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5263-2023 《民用建筑氡檢測與防治技術標準》_第1頁
DB37∕T 5263-2023 《民用建筑氡檢測與防治技術標準》_第2頁
DB37∕T 5263-2023 《民用建筑氡檢測與防治技術標準》_第3頁
DB37∕T 5263-2023 《民用建筑氡檢測與防治技術標準》_第4頁
DB37∕T 5263-2023 《民用建筑氡檢測與防治技術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工程建設標準

DB37/T5263—2023JXXXXX—20XX

民用建筑氡檢測與防治技術標準

Technicalstandardforradon

testandcontrolofcivilbuilding

2023-10-10發布2023-12-01實施

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聯合發布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山東省工程建設標準

民用建筑氡檢測與防治技術標準

Technicalstandardforradon

testandcontrolofcivilbuilding

DB37/T5263-2023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備案號:JXXXX—202X

主編單位: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建八局第一建設有限公司

批準部門: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施行日期:2023年06月01日

2023濟南

2023年第10號

《基坑工程鑒定與加固技術標準》《巖石耐磨性鋼針法試驗

規程》《水泥土檢測技術標準》《民用地下空間裝配式建筑評價

標準》《裝配式空心板疊合剪力墻結構技術規程》《假山工程技

術標準》《健康建筑評價標準》《綠色建材評價標準》《裝配式

混凝土樓梯應用技術標準》《地下成孔成槽質量檢測技術標準》

《民用建筑氡檢測與防治技術標準》《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

染控制標準》《智慧燈桿工程建設標準》《城市道路混凝土箱涵

技術標準》《城市道路隧道工程設計標準》《鋼絲網架(片)

板現澆混凝土復合保溫體系應用技術標準》《海水淡化水納入城

-3-

市供水系統水質安全保障技術標準》和《市政基礎設施巖土工程

勘察標準》等18項山東省工程建設標準,業經審定通過,批準

為山東省工程建設標準,現予以發布,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

行。原《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程》DB37/T5120-2018、

《IPS現澆混凝土剪力墻自保溫體系應用技術規程》DBJ/T

14-088-2012同時廢止。

以上標準由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管理,由主編單位

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

附件:山東省工程建設標準發布名單

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3年10月10日

-4-

附件

標準名稱標準編號主編單位

《基坑工程鑒定與DB37/T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1

加固技術標準》5253-2023中建八局第一建設有限公司

《巖石耐磨性鋼針DB37/T山東建投工程檢測鑒定有限公司

2

法試驗規程》5254-2023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水泥土檢測技術DB37/T

3濱州市誠信建設工程檢測有限公

標準》5255-2023

《民用地下空間裝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DB37/T

4配式建筑評價標濟南市人防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

5256-2023

準》責任公司

《裝配式空心板疊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DB37/T

5合剪力墻結構技術山東省建筑工程質量檢驗檢測中

5257-2023

規程》心有限公司

《假山工程技術標DB37/T

6濟南園林開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準》5258-2023

《健康建筑評價標DB37/T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7

準》5259-2023山東大衛國際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綠色建材評價標DB37/T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8

