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垃圾回收再利用》活動的初探_第1頁
對《垃圾回收再利用》活動的初探_第2頁
對《垃圾回收再利用》活動的初探_第3頁
對《垃圾回收再利用》活動的初探_第4頁
對《垃圾回收再利用》活動的初探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對《垃圾回收再利用》活動的初探

秋瑾幼兒園詹秋芳

在全球倡導“愛我家園,保護地球”的今天,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已刻不容

緩。但是,對幼兒來說,“環保”是一個既具體又抽象的名詞,幼兒年齡小,生

活經驗少,邏輯思維也不發達,因此對他們進行環保教育,單純的說教,會顯得

枯燥無味,是不宜被幼兒所接受的。為此,我們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

了《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環保教育專題活動。在收集、管理、變廢為寶的過程中

讓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通過實施一系列的環保

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了幼兒、家長、教師的環保意識,讓我們時刻意識到“環

保”不只是一句口號、一種觀念,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付諸每個小小的行動,少

一分破壞,多一建議。

一、形成氛圍收集垃圾

生活中垃圾無處不在,而我們通常是把它們一扔了事。如果我們能夠把這些

垃圾當作再生資源進行回收利用,那每一件“垃圾”都將產生意想不到的教育價

值。記得一次我們在實施“環保車展”的方案教學時,需要用到各種廢舊材料進

行制作,而臨時的收集比較匆忙,限制了孩子在材料上的選擇,讓孩子有玩的不

盡興的感覺。又如一次藝術活動一一蟹殼作畫。雖然我前兩天就布置了收集解殼

的任務,但由于有的小朋友已經吃過了,沒有收集。結果到了活動那天,蟹殼的

收集量達不到小朋友的材料選擇量,使得活動沒辦法按時進行,只得延后。這件

事給了我許多的啟發。為什么不在班上建一個垃圾回收站呢?讓小朋友隨時將家

中的廢品收集到班上。而不是在活動開展的前幾天才通知小朋友收集。以至于錯

過了收集的時機。那么,如何激發幼兒形成收集廢舊材料的愿望和興趣呢?在近

年來的實踐中,我有一下幾點體會:

1、潛移默化,利用成人的榜樣作用帶動幼兒。

由于幼兒模仿性強,他們對于老師的言談舉止,觀察最細,感受最深,并時時

在模仿著,教師的言談舉止就是他們直觀的、活生生的學習榜樣。一次,我在組

織幼兒散步時,看見地上有幾個果凍殼,我主動揀起來,并說:“這是誰丟的,

我們應該把它怎么辦?”孩子們紛紛發表意見:有的說“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

茗茗小朋友說:“老師,不要扔掉,果凍殼可以做成漂亮的風鈴的。"我馬上會應:

“哦,你會做嗎?”“會呀,我和媽媽一起做過的J“那我們也來試試吧。”此時,

孩子們都已經躍躍欲試了,收集材料、加工制作一個隨機生成的活動也就拉開了

帷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注重對幼兒身教、言教、樹立榜樣,相機而教。讓幼兒

感覺到真實、可靠,并自覺的進行模仿、學習。在班里,我們擺放了好幾個“百

寶箱”,里面收集了幼兒從家里帶來的各種小杯子、可樂瓶子、薯片罐、果凍盒

等廢舊材料。還有松果、樹葉、蛋殼、毛竹片、開心果殼等自然物材料。在老師

引導下,孩子們知道可以用牛奶盒做成了房子、筍筒、卡車,把易拉罐裝飾成了

各種小家具,讓酸奶盒變成了許多可愛的小娃娃等。用一次性盆子、餐盒、掛歷

紙等裝飾后變成了小魚、小烏龜等可以用來布置墻飾。用這些作品來裝扮我們的

教室,孩子們玩的可真開心。由于幼兒參與收集和制作變廢為寶活動,他們知道

了廢舊物品不能隨手亂丟,懂得了如何變廢為寶的道理,促進了幼兒良好環保意

識的形成。

2、形成氛圍,帶動家長資源的支持與參與。

《綱要》提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要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

