴加碘液變藍的部分,說明其中含有大量淀粉貯存有豐富的營養,供胚吸收利用注:(1)玉米的種皮和果皮緊貼在一起,嚴格地說一粒玉米是一個果實,這種果實屬于穎果。(2)胚是種子的主要部位,是新植物的幼體。(3)植株子葉往上的部位是莖和葉,由胚芽發育而來,子葉往下是根莖連接部,主要由胚軸發育而來。(4)豆芽的可食用部分是由胚軸發育而來的。知識點2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1.根據種子結構的不同,可以把植物分成兩類。一類植物種子的胚有兩片子葉,這類植物稱為雙子葉植物;另一類植物種子的胚只有一片子葉,這類植物稱為單子葉植物。2.單、雙子葉植物種子的結構比較單子葉植物種子雙子葉植物種子不同點子葉數目一片兩片子葉功能將胚乳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軸、胚芽貯存營養物質胚乳大多有胚乳大多沒有胚乳營養物質貯存部位胚乳子葉相同點都有胚和種皮胚都由胚芽、胚軸、胚根、子葉組成二、種子萌發的條件知識點1探究種子萌發所需的條件1.實驗過程及結果實驗過程A培養皿B培養皿C培養皿D培養皿1每個培養皿底部平鋪同樣大小和厚度的吸水紙2不灑水用等量的清水濕潤吸水紙倒較多水3在每個培養皿的吸水紙上分別均勻放置10粒飽滿且有活力的綠豆種子,用4層紗布覆蓋在B、C、D培養皿的種子表面,并用等量清水濕潤培養皿中的紗布4放置在25℃的恒溫箱中放置在25℃的恒溫箱中放置在4℃的恒溫箱中放置在25℃的恒溫箱中結果不萌發萌發不萌發不萌發2.實驗分析,得出結論變量對照組實驗組說明實驗結論溫度BC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和充足的空氣是種子萌發所需的環境條件,三者要同時具備水BA種子的萌發需要適量的水空氣BD種子的萌發需要充足的空氣注:光照和肥力都不影響種子萌發,種到肥沃或貧瘠土壤里的種子能同時萌發。3.實驗組和對照組(1)在一組對照實驗中,有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一般是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對實驗假設而言,對照組是不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2)實驗組和對照組只有一個條件不同(單一變量),其他條件都相同且適宜。知識點2種子萌發的內部條件1.種子萌發需要完整、有活力的胚。2.通過休眠階段,并且還在壽限之內。注:(1)種子的休眠是植物適應環境的表現。(2)大米種到土壤里不能萌發,原因是胚被破壞而不完整;煮熟的玉米不能萌發,是因為胚已死亡。知識點3種子的發芽率1.定義:種子的發芽率是指萌發的種子數占全部被測種子數的百分率。2.計算公式:發芽率=eq\f(萌發種子數,全部被測種子數)×100%注:(1)測定種子的發芽率時,應給予種子最適宜的環境條件: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溫度和適量的水。(2)發芽率取3次測定的平均值作為測定結果。(3)種子的發芽率最好在90%以上時,才能播種使用。知識點4種子萌發時,細胞干重(有機物)的變化成分條件含量變化及原因圖示有機物發育成幼苗時有光照①有機物含量先降后升;②種子萌發時,主要通過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有機物減少;種子萌發長成幼苗后,綠色部位在光下能夠進行光合作用,有機物的生成量大于消耗量時,植物體內有機物的含量開始增多發育成幼苗時無光照①有機物含量持續下降;②種子萌發時通過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第二節根的生長知識點1根尖的結構和功能1.植物根尖從尖端向上依次分為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名稱細胞特點功能圖示成熟區細胞大,呈長方體狀;表皮細胞向外凸起形成根毛,根毛細胞的細胞壁薄,細胞質少,液泡大;有部分細胞縱向連接形成連通的管道吸收水和無機鹽伸長區細胞排列比較整齊,細胞較長,呈長方體狀,可以繼續生長,距離分生區越遠細胞越長伸長分生區細胞體積小,近似正方體,排列緊密,細胞壁薄,細胞核大,有很強的分裂能力能不斷產生新細胞根冠細胞較大,形狀不規則,排列不整齊具有保護作用2.根的生長主要包括根尖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和伸長區細胞的生長。3.根尖的結構與細胞的分裂、生長、分化相聯系(1)分生區主要是細胞分裂。伸長區主要是細胞生長。成熟區主要是細胞分化。(2)成熟區細胞分化,外部形成根毛,內部形成導管。4.伴隨著植物根的生長,根尖不斷受到磨損,但是根冠不會消失,因為有分生區細胞不斷補充進來。5.在移栽植物時,應注意帶土移栽,這樣可以減少根尖的損傷,有利于植物成活。知識點2根生長的特性1.