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近代以來中國的官員選拔與管理木易歷史【課程標準】了解近代以來中國官員選拔與管理制度的發展演變;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對近現代中國公務員制度的影響。【重難點】1.難點:科舉制與近代文官制度的關系,公務員制度的作用。2.重點:晚清時期科舉制度的廢除,近現代官員選拔的發展歷程。e7d195523061f1c03666317325b3a25331a3ff6575ad3de35D20CE66331BF391ABBBA49479D671FC33A993E8B561D9C243CED51B425F3A925E375E702C5724D403CD75A21B6DB2D04DA790B885734541EFFD57CDD81682DA6BBB45F38887D556DABEED1B119781063F78D49320B9BA6606962113D39E692B22E87CBCA1D301B70B773A40564919D8A91B43CED32E3143時空坐標學習目標18981904190519061913193319932005改革科舉學堂選官制度廢除科舉留學生選官制度文官考試制度確立公務員制度確立公務員制度開始推行國家公務員制度正式形成晚清:應時而變民國:新陳代謝新中國:嶄新特色能夠敘述晚清選官制度的變革以及近現代公務員制度的建立和發展過程,認識近代中國官員選拔制度的發展趨勢和特點;能夠敘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干部制度和公務員制度建立、發展的歷程。第一篇章晚清選官制度的變革一
晚清選官制度的變革科舉制發展歷程宋:完善明清:鼎盛一
晚清選官制度的變革原因:清王朝統治危機加深;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西學傳播、洋務運動開展;科舉制本身的弊端,與社會現實需求脫節目的:培養新政人才;開通民智,提高國民素質;維護清王朝統治。材料1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梁啟超《變法通議》材料2自洋務新政以來,為了適應形式的需要,洋務派引進了大量的西方近代自然科學知識,培養了一大批精通洋務的各種新式人才。這實際上已對只培植官僚的傳統教育目標造成沖擊。——《晚清科舉革廢進程中政學關系的變化》材料3科舉夙為外人詬病,學堂最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決然舍其舊而新是謀,則風聲所樹,觀聽一傾,群且刮目相看,推誠相與;而中國士子之留學外洋者,亦知進身之路,歸重學堂一途,益將勵志潛修,不為邪說浮言所惑,顯收有用之才俊,隱戢不虞之詭謀,所關甚宏,收效甚巨。且設立學堂者,并非專為儲才,乃以開通民智為主,使人人獲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國,下得自謀其生。——袁世凱等《立停科舉推廣學校折》(1905年)
閱讀課本和材料,探究晚清選官制度變革的目的和原因一
晚清選官制度的變革(1)背景:①伴隨著科舉制度的變化,清政府進行選官制度改革。②新政開始后,改革傳統選官制度成為共識。(2)學堂選官①更新選官制度,規定凡學堂考試合格畢業者,均給予貢生、舉人、進士等出身,對成績優秀者進行殿試后,“酌加擢用,優予官階”。②1904年初,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統一全國學制,學堂選官制度正式設立。(大學堂)畢業后考取合格,準發給憑照,作為優等學生,由該督撫、學政按其功課嚴密扃試,拔其尤者,分別擬取等第,咨送京師大學堂復試,候旨欽定,作為舉人、貢生,仍留下屆應考,愿應鄉試者聽。舉人積有成數,由京師大學堂嚴加考試,拔其尤者擬取等第,咨送禮部,奏請特派大臣考試,候旨欽定,作為進士,一體殿試,恭候欽定名次引見,量加擢用,因材器使,優予官階,不拘庶吉士、部屬中書等項成例,庶多士觀感奮興,爭自濯磨,而通才將輩出矣。——《學堂選舉鼓勵章程折》一
晚清選官制度的變革(3)留學畢業生選官制度:規定每年舉行一次歸國留學生考試,考試結果分為三等,分別賜予進士、舉人出身,再分配相應官職(4)作用:1905年廢除科舉制后,學堂選官、留學畢業生選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員選拔的主要方式。◎1872年赴美留學幼童1906年歸國留學生考試之考官及學部官員合影(后左二為嚴復,后右二為詹天佑)晚清的留學生運動始于洋務運動期間,皆為公費留學,亦稱官費留學。20世紀初年,由于清政府進行教育改革,特別是廢除科舉制度與實行獎勵游學的政策后,遂形成一股留學的熱潮。此時,不僅有官費留學,還允許自費留學。20世紀初年,留日學生人數增加非常迅速。光緒二十六年(1900)以前不滿百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已達二百八十人。光緒三十一年(1905)猛增至八千人。光緒三十三年和光緒三十四年(1908)均超過萬人。留歐與留美學生遠比留日學生為少。——鄭天挺《清史》關于晚清選官制度的變革,有學者這樣寫道,據統計在清王朝覆滅之前,各部侍郎、部丞、參議及內閣屬員中,出國留過學或出洋考察過憲政等有留洋經歷的人,占百分之十四點九。針對中國興學之初,沿用科舉辦法,學堂畢業者即授予實官的問題,1911年9月,清政府鑒于“東西各國學堂畢業與入官考試無不判為二事”,“擬自《文官考試任用章程》施行之日起,無論何項學堂考試畢業者,概不給獎實官,其游學畢業生之廷試,明年亦擬不復舉行。”晚清選官制度的變革第二篇章民國時期的官員選拔制度二、民國時期的官員選拔制度1.南京臨時政府(1)考試制度,建立考試院。五權憲法(立法、行政、司法、考試、監察)中,考試權獨立。(2)評價:當時并未實踐,但對日后民國文官制度的建設產生重要影響孫中山認為文官要“有才、有德”,是否能夠委任為政府官員,“要通過考試制度”“最嚴密、最公平地選拔”。孫中山主張在西方三權分立制度的基礎上,把我國歷史上的考試制度和監察制度分立出來,由國家設置考試院,主管文官的選拔、任用和考績。孫中山規劃和公布的有關文官考試的法規法令,其中不少內容為北京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所沿用。——房列曙《民國文官制度的獨特創制》官員選拔