準》5260-2023青島北苑環保建材有限公司

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裝配式混凝土樓DB37/T

9山東瑞坤裝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

梯應用技術標準》5261-2023

5

《地下成孔成槽質DB37/T山東魯勘集團有限公司

10

量檢測技術標準》5262-2023山東建筑大學

《民用建筑氡檢測DB37/T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11

與防治技術標準》5263-2023中建八局第一建設有限公司

《民用建筑工程室

DB37/T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12內環境污染控制標

5120-2023濟南市工程質量與安全中心

準》

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省分

《智慧燈桿工程建DB37/T公司

13

設標準》5264-2023濟南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集

團)有限責任公司

濟南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集

《城市道路混凝土DB37/T

14團)有限責任公司

箱涵技術標準》5265-2023

濟南黃河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省交通規劃設計院集團有限

《城市道路隧道工DB37/T

15公司

程設計標準》5266-2023

濟南城建集團有限公司

《鋼絲網架(片)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發展研究

板現澆混凝土復合DB37/T院

16

保溫體系應用技術5267-2023山東省中工質量檢驗檢測有限公

標準》司

《海水淡化水納入

青島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

城市供水系統水質DB37/T

17責任公司

安全保障技術標5268-2023

中國海洋大學

準》

濟南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集

《市政基礎設施巖DB37/T

18團)有限責任公司

土工程勘察標準》5269-2023

中石化石油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6

前言

根據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2022山東省工

程建設標準制修訂計劃〉的通知》(魯建標字〔2022〕8號),標準編制組經廣泛的調

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家標準,結合我省氡檢測和防治工作實際,并

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總則;2.術語和符號;3.建設規劃與工程勘察;4.土壤

氡檢測;5.設計、6.施工;7.驗收;8.室內氡治理及附錄。

本標準由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管理,由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負

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各單位在標準實施過程中如有意見和建議,請寄送山東省建筑

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濟南市天橋區無影山路29號,郵政編碼:250031,E-mail:

sdjkyhjs@126.com,電話。

主編單位: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建八局第一建設有限公司

參編單位:中建五局第三建設有限公司

青島正方圓檢測有限公司

山東世德工程檢測有限公司

青島晟泰建設工程檢測有限公司

濱州市博恒工程管理服務有限公司

商河縣建筑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

青島誠達工程檢測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趙明輝孫秀萍宮哲付鵬孫明超馬海霞張好蘭功峰

柴玉霞張芳高志王德衛劉西峰張永俊周春雨賈培海

肖長燕王露萍王紹帥張素萍張斌程飛葉恒山閆英海

劉炳坤張繼華殷曉梅翟小葉張立成李小龍鄭海華侯書平

盧蓁瀅趙靚許哲濤于子軒史雅迪王夢玲袁連寶劉紅霞

主要審查人:王華許庚母銳敏沈浩松于曉明欒玲玉楊新飛張秀英

李大偉

7

目次

1總則......................................................................................................................................................1

2術語和符號..........................................................................................................................................2

2.1術語...........................................................................................................................................2

2.2符號...........................................................................................................................................2

3建設規劃與工程勘察..........................................................................................................................4

3.1建設規劃...................................................................................................................................4

3.2工程勘察...................................................................................................................................4

4土壤氡檢測..........................................................................................................................................5

4.1氡濃度檢測...............................................................................................................................5

4.2表面氡析出率檢測...................................................................................................................5

5設計......................................................................................................................................................7

6施工....................................................................................................................................................10

6.1一般規定.................................................................................................................................10

6.2防土壤氡施工.........................................................................................................................10

6.3防氡涂料施工..........................................................................................................................11

6.4防氡復合地面施工..................................................................................................................11

6.5防氡膜施工.............................................................................................................................12

7驗收....................................................................................................................................................13

8室內氡治理........................................................................................................................................15

8.1一般規定.................................................................................................................................15

8.2氡來源勘測.............................................................................................................................15

8.3室內氡治理措施.....................................................................................................................15

附錄A土壤分類..................................................................................................................................17

附錄B建筑材料氡析出率測定..........................................................................................................18

附錄C土壤減壓法..............................................................................................................................20

本標準用詞說明....................................................................................................................................22

引用標準名錄........................................................................................................................................22

條文說明.......................................................................................................................................................23

8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andsymbols………………2

2.1Terms……………2

2.2Symbols………………………2

3Constructionplanningandengineeringsurvey……………………4

3.1Constructionplanningstage……………………4

3.2Engineeringinvestigationstage………………4

4Measurementsofradoninsoil………………………5

4.1Measurementsofradonconcentration…………5

4.2Measurementsofradonexhalationrateforsurface……………5

5Design………………7

6Construction…………………………9

6.1Generalrequirements………………………9

6.2Constructionforsoilradonresistance………9

6.3Constructionforradon-resistantcoatings……………………10

6.4Constructionforradon-resistantcompositeground…………10

6.5Constructionforradon-resistantfilm………11

7Inspectionandacceptances…………12

8Indoorradoncontrol………………14

8.1Generalrequirements…………14

8.2Investigationforradonsource………………14

8.3Controlmeasuresforindoorradon……………14

AppendixACategoryofsoil………………………16

AppendixBMeasurementofradonexhalationrateofbuildingmaterials………17

AppendixCSoildepressurization……………………19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21