根的生長有向地、向水、向肥生長的特性。2.“干透以后再澆透”“見濕見干”“蹲苗”“烤田”等措施都是利用了根的向水生長的特性,利于植物向深處扎根。3.深層施肥是利用了根的向肥生長的特性,利于植物向深處扎根。第三節芽的發育知識點1葉芽的結構及發育葉芽通過細胞的分裂和分化發育成莖和葉。這樣,葉芽就發育成了枝條。葉芽結構位置和形態特點作用圖示芽軸葉芽中央的中軸發育成莖生長點生長點在芽軸的頂端,適宜條件下細胞不斷分裂,使芽軸伸長發育成頂芽葉原基生長點基部的一些小的突起發育成幼葉幼葉向上生長,層層包裹著芽軸,保護著生長點發育成葉芽原基幼葉葉腋處的小突起發育成側芽,注:(1)頂芽由生長點發育而成,側芽由芽原基發育而成。(2)莖由葉芽的芽軸發育而成,也由種子的胚芽發育而成。(3)葉由葉芽的幼葉發育而成,也由種子的胚芽發育而成。知識點2芽的分類知識點3植物頂芽與側芽生長發育之間的關系1.關系: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頂芽和側芽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頂芽旺盛生長時,會抑制側芽生長。如果由于某種原因頂芽停止生長,和頂芽相鄰的一些側芽就會迅速生長。注:植物的這種頂芽優先生長、抑制側芽生長發育的現象叫作頂端優勢。2.應用:林木類植物,多保護好頂芽,去除一些側芽;蔬菜、果樹等植物則需要去掉頂芽,保留側芽,使植物多開花、多結果。第四節開花結果知識點1桃花的結構1.桃花主要由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構成。2.雄蕊由花藥和花絲組成,花藥里有花粉,花粉能產生精子。3.雌蕊由柱頭、花柱和子房組成,子房是雌蕊的主要部分,子房內有胚珠,胚珠內有卵細胞。4.雄蕊和雌蕊是一朵花中最重要的結構。知識點2傳粉1.概念:花粉從花藥中散放出來,落在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作傳粉。2.傳粉方式(1)自花傳粉: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頭上的過程。多為兩性花,即同時具有雄蕊和雌蕊,且雄蕊、雌蕊同時成熟。(2)異花傳粉: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的過程。多為單性花,只具有雄蕊或雌蕊,也可以稱作雄花或雌花。注:為了彌補自然狀態下傳粉的不足,人們可給異花傳粉的植物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提高產量。
知識點3受精過程知識點4果實和種子1.完成受精以后,花瓣、雄蕊、柱頭、花柱等都逐漸凋謝,多數植物的萼片也會脫落,只剩下子房繼續發育。2.果實和種子的形成3.圖示4.有性生殖:經過精子和卵細胞(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的生殖過程。注:(1)果實由果皮和種子構成。子房由子房壁和胚珠組成。(2)桃、梨等果實的可食用部分由子房壁發育而來。(3)一個果實中有多少個種子是由胚珠的數目決定的。(4)綠色開花植物從開花到形成果實和種子,必須經過的兩個生理過程是傳粉和受精。(5)植物完成受精之后,只有子房繼續發育成為果實。(6)果實籽粒不飽滿,原因是傳粉不足(如植物開花期間遇到陰雨、刮大風或者低溫等,影響傳粉)。補救措施是人工輔助授粉。(7)被子植物又叫綠色開花植物,是自然界中種類最多、與人類關系最密切、最高等的植物。被子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其中根、莖、葉是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是繁殖器官。(8)“謊花”不結果,多是單性花,且是雄花。(9)“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著個白胖子。”謎底是花生,屬于果實,在結構層次上屬于器官。“麻屋子”是果皮,“紅帳子”是種皮,“白胖子”是胚。
第二章植物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第一節根對水的吸收知識點1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1.原理:植物細胞吸水或失水,主要取決于細胞液濃度和周圍溶液濃度的大小。周圍環境細胞液濃度和周圍溶液濃度的關系植物的變化類型水流方向低濃度鹽水細胞液濃度>周圍溶液濃度變重、變大、變硬細胞吸水從外向內高濃度鹽水細胞液濃度<周圍溶液濃度變輕、變小、變軟細胞失水從內向外注:(1)可以把細胞吸水和失水類比為拔河,誰的力量大(濃度大),誰就能把水“拔過來”。(2)以細胞液濃度為標準的話,可以記成“大吸小失”。細胞液濃度大,細胞吸水;細胞液濃度小,細胞失水。2.