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第9講2025年地理專題高考命題趨勢分析和后期復習應對措施(一)當“核心素養”替代“三維目標”三年來全國乙卷考查內容:選擇題部分12345678910112025光伏電站區位、環境影響、公轉知識考查影響交通線路、聚落的因素、線路評價表格信息獲取解讀能力考查*(生物量載體)人口遷移和增長2025雨水花園的結構特點和核心功能交通樞紐因素、地圖知識等值線與海陸熱力性質、海冰開發條件影響海岸沉積因素2025佛山陶瓷工業的區位因素和產業轉移城市的功能分區陸地和海洋的沉積作用對地貌的影響垂直地帶性三年來全國乙卷考查內容:主觀題部分核心素養理念下對2025命題的思考核心素養是對三維目標的完善和提升,不是“顛覆”或者“革命”。從三年高考試題來看,穩定是主旋律。變化可能是核心素養的理念提前滲入。那么,核心素養下命題特色是什么?地理核心素養之一——人地協調觀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形成協調關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深刻認識和理解。學生具備人地協調觀,能夠正確認識地理環境的空間特征;能夠理解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人類活動影響環境的不同方式、強度和后果;能夠理解人們對人地關系認識的階段性表現及其原因;能夠結合現實中出現的人地矛盾的實例,分析原因,提出改進建議。人地協調觀大的方面而言就是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目前人地關系中的問題,都是命題關注的素材:溫室效應、酸雨、人口老齡化、城市交通擁堵和交通污染、城市內澇、資源開發和使用中的問題,關注環境問題的產生原因和可持續發展的實施途徑。題一:目前中國是世界番薯種植第一大國,番薯已成為我國未來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番薯也成為平衡膳食結構,促進人們健康長壽的營養食物。資料一番薯在明朝中期從美洲引入,在我國各地廣泛種植。番薯耐旱抗澇,畝產可達三千公斤以上,是我國明清以來人口高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資料二著名科學家袁隆平長期致力于雜交水稻攻關項目,2025年實現了畝產800公斤,2025年實現了畝產900公斤,計劃在2025年實現畝產1000公斤。資料三國家××局局長稱,我國每年浪費的糧食達到600億公斤以上,足可以養活兩億人口。結合上述資料,說明提高我國環境承載力的主要途徑。題二:讀“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等埋深線圖”(埋深即埋藏深度)和“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埋深過程線圖”,回答下列問題。簡述北京地下水埋藏深度的年內和年際變化規律及其原因。(2)在平面圖中用A、B兩個字母標出兩個明顯的地下水漏斗區,并說明其危害。(3)試分析北京市乃至華北地區水源緊張的原因和主要解決辦法。題三:2025年以來,糧食危機席卷全球,糧食安全問題凸顯。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下圖為“我國人均糧食產量變化圖”,圖中人均糧食產量圍繞著趨勢線在一個通道內波動,從中間的趨勢線到通道邊沿的寬度,即為平均的波幅,平均波幅與趨勢值之比,表示糧食產量的穩定性高低。波幅越大,糧食產量越不穩定。(1)材料一圖中顯示我國糧食生產穩定性較差的兩個顯著階段依次是1956-1960和2025-2026年,說明后一個階段穩定性較差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我國中長期糧食消費預測。項目2025年2025年2030年人口(億人)16.4215.4716.00糧食總消費量(億千克)6
0566
8387360人均糧食需求量(千克)420442460(2)依據材料二分析說明我國糧食中長期消費的趨勢及出現這種趨勢的主要原因。(3)河南是中部地區的一個產糧大省,試評價該省糧食生產的氣候條件。