Listofquotedstandards……………22

Explanationofprovisions……………23

9

1總則

1.0.1為防治民用建筑室內氡的污染,保障公眾健康,做到氡防治措施技術先進、經濟合

理、安全適用,制定本標準。

1.0.2本標準適用于新建、擴建和改建民用建筑氡的檢測及防治工作。

1.0.3民用建筑工程氡檢測機構和氡治理施工單位應具備相應能力,檢測及施工前應對人

員進行氡危害告知及防護知識教育;檢測及施工人員經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

1.0.4民用建筑室內氡的檢測與防治,除應符合本標準的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和山東省

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1

2術語和符號

2.1術語

2.1.1土壤氡濃度radonconcentrationinsoil

土壤間隙空氣中氡的放射性活度。單位為Bq/m3。

2.1.2氡析出率radonexhalationrate

單位面積、單位時間內介質表面析出的氡的放射性活度。單位為Bq/(m2·s)。

2.1.3氡濃度radonconcentration

單位體積空氣中氡的放射性活度。單位為Bq/m3。

2.1.4防氡材料materialsprotectedagainstradon

能長期有效阻止土壤和建筑材料中氡析出的材料。

2.1.5防氡復合地面compositegroundprotectedagainstradon

在混凝土地面基礎上按砂漿找平、防氡材料層、砂漿保護層順序施工完成的復合地

面。

2.1.6土壤減壓法soildepressurization

降低土壤中空氣的壓力,以減少氡氣向室內滲透的方法。

2.1.7主動土壤減壓法activesoildepressurization

利用風機抽氣,使建筑物底板下方形成負壓,以減少氡氣向室內滲透的方法。

2.1.8土壤類別categoryofsoil

根據土壤氡濃度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大小對土壤進行的分類。

2.2符號

a——擬合曲線的斜率;

IRa——內照射指數;

Iγ——外照射指數;

Nt——t時刻后測得的罩內氡濃度;

Rs——土壤表面氡析出率;

Rm——待測試件表面氡析出率;

Ss——聚集罩所罩住的介質表面的面積;

2

Sm——待測試件氡析出面的面積;

t——檢測經歷的時間;

Vs——聚集罩所罩住的罩內容積;

Vm——氡析出率測試箱中剩余空間的容積。

3

3建設規劃與工程勘察

3.1建設規劃

3.1.1在進行城鄉建設規劃時,應進行區域性土壤氡濃度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調查,并應

根據調查結果繪制區域性土壤氡等值線圖。

3.1.2土壤類別達到四類的區域,不宜按I類民用建筑建設用地進行規劃。當城市建設必

須在四類土壤區域建設I類民用建筑時,應進行環境氡對建設項目室內環境的影響評價。

民用建筑工程I、II類的劃分應符合本標準第7.0.1條的規定。土壤類別的分類要求應符

合本標準附錄A的規定。

3.2工程勘察

3.2.1新建、擴建的民用建筑工程場地土壤氡濃度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的檢測布點應覆蓋

所有單體及地下建筑。

3.2.2對于地下水位較淺或多石等不宜采用土壤氡濃度測量方法的地區,可進行土壤表面

氡析出率的檢測。

3.2.3民用建筑工程場地土壤氡濃度檢測方法及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檢測方法應符合本標

準第4章的有關規定。

4

4土壤氡檢測

4.1氡濃度檢測

4.1.1土壤中氡濃度宜采用少量抽氣-靜電收集-射線探測器法或采用埋置測量裝置法進

行檢測。

4.1.2測試儀器性能指標應符合下列規定:

1不確定度不應大于20%(k=2);

