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現代文學重點散文作品解析《寄小讀者(通訊七)》作者:冰心1、《寄小讀者(通訊七)》的主題。《寄小讀者》是一本書信體散文集,冰心1923年至1926年旅美期間所寫。貫穿全書的主題是冰心早期創作中一以貫之的“愛的哲學”,即歌頌母愛(及親人、朋友之愛)、童真和大自然。《寄小讀者(通訊七)》也鮮明表現這一主題。上半篇主要寫海景,有空靈妙景,有海空夜色,有月、星、燈光交相輝映的璀璨世界。下半篇主要寫慰冰湖:寫岸上樹葉在湖里的倒影,寫柔和不勝槳的湖水,寫落日映照下的湖色,處處和海景形成鮮明對照。傾注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真切愛心。流貫于景物描寫中的是作者離別家鄉、親人的離愁別恨和懷念親人的沉重感情。在作品下半篇中,作者把母愛和對大自然的愛融合。通篇是一個童心未泯的大姐姐對小孩子的親切交談。流露的是對童真的贊美。2、《寄小讀者(通訊七)》的抒情特色。作品的抒情色彩主要表現在融情入景,情景相生。作者對大自然的愛充滿人間情懷。在作者筆下,大自然具有人的靈性。景因情之融入而更美,而蘊含有豐富的情感內涵。這種融情入景,情景相生的藝術特點,使作品具有抒情詩的韻味和風景畫的情致;而筆調的輕倩靈巧,語言的清雋流麗,既有白話通俗流暢的特點,又有古典文言精練雅致的長處,形成了冰心散文與眾不同的特點。《秋夜》作者:魯迅1、棗樹形象特征及其象征意蘊。《秋夜》是散文詩集《野草》的第一篇,發表于1924年12月。作者當時在北京,正和北洋軍閥黑暗統治及封建勢力進行著韌性的戰斗。棗樹是全篇的主要形象,它的主要特征是:“最長最直的幾枝(樹干),卻已默默地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閃閃地鬼〖目夾〗眼;直刺著天空中圓滿的月亮,使月亮窘的發白”,“一意要制他(指天空)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樣的〖目夾〗著許多蠱惑的眼睛”。這是棗樹形象特征的核心。其次的特征是“欠伸的很舒服”,“有幾枝還低亞著,護定他從打棗的竿梢所得的皮傷”。再次的一個特征是“他知道小粉紅花的夢,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葉的夢,春后還是秋。”意蘊棗樹(形象)飽經滄桑,堅實挺拔,憎惡黑暗現實,頑強抗擊黑暗勢力,他善于戰斗,也注意在戰斗中保護自己,他堅韌不拔,不受反動勢力任何蠱惑,(精神)不克厥敵,戰則不止,表現出一種頑強抗擊黑暗的韌性戰斗精神。棗樹就像一個歷經戰斗洗禮的老戰士。這個形象既是作者對這樣的戰士的熱情歌頌,也是魯迅自己的人格、精神和戰斗豪情的詩意寫照。這就是棗樹形象所包含的意蘊。棗樹“知道落葉的夢,春后還是秋”,既反映了魯迅對斗爭黑暗前景的曲折復雜長期性的清醒認識,也流露出他在當時尚未看清革命前途、尚未找到新的戰友時的苦悶和孤獨感。2、天空、小粉紅花、小青蟲形象的各自特征及其象征意蘊。天空最主要的特征是“將繁霜灑在我的圓里的野花草上”使得人間草木凋零,只剩下極細小的粉紅花還開著。此外,它“奇怪而高”,“仿佛要離開人間而去”,它“閃閃地〖目夾〗著幾十個星星的眼,冷眼。”“口角上現出微笑,似乎自以為大有深意。”在本篇中,由上面的一些特征可以看出它對人間是不友好的,是居心叵測、不懷好意的。天空是黑暗暴虐的統治勢力的象征,它兇惡狡黠而殘忍,但又色厲內荏,十分虛弱,這一形象傳達出作者對黑暗暴虐的統治勢力的憎惡和憤怒。這就是天空形象的象征意蘊。就特定時代背景而言,說天空是當時北洋軍閥統治勢力的象征,也是可以的。小粉紅花的特征一是小,二是在夜霜侵襲下瑟縮發抖,三是在做著春天的夢,夢見瘦小的詩人將眼淚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訴她蜂蝶紛飛的春會到來。小粉紅花是被社會黑暗勢力摧殘凌虐的弱小者,處境悲慘,她希求同情,她對未來抱有希望,現出微笑,作者在這一形象上寄寓了對被壓迫被摧殘的弱小者的深切同情。小青蟲的主要特征是頑強地追逐光,由室外而室內而玻璃罩而撞進去遇到火。它也很小,遍身蒼翠的可愛、可憐。它是熱忱追求光明而不惜獻出生命的幼小者(青年人)的象征,作者以“對著燈默默地敬奠著這些蒼翠精微的英雄們”表達了對他們的贊美和敬意。