(4)簡要說明“中糧西運”對西部可持續發展有何意義。地理核心素養之二——綜合思維指人們全面、系統、動態地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思維品質與能力。學生具備綜合思維,能夠從多個維度對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分析,認識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其發生、發展和演化的過程,從而較全面地觀察、分析和認識不同地方或區域的地理環境特點,并且能夠辯證地看待現實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地理環境整體性思維重要性進一步提升。不僅僅是內容上,滲透在解題的思維層面。這是地理學科的精華。題四:每一個要素都作為整體的一部分,與其他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讀各要素之間的關系示意圖,回答1~2題。
1.我國西北內陸綠洲的形成,圖中哪個箭頭起到關鍵的作用()
A.③B.④C.⑦D.⑩
2.我國南方地區“高山青,澗水藍”與西北地區“黃沙漫漫飛滿天”的景觀差異,主要是哪個因素造成的()
A.水文B.地貌C.植被D.氣候
題五:分析西亞和北非的位置對自然地理環境特征的影響。
題六:下圖為R河流域及周邊地區圖,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農業的命脈,近年來,由于河上修建多座水庫,擴大了灌溉面積。但是,由于入海水量的減少,入海口處生態環境問題嚴重。請分析入海口處的入水量減少帶來的問題。
地理核心素養之三——區域認知指人們對區域的特征、問題進行分析、解釋、預測的意識和能力。學生具備區域認知,能夠形成從區域空間認識地理現象的意識與習慣,運用區域綜合分析、區域比較等方式,來認識區域特征和區域人地關系問題,形成因地制宜進行區域開發的概念。區域地理的考核內容:區域定位,區域地理事物特征描述,區域發展變化,區域發展的問題,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措施。題七:下圖示意某島的地理位置,讀下圖,完成1~2題。
1.圖示島嶼西南部降水豐沛,主要是因為()
①盛行西風②地形抬升
③暖流增濕④反氣旋控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下列農業生產類型中,最適宜在圖示島嶼發展的是()
A.水田農業B.遷移農業C.種植園農業D.乳畜業
題八:下表表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對四省(區)的危害程度(☆號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據此完成1~2題。環境問題地區甲乙丙丁粵☆☆☆☆☆☆☆☆川☆☆☆☆☆☆☆新☆☆☆☆☆☆☆晉☆☆☆☆☆☆☆☆1.甲和丙代表的環境問題分別是()
A.寒潮、酸雨 B.酸雨、水土流失
C.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寒潮
2.乙類環境問題在廣東省不嚴重的主要原因是()
A.森林覆蓋率高 B.地形
C.降水充沛 D.緯度位置
題九:閱讀下面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回答問題: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與長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及交通線分布。
(1)材料一右圖中A島南北兩側,主要通航河道位于_____側;B湖泊近年來藍藻大量繁殖,主要原因是_____。
(2)長三角與珠三角主要城市空間分布共同特征是:_____。洋山港要建設成為世界最大港口,其主要優勢有哪些?
材料二:正在建設中的洋山港(屬上海港管轄)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水深條件最好的港口之一。臨港新城是洋山港配套建設項目之一,離上海虹橋、浦東兩大機場距離只有幾十千米。這里有上海第三大濕地保護區,植被繁茂。
(3)依據材料提供的信息,說出臨港新城適宜引進哪些產業(舉三項)并陳述理由。(4)近年來,江蘇省城市化速度較快,分析江蘇省城市化發展的優勢條件。
地理核心素養之四——地理實踐力指人們在考察和調查、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和品質。學生具備地理實踐力,能夠運用地理信息技術和其他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實踐活動,對地理探究活動充滿興趣與激情,并會用地理眼光認識和欣賞地理環境。地質構造有關內容和根據巖層和化石推測地理環境的演變。題十:沈括《夢溪筆談》節選:“余奉使河北,邊太行而北,山崖之間,往往銜螺蚌殼及石子如鳥卵者,橫亙石壁如帶。此乃昔之海濱,今東距海已近千里”。下圖為該山地的某地區地貌景觀素描圖。讀圖文資料,回答下題。