2探測下限不應大于400Bq/m3。

4.1.3檢測前,應查閱建筑工程的規劃設計資料及工程地質勘察資料,測量區域范圍應與

該建筑工程地質勘察范圍相同。

4.1.4在工程地質勘察范圍內布點時,應以間距10m做網格,各網格點即為檢測點,當

遇較大石塊時,可偏離±2m,但布點數不應少于16個。檢測布點位置應覆蓋單體建筑

基礎工程范圍。

4.1.5采用少量抽氣-靜電收集-射線探測器法檢測時,在每個檢測點,宜采用專用工具打

孔。孔徑宜為20mm~40mm,孔深宜為500mm~800mm。抽氣測量時,應根據儀器要

求進行檢測。

4.1.6采用埋置測量裝置法進行檢測時,應根據儀器性能和檢測實際需要成孔。

4.1.7取樣檢測時間宜在8:00~18:00之間,現場取樣檢測工作不宜在雨雪天進行,如遇

雨雪天,應在降水后24h后進行。工作溫度應為-10℃~40℃;相對濕度不應大于90%RH。

4.1.8現場檢測應有記錄,記錄內容包括檢測點布設圖、成孔點土壤類別、現場地表狀況

描述、測試前24h以內工程地點的氣象狀況等。

4.1.9土壤氡濃度檢測報告的內容應包括取樣過程描述、檢測方法、土壤氡濃度檢測結果

等。

4.2表面氡析出率檢測

4.2.1土壤表面氡析出率的檢測儀器設備應包括取樣設備、測量設備。現場測量設備應符

合以下規定:

1不確定度不應大于20%;

2探測下限不應大于0.01Bq/(m2·s)。

5

4.2.2檢測步驟應符合下列規定:

1在檢測建筑場地按20m建筑場地網格布點,布點數不應少于16個,應于網格點

交叉處進行土壤氡析出率檢測。工作溫度應為-10℃~40℃;相對濕度不應大于90%RH。

2檢測時,應清掃采樣點地面,去除腐殖質、雜草及石塊,把取樣器扣在平整后的

地面上,并用泥土對取樣器周圍進行密封,準備就緒后,開始檢測并計時(t)。

3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檢測過程中,應符合下列規定:

1)使用聚集罩時,罩口與介質表面的接縫處應進行封堵;

2)被測介質表面應平整,各個檢測點檢測過程中罩內空間的容積不出現明顯變化;

3)檢測的聚集時間等參數應與儀器檢測靈敏度相適應,一般為1h~2h;

4)檢測應在3級風以下的條件下進行。

4.2.3被測地面的氡析出率應按下式進行計算:

?t??s

?s=(4.2.3)

?s??

2

式中:Rs——土壤表面氡析出率[Bq/(m·s)];

3

Nt——經歷t時刻測得的罩內氡濃度(Bq/m);

3

Vs——聚集罩所罩住的罩內容積(m);

2

Ss——聚集罩所罩住的介質表面的面積(m);

t——檢測經歷的時間(s)。

6

5設計

5.0.1新建、擴建的民用建筑工程應依據建筑場地土壤中氡濃度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的檢

測結果,按表5.0.1的規定進行氡防治工程設計。

表5.0.1土壤分類及氡防治工程設計要求

土壤氡濃度土壤表面氡析出率

土壤類別設計要求

(Bq/m3)[Bq/(m2·s)]

一≤20000≤0.05可不采取防土壤氡工程措施

應采取建筑物底層地面抗裂及封堵不同材料

二>20000且<30000>0.05且<0.10

連接處、管井及管道連接處等措施

除采取類別二要求的措施外,地下室應按現行

國家標準《建筑與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規范》GB

三≥30000且<50000≥0.10且<0.30

55030及《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

的有關規定進行一級防水處理

四≥50000≥0.30采取綜合建筑構造防土壤氡措施

5.0.2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應對原建筑進行室內氡濃度檢測,依據檢測結果采取氡防治措