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示意圖(1)辨識技巧:判斷圖中細胞吸水、失水的方法①由箭頭方向可知,指向內部的是吸水,指向外部的是失水。②液泡大的是吸水,液泡小的是失水。(2)水流的路徑:細胞吸水時,水從外界→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液泡;細胞失水時,水從液泡→細胞質→細胞膜→細胞壁→外界。注:糖拌西紅柿中流出的汁水屬于細胞液,來自西紅柿果肉細胞的液泡,主要成分是水。知識點2根尖成熟區是吸收水的主要部位1.成熟區適于吸水的結構特點結構功能成熟區外表層生長有大量根毛增大吸收面積根毛細胞的細胞壁薄,細胞質少,液泡大有利于吸水成熟區中心部位的部分細胞分化,細胞壁不均勻加厚,細胞質和細胞核逐漸消失,上下連通并失去細胞間的橫壁,形成中空的導管有利于運輸水和無機鹽2.導管(1)植物根、莖、葉中都有導管,并且上下相通,適于運輸水和無機鹽。(2)植物根部吸收生活所需的水和無機鹽,通過導管向上運輸,供植物利用。知識點3水進入植物體的路徑1.土壤溶液中的水→根毛細胞的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液泡→根表皮以內的層層細胞→導管→植物的莖、葉等部位。注:水進入植物體內的原因是外界與根毛細胞細胞液的濃度差以及植物體內的濃度差。知識點4合理灌溉和施肥1.不同植物生長所需水量不同,同一種植物不同生長時期的需水量也不同。小麥在拔節、孕穗期,一日的需水量是幼苗期一日需水量的幾十倍。2.植物生活過程中需要多種無機鹽,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含鉀的無機鹽。注:(1)一次施肥過多容易出現“燒苗”現象,這是因為肥料中的無機鹽溶解后,會使土壤溶液濃度大大增加,甚至會大于根毛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從而使根失水,導致植物萎蔫甚至死亡。(2)滴灌技術是一種高效的節水灌溉方式。(3)給植物輸液的成分是水和無機鹽,針扎進的是導管。第二節蒸騰作用與水的散失知識點1氣孔1.概念:葉的表皮細胞之間,有一些成對存在的半月形細胞,叫作保衛細胞。一對保衛細胞之間的空隙就是氣孔。2.氣孔是氣體進出植物體的門戶。3.植物通過保衛細胞控制氣孔的開閉調節水的散失。注:保衛細胞調節氣孔開閉的原理保衛細胞內、外細胞壁厚度不同,靠近氣孔一側的壁較厚,靠近表皮細胞一側的壁較薄。當葉內水分多時,保衛胞吸水膨脹,較薄的外壁比內壁擴張得多,氣孔便張開,葉內的水分散發出去。當保衛細胞失水縮小時,細胞壁恢復原狀,氣孔閉合。知識點2蒸騰作用概念植物體內的水以氣體的狀態通過氣孔散失到體外的過程,叫作蒸騰作用器官葉是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其他器官也能進行少量的蒸騰作用過程土壤溶液→根毛細胞→成熟區表皮細胞以內各層細胞→成熟區內部導管→莖、葉的導管→葉肉細胞→氣孔→外界意義對植物自身促進水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保證各組織、器官對水和無機鹽的需要降低葉片表面的溫度,使葉片不至于因受強烈陽光的照射而被灼傷對生態環境提高了空氣的濕度,增加了降水量,參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應用移栽幼苗要在陰天或傍晚進行,移栽時去掉一些枝葉,并設法遮陰,這些措施都是為了降低蒸騰作用;植物秋季落葉也是為了降低蒸騰作用注:(1)移栽時帶土坨是為了保護根尖(根毛)。(2)“大樹底下好乘涼”,森林是“綠色水庫”,在森林中會感覺涼爽濕潤等都與蒸騰作用有關。(3)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溫度、光照、濕度、空氣的流動速度。(4)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5)綠色植物通過對水的吸收和散失參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知識點3與蒸騰作用相關的圖示1.要驗證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應該選用圖乙和圖丁所示裝置。2.如圖所示,開始時天平兩邊平衡,后將此裝置移至陽光下照射或溫暖通風的地方,經過一段時間后,會觀察到天平左邊上升。3.正午光照過強時,光合作用強度會下降一段時間,其原因是植物為避免蒸騰作用大量失水,氣孔會關閉一段時間。4.以下四個錐形瓶內的枝條按如圖所示方式作相應處理,三天后的液面高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順序依次是D<B<A<C。