3、《秋夜》運用象征手法抒情的藝術特點。《秋夜》以象征手法抒情,抒發了對黑暗暴虐的統治勢力的憎惡和憤怒,對被壓迫被摧殘的弱小者的同情,對熱忱追求光明的幼小者的贊美,特別是表現和贊頌了抗擊黑暗,不克敵戰不止的韌性戰斗精神。其特點是:第一抓住景物特征。這是象征意蘊得以實現的基礎。第二,抓住自然景物的特點,以擬人化手法描繪,把自然景物人格化,使得自然景物具有了現實生活的象征意味,自然景物成為人間社會性格、精神的象征體。第三,這種擬人化描寫都融進了作者的主觀情思,寄寓著作者的愛憎,有不少地方還摻進了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幻覺印象。一幅棗樹和夜空的對峙圖,就是既寫實,又融進作者主觀情思與幻覺的象征寫意圖。象征手法的成功運用,加上文筆的冷雋峭拔,使作品具有情景交融、境界幽深、寓意深遠、詩意濃郁的特點,啟發讀者作無限的聯想。《春末閑談》作者:魯迅1、分析《春末閑談》的思想。《春末閑談》是一篇雜文,發表于1925年。文章分析了治人者和被治者的矛盾,對封建專制主義及其治人術作了剖析和辛辣嘲諷,深刻論證了一切統治方法的“麻痹術”實質及其“不能十分奏效”,熱烈歌頌了人民的斗爭精神。2、細腰蜂的敘寫在《春末閑談》中起了什么作用?細腰蜂的敘寫使文章析理嚴密透徹,說理形象化,使文章生動活潑,幽默風趣。以細腰蜂的毒針來比喻封建統治者的種種麻痹術,顯得新奇貼切。細腰蜂的毒針在青蟲身上一螫,麻痹了運動神經,便呈不死不活狀態。封建統治者對人民施行各種統治方法,也想使他們甘心成為被奴役榨取的機器,這就把統治者不管掛著任何美名的方法的“麻痹術”實質形象的揭示出來。文章進一步分析,細腰蜂之于青蟲,只需要它不動,這比較容易。封建統治者之于人民群眾,卻是要無知覺而能運動,這是無法統一的矛盾。無知覺就不能運動,也就不能貢獻統治者以“玉食”,一有知覺,就能思想,會識破種種麻痹術,進行反剝削壓迫的斗爭。文章以此論證統治者的一切麻痹術不能完全湊效。3、《春末閑談》的知識性、趣味性特點。豐富的知識性體現在文章的實例中,有中外歷史文化知識,中外古今的各種麻痹術等;有自然科學知識,文學知識。生動的趣味性既來自于知識性,又得力于作者生動有趣的敘述。這些有趣的知識經作者剖析,增強了文章的理趣。知識性和趣味性都服務于文章的中心思想,都為論爭“統治者的一切麻痹術都是不能十分奏效的”這一中心論點,使中心思想的論證嚴密而充分,說理透徹生動,在趣味盎然中使讀者得到思想的啟迪和感情的陶冶。4、《春末閑談》的幽默風趣、好用反語的特點。幽默風趣,好用反語的語言特點,既增強了文章的戰斗性,又使說理文章風趣生動,避免枯燥無味或板起面孔說教的缺陷。反語的運用,有時能比正面的批判更深刻有力地否定荒謬事物。文章還常以貌似為治人者著想的口吻,行嘲弄和諷刺之實。幽默風趣,好用反語確使文章的戰斗性大為增強,也常使讀者忍俊不禁,讀來趣味盎然。《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1、《荷塘月色》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的心情。《荷塘月色》寫于1927年7月。背景其時,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已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轟轟烈烈的國共合作在北伐大革命大好局面被葬送,黑暗代替了光明。心情作者是具有民主主義思想并受到社會主義影響的進步知識分子,目睹這種混亂黑暗局面,中國的前途渺茫難測,個人的理想前途渺茫,心情十分苦悶。他由于種種原因不能投身革命,就退守精神家園以求解脫。而《荷塘月色》反映的恰是他為了擺脫現實煩惱,追求剎那安寧的心境。2、分析某些寫景段落(如第四、五、六自然段)的描寫層次和藝術表現手法、修辭手法。《荷塘月色》的寫景層次是先寫月下荷塘,繼寫荷塘月色,后寫荷塘四周。從里到外,由遠及近,有靜有動,疏密相間,把月光和荷塘融結一起。想象豐富,描寫生動,高明地把比喻、比擬、對比、烘托以及通感等手法結合起來。第四自然段寫月下荷塘。描寫層次是先寫葉,再寫花,后寫清香;先寫靜態,但靜中有動,后寫動態。