施。

5.0.3三層建筑物以下氡的防治措施應包括土壤氡防治和建筑材料釋放的氡防治,三層及

以上可只對建筑材料釋放的氡進行防治。

5.0.4當I類民用建筑工程場地的土壤氡濃度大于或等于50000Bq/m3,或土壤表面氡析

出率大于或等于0.30Bq/(m2?s)時,應進行工程場地土壤中的鐳226、釷232、鉀40比

活度檢測。當內照射指數(IRa)大于1.0或外照射指數(Iγ)大于1.3時,工程場地土壤不得

作為工程回填土使用。

5.0.5工程場地為二類、三類土壤的民用建筑,與土壤直接接觸的室內地面應采用混凝土

地面,嚴禁采用土地面、磚地面。混凝土厚度不應小于80mm,并應采取抗裂構造措施。

5.0.6工程場地為四類土壤的民用建筑,氡防治工程設計采用的構造措施應符合表5.0.6

的規定。

7

表5.0.6綜合建筑構造防土壤氡措施

建筑形式綜合建筑構造防土壤氡措施

1一層及二層應封堵氡進入室內的通道,包括裂縫、不同材料連接處、管井及管道連接

處等;

無地下室2一層采用防氡涂料墻面、防氡復合地面;

3在地基與一層地板之間設膜隔離層或土壤減壓法;

4一層及二層安裝新風換氣機

1地下室及一層封堵氡進入室內的通道,包括裂縫、不同材料連接處、管井及管道連接

處等;

有地下室2地下室及一層采用防氡復合地面及墻面防氡涂料;

3地下室采用機械通風;

4地下室采取一級防水處理

5.0.7民用建筑與土壤直接接觸的室內地面應封堵土壤氡進入室內的各種通道,包括暴露

的土壤、與土壤接觸的排水溝、地漏、管道、管道周邊的孔隙以及地板、墻面的裂縫等

部位;用于封堵土壤氡進入室內的密封材料的抗老化、延展率及與混凝土粘接強度等性

能應符合本標準第5.0.13條的規定。

5.0.8地下商場及其他有人員長時間停留的地下空間除采取一級防水處理和抗裂構造措

施以外,應采用機械通風系統,其氡濃度限量值應小于150Bq/m3。

5.0.9工程設計采用機械通風方式降氡時,通風換氣次數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

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的有關規定。

5.0.10I類民用建筑工程冬季需要長時間關閉門窗使用時,房間宜配置機械通風換氣設

施。

5.0.11加氣混凝土砌塊和空心率(孔洞率)大于25%的建筑材料表面氡析出率不應大于

0.015Bq/(m2?s)。建筑材料表面氡析出率測量方法應符合本標準附錄B的規定。

5.0.12民用建筑工程防氡復合地面應設置防氡層。防氡層施工前應對基層進行找平,并

在防氡層上設置保護層。

5.0.13建筑防氡材料及密封材料性能應符合下列規定:

1防氡材料的防氡效率應達到95%以上,并提供相應檢測報告;

2防氡涂料及密封材料用于內墻、頂棚及地面工程時,物理力學性能應符合現行行

業標準《彈性建筑涂料》JG/T172的有關規定;

3防氡層兼作地下工程內防水時,可選用涂膜或卷材類防水材料,并應符合現行國

家標準《建筑與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規范》GB55030及《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

的有關規定。

8

5.0.14采用防氡涂料防氡時,內墻面打底膩子應采用彈性膩子,其動態抗開裂性應符合

現行行業標準《建筑外墻用膩子》JG/T157的有關規定,其他性能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

《建筑室內用膩子》JG/T298的有關規定。

9

6施工

6.1一般規定

6.1.1對有氡防治工程設計要求的民用建筑,應嚴格按氡防治工程設計要求進行施工。

6.1.2防氡材料在使用前應進行性能檢測。

6.2防土壤氡施工

6.2.1地下室防水卷材兼作防氡層,其搭接寬度應在原有防水搭接寬度基礎上增加50mm。

6.2.2基礎底板防裂采取的措施應符合下列規定:

1澆筑大體積混凝土基礎時應采取設置后澆帶的措施。填充后澆帶時,應按施工縫

的要求施工,填充后澆帶的混凝土可采用微膨脹或無收縮混凝土。填充混凝土的強度應

比原結構混凝土強度等級提高一級,濕潤養護不得少于28d。

2基礎底板混凝土初凝前宜在底板保護層內沿底板表面鋪一層鋼絲編織網片。鋼絲

網目數不得少于80目,絲徑不應小于0.5mm。

3添加混凝土減水劑、增塑劑、膨脹劑等外加劑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外加

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的有關規定。

6.2.3地下室的地板應采取以下措施減少開裂:

1在地板里預埋鋼筋編織網;

2添加纖維類材料增強抗開裂性能;

3加強養護以確保澆筑混凝土的質量。

6.2.4孔洞與縫隙的封堵應符合下列規定:

1采取氡防治工程設計措施的民用建筑工程,其地下工程的變形縫、施工縫、穿墻

管(盒)、埋設件、預留孔洞等特殊部位的施工工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與市

政工程防水通用規范》GB55030、《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及《住宅裝飾裝

修工程施工規范》GB50327的有關規定。

2各類管道、管線、插座等設施穿透的孔洞、管道及套管和管線之間的縫隙應密封

嚴實。密封材料宜采用彈性密封材料。

10

3施工后期混凝土產生的裂縫在0.3mm以內的宜采用環氧樹脂密封裂縫,0.3mm以

上的應采用注漿灌縫的工藝封閉裂縫。

6.2.5土壤減壓法施工應符合本標準附錄C的規定。

6.3防氡涂料施工

6.3.1抹灰工程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1抹灰前基層表面的塵土、污垢、油漬等應清理干凈,混凝土墻面、磚墻面、頂棚

等表面凸出部分應鑿平,對蜂窩、麻面、露筋等疏松部分應鑿到密實處后,用1︰2.5水

泥砂漿分層補平;

2在不同材料基層交接處應采用加強網,加強網與各基層的搭接寬度不應小于

150mm;

3抹灰用砂漿宜使用預拌砂漿或抹灰石膏,強度等級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抹灰砂

漿技術規程》JGJ/T220的相關規定。

4抹灰工程嚴禁出現空鼓、裂縫現象。當抹灰總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時,應采取

加強措施。

6.3.2批刮彈性膩子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l批刮膩子應在基層充分干燥后進行;

2基層驗收合格后,用彈性膩子補平基層表面凹凸不平處,然后滿刮膩子一道,待

表干后打磨平整,并應清除浮灰;

3接著刮涂第二道膩子,工序、材料同第一道,待表面干燥后打磨平整;

4重復第3步驟,直到表面平整度達到防氡涂料施工要求。

6.3.3涂刷防氡涂料應符合下列規定:

1涂刷防氡涂料的施工應在膩子層充分干燥并將基層粉塵清理干凈后進行;

2涂刷防氡涂料不應少于兩道,在第一道防氡涂料干透后再涂刷第二道。涂刷順序

應上下左右交叉進行,兩道涂層間的接縫應錯開;防氡涂料與門窗框處應有可靠搭接。

6.3.4防氡涂料施工完畢后,應進行檢驗。涂料應顏色均勻,分色整齊,無漏涂,不透底。

6.3.5防氡涂料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工序施工。

6.4防氡復合地面施工

6.4.1地面防氡涂層與墻面防氡涂層之間應有可靠搭接,搭接寬度不應小于200mm。

11

6.4.2地面結構層清理干凈后,在面層上抹M15水泥砂漿找平,干燥后分道涂刷地面防

氡涂料;每道施工厚度不得超過150μm,待上一道涂層涂刷完畢并充分干燥且驗證后,

方可進行下一道涂刷施工。

6.4.3地面防氡涂料施工結束并充分干燥后,應進行檢驗。涂料應無漏涂,不透底。

6.4.4地面防氡涂料檢驗合格后,應做砂漿或混凝土保護層,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15mm。