對該景觀地質形成過程的推斷最為合理的是()
A.巖漿活動冷卻凝固地殼運動風化侵蝕
B.沉積作用固結成巖地殼抬升風化侵蝕
C.冷卻凝固巖漿活動地殼運動風化侵蝕
D.風化侵蝕沉積作用固結成巖地殼抬升題十一:下圖為同一地區等高線、水系分布、聚落分布圖,讀圖完成1~2題。
1.根據圖中信息判斷,甲乙丙丁四個河段中流速最快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該區域為加快經濟發展,擬建設由A城市到B城市的交通線路,如圖所示,除了這三幅圖外,最需要利用該區域的()
A.降水分布圖 B.土地利用圖
C.城市道路分布圖 D.人口分布圖題十二: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內蒙古高原為什么很少地質災害?煤炭是地質年代樹木在沉積盆地邊緣,經地質作用形成的,內蒙古煤炭儲量居全國第二位。據此,概括內蒙古高原地理環境的變化。
第9講2025年地理專題高考命題趨勢分析和后期復習應對措施(一)題一:提高區域開放程度(加強區際聯系),引進、種植新作物品種;提高科技水平,培育新品種,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節約和保護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提高文化素養,增強適度消費的意識。題二:(1)北京地下水埋深的年內變化為春夏水位低、秋冬水位略高;原因是春夏期間地下水用水量大。北京地下水埋深的年際變化為地下水位越來越低;原因是地下水超采現象很嚴重。(2)(填在兩個大于30米深的地區)。危害:易導致地面下沉、塌陷、傾斜,使得地表建筑物傾斜或倒塌;容易誘發地震等自然災害。(3)自然原因:處在溫帶季風氣候區,降水總量較少且季節分配不均,年際變化大;地表水量少。人為原因:人口密集,經濟發達,農業、工業和生活用水過多,污染現象嚴重。解決辦法:節約用水;防治水污染;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題三:(1)我國實施的退耕還林、還濕等生態工程,耕地面積減少;東部地區農業結構的調整,一些耕地被用來種植花卉、蔬菜,或者挖地成塘,養魚等,糧食種植面積減少。糧食總消費量和人均糧食需求量都上升;人口增加,糧食總消費量上升;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提高,食物結構改善,人均糧食需求量上升。
(3)有利:夏季高溫,光熱充足,雨熱同期。不利:降水量年內分配不均(季節變化大),年際變化較大,旱澇等氣候災害頻繁;春季低溫冷害(寒潮)。
(4)為西部地區退耕還林、還草提供糧食保證,減輕西部地區生態壓力;緩解糧食緊張的壓力,提高生活水平,利于社會穩定;有利于西部地區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大力發展蔬菜、水果、長絨棉和畜牧業,發揮地區優勢,形成特色產業。題四:1.A2.D題五:西亞和北非,基本位于20°~30°N,大陸的中西部地區的位置,常年受副熱帶高壓帶或信風帶控制,氣候干旱降水少,高原為主的地形,輪廓完整,海洋水汽難以深入。形成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地表河流少,水資源缺乏。植被以荒漠為主,土壤多為荒漠土。
題六:徑流量減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鹽堿化加劇,水質變差;(先自身)氣候更加干旱,蒸發旺盛,大陸性增強;濕地減少,影響動植物的生長與棲息,河口附近海域漁業資源減少;來水來沙的減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海水入侵,海岸線侵蝕加劇;(后其他)荒漠化加劇,下游生態環境趨向惡化。(再綜合)題七:1.A2.D題八:1.C2.D題九:(1)南城市密集,生產、生活向湖泊排放大量含N、P的污水,水體富營養化。
(2)沿江河、海、交通線分布扼中國南北沿海海運中點及要沖(地理位置);經濟腹地廣闊(背靠中國經濟最發達的上海經濟區及長江經濟地帶);港闊水深,通航條件好;對外聯系方便。
(3)現代物流業:發達的海陸空運輸;生態旅游業:豐富的濕地、植被資源、海洋資源;高新技術產業:上海科研實力雄厚,本地環境優美,交通便利。
(4)地處東部沿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