主動參與「在每個家庭中,都存在物質資源和自然資源,要充分發揮和利用這

些資源,關鍵是要讓家長也能參與動活動中去。首先,我們向家長發放了“垃圾

回收再利用”的環保教育倡議氏讓家長對我們開展的專題環保教育活動有所了

解。在展示區我們隨時把教師和幼兒富有創意的作品展示出來。這時孩子會迫不

及待地拉著家長的手來看展品。展示區既有能工巧匠的老師們的精美作品,又有

孩子們富有創意、天真拙趣的作品,這些作品無不吸引住家長的眼球,也吸引了

家長參與活動的興趣。其次,我們針對家長的愛好、生活習性、環保意識進行了

問卷調查,并對資料進行分析統計,建立家長資源庫。再次,開展親子互動等多

種形式的活動,讓家長明白“我們這樣做對孩子的發展有什么幫助?在這個活動

中我可以做些什么?”如:組織幼兒參觀秋天的田野后,孩子們對金秋大自然的

美景流連忘返,于是“拾秋”系列活動生成了。在探究活動中,我們沒有事先通

知家長準備什么材料,而是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想法和家長商量,理解意圖后家長

便積極為孩子準備收集相關材料,有了爸爸媽媽的積極參與,孩子們探究制作的

興趣更高了。瞧,收集起來的材料琳瑯滿目、豐富多彩:有隨手可得的野菊花、

落葉,有草叢里捕捉的蟋蟀、蛔嵋,石板下翻找的蝸牛、蚯蚓,山上采摘的各種

野果子,還有各種植物種子等等。

3、物盡所能,廢舊物品的巧妙利用。

有一位收集名家說過:“收集也是一種能力,他能挖掘人的許多潛能。”所以

教師應發動幼兒、家長積極收集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帶回幼兒園,把這些廢舊材

料經消毒篩選當作再生資源利用就成了教師最喜愛、最便捷的教具。如利用冰棍

棒、吸管等練習各種形狀的拼圖,把吸管剪成小段,讓幼兒練習用線繩穿,練習

手眼協調;利用瓶子進行顏色、大小、高矮、粗細分類,訓練幼兒的感知;把廢

紙團成紙球,可以用來練習踢球、拋接球、投籃等活動,訓練孩子身體大小肌肉

的力量和肢體的柔韌性;把大小不等的盒子放在地上可以讓幼兒跨過、跳過或從

紙盒上往下跳的動作,來訓練幼兒的腿部大肌肉群……其實,每一種廢舊材料對

幼兒來說,都具有人們意想不到的教育價值。

二、科學管理分類回收

隨著廢品收集的增多,新的問題也出現了:教室里的擺放了十來個“百寶箱”,

里面裝滿了各式各樣的垃圾:易拉罐、、薯片筒、果凍殼、桃仁、枇杷核、毛線、

牙膏盒等等,雜亂無章,有的箱子都已經發霉了。如何管理好這些垃圾呢?于是,

我設計了一個家園互動的環保教育活動”垃圾的分類”。以下是這次活動的剪影:

1、討論垃圾處理不當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集體教學的時候,我把“百寶箱”里的“寶貝都拿了出來。問:現在我們教

室里的垃圾太多了,它對我們產生了什么影響?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孩子們便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了,“我聞到了一股臭臭的味道。”、“不好看,亂七八