6.5防氡膜施工

6.5.1防氡膜的粘結基層應堅實、平整、干凈、干燥。

6.5.2防氡膜的收頭部位、邊緣連接處及管道周邊,應采用壓條或緊固件固定,并應進行

密封處理。

6.5.3防氡膜鋪貼時,相鄰防氡膜之間應有可靠搭接,搭接寬度不宜小于80mm,搭接方

式應符合該產品的技術要求。

6.5.4防氡膜施工結束后,應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程序施工。施工應符合

下列要求:

1防氡膜的收頭部位應粘結牢固,密封嚴密。

2防氡膜的搭接縫應粘結牢固,密封嚴密。

3防氡膜的搭接方式及寬度應符合要求。

12

7驗收

7.0.1民用建筑工程驗收時,應進行室內空氣中氡濃度檢測,其限量應符合表7.0.1的規

定。

表7.0.1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空氣中氡濃度限量

工程類別氡濃度(Bq/m3)

住宅、居住功能公寓、醫院、老年人照料房屋設施、托

I類民用建筑工程

幼建筑、學校教室、學生宿舍、軍人宿舍等

≤150

辦公樓、商店、旅館、文化娛樂場所、書店、圖書館、

II類民用建筑工程

展覽館、體育館、公共交通等候室、餐廳、理發店等

7.0.2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空氣中氡的驗收,應在工程完成不少于7d后、工程交付使用前

進行。

7.0.3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空氣中氡濃度檢測方法,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環境空氣中氡的

測量方法》HJ1212或現行國家標準《空氣中氡濃度的閃爍瓶測量方法》GB/T16147的

規定。

7.0.4民用建筑工程驗收時,室內空氣中氡濃度抽檢房間數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1抽檢每個建筑單體有代表性的房間室內氡濃度,抽檢量不得少于房間總數的5%;

每個建筑單體不得少于3間,當房間總數少于3間時,應全數檢測;

2托幼建筑、學校教室、學生宿舍、老年人照料房屋設施室內氡濃度檢測,抽檢量

不得少于房間總數的50%,且不得少于20間;當房間總數不大于20間時,應全數檢測;

3對于墻體材料使用加氣混凝土、空心砌塊、空心磚及工業廢渣塊體材料的建筑工

程,抽檢量不得少于房間總數的10%,且每個建筑單體不得少于3間;當房間總數少于

3間時,應全數檢測;

4抽檢房間數量可從低層向上逐漸減少,工程場地為二、三、四類土壤時,人員長

期停留的地下室及一層房間抽檢比例不低于40%。

7.0.5民用建筑工程驗收時,室內空氣中氡濃度檢測點數應符合表7.0.5的規定。

7.0.6當房間內有2個及以上檢測點時,應采用對角線、斜線、梅花狀均衡布點,并應取

各點檢測結果的平均值作為該房間的檢測值。

7.0.7民用建筑工程驗收時,室內空氣中氡濃度現場檢測點應距內墻面不小于0.5m,距

地面高度0.8m~l.5m。檢測點應均勻分布,避開通風道和通風口。

13

表7.0.5室內空氣中氡濃度檢測點數設置

房間使用面積(m2)檢測點數(個)

<501

≥50,<1002

≥100,<500不少于3

≥500,<1000不少于5

≥1000m2的部分,每增加1000m2增設1點;增加面積不足1000m2

≥1000

時,按增加1000m2計算

7.0.8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空氣中氡濃度檢測時,對采用集中通風的民用建筑工程,應在通

風系統正常運行的條件下進行;對采用自然通風的民用建筑工程,應在房間的對外門窗

關閉24h以后進行。

7.0.9民用建筑工程及其室內裝修工程驗收時,應檢查下列資料:

1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工程地點土壤氡濃度或氡析出率檢測報告、工程地點土壤天

然放射性核素鐳226、釷232、鉀40含量檢測報告;

2涉及室內新風量的設計、施工文件,以及新風量的檢測報告;

3涉及室內環境氡污染控制的施工圖設計文件及工程設計變更文件;

4天然花崗巖石材或瓷質磚使用面積大于200m2時,應抽查產品放射性復驗報告;