以考試制度為主,在"五權憲法"的框架之中,建立考試院,主管人才的選拔和任用。完善國家政治制度
建立文官的培養、任用、監察等方面的運行機制特點:吸收科舉制有益成分,又借鑒西方文官考試制度作用:進一步奠定近代中國文官制度的基礎,對民國文官制度建設產生重要影響。二、民國時期的官員選拔制度2.北洋政府(1)考試選官制:1913年;政事堂銓敘局(2)甄別選官制:對在職文官文憑、資歷、業績、學識經驗等檢驗與考查,決定去留。上午還許季上經錢三元。下午收到文官甄別合格證書一枚。——魯迅《甲寅日記》事實上,凡是參加文官考試的人,都是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很差的中下層知識分子。正是因為他們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較差,才想通過考試這個途徑改變自身現狀和自身地位,把文官考試作為工具。然而參加文官考試被錄取的知識分子得不到任用,而無須參加考試卻有社會關系的人,通過各種途徑同樣可以入仕為宦,官運亨通。尤其是1915年以后推行甄別、甄用制度,更是為上層人士提供了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摘編自尹全海《北洋政府文官考試制度述評》◎北洋政府文官考試優等證書二、民國時期的官員選拔制度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北洋政府官員選拔制度的特點并評價北洋政府的文官考試制度顯示出自身的特點:第一,北洋政府文官考試制度的特點之一是制定了大量的法規法令和實施細則,使之納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軌道。第二,考試制度,作為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其產生、發展,以及內容、性質都將取決于制定制度的政權的性質。……因此,北洋政府的文官考試制度,必然要受到北洋政府性質的制約和影響。第三,考試制度和任用制度的脫節。事實上,凡是參加文官考試的人,都是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很差的中下層知識分子。正是因為他們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較差,才想通過考試這個途徑改變自身現狀和自身地位,把文官考試作為工具。然而文官參加文官考試被錄取的知識分子得不到任用,而無須參加考試卻有社會關系的人,通過各種途徑同樣可以入仕為宦,官運亨通。尤其是1915年以后推行甄別、甄用制度,更是為上層人士提供了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第四,北洋政府的文官考試制度有很大的借鑒意義。——摘編自尹全海《北洋政府文官考試制度述評》(有刪節)特點:男女參政權不平等;以立法形式實施;選拔措施多樣,科目廣泛;考試和資歷并重。評價:舊人事制度向現代文官制度轉變的一個重要措施,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連續性與穩定性。二、民國時期的官員選拔制度3.南京國民政府(1)背景:北洋時期文官制度、中國傳統科舉制與西方文官制度精華、孫中山文官考試思想(2)立法:1929年《考試法》《公務員任用條例》,1933年《公務員任用法》。規定:新任用公務員均須經考試院考選,允許女子參加考試;延續了北洋政府的甄別選官制。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的第一屆文官高等考試中,有很多婦女報名參加。南京國民政府還在考試中增加了檢定考試一項,即沒有受到正規學校教育而自學成才的青年,可以參加檢定考試,及格后便取得參加高等考試與普通考試的應試資格。……南京國民政府一方面以“致力于國民革命”的年限為資格,使國民黨員可以繞開文官考試進入文官隊伍;另一方面,規定黨義為考試科目,對非國民黨員進入政府嚴加限制。——《北洋政府與南京國民政府文官考試制度之比較》根據材料,結合課本,分析南京國民政府公務員制度的特點中西結合開放平等制度健全黨派性強考試為主選任脫節第三篇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干部制度和公務員制度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干部制度和公務員制度1.干部制度(1)改革開放前:各級黨委組織部門統一領導下的分類管理干部制度。(2)改革開放后:初步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干部管理制度。