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通感,還采用許多疊字,增強了語言的音樂美。第五自然段寫荷塘月色。描寫層次是先寫月光,再月影,最后光影合寫。(修辭手法)寫月光,以巧妙的比喻賦予月光以質感。寫月影,把塘中月色和岸邊樹連接在一起。又運用對比表現手法寫灌木黑影和楊柳倩影。最后是光影合寫,荷塘中既有月光,又有月影。再次運用通感手法,把視覺印象轉為聽覺印象,把光影雖班駁錯雜卻和諧美妙的韻味表現的生動具體。第六自然段從里到外,寫荷塘四周。描寫層次是先樹、次山、再燈光,最后從視覺轉為聽覺,寫蟬聲哇鳴;大體上是由近及遠,又由遠回到荷塘。重點是寫荷塘四面的樹,又側重寫楊柳。(修辭手法)用烘托手法虛寫月色,最后寫蟬聲哇鳴,又把塘中與四周連接在一起,并以熱鬧的聲音烘托周圍的靜。“但熱鬧的是他們,我什么也沒有”,透露出一種孤寂的苦悶。3、《荷塘月色》的行文線索和結構特點。本文以出門至荷塘小徑,“背著手踱步”享受無邊的荷香月色復又歸家為行文線索,從空間順序中表露內在的思緒。首句“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是全篇的文眼,是深夜到荷塘的原因。二、三段先略寫荷塘小徑四周,著重寫擺脫現實煩惱、追求剎那寧靜的心境。四、五、六段寫景,景由情定,“剎那安寧”的情緒,使筆下的荷塘景色是一派幽靜安寧的景象,一種似詩如畫的境界;景中寓情,反映的是擺脫了現實煩惱引起的“不寧靜心情”而獲得剎那安寧的心境。但是,“不寧靜”心情又復而出現。第七段起,由蛙聲的聯想引發歷史的聯想。結構特點寧靜而又不寧靜,從空間順序中表現內在的思緒,情景交融,正是本文行文線索和段落安排的特點,并使文章結構縝密細致。《一種云》作者:瞿秋白1、簡析《一種云》的主題思想。《一種云》是一篇雜文,寫于1931年。它的主題思想是,以瞿秋白特有的昂揚戰斗風格,揭露了舊中國的無比黑暗及其根源,呼喚著革命勝利的前途,揭示出惟有以人民的革命暴力才能改造中國的真理。2、簡析《一種云》以象征手法表現主題思想的特點。《一種云》最大的藝術特點是大量運用象征手法,將一連串的象征,加以有機的組織安排,簡潔生動地表現了主題思想。全文似乎都是描寫自然景象,但幾乎所有的景象,各各是某一種社會力量的象征。第一部分,描寫的是一幅漫漫長夜圖,就是黑暗舊中國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寫照。第二部分以象征手法,揭示了舊中國黑暗的根源,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統治。結尾“要使小小的雷電變成驚天動地的霹靂”,以撥開“滿天的愁云慘霧”,這“只有自己做了雷公公電閃娘娘才辦得到”;呼喚人民起來,以革命的暴力推倒三座大山,把黑暗的舊中國改造成光明的新中國的主題思想,得到簡潔生動的表現。《雨前》作者:何其芳1、簡析本文對北方雨前自然氣候和各種景物的描寫及其所傳達的思想情緒。何其芳是詩人,也是散文家。他于1936年出版了第一個散文集《畫夢錄》,《雨前》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篇章。作者對色彩、形象的集中表現,使我們獲得了強烈的感受:一些天地間躁動的動物,還有北方干裂的土地、飛揚的塵土、憔悴的柳條,經組合、渲染,構成一種干枯、灰暗、煩躁的濃郁氛圍,那便是北方特有的雨前情景。雨前的自然氣候,是作者當時心態的寫照,也是當時整個社會氣氛的形象比擬,并且這兩者緊緊聯系在一起,當時社會的陰暗沉悶是作者心頭陰影的根源。身處于這樣的時代環境中,作者的心情尤如那需要滋養的北方大地。作品寄情于景,委婉曲折地抒寫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舊社會既對黑暗現實不滿、失望,又沒有找到出路的那種憂郁傷感的情緒。2、簡析本文對故鄉春雨懷想及其所傳達的思想情緒。文中第三、第六自然段描繪的景色與前面論及的那種灰白色調、哀怨情緒迥然相異,這里有對故鄉雷聲、雨聲的懷想;青山綠水,溫馨、恬美、充滿生命歡欣的情狀,與其說是對故鄉的懷戀,不如說是作者向往的理想之夢,他對故鄉的緬懷中,喚起了、也包含著對希望的憧憬,可以說是一種記憶的真實與幻想的抒合。看出作者的意識流動:因為對現狀的不滿,產生對希望的渴求,反過來,正因為有了對理想的追求,才會對昏暗的現實更加反感。