5建筑工程場地為二類土壤時,建筑物底層地面抗裂措施設計、施工資料;

6建筑工程場地為三類土壤時,建筑物底層地面抗裂措施和地下室按現行國家標準

《建筑與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規范》GB55030及《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中

一級防水要求進行設計、施工資料;

7建筑工程場地為四類土壤時,采取的建筑物綜合防氡措施的設計及施工資料;

8I類民用建筑工程,場地為四類土壤時,應提供工程場地土壤中的鐳226、釷232、

鉀40的比活度檢測報告。

7.0.10當室內空氣中氡濃度檢測結果不符合本標準表7.0.1規定時,應進行治理;治理后

應再次加倍抽樣檢測,并應包括原不合格的同類型房間及原不合格房間。當再次檢測的

結果符合本標準表7.0.1的規定時,應判定本工程室內空氣中氡濃度合格。

14

8室內氡治理

8.1一般規定

8.1.1對建筑室內氡濃度超過限量的民用建筑,應查找超標原因,并應采取相應的治理措

施。

8.1.2治理室內氡污染可采用通風稀釋、屏蔽和凈化等方法,將室內氡濃度降低到本標準

規定的限量值以下。建筑物降氡改造,應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

8.2氡來源勘測

8.2.1勘測前,應對氡濃度超標建筑物進行初步調查及初步判斷。

8.2.2初步調查宜包括下列工作內容:

1查閱圖紙資料。包括涉及室內環境氡污染控制的施工圖設計文件、地面防氡措施

設計及施工資料、地面抗裂措施設計及施工資料、涉及室內新風量的設計及施工文件等。

2查閱報告。包括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土壤中氡濃度(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檢測

報告、新風量檢測報告、花崗巖及瓷質磚的放射性檢測報告、樣板間室內氡濃度檢測報

告等。

8.2.3對氡濃度超標建筑物,應實地勘察建筑物的構造、房間分布、通風狀況、建筑材料、

超標房間位置,分析氡的可疑來源,制定勘測方案。

8.2.4氡來源的可疑點應采用時間響應快的儀器進行探測。對于墻面、地面等建筑材料泄

漏釋放氡的情況,可采用氡的表面析出率測量方法進行探測。

8.3室內氡治理措施

8.3.1建筑室內防氡降氡措施可選用表8.3.1中的治理措施,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對室內氡濃度超標的民用建筑應優先采用自然通風措施。對于沒有窗戶或可開啟

窗戶面積過小的房間,可通過增開窗戶、增大開啟面積或增加換氣口,提高房間的新風

量。

2對于采用集中式空調的建筑,應按有關新風量設計標準的要求增加新風量;對于

自然通風的建筑,可增加進風排風設備。

15

3防止土壤氡進入措施應符合下列規定:

1)對地板裂隙、地面和墻面的交界處、穿過地板或圍墻的管道與線路、地下管溝

等處的裂縫及孔洞應采用彈性密封材料封堵。

2)整個地面的防氡降氡處理,可采用防氡復合地面、鋪設防氡膜等屏蔽隔離技術,

實施方法應符合本標準第6章的有關規定。

3)土壤減壓施工方法應符合本標準附錄C的規定。

4采用涂刷防氡涂料、涂層等方法處理墻面及頂棚。施工方法應符合本標準第6章

的規定。

表8.3.1降低建筑室內氡的治理措施

室內氡濃度(Bq/m3)土壤氡建材氡

1加強自然通風;

1加強自然通風;

150~4002采用屏蔽氡來源措施;

2凈化吸附或過濾氡子體

3凈化吸附或過濾氡子體

1加強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

2采用屏蔽氡來源措施;1加強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

400~1000

3封堵屏蔽氡來源;2屏蔽氡來源(防氡涂料)

4土壤減壓法

1機械通風;

1機械通風;

>10002封堵屏蔽氡來源;

2屏蔽氡來源

3土壤減壓法

8.3.2當采用凈化除氡技術時,在房間使用期間,應開啟凈化除氡裝置并保持連續工作狀

態。

16

附錄A土壤分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