糟的。",“只聽正陽說:“我爸爸說我們收集的都是垃圾,我們的教室好象是

一個超級垃圾筒。"(哄堂大笑)初初立刻反駁:“才不是呢,這些叫做廢舊

材料,老師就是這么說的。”王昊接著說:“對,這些東西可以做玩具,老師教

我們做過汽車、樓房。”我及時表揚了他們,并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收集的

都是可以再利用的東西嗎?你認為在幼兒園或家里哪些是不能再利用了呢?“破

的、生銹的易拉罐、破的蟹殼、爛蘋果、橘子皮、剩菜剩飯孩子們一下子說

了許多。

2、認識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標志。

我說:“有些垃圾可以再回收利用,有些垃圾我們的確是沒用了,我們在丟

垃圾時要注意什么?怎樣才能在垃圾回收時分清楚可以再利用呢?”尹澤天立

刻說:“將垃圾分開放。”邵心怡也說:“把能做玩具的垃圾放在一個框子里,

把不能再用的垃圾丟到垃圾桶了。“聽了她的話,我拿出來兩個新的大箱子,

“現在有兩個大箱子了,可以把垃圾分開了,可是你們怎么區分可以利用和不可

以利用的箱子呢?”“給垃圾箱做上標記!”大家不約而同的回答了。“那我們

設計一下,將可回收的垃圾桶和不能回收的垃圾桶貼上標簽。”孩子們一聽就忙

開了,在事先我準備好的白紙上,有的孩子畫玩具,有的畫★,有的畫J,有的

畫花,他們說是給可回收垃圾桶做標簽的;另一半的孩子則給不可回收垃圾桶設

計的是叉叉,圖上一個個黑圓點,一座垃圾小山等。

3、讓孩子嘗試對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進行分類。

標簽做好了,我讓孩子們開始整理教室里的垃圾。我注意到:孩子們把自己

收集的廢舊物投放在可回收垃圾桶內,有的孩子已經用紙盒做了一個汽車,把那

些零碎的邊角余料丟進了不可回收垃圾桶,壽語燕小朋友很細心,她發現了一個

破裂的塑料飛盤,猶豫了很久還是把它投進了可回收垃圾桶內。還有揚凌小朋友

把一個破的紙杯子放進了不可回收垃圾箱。

4、家長參與引導幼兒把可回收垃圾再次分類。

等孩子們把垃圾都整理好了,我又提出了一連串的疑惑:我們把可回收的垃

圾都整理好了,但是我們再利用這些材料時好用嗎?這些可回收的垃圾還可不可

以再分細一點呢?可以怎么分?這這些問題我請家長參與討論,討論的結果是,

可利用的垃圾還可再細分五大類:紙類(紙盒子類、包裝袋、掛歷等)、塑料類

(塑料袋、塑料包裝物、一次性塑料餐盒等)、織物類(冬碎布、毛線、廢棄衣

物、帽子等)小物件類(紐扣、珠子、螺絲螺帽等)、瓶瓶罐罐類。我又拿出幾

十個新箱子,讓家長和幼兒一起設計區分箱子的標志。之后再次請幼兒對可回收

垃圾進行了分類。之后我們討論了剩下的箱子我們還可以放在什么地方?孩子們

爭先恐后的回答:“可以放在走廊上”、“放在樓梯口”、“我覺得都可以放在幼

兒園門口,這樣其他的小朋友如果帶來了垃圾,就知道放在哪個箱子里了,而不

用找來找去找了。”肖飛宇的建議太棒了,大家一致同意,于是孩子們抬的抬、

端的端興高采烈的把設計好的箱子一字擺在了幼兒園門口的一邊。

在活動中,由于家長的參與探討,形成了家長、教師、幼兒之間的相互交流

和解決問題上的相互幫助,順利完成了垃圾分類回收的活動網絡。活動有效轉變

了幼兒及幼兒身邊的人混合扔垃圾的自然行為,激勵幼兒做一個環保小衛士,做

一個環保宣傳員。活動的延伸如何管理垃圾分類回收工作及有效利用這些垃圾給

幼兒非常大的創造空間,從而也生成了許多其他環保教育活動,體現了活動的可

持續性。

三、啟發創新變廢為寶

《綱要》中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

等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而讓我們身邊的廢舊物品變廢為寶,這正是

我們開展此次專題活動實踐的目標。

1、創設環境激發創作興趣

與成人相比,幼兒的成長與發展更多地依賴于物質環境。為此我們要讓幼兒

在步入幼兒園的每一眼中都能感受到變廢為寶環保教育的重要性。如在一樓的墻

裙上,我園教師在收集的環保袋上畫上相關環保的圖畫,并在圖畫的旁邊配上環

保標語;橫梁上的裝飾畫、藝術品是用廢I日的麻袋、席子、瓶瓶罐罐等制成的;

二樓走廊吸引眼球的是用多種廢舊材料物制成的五十六個民族娃娃,真是人見人

愛。這樣的創設不僅起到一個美化環境的作用,而更讓幼兒、家長、教師接受了

潛移默化的環保教育。使幼兒感嘆到:“原來這些‘垃圾’還有這么大的用處啊!北

又如在我班活動室內,我設置的《我和動物是一家》的主題墻:我用廢IU材

料涂染、剪接制作各式各樣的樹木、灌木叢,用廢紙箱、毛線、泡末板、掛歷紙、

蛋糕盒等制作花草背景,組合成美麗的大森林,然后用各種盒蓋子裝裱小朋友的

圖畫。整個墻面所選的材料都取之于“百寶箱”中的廢舊材料。當孩子們在欣賞

的時候,會驚訝的發現:“呀!快來看,這個牛身子是我帶來的餐巾紙盒做的

“老師老師,這朵花是我鞋子上的蝴蝶結“哇,我帶來的碟片變成了獅子

頭J……當孩子們看到自己帶來的廢品都被變成了寶貝,他們也想親手做做,

從而激發了幼兒創作的愿望和興趣。

2、家園互動倡導人人參與

我們經常采用多種形式引發幼兒對廢舊材料進行收集、探索、變廢為寶,對

幼兒進行環保教育。但僅靠幼兒園的力量是不足已的,所以,我們還充分利用家

長資源,讓家長一起參與到我們的“變廢為寶”的活動中來。為此我班開展的一

系列的家園互動活動:家庭環保汽車設計賽、親子蔬果拼盤、親子樹葉拼畫展、

環保小制作大比拼等。如我們中班年段開展的“我愛環保,我愛走秀”活動中,

家長與孩子互相合作,一起利用報紙、麻袋、樹葉、光盤、環保袋、麥竿子、快

餐盒等廢舊材料做成時尚艷麗的時裝,并在動感音樂中母子(父子)模仿走秀,

孩子和家長一起登臺亮相。整臺演出熱烈而有序。在活動中孩子真的在做,用心

的在做,他們從中體驗了成功的快樂,領悟了“變廢為寶”的豐富內涵。而對家

長來說,最重要的是“學習分享孩子的興趣,參與孩子的活動和孩子一起學習」

正如韓熙源的媽媽說“我發現與孩子一起收集材料、一起學習、一起動手操作是

一件多么有趣的事」

3、展示成果激勵幼兒創新

當幼兒在制作活動中,其心中的得意溢于言表,他希望與他人共同分享喜悅,

也希望得到老師和同伴的贊許。因此在研究實踐中,我們經常以熱情、贊美的眼

光去欣賞幼兒的作品。給他們創造作品展示的機會和場所。

如在園內的展覽區里,陳列著300多件幼兒、幼兒和家長利用廢舊物品制作

的創意作品:有雪碧瓶制作花籃、直升飛機;有吸管和廢小球、珠子等制成的東

方明珠電視塔;有用光碟和掛歷等制成的環保時裝;有用盒子和瓶子制成的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