(3)特點: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干部管理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現代化。(4)成就:干部隊伍建設更加規范化、制度化,十八大以來廉政建設取得很大成績。建國前: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軍隊及革命團體中擔負一定領導責任的人員,以及在共產黨領導的蘇維埃政府、邊區政府、工農民主政府中擔任一定公職的人員。新中國:中國共產黨組織、國家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作人員,以及國營企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和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干部定義焦裕祿被譽為“黨的好干部”。結合教材,談談你“干部”一詞的理解?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干部制度和公務員制度2.公務員制度(1)建立:1993年開始推行、2005年正式形成(2)內容:采用公開考試、擇優錄取的辦法,錄用非領導職務公務員(3)現實意義:提高了公務員政治、文化素質,增強了國家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活力。2006年發展完善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得到全方位的推進和改善,考試錄用的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公務員制度開始推行,隨后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建立1993年初步形成2005年正式形成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干部制度和公務員制度第一章總則第四條公務員制度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貫徹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組織路線,堅持黨管干部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2018年修訂)現代中國的公務員制度與西方文官制度的區別1.不搞“政治中立”,堅持黨管干部。公務員必須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決捍衛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2.不搞“兩官分途”。我國公務員制度沒有“政務官”和“事務官”劃分。3.為人民服務做人民公仆,為人民辦事,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近代以來中國的官員選拔與管理制度變化階段時間內容及變化特點晚清1840-1912廢科舉,學堂選官制度、留學畢業生選官濃厚的封建性南京臨時政府1912依據文官考試思想,形成文官選拔制度草案濃厚的西方化北洋政府1912-1928建立文官考試制度南京國民政府1927-1949建立公務員制度建國初1949-1978建立干部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1978至今改革干部管理制度,推行國家公務員制度e7d195523061f1c03666317325b3a25331a3ff6575ad3de35D20CE66331BF391ABBBA49479D671FC33A993E8B561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系統安全策略與應急響應計劃考核試卷
- 節假日促銷活動渠道創新考核試卷
- 供應鏈智能化風險評估考核試卷
- 印刷行業市場細分策略與消費者需求匹配研究考核試卷
- java面試題及答案游覽器輸入網址
- 市場動態與風險預警系統構建考核試卷
- 光學時間分辨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肥皂雕刻面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稅務師試題及答案
- 情景營銷考試題及答案
- 道路養管協議書
- 2025年河北省專技人員公需課《人工智能時代的機遇與挑戰-預訓練大模型與生成式AI》答案
- 靜脈治療個案匯報
- 煤礦雨季三防防洪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 GB/T 45451.2-2025包裝塑料桶第2部分:公稱容量為208.2 L至220 L的不可拆蓋(閉口)桶
- 正畸器械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師德師風知識競賽題庫(含參考答案)
- 安裝倉庫燈具協議書
- 輔導員職業素養測試試題及答案
- 智慧檢驗與大數據分析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溫州醫科大學
- WEF -2025全球燈塔網絡:全球燈塔網絡 推動思維轉變 數字轉型中的影響和規模 轉變白皮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