3、簡析本文富有詩情畫意的特點。整篇文章除了最后有一句議論外,前面七個自然段落都通過描繪形象來表現作者自己的感情與思緒。注重形象描寫,正是作者散文創作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作者筆下,北方的雨前,天空、地面、河溝,還有鴨子、鷹隼共同組合成為灰白的主色調畫面,具有一定的動態性。《雨前》是篇散文,可是一系列的意象使整篇文章如詩又如畫。它是一篇美文,寫景狀物,準確洗練,精細傳神,尤其是對故鄉的懷想,既有深刻的意蘊,又有清新雋永的韻味。《鷹之歌》作者:麗尼1、簡析本文的主題。《鷹之歌》是麗尼寫于1934年12月的抒情散文,作者通過對鷹的贊頌,抒發了對被反動派殘酷殺害的女友的懷念和崇敬之情。作為全文中心的那個憂愁故事,作者并不重在對事件過程的具體描述,而是以抒情的筆調,含蓄的手法,抒寫了“我”在那個希望變為失望,光明變為黑暗的動蕩年代里的憂愁凄傷,以及由女友而忘卻憂傷,感覺興奮。對女友,也不交代她的身世事跡,而著重寫了她對鷹的贊美。“鷹有兩個強健的翅膀,會飛,飛得高,飛得遠,能在黎明里飛,也能在黑暗里飛”,女友對鷹的特征的概括、評價,也正是女友性格、精神的贊詞。《鷹之歌》是舊世界的叛逆者的贊歌,是對于敢于向黑暗進擊的革命者的贊歌,是在黑暗的逆境中也仍然展翅奮飛的頑強的革命戰斗精神。2、分析鷹的形象。作者重點描寫盤旋于南方高空的鷹形象,它是整個南方黃昏中最突出、也是最令作者震撼的一個意象,它象征著作者的為革命獻身的女友,象征著一切敢于同舊世界頑強抗爭的英勇戰士。作者形象地概括了鷹的特征,突出了鷹的行為與精神,使這一形象與女友的性格相契合。由于作者洗練、生動地展現了鷹的形象,并融入自己對鷹的一腔深情,從而使得這一短文的主題形象獲得了不朽。3、簡析作品開頭對南方黃昏描寫的藝術特點和作用。作者的視線由上及下,由遠及近,對南方美麗的黃昏作了多層次的描寫,這和數次出現的那赤紅的天空之中的鷹的翱翔和歌唱,構成色彩濃重、情調悲壯、富于象征意蘊的動人畫面,加強了作品的韻味。開頭部分對南方天空的描寫,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調,另外,這一段景物描寫的語言,富有節奏、韻律、與美感,一連幾句“南方……”、“黃昏……”、“晚霞……”分行排列的句式,增強了畫面的層次感,也增強了散文詩的韻味,使這篇短文充滿詩情畫意,極具藝術感染力。《囚綠記》作者:陸蠡1、分析常春藤的特征和它所體現的象征意蘊。《囚綠記》寫于抗戰前期“祖國蒙受極大恥辱的時候”,作者陸蠡當時正在淪為孤島的上海,他懷念一年前在北平時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樹常春藤。作者喜歡綠色,留戀綠色,便將常春藤從窗外牽進房間囚系住它,引為綠友,但它又發現常春藤有一種決不改變的品性,固執的朝著窗外的方向,“永遠向著陽光生長”,“永遠不屈服于黑暗”。這就進一步寫出了他對綠色的愛之深和為什么愛。蘆溝橋事變發生后,這就使讀者聯想到祖國山河的淪落,體味到被囚系的而枯萎,卻固執的朝著窗外陽光的常春藤,便是我們堅忍不拔的民族象征,包含著作者對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仰,也體會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發了對破壞和毀滅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憤懣之情。同時,這常春藤也象征作者本人向往光明、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和高尚品格。他在常春藤上寄寓了一個正直愛國者的情感和愿望。2、簡析本文的行文線索。本文的行文線索是戀綠——囚綠——釋綠——念綠,其中囚綠是重點,也是驚人之筆。在這一部分中,作者發現了綠色的特征,從中得到了啟示,甚至悟到了綠色的秉性與自己的心靈的相通之處,從而也使這一短文富有強烈的象征意味。《風景談》作者:茅盾1、分析此文的思想內容。1940年5月,茅盾在延安參觀訪問和講學,看到延安軍民嶄新的生活和精神面貌,深受鼓舞,同年12月寫下了這篇贊頌西北抗日根據地軍民的著名散文。