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課+近代殖民活動和人口的跨地域轉移+課件-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1頁
第7課+近代殖民活動和人口的跨地域轉移+課件-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2頁
第7課+近代殖民活動和人口的跨地域轉移+課件-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3頁
第7課+近代殖民活動和人口的跨地域轉移+課件-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4頁
第7課+近代殖民活動和人口的跨地域轉移+課件-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程標準

通過了解歷史上跨洲、跨國家、跨地區不同規模的人口遷徙,以及移民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認識在其遷徙與融入當地社會過程中出現的文化認同。目

錄CONTENTS罪惡昭彰的縮影——殖民活動與美洲大洋洲的文化一二血淚交織的旅程——近代華工與美洲大洋洲的開發早期殖民擴張(15、16-18世紀)18世紀后期-19世紀中期的殖民擴張19世紀后期--19末20初期的殖民擴張背景主要國家擴張地區擴張方式結果①新航路開辟②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發展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西、葡、荷、英、法非洲、美洲沿海地區公開殖民搶掠、欺詐貿易、販賣黑奴、種族滅絕、壟斷商路①推動歐洲資本原始積累及資本主義發展②給亞非拉帶來災難③世界市場開始形成英、法、美、德、日俄等全球范圍內擴張炮艦政策,強簽不平等條約:商品傾銷、掠奪原料①推動工業資本主義發展②殖民體系初步形成,客觀上促進亞非拉國家走上近代化道路③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英、法、美、德、日、俄等帝國主義國家全球范圍內進一步擴張并不斷深入內地資本輸出為主,劃分勢力范圍,瓜分世界①推動壟斷資本主義發展;②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高漲③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一、罪惡昭彰的縮影—殖民活動與美洲大洋洲的文化(一)殖民擴張與美洲族群變化變化表現(人口結構)北美拉美西印度群島①美國和加拿大,白人占據了人口的大多數。②在美國,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趕進保留地生活。①混血人種居主導。②西歐在秘魯等少數國家,印第安人相對較多,但也很少超過人口半數。海地等西印度群島國家,黑人人口占多數。(1)印第安人數量銳減;(2)非洲黑人數量激增;(3)歐洲白人的數量增加;(4)新的族群—混血人種。產生影響:改變美洲人口結構,族群構成多元化文化碰撞與融合,形成新的美洲文化造成了美洲國家的人口結構出現差異墨西哥城三文化廣場廣場上的碑文在記述西班牙征服墨西哥的歷史時作了這樣的評述:“這不是任何人的勝利或失敗,而是一個混血民族痛苦的誕生。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思考:該廣場蘊含著怎樣的文化深意?(1)代表:墨西哥城三文化廣場包括阿茲特克人的金字塔、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20世紀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議會大廈,分別代表了阿茲特克文化、西班牙殖民文化和墨西哥現代文化。(2)寓意:今天的墨西哥文化是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融合的產物,體現了當今墨西哥的文化精神是面向世界的、可包容多種文化的。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現代化建筑阿茲特克文化遺址美洲歷史上與世隔絕,非洲與歐洲交流頻繁。美洲在當時屬于剛發現的新大陸,長期以來與亞歐大陸隔絕,殖民者的大肆屠殺,病毒的入侵,導致美洲原住民人口極大減少,殖民者不得不大量從外洲移民,從而導致美洲族群的變化。而非洲與歐洲在歷史上軍事、經濟交流較為頻繁,較少受殖民者攜帶病毒影響,殖民者在非洲雖也有屠殺行為,但沒有美洲的規模大。三角貿易中美洲是輸入方,非洲是輸出方。新航路開辟后的三角貿易,美洲屬于人口輸入方,非洲屬于輸出方,數億的非洲勞動力被賣到美洲,極大影響了美洲族群,而非洲雖然損失了巨額人口,但族群沒有發生大的變化。殖民者移民美洲而不是非洲。美洲的環境較非洲更加優越,西方殖民者大量移民定居于美洲,并建立政權,如美國,這也影響了美洲族群。學習拓展:美洲出現族群的巨大變化,而非洲為什么沒有?(課本P42)(二)大洋洲人口的替代性變化一、罪惡昭彰的縮影—殖民活動與美洲大洋洲的文化流放罪犯建立牧場開采金礦(1)1770年4月,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發現”了澳大利亞,宣布這一“無主”大陸為英國所有。一“無主”大陸為英國所有。(2)1784年,英國議會通過法案,將澳大利亞組流放地,關押英國罪犯。(3)1788年1月26日,首批英國罪犯被流放到澳大利亞東南部的新南威爾士。這一天,后來被稱為“澳大利亞日”。(4)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澳大利亞成為了英國的原料產地,建立牧場。(5)1851年英國在澳大利亞發現金礦,采礦業迅速發展起來。一、罪惡昭彰的縮影—殖民活動與美洲大洋洲的文化(二)大洋洲人口的替代性變化變化時間變化原因變化表現(人口結構)文化影響18世紀中后期,英國殖民者來到后。①殖民擴張(屠殺、傳染病、牧場、采礦);②歐洲移民(罪犯、經濟活動)。19世紀中葉,白人已經成為當地的主要居民。歐洲文化成為當地文化的主流。白人原住民探究:近代人口遷移的原因、特點和影響(結合三維設計46主題一史料探究)原因(1)新航路開辟后,西方國家為了進行資本原始積累,