第三章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節光合作用一、光合作用的產物和條件知識點1探究光合作用的產物和條件1.實驗過程操作目的圖示暗處理:將盆栽天竺葵放在暗處24小時使葉中的淀粉耗盡,使實驗效果更明顯,更有說服力遮光對照:選一個葉片,將其一部分的上、下兩面用遮光紙遮起來,放在陽光下照射2~3小時形成了有光和無光兩個條件,作對照實驗酒精脫色:摘下葉片,去掉遮光紙,將葉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燒杯里,水浴加熱使葉片含有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使葉片脫色漂洗、滴碘液:待葉片變為黃白色后取出,用清水漂洗后放到培養皿中,在葉片上滴加碘液洗掉葉片上的酒精、葉綠素等;用碘液檢測葉片中是否有淀粉生成沖洗、觀察:用清水沖洗掉葉片上的碘液,觀察葉片顏色變化洗掉葉片上的碘液,便于觀察2.實驗現象滴加碘液后,葉片見光部分變成藍色,遮光部分仍為黃白色。3.實驗結論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知識點2光合作用的意義1.植物在光照條件下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淀粉,淀粉可進一步轉化成其他有機物,這些有機物不僅供植物本身需要,也是動物和人類食物的來源。2.動物、人及其他生物呼吸所需要的氧氣及燃料燃燒消耗的氧氣,都是由光合作用產生的。3.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光的光能轉化為貯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這些能量是植物、動物和人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來源。4.煤炭、石油等燃料中的能量是古代植物光合作用貯存起來的。知識點3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實驗1.實驗過程(1)在透明的廣口瓶中放滿新鮮幼嫩的水蘊草,再加滿水,蓋上帶有兩根導管的瓶塞,置于光下。(2)當瓶內氣體約有2厘米高時,打開導氣管的管塞,迅速將快要熄滅的火柴放到管口,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2.實驗現象:快要熄滅的火柴復燃。3.實驗結論: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產生氧氣。4.實驗原理:氧氣支持燃燒。一般通過是否可以使快要熄滅的木條復燃,來判斷氧氣的存在。二、光合作用的原料知識點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1.實驗步驟(1)將甲、乙兩裝置同時放在暗處24小時(暗處理,使原有的淀粉運走或耗盡)。(2)然后置于陽光下2~3小時。(3)從兩裝置中各取一個葉片,用酒精進行脫色。(4)將葉片用清水清洗后,用碘液染色。2.實驗現象甲裝置中葉片不變藍,乙裝置中葉片變藍。這說明甲裝置中的葉片沒有產生淀粉,乙裝置中的葉片產生了淀粉。3.實驗結論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4.應用:農作物增產——在水肥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適當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可使光合作用效率顯著增強,作物產量明顯提高。5.科學家進一步研究證明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氣來自水,水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用橫切葉脈法(如圖),進行驗證。A區有水,加碘變藍;B區缺水,加碘不變藍。知識點2光合作用的概念、兩個轉化、實質1.概念:植物能利用太陽能(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貯存了能量的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的過程。2.光合作用兩方面的轉化(1)物質轉化:將無機物轉化成有機物,并釋放氧氣。(2)能量轉化:將光能轉變成貯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3.光合作用的實質:合成有機物、貯存能量。三、光合作用的場所知識點1葉片的結構1.制作葉片的橫切徒手切片2.葉片的結構(1)葉片由表皮、葉肉和葉脈三部分組成。