《風景談》中一幅幅散發出活力的生活圖景,它反映出延安人民革命生活的風貌,它不僅是對黃土高原雄偉壯觀的景物的抒寫,而且是對一種新生活的向往和贊美,是對延安精神的崇高景仰。作品正是以談風景為名,謳歌了延安戰士博大的革命胸懷,贊頌了西北抗日根據地軍民為民族解放而生活、戰斗的崇高精神世界和生氣勃勃、充實而有意義的新生活。作品名為風景談,確也是一種深刻有意義的“風景”理論。2、分析本文含蓄的藝術特色。(藝術上第一個特點)含蓄是本文在藝術上的一個突出特點。文章創作和發表于當時的國統區,因此未寫明寫何處。但當時的讀者都明白,這是寫陜甘寧邊區延安,是延安的勞動者,魯藝的文化人,延安的抗日青年、干部和戰士。其次,含蓄更表現在名寫景,實寫人,以景襯人;第三,以延安日常生活中最普通最平凡不過一些場景,以小見大,表現了極為豐富的生活內容,歌頌了延安的新人、新生活、新精神;底蘊深厚,有著濃郁的詩意和深邃的哲理。3、簡析本文吸取電影手法的藝術特點。(藝術上第二個特點)本文在藝術上表現上還借鑒了電影手法。六個場景由一個主題統率,場景描寫融進議論和抒情,猶如電影的解說詞,并起到穿針引線作用,把六個鏡頭有機組接,層層遞進,融為一體。《愛爾克的燈光》作者:巴金1、理解“長宜子孫”四字的含義和作品對它的剖析、分析文章由此而展示出兩種對立的人生道路。本文是巴金在探訪故居后寫的。1941年,他回到闊別十八年的舊家,可故居已數易其主,當時的主人是國民黨的一個保安處長。巴金在故居門外思緒聯翩,故居照壁上的“長宜子孫”四個字引發了他對人生道路的思索。“長宜子孫”是封建家長對自己家庭的一種要求與期許,希望自己建立起的家業,包括封建家庭的倫理、禮儀以及財富能被妥善繼承,并使兒孫們在自己創立的厚實基業中,安享富足、舒適的生活。同時,這也是封建家庭為自己及兒孫設定的一種人生道路。但巴金對這四個字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另一種認識,在文章中,他通過姐姐的悲劇,揭示了封建家庭囚禁了許多年輕有為的心靈,摧殘了許多可愛的年輕生命,清醒地總結出一個真理:“財富并不‘長宜子孫’,倘使不給他們一個生活技能”,“財富只能毀滅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氣質,要是它只消耗在個人的享樂上面。”作者從理想和感情上徹底否定了這一條“長宜子孫”的道路,并且高興于自己走上了沖破封建家庭,“走向廣大的世界中去”的道路,認為這才是一條光明之路。實際上,文章展示了兩條人生道路。一條是祖輩依照“長宜子孫”的家訓,希冀為兒孫謀求幸福,實質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老年病人安全護理指南
- 壓瘡病人皮膚護理
- 妊娠期高血壓中醫護理
- 急性腸胃炎的護理措施
- 運行班組自主管理成果
- 無創呼吸機使用與護理指南
- 老師課堂常規要求
- 區域培訓益智區
- 2025年石英玻璃材料及制品項目規劃申請報告
- 2025年鄂爾多斯市人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人才儲備考試筆試試題(含答案)
-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測試題帶答案(20套)
- 正交異性鋼橋面板計算
- GB/T 32063-2015城鎮供水服務
- GB 18667-2002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
- 防范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政策解讀(統計培訓課件)
- 播下種子守護生命-基于種植活動的大班幼兒生命教育實踐研究
- 中關村東升科技園二期概念性規劃設計方案
- 2021年云南技師學院教師招聘試題及答案解析
- 2022年長沙水業集團有限公司校園招聘筆試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 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 第三章 土地適宜性評價
- 002TD-SCDMA 無線網絡關鍵技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