販賣黑奴。

(2)工業化時代,工廠制需要吸納大量勞動力,這就帶動了勞動力的遷移。(3)為了開拓海外殖民地,西方列強掠賣人口。(4)近代交通工具的發展,為國際人口遷移提供了便利條件。(5)工業化引起人口過剩,導致人口遷移。

特點(1)從宗主國向殖民地和附屬地。(2)從較發達地區向不發達地區及新開發地區,

從舊大陸向新大陸。(3)人口遷移數量大。(4)自愿移民與強迫移民并存。(5)遷移范圍廣。探究:近代人口遷移的原因、特點和影響(結合三維設計46主題一史料探究)(3)影響積極影響:改變了許多地區的人種和民族結構;推進了世界各地的物種和人文交流,促進了民族和文化的交融;加速了落后地區的開發。

消極影響:歐洲人對美洲殖民掠奪;印第安人遭到滅頂之災;黑奴貿易罪惡深重;各種疾病傳播蔓延。

1876年5月20日美國紐約發行的《哈勃周刊》,該圖為其中一頁,是“阿拉斯加號”輪船甲板上赴美華工素描圖。

華工:也被稱為“豬仔”。泛指在19世紀中后期—20世紀初的晚清時期,前赴海外工作的華人工人以至苦力,在東南亞、美國、加拿大及澳洲,甚至是遠至古巴和秘魯等國家,進行艱苦的勞動工作。

中國近代時期的海外華工史,主體上是一部苦力貿易史,它是殖民主義的罪惡產物。縱觀其歷程,最早是始于鴉片戰爭前的向“南洋”偷運華工。鴉片戰爭以后,……殖民主義者利用以不平等條約劃定的通商口岸為基地和據點,公開而瘋狂地揪起販運華工的惡潮,不但大規模地向南洋販運華工,而且將其范圍擴大到拉丁美洲、北美洲等地區。大量華工被販賣到海外,過著苦役生活。——摘編自董叢林《中國史話·近代中外關系系列華工史話》二、血淚交織的旅程—近代華工與美洲大洋洲的開發(一)華工出國歷程1、第一階段(鴉片戰爭以前)被迫移居;幾乎全是契約華工,分布在世界各地主動移居;自愿結伙出洋謀生,多在東南亞,人數較少2、第二階段(鴉片戰爭-清末)二、血淚交織的旅程—近代華工與美洲大洋洲的開發(二)近代華工出國1、歷史背景材料1

1807年和1838年,英國先后宣布廢除奴隸貿易和奴隸制度,但是美洲各殖民地的勞動力供應卻因此更加緊張了。美洲白人殖民者從東南亞熱帶種植園的實驗中得到證實:契約華工是他們最理想的對象。所以不惜跑到遙遠的東方,爭相掠販,用以接替得到解放的黑奴。……太平天國失敗前后,閩、粵勞動人民在清統治者瘋狂鎮壓下,大批逃往香港、澳門,出洋避禍。——摘編自《華工出國史料匯編》材料2