(2)葉片各結構的特點及功能結構組成特點功能表皮上表皮細胞排列緊密、無色透明;表皮的外面常有一層角質層;表皮上分布著氣孔保護作用;氣孔是氣體進出葉片的門戶下表皮葉肉柵欄組織靠近上表皮,細胞呈圓柱形,排列比較整齊,細胞里含有的葉綠體比較多含有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海綿組織靠近下表皮,細胞形狀不規則,排列比較疏松,細胞里含有的葉綠體比較少葉脈導管由死亡的細胞構成,細胞壁不均勻加厚,細胞質和細胞核逐漸消失,上下連通并失去細胞間的橫壁,形成中空的導管向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由許多圓柱狀的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上下相鄰的篩管細胞間的橫壁上有許多小孔向下運輸有機物注:(1)葉的上、下表皮細胞中無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保衛細胞中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2)葉片產生的有機物通過篩管運輸,供植物其他器官利用。(3)綠色植物含有葉綠體的其他部位,如幼莖,也能進行光合作用。知識點2光合作用的表達式及應用1.表達式:二氧化碳+水eq\o(→,\s\up7(光能),\s\do5(葉綠體))有機物(貯存能量)+氧氣(1)原料:二氧化碳和水。(2)產物:有機物(主要為淀粉)、氧氣。(3)條件:光。(4)場所:葉綠體。2.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1)農業生產中常用合理密植、立體種植等措施增大光合作用的總面積,從而提高對光能的利用率。(2)地膜覆蓋、塑料大棚、溫室等設施的使用延長了對光能利用的時間,使單位面積土地的作物產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3)復種、間作和套種等種植方式可充分利用陽光,創造最大的生物產量。注:(1)光合作用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最大限度地滿足農作物光合作用對水、無機鹽、溫度、光照等方面的要求,農業生產就能豐收。(2)春天,桃樹還沒長葉,就先開花了,其所需的營養物質是葉片在前一年由光合作用制造、貯存并通過篩管運輸而來的。知識點3總結證明光合作用的產物、原料、條件、場所的方法項目檢測方法光合作用的產物有機物(淀粉)淀粉遇碘變藍氧氣氧氣可使快要熄滅的木條復燃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用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后檢驗光合作用是否順利進行水同位素標記法、橫切葉脈法光合作用的條件光照遮光對照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綠體使用白邊植物作實驗材料注:分析光合作用實驗過程中,加碘不變藍的原因及結論
第二節呼吸作用知識點1呼吸作用的實驗1.探究植物是否進行呼吸作用實驗過程1取兩個相同大小的無色透明廣口瓶,向瓶內分別放入數量相等的同種植物的新鮮樹葉和干樹葉2密封瓶口,并用黑紙包裹,放在適宜的條件下324小時后打開瓶口,迅速放入點燃的細木條,觀察火焰變化4隨即向兩瓶中各注入50毫升澄清的石灰水,輕輕搖晃后,分別倒入兩個空燒杯中,觀察石灰水的變化實驗現象放入新鮮樹葉瓶中的細木條的火焰立即熄滅,放入干樹葉瓶中的細木條繼續燃燒;從新鮮樹葉瓶中倒出的石灰水變混濁,從干樹葉瓶中倒出的石灰水無變化實驗結論生活著的樹葉能夠不斷地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2.探究呼吸作用過程中熱量的變化實驗過程取兩個相同大小的保溫瓶,分別裝入質量相等、溫度相同的萌發的種子和炒熟的種子,各插入一支溫度計,密封瓶口;4小時后觀察兩個保溫瓶中溫度的變化實驗現象裝有萌發種子的保溫瓶中溫度升高,裝有炒熟種子的保溫瓶中溫度基本沒有變化實驗結論種子在萌發過程中會釋放大量的熱知識點2呼吸作用概念細胞能通過分解糖類獲得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同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過程公式糖類+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場所主要是線粒體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意義植物在呼吸過程中釋放的能量,部分用于植物體的各種生命活動,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影響因素主要受溫度、水、氧氣及二氧化碳濃度等影響應用促進呼吸作用中耕松土、及時排澇抑制呼吸作用儲存蔬菜、水果、糧食時,常采用減少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