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制史導學-歷史就是今天(張寧)_第1頁
中國法制史導學-歷史就是今天(張寧)_第2頁
中國法制史導學-歷史就是今天(張寧)_第3頁
中國法制史導學-歷史就是今天(張寧)_第4頁
中國法制史導學-歷史就是今天(張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法律碩士中國法制史導學——高分要訣主講老師:張寧

一、考試內容介紹

二、題型及分值分布三、命題角度

四、學習方法

五、學習規劃

一、考試內容介紹

1.試卷總分值及考試時間綜合課總分值150分,考試時間3個小時,中國法制史局部約占40分。

2.答題方式閉卷,筆試方式作答。

一、考試內容介紹

3.主要內容〔1〕古代局部,4章〔2〕清末局部,1章〔3〕革命根據地局部,1章

二、題型及內容分布

1.單項選擇題2.多項選擇題3.分析題4.分析題14X1‘=14

4X2’=8’1X8’=8’1X10’=10’

三、命題角度及真題例如

1.單項選擇題命題角度:直接考察根底知識真題例如:2021-30宋代文學家蘇軾曾感慨“三風十愆古所戒,不必驪山可亡國。〞其中,“三風十愆〞指的是官吏中盛行的“巫風〞、“淫風〞和“亂風〞三類惡劣風氣以及與之相關的十種不良行為。我國古代已有針對“三風十愆〞處墨刑的懲罰性規定,作出該規定的朝代是()A、商朝B、西周C、秦朝D、唐朝

三、命題角度及真題例如

1.單項選擇題命題角度:以案例的形式考察根底知識真題例如:2021-34漢成帝時,甲殺人,告之其養子乙,乙藏匿甲。問乙何論?A.坐殺人共犯B.坐窩藏C.上請D.不當坐

三、命題角度及真題例如

2.多項選擇題命題角度:直接考察根底知識真題例如:2021-62清末禮教派與法理派圍繞新式法典的制定產生了理論爭執,所涉及的主要問題有:A.“干名犯義〞條的存廢B.“無夫奸〞和“親屬相奸〞C.子孫違反教令是否為罪D.關于“存留養親〞是否應編入刑律

三、命題角度及真題例如

3.簡答題命題角度:直接考察根底知識真題例如:2021-66北洋政府的立法活動的特點.答:立法活動的特點如下:第一,采用、刪改清末新訂之法律。第二,采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某些立法原那么。第三,制定公布眾多單行法規。第四,判例和解釋例成為重要的法律淵源。

三、命題角度及真題例如

3.簡答題命題角度:縱向考查歷史開展脈絡真題例如:2021-66中國古代法典從?唐律疏議?到?大清律例?篇章體例的開展演變答:〔1〕?唐律疏議?采用12篇體例,以名例律為首篇?!?〕?宋刑統?沿襲?唐律疏議?12篇體例,但是采用“刑律統類〞的形式,在篇內分門?!?〕元代地方政府自行匯編的?元典章?以六部劃分法規體例,對后世法典的編纂有直接影響?!?〕?大明律?改變了唐宋律的傳統體例,按六部官制分六律,仍以名例律冠于篇首,共7篇?!?〕?大清律例?承用?大明律?編纂方法,但采用律、例合編的體例。

三、命題角度及真題例如

4.分析題命題角度:以援引古文的方式考察根底知識真題例如:2021-69?宋史·刑法志三?:高宗紹興二十九年(公元1159年),令殺人無證、尸不經驗之獄,具案奏裁,委提刑審問。如有可疑及翻異,從本司差官重勘。案成上本路,移他監司審定,具案聞奏。否那么監司再遣官勘之,又不伏,復奏取旨。先是,有司建議:外路獄三經翻異,在千里內者移大理寺……本路累嘗差官鞫勘猶稱冤者,惟檄鄰路,如尚翻異,那么奏裁。請運用中國法制史的知識和理論,分析上述文字并答復以下問題:(1)該段文字反映的是宋朝何種司法制度?該司法制度的含義是什么?(2)該制度是如何適用的?(3)實施該制度的意義是什么?

三、命題角度及真題例如

4.分析題答:(1)該段文字反映的是宋朝翻異別勘制的司法制度。翻異別勘制就是在發生犯人推翻原口供,而且所翻情節實礙重罪,案件須重新審理時,應將該案改由另一法官或者另一司法機關審理。(2)對于殺人但無證可查的、尸體未經檢驗的案件,要具結奏請裁決,并委托提刑司審問,如有可疑及犯人推翻原口供的翻異案件,令提刑司派遣官員重新勘驗,案件移送路一級司法機關具結后奏請裁決。否那么路一級司法機關應當派遣官員再次勘驗,犯人仍不服的,再次奏請裁決,但翻異次數不能過三。經三次翻異者,千里以內的移送大理寺審理。對于千里之外的路級案件的翻異,奏請裁決。(3)翻異別勘制是宋朝獨有的制度,該制度對于防止冤假錯案具有積極意義,該制度也有利于皇帝對各級司法審判權的控制和監督。

四、學習方法

1.利用零散時間,少食多餐式的學習2.在老師的指導下,按照科學的方法學習〔1〕表格記憶法〔2〕縱向歷史知識學習法

四、學習方法

四、學習方法

古代法律編纂方式的變化漢[律令科比]─→唐[律令格式典]─→宋[刑統〔律〕敕令格式律]─→明[律誥〔特別法〕例典]─→清[律例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