外國商人在各通商口岸設立代理機構和移民公司,由自稱的雇主或者投機商經營,提供所需的勞工,他們在此中間抽取傭金。……不計其數的中國人被拐騙至世界各地充當苦力。待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華工出國被列強政府條約式的“合法化”后,這些人販子對華工的擄掠則更加猖狂了。—王富盛《論近代中國苦力貿易興起之原因材料3:“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諭各省督撫大吏,以凡有華民情甘出口—無論單身或愿攜帶家眷,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國船只,毫無禁阻”。——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北京條約》19世紀初,黑奴貿易逐漸受到限制,美洲、大洋洲等地需要大量勞動力清政府被迫允許列強招募華工出國殖民者通過運輸華工獲取巨額利潤中國東南沿海百姓因生活海外謀生殖民者的誘騙、綁架啟蒙思想傳播;民主政治發展;禁奴貿易法令自由貿易盛行;廢奴運動興起;降低生產成本二、血淚交織的旅程—近代華工與美洲大洋洲的開發(二)近代華工出國探究:中國海外移民的特點材料:中國的海外移民歷史悠久,1567-1840年是一個承前啟后的時期,移民數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國海外移民人數達到32萬人,近代中國海外移民的總數為1500萬人左右,其中90%移往東南亞,移民與祖國保持著密切聯系,1862一1949年,華僑投資國內企業有25510家,投資總額約63271萬元——摘編自曹樹基《中國移民史》特點:海外移民歷史悠久;中國大規模海外移民出現于鴉片戰爭后,晚于世界移民潮;海外移民與祖國保持密切聯系;重視對自己祖國的投資建設。二、血淚交織的旅程—近代華工與美洲大洋洲的開發(二)近代華工出國2、重大貢獻貢獻開發美洲開發大洋洲①美國:華工是加利福尼亞金礦和中央太平洋鐵路工地等繁重勞動場所的主要勞動力。②拉丁美洲:加勒比群島、秘魯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萬的華工。①19世紀中葉,大量華工來到澳大利亞開采金礦。②在大洋洲的一些島嶼上,華工在種植園和礦山辛勤勞動。二、血淚交織的旅程—近代華工與美洲大洋洲的開發(二)近代華工出國3、歷史影響促進美洲、大洋洲開發;保存和傳播中華文化,促進中外經濟文化交流華工被掠出國,是民族的災難和血淚史。洛杉磯華埠費城中國城牌坊悉尼唐人街近代化工出國對世界發展和中國進步所作出的重大貢獻宋慶齡在抗日期間曾指出:“海外各地的華僑,在其居留地政府統治下,久已深切體會到被壓迫民族之待遇與痛苦,所以,更加能夠了解祖國之興衰存亡,關系華僑之福利更大,具有愛國觀念,勇于抗戰救國。”(1)華工為東南亞、美國和大洋等地的經濟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大量華工幫助協約國取得一戰的勝利,促進中歐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3)華工傳播了中華文化,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

(4)近代華僑投資辦廠,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5)一些華人華僑曾積極支持辛亥革命和中華民族抗日戰爭事業。出示材料九:西班牙人和萄萄牙人的征服帶來了伊比利亞的文化概念,他們認為比土著文化優越。同樣,他們也認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會生存下來,并且在與西班牙人和前萄牙人互動的同時,維持著相對的自治性。同樣,奴隸們在學會應付他們的主人和適應新環境的同時,保持了非洲的宗教傳統、信仰、習慣和語言。——《現代拉丁美洲》材料十:墨西哥城三文化廣場

設問:依據材料九、十,結合華工出國的歷程,探究近代殖民擴張背景下,國際人口遷移與文化認同的關系。(12分)學生梳理本課脈絡,融會貫通,得出“新航路開辟后,西方殖民擴張進程開始,引起了世界性的人口國際遷移。歐洲白人紛紛移民至新大陸,他們在開發美洲、大洋洲等新領地的同時,當地土著人口銳減,為了彌補勞動力的不足,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對非洲的黑奴貿易和對中國的苦力貿易相繼展開。歐洲白種人、非洲黑種人、亞洲黃種人,長期雜居一起,互相通婚,交融交流交往,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族群——混血人,在大洋洲歐洲文化取代土著文化成為主流文化;同時民族文化也借機向全世界傳播。”本課總結罪惡昭彰的縮影

—殖民活動與美洲大洋洲的文化血淚交織的旅程

—近代華工與美洲大洋洲的文化殖民擴張與美洲族群變化殖民活動在美洲美洲族群的變化人口結構的差異大洋洲人口的替代性變化英國的殖民活動人口結構的改變華工出國歷程近代華工出國歷史背景重大貢獻—開發美洲與大洋洲歷史影響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下半葉是大西洋奴隸貿易最興盛的時期。奴隸成為非洲可供輸出的單一貨物,歐洲許多國家蜂擁而至,把非洲西岸地區變成了他們擄掠、買賣、販運黑人奴隸的競爭場所,眾多的奴隸專賣公司應運而生。這一時期奴隸貿易興盛主要是由于A.交通工具大變革B.奴隸專賣公司的建立C.高額利潤的刺激D.美洲種植園經濟發展D下圖為1862年美國太平洋鐵路修建時華工的照片,對這張照片解讀正確的是A.華工在美國取得了豐厚的報酬B.華工的出現純粹是個人的原因C.華工為近代美國開發做出貢獻D.該照片體現了黑奴貿易的罪惡C在海南《文氏族譜》等譜牒中,記載了不少生于19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往番”“客洋”(移民海外)之人,其中往往只有這些人的“生時”,而沒有其“忌日”。20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